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之形神论

中国绘画之形神论
中国绘画之形神论

第一章形神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神之辩与绘画理论

一.时期:先秦——魏晋南北朝

二.庄子:

1.“自然之道”,与人的主观精神有关

2.与物的关系,重视抽象的“道”,轻视具体的物

3.重神不重形,要求作者保持自由的创作精神

4.畸人德美,表现同情残疾人,体现人道主义情怀

三.刘安《淮南子》

1.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

2.形神上,提出“君形”说,神为主位,形为从属

四.西汉后期围绕当时流行的谶纬和迷信思想展开,对文艺的影响不大

五.魏晋,玄学发展,辩论进入新阶段

1.与流行的佛学有关

2.突出在品评人物方面(《世说新语》重评“风神”,直接推动形神论的发展)

六.绘画理论

1)顾恺之(东晋)

1.“以形传神”,以肖像作为传神的依据

2.形——绘画(基础),神——表现(重点),形神结合,才有艺术魅力

3.“实对”,要求在现实中观察或了解对象

4.“迁想妙得”,要求不为对象的表面印象所拘束,以主观去选择客观对象,达到主客统一,情景交融

5.继承唯物主义形神观,强调形体与精神不分离,形——神(根本),神——形(表现)

2)谢赫(南齐)

1.《古画品录》,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或经营置位、传移模写或传模移写

2.“气韵”类似提法:“神韵”“神气”“清韵”“生气”(传神)

3.“六品”,重视神似

4.传形:“形妙”“形色”“精谨”“精微细谨”

5.形神要求来衡量作品,神为主体

七.书法理论:《论书》王僧虔

1.神彩、骨力放在首位

2.强调神彩与形质,骨力与媚趣的结合

(二)绘画和诗文的形神理论的发展状况

一.绘画领域:

1)唐朝时期(开元、天宝):

1.山水画的盛行有关

2.要求画的一切都要传神

2)宋朝时期(特指北宋):

1.文人画的兴起与“重神轻形”

2.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有关

3.强调表现作者的品格或理想

二.诗文领域:

1)唐朝时期

1.《诗格》(王昌龄)“三境”

2.《文镜秘府论》“形似体”,“形”和“似”分开

3.杜甫,强调创作要传形,也要传神(必要条件:学识、才力修养)

4.司空图,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形象之外的一种神韵,强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宋朝时期

1.苏轼,“诗画本一律”,主张绘画运用到诗文创作中

2.严羽,“入神”为最高标准

三.扩展原因:

1.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倾向于把各种艺术作为一个总体来思考和研究,发展共同的本质特征

2.文人不仅善于写诗,也善于绘画或书法,在创作实践中,深入体会到艺术种类都有共同的审美要求或艺术语言

3.诗画在创作中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现象也很多

4.诗人和文学家把绘画形神论移用于文学创作或评论

(三)形神论在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一.时期:明清时期

二.画论运用:都把形神论看作是绘画创作的主要范畴之一

1.《芥舟学画编》(沈宗骞)

2.论述形神论的一般美学特征,结合绘画的艺术特点,探讨了传神论与绘画构思以及绘画技

法的关系

三.戏剧、小说理论,把形神论看作是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

1.汤显祖,反对戏剧语言,欣赏米家山水人物画,重神

2.《闲情偶寄》(李渔),提出“重机趣”,戏剧创作表现出形象的“精神”和“风致”,要求传神,作品才有生气

3.传神成了评价小说人物创造的重要美学标准。

4.小说理论家通过作品中的典型例子,揭示了形神论与人物塑造的联系,创造的传神,主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5.成功的人物形象,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6.传神的重要手段: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外形、动作、细节)与概括化的综合表现

7.人物性格的“同而不同”,是辩证地统一,同种有异,异中寓同,二者水乳交融,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整体,都是一个世界

四.诗文,形神论沿着两条路线发展:

1)以“以形写神”的路线,强调在写形的基础上传神

1.王世贞,反对形似而无生气,也反对神彩而无格调

2.《神韵论》(翁方纲),提倡“以学为诗”,论述诗传神论,艺术创作中,提出“身入题中”“置身题上”

2)以“象外传神”的路线,强调虚处传神,追求“味外味”的神韵——《神韵说》(王士祯)

1.强调诗境含蓄蕴藉,笔墨精炼,反对直说、太露

2.强调描写客观事物时要突出风韵、神态,反对外观细致的刻划

3.强调创作以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灵感为前提

五.走向:

1.随着各种艺术样式的发展,形神论由一个艺术种类逐渐地扩大并运用到整个艺术领域,从而成为整个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的普遍范畴

2.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形神论的美学特征的认识日益丰富和精细,从而使这对美学范畴的内蕴更加具有完整的系统,反过来又对文艺创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形神论的美学特征

(一)形神论“形神兼备”特征

一.形神兼备的实质:形和神二者矛盾的统一,体现着丰富而生动的艺术辩证思想

(一)艺术的表现对象,任何客观事物都存在形和神的统一

1)与宗教迷信无关

2)主张艺术在审美地把握现实生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模仿自然的表面现象上,而要突出表现对象的个性和韵味,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3)类型:

1.指有意识的人,这是人物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

2.指有生命的动物和花树等植物,古人把这类物象的神称为“生意”,指的是生机勃勃的形态特点和动人的意趣

3.指无生命的山石、流水等物,它们的神,往往是指季节变化所带来的特征和令人神往的境界,古代理论家称为“势”,指的是山水统乎气,而形状变化各异,各有特点,呈现出活动之趣

4.艺术表现山水,能传达出它们的“势”,就可以达到传神的境界

(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形和神的统一包括客观物象与作者主观审美情趣的统一

1)绘画史上,形神论的一般美学特征,文人画固然以强调突出个性来传神,有着特殊意义;

一般绘画,也是重视画家的主观情趣与客观物象相联系的

2)诗歌创作中,作家的主观审美情趣和表现对象的特点相统一,也是传神的重要条件

3)审美要求是建立在对艺术与生活的辩证认识之上的,既强调形神统一来源于现实生活,也要求艺术反映生活过程中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具体创作过程,古代根据艺术家对形神统一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为两派:

(一)以形写神:

1)强调艺术创作要从现实关系出发,在形似的基础上求神似

2)开先河之人:顾恺之

3)主张:写形来表现神,重写形,神在形内

4)代表人物:

1.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以形似为本说,形似是绘画审美价值的基础

2.刘因《田景延写真诗序》,提出神是“形似之极”说,指描写生活现象达到高度逼真的程度

3.邹一桂,侧重于具体的创作过程,重视对物象的观察或经营

5)倾向:现实主义

(二)以神写形:

1)只要获得神似,形似也就自然在其中

2)开先河之人:张彦远

3)主张:通过写神来达到写形,不重形,神余象外

4)代表人物:

1.蔡京、米芾《宣和画谱》开写意画之先河

2.倪瓒“逸品”为最高审美标准

3.唐志契《绘事微言》强调“山水之性情”

5)倾向:浪漫主义

(二)形神论“形真而圆”特征

一.“形真而圆”的含义:

针对艺术形似美的美学规定,艺术描写客观物象的形,要做到真实而自然

二.“形真”:

1)含义:是从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来看,艺术既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又不可拘泥于生活的表面现象

2)理论家

1.石涛:主张“不似似之”,绘画不能单纯地追求形似,而应当要求更高的“似”(“神似”)达到形神统一,说明绘画“存形”,不能机械的模拟物象来代替创造

2.齐白石:“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3)“变形”审美观:特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所出现的形象的改变,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反映中所引起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1.广义: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2.狭义:物象的自然形态及其几何图形在艺术中产生的改变

3.产生:是对审美主体——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特殊的肯定,也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有的方式,强调要符合“理”的要求

4.与夸张相联系:变形通过夸张来实现的

三.“形圆”

1)含义:以绘画来说,有完美的意思

2)一般提法:针对笔墨刻板而言,圆则活脱,圆则完美,圆则传神

3)主要表现:诗歌语言上,是审美标准之一,要求描绘客观物象时必须做到语言流畅自然,形象塑造得圆活生动

(三)形神论“神和而全”特征

一.美学范围:艺术神似美的特定要求

二.“神和”的含义:神似要和形似求得和谐统一

三.“神全”的含义:神似表现得很饱满,很充分

四.见解:

1)“看得熟,自然传神”

1.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作者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对表现对象有深刻的理解和处身于境的体验,烂熟于胸,才有可能写出传神之作

2.“熟”,从创作过程来说,就是要求到达物我两忘,心手相应的境界,是形象思维的极致

3.有才能的艺术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2)“凡人意思,各有所在”

1.特指神的表现,各人有不同的特点

2.能传神的作品,形象的特点十分鲜明,个性突出

3.人物的神貌,往往于运动中自然表现出来,要善于抓住人物一瞬间最典型的神态

3)“意存笔先,象应神全”

1.艺术传神,与创作的立意有联系

2.要求作者于创作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意象

3.要求作者善于扑捉物象的生意和神态

4.要求作者善于抒写个性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画具有七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儒、道、释等哲学文化思想以及民间艺术、外来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特有的形式体现着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必然影响到对中国美术的欣赏。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关键词】美术欣赏;中国画;写意;主体精神;意境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大师为我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美术作品及理论著述,为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1.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6年,陈望衡、张涵在其著作《艺术美》中提出,艺术欣赏实质上艺术美的欣赏,是一种美感活动,艺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是娱乐性、主客观辩证统一性、与创造过程的紧

密联系性等。1995年,尹少淳在其著作《美术及教育》中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1998年,张道一在其主编的《美术鉴赏》中提出,美术鉴赏对于鉴赏者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与艺术的创造一样,同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21世纪伊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近一步深入。2000年,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是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2001年,王向峰其著作《美的艺术显形》中指出,艺术欣赏的主要特征有:艺术品相对与欣赏者的外在性、艺术欣赏的过程性、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2002年,陈新汉在其著作《审美认识机制论》中提出,艺术欣赏是纯粹化、集中化的审美活动,是客观化审美活动的主观化,它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是欣赏者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去间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总之,美术的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2.写意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北宋山水画的辉煌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水平。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下面就两幅名画作说明。 《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亭台楼阁的飞檐很有特色,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纵观全图,笔法娴熟老健,用墨层次分明,浑

厚苍劲。构图呈自然开合状,节奏明快,气势雄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溪山春晓图》作者惠崇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欢欣。苏轼咏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

南开16秋学期《中国美术赏析》在线作业

17春南开16秋学期《中国美术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东晋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 A. 杨惠之 B. 戴逵 C. 曹仲达 D. 卫协 正确答案: 2. 以下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是和() A. 《韩熙载夜宴图》 B. 《女史箴图》 C. 《清明上河图》 D. 《芙蓉锦鸡图》 正确答案: 3. 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可以区分为() A. 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 B. 写意花鸟画、水墨花鸟画 C. 工笔花鸟画、水墨花鸟画 D. 水墨花鸟画、青墨花鸟画 正确答案: 4.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A. 周昉 B. 张萱 C. 顾闳中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5.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 A. 南唐画家 B. 西蜀画家 C. 北宋画家 D. 唐代画家 正确答案: 6. 关于吴昌硕的描述对的一项是() A. 处于绘画史的新旧交接时代 B. 旧时代最后一人 C. 新时代的第一人 D. A、B、C

正确答案: 7. 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游春图 B. 江帆楼阁图 C. 明皇幸蜀图 D. 千里江山图 正确答案: 8. 郑板桥的作品不包括() A. 《竹石兰花图》 B. 《兰竹荆棘图》 C. 《风雨竹图》 D. 《鱼蟹图》 正确答案: 9. 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 A. 创立了人物画派 B. 使绘画走入皇室 C. 使绘画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地位 D. 使绘画用以描述事件情节 正确答案: 10. 明清时期举行殿试是在() A. 太和殿 B. 中和殿 C. 保和殿 D. 乾清宫 正确答案: 11. 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A. 顾氏画谱 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正确答案: 12.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那个不是() A. 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 B. 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 C.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 D.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正确答案: 13. 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陈洪绶 B. 崔子忠 C. 丁云鹤 D. 吴彬 正确答案: 14. 阿房宫是()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中国美术鉴赏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 风格,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现在估且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所表现的技法形式,作一相对的比较,或许可以稍清楚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之所在。东方统系的绘画,最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诸点。中国绘画,尤重视以上诸点。中国绘画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其表现方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下列各项:一、中国绘画以墨线为主,表现画面上的一切形体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笔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中国绘画的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然用以表现画面上的基础形象,每以墨线为主体。它的原因:一、为点易于零碎;二、为面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最能迅速灵活地捉住一切物体的形象,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的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又中国绘画的用线,与西洋画是的线不一样,是充分发挥毛笔、水墨及宣纸等工具的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经过高度提炼加工而成。同时,又与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线有关,以书法中高度艺术性的线应用于绘画上,使中国绘画中的用线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成为东方绘画独特风格的代表。西方油画主要以光线明暗来显示物体的形

象,用面来表现形体,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风格,从艺术成就来说,也是达到很高的水平而至可宝贵的。线条和明暗是东西绘画各自的风格和优点,故在互相吸收学习时就更需慎重研究。倘若将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照搬运用到中国绘画上,势必会掩盖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条美,就会失去灵活明确概括的传统风格,而变为西方的风格。倘若采取线条与明暗兼而用之的用法,则会变成中西折中的形式,就会减弱民族风格独特性与鲜明性。这是一件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事。二、尽量利用空白,使全画面的主体主点突出人的眼耳等器官和大脑的机能,是和照相机、录音机不同的。后者可以同时把各种形象声音不分主次、不加取舍地统统记录下来,而人的眼睛、耳朵和大脑却会因为注意力的关系,对视野中的物体和周围的声音加以选择接受。人的眼睛无法同时看清位置不同的几件东西,人的耳朵也难以同时听清周围几个人的讲话,这是因为大脑的注意力有限之故。比如,当人的眼睛注意看某甲时,就不注意在某甲旁边的某乙、某丙,以及某甲周围的环境等等;注意看某甲的脸时,就不会注意看某甲的四肢躯体。人的眼睛在注意观看时,光线较暗的部分也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不注意观看时,光线明亮的部分也会觉得模模糊糊。故人的眼睛,有时可以明察秋毫,不时可以不见舆薪。这全由人脑的注意力所决定。俗话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就是对人类这种生理现象的极好概括。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06中国美术赏析-社会生活绘画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专业理论课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结合预设目标和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我采 用以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观 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4、 总结反思深化认识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五个层 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 完成教学目标。 信息 化资 源利 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 行教学。 教学流程 教学任务内容 教学方法与 过程评价 信息化手段讲授内容、教师活动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专业素养教育(5 分钟)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 兴趣诱发探究,导入:欣赏战 国长沙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 画》,提问方式引入课题中国 绘画。这幅画中表现了什么内 容? 二、讲授知识 绘画艺术 一、中国绘画的定义 中国传统绘画我们称为中国画 或国画 二、分类 通过学习美术有关知识,赏析美 术作品,了解创作背景与动机, 积累审美经验,交流审美体验, 掌握美的欣赏原理,提升欣赏能 力。从把握形式美到体验内在 美,从领悟作者创意到理解艺术 特色,从感知精神内涵到享受艺 术与美的真谛,获得美的愉悦, 产生美的感动。 采用比较鉴 赏法,提问 法,讨论 法、观察 法,结合学 生回答的情 况,教师进 行必要的讲 解。 借助多媒 体课件、展示 图片

中国绘画按照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等。三、社会生活绘画 最早的绘画是记录在岩壁上、动物的骨头上、彩陶上以及房屋的墙壁上,这些绘画记录了原始社会与人类的生活相关的事物。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中国画。 秦汉 欣赏秦代壁画《车马图》 东汉《乐舞百戏图壁画》 西汉马王堆帛画 魏晋 魏晋《进食图砖画》《狩猎图砖画》 顾恺之《女史咸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唐宋 张萱《捣练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并提问学生最后作简单小结。 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出示任 务并分析(10分钟)欣赏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 图》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最后进 行评议、交 流 借助多媒体课 件、展示图片 小组探究 任务实施 (15 分钟) 1、开阔视野,综合欣赏: (选择放映)欣赏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 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 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 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 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 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 生。 在教师的引 导下,借助 多媒体技 术,创设生 活化的教学 情境,通过 开放性问题 的设置和比 较分析来启 发学生掌握 欣赏的方 法,使学生 能够自主体 会美术的文 化价值,提 高审美能 力。 借助多媒体课 件、展示图片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

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

中国美术赏析作业参考

中国美术赏析网上作业 第01章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1. 单选题中国绘画形成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 A. 人物画 B. 水墨山水画 C. 写意花鸟画 D. 工笔花鸟画 2. 单选题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 初创 B. 繁荣 C. 衰败 D. A和B和C 第02章中国人物画的初创——顾恺之和阎立本 1.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恺之的“三绝”: A. “才绝” B. “痴绝” C. “画绝” D. “仙绝” 2. 多选题以下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是和: A. 《韩熙载夜宴图》 B. 《女史箴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列女仁智传》 3. 单选题顾恺之之后人们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变为: A. 色彩的运用 B. 透视 C. 真实 D. 传神 4. 单选题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 A. 创立了人物画派 B. 使绘画走入皇室 C. 使绘画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地位 D. 使绘画用以描述事件情节 5. 多选题以下属于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是: A. 《步辇图》 B. 《写生珍禽图卷》 C. 《芙蓉锦鸡图》 D. 《萧翼赚兰亭图》 第03章中国道释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吴道子 1. 单选题吴道子就被称为:

A. “诗圣” B. “书圣” C. “画圣” D. “文圣” 2. 单选题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艺术圣地是: A. 卢浮宫 B. 故宫 C. 云冈石窟 D. 敦煌莫高窟 3. 多选题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A. 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 B. 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 C. 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 D. 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 第04章敦煌石窟佛教人物赏析 1. 多选题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A. 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 B. 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 C.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 D.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2. 多选题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有: A. 寺庙 B. 菩萨 C. 飞天 D. 本生画 3. 单选题本生画是: A. 记录当时历史故事的作品 B. 有菩萨形象的作品 C. 有飞天形象的作品 D. 描述释迦牟尼生前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的故事 第05章风俗人物画发展的高峰 1. 单选题风俗人物画是: A. 反映画家对生活想象的作品 B. 表现市井百态、风俗习惯、带有一定情节的人物画 C. 以风景为主要描绘题材 D. 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 2. 单选题《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A. 周昉 B. 张萱 C. 顾闳中 D. 张择端 3. 单选题顾闳中的代表作是: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意境、笔墨、章法布局处理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谓境是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即感觉)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并且,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即"神遇"(石涛语)及"迹化"(石涛语)为可视可想的。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 意境是构成一幅中国画的灵魂,其主题的确定,构图的布局和安排,形象的塑造,笔墨及造型的处理,无不受"立意"的主宰。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总之,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重视立意问题。 中国画第二个特点是对笔墨的注意 中国画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总归于用笔用墨。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中国画家以写代描,把笔意墨法置于首位。故使笔墨成为表达"意境"、"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 关于用笔。我国绘画很重视线的表现,用线来塑造形象。以线为骨,就是指以线为造 型的骨架。为之"骨法"表现物象须有具体的线去塑造,其关键在于"用笔"。线在塑造形象中力的变化,功在于运用笔法。古今画家通过熟练的使笔、运笔,产生笔力、笔意、笔趣,形成虚实变化,浓淡相依,顿挫回旋,巧拙适度,富于节律的造型底线。中国传统画论中形容东晋·顾恺之的线如"春蚕吐丝";形容唐·尉迟乙僧的线如"屈铁盘丝";形容唐·吴道子的线为"吴带当风";形容曹仲达的线为"曹衣出水"。所谓笔法即指执笔的方法和指、腕、肘的运用。传统的笔法为人所使,其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藏锋、露锋等法。所以掌握笔法(即用笔)的起止形态变化及行笔运转方向变化,使之随画意而使转,达到状形立象、传情达意。 关于用墨。中国传统绘画一贯是主张用笔和用墨的。清·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论用笔必然要论用墨,谈用墨必谈用笔。所以,笔与墨在中国画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有笔,墨才能变化;有墨,笔才能显现。故"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潘天寿语)。然而,中国传统绘画尤重用墨。笔以达气,墨以生韵。用墨表现画面的气韵,求得生动是很重要的。中国之墨经用笔引发和水的渗化,可变化出浓、淡、干、湿、黑、白(纸的本色)不同层次的色彩感。古人谓之"五墨六彩"。 中国传统绘画用墨大约始于唐,经五代到宋确立了用墨的重要地位,嗣后经元、明、清得到长足的发展渐次完备了用墨之法。古代绘画用墨法很多,有浓墨法、焦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归纳其要者,谓之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三种。破墨法即淡破浓,浓破淡,干破湿,湿破淡,以水破淡之法,备求墨色的浑化对比。泼墨法即以多量的水份调墨,要求不能太均匀,而后随笔泼洒,一次完成,以求墨色浑化自然、润泽。积墨法即在淡墨上层层加深,每次待干后复加之。求得墨色层次既有变化而又浑厚。此三种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哲学。中国画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美的特征,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这些都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内在属性。 关键词:线条、笔墨、意境、和谐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这一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绘画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而中国传统绘画在其基础上又有独特的美学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这些审美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在形式之美和内在精神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灵魂之所在。 一、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着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线条美是构成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形式,凌继尧曾说:“中国画的笔法不是静止立体的描绘,而是流动的,有节奏的线纹,借以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比较中西方绘画,可以发现这一特点。希腊的画,如庞贝古城遗址所见的壁画,远看如重的雕塑,他们强调对称、比例、平衡、整齐;而中国古代花纹图案或汉代壁画,则是飞动的线条。中国人物画也是一组流动线纹的有节奏的组合。”[1]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从留存至今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描绘几何形纹样的线。至殷周时期,人们在铜器上描绘的狩猎、交战及动植物形态等已把“线条”的应用提升到中级阶段,除了表现形之外,同时也表现了动态。继而汉代时期绘画用线表示动态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如汉代壁画中奔驰的马及人物画等,到了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汉代壁画虽同为线条,但感觉已大不相同,这时的线不仅只是表述形态,同时对物象质感的表现及线本身的形式美已有所发展。至唐代线已可以成功得表现出物的质感,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教学教材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

本科生论文 题目墨竹图郑燮 学院 系别年级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绘画背景 (5) 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 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 绘画过程 (5) 作者思想 (5) 提拔诗文 (6) 书法形式 (6) 文人画 (6) 结束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墨竹图》郑燮 摘要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 前言 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墨竹图》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 正文

中国美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国美术赏析作业答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L212作业2-1 1. 中国绘画形成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 A)人物画B)水墨山水画C)写意花鸟画D)工笔花鸟画 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恺之的“三绝”:() A)“才绝” B)“痴绝” C)“画绝” D)“仙绝” 3. 吴道子被称为:() A)“诗圣” B)“书圣” C)“画圣” D)“文圣” 4. 风俗人物画是:() A)反映画家对生活想象的作品B)表现市井百态、风俗习 惯、带有一定情节的人物画C)以风景为主要描绘题材D)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 5. 宗炳的《画山水序》为山水画奠定的理论基础是:() A)注重在山水画中体现人物的重要性B)对于山水的画法做 出来标准C)将山水与情操品德、圣人哲理联系起来D)所见即所得 6. 唐末五代山水画繁荣的原因是:() A)文人雅士的喜好导向B)经济繁荣,人们亲近自然C)山 水画与乱世结缘,由当时社会生活决定D)当时的自然环境优美7. 北宋的水墨山水画风格是:() A)热情开放B)绚丽多彩C)保守复古D)冷漠刻板

8. 最能代表黄公望水平的艺术作品:() A)《富春山居图》B)《千字文》C)《六君子图》D)《江岸望山图》 9. 王冕以画()著称 A)月季B)菊花C)梅花D)牡丹 10. 徐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 A)《鱼蟹图》B)《墨葡萄》C)《四时花卉图》D)《黄甲图》 11. 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A)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B)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 现C)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D)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 12.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A)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B)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 窟艺术的影响C)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D)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13. 石涛的山水画风格是() A)平平淡淡B)万点恶墨C)丑怪狂扫 14. 以下对郑板桥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第一次把画看作明码标价的商品B)“扬 州八怪”之一C)作品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15. 以下对吴昌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著名画家B)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第 一位著名画家C)海上画派代表人物D)清高孤傲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

本科生论文 题目墨竹图郑燮 学院 系别年级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绘画背景 (5) 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 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 绘画过程 (5) 作者思想 (5) 提拔诗文 (6) 书法形式 (6) 文人画 (6)

结束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墨竹图》郑燮 摘要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 前言 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

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墨竹图》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 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