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及示例

Imaging of the Spine翻译规范与示例

1. 文件命名规则:每章节保存为1个word文件。word文件命名规则:章节数+章

节名+本人名字,如:“第01章前言成浩”。

2. 提交文档要求:Word文档单栏、A4纸张、页边距:上:2cm 下、左、右:1.5cm,

章节与原文同,图、表、特别说明等放于提及该图表段落的下方。特别说明里的文字翻译于表格内。

3. 翻译范围:正文内:除页眉页脚外正文内所有文字均需翻译,包括“特别

说明”等特殊文字,不能遗漏。翻译图注。图中标注不翻译。推荐阅读和参考文献不翻译。

4. 文字格式:(以第22章为例)

?章节名和作者:四号,黑体加粗

?1级标题:(22.1)三号、黑体加粗

?2级标题(特别说明里的一级标题):(22.1.1)小三号、宋体加粗

?3级标题:(22.1.1.1)四号、黑体加粗

?4级标题(特别说明里的二级标题):(22.1.1.1)小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字号:五号;正文字体:汉字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

?图注:图的名称(例:图22-1)采用五号、宋体、加粗,其余文字同正文。

5. 段落格式:单倍行距。

6. 标点符号:正文标点均需采用中文标点符号,如,;:()﹪、。

7. (1)专业名词翻译参考推荐:全书专业名词需统一,专业术语翻译参考推

荐:①CNKI翻译助手(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8879935.html,);②《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软件,北京金叶天盛出版);③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如:

输入单词或词组±部分已知中文释义搜索);【仅供参考,如译者有更好的参

考工具也可使用】。

(2)专业名词翻译标准(由于这些资料查询较为繁琐,建议译者对专业术语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再统一查询):

医学名词:以1989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 文字翻译原则:(1)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表达原文;

(2)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中文语言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3)译文在保证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尽量简洁明了;(4)查阅相关文章或书籍,选择准确和规范的术语;

9. 本次翻译成绩计入研究生专业课考核,请大家认真对待,于2014年5月18日

晚20:00之前上交。上交方式:发邮件到邮箱641254146@https://www.360docs.net/doc/58879935.html,。翻译相关问题可致电:156********(孔刚刚)咨询。

10. 其他翻译规范见下:

第16章角膜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

David Ellenberg

(王力东译,李昕审校)

16.1概述

当发生角膜新生血管(NV)和淋巴管1新生时,新生的血管组织生长进入正常时无血管的角膜,从而引起视力下降。角膜新生血管由多种刺激因子诱导产生,并主要与眼表的炎症、外伤、移植和感染有关;人眼角膜的淋巴管新生常常与血管新生相伴发生。角膜中系列因子2的平衡影响着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的促进和抑制,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D、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内皮抑素和血小板反应蛋白。这些诱导受体具有保持角膜透明、防止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的功能。

16.2病理

当发生角膜血管翳时,在上皮和前弹力层之间出现了有明显血管成分的纤维组织的增生,称为“上皮下纤维性血管翳”。角膜血管翳可分为两种类型:炎症性血管翳和变性血管翳。炎症性血管翳表现为在各个活动期有明显的白细胞浸润,并可以见到多形核白细胞。然而,病理学家却常常依据能够见到非常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来作出炎症性血管翳的诊断。这些新生血管常常突破前弹力层而进入前部基质。变性血管翳的炎细胞相对较少。新生血管成分不会大量出现,并且会逐渐消退,继而遗留下透明的相对无细胞的纤维组织。这种角膜血

管翳尤其在慢性角膜上皮水肿时常见,如青光眼。角膜基质10新生血管不同于角膜表层的新生血管翳,它出现在角膜前弹力层下。尽管可以发生在基质的各层,但它常常出现在基质的前中三分之二(表10.1)。

16.3病因学

尽管角膜新生血管通过其临床表现即可很容易诊断出来,但按照致病原因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1. 炎症性疾病:眼天疱疮、特应性角结膜炎、酒渣鼻、移植物排斥、Lyell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图10.1)。

2. 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角膜炎(例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例如,假单胞菌属感染、梅毒11)、真菌性角膜炎(例如,念珠菌、镰刀菌、曲霉菌)和寄生虫感染(例如,盘尾丝虫病)。

3. 退行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翳状胬肉、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和无虹膜。

4. 外伤:医源性疾病和其它外伤性疾病:佩戴角膜接触镜,化学烧伤,医源性损伤和干细胞缺乏。

图16.1 患有新生血管和或淋巴管新生的患者的临床结果

图内文字:

Keratocytes:角膜细胞

16.4病理生理学

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角膜新生血管是指在先前无血管区域出现的新生血管结构。一项对活体实验性角膜模型的观察显示,毛细血管的生长常常经历一系

列规律的步骤: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亲本微静脉基底膜的溶解,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向血管生成刺激物的定向迁移,管腔形成,血管分支的形成,新生血管顶端相互接合形成环套。

16.4.1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相关性疾病

角膜和结膜的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可能与血管生长分子和淋巴管生成分子的产生有关,而后两者是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的直接原因。这类疾病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翼状胬肉和无虹膜。

对患有诸如特应性角结膜炎等等角膜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后发现,患病期间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高达60%。角膜的移植排斥反应已被证实与异体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CD4+T 细胞浸润和干扰素-γ数量增加有关。

角膜新生血管既可以出现在变性性疾病,如翼状胬肉和Terrien 边缘变性,也可以出现在先天性疾病,如无虹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