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简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

2011年6月25日,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表示,始于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走上战后复兴,也令美国更加强盛,这个计划对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仍具有借鉴意义。“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当时及其后全球治理体系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马歇尔计划”概述

计划背景

1941-1945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储备增加迅速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由42%(为英、德、法、日4国总和的1.3倍)上升到53.4%(4国总和的2.7倍),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

与美国相反,战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基础效能设施几乎毁坏殆尽,货币支付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其进口需要。失业率持续走高、食品短缺导致罢工不断,社会秩序日趋动荡,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几乎没有增长。其中,农业生产是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予大量的额外援助,欧洲特别是西欧将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即“马歇尔计划”。虽然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该计划的战略指向很明确,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从而有利于控制和开拓战后欧洲市场。事实上,通过二战,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建国以来增长最快速的一段时期,庞大的工业产出能力在战争结束后急需新的商品市场,对外贸易仍然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美国需要一个经济力量活跃、稳定并具有长期支付能力的欧洲。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马歇尔计划”的另一个战略意义在于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强化盟国力量,使之成为抗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力量和工具。“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曾指出,战后世界将呈现两极格局,对苏联必须遏制。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讲”,美国总统杜鲁门予以首肯,开始着手制定遏制计划的具体内容,即向非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马歇尔计划”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炉了。

推进过程

1947年9月,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丹麦、挪威、瑞典、葡萄牙、希腊、土耳其、爱尔兰和冰岛16国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建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224亿美元。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德国也宣布接受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全面展开。最初,该方案执行期限为5年,然而在1951年底,美国出于战略部署的调整,宣布提前结束“马歇尔计划”,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期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主要内容

“马歇尔计划”旨在重建西欧经济并构筑针对苏联的“遏制屏障”,因此在不同阶段其侧重点也有所调整,主要内容包括贷款、赠款、技术援助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计划实行

的初期,即第一阶段,欧洲国家将援助资金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稳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随后,在第二阶段中,欧洲国家将采购重点放在工业原料和制品,用以战后工农业体系的重建;第三阶段,在美国国会以及朝鲜战争爆发的双重压力下,“马歇尔计划”的大量资金开始用于重建欧洲各国军备,这也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据统计,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1.5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出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为了监督“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进程,美国与欧洲国家共同成立了经济合作总署和欧洲复兴基金,指导重建计划。经济合作总署提出了一个“技术援助计划”,即资助欧洲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参观访问美国的厂矿企业,以使他们能够将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应用于本国。同时,美国技术人员作为技术顾问前往欧洲。此外,经济合作总署还规定,欧洲复兴基金中60%的款项要应用于制造业投资,贷款企业需按期偿还贷款,保持基金的资金充沛以再次贷款。这一规则在德国战后的“再工业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949-1950年,德国采煤业投资总额的40%来自该基金。

资金运作方式

“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美国向每个受援国派出经济合作署特使。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在分配款项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负责管理各国的商品流动。“马歇尔计划”设立另一个重要机构是“欧洲复兴基金”(也称“对应基金”),其作用是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

“马歇尔计划”的核心是由美国向欧洲提供物资援助,促进后者实现重建,但其涉及的资金链条的运行流程却较为复杂:美国出口商向欧洲受援国提供物资出口,货款以美元形式由欧洲进口商所在国的欧洲复兴基金支付,而欧洲进口商则向该基金支付当地货币以充实其资本余额,最终这笔款项的余额大多被编入本国的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

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对欧洲拨款的131.5亿美元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英、法、意、西德四国获得全部援助的近60%。

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成效

(一)经济方面

重建了西欧经济。“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国家GDP的高速增长,至1951年计划结束时,受援国家基本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25%。各国工业产量较计划实施前平均上升了30%,西德甚至高达312%;农业产量较战前提高10%。马歇尔计划也为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西欧在随后的年代里经济的显著增长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在五、六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奇迹,七、八、九十年代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建立在西欧经济的复兴基础之上的。

削弱了贸易壁垒。由于“马歇尔计划”强调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削弱了西欧各国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极大促进了欧洲贸易水平和质量。到1953年,欧洲的贸易量较之战前增长40%,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从而在之后的20余年里,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该计划通过其运行机制,促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经验,成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

改变了西方经济贸易结构和经济秩序。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西欧各国基本丧失海外殖民地,贸易条件和外贸结构趋于恶化。西欧各国内部由于战争的毁坏和资本损耗严重,重建需要大量美国资金、设备和技术援助。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只能转而依赖美国市场。这

给美国提供了重新塑造西方贸易结构和经济秩序的机会。美国以此为开端,通过“马歇尔计划”在西欧内部投资、生产和贸易恢复、发展等方面逐步消除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孤立主义,建立了开放式的西方经贸体系。通过重建西欧,“马歇尔计划”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以及为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政治方面

缓和了西欧紧张的社会经济形势。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战前的水平。经济的复苏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政府权威得到提高,紧张的社会经济形势趋势于缓和,西欧国家中的左派社会力量也因此陷入低潮。

推动了冷战的最终形成。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约”的建立,并使之贯穿整个“冷战”时期持续至今。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三)促进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取得的成效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同时,美国和西欧的领导人普遍认为欧洲一体化可以长久地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因此从政治层面他们也希望通过“马歇尔计划”催生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这种大背景下,欧洲煤钢联营与欧洲支付同盟应运而生。

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6国外长签订《罗马条约》。1965年,6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欧盟诞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

(四)安全领域

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出现标志着在美国主导下,西欧在实现经济同盟之后建立了军事同盟,其目的旨在与苏联领导的东欧集团进行军事抗衡。

至此,在“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同盟框架逐步建立,欧洲的基本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初步形成。

(五)“马歇尔计划”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作用

“马歇尔计划”是当时作为最大债权国的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它也是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案例,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该计划的推出与实施,直接奠定了北约、欧共体的前期基础,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贸总协定(GATT,世贸组织WTO前身)及联合国一起构成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几点思考

“马歇尔计划”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二战”对欧洲巨大的破坏,美国全面强盛,苏联的迅速崛起和扩张,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和自决运动兴起共同构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时代背景。欧洲丧失了传统的殖民地,原有贸易格局和体系全盘颠覆,战争的创伤使之无力自救,苏联的扩张锋芒令西欧各国忧心忡忡,因此,急需外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帮助西欧走出

困境。另一方面,美国通过1929年的经济危机认识到:完全自由的、缺乏政府干预的市场也会“失灵”,无法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增长。而美国的这些经验也被西欧各国不同程度地接受和吸收,甚至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积极影响。“马歇尔计划”取得的显著成效加速了美国《对外援助法》的推出,以期取得系统性成效。在“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之前,美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欧洲重建,仅1945-1947年间,美国即投入90亿美元。这些援助中的大多数都是以间接形式进行的,其中包括作为租借法案中一揽子协定的继续,或由美军出面重建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帮助难民等不同途径。此外,美国还与一些国家签定了正式的双边援助协定,并通过联合国在欧洲进行了一系列救济以及减免债务等人道主义努力。这些资金的使用较为分散,缺乏完整的战略指导和系统性协调,收效并不显蓍,忽视了欧洲重建的许多最基本的需求。“马歇尔计划”的推出开创了美国对外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援助的成功案例,从而直接推动了《对外援助法》的通过。以“马歇尔计划”为开端,美国摸索并积累了一整套对外援助的经验与方法,逐步渗透到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强化了地区同盟及影响,奠定了世界政治、经济、贸易和军事霸主的重要地位。

“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负面作用。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扶持西欧,使之成为其在欧洲主要附庸,用来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然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最后超出了美国的最初设想,反而成为一支可以在经济、贸易和技术上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在不同领域形成了对美竞争优势。

在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框架的重塑中,“马歇尔计划”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时代背景虽然在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各国也完全不同于“二战”重建中的欧洲,但是“马歇尔计划”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战争、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对全球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沉重打击或破坏的情况下,“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将会出现不足,并将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失衡,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混乱、纷争及动荡。“马歇尔计划”的着眼点正是以金融救助和经济扶持的方式,输出安全、金融、贸易规划等“全球性公共产品”,从而塑造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全球治理框架,建立并巩固主导全球的地位。

当前,全球复苏处于一个极为脆弱的状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财政状况日趋恶化。此外,这些国家的海外投资日益收缩,造成其传统的经济、贸易势力范围急需大量资金、技术补充,这就为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系统、全面、高效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大会(UNCTAD)2011年7月26日发表的报告,2010年中国大陆海外直接投资(ODI)达680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和英国,跃居全球第5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法国和香港地区,同比增长为17%,显示出极强的增长潜力。但是中国的海外投资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缺乏系统性,突出表现为既没有全球性的生产体系,也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国际性程度来看,海外资产、人员和销售指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海外直接投资、对外援助和政治经济合作已经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马歇尔计划”进行认真中肯的研究,可以剖析其高层次的战略性思维、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严谨精细化的执行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提升海外直接投资水平及成效,对于我国破除贸易壁垒,扩大产品出口,消化剩余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最终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经济合作体系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见的是,只有将系统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对外援助与政治经济合作紧密结合,才能塑造有利于我国的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为我争取更为长久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话语建构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传播方式,让国内及国外公众了解并熟知中国国家政策方针、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家形象通过公众的解读与认识被逐渐扎根于心。在国际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语言本身是一个国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语言为媒介产生的话语具有建构功能,话语将影响其他国家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决定它在世界上的位置。因此合理提出国家政策方针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益于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然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随着中国全面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对话与合作取代对立与对抗成为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基调,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与西方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国家政策是国际话语权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一国制定与实施的合理合法、互惠有效的内外政策,对于提升该国的国际话语权的效果最易显现,也是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较容易有所作为的领域。所以,中国在大量引进西方话语的同时,也应具有创建“自己的话语”的意识和能力并输出自己原创而富有影响力的概念和话语,避免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陷入“人云亦云”的尴尬局面。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是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及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其充分考虑我国和其他国家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述易于被其他国家理解,避免了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话语意义缺失和理解差异,从而切实地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并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不仅对东亚地区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感召力,对十七八世纪的西方文明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历史上,西方对古代中国形象的美化和认同,主要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向往之上。因此,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考点: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原因: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的援助西欧的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实质: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 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影响:促进了西欧战后经济的复兴与繁荣;也使西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制于美国。 例题1“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答案:A 解析:从题中的“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可知是在经济上使欧洲复兴,为此,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也称“欧洲复兴计划”,答案A。 例题2打着“复兴欧洲”的旗号,试图达到控制欧洲、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目的的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组织 答案:C 解析:在冷战中,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另一方面是通过援助,控制西欧。答案C。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马歇尔的话那句话是彻底的谎话() A.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 B.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C.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D.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2.下列各项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的是() A.冷战政策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 D.马歇尔计划 3.1948年,一些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4.“(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5.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高中历史 马歇尔计划1

马歇尔计划 (2017年北京卷)如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课外延伸】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把欧洲纳入美国势力范围 C.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D.推动了东西欧的分裂与对峙 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作者意在表明 A.美国缺乏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 B.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危机 C.美国援助的目的意在控制西欧 D.马歇尔计划使欧洲联合成为泡影 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相信目前全世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推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实现 B.公开地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D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 2、二战临近结束时,美国与()签订了由美国大石油公司独家开采其境内石油50年的协定,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中东石油版图上超越英国的强势地位( A )。 A,沙特阿拉伯B,伊朗C,伊拉克D,科威特 3、冷战期间美国海外驻军最多的国家是(C ) A,英国B,法国C,西德D,日本E,韩国 4、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理论,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代表人物是(A ) A,乔治·凯南B,亨利·基辛格C,斯坦利·霍夫曼D,莫顿·卡普兰 5、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A )。 A,遏制政策B,新东方政策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 6、冷战中美苏之间发生的第一场严重对抗是( A )。 A,第一次柏林危机B,朝鲜战争C,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 7、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8、1969 年上台的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在对外政策做出重要改变,实施了(A ) A,新东方政策B,戴高乐主义C,哈尔斯坦主义D,三环外交 9、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 A )。

A,苏伊士运河战争B,六五战争C,十月战争D,赎罪日战争 10、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始于( A )当政时期。 A,肯尼迪B,约翰逊C,尼克松D,福特 11、为了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968年苏联大举出兵入侵了( A ),并在随后抛出了“有限主权论”的“勃列日涅夫主义”。 A,捷克斯洛伐克B,波兰C,匈牙利D,罗马尼亚 12、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C )。 A,尼克松总统时期B,肯尼迪总统时期C,卡特总统时期D,里根总统时期 13、田中角荣内阁时期的日本外交政策是( D )。 A,"亚洲一员"外交方针B,"等距离外交"方针C,"全方位"外交方针D,"多边自主"外交方针 14、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B,《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C,《罗马条约》D,《布鲁塞尔条约》 15、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发生的东欧剧变的过程中,第一个倒下的东欧国家是(C ) A,罗马尼亚B,匈牙利C,波兰D,东德 16、冷战后各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各种" 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C ) A,结盟关系B,军事集团关系C,既非对立又非结盟关系D,对立关系 17、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B ) A,伊朗B,伊拉克C,朝鲜D,叙利亚 18、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事件中,西方通过直接军事干涉推翻了当时(C)的现政府。 A,沙特阿拉伯B,伊拉克C,利比亚D,叙利亚E,阿尔及利亚 19、目前美国在远东地区设置的最大的空军基地是(C) A,韩国乌山基地B,韩国群山基地C,冲绳嘉手纳基地D,日本横田基地E,菲律宾克拉克基地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doc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马歇尔计划官方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的经济援助计划,目的在于复兴二战之后的欧洲经济,同时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同时防止苏联的势力向欧洲的扩张,这就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也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所在,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一: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是美国对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但是实质上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在这项计划之中,苏联以及被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就被排出在这项计划之外,因为美国不会给于苏联真正的帮助,这是基于政治立场不同造成的,当然对于苏联控制的东欧各国也不会施行援助,所以从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之一就是美国对西欧等国家施行的一种经济上的控制,并且从经济上影响到这些国家的政治。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二:马歇尔计划同时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孤立,当时的欧洲由于资本主义掌权者对于战后的经济发展束手无策,所以导致了共产主义势力在这些国家的大幅度增长,为了避免西欧各国走到社会主义阵营当中,防止苏联势力的扩大,所以美国积极的对西欧诸国给与了经济援助希望借此达到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美国需要在世界上称霸,为了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需要控制西欧,甚至是控制更多的地方,所以美国积极的推行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原名是欧洲经济复兴计划,这一计划是由美国提供经济援助用于复兴第二战之后的欧洲经济,但是接受这一计划的只有西欧诸国,东欧诸国因为在苏联的控制之下,不愿意参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作业(含解析)

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京模拟)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 D 材料中“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强调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南通一模)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 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 A 根据对“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西欧”“美国则给予……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这些信息的分析,可知这是在说马歇尔计划,所以B、C、D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 3.(2018江苏考前模拟)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 D 根据图中利用美元“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可知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而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观动机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战略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战略 大纲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内涵 (一)?一带一路?构想背景 (二)两个机制和概念 (三)?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 (四)各方的回应 三、?一带一路?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一带一路?建设将深入多个安全高风险地带(二)?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存在的政治风险(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部问题 (四)文化宗教风险 四、推进?一带一路?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与其他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二)?一带一路?是交响乐 (三)注意?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性 (四)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五)?一带一路?关注点多元 (六)重视人文交流

(七)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同样重要 正文 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2015年,?一带一路?将继 续延展铺开,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2015年?一带一路?成为两会关注度最高的关键词。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次提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其中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明确将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展开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规划。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以下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论述。 (一)国际环境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继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言论。 对此,在《世界邮报》创刊号的专访中,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 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2.1888年,19岁的甘地从印度到英国留学,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由材料看,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缘自 A.宗教思想B.科学理论C.工人运动D.启蒙思想 3.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个“总统”是 A.威尔逊B.罗斯福C.杜鲁门D.尼克松 4.早在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在他发起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宜言中断言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 A.维护地区安全B.加快经济发展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国际交流5.二战后,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指 A.原子能共同体建立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 6.根据下侧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B.英国首先建成“福利国家” C.实施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D.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社会问题 7.如图照片名为“跃入自由”。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首都柏林被一分为二。1961年8月15日,19岁的东柏林边防警卫汉斯康拉德舒曼,跳过了边界的铁丝网,奔向西柏林。舒曼飞跃柏林墙后,却有始终无法逾越的心结。直到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之后,舒曼才高兴地说,这时他才真正感到自由。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国合并等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名词解释 1.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行政诉讼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

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有哪些.doc

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有哪些 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这一计划是面向二战后百业凋敝的欧洲提出来的,在这一计划实施的时候曾经邀请苏联参加,但是苏联因为无法接受马歇尔计划当中的欧洲统一市场的条件而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受到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也无法参与这一计划,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有哪些?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只有西欧的十七个国家。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有哪些?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包括西欧的十七个国家,苏联和东欧的国家没有被包含在内,因为美国在推行这一计划的时候要求统一市场,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不可能满足美国的条件,因此美国很自然的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了。其实从美国的本意来说也不希望援助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才提出了苛刻的这些国家无法实现的条件。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有哪些,这些受援国和其接受的马歇尔援助的金额如下,单位为:亿美元。 奥地利4.88,比利时和卢森堡7.77,丹麦3.85,法国22.96,德国14.48,希腊3.66,冰岛0.43,爱尔兰1.33,意大利12.04,荷兰11.28,挪威3.72,葡萄牙0.70,瑞典3.47,瑞士2.50,土耳其1.37,英国32.97。 从这些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来看,每个国家接受的援助有所不同,当时分配这些援助款项的时候采取的是按照每个国家的人口不同进行分配的,当然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出入,但是出入并不是很大。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马歇尔计划官方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的经济援助计划,目的在于复兴二战之后的欧洲经济,同时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公共行政学》作业1-4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 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 B、美 C、中 D、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A)的行政区。 A.特殊型B.发展型C.传统型D.现代型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BCDE)。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 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B.更新知识培训C.任职培训D.业务培训E.初任培训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 AD )。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2014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5课冷战的形成(岳麓版选修3)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一、遏制理论的提出 1.历史背景 (1)美国杜鲁门政府将________作为最主要的敌人,但国内反苏还没有太大市场。 (2)普遍的____________使美国不可能采取战争的方法打击以至消灭________。 2.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1)正式提出:1946年,________________主张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____________、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方式来遏制苏联。 (2)重大影响:“遏制”理论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正式发表:________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__________发表演说。 (2)主要内容:公开美国、________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________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与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的思想一脉相承,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美国决定全面实行对苏“冷战”政策和“____________”的爆发。 2.正式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声称________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宣布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而美国必须帮助各国人民。 3.开始实施:美国开始向________和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4.主要影响:标志着美国____________的一大转变,也是“________”全面开始的标志。 三、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马歇尔计划 (1)目的:防止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________接近;通过援助西欧扩大________。 (2)提出:________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____________”,即“马歇尔计划”。 (3)内容:强调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挽救欧洲经济的办法是美国的援助。 (4)实施:美国向西欧各国提供援助,西欧各国撤销____________、降低关税税率等。 (5)实质:马歇尔计划是______________的延续和扩大。 (6)作用: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拉动了美国经济,强化了________对美国的依赖。 2.经互会的成立 (1)主要目的:苏联为了对抗______________。 (2)成员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评价:有利于促进苏联和____________的经济发展,但苏联利用____________进行不平等的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