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_梅可玉

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_梅可玉
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_梅可玉

文章编号:1000-8934(2004)07-0006-04

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在自组织理论群的大背景之下考察了自组织临界性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以及它和混沌、复杂适应系统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出自组织临界状态是继人类的科学认识发现静止稳态、随机状态、混沌状态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状态发现,从而深化了对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模式的认识和描述。

关键词:自组织临界性;混沌;复杂适应系统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11-14

作者简介:梅可玉(1967-),四川名山人,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性哲学。

*本文是在与吴彤教授、王巍博士、黄欣荣博士的多次交流和帮助下写成,特此致谢。文章的立论均系本人负责。

自组织临界性概念是巴克(Bak)及其同事于1987年提出的研究系统复杂性行为的重要概念,该概念与分形、混沌的边缘,以及复杂自适应系统等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复杂性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自组织临界性概念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被大量研究和应用,但是在我国科学哲学界却几乎没有得到什么研究。在5中国期刊网6上,我们对1994-2003的所有门类文献进行题名为/自组织临界性0的检索,只检索到19篇文献。而且没有1篇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这与自组织临界性概念的适用性以及近年来对自组织临界性的批评有一定关系,但是,对这样重要的概念在科学哲学界不作回应,我们以为,这似乎存在问题。本文力图对自组织临界性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概念与混沌、复杂自适应系统概念的关系做初步的探索,为自组织临界性概念的科学哲学分析做一个先期铺垫。

1 自组织临界性概念提出的

经验、理论背景

过去的若干年中,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下述几类

经验现象如灾难事件、具有几何分形特征的自然事物、心率涨落、DNA 序列、细胞膜电位、音乐旋律、尼罗河水流的变化、高速公路车流的变化的观察和认识,发现它们满足某种幂定律。科学家甚至发现:城市的大小排名与人口数量取对数的乘积也具有某种规律。1925年Johnson 首先在热阴极的电流噪声中发现其功率谱S(f)与频率谱f 成反比,存在1/f 规律这一特征,表明动态系统产生各种尺度和各种持

续时间的连锁反应时所展现出的信号叠加的结果,信号的某个分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强度与该时间尺度的大小成反比,即时间尺度大的波动,出现的机会要少一些,时间尺度小波动,出现的机会要多一些。就地震现象来说,大震并不常见,而小震却时有发生,就河网水系来说,主流(干流)并不多,而支流分岔较多。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可以找到一个统计量的分布在其双对数图上是一条直线,在数学上就意味着它满足/幂定律0。幂定律表明对于所观察的量没有一个特征尺度,各种大小的量都可以出现。幂定律后面隐藏了什么样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导致自然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能够产生如此简单而和谐的规律?已有的平衡系统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混沌理论并没有给出圆满的回答。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解决了耗散结构的动力学系统形成和出现的条件、环境和一般动力学问题,却没有回答系统演化的模式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巴克等人在1987年提出的自组织临界性概念对此作出尝试性的解释和探索112。

巴克认为,从揭示复杂系统的演化模式的角度来说,自组织临界性是迄今为止惟一可以解释复杂性如何产生的一般机制的理论概念。物理学定律是简单的,而自然界其实是复杂的;复杂系统的突变行为遵循某种简单模式(地震波的分布、棉花价格月度变化、地球上物种灭绝的地质学时间曲线图、沙堆模型),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贡献在于,发现了这种耗散动力学系统的行为演化模式)))即时间效应上的1/f 规律和空间结构演化的标度不变的自相似

第20卷 第7期

2004年 7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0,N o.7July,2004

性122。

2 时空演化的特性描述:自组织临界性及其特征

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认为,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大系统能够自发地朝临界状态演化;在这种自组织临界状态,一个小的事件会导致一个大事件乃至突变;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是一种新的观察自然界的方式。其基本立场是,认为自然界总是处于持续的非平衡状态,由于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可以组织成为一种临界稳定的状态,即临界态。

在物理学(平衡统计力学)中,临界点是系统的行为或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例如,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临界现象,其控制参数是温度,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参数使得系统行为产生急剧的变化。自组织临界现象,则是由于内在的动力学机制驱使系统达到临界状态,与控制参数的任何取值无关。自组织临界系统的原型是沙堆。沙粒坠落的速率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参数,但是,沙堆的坡度与沙粒坠落的速率无关。

自组织临界性是关于具有时空自由度的复杂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特性的一个概念。存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动力学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自发演化到/自组织临界状态0,达到这样的状态以后,系统的时空动力学行为不再具有特征时间和特征空间尺度,而表现出覆盖整个系统的满足幂定律分布的时空关联,它包括四种现象,如突变事件的规则性、分形、1/f 噪声、标度律132。巴克、唐超(Chao T ang )和文森菲尔德(Wiesenfeld)用沙堆模型给以形象的说明:设想在一个平台上通过任意加沙子来堆砌一个沙堆,一次加一粒,随着沙堆的升高,它的坡度逐渐增加,一旦沙堆相邻位置之间的坡度达到某个阈值,就会发生一次坍塌,最终系统将演化到一个临界状态,系统恰好处于稳定性的边缘上,此时每增加一粒沙子就会产生具有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坍塌,它们满足幂定律分布。这个动力学吸引子就是所谓的自组织临界状态(如下图所示)。

自组织临界性有下述特征:1长程时空关联与连通性及时空分形结构;o崩塌动力学,复杂系统自发地向自组织临界状态演化,在这种临界状态,一个小的事件会引发大小不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临界性的特征为,处于临界状态的系统会出现各种/大小0的雪崩事件,并且,雪崩的大小(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均服从幂定律。?/元胞自动机0的动力学机制;?涌现于/混沌边缘0,并具有最大的复杂性、演

化性和创新性。临界性体现了由短程的局域相互作

用导致的系统组元之间的一种长程时空关联,这种关联的结果最终表现为/雪崩0事件的标度无关性,细节的变化不会影响系统的临界性。其最基本的特征有两个:时间效应上的1/f 噪声和空间结构演化

的标度不变的自相似性142

。什么是1/f 噪声?即闪变效应噪声(flicker noise),它表示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受过去事件的影响,是合作效应的表征,与完全随机信号的白噪声(当下的动力学行为与过去的事件完全没有相关性)不同;它其实并不是噪声,而是自组织临界性动力学的内在特征152。系统演化行为遵循幂定律分布,幂定律的数学形式是:N (s)=s -t ,这里,N(s)是事件规模大小的数值,t 是指数,负号表示事件规模的数值随s 的增加而下降。取对数,得到log N(s)=-t log s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地震活动,规模不大的地震活动经常发生,而剧烈的大地震情形并不多见。服从幂定律分布的动力学系统表明系统结构内部存在自相似性。因此,自组织临界性被猜测是相互作用的多体系统所具有的典型行为,它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具有丰富的分形结构。

一些学者认为,并不是所有能够自组织到某种特别状态的系统在逐渐地受到驱动时,都会在这种自组织状态中体现出标度不变性。自组织临界性行为可能只会在缓慢驱动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阈值系统中出现。这是为了强调这些基本的动力学因素,引进一个新的术语,可以缩写SDIDT (slow ly driven,interaction-dominated threshold),它和以前常用的强调系统行为的术语自组织临界性相比,可以把这称为一种构造性的定义。如果一个系统不需要明显的外界调节,就能够表现出幂律行为,就称它

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

体现出了自组织临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组织临界性更像是一种现象学的定义,而不是一种构造性的定义162。

从功能机制角度看,相互作用正是系统演化行为的根源。/自组织临界性0成功地解释了包含千千万万个发生短程相互作用组元的时空复杂系统的行为特性。按照这一观点,许多复杂系统的行为特性可分为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三种状态,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系统都自然地朝着临界状态进化,然而一旦运行机制发生突变,系统可能进入超临界状态并持续爆发大规模的/雪崩0现象。令达尔文困惑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也许是自组织临界性的机制所导致,它可能不仅是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式的演化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进化行为,是生命进化过程中一个自组织事件。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自组织临界状态0和/混沌的边缘0二者是相通的,/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共谓之玄0。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的系统刚好在混沌的边缘上。就社会经济系统而言,经济系统既不是稳定的亚临界状态,也不是经常处于混乱的超临界状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自组织临界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普里戈金所说的远离非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小的涨落触发剧烈的波动,在波动之中会产生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危机正是这种情形,每次危机过后,总会出现新的经济运行格局,这也正是熊彼特观察到经济周期的创造性破坏。自组织临界性概念有助于刻画这种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大系统的演化行为。

3复杂系统演化行为描述比较:

自组织临界性、混沌和复杂适应系统目前描述复杂系统演化行为特征的主要理论是混沌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我们先看混沌理论对复杂系统演化的描述。我们知道,研究系统演化行为特征,往往是从研究系统的非稳定性开始的。什么系统具有最大的不稳定性?从直观上讲,随机态(无政府状态)和混沌态(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具有最大的不稳定性。混沌不同于混乱,它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周期窗口和自相似性)。因此,混沌虽然非常复杂,但却是可以描述的。混沌的有序性表现在:1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参量按一定方向不断变化而达到某种极限情形的一种结构状态,一种非周期运动体制。o混沌区的系统行为并非真的一团乱麻,混沌谱本身还具有无穷的内部结构,其中嵌套着各种周期窗口,非周期与周期难分难解地交叉、缠绕在一起,表明混沌行为是一种非平庸的有序性。?混沌内部的无穷嵌套结构具有标度变换下的不变性(自相似性),所以,从层次关系看,混沌也是具有明显对称特征的有序状态。混沌不等于噪声(随机无序的波动,偶然的涨落),混沌具有内部结构,混沌的演化分岔是差别越来越大,混沌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这点对复杂系统的描述则是不利的。而自组织临界态也没有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依赖性,则是有利于复杂系统的描述的。

混沌系统,一个小的初始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而出现指数式的增长,这样,需要预测未来的信息也会随着时间而指数式地增加,这种不确定性的指数式增加使得对大系统的长期预测成为不可能。而对自组织临界状态的地震模拟表明,不确定性的增加也遵循幂定律而不是指数定律,这种系统是在混沌的边缘发生演化,混沌的边缘,是一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从无真正静止在某一个状态中,但也没有动荡致解体的那个地方;混沌的边缘也就是生命有足够的稳定性来支撑自己的存在,又有足够的创造性使自己名副其实为生命的那个地方;混沌的边缘就是具有不稳定性,也具有稳定性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孕育新奇性的创造;混沌的边缘是一个经常变换在停滞和无政府状态之间的战区,是复杂系统能够自发地调整和存活的地方。正是在这种自组织临界状态,系统具有最大的活力和运行效率。这种演化行为,可以称之为弱混沌,是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质导致的结果。弱混沌,不同于完全混沌,其不确定性的增长比混沌行为的不确定性增长缓慢得多,所以,是可以对其行为演化进行长期预报的172。

/混沌边缘0的概念与/复杂适应系统0的概念有关。盖尔曼就认为,多个复杂适应系统的集聚形成复合复杂适应系统,即混沌的边缘182,而自组织临界状态也正是处于混沌的边缘。自组织临界性概念与复杂适应系统概念等价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它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简称主体。适应性造就复杂性,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0或/积累经验0,并且根据学习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派生出来的。个体的相互作用才是整体的基础,造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且,相互作用是/可记忆的0,它表现为进化过程中每个个体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环境的影响以不同的方式/存储在0个体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0卷第7期

内部。极端的还原论观点把宏观现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微观,否认从微观到宏观存在着质的增加,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是:把统计方法当作从微观向宏观跨越的惟一途径或惟一手段,但是,曾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如果地球上的有机物只是按照统计规律的偶然性结合而产生的话,那么从地球诞生到今天,连第一个蛋白质分子都还没有产生!因此,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在还原论方法和统计方法之外,提出一条新的思路,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以解释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以及复杂系统的演化机制192。比如,在经济学和生态学中,一种商业或一种新生物(或者说一个公司或生物中一种新型行为)的出现,将改变群体中其他成员的适应性景观。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形成之后能够不断填充生态环境,在填充过程中又创造出新的小生态环境,接着又去填充那些新产生的小生态环境等等,而且在此期间新的复杂适应系统不断产生。

在不断寻找机会、试验新奇事物的过程中,复杂适应系统增加了自身的复杂性,并偶尔发现了一些关口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新型复杂适应系统在内的一些全新结构的出现成为可能。当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不管是以集聚还是其他方式产生出一种新的复杂适应系统时,这一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关口事件。例如,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入侵者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被识辨出来并被消灭,而进化新物种则需要数十万年的时间。新物种的出现就是一个关口事件,类似于自组织临界性中的沙堆的崩落,或地震中的大震,并不经常出现;而物种的免疫系统经常受到侵袭,但是物种仍然能够生存下来,这类似于自组织临界状态的系统的内在稳定性。复杂适应系统既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致解体,能够维系自身的生存,也具有足够的活力获得新生和发展;盖尔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复杂适应系统看成是混沌的边缘,是一种隐喻。计算机模拟表明,自组织临界状态也正是处于混沌的边缘,同样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这些特征;也许,以复杂适应系统为第一工作原理的复杂性理论和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描述的是同一个东西,二者也许是同一个理论1102。但是,就目前这两个理论的发展动态而言,还看不出二者之间是否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也许正是因为这两个理论思想均产生于圣菲阵营的科学家(Santa Fe Institute,SFI),也许正是因为这两个理论思想太接近了,人们宁可使用复杂适应系统,而不是使用自组织临界性概念。

在描述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时,混沌理论揭示的系统行为的演化模式是/蝴蝶效应0,而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揭示的是时间上的1/f噪声效应和空间上的演化结构模式的自相似性(标度不变特性或服从幂律分布)。从科学的实证性来说,比起混沌理论,自组织临界性理论不过分强调系统的演化依赖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和任何细节部分,从而更容易分析和实验。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关系考察,它试图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复杂性,企图把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向纳入硬科学的轨道,以求获得理论体系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经验现象的可预测性、可观察性与可检验性。

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共性在于它们都可以认为复杂性产生于/混沌的边缘0而不是混沌,至于二者的不同之处,从方法论角度看,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硬科学0实证特点更为突出一些,理论的逻辑结构较为严密,是一种新型的统计理论;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建构色彩更浓一些,隐喻性更强,其理论框架也比较粗糙,带有明显的经济学与生物学的印记,试图在统计规律之外找到系统从微观到宏观的演化机制。从二者提出的时间看,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是1987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1994年,作为科学探索的前沿理论,不够完善和成熟是极为正常的。由于这两个理论都还是不成熟的理论,目前还很难看清楚二者能否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自组织临界状态是继人类的科学认识发现静止稳态、随机状态、混沌状态之后又发现的一种新的复杂状态。它不是简单的自组织状态,而是缓慢驱动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阈值系统中出现的自组织状态;它也不是简单的临界状态,而是通过自组织形成的临界状态,也就是说不需要外在的干预自发产生的一种临界状态。它不是混沌态,也不是无序的随机态,更不是僵化的封闭状态。它是耗散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状态,一种处于混沌的边缘的复杂适应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系统的运行效率最高。可见,自组织临界性概念的提出解决了一种演化模式的认识,加深了我们对复杂系统演化方式、行为和模式的认知。

4结语

如果说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解决了复杂动力学系统形成和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那么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回答了系统演化的模式问题,加深了我们对复杂系统演化行为的科学认识。事实上,自从耗散结构论诞生以来,人们对复杂系统的认识日

(下转第41页)

论自组织临界性与复杂系统的演化行为

13217211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64,201-202,469.

14212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97,926-927.

152曹沛霖.以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政治学的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1996(4):5-9.

16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5.

182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7.

192(法)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10211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616,650.

112211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384,258.

11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8.

114211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03,452.

1162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 11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52.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Problems

DUAN Zh-i chao

(The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e Party Academy Of T i 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Tianji n300191,China)

Abstract:Technological practice has been making lots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T 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problems includes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technology and society,technology and productive forces,technology and politics,technology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technology and rules, etc.M arxism aimed not only scientific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w hole and long interests of mankind,It point out the correct w ay on how to resolv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technology;technological problems;M arxism(本文责任编辑张明国)

(上接第9页)

益深化,把科学研究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非平衡现象的动态演化行为的探索。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诞生,也正是这场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在国际上还有一个称呼,就叫科学界的复杂性运动1112)转向的一个理论成果。当然,自组织临界性概念和理论能够解决什么复杂性问题,也还在探讨之中,这可以视为复杂性思潮中一朵色彩特异的花朵吧。

参考文献

112Bak Per,Chao Tang,and Kurt Wiesenfeld1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An Explanation of1/f noise[J]1Physical Review

Letters,Jul y1987,vol159,No14:381-3841

122Bak,P1How Nature Works:The Science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M]1New York:Copernocus Press For Springer-

Verlag,199611-2,13,15,16,321

132Bak,P1How Nature Works:The Science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M]1New York:Copernocus Press For Springer-

Verlag,1996131-321

142Bak,P,Chao T ang,and Kurt W iesenfeld1S elf-Orgainzed Criticality[J]1Physical Review,vol138July1,1988:364-365,3731

152朱景梓主编1英汉机械工程技术词汇[Z].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7051

162H J Jensen1Self-O rganised Criticality[M].赵晓巍译.

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19981https://www.360docs.net/doc/501684244.html,tc1 edu1cn/resource1htm

172Per Bak,and Chen Kan1Self-Organized C riticality[J]1Sci-entific American,Jan.1991(264):321

182M urray Gell-M ann1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M]1杨建邺,等译1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50,251,253,3681

192陈禹1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A]1许国志主编1系统科学[M]1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252,253, 258,2591

1102Per Bak,Chen Kan.Self-Organized Cri ticality[J]1Scientif-ic American,Jan.1991(264):331

1112W Brian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684244.html,plexity and the Economy[J]Science,2 April1999(284):107-1091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d 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Complex Systems

MEI Ke-yu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Research Institute,T 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8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 s the concept of self-organ i z ed critic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lusters of self-organized theories,and points out the relationships and differences betw een th e concept of SOC and the concepts of chaos,complex adaptive systems1It declares that the state of SOC is a new discovery of know ledge follow ing sci entific cognitions of the stati onary s teady state,random state and chaos1The concept of SOC deepens our outstanding of the patterns of 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systems1

Key words: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chaos;complex adaptive s ystems(本文责任编辑费多益)

技术的问题之域

组织行为学题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 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 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答案:C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 E)社交网络 答案:E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 A)一个教堂 B)一个大学 C)一个军事单位 D)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 E)一所小学 答:D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的? A)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的负责人 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 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答:E

5)下列哪个不属于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之一?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组织 E)领导 答案:C 6) 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这是管理者的哪方面的主要功能?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协调 E)领导 答:B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 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 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答:B 8)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项目,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 A)谈判者 B)创业者 C)监控者 D)资源分配者 E)传播者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MBA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学习OB的意义 ?提升人际技能能力 ?知其所以然: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逻辑 ?用系统的研究结论代替直觉 ?一些行为结论判断 ?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 ?一个民主的上司是个绩效好的上司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群众办实事多的领导通常得不到高层领导的提拔 ?提高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第一章概述 管理者做什么? ?they make decision ?做决策 ?Allocate resources ?分配资源 ?Direct the activities of others to attain goals ?指挥他人的行动实现目标 腾讯的四大层级 ?战略决策层 ?前瞻、推动做出战略决策、获取战略资源 ?战略管理层 ?大家永远不理解的副总——心累 ?根据战略决策确定任务优先级 ?配置资源 ?任务执行层 ?把任务和指标拆解成动作,由不同的人组合完成 ?动作执行层 ?品质要求、完成动作、优化效率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影响人的能力 ?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沟通能力 ?决策角色 ?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术、战略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 成功与有效的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主要的管理活动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 ?人力资源: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及人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 ?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绩效 OB的起源和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群体动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泰勒:科学管理,“劳动定额”、“记件工资”、“工作流程” ?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4项管理原则 ?韦伯:“层峰结构”,组织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 确的金字塔形的结构 ?内隐逻辑:人是机器 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1924-1933) ●梅奥等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 实验。希望研究工作环境与工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共进行 了6次研究,每次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结论 ●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员工的情感和参与意识能够减少他们对变革的抵抗 ●工作场合是一个社会系统,而不单是生产系统,工作场所 中的社会关系是影响生产率的另一因素 ●“人群关系”理论 评价 ?霍桑研究者是最先步入工业领域的行为科学家。是组织行 为学的先驱性研究 ?重要的贡献 ?打破了科学管理的界限,对物理性工作环境不是影响 工人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使研究者 将他们的注目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向对影响工作环 境的系列相关因素的分析 ?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访谈,系统地研究问题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是第一个将组织结 构特征与人类行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组织理论的学者 ?主要观点 ?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 ?权力接受理论 ?诱因和贡献平衡论 ?诱因:不仅包含物质、金钱,还包括社会的因素,权 力、参与管理、威望等 ?构成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信息交流是连接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合作意愿的 桥梁 ?信息交流的原则 ?信息交流要使每个成员都明确了解,并明确规定每个 人的权力和责任。公开宣布每个人所处的地位 ?每个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联系渠道 ?信息渠道要直接而便捷,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以免 误解 ?经理是信息联系的中心 ?组织执行职责时信息不能中断 群体动态理论 ?代表人:勒温(德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求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需求层次理论 中国OB 研究的发展 研究对象 ?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的规律 ?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工作组织对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 OB 的理论体系 ?OB 的层次 ?individual 个体层面 ?Group 群体层面 ?Organization system 组织系统 对OB有贡献的学科 ?心理学 ?个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 ?研究社会系统,与同伴相关联的人 ?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类学 ?研究文化和环境 ?政治学 ?政治环境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OB的研究方法 ?模型 因变量 ?劳动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 自变量 ?个体:个性、价值观、能力、知觉、激励 ?群体: 群体、团队、沟通、冲突、领导 ?组织:结构、文化、战略 ?行为变量的测量 量表 ?具体方法 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 实验法测验法大数据 挑战与机遇 ?组织目标——个人目标 ?如何协调 ?创新 管理创新激发员工创新产品创新 ?员工忠诚度降低 ?重新界定忠诚 ?为员工创造一种健康道德的氛围 ?道德与绩效 ?财务管理中强调掌控资金与商业道德 ?多元化 ?员工的多元化管理 全球化与文化差异 ?重视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能够解释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将近50%的差异 ?文化差异的分析方法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 ?霍夫斯塔德的构架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价值维度 Hofstede(霍夫斯塔德的构架) ?Individual VS 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程度与国家的富裕程度密切相关 ?Power distance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大的社会,权力的作用极大 ?Uncertainty avoidance 不确定性规避 ?对风险的态度和行为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男性化与女性化 ?代表男性的品质如竞争性、独断性更多 ?代表女性的品质如谦虚、关爱他人更多 ?Long-term and Short-term 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 ?长期取向的价值观注重节约与坚定; ?短期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传统,履行社会责任,并爱‘面子’ 文化与行为 中国人的特点 讲究礼仪勤劳本分小农意识保守窝里斗中庸 中国文化的特点 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个体到一个与旧环境不同的新文化中,都会产 生一定程度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波动 ?阶段1:新来者兴奋、好奇、心境高(第1月) ?阶段2:与原有习惯等的差异叫人情绪低落(第2-3月) ?阶段3:强烈感觉到挫折感、消极(第3-6月) ?阶段4:找到新感觉(第6月) ?管理意义 自己是新来者管理新来者 一、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成功的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 成功的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 们不仅要胜任旧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 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未来成功的管理者应具 备的十种关键素质是: 1.战地指挥家。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企业需要的是能控制局面的领军人 物——能够像装甲坦克一般用低沉的语调镇住整个会议室、不论有多大困 难和障碍都能达到目的的人。做生意就像是打仗,而作为职业经理,最好 是战地指挥家。 2.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能谅人之短,补人之过。善于倾听不 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善用一种对员工包容和关怀的管理方式。对集体取 得的业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 3.团队组建、信念的传播能力。未来的企业更需要团队组建者和信念的传 播者——即能够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4.感染力和凝聚力。能用言传身教或已有的业绩,在领导层和员工中不断 增加感染力、凝聚力的人。这种人在组织决策中,把信任不是建立在地位 所带来的权威之上,而是靠自身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家,坚定人们的信念。 5.“做大梦”的能力。能够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的众多议题,提出自己新 颖的思想、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不断培养自己带领 大家超越现实、想得更远。 6.同情心。在组织工作中,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去强制人们的意志,而要努 力去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感情。选择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式, 让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赢得众人的支持。 7.预知能力。技术和全球化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新技巧、新能力和新的 做事方式,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成功的管理者有创新精神和 战略预知能力。 8.医治能力。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当企业出现经济变革和重大变 故时,能像一位成熟的外科手术主治医师那样,及时医治自己的企业是非 常了不起的。 9.致力培养员工的成长。努力培养员工的成长,不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上司 的器重,而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了个人、集体 同升共荣的价值观。 10.建立网络能力。只有建立“上挂、横连、下辐射”的公关营销网络,沟 通协调好社会各界关系,才能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 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 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 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 和谐发展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三、什么是气质?气质差异有何作用? 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 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 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记载。根据神经类型特点与心理动力性特点的 结合,人们确定典型的气质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 质;抑郁质。气质差异的应用的范围: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 培训效果。应用的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四、群体决策的有哪些方法? 答: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提喻法(哥顿法);方案 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五、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答:人际交往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改善人 际关系的途径: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六、什么是工作压力?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答:所谓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 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 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 应。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作用就是紧张。压力状态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个是威胁,也称“紧张刺激物”;另一个是由个体生理上可测量的变化和 个体行为组成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 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 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 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人们体验到压力之后,就会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畏缩或者奋争。 这种反应影响到肌肉、眼睛、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使躯体作好临敌逃脱 或奋勇抵抗的准备。大脑向位于两肾上端的肾上腺发出指令,该指令迅速 得到辨认,人体便开始分泌肾上腺素。 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年由于与压力有关的疾病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 降的损失高达600 亿美元。压力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三个 方面。压力对生理的影响包括:血压升高、尿频、易怒、缺乏食欲等。压 力对情绪的影响包括:发怒、忧虑、意志消沉、影响自尊心、智力功能降 低、神经过敏、激动、对领导的愤慨、以及对工作不满等。压力对行为影 响包括:工作绩效降低、缺勤率高、工伤事故率高、有冲动性行为、以及 难于沟通等。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 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 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员 工个人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 七、试述如何评价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各种组织,各种组织只有顺应历史 潮流迎接挑战,不断调整与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 适应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 行为的合理化,组织行为合理化就是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 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和合理,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 造出更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组织行为合理化必 须有一定的标准,它是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反映,所以其评价准则和尺度 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通常一个组织公道正 派的行为准则包括明确的长远理念、开创新的事业、兴和谐之道、立诚信 之本。结合组织对员工行为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组织对内行为规范和对 外行为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组织的静态、动态和 心理要素等方面的评价准则和尺度。具体来讲它包括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组织气氛的和谐性、组织成员行为的绩效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答案

山东大学本科《组织行为学》 主编孙卫敏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1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 1、工作生活质量:指人本管理哲学思想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2、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群体:指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4、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5、个性 二、判断并改错 1、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2、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3、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错)对非正式群体要区别对待,采取引导、解散等不同的应对策略。 4、目标管理法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错)目标设置理论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并非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6、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不利,具有破坏性作用。 (错)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并非全都不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7、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任务导向型。 8、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呈“U”状关系。 9、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10、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缺勤率及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 系。 三、简述题 1、为什么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 答: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主要因为群体决策:一是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决策的质量。二是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为克服群体决策的弊端,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宜适时采用包括:头脑激荡法、名义群体法、德尔斐法、方案前提分析等多种方法。(详细内容参P217-)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组织行为学答案

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价值观values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3.人格personality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来进行描述 4.知觉perception 5.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6.选择性知觉 任何人、物和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人们对它知觉的可能性,观察者通过自己的兴趣、悲剧、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选择。 7.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目标管理强调员工参与对目标的设置工作,这些目标是明确的、可检测的和和检验的。8.员工卷入 员工卷入指的是利用员工的投入来增加他们对组织成功的承诺的一种参与过程 9.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正式群体指的是由组织结构界定的、工作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10.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指的是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来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11.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绪智力指的是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12.员工导向的领导者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被描述为重视人际关系,总会考虑到下属的个人兴趣,并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13.生产导向的领导者 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倾向于工作技术和任务事项,他们强调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当成达到目标的手段 14.信任trust信任是一种对另一个人的积极预测,我们通过他的言语、行为和决策相信 他不会采取投机行为。 15.权利power 权利指的是个体A对个体B行为发生影响的能力,在这种影响下,B的行为举止符合A的希望。这种定义意味着权利是潜在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外在表现来证明它的效果,并且它是一种依赖关系。 16.冲突conflict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一方感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不利影响或将要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开始了。 17.谈判negotiation谈判定义为,双方或对方相互交换产品或服务,并试图对他们之间 的交换比率达到协议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有效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 社交网络 正确答案:B 解析:工作沟通在有效的管理者工作时间中占的比例最高好。 2、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A.技术、沟通和人际关系 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D. 概念、通信和网络 正确答案:B 解析:按照罗伯特卡茨的观点,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分别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3、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的技能 D. 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正确答案:C 解析:技术技能指应用专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什么层次的研究?

A.群体 B.个体 C.组织 D.文化 正确答案:A 解析:心理学是个性行为的理论基础,群体行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 5、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可能是下列哪方面技能的缺乏 A. 信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技术技能 正确答案:C 解析:人际技能指在群体中与人相处、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反映的是人际技能的欠缺。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称为 _________。 A.角色冲突 B.角色期待 C.角色扮演 D.角色知觉 正确答案:B 解析:别人认为你在一定情境中应该怎么做,是他人对你的一种期望与要求,因此是一种角色期待。角色知觉是自己认为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应该怎做么做的一种看法;角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 班级:09信管本三班 姓名:马俊 学号:0911051305

事件简介 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 分类 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 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 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个人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 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 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 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 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题1、理论联系实践分析为什么管理者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答:加强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者对所属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引导和控制,协调企业、团队、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四、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六、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这调试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作业题2、阐述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答:1、案例研究法。 优点: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缺点:由于他描述说明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因此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另外研究人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2、观察法。优点:研究人员已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是被观察者避免伪装和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和有效。缺点:一是由于亲自投入现场做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二是在观察别人时,会是别人感到不自然。 心理测验法。 3、调查法。分为面谈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 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 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 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 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 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 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 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 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 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 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 =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 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 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 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 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 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 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 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 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 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 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 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 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 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 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 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 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 核,目的是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 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2、组织结构 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组 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系的调 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 式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 列”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 晋升”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 一场风暴,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 半的大公司放弃了“终身雇佣”制?。3、 组织职能的转变,他认为:日产的组

组织行为学题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 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 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答案:C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 E)社交网络 答案:E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 A)一个教堂 B)一个大学 C)一个军事单位 D)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 E)一所小学 答:D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的 A)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的负责人

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 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答:E 5)下列哪个不属于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之一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组织 E)领导 答案:C 6) 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这是管理者的哪方面的主要功能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协调 E)领导 答:B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 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 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项目,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 A)谈判者 B)创业者 C)监控者 D)资源分配者 E)传播者 答:B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 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答:B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 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答案:C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