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

第二节金属晶体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金属晶体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之后,介绍的又一种晶体-金属晶体,而本节课内容在对金属晶体结构的理解上起了一个理论指导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结合前两节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学生能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3、重点与难点

从金属结构角度对金属具有的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是本节的重点,对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即:教法和学法

由于金属晶体的内容是纯理论部分,学生对金属键,电子气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部分不好理解,在加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问题”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的辅助工具,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质疑,评价,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金属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既把解决问题的结果升华为具体抓握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教学重点:

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引导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总结法

五.教学过程(PPT演示)

[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知道它们因结构的不同而性质各异。本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晶体——金属晶体。

多媒体:

第二节金属晶体

[过渡]知识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金属有什么物理共性,学生总结

[设疑]那么,金属晶体中的原子与原子之间又是靠什么样的作用力堆积在一起的呢?我们所看到的决定金属晶体结构的圆球是否为中性金属原子呢?

[诱导启发]请大家根据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特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

[设疑]电子的质量和体积与金属离子相比怎样?由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是否为某个金属原子所独有?它的活动空间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电子的质量和体积与金属离子相比很小很小,故金属离子的大小与结构对金属晶体的结构起着主导作用,我们所看到的金属晶体示意图中的圆球实际上主要是金属阳离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空隙(由金属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也可说明此点),故由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便在一个偌大的空间内(相对于其自身的体积)自由运动,因此,由金属原子所释出的电子并不专属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

[讲解]像这种不受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金属离子限制的电子,我们称其为自由电子。

金属晶体就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所形成的单质晶体,且自由电子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

[板书]一、金属晶体

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

[思考]在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仅仅是静电吸引吗?

(答案:不是。这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除了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因电荷异性而存在引力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当金属原子的核间距达到某个固定数值时,引力和斥力达到暂时平衡,形成稳定的晶体。此时,金属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因此,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并不能无限接近。而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为引力和斥力的相对统一)

[过渡]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晶体均是由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那么,金属晶体内部存在的这种作用力是怎样影响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呢?

[板书]二、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

[展示铝箔、铁丝、铜丝导线、小电炉]

[讨论]以上物品的形状及使用分别表现出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它们是否属于金属的共性?

[学生分析、讨论]铝箔——展性;铁丝——延性;铜丝导线——延性、导电性;小电炉——延性、导电、导热性。

[板书]共性:有良好的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

[设疑过渡]我们能否用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来解释金属的物理共性呢?

[板书]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教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联系。

[板书]1.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

[设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没有外加电场存在时是自由移动的,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教师归纳总结]在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紧密堆积时,其间存有一定的空隙,而在空隙之间是易流动的自由电子,因这些自由电子并不与一定的离子相连,因此在很小一点电势差的影响下,它们就开始朝一定的方向流动而形成电流。这就是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原因。在晶体中的离子,并不是绝对不能动,而是在作轻微的振动,当金属加热时,

离子的振动就加强,电子在其间的移动自然就困难了,所以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思考]离子晶体在融熔状态下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是否相同?

(不同。前者是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后者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前者不发生化学变化,后者发生化学反应)

[过渡]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能导电,主要是因为自由电子之故,那么,金属的导热性是否也与自由电子密切相关呢?

[板书]2.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热性的关系。

金属容易导热,实际上是由于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了能量交换之故。即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过渡]既然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与自由电子的存在有密切关系,那么,在金属的延展性中,自由电子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板书]3.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延展性的关系。

[设问]当金属晶体受到外力冲击时,自由电子起什么作用?

使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得以维系。金属晶体正是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才使得其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不易断裂,但通常伴随着形变。因此,金属晶体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内部结构的均匀性,决定了金属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优劣。其结构越均匀,上述性能就越好。

关于金属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质,主要与金属原子本身、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故没有一定的规律。

[讨论]分组讨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异同,并填写下表。

[投影]不同类型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不同类型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板书设计

本节小结

第三节金属晶体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二.金属的结构

1.金属键:

2.电子气理论

三.“电子气理论”对金属物理性质的解释(1)导电性

(2)导热性

(3)延展性

布置作业:P77。1。2。3。4

备注:说教学过程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提出探究新知识开始;经历探索新知,归纳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总结新知,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过程来完成教学。

1.课题导入

(1)通过一表格对比复习旧知识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结构及性质,然后通过设置提出了探究的三个问题,直接引出本节的课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后面内容的讲解设置做了铺垫。

2.讲授新课

我是通过三个大问题的探究完成本节三个教学目标

首先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在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景:(1)给出几张常见金属的图片,让学生归纳总结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

提出探究问题1:组成金属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由感知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

分析探究: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从熟悉的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即易失电子的性质角度来分析,结合图形模拟,和一些小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进行讨论,再进行归纳总结认识金属键的本质,在通过学生对金属电子气理论示意图的观察分析来进一步理解金属键的本质,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也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参与讨论的学习热情。

第二个目标的完成:继续提出探讨研究的问题:2:金属是否是晶体?与分子和原子晶体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何差异?

通过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进行对比讲解归纳出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差异性,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金属晶体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同时为后面一节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好铺垫。

第三个目标的完成:设置探究问题3: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内在有何联系呢?

分析探究:通过三个小的讨论问题提出讨论,我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应用金属键理论来解释金属的物理通性,通过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最后通过一张表归纳金属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金属结构与性质有较系统的认识。最后通过一张大表格把几种晶体放到一起比较,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对本节的教学重点做出强调。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3.进行简单小结,强调教学重点,为了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选几道习题进行检测。

4.板书设计

第三节金属晶体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二.金属的结构

1.金属键:

2.电子气理论

三.“电子气理论”对金属物理性质的解释

(1)导电性

(2)导热性

(3)延展性

5.布置作业:P77页1.2.3.4

五.教学反思:

优点: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PPT,使得抽象画的问题具体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也比较好。缺点:

学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课堂的容量大,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能看热闹,起不到实效。

金属晶体练习题

金属晶体练习题 1.金属键的实质是( )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 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的下列性质与金属晶体结构中的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 C.良好的延展性 D.密度大小 3.按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金属阳离子之间存在斥力 B.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较少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加快 D.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各原子层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也不会破坏金属键 4.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金属镁、金刚石和固体氖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晶体 C.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分子晶体的低,也可能比原子晶体的高 D.铜晶体中,1个铜离子跟2个价电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5.金属晶体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大,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因是( ) A.金属原子价电子数少 B.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电子 C.金属原子的原子半径大 D.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6.下列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最强的是( ) A.Na B.Mg C.Al D.K 7.铝硅合金(含硅%)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于 铸造。现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 点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关于体心立方堆积型晶体(如图)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9.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 碳原子相结合。据图分析,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数与共价键数之比为

第1课时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第1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建构 1.能利用金属键、“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 理性质。 2.借助离子晶体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3.能利用离子键的有关理论解释离子晶体的物理性 质。 『知识梳理』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1.金属键 (1)定义: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成键条件:金属单质或合金。 (4)成键本质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像共价晶体一样的“巨分子”。 2.金属晶体 (1)通过金属阴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微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2)金属键可以看作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相互作用,故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一定比共价晶体低。() (4)晶体中有阳离子,必然含有阴离子。() (5)同主族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体现金属键逐渐减弱。() (6)金属晶体除了纯金属还有大量合金。() (7)金属晶体有导电性,但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答案(1)×(2)×(3)×(4)×(5)√(6)√(7)√ 二、离子晶体 1.结构特点 (1)构成微粒: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特别提醒:大量离子晶体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不是单原子离子,有的还存在电中性分子(如H2O、NH3等);在有些离子晶体中还存在共价键、氢键等;贯穿整个晶体的主要作用力仍是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 2.常见的离子晶体 晶体类型NaCl CsCl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原子规则排列的集合体 非晶体——原子无规则堆积的集合体 晶体特征: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2、晶格与晶胞 晶格:把晶体中原子看成几何点,用假象的直线连接后得到的三维格架晶胞:晶格中能全面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3、晶面与晶向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 晶面:晶格中各方位的原子面 晶向:任意两个原子连线所指的方向 第二节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α-Fe [100] E=135000N/mm2 [111] E=290000 N/mm2 实际测定 E=210000 N/mm2 一、多晶体结构 单晶体:各部分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各向异性)多晶体:许多位向不同的单晶体的聚合体(各向同性)晶粒:多晶体中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界面 二、晶体缺陷 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 点缺陷→导致晶格畸变→强度↑,硬度↑ 空位和间隙原子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是原子扩散主 要方式之一。温度↑,空位↑ 2、线缺陷——位错 位错——整排原子有规律错排位错密度ρ=L / V (cm-2)

增加或减小,可以提高强度 3、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晶界处:晶格畸变→强度高 原子能量高→熔点低,易腐蚀,原子扩散快 晶粒细→晶界面积大→强度高 亚晶界:晶粒内小位向差(1-2°)的晶块(亚晶粒亚结构)边界 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基本概念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物质。 相:结构相同,成分相近,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单相合金: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固态下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组织:相的聚合体。 ( 单相组织,多相组织,) 二、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1、固溶体 固溶体:一种元素的原子溶入另一种元素中形成的合金相。溶剂——保持原晶体结构的元素溶质——失去原晶体结构的元素 有限固溶体:溶解度有一定限度——有限互溶 无限固溶体:溶解度无一定限度——无限互溶(晶体结构相同原子直径相近)固溶体分类: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的间隙中 固溶强化——溶质溶入固溶体,导致晶格畸变,引起强度和硬度升高 (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金属化合物 特征: ?有金属性质 ?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何组元 ?成分可用分子式表示Fe3C 性能:硬,脆,熔点高 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 当金属化合物以细小颗粒均布于固溶体上, 可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 调整合金性能的途径: ?改善固溶体溶解度 ?改变化合物形状、数量、大小、分布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作业 2-1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V、Mg、Zn 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 3 种:⑴体心立方:-Fe、Cr、V ⑵面心立方:-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Fe、Al、Cu、Ni、Cr、 2---7 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 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 公式。晶界越多,越难滑移。(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 7~15 天,然后再精加工。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 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 TR(W) =(~×(3410+273)-273 =(1200~1568)(℃)>1000℃ TR(Sn) =(~×(232+273)-273 =(-71~-20)(℃) <25℃ 所以 W 在1000℃时为冷加工,Sn 在室温下为热加工 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答:齿轮的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而定,总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加工便当;性价比最佳。对齿轮而言,要看是干什么用的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使用频率不高,强度也没什么要求的,方法 1、2 都可以,用方法 3 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对于精密传动齿轮和高速运转齿轮及对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齿轮,方法 3 就是合理的。经过锻造的齿坯,金属内部晶粒更加细化,内应力均匀,材料的杂质更少,相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所提高,经过锻造的毛坯加工的齿轮精度稳定,强度更好。 4-10 用一冷拔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到1000℃,保温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答:由于冷拔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产生了加工硬化使钢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那么再吊重物时才有足够的强度,当将钢丝绳和工件放置在1000℃炉内进行加热和保温后,等于对钢丝绳进行了回复和再结晶处理,所以使钢丝绳的性能大大下降,所以再吊重物时发生断裂。 4-11 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答:铅板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加工硬化的同时伴随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越弯越硬是由于位错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工硬化造成,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变软是因为室温对于铅已经是再结晶温度以上,所以伴随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等轴的没有变形晶粒取代了变形晶粒,硬度和塑性又恢复到了未变形之前。第五章作业 5-3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异同答: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

金属的晶体结构习题答案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填空题 3.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是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 4.位错密度是指 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V L =ρ。 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子叫做 晶格 ,而晶胞是指 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 6.在常见金属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体心立方晶格是 [111] ,而面心立方晶格是 [110] 。 7 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性能是 不同的 ,这就是单晶体的 各向异性现象。一般结构用金属为 多 晶体,在各个方向上性能 相同 ,这就是实际金属的 伪等向性 现象。 8 实际金属存在有 点缺陷 、 线缺陷 和 面缺陷 三种缺陷。位错是 线 缺陷。 9.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 细 晶粒为好。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以粗 晶粒为好。 10.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 密排六方 。 11.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 晶向指数为10]1[- ,OC 晶向指数为[221] ,OD 晶向指数为 [121] 。 12.铜是 面心 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 {111} ,若铜的晶格常数a=,那么 最密排面上原子间距为 。 13 α-Fe 、γ-Fe 、Al 、Cu 、Ni 、Cr 、V 、Mg 、Zn 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 α-Fe 、Cr 、V ,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 γ-Fe 、Al 、Cu 、Ni 、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Mg 、 Zn 。 14.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铜的晶格常数为 。1mm 3Cu 中的原子数 为 。 15.晶面通过(0,0,0)、(1/2、1/4、0)和(1/2,0,1/2)三点,这个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 1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 轴上的截距为2,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与z 轴平行,则 该晶面指数为 (140) . 17.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 金属键 的 结合方式。 18.同素异构转变是指 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金属内部由 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纯铁在 温度发生 和 多晶型转变。 19.在常温下铁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铁的晶格常数为 。 20.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是 。 21.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 离子键 、 共价键 和 金属键 三种。 (二)判断题 1.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N) 2.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所构成。 ( N) 3.因为面心立方晶体与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也相同 4.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111}。 Y 5.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N 6.金属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高。 7.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N 8.纯铁加热到912℃时将发生α-Fe 向γ-Fe 的转变。 ( Y ) 9.面心立方晶格中最密的原子面是111},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111>。 ( N ) 10.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愈高和塑性愈低。 ( Y ) 11.纯铁只可能是体心立方结构,而铜只可能是面心立方结构。 ( N ) 12.实际金属中存在着点、线和面缺陷,从而使得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 ( Y ) 13.金属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而非金属则无此光泽,这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根本区别。N

金属晶体计算 教案

金属晶体2 计算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能说出各模型的名称、配位数、空间利用率; 2.通过分析金属晶体晶胞的剖面图,能计算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 3.通过小组讨论,能判断晶体的配位数、粒子数,并计算粒子半径、晶胞体积、密度; 4.通过阅读76页石墨晶体内容,能说出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模型的特点;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难点:晶胞的半径、体积、密度、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一)石墨晶体结合课本76页,完成下列内容 1、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采取杂化。 2、石墨晶体属于晶体,既有键,又有键,还有。兼具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 3、石墨分层,层内碳原子通过结合,各层之间以结合,容易滑动,所以石墨质软。 4、石墨中碳原子个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 . (二)晶胞空间利用率的分析 【铺路搭桥】空间利用率 = 晶胞含有粒子的体积 / 晶胞体积? 100% =V球 /V 晶胞? 100% 1、体心立方堆积如图,在立方体的体对角线上球是相互接触的,假设晶胞边长 为acm,晶胞的体积为,原子半径r,r= a,一个晶胞中平均有 个原子,这些原子的体积总和为,该堆积方式的空间占有率表达式 为。 2、面心立方堆积中,设晶胞边长为a nm,则原子的半径r和边长a的关系为,该堆积方式的空间占有率表达式为。 3、金刚石晶胞如右图:金刚石晶胞中含有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 为r,金刚石晶胞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 .列式表示 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不要求计算结果) 【思考1】清北:GaAs的熔点为1238℃。密度为ρ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Ga g·mol-1和M 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 Ga pm和r As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 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 1、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1 个晶胞所含原子个数。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高为c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的密度为(列出计算式)。2、 已知金属铂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铂原子半径为r pm,铂摩尔质量为Mg?mol?1,铂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可表示为 mol?1(用有关字母列出计算式即可).

金属晶体四类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金属晶体四类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高二化学·唐金圣 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3《金属晶体》一节中,给出了金属晶体四种堆积方式的晶胞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就是晶胞上占有的金属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下面就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计算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一、简单立方堆积: 在简单立方堆积的晶胞中,晶胞边长a等于金属原子半径r的2倍,晶胞的体积V晶胞=(2r)3。晶胞上占有1个金属原子,金属原子的体积V原子=4πr3/3 ,所以空间利用率V原3/ (3×(2r)3)=52.33﹪。 子/V晶胞= 4πr 二、体心立方堆积: 在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中,体对角线上的三个原子相切,体对角线长度等于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 ,则a2 + 2a2 = (4r)2,a=4 r/√3 ,晶胞体积V晶胞=64r3/ 3√3 。体心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个数为2,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2×(4πr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2×4πr3×3√3)/(3×64r3)= 67.98﹪。 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中,面对角线长度是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则a2 + a2 = (4r)2 ,a = 2√2r ,晶胞体积V晶胞=16√2r3。面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数为4,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 4×(4πr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4×4πr3)/(3×16√2r3)= 74.02﹪.

四、六方最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不再是立方结构。晶胞上、下两个底面为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心连成的菱形,边长a = 2r ,夹角分别为60°、120°,底面积s = 2r×2r×sin(60°) 。晶胞的高h的计算是关键,也是晶胞结构中最难理解的。在晶胞的上、下两层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各有两个凹穴,中间层的原子在上、下两层正对的凹穴中。中间层的原子和上层形成凹穴的三个原子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和下层对应的三个原子也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这两个正四面体的高之和就是晶胞的高。正四面体的边长为2r,正四面体的高h 1 = 2√2r/√3 。晶胞的高为h = 4√2r/√3,晶胞的体积V晶胞=(2r×2r×sin(60°)×4√2r)/√3 = 8√2r3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上占有2个原子,原子的体积V原 子= 2×(4πr 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V 原子/V晶胞= (2×4πr 3)/(3×8√2r3 ) = 74.02 ﹪.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的结构;运用金属晶体的结构解释金属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要点精析] 1.晶体结构: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特征是: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在4个以下;②原子半径较大。这构特点使其原子易失去价电子而变成金属离子,释放出的价电子在整个晶体中可以自由运动,被称为“自子”。它不再属于哪个或哪几个指定的金属离子,而是整块金属的“集体财富”,它们在整个晶体内自由,所以有人描述金属内部的实际情况是“金属离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这种描述正是自由电子的决定的。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作用,因而使金属离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 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汞在常温下是液态,这是金属晶体中的一个特例。汞仍然是金属,冷却到其熔点以下,它可形成晶体,晶类型依旧是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结构中,金属原子一层一层紧密地堆积着排列。 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是最小重复单元在空间的无限延伸;原子晶体的结构是原子形成的空间网状结金属晶体的结构是金属原子一层一层紧密堆积的。 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比较少,价电子跟原子核的联系又比较松弛,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因此,金属的结际上是金属原子释出电子后所形成的金属离子按一定规律堆积的(以一定的紧密形式堆积)。释出的价电整个晶体里自由地运动着,这些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并不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里,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 2、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在常温下,一般大多都是晶体(除汞外),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理解物理性质的时候要把握好共性与特殊性,如金属一般有金属光泽,但铜是红色的、铅是蓝白色的、金是黄等。同时要把握好物理性质与金属晶体结构的关系: ①导电性: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金属晶体的导电性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有关.在外加电场条件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而形成电流。 金属晶体在固态时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离子晶体在固态时则不能导电,因为此、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熔融或水溶液状态下,阴、阳离子可自由移动,离子晶体才能导电。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导电能力,导电性最强的三种金属依次是Ag、Cu、Al。

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余佳哲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1)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晶体模型、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以及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探究金属的内部结构、晶体模型、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前一章已经学习了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特点与内部质点排列的 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上一节研究过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已初步有了“结构决定 性质”的思维理念,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从同学们身边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金属晶体的概念。注意新旧知识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讨论金属的性质时,让学生比较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不同,以加深对金属导电原因的认识,同时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讨论探究法代替直接讲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解说答辩,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对比手段,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2)掌握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3)能用电子气理论和金属晶体的有关知识解释金属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一、章节: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二节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重点: 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五、教学难点: 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六、使用教具: 挂图。 七、课后作业: P17:1、2、6。 八、课后小结:

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作有规则地重复排列,如金钢石、石墨及固态金属与合金。而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无规律地规律地堆积在一起,如沥青、玻璃、松香等。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且各向同性。 2.晶体管格与晶胞 为便于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可将原子近似地看成一个点,并用假想的线条将各原子中心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空间格子。 晶格——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的规则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图形。结点——晶格中直线的交点。 晶胞——晶格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周期重复排列而成的,这种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大小和形状可用晶胞的三条棱长a、b、c(单位,1A=108cm)和棱边夹角来描述,其中a、b、c称为晶格常数。 各种晶体由于其晶格类型和晶格常数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二、常见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各排列着一个原子,立方体的中心有一个原子。其晶格常数a=b=c。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α铁、铬、钨、钼、钒等。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排列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γ铁、铝、铜墙铁壁、镍、金、银等。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柱体的十二个顶角和上、下中心各排列着一个原子,在上、下面之间还有三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镁、锌、铍等、α-Ti。 晶格类型不同,原子排列的致密度也不同。体心立方晶格的致

金属晶体

第3章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第1课时金属晶体 【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认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微粒间的堆积方式,比较氯化钠、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3.能从化学键和堆积方式这两个角度解释金属晶体的延展性,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等性质特点。 【学习重点】 1.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2.利用物质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学习难点】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空间堆积方式 【温故知新】 1、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有哪几种? 2、如何用切割法计算晶胞中微粒个数? 【课前预习区】 1.什么是金属键?什么是金属晶体?常见的金属晶体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与什么有关? 3.金属晶体有哪些物理性质?从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的角度解释这些性质? 【课堂互动区】 一、金属晶体 【问题探究1】1、总结常见三种金属晶体结构型式

2、通过计算说明晶胞中实际拥有金属原子数为多少? ①面心立方晶胞: ②体心立方晶胞: ③六方晶胞: 【知识总结1】 1、定义: 成键微粒:微粒间的作用: 2、结构形式: (1)堆积特点:由于金属键没有性和性,所以金属晶体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堆积密度、原子的配位数、能充分利用空间等特点。 (2)堆积方式及配位数: 【问题探究2】1、金属晶体有哪些共同的性质?与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2、Na、Mg、Al三种金属哪种金属的熔、沸点最高,为什么?

【知识总结2】 3.物理性质: (1)金属具有良好的___性、___性和_____性的原因是金属晶体通常采用密堆积方式,在锻压或锤打时,密堆积层的金属原子之间比较容易__________,这种滑动不会破坏密堆积的___________,而且在滑动过程中__________能够维系整个金属键的存在,因此金属晶体虽然发生了______但不致断裂。 (2)一般来说(同类型的金属晶体),其熔点由金属阳离子半径、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 即:阳离子半径越,所带电荷数越,熔点越。 4.形成金属晶体的物质类别:金属单质及其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某些非金属所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根据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半径的不同,合金可分为、、三类。 合金的特性:。 例1:要使金属晶体熔化必须破坏其中的金属键。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 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逐渐增大的 C、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例2:金属晶体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因是() A、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少 B、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电子 C、金属原子的原子半径大 D、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课堂检测】 1、关于金属晶体的体心立方密堆积的结构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晶胞是六棱柱 B.属于A2型密堆积 C.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 D.每个晶胞中含5个原子 2.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简略地讲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和金属晶体的圆球密堆积结构。在本节中将介绍这两种理论的有关史实,并对理论本身进一步加以阐述。 一、金属键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一切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多或少具有下述通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有延性和展性,熔点较高(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等等。这些性质是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 金属元素一般比较容易失去其价电子变为正离子,在金属单质中不可能有一部分原子变成负离子而形成离子键。由于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体结构的结果可知,其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到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其它金属原子相紧邻,只有少数价电子的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8到12个共价键。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应该属于别的键型。 1916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A.1853-1928)提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可定性地阐明金属的一些特征性质。这个理论认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失去其价电子成为正离子,正离子如刚性球体排列在晶体中,电离下来的电子可在整个晶体范围内在正离子堆积的空隙中“自由”地运行,称为自由电子。正离子之间固然相互排斥,但可在晶体中自由运行的电子能吸引晶体中所有的正离子,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个模型可定性地解释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其它通性。金属键是在一块晶体的整个范围内起作用的,因此要断开金属比较困难。但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排列方式简单,重复周期短(这是由于正离子堆积得很紧密),因此在两层正离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性能帮助克服势能障碍。滑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至断裂。因此,金属一般有较好的延性、展性和可塑性。 由于自由电子几乎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随即又发射出来,因而使金属具有通常所说的金属光泽。自由电子的这种吸光性能,使光线无法穿透金属。因此,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除非是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极薄的箔片。关于金属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高中化学课本中已用自由电子模型作了解释。 上面介绍的是最早提出的经典自由电子理论。1930年前后,由于将量子力学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构,这一理论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金属的物理性质中有一种最有趣的性质是,包括碱金属在内的许多金属呈现出小量的顺磁性,这种顺磁性的大小近似地与温度无关。泡利曾在1927年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正是这一探讨开辟了现代金属电子理论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是:在金属中存在着一组连续或部分连续的“自由”电子能级。在绝对零度时,电子(其数目为N个)通常成对地占据N/2个最稳定的能级。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要求,每一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外加磁场中,这些电子的自旋磁矩就不能有效地取向。 当温度比较高时,其中有一些配对的电子对被破坏了,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被提升到比较高的能级。未配对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能有效地取向,所以使金属具有顺磁性。(前一节中介绍价键理论的局限性时已指出,顺磁性物质一般是具有自旋未配对电子的物质。)未配对电子的数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然而,每个未配对电子的自旋对顺磁磁化率的贡献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对这二种相反的效应进行定量讨论,解释了所观察到的顺磁性近似地与温度无关。 索末菲与其他许多研究工作者,从1928年到30年代广泛地发展了金属的量子力学理论,建立起现代金属键和固体理论──能带理论,可以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去加以理解。(可参看大学《结构化学》教材有关部分) 二、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和金属单质的三种典型结构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讲到金属晶体内原子的排列,好象许多硬球一层一层地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课本中还画出了示意图。所谓等径圆球紧密堆积,就是要把许多直径相同的圆球堆积起来做到留下的空隙为最小。

《金属键金属晶体》参考教案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理性质 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晶体模型和金属键的本质 2.认识金属键与金属物理性质的辨证关系 3.能正确分析金属键的强弱 4.结合问题讨论并深化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共性 5.认识合金及其广泛应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金属键的概念及金属的物理性质 【引入】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什么组成了我们的世界呢? 学生回答:物质 讲述:对!我们的自然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翻开我们的化学课本的最后一页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不论冬天美丽的雪花,公路上漂亮的汽车。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是有这些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构成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占周期表中大多数的金属。 【板书】§3-1-1 金属键与金属特性 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展示】几种金属的应用的图片,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 【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1、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 2、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之间怎

样结合的? 【板书】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二、金属键 【动画演示并讲解】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晶体的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属离子通过吸引自由电子联系在一起, 形成金属晶体.经典的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金属原子则“浸泡”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之中。金属键的形象说法: “失去电子的金属离子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学键。这种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板书】1.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2.金属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的相互作用 3、成键特征:自由电子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无方向性、饱和性【板书】三、金属键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金属键理论来解释金属的特性?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1.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自由电子,而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强调】:金属受热后,金属晶体中离子的振动加剧,阻碍着自由电子的运动。所以温度升高导电性下降。 2. 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说课说课稿

平顶山市教育系统2012年度教学技能竞赛 人教版选修3《离子晶体》说课稿 课前说课设计 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王俊超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离子晶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中的第四节。 教材直接给出氯化钠和氯化铯的晶胞,接下来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几何因素,并引入电荷因素和键性因素,并以氟化钙为例详细讲述电荷因素对配位数的影响,接下来讲述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为引入晶格能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介绍了晶格能的定义,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一些物质的晶格能,旨在让学生根据表格总结出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课本通过两个科学视野,简略介绍了晶格能的应用。 2.教材的特点 (1)从知识角度看,是对晶体类型的完善 晶体包括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混合型晶体。离子晶体是涉及到的最后一种类型的晶体。 化学作用力包含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并且这几种作用力都是电性作用。其他作用力的强弱在之前都进行了系统学习,本节介绍衡量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晶格能,并且通过表格形式介绍其大小由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决定。 (2)从教材的呈现方式看,采用螺旋式组织结构编写 教材内容在不同阶段逐步扩大范围,加深程度,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并非一步到位。 在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中初步学习了离子键的概念及离子化合物等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详尽的介绍了晶体的分类、晶胞,着重介绍了用分摊法求平均每个晶胞中所包含的微粒个数。在学习以上知识之后,及时学习“离子晶体”顺理成章。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对均摊法的学习进行巩固,并逐步深化,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意图,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既分散了难点,让学生分期“消化”,又减轻了负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3)从育人价值功能看,是电化学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先讲晶格能大小比较等知识,在接下来科学视野中,介绍了晶格能的应用。不难看出,这样的安排是将前面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 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很重要的就是通过对其理论的探究,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对碳酸盐的稳定性,岩浆的晶出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水平上,缺乏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的划分 遵循化学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为了保持本节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课后复习,结合高二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利用两个课时完成对本节的进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第1课时 金属键与金属特性教案 苏教版选修3

第1课时金属键与金属特性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金属键的概念,理解金属键的本质和特征,能利用金属键解释金属单质的某些性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2.能结合原子半径、原子化热解释、比较金属单质性质的差异,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金属键 1.概念: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特征: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存在:存在于金属单质和合金中。 自由电子不是专属于某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即每个金属阳离子均可享有所有的自由电子,但都不可能独占某个或某几个自由电子,电子在整块金属中自由运动。 例1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 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答案 B 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例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阳离子的物质是( ) A.氯化钠B.金刚石 C.金属铝D.氯气 答案 C 解析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既含阳离子又含阴离子;金属铝中含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刚石由原子组成,氯气由分子组成,都不含阳离子,故C正确。 易误提醒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科目化学 年级 文件hxs0057.doc 标题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关键词金属健/金属晶体/化学史 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简略地讲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和金属晶体的圆球密堆积结构。在本节中将介绍这两种理论的有关史实,并对理论本身进一步加以阐述。 一、金属键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一切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多或少具有下述通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有延性和展性,熔点较高(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等等。这些性质是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 金属元素一般比较容易失去其价电子变为正离子,在金属单质中不可能有一部分原子变成负离子而形成离子键。由于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体结构的结果可知,其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到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其它金属原子相紧邻,只有少数价电子的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8到12个共价键。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应该属于别的键型。 1916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A.1853-1928)提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可定性地阐明金属的一些特征性质。这个理论认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失去其价电子成为正离子,正离子如刚性球体排列在晶体中,电离下来的电子可在整个晶体范围内在正离子堆积的空隙中“自由”地运行,称为自由电子。正离子之间固然相互排斥,但可在晶体中自由运行的电子能吸引晶体中所有的正离子,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个模型可定性地解释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其它通性。金属键是在一块晶体的整个范围内起作用的,因此要断开金属比较困难。但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排列方式简单,重复周期短(这是由于正离子堆积得很紧密),因此在两层正离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性能帮助克服势能障碍。滑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至断裂。因此,金属一般有较好的延性、展性和可塑性。 由于自由电子几乎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随即又发射出来,因而使金属具有通常所说的金属光泽。自由电子的这种吸光性能,使光线无法穿透金属。因此,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除非是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极薄的箔片。关于金属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高中化学课本中已用自由电子模型作了解释。 上面介绍的是最早提出的经典自由电子理论。1930年前后,由于将量子力学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构,这一理论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金属的物理性质中有一种最有趣的性质是,包括碱金属在内的许多金属呈现出小量的顺磁性,这种顺磁性的大小近似地与温度无关。泡利曾在1927年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正是这一探讨开辟了现代金属电子理论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是:在金属中存在着一组连续或部分连续的“自由”电子能级。在绝对零度时,电子(其数目为N个)通常成对地占据N/2个最稳定的能级。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要求,每一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外加磁场中,这些电子的自旋磁矩就不能有效地取向。 当温度比较高时,其中有一些配对的电子对被破坏了,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被提升到比较高的能级。未配对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能有效地取向,所以使金属具有顺磁性。(前一节中介绍价键理论的局限性时已指出,顺磁性物质一般是具有自旋未配对电子的物质。)未配对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