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

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
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

三大蜂病防治

中蜂三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病,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主要危害大幼虫或封盖蛹,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主要症状是:病初幼虫表现为前端下垂,头部前端三分之一处变得透明,体后分节明显,后期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并且头部上翘,形似龙船。故又叫蜜蜂勾状幼虫病。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目前,治疗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实施活框养殖的蜂场,在春秋繁殖期间,应在蜂脾两侧放上草把,副盖上方加盖草帘子,达到增温、保温效果;适当撤脾,使蜂高于脾,一般1—3框蜂由1框起繁,3—5框蜂由2框起繁;适当补饲,保证饲料充足。 2、换王断仔或幽王断仔。换王断仔为除去病群蜂王,换入成熟王台。幽王断仔则是控制蜂王产卵,将蜂王用王笼囚住,幽闭7—10天,清毒或治疗后再放 出蜂王继续繁殖。 3、及时清理病害仔脾及消毒。对蜂箱、蜂具、发病群仔脾和场地进行消毒 处理,常用石灰水泡洗蜂箱、蜂具,用苏打水喷撒场地。 4、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尽快用场内无病蜂群进行人工育王,用新王替换抗病力差的蜂群中的蜂王。 5、药物治疗。通常以中草药为主,辅以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中药:贯众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虎枝二十克,紫草十五克,甘草十五克,青木香十克;五加皮三十克,金银花二十克,桂枝十克,甘草六克;板蓝根十五克,穿心莲十五克,贯众十五克。以上任选一方,加水一千毫升,煎浓缩至二百五十毫升,去除药渣,加白糖或蜂蜜八两,即可喂治十至十五框蜂,连续饲喂3—5天为一个疗程。抗菌药物: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喷脾,或掺入糖浆中饲喂病群。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为2—3日龄幼虫感染死亡。初期死亡幼虫外观呈苍白色,以后变黄,尸体残余物无粘性。检查巢脾时可以看到空房和仔房相间成花子脾,严重的空房多于仔房。蜂群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后常常伴发生囊状幼虫病。由于欧洲幼虫腐臭病多发生在春季,主要的外界因素多为气候变化幅度大,饲喂、保温不当所致。如果外界蜜源条件好或进行了适时饲喂和加强保温,即使有少量病虫出现也可以不治自愈。对于感染较重的病群可以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等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应注意在蜂群中提供清洁饮用水,并且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避免工蜂采集不洁净污水回巢。 三、蜡螟病 蜡螟病,俗称巢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常造成蜂群逃逸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防治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蜂场的日常操作中注意收拾残留的各种废巢脾并妥善保管,及时化蜡。除用升华硫熏杀巢脾内的幼虫外,还可用90%的冰乙酸蒸汽熏杀。 2、适时清除巢箱里的蜡屑,特别是蜂箱缝隙,更应仔细清理,必要时可用喷 灯烧烤。 3、在蜂箱底部边角缝隙处放上生白灰,既可防治蚂蚁,又可防治巢虫。 4、加强群势,抽出多余蜂脾,始终保持蜂脾相称 5、及时下巢造新脾,消除蜡螟产卵场

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二十八种中草药,随需可收藏)

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二十八种中草药,随需可收藏) 展开全文 1.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2.半枝莲的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 3.五加皮30克,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4.半枝莲(又名狭叶韩信草)50克。 5.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6.山乌龟20克、甘草6克、虎杖6克、多种维生素5~10片。用法:将药用冷开水浸泡30分钟后,用大火煮沸,然后用

小火煎熬5分钟,滤出药液,再熬1次,和并滤液按1:1的比例加入白糖配成糖桨,再把研细的多维粉加入,调匀后喂蜂。每1剂可喂10~15箱蜂,隔日1次,连喂4~5次。经我们对发病蜂群的治疗观察,经2个疗程,并配合上述的综合措施,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7.半枝莲15克、虎杖10克、贯众15克、桂枝5克、甘草8克、蒲公英10克、野菊花15克、金银花10克。将上方加水充分煎煮后过滤,加入多种维生素片20片,按1:1加入白糖做成糖浆喂蜂,每剂药可喂30~40脾蜂。连续喂5个晚上。 8.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后,可用1000毫升的糖浆加1支穿心莲注射液摇匀后制成药液,每天喂250毫升药液,直至痊愈。预防也可按上述药液喂蜂5天一次,连续喂了3~5次,可以起到预防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换箱、换脾和换王等手段效果会更好。 9.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元胡10克;虎杖25克,甘草10克,元胡10克;华千金藤30克,元胡10克;治疗时选择任一配方加水浸泡,以文火煎熬约30分钟,取滤液按1:1比例加白糖或蜂蜜制成糖浆,调匀喷脾,每剂可喷喂30~40脾,在喷喂之前,每群按扑尔敏1片,病毒灵2片的比例,研成粉末加入糖浆中。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培养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培养 目前认为,欧洲幼虫腐臭病致病菌为蜂房球菌M.pluton为致病菌。 蜂房球菌单个的形态为披针形,直径0.5~lμm,革兰氏染色阳性,常结成链状或成簇排列。 Cheshire和Cheyne(1885)认为蜂房芽孢杆菌(Bacillus alvei)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菌,white(1920)报道病原体是普鲁东芽孢杆菌(Bacillus pluton)。Lochhead(1928)认为B.alvie与B.pluton是同义语。Burnside(1934)认为蜜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pis)和B.pluton 是相同的,而B.alvice与欧迪斯无色杆菌(Achronobacter eurydice)是同义词。Burri(1941)确信A.eurydice与B.pluton是相同的。最后A1eksandrora(1949)证实了B.pluton是病原菌。Bailey(1956)根据该菌的革兰氏反应和形态将B.pluton重重新定名为蜂房链球菌(普鲁东链球菌(普鲁东链球菌,Streptococcus pluton)。而后Bailey(1984)又根据该菌的GC%(29%)与链球菌属有(45%)很大差异,再一次将S.pluton重新定名为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并以该菌做为模式种,建立了蜂房球菌属Melissococcus。 病原培养 在一般培养基及好气的培养条件下,蜂房球菌不生长。但据39蜂疗网调查可在下述新鲜的培养基中生长:酵母膏(Difco)1克,葡萄糖1克KH2PO 41.35克,可溶性淀粉1克,琼脂2克,蒸馏水100毫升,用KOH调pH6.6,于116℃灭菌20分钟。可采用混和法接入已倒入培养皿中的、45℃的、溶化的培养基中,放入带有10%CO的厌气细菌培养器中,34℃培养。一般4天后长出菌落。直径1~1.5毫米,白色,边缘光滑,表面微凸起。培养基中培养出的菌具多形性,常为类似杆状的形态。

蜜蜂养殖学汇总

养蜂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1、蜜蜂产品价值高,用途广。 2、养蜂是一项在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项目。 3、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中国养蜂业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缺少相关蜜蜂养殖法律法规。 2.政府部门对养蜂业重视不够。 3.养蜂监管机制不健全。 4.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够。5、国民对养蜂业认识不健全,尚未看到蜜蜂授粉的价值。 蜂授粉的形蜜态学优势(考):头、胸部有丰富的绒毛,周身布满绒毛。 主要蜂产品种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胶,蜜蜂躯体。 蜂蜜(采集):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蜂王浆(分泌):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他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蜂花粉(采集):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毒(分泌):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蜂蜡(分泌):工蜂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 蜂胶(采集):工蜂从植物幼芽或树干破伤部位采集的树脂,并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 蜜蜂蛹,幼虫,成虫(躯体):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三型蜂(注意性别):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三型蜂的区别(大题) 1.数量上:正常蜂群,仅有1只蜂王;工蜂数量最多,雄蜂次之。 2.形态上:个体大小上,蜂王>雄蜂>工蜂。头:蜂王头是心脏形、工蜂倒三角型、雄蜂圆形;翅膀:蜂王短,占腹部1/2-2/3,工蜂和雄蜂翅膀较长,接近腹部末端;腹部:蜂王腹部较长,尾端尖,雄蜂腹部大于工蜂,小于蜂王,尾端钝圆,工蜂腹部较小,尾端尖。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 、“尖头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西方蜜蜂对该病有较强的抗性, 不易发病, 即使发病也不太严重, 很快便会痊愈。但中华蜜蜂对该病的抗性较弱, 经常在较大的范围内出现暴发, 对蜂场造成较大的损失。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东部地区大面积流行, 贺州、梧州、钦州、玉林、南宁等地的中蜂群感染率达60 %以上, 许多中蜂场遭受到毁灭性的灾害, 对我区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 在中蜂生产中至关重要。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中蜂养殖区大面积流行, 据我们调查了解及当地蜂农反映, 八步区的大平乡、昭平县的富裕乡、蒙山县的黄村镇、钦北区的那蒙镇、陆川县的沙坡镇、贵港市覃圹区、横县的镇龙乡等地的蜂场中蜂囊状幼虫病传播迅速, 病情相当严重。2004 年4 ~6 月, 我们对以上疫区的500 个蜂场, 25000群中蜂进行疫病检查, 其中健康中蜂8750 群,患病中蜂16250 群, 疫病感染率为65 %。该病主要感染2 ~3 日龄的小幼虫, 潜伏期5 ~6 天, 患病的幼虫约80 %在封盖后的大幼虫期死亡。病死虫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 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 内部组织液化, 外皮坚韧, 提起末端形似盛水的皮囊。病虫死亡后, 巢房盖变成暗

黑色, 下凹, 有穿孔。死虫干枯后,脱离巢房壁, 皱缩扭曲, 成“龙舟状” 。蜂群发病表现出两种类型:部分病群发病较重, 幼虫大量患病死亡, 成蜂表现不安, 采集活动减少, 蜂群容易 飞逃, 为“重病型” 。有些病群发病较轻, 子脾出现数只病死 幼虫, 蜂群繁殖和采集活动正常, 为“轻病型” 。2 病原根据以上患病蜂群的临床症状, 我们初步诊断为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杨冠煌教授1973年进行的囊状幼虫病研究报道, 引起中 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属于肠道病原属, 病毒为球形颗粒, 直径为30 纳米, 无囊膜, 遗传物质为 RNA , 分子量为2.8 ×106 。该病毒在患病幼虫的尸体中可以存活10 天;在蜂蜜中只存活5 ~6 小时;阳光直射5 ~ 7 小时可彻底将其杀死;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可以存 活三个月, 冬季则最多可存活四个月, 一般来说残留在巢房 壁中的病毒是造成蜂群重复感染, 年年不绝的主要原因。我区所发生的疫病及发病过程与杨教授的研究相吻合。3 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3 .1 传播途径我们在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 有些养蜂员不注意操作规范, 蜂具不进行严格的消毒, 随意 调换巢脾, 病毒从患病蜂群传播至健康蜂群。另外, 盗蜂、 迷巢蜂甚至巢虫等也会成为囊状幼虫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由于囊状幼虫病毒可以在工蜂体内繁殖而不引起明显的症状, 所以工蜂就成为蜜蜂群内的主要传播者, 尤其是幼年工 蜂在清理搬运病死幼虫时会吞下含有大量病毒的病虫体内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蜜蜂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按照生产无公害蜂产品要求进行。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 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严重时应该换脾,必须蜂多于脾,再喂糖浆。

蜜蜂囊状幼虫病

蜜蜂囊状幼虫病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大面积流行中~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病是蜜蜂主要的病害之一。 一、病原 引起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度热水中只能生存10分钟~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周、在病虫尸体内可以存活1个月~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则只能活7,10天,该病霉在王浆中可以存活3周、悬浮在蜂蜜里可存活5,6小时,据资料报道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天~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天、冬季则90,100天。这就是该病在蜂场中反复发生的原因。阳光直射4,7小时可以杀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多发生于2,4月11~12月~北方多发生于5,6月。其发病率与外界气温和蜜蜂饲养条件有关~天气骤变或饲料不足都是发病的诱因。 患病幼虫及健康带病毒的工蜂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是病毒侵人蜜蜂体内的主要途径。工蜂食入被病虫污染 的蜂粮或清理病虫的过程中~成为健康带毒者。病毒在工蜂体内特别是王浆腺中增殖~当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将病毒传给了健康的幼虫。外勤蜂采集了污染病毒的花粉和花蜜~便将病毒带回蜂群~使该病在蜂群间传播,盗蜂、迷巢蜂、雄蜂、蟑螂和巢虫等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此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混用蜂具和调蜂等也会造成人为的污染~将病毒传给健康蜂群

三、临床症状 该病最易感染2,3日龄骑虫。病毒从消化道进人幼虫体内后~在中肠细胞、脂肪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潜伏期5,6天。因此~患病幼虫一般死亡在封盖之后。死亡幼虫呈尖头子、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表皮增厚。从巢房中拖出病死的死幼虫呈囊状~含有颗粒液体。没被拖出巢房的死幼虫残留在巢房里~体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最后呈一棕黑干片与巢房易脱离。成年蜂感染病毒后~一般不表现症状。 发病初期~少数死虫被工蜂清理~蜂王又重新产卵~因而在同一脾面上出现卵、虫、蛹错杂的“花子现象”。四、诊断 在蜂场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 蜂群诊断:先观察蜂群活动情况~发现工蜂从箱内拖出病死 幼虫~或在巢门前地上看到病死幼虫~就要进一步开箱检查。打开箱盖~发现有插花子脾~并有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初步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该病应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幼虫的细菌性传染病和囊状幼虫病的相似之处是这两种病均引起封盖以后的幼虫大量死亡。但各有其特点见下表。 五、防治 1.以防为主蜂场、越冬室、工作室等平时要保持清洁。可用5,漂白粉溶液~或用10,,20,石灰乳定期喷洒~最少春、秋各1次~阴湿的场地可直接撒石灰粉。蜂场的蜂尸及其他脏物清扫后要烧毁或深埋。

蜜蜂主要疫病表

雅氏瓦螨(大蜂螨) 雌螨呈横椭圆形,长1.17毫米宽1.77 毫米,体色为暗红至褐色,有三个齿 四对足;雄螨比雌螨小,长0.88毫 米宽0.72毫米,卵圆形。 主要寄生在蜂体上和封盖雄蜂房内。巢门前可见翅 足残缺幼蜂爬行,工蜂拖出死蛹体上有时可见白色 若螨。被大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差,采 集力差、寿命短。 春初、秋末 金螨扑、复方绝螨一号、二号、特 效绝螨三号、五号、六号、螨毒菌 一次净(中、西均可)、特效绝螨王、 特效绝螨精、强蜂扑螨香粉 亮热厉螨(小蜂螨) 雌螨呈卵圆形,体长1.03毫米宽0.56 毫米,前端较窄,后端纯圆;雄螨呈 卵圆形,淡黄色,长0.95毫米宽0.56 毫米。 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寄生在蜂体上,对幼虫和 幼蜂危害特别严重,常常造成群势衰弱,甚至全群 覆灭。 2~3月繁殖,5~ 6月达到高峰 升华硫、小螨锐克、金螨扑、螨毒 菌一次净(中药)、强蜂扑螨香粉、 螺原体病(爬蜂病) 螺旋菌质体,是螺旋状的丝状体。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翅微卷下垂,不能飞翔, 只能在蜂箱周围爬行,中肠变白胀肿,环纹消失, 后肠积满绿色水样粪便。 早春 爬立克、特效爬蜂康、菌毒快克、 蜂百克 白垩病(石灰质病) 由真菌球囊菌引起。死亡幼虫尸体变干、变硬,形成白垩状,有白色似 棉花纤维状的菌丝或有呈球形的囊孢。 春季、初夏 白垩清、特效百菌杀、螨毒菌一次 净(中药) 囊状幼虫病(中蜂尖 头病) 由囊状幼虫病毒。 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 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 春末夏初、秋末 冬初 囊立克、菌毒快克 蜂百克与爬立克共用特效 欧洲幼虫腐臭病(黑色幼虫病) 蜂房球菌。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最后呈黑褐色,具有酸臭 气味,无粘性,不能拉成细丝。 多发春季 特效百菌杀、特效幼虫康、螨毒菌 一次净(中药) 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病、臭子病) 由幼虫芽孢杆菌。 幼虫组织腐烂、变成粘稠、深褐色、能拉丝的物质, 有腥臭味。 春夏秋均可发生 菌毒快克、特效幼虫康、螨毒菌一 次净(中、西均可) 麻痹病 (黑蜂病、瘫痪病) 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引起。 表现为大肚、黑蜂两种类型,大肚型腹部膨大,蜜囊 充满液体,身体与翅不停颤抖;黑蜂型腹部不膨大, 绒毛脱光,身体发黑,翅常缺损,身体与翅颤抖。 春秋季严重 特效幼虫康、升华硫、大肚病片、 特效爬蜂康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大蜡螟体色赭褐色, 体长16~20毫米,幼虫约25毫米左 右;小蜡螟体色灰褐,体长8毫米, 幼虫约15毫米。 在巢脾上穿隧道,蛀食蜡质,吐丝作茧,不但严重 损坏巢脾,而且还造成蜜蜂幼虫或蛹死亡,引起所 谓白头病,严重时导致蜂群飞逃。 夏末秋初特效巢虫净、螨毒菌一次净(中药)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介绍以及诊断方法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介绍以及诊断方法 病毒是极其微小的病原微生物,通常用纳米来表示病毒的大小,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其形态,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国外报道,全世界已发现的蜜蜂病毒有18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并报道的蜜蜂病毒有:慢性麻痹病病毒、急性麻痹病病毒、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日本埃及蜜蜂病毒和在我国新发现的蜜蜂蛹病病毒。下面介绍下囊状幼虫病病毒: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囊状蜂子。 (一)病原为囊状幼虫病病毒。39蜂疗网研究表明它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但不表现症状。 (二)症状试验证明,病毒一般在1—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而在5—6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形成钩状幼虫,虫体由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由于虫体后部皮下渗出液增多,呈现典型的囊状袋。在封盖期死亡的幼虫,工蜂将巢房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拖出巢房,未被拖出的死幼虫,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后期呈一干片,似龙船状。死虫无臭味,也无粘性,很容易被工蜂清理。蜂群发病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蜂群中通常出现近百只死亡幼虫,工蜂采集活动正常,称为“慢性型”;另一种是早春或晚秋,蜂群繁殖时患病,蜂群内山现大批幼虫死亡,工蜂表现不安,采集力明显下降,甚至整群飞逃,称为“急性型”。 (三)诊断方法 1.箱外观象当蜜蜂开始采集活动时,可以看到从巢内拖出的病死幼虫,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幼虫,可疑为本病。 2.蜂群检查打开蜂箱,提出封盖子脾,发现巢房盖有大的不规则孔洞或已被工蜂开启露出患病幼虫上翘的头部,拉取病虫,可见虫体末端明显的囊状袋,虫体苍白色,无味、无粘性,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3.样品送检如需作进一步确诊,可将病虫或死虫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寄送方法参照本书病蜂标本的寄送部分。 以上就是蜜蜂囊状幼虫并的简单介绍,主要讲解了病原、症状以及诊断方法,方便读者记忆。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的三种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及囊状幼虫病,它们的主要病状是什么呢?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呢?详细见以下内容: 1、美洲幼虫腐臭病 症状: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内勤蜂清理巢房和饲喂幼虫等活动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通常感染2日龄幼虫,4-5日龄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封盖幼虫期死亡。典型症状是巢房盖下陷,出现针头大小的穿孔,封盖子脾表面呈现湿润或油光状,患病幼虫体色从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棕色至棕黑色,幼虫头部朝向巢房盖,虫体顺着背部下塌,尾尖位于巢房底。虫体组织腐烂后,有黏性或鱼腥味。病死幼虫的尸体干枯后呈难以剥落的鳞片状物,紧贴巢房壁,蜜蜂难以清除。 预防: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强盛群势,增强蜜蜂的清巢和抗病能力。防止盗蜂和迷巢蜂,控制病源的传播和蔓延。治疗:对发病严重的蜂群,应果断采取彻底换箱换脾治疗,即将消毒后或未接触病原物的蜂箱或蜂脾,放于病群位置,在巢门前铺一垫板,把蜂全部抖落在板上,让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箱内,同时结合饲喂用灭菌灵1包,加少量温水溶解后,对4千克糖水进行药物治疗,每脾蜂喂25-50克,隔1天喂1次。 2、白垩病 症状:主要感染成熟幼虫或封盖后的幼虫,雄蜂幼虫最易发病。发病初期病虫变得苍白疏松,活动及发育能力大大降低;中期,幼虫膨胀,腹部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严重感染白垩病的蜂群在箱底或巢门口常见大量的白垩状干尸。 预防:做好日常的消毒和防疫工作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治疗:发病蜂群可在每250毫升波尔多液中加入2毫升新洁尔灭制成的混合液喷脾,每2-3天一次,连续3-4天可见明显效果。 3、囊状幼虫病 症状: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南方在每年的2-4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感染2-3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5-6天。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患病幼虫一般死于封盖之后,病死幼虫头部上翘、白色、无光泽、无黏性、无臭味,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子脾中间出现不规则的空房,形成“花子”和“穿孔子”。病虫末端有一小囊,内含颗粒状物的液体。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和保温工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蜂群育王繁殖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①用地塞米松钠2毫升,加糖浆250克喂5-8框蜂。②用50克半枝莲加水2.5千克,大火煮沸后,微火煎15分钟,过滤后1:1加入白糖调匀,每框蜂喂100克,每隔一天喂一次。该文出自39蜂疗网。

蜜蜂检疫介绍

蜜蜂检疫 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防止蜜蜂某些危险性疾病传入或传出而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措施。通常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种。 对内检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传入或传出。 第二,对在局部地区已发生的某种危险性疾病划出疫区和保护区,控制其传播蔓延(“疫区”是指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保护区”是指未发生某种传染病的一定区域)。 第三,一旦发现新的危险性疾病,立即封锁疫区,控制病害。 对内检疫对象,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蜂群已发现和尚未发现的某些危险性疾病的种类确定。 对外检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本国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从其他国家传入。 第二,根据其他国家的要求和规定,禁止本国的某些检疫对象传出。 根据国际上蜜蜂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我国尚未发现的疾病种类,检疫部门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武氏蜂盾螨(气管壁虱)、蜂虱及白垩病作为对外检疫对象。

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按法定程序行使检疫权,养蜂者应主动申请报告,并配合检疫部门做好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颁发了《养蜂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第七条对蜜蜂检疫做了明确规定。规定指出:“对出省放蜂的蜂群,在出省前要检疫。蜜蜂检疫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单位负责进行,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凡在省内放养的蜂群一般不检疫。检出患有检疫对象疾病的蜂群,就地治愈后方可出境。检疫对象为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蜂螨等。实行现场检疫办法,可按蜂场的实际蜂群数量核收检疫费。” 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紧急措施 隔离与封锁隔离病群和可疑感染的蜂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首先查明蜂群的感染程度,然后将蜂群分为健康群、病群和疑似病群。病群应集中隔离于蜂场2000米之外,进行消毒和治疗。养蜂员要减少在蜂场与隔离区两地来回活动的次数,隔离区内的蜂具与杂物,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可带回蜂场;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群曾有过密切接触的蜂群,属于疑似病群。这类蜂群有可能处在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有条件的也应隔离,密切观察,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的又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对蜂群的危害仅次于美洲幼虫腐臭病,该病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危害西方蜜蜂;在我国饲养的中华蜜蜂及印度饲养的印度蜜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的介绍: 诊断方法 1.症状诊段对可疑患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蜂群,可从蜂群中抽取l一2张末封盖子脾,抖落蜜蜂,仔细观察子脾上幼虫状况及死亡幼虫的特点,若发现子脾不整齐,至“插花子脾”现象,死亡幼虫呈苍白色、淡褐色至深褐色,并有酸臭味,幼虫尸体无粘性,即可初步诊断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2.显微镜诊断取死亡的小幼虫,滴加适量无菌水,研磨,制备悬浮液,涂片,置600—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较多的单个或成对呈链状的球菌并具有梅花络状,即可确诊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3.鉴别诊断取新鲜牛奶2毫升,置于试管内,挑取少许幼虫尸体加入试管中,充分摇匀,放于30一32℃温箱内1—2小时,若发现牛奶无凝集,则鉴定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也可采用血清学诊断法。 流行特点 被污染的饲料(尤其是花粉)和死亡幼虫,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主要传染源。据39蜂疗网调查病害在蜂群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内勤蜂的清扫和饲喂幼虫活动,将病原菌传给健康幼虫。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盗蜂和迷巢蜂将病菌传染给健康蜂群,其次是蜜蜂在采集活动中的相互接触以及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将病脾调入健康群而造成接触传染。 该病易在春季发生和流行,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蜂群群势较弱,蜜源较缺乏,若遇阴雨天或寒潮时,蜂群增长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蜂房链球菌在蜂群内增殖较快,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养蜂安全告知书

养蜂及蜂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告知书 ________养蜂场户(养蜂专合社): 为规范我市科学养蜂生产秩序,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养蜂管理办法(试行)》、《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动物防疫法》等规定,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蜂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开展守法生产经营,特作如下告知: 1、养蜂者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 2、养蜂生产场地及其周围地带,应避开和避免环境污染, 以利生产出无污染的成熟蜜及其他蜂产品。各蜂场之间至少要间隔500米。 3、养蜂者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所生产的蜂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4、养蜂者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确使用生产投入品,不得在蜂产品中添加任何物质,禁止使用《蜂用兽药目录》以外的兽药。 5、蜂药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兽药管理条例》及《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行。严禁使用对蜂群有害的蜂药,蜜蜂用药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6、严禁对蜂群滥用药物。一是养蜂者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及养蜂日志,载明以下内容:①蜂群的品种、数量、来源;②检疫、消毒情况;③建立饲料兽药记录制度,内容包括: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来源,兽药通用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名称、产品批号、用法、用量、疗程、休药期、用药时间和剂量;蜂箱、蜂具清洁、消毒记录等。④蜂群发病、死亡、无害化处理情况;⑤蜂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二是养殖档案制、生产日志应由专人负责,保持记录完整,建档保存2年以上。三是建立科学用药制度,用药养蜂场(户)和专业合作社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合理安全用药。重点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未经批准蜂用兽药;流蜜和产浆期间不得用药、喷药品,以免对蜂产品造成污染,对过期失效蜂用兽药应及时清理销毁。在蜜蜂生产期前一个月,禁止使用任何抗生素。 7、运输过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的运输工具,未经清洗合格,不得装运蜂群。

蜜蜂检疫规程

蜜蜂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蜜蜂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蜜蜂的检疫。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蜂群蜜蜂的社会性群体,是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2.2 蜜粉源地能提供花蜜、花粉,进行养蜂生产的蜜、粉源植物生长地。 2.3 巢房由蜜蜂修造的,供蜜蜂栖息、育虫、贮存食物的六角形蜡质结构,是构成巢脾的基本单位。 2.4 巢脾是蜂巢的组成部分,由蜜蜂筑造、双面布满巢房的蜡质结构。 2.5 子脾存在蜜蜂卵、幼虫或蛹的巢脾。 3.检疫对象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病。 4.检疫合格标准 4.1 蜂场所在地县级区域内未发生本规程规定的动物

4.2 蜂群临床检查健康; 4.3未发生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及其它规定的疫病,蜂螨平均寄生密度在0.1以下; 4.4 必要时实验室检测合格。 5.检疫程序 5.1检疫申报蜂群自原驻地起运前和自最远蜜粉源地起运前,货主应提前3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5.2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蜂场所在地县级区域内蜜蜂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3 临床检查 5.3.1 检查方法 5.3.1.1 蜂群检查 5.3.1.1.1 箱外观察调查蜂群来源、转场、蜜源、发病及治疗等情况,观察全场蜂群活动状况、核对蜂群箱数,观察蜂箱门口和附近场地蜜蜂飞行及活动情况,有无爬蜂、死蜂和蜂翅残缺不全的幼蜂。 5.3.1.1.2 抽样检查按照至少5%(不少于5箱)的比例抽查蜂箱,依次打开蜂箱盖、副盖,检查巢脾、巢框、箱壁和箱底的蜜蜂有无异常行为;查看箱底有无死蜂;子脾上卵虫排列是否整齐,色泽是否正常。

中蜂主要病害

中蜂主要病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主要敌害有巢虫、胡蜂、蟾蜍。 一、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急性型发病,来势猛、传染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急性流行,可垮蜂70%。特别是气温低,温差变化大,蜜源不足的季节,发病率高。湖南发病高峰期出现在3~4月和9~10月。 1、主要症状 死亡幼虫多为六日龄大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严重的“花子”现象,得病的巢房盖出现大的孔洞,封盖幼虫卷曲。得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继而变褐色变黑色,死虫直卧巢房底,头部翘起,身体末端呈囊状物,形状呈龙船状,干后容易被工蜂消除。 2、防治方法 ①预防:选育抗病品系、控制病群相互传染、蜂箱巢脾消毒,换王等。 ②治疗:痹蜂康为纯中药内服剂,每小袋可治蜂20脾蜂。半枝莲、五加皮、板蓝根、金银花各25克加水煮煎,浓缩后配糖水傍晚喂蜂,每剂药可喂蜂40脾,喂至不见病虫为止。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中蜂常见病。此病春秋两季容易发生,病原为蜂房链球菌,被污染的饲料和污水是传播该病最大的来源。 1、主要症状 欧洲幼虫病一般只感染2日龄幼虫,病虫在4~5日死亡。患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直至黑褐色,最后在巢房底腐烂干枯,成为无黏性,易清除的鳞片。此病危害幼虫严重时,蜂群中长期只见卵、幼虫,看不见封盖子。 2、防治方法 ①预防:选育对病害敏感性低的品系、换王,打破群内育虫周期、病箱严格消毒。 ②治疗:蜂洁为新型杀菌消毒剂,用蜂洁治欧幼病较好;亦可用链霉素糖浆喂病群,但易造成蜂蜜污染。 三、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危害中蜂主要是大蜡螟和小蜡螟的幼虫。一年发生3—4代,幼虫期50天左右,每年6—7月巢虫危害猖獗。

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动物疫病病种名录(1、2、3类) 一、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二、二类动物疫病 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地-维氏纳病猪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病: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巴贝斯焦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兔病: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水生动物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蜜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螨病、大蜂螨病、白垩病 三、三类动物疫病 多种动物共患病:黑腿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牛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绵羊地方性流产、传染性脓疱皮炎、腐蹄病、传染性眼炎、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马病: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禽伤寒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其它动物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鹿茸真菌病、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犬瘟热、利什曼病。

OIE最新法定通报性疾病名录

OIE法定通报性疾病名录 OIE listed diseases 2008 年1 月21 日更新,包括了93 种陆生动物疾病和25 种水生动物疫病,总共有118 种,其中,多种动物共患病23 种、牛病15 种、羊病11 种、马病13 种、猪病7 种、禽病14 种、兔 病2 种、蜜蜂疾病6 种、鱼病9 种、软体动物疾病7 种、甲壳类疾病9 种、其他疾病2 种。 1.多种动物共患病(23种) 炭疽ant hrax,伪狂犬病aujeszky’ s disease , 蓝舌病bluetongue ,布氏杆菌病(流产布氏杆菌) bru2 cellosis ( brucel l a abort us) ,布氏杆菌病(马尔他布氏杆菌) brucellosis ( brucel l a mel i tensis) ,布氏杆菌病(猪布氏杆菌) brucellosis ( brucel l a suis) ,克里米亚2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棘球蚴病echinococco sis / hydatido sis , 口蹄疫foot and mout h disease , 心水病heartwater ,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 halitis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 sis ,新大陆螺旋蝇蛆病new world screwworm( Cochl iomy i a homi ni vorax ) ,旧大陆螺旋蝇蛆病old world screwworm( Chrysomy a bez z i ana) ,副结核paratuberculosis ,Q 热Q fever ,狂犬病rabies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 ,牛瘟rinderpest ,旋毛虫病t richinellosis ,土拉杆菌病t ularemia ,水泡性口腔炎vesicular stomatitis ,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 。 2.牛病(15 种) 牛边虫病bovine anaplasmosis ,牛巴贝斯虫病 bovine babesiosis , 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bovine genital campylobacteriosis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bovine spongiformenc ep halopat hy , 牛结核病bo2 vine t uberculosis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bovine vi2 ral diarrhoea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 neumonia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 , 牛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传染性脓疱阴户 阴道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 racheitis / infec2 tious p ust ular vulvovaginitis , 牛结节疹lump ky skin disease ,恶性卡他热(仅限于黑尾牛羚) malig2 nant catarrhal fever (wildebeest only) ,泰勒氏虫病 t heilerio sis ,毛滴虫病t richomonosis ,锥虫病(由采 采蝇传播的) t rypanosomo sis (t set se2t ransmit ted) 。 3.羊病(11 种) 山羊关节炎/ 脑炎caprineart hritis/ encep hali2 tis ,接触传染性无乳症contagious agalactia ,山羊传 ·150 ·经验交流中国畜牧兽医2008 年第35 卷第6 期 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 neumoni2 a ,母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绵羊衣原体病) enzootic a2 bortion of ewes (ovine chlamydiosis) ,梅迪2维斯纳 病maedi2visna , 绵羊内罗毕病nairobi sheep dis2 ease ,羊布氏菌病(绵羊布氏杆菌) ovine epididymi2 tis ( brucel l a ovis)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 s ru2 minant s ,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 S . abort uso2

中华蜂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中华蜂常见病 囊状幼虫病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主要危害大幼虫或封盖蛹,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主要症状是:病初幼虫表现为前端下垂,头部前端三分之一处变得透明,体后分节明显,后期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并且头部上翘,形似龙船。故又叫蜜蜂勾状幼虫病。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目前,治疗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实施活框养殖的蜂场,在春秋繁殖期间,应在蜂脾两侧放上草把,副盖上方加盖草帘子,达到增温、保温效果;适当撤脾,使蜂高于脾,一般1—3框蜂由1框起繁,3—5框蜂由2框起繁;适当补饲,保证饲料充足。 2、换王断仔或幽王断仔。换王断仔为除去病群蜂王,换入成熟王台。幽王断仔则是控制蜂王产卵,将蜂王用王笼囚住,幽闭7—10天,清毒或治疗后再放出蜂王继续繁殖。 3、及时清理病害仔脾及消毒。对蜂箱、蜂具、发病群仔脾和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石灰水泡洗蜂箱、蜂具,用苏打水喷撒场地。 4、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尽快用场内无病蜂群进行人工育王,用新王替换抗病力差的蜂群中的蜂王。 5、药物治疗。通常以中草药为主,辅以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中药:贯众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虎枝二十克,紫草十五克,甘草十五克,青木香十克;五加皮三十克,金银花二十克,桂枝十克,甘草六克;板蓝根十五克,穿心莲十五克,贯众十五克。以上任选一方,

加水一千毫升,煎浓缩至二百五十毫升,去除药渣,加白糖或蜂蜜八两,即可喂治十至十五框蜂,连续饲喂3—5天为一个疗程。抗菌药物: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喷脾,或掺入糖浆中饲喂病群。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为2—3日龄幼虫感染死亡。初期死亡幼虫外观呈苍白色,以后变黄,尸体残余物无粘性。检查巢脾时可以看到空房和仔房相间成花子脾,严重的空房多于仔房。蜂群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后常常伴随发生囊状幼虫病。 由于欧洲幼虫腐臭病多发生在春季,主要的外界因素多为气候变化幅度大,饲喂、保温不当所致。如果外界蜜源条件好或进行了适时饲喂和加强保温,即使有少量病虫出现也可以不治自愈。对于感染较重的病群可以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等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应注意在蜂群中提供清洁饮用水,并且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避免工蜂采集不洁净污水回巢。 蜡螟病俗称巢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常造成蜂群逃逸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防治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蜂场的日常操作中注意收拾残留的各种废巢脾并妥善保管,及时化蜡。除用升华硫熏杀巢脾内的幼虫外,还可用90%的冰乙酸蒸汽熏杀。 2、适时清除巢箱里的蜡屑,特别是蜂箱缝隙,更应仔细清理,必要时可用喷灯烧烤。 3、在蜂箱底部边角缝隙处放上生白灰,既可防治蚂蚁,又可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