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荧光微生物快检法中不同材质及孔径微孔滤膜细菌截留效果的评价

ATP荧光微生物快检法中不同材质及孔径微孔滤膜细菌截留效果的评价
ATP荧光微生物快检法中不同材质及孔径微孔滤膜细菌截留效果的评价

DOI :10.13995/https://www.360docs.net/doc/5d837552.html,ki.11-1802/ts.201503038

ATP 荧光微生物快检法中不同材质及孔径

微孔滤膜细菌截留效果的评价

*

侯玉柱,田雨,柯润辉,尹建军,宋全厚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

100027)摘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直径13mm 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聚碳酸酯膜、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

等4种常用微孔滤膜对细菌的截留能力。以细菌总数含量为10CFU /mL 的水样为待测样品,过滤体积为50mL ,过滤测定5次。当孔径为0.22μm 时,4种滤膜的平均截留率依次为100%、94%、84%和72%;当孔径为0.45μm 时,4种滤膜的平均截留率依次为92%、82%、70%和70%。因此,孔径为0.22μm 的混合纤维素酯膜对细菌的截留效果最好。以该滤膜过滤细菌总数含量为42CFU /mL 、

20CFU /mL 、10CFU /mL 、4CFU /mL 的水样各50mL ,然后以ATP 生物发光法测定膜上细菌,所得ATP 荧光值与细菌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R2

>0.9,线性相

关性较好。结果显示,0.22μm 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能够满足ATP 生物发光法对微菌含量样品的富集测定要求。关键词

微孔滤膜;截留率;菌落总数;ATP 生物发光法

第一作者:硕士,工程师。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加工过程质量安全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示范”课题(No.2012BAO29B04)收稿日期:2014-09-15,改回日期:2014-11-15

食品生产用水、医疗用水等微菌含量样品中细菌

总数的测定是目前微生物测定的难点之一[1]

。多数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都是利用膜过滤方法富集细菌后进行测定,膜过滤富集细菌的主要机理是机械筛分作用和吸附截留作用

[2-4]

,尺寸较大的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主要通过机械筛分作用截留细菌,尺寸较小的微生物(大部分病毒)则依靠吸附截留作用。对于膜过滤富集方法而言,影响膜过滤的因素众多,例如滤压、pH 值、滤液温度、过滤体积等

[5]

,然而操作条件能够通过成型的操作规范或标准进行约束,膜孔径及膜材质等客观因素是膜过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材质、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的细菌截留效果及测定结果,优选出适用于ATP 微生物快检法滤膜富集、膜上测定法测定微菌含量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6]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与设备

ATP 荧光检测仪(SF0012型),中质赛福(北京)科技仪器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涡旋振荡器、高压灭

菌锅、移液枪(5 50μL )、一次性注射器(50mL );过

滤器(适用于直径13mm 的微孔滤膜,

可重复使用,先用75%酒精浸泡,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无菌条件下

晾干备用);小镊子(塑料材质,用酒精浸泡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后备用)。1.2试剂

复合荧光试剂(ZF0011),

中质赛福(北京)科技仪器有限公司;PCA 培养基、

5%生理盐水(自配);待滤样液(用未消毒台面涂抹洗脱菌悬液自配,以GBT4789.2-2010[7]检测细菌总数,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2倍、4倍和10倍,原液及稀释液备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混合纤维素酯膜(d =13mm ,孔径0.22μm 和

0.45μm );聚碳酸酯膜(d =13mm ,孔径0.2μm 和0.4μm );醋酸纤维素膜(d =13mm ,孔径0.22μm 和0.45μm );硝酸纤维素膜(d =13mm ,孔径0.22μm 和0.45μm )。2.2实验方法

2.2.1

细菌富集方法

将0.22μm 孔径和0.45μm 孔径的4种滤膜分别装入清洗干净的塑料滤器中,旋紧压平,包装,灭菌

后待用(0.1MPa ,

121.5?灭菌20min ),用50mL 无菌注射器吸取50mL 按1.2小节制备的4倍稀释备用液,将灭菌滤器的入口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方式连接于装有待滤溶液的注射器上,将针头与出口处连接并插入带橡皮塞的无菌试管中。将注射器中

的待滤溶液加压缓缓挤入过滤到无菌试管中,滤毕,将针头拨出。压滤时,每次用力要一致且适当,不可太猛太快,以免压力变化太大影响截留效果,每种滤膜做5次平行试验。

2.2.2细菌截留率计算

将2.2.1小节中带橡皮塞的无菌试管中的滤液用涡旋振荡器振荡均匀,以GB4789.2-2010方法测定滤液中残留的细菌总数。

滤膜细菌截留率/%=[(待滤样液细菌浓度?过滤体积)-(滤液细菌浓度?过滤体积)]/(待滤样液细菌浓度?过滤体积)?100

2.2.3ATP荧光微生物快检法

将2.2.1小节中过滤器无菌状态打开,用无菌小镊子将滤膜取出,转移至ATP荧光检测特制样品杯中,用移液枪滴加25μL复合荧光试剂至膜上,再加200μL无菌水至膜上,用移液枪来回吹吸4 5次,推入仪器测定,得出膜上细菌总ATP荧光值,考察各种材质滤膜膜上裂解测定的重复性。

2.2.4梯度实验验证

将按1.2小节中配制好的4个浓度的待滤样液,每个浓度均用2.2.1中所述细菌富集方法,用0.22μm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过滤富集50mL待滤样液后,用2.2.3中所述的ATP荧光微生物快检法检测的荧光值,对结果做线性相关性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截留效果统计及分析

1.2中用未消毒台面涂抹洗脱自配的菌悬液经过GB4789.2-2010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制备菌悬液细菌总数含量单位:CFU/mL Table1Total bacteria number of prepared suspension

稀释倍数原液2倍稀释后4被稀释后10倍稀释后细菌总数含量4220104

从表1国标测定的结果可以得出,自制菌悬液浓度为42CFU/mL,由此可以推算出不同稀释倍数后的稀释液的含菌量,为后面梯度实验效果的计算提供数据。

按照2.2.1中描述的方法过滤待滤样品,按照2.2.2中所描述的方法计算截留率,得出4种滤膜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过滤50mL样液所得细菌截留率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四种滤膜截留效果统计分析表

Table2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ur kinds of membrane intercept effect

滤膜材质孔径/

μm

待滤液含菌量/

(CFU·mL-1)

过滤体积/

mL

滤液平均含菌量/

(CFU·mL-1)

n=5

平均截留率/%

n=5

混合纤维素酯膜0.2210500100 0.4510500.892

聚碳酸酯膜0.2010500.694 0.401050 1.882

醋酸纤维素膜0.221050 1.684 0.451050370

硝酸纤维素膜0.221050 2.872 0.451050370

从表2中可以得出,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同一材质滤膜孔径为0.22μm(或0.2μm)的截留效果优于0.45μm(或0.4μm)的,因此选择0.22μm(或0.2μm)孔径的滤膜过滤细菌更为可行。再对不同材质的0.22μm孔径滤膜做比较:实验中0.22μm 混合纤维素酯膜的平均截留率为100%,优于聚碳酸酯膜的94%、醋酸纤维素膜的84%以及硝酸纤维素膜的72%,由此可以得出,孔径为0.22μm的混合纤维素酯膜对细菌的截留效果最好。3.2ATP荧光法膜上裂解测定重复性评价

从表3可以得出,经过5次平行测定,混合纤维素酯膜上ATP荧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低于聚碳酸酯膜、醋酸纤维素膜及硝酸纤维素膜的相对标准偏差(后3者RSD分别为6.1%、14.1%和19.5%),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因此,在以ATP生物发光法测定低菌含量液体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时,孔径为0.22μm的混合纤维素酯膜最适合用于过滤截留液体样品中的细菌。

表3

0.22μm 孔径膜上总ATP 测定重复性分析(n =5)

Table 3

Total ATP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 analysis

of membrane in 0.22μm aperture (n =5)

序号混合纤维

素酯膜(RLU )聚碳酸酯膜(RLU )醋酸纤维素膜(RLU )硝酸纤维素膜(RLU )1202018611588121021957208720621533321421894155010254218819401865170551974176814991357平均值(RLU )2056191117141365RSD /%

5.0

6.1

14.1

19.5

3.3

梯度实验验证效果分析

从图1可以得出,在其他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使用0.22μm 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过滤不同浓度的菌悬液,膜上的ATP 荧光值与待测样液的细

菌含量的相关系数R2

为0.9543,说明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表4不同浓度待滤样液过滤后膜上测定荧光值Table 4

Fluorescence value from membrane filtrate

samples of different bacteria concentration

原液

2倍稀释液

4倍稀释液

10倍稀释液

细菌总数含量/(CFU ·mL -1)4120104过滤体积/mL

50

505050膜上荧光值/RLU 7470

4682

2120

580

图1梯度实验验证效果线性分析图

Fig.1

Linear analysis of gradient experiment results

4

结论

目前,膜过滤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罗

[8]

、刘弋青

[10]

、Parveen

[11]

、嵇志远

[12]

、Namvar

[13]

等专家和学者均曾用微孔滤膜进行微生物检测,但仅评价了单一特定滤膜的细菌截留效果,并未对不同材质、孔径的微孔滤膜做对比研究。本研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分析了微孔滤膜材质及孔径等客观因素对细

菌截留效果的影响,此项研究在业内尚属首次。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0.22μm 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能够100%截留低菌含量水中的细菌,其细菌

截留率和ATP 荧光测定重复性皆优于其他常用材质和孔径的微孔滤膜,ATP 荧光值与国标方法测定结

果的线性相关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

>0.9。以上结论说明,

0.22μm 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膜最适用于ATP 荧光微生物测定中细菌的富集与测定。

[1]杨笑鹤,郭淼,杨昊,等.ATP 发光法在微菌含量样品测

试中的集菌方式与测试方法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30(4):226-228.[2]Madaeni S S.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for

water disinfection [J ].Water Research ,1999,33(2):301-308.

[3]徐建英.水消毒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J ].环境污染治

理技术与设备,

2001,2(2):86-90.[4]蒋绍阶,石长恩,江志贤.膜过滤技术用于饮用水消毒

可行性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4):52-55.[5]郑祥,吕文洲,杨敏,等.膜技术对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取

出的研究进展[

J ].工业水处理,2005,25(1):1-5.[6]尹子波,侯玉柱,尹建军,等.ATP 生物发光技术在微生

物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2):228-232.

[7]GBT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S ].

[8]罗祎,赵晋府,周尔明.微生物检测国标法和滤膜法的

比较[

J ].食品工业科技,1999,20(6):54-56.[9]Sakakibara T ,Murakami S ,Imai K.Enumeration of bacte-rial cell numbers by amplified firefly bioluminescence with-out cultivation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3,312(1):48-56.

[10]刘弋青,吕维敏,刘魁武,等.基于滤膜上细菌直接计

数法的细菌总数快速检测[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9,28(1):60-62.

[11]

Parveen S ,Kaur S ,David S A ,et al.Wilson D ,et al.Evaluation of growth based rapid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for sterility testing of vaccines and other biological products [J ].Vaccine ,2011,29(45):8012-8023.

[12]嵇志远,翁天楚.3种方法测定水中粪便污染指示菌比

较研究[

J ].工业水处理,2013,33(10):79-82.[13]Azadeh Namvar ,Haq I ,Shields M ,et al.Extraction of Ba-cillus endospores from water ,apple juice concentrate ,raw

milk and lettuce rinse solutions using 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J].Food Control,2013,32(2):632-637.

Evaluation on microporous membrane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and aperture through ATP fluorescent rapid detection

HOU Yu-zhu,TIAN Yu,KERun-hui,YIN Jian-jun,SONG Quan-hou (China NationalResearch Institute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y,Beijing10027,China)

ABSTRACT The bacterial retention performances of mixed cellulose membrane,polycarbonate membrane,cellu-lose nitrate membranes an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s with13mm-diameter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total plate count of bacteria in the tested sample was10CFU/mL.The filtrate volume was50mL,and the filtration was repeated5times.When the aperture was0.22μm,the average retention rates of four membranes were 100%,94%,84%and72%,respectively.When the aperture was0.45μm,they were92%,82%,70%and 70%,respectively.Therefore,the best membrane to retain bacteria was mixed cellulose membrane with0.22μm ap-erture.50mL samples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bacteria42CFU/mL,20CFU/mL,10CFU/mL and4CFU/mL were separately filtered through mixed cellulose membrane.The bacteria on the membranes were determined by ATP biolu-minescent method.There was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fluorescent value and the bacteria concentration(R2>0.9).The experiment results proved that mixed cellulose membrane with0.22μm aperture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about concentr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low-level bacteria content sample by ATP bioluminescent method.Key words microporous membrane;retention rate;total plate count;ATP bioluminescent method

微生物学 第一章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题,60分) 1.芽孢细菌的繁殖是依靠( B )正确 A. 芽孢 B. 裂殖 C. 出芽 D. 藻殖段 2.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因此它是一种( C )正确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3.自养细菌中固定CO2的场所是( B )正确 A. 类囊体 B. 羧酶体 C. 异染粒 D. 淀粉粒 4.原核生物( C )。错误正确答案:D A. 有细胞核 B. 有有丝分裂 C. 有线粒体 D. 有细胞壁 5.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 B )。正确 A. 立克次氏体 B. 支原体 C. 衣原体 D. 螺旋体 6.中介体是由细菌哪种结构衍生的( B )正确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7.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B )正确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 8.微生物在固体斜面上生长的群体称( B )正确 A.菌落 B.菌苔 C.菌膜 D.凝絮 9.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C )正确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10.下列微生物中,( A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正确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D. 肺炎双球菌 11.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 C )正确 A. 苏云金杆菌 B. 蛭弧菌 C. 衣原体 D. 类菌体 12.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 D )正确 A. 大肠杆菌 B. 枝原体 C. 放线菌 D. 产甲烷细菌 13.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A )正确 A.基内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14.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 B )正确 A.无色 B.红色 C.黑色 D.紫色 15.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 )正确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装置标准工艺流程图 超滤膜产品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孔径大约0.002~0.1um,截留分子量为500-500000,其操作压力在0.07-0.1Mpa左右。海德能超滤膜的结构特点:内外表面是一层极薄的双皮层滤膜,滤膜在整张膜面上的孔径结构并不相同。不对称超滤膜具有一层极其光滑且薄(0.12微米)的孔径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内外双层表面上,此内外双层表面由孔径达16微米的非对称结构海绵体支撑层支撑,整根膜丝依靠小孔径光滑膜表面和较大孔径支撑材料的结合,从而使过滤细微颗粒的流动阻力小并且不易堵塞,独特的成型结构性能使得污染物不会滞留在膜内部形成深层污染。 超滤膜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广泛应用在矿泉水的制备、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自来水净化处理、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废水回用的净化处理、去除 水中的胶体和细菌、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制备浓缩茶等行业。 超滤膜组件的性能参数:

超滤膜产品性能特点超滤膜设计参数:

注:表内数值以25℃为基准 超滤膜的药物清洗 随着超滤膜截留的污染物在膜内表面和膜孔中的不断积累,超滤膜的水通量和分离能力逐渐下降,通过反冲洗可以部分恢复膜的水通量,但反 冲洗不能达到100%的恢复效果,因此当超滤膜的水通量下降超过30%时,必须进行药物清洗,及时清除附着在超滤膜壁和膜孔中的污染物, 防止超滤膜形成不可恢复的堵塞。 药物清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循环药洗:采用RO水或超滤水配制柠檬酸液控制pH为2,经增压泵从超滤膜的进水阀处打入,自排放阀处循环回柠檬酸液,调节排放阀将压力稳定在0.25Mpa,循环清洗30分钟后,将超滤膜内的柠檬酸液冲洗干净,再配制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控制pH值为12,从进水阀处打入,在0.25Mpa水压下循环清洗30分钟后冲洗干净,见下图所示。 2、药液浸泡:分别将酸洗液和碱洗液打入超滤膜后将进水阀、排放阀和调节阀全部关闭,对超滤膜密封浸泡2小时后再用超滤水冲洗干净。 3、药洗杀菌:配制pH值等于2的柠檬酸溶液或pH值等于1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超滤膜进行药物清洗,并加入50ppm(mg/L)的氯或过氧氢再进行循环药洗或浸泡,同时可起到良好的灭菌作用。

最新微生物学习题集1-4章答案(1)讲解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填空题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成 分是----------,外层称外膜,成分为----------、----------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和----------两种,聚糖则包括---------- 和----------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连接的,它可被----------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 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G-细菌的则是----------。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 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 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 如----------------、----------------和----------------等。 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周质空间。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 超滤装置标准工艺流程图 超滤膜产品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孔径大约0.002~0.1um,截留分子量为500-500000,其操作压力在0.07-0.1Mpa左右。海德能超滤膜的结构特点:内外表面是极薄的双皮层滤膜,滤膜在整张膜面上的孔径结构并不相同。不对称超滤膜具有一层极其光滑且薄(0.12微米)的孔径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内外双层表面上,此内外双层表面由孔径达16微米的非对称结构海绵体支撑层支撑,整根膜丝依靠小孔径光滑膜表面和较大孔径支撑材料的结合,从而使过滤细微颗粒的流动阻力小并且不易堵塞,独特的成型结构性能使得污染物不会滞留在膜内部形成深层污染。 超滤膜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广泛应用在矿泉水的制备、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自来水净化处理、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废水回用的净化处理、去除 水中的胶体和细菌、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制备浓缩茶等行业。

注:表内数值以25℃为基准 超滤膜的药物清洗 随着超滤膜截留的污染物在膜内表面和膜孔中的不断积累,超滤膜的水通量和分离能力逐渐下降,通过反冲洗可以部分恢复膜的水通量,但反冲洗不能达到100%的恢复效果,因此当超滤膜的水通量下降超过30%时,必须进行药物清洗,及时清除附着在超滤膜壁和膜孔中的污染物,防止超滤膜形成不可恢复的堵塞。 药物清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循环药洗:采用RO水或超滤水配制柠檬酸液控制pH为2,经增压泵从超滤膜的进水阀处打入,自排放阀处循环回柠檬酸液,调节排放将压力稳定在0.25Mpa,循环清洗30分钟后,将超滤膜内的柠檬酸液冲洗干净,再配制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控制pH值为12,从进水阀处入,在0.25Mpa水压下循环清洗30分钟后冲洗干净,见下图所示。 2、药液浸泡:分别将酸洗液和碱洗液打入超滤膜后将进水阀、排放阀和调节阀全部关闭,对超滤膜密封浸泡2小时后再用超滤水冲洗干净。 3、药洗杀菌:配制pH值等于2的柠檬酸溶液或pH值等于1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超滤膜进行药物清洗,并加入50ppm(mg/L)的氯或氢再进行循环药洗或浸泡,同时可起到良好的灭菌作用。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1)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一、填空题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 ----------,外层称外膜,成分为----------、----------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和----------两种,聚糖则包括---------- 和----------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连接的,它可被----------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 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G-细菌的则是----------。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 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 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 如----------------、----------------和----------------等。 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周质空间。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人为去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壁的细菌常称为-----------,在实验室中发生自发缺 壁突变的细菌被称为-----------,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稳定型无壁原核微生物则是-----------。 人为去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原生质体,未除尽壁的细菌常称为球状体,在实验室中发生自发缺壁突变的细菌被称为L型细菌,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稳定型无壁原核微生物则是支原体

微生物大学第一章

1 放线菌属于(d ) 答案 A. 真菌界 B. 病毒界 C. 原生生物界 D. 原核生物界 2 细菌在哪一类食品上最容易生长(b ) 答案 A. 苹果 B. 鲜鱼和鲜肉 C. 谷物 D. 脱水蔬菜 3 所的细菌的细胞壁中都含有肽聚糖。 4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 ) 答案 A. 孢子 B. 基内菌丝 C. 孢子丝 D. 气生菌丝 5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 答案 A. 几丁质 B. 脂多糖 C. 磷壁酸 D. 肽聚糖 6 放线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 答案 A. 6.5~8.0 B. <4.0 C. 7.5~8.5 D. 4.0~6.0 7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含有( ) 答案 A. 磷壁酸 B. 脂多糖 C. 肽聚糖 D. 脂蛋白 8 蓝细菌中的藻青素属于氮源类储藏物。 9脂多糖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成份。 10细菌的鞭毛是通过“挥鞭”方式而推动细菌运动的。 11蓝细菌的异形胞均有繁殖作用。 12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缺壁细菌是( d) 答案 A. L型细菌 B. 原生质体 C. 原生质球 D. 支原体 13放线菌是一类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它们产生的孢子都是不长鞭毛的。 14 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 )

答案 A. 脂多糖 B. 磷壁酸 C. 几丁质 D. 肽聚糖 15G+杆菌去除细胞壁后,菌体呈何种形状?若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呈何种颜色? 答案 A. 杆状,紫色 B. 球状,紫色 C. 球状,红色 D. 杆状,红色 16科赫对微生物学的重要贡献是( ) 答案 A. 首次观察细菌的人 B. 首次证明微生物引起疾病的人 C. 首次给细菌命名的人 D. 首次发现青霉素的人 17苏云金芽孢杆菌可制成有效的生物杀虫剂,其杀虫物质是一种称为γ-内毒素的毒蛋白。18溶菌酶水解肽聚糖的作用位点是() 答案 A. 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 3糖苷键 B. 四肽短链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酰胺键 C. 不同多糖链之间的肽桥 D. 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 4糖苷键 19原核细胞特有的碳源储藏颗粒是( ) 答案 A. 藻青素 B. PHB C. 异染粒 D. DAP 20下列着生鞭毛最多的菌为( ) 答案 A. 假菌丝 B. 杆菌 C. 球菌 D. 螺旋菌 21革兰氏染色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应为( ) 答案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黄色 22蓝细菌的光合作用部位是( ) 答案 A. 链丝段 B. 异形胞 C. 静息孢子 D. 类囊体

医学微生物学各个细菌形状的总结

1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属脑膜炎奈氏球菌形状球球矛头状肾形 排列葡萄状链状成双成双 染色G- 特殊结 构 无幼龄、有荚膜有荚膜有荚膜及菌毛 营养普通需含溶血素、葡萄糖、 血清等 需含血巧克力营养基 气体需氧或兼性需氧需CO25%-20%CO2温度37(28—38) PH7.3-7.4 菌落有色素,B溶血环ABC溶血环A溶血环露滴状 变异耐药性 抗原葡萄球菌抗原 (SPA) c抗原,表面抗原(含 M蛋白) 分类金黄色,表皮,腐 生 甲型,乙型,丙型(据 溶血现象);19个血清 型(据C抗原) 84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强,耐药较弱,首选青霉素较弱极弱,耐药 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 溶血素,沙白细胞 素,肠毒素,表皮 溶解毒素,毒性休 克综合征1 脂磷壁酸(LPA),M 蛋白,侵袭性酶,链球 菌溶血素(SLO,SLS) 致热外毒素 荚膜(最主要),溶血 素,紫点形成因子,神 经氨酸酶 菌毛,荚膜,内毒素 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 中毒,烫伤样皮肤 综合征,毒性休克 综合征,葡萄球菌 性肠炎 甲型,化脓性感染,猩 红热,丹毒,蜂窝组织 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风湿热,毒性休克样综 合征;乙型,新生儿败 血症,脑膜炎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 炎,中耳炎,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炎 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菌血症 免疫不强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感 染 特异性免疫较强

生化反 应 备注不耐高温传染源 2 淋球奈氏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形状椭圆形、肾形杆状杆状弯曲型排列成双 染色 特殊结构有夹膜及菌毛 有周鞭毛、普通菌毛、性 菌毛,有荚膜 有周鞭毛,多有菌毛单端有鞭毛,菌毛 营养巧克力营养基普通普通碱性蛋白胨水 气体5%-20%CO2兼性厌氧,氧充足更好 温度35-36 PH8.9菌落半透明,光滑有些有溶血环 变异 耐药性H-O,S-R,V-W,位相变异 抗原O、K、H O,K O,H 分类ETEC(产毒性)EHEC(出 血性),EIEC(侵袭性) EPEC(致病性)EAggEC (聚集性) 痢疾致贺菌,福氏致贺 菌,鲍氏致贺菌。宋内 致贺菌 O1群,不典型O1 群,非O1群,血清 型 抵抗力弱较其他肠道杆菌强不强 致病物质菌毛 定居因子(菌毛)肠毒素 (LT,ST),细胞毒素, 脂多糖,K抗原,载铁体 内毒素,外毒素 鞭毛,菌毛霍乱肠毒 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 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污染。 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详细答案

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细胞壁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细胞壁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 脂类含量少,1%~4% 多,11%~22%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细胞壁共同的主要功能 (1)维持形态、抵抗低渗作用,保持菌体完整 (2)屏障作用

(3)物质交换作用 (4)抗原性 (5)致病作用 (6)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 1.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2.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4.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特点 生长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维持时间 1-4h 4-8h 10h 活菌数量恒定,增加很少对数增长维持平衡逐步减少 生长速率零最大速率速率降低死亡速率增加 细胞代谢非常活跃活性高而稳定活性稳定活性降低衰老 意义

超滤的基本概念

超滤的基本概念 超滤是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分子量大小来分离水中颗粒。超滤膜的孔径大约在0.002—0.1微米范围内(MWCO约为1,000-500,000)。溶解物质和比膜孔径小的物质能作为透过液透过滤膜,不能透过滤膜的物质将被截留下来浓缩于排放液中。因此产水(透过液)将含有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而胶体物质、颗粒、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将被膜去除。 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很薄的聚合材料,由聚砜PS,聚醚砜PES,PVDF或聚丙烯腈(PAN)制成并带有非对称的微孔结构。不对称超滤膜拥有一层极光滑极薄(0.1微米)的孔径在0.002到0.1微米间的内表面,此内表面由孔径大到15微米的非对称结构海面体支撑结构支撑。这种小孔径光滑膜表面合较大孔径支撑材料的结合使得过滤微小颗粒的流动阻力很小并不易堵塞。 超滤是一个错流合切向流的过程,要过滤的液体沿膜表面流动。这样在中空纤维的内壁上形成流体剪切的条件,而使得污染物较难在膜表面形成。 超滤是一个错流合切向流的过程,要过滤的液体沿膜表面流动。这样在中空纤维的内壁上形成流体剪切的条件,而使得污染物较难在膜表面形成。 超滤的特点: 与传统的净化方式相比,超滤具有许多优点: ●能完全去除微生物和微粒 对水中污染物去除率 组份PM10 PM100 胶体硅99.8% 99.0% 胶体铁99.8% 99.0% 胶体铝99.8% 99.0% 悬浮物 5 LRV 4 LRV 浊度< 0.3 NTU (通常小于0.1 NTU) SDI < 1.0 SDI Giardia 6 LRV 5 LRV 原生动物 6 LRV 5 LRV 菌类 6 LRV 5 LRV 病毒 5 LRV 4 LRV 内病毒 4 LRV 2 LRV TOC avg. 70% avg. 30% ●过滤效果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 ●能够去除耐氯的病菌 ●超滤的浓缩液中只含有原来水中含有的那些物质 ●比起其它的传统方式,超滤中沉淀物的量明显较少 ●支架的紧凑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节省费用,也可在现有的厂房中,可以 高度灵活的增加装置配备。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原核类:真细菌、古菌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1.4.1微生物的发现

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期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 巴斯德原是化学家,曾在化学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方面。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自生说”是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到了17世纪,虽然由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循环,使"自生说"逐渐软弱,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如何证实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仍然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是"自生说"的一个顽固阵地,同时也是人们正确认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一大屏障。巴斯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巴斯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 助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 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 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 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 8、$ 9、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 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 10、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 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 11、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2、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 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3、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 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内生孢子,简称芽孢 14、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 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5、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6、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 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17、/ 18、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 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19、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 引起发热反应 20、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 下生长繁殖 21、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2.1347年的一场由________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________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_______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__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_____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____。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_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____”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____和德国的_____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_____和____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____、_____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及____。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三、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A、鼠疫 B、天花 C、艾滋病(AIDS) D、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A、少数 B、非常少数 C、不太多 D、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 A、几个不同 B、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曲蘖酿酒 B、用鼻菌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 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尸、- 前言 1.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推测时期 观察时期 培养时期 巴斯德、科赫等的贡献简介 生理学研究时期 2.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二、繁殖快 三、代谢强度大: 四、数量多 五、易变异 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一、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二、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三、废水、废物的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四、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微生物方法和原理研究 第三节、学习环境微生物的意义 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展望 重点: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八、- 刖言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性状等特征,主要归纳如下: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第一节、细菌细菌是一大群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环境微生物

学的讨论重点。 一、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1、细菌的个体形态(三种主要形态) 2、菌落的形态(colony ) 固体培养基 (1)细菌在固体琼脂(1.5?2.0 %)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2)在半固体琼脂(0.3?0.5 %)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 (3)在明胶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 1、细胞壁 (1)功能: (2)结构: (3)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 染色的历史发展和染色原理 染色方法可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之分 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2、细胞膜 (1)细胞膜的结构 (2)功能: 3、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简单。

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 中文名称:超滤膜英文名称:ultrafiltration membrane;hyperfiltration membrane 定义:膜状的超滤材料。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简介 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产品结构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超滤膜过滤 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工艺特点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 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 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 二名法: 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 铜绿假单细胞 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 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 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 3、学名=属名+sp.(or spp) 微生物特征: 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 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 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 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 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 微生物的重要性: 1.环境、能源 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 2.医药 3.农业、食品 4.生物工程 5.科学研究 1.2 微生物的发展史 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 8000年前---1676年 细菌冶金、制曲酿酒 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 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 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 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 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 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 科赫法则: 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

超滤膜技术

1.超滤膜技术:主要是依靠膜两侧压力差驱动下的物理筛分作用,将原水中粒径大于表层平均孔径的大颗粒物质(如胶体物质、水中溶解的大分子、蛋白质、细菌、病毒等)被膜表面截留,而允许小于膜孔径的物质通过超滤膜,从而使原水得到净化。但在有些情况下,水中污染物和膜材料间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到超滤膜的分离特性,因而又不能单纯理解为筛分原理。 2.如何表征超滤膜的分离能力:超滤膜的孔径大小不一,且形状不规则,不容易用孔径判断其分离能力,一般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表示膜的分离能力。当对某一分子量聚合物或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90%时,该物质的分子量为膜的截留分子量。虽然一般将MWCO 解释为膜所能截留的公称最小分子质量,但这种表示方法也不是十分严格,因为膜的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会影响膜的分离特性。 对于分子量一定的物质,其分子的结构形状、性质对截留性能也有影响,如球形和有侧链的分子、刚性分子会有更大的被截留率。可见,超滤膜孔径的大小、结构、膜表面的化学特性、以及被分离分子的结构形状等都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所以,不能将膜孔径确定的分子分离极限看作为表征膜分离特性的绝对尺度。 3.超滤膜的过滤压力:通常为0.05~0.5 MPa,筛分孔径从0.01 μm~0.1 μm,通常认为其分离范围在1000 和100,000 u 之间。 4.超滤膜过滤方式分类:超滤膜过滤一般有死端式(Dead-end)和错流式(Cross-flow)两种操作方式。死端过滤时,原水全部透过膜,所有被截留的微粒都沉积在膜上,形成随时间而增厚的滤饼。错流过

滤时,原水中的一部分透过膜,另一部分则与膜平行,且保持一定的膜面剪切速度,起到控制膜上覆盖层生成的作用,避免膜过度污染。 5.超滤膜组件的型式主要有: 板框式(Plate and Frame Module)、 螺旋卷式(Spiral Wound Module)、 圆管式(Tubular Module) 中空纤维式(Hollow Fiber Module) 毛细管式(CapillaryModule)。 圆管式超滤膜直径一般大于10 mm;毛细管式一般为0.5~10.0 mm; 6.膜污染:是指在膜滤过程中,由于原水中的微粒物、胶体粒子或 溶质分子,与膜之间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在膜表面及膜孔内部的吸附或沉积,致使出现膜孔堵塞或变小、膜过滤阻力增大、膜通量下降等膜水力性能降低的现象。 7.膜污染是超滤过程中导致膜通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8.膜污染的分类:根据水力清洗对膜污染去除的情况,将膜污染分 为可逆膜污染和不可逆膜污染两大类。一般认为,可以通过正常运行周期设定的物理清洗去除的膜污染视为可逆膜污染,在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所导致的膜污染,一般被认为是可逆膜污染;反之,将不能通过正常运行周期所设定的物理清洗去除,在整个超滤过程中不断累积,最终必须通过化学清洗才能去除的膜污染称为不可逆膜污染。不可逆膜污染的长期积累会导致膜过滤性能的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 A部分 一、选择题 1.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 B. 芽孢 C. 伴孢晶体 D. 子实体 2.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 膜的分裂 B. 壁的分裂 C. DNA的复制 3.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C. 出芽 4.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 5.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6.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 A. 异染粒 B. 肝糖粒 C. 淀粉粒 D. 聚-β-羟基丁酸 7.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8.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 细胞膜 B. 线粒体 C. 核蛋白体 D. 质粒 9.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A. 聚–?-羟基丁酸 B. 2,6-吡啶二羧酸 C. 氨基酸 D. 胞壁酸 10.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A. 孢囊 B. 伴孢晶体 C. 核蛋白质 D. 附加体 11.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A. 脂多糖 B. 脂蛋白 C. 磷壁酸 D. 核蛋白 1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13.细菌的芽孢是:() A. 一种繁殖方式 B. 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C. 一种运动器官 D. 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 14.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 A. 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 B. 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前言 1.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推测时期 ●观察时期 ●培养时期 巴斯德、科赫等的贡献简介 ●生理学研究时期 2.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二、繁殖快 三、代谢强度大: 四、数量多 五、易变异 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一、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二、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三、废水、废物的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四、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微生物方法和原理研究 第三节、学习环境微生物的意义 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展望 重点: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前言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性状等特征,主要归纳如下: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第一节、细菌

细菌是一大群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环境微生物学的讨论重点。 一、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1、细菌的个体形态(三种主要形态) 2、菌落的形态(colony) 固体培养基 (1)细菌在固体琼脂(1.5~2.0%)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2)在半固体琼脂(0.3~0.5%)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3)在明胶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 1、细胞壁 (1)功能: (2)结构: (3)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 染色的历史发展和染色原理 染色方法可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之分。 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2、细胞膜 (1)细胞膜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