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论中国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论中国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论中国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作者:金融一班李立杰

摘要: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戏曲的发展,在今天来说却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字:戏曲,衰退,观众,发展

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然而,近年来,戏曲出现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戏曲走近低谷,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观众。这里有客观原因,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戏曲没有创作出更多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了,就会失去了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观众。

戏曲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并茂、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佳;又注意群众性,做到雅俗共赏、平易近人,使观众在看戏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戏曲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戏曲团体为了参加会演获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排练会演节目,舞台美术没有遵循戏曲艺术的创作原则,一味地追求大制作,追求豪华,动辄花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获了奖,似乎很风光,却忽视了观众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忽视了观众的需求。观众不肯看这样的戏,其结果是会演之后就偃旗息鼓,将好不容易排出来的戏束之高阁。这种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断送戏曲的前程,这种只为会演而排戏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戏曲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之于西班牙人”,这话在现在这个年代,虽然有点过,但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戏曲仍旧是“中国人的第一娱乐”。但是,一个令中国戏曲尴尬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外国人喜欢戏曲,为什么不能让中国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戏曲?

戏曲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培养自己的观众群,这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人们对于某一种艺术的审美偏好,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熏陶。我们的教育文化工作者和戏曲艺术工作者们,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众群,特别是培养年轻的观众,这样才能让戏曲在人们多元的文化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构建传统艺术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年轻观众,把了解和欣赏戏曲等传统艺术课程作为教师的必修或进修项目,在艺术教育类大学生中开设戏曲欣赏课程,通过剧团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增设戏曲特色试点学校,或在学校开设戏曲兴趣班。

要把各剧种票房的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的平台来普及戏曲、培养观众。

要让传统戏曲与现代传媒结合在一起,建立戏迷组织,加强专业演员和戏迷的联系,剧团要主动请票友、戏迷、师生来交流信息、观摩排练,打破观众对戏曲表演不必要的神秘感。

要重视传统戏曲、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要降低剧场门槛,要让老百姓喜欢戏,让老百姓看得起戏,为戏曲发展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戏曲是千百年来在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它是为观众而存在的,戏曲演出依赖着观众,戏曲创作在观众共同参与下最终完成。我们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戏曲艺术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只有这样做,戏曲艺术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浅谈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 坦尼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种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戏剧中心,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这个低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戏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则是作为戏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的不切实际。 如今,步入低谷的中国戏剧已无法与繁荣发展的西方戏剧相媲美。世界齐名的两大戏剧中心——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戏剧的王国,而且也成为了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时至今日,它们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不仅将西方戏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美英两国的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发展势头和成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无法企及的。 那么,中国戏剧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呢?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二者的发展路线存在差异。非源于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一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而纽约百老汇则不同,它走的是大众化路线,经常会组织人员对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口味和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谋求和谐。伦敦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因为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所以,中国戏剧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戏剧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剧目是《东海黄公》,据张衡《西京赋》云:“东海黄公,赤刀奥祝,翼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到唐代(中后期),到宋代,继而到成熟期的元代和处于繁荣起的明清时候。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大面》、《兰陵王》《拨头》《苏莫遮》等都是当时当时流行的的汉代歌舞戏。中唐以后,是戏曲的成熟期,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到了元代,是到了戏曲的成熟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一: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中国电销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电销发展之路 说起电销,有人误以为是电商,电销其实就是电话销售,通过一根电话线就把产品卖出去,一开始我就觉得很好奇,电话销售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也有很多人觉得很讨厌,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到很多骚扰电话,但是没有办法,有投资理财股票白银期货的,有卖保险的,有让你参加会议的,做网络推广的,有冒充银行公安诈骗的,五花八门。最早的电销是手工拨号码;后来嫌工作效率太低,开始出现屏拨号码,鼠标点击一下号码就呼出去了。发现很多停机关机无人接的还是很多,工作效率还是不高,后来开发成群呼系统。但是还是有很多接通电话就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才发展成播放广告的语音转坐席,把停机空号无法接通和无意向消费者全部过滤掉后,把有意向的消费者才转接到坐席上做人工服务沟通。 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电销元年,因为这一年中国最大的电销公司苏州某公司日均发货量高峰期达一万多单的电子产品,可是好景不长,2015年央视315曝光后,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深圳金某公司被曝光,老板被抓,国家重拳出击打击线路透传,导致很多的电销企业不能正常,这个行业开始走向下坡路。2016年央视315期间前后2个月,大家都还紧张兮兮的。部分已经赚钱的电销企业开始转行,留下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基本都是还没有真正赚大钱的创业者。 2016年电销更是难上加难,我个人觉得原因有几点,第一点能提供线路的电信运营商胆子没那么大了,能做群呼的线路越来越少,导致现在群呼的效果和质量越来越差,很多都是几秒或者十几秒都没有声音的,声音效果和通话质量大不如以前,大家都知道这个是按分钟来扣费的,浪费了很多的电话费,以前什么号码都可以透传,你要透传10086和10000号都可以,现在能给你透传400开头的号码就不错了,要不然就只能透传当地0512或者其它号码,如果用这样的号码打给消费者说办理免费通话套餐,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相信吗?所以电销人员只能是撞大运,看看每天能遇到几个250早点出单。 第二点中国所有的号码段基本都已经打过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了,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已经是打烂了,全国多少电销公司在打,特别是江苏电销公司最多,很多消费者都直接说是不是办理499元套餐你免费送手机平板啊,消费者的意识已经增强了。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 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及 未来发展之路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科技力量之强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然而17世纪后中国科技与国力正在一步步退后衰落,大国风范荡然无存,被欺压,被践踏。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李约瑟难题”,笔者认为中国科技落后的种种原因是和中国的历史相关的,这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背景。面对这个难题中国如何在以后的道路中发展更好,增强经济建设,加强创新教育,使科技进步、国力增强是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愿,展望中国梦,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关键词:科技落后原因经济建设创新中国梦 泱泱大国,以人文本,生存是人的根本。古代科技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创造了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天文方面早在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医学上,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

中国戏曲期末论文

《中国戏曲》课程期末论文 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将何去何从 摘要 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古老民族在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

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以呈现文化命脉的延续,以保证新文化的涵育。因此,中国戏曲发展的市场化道路便显得更加的复杂,这应该也是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必然会产生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须,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不是片面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任其生灭,而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戏曲发生、发展的基础和生态,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 关键词:戏曲发展时代艺术 引言 中国古代戏剧被称做”戏曲”,是因为它是以“戏” 和“曲” 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戏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强烈吸引着历代各界的人士。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同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常说戏曲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当时更多的讨论是戏曲要不要进入市场,而20年后新世纪初期的今天,戏曲已经无法躲避地、也顺其自然地站在了市场当中,时间证明了那时所谓的“高雅”的判断是进入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当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得不走向市场时,本身就已经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了。事实证明,戏曲确实存在着危机,戏曲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且令人担忧的话题。这次在西安召开的“21世纪戏曲发展论坛”也主要围

浅析优酷的成功之道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浅析优酷的成功之道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摘要:2006年6月成立至今,优酷从一个网络视频行业新人发展成为中国网络视频行业领军势力。能够成为行业领头羊,优酷自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如何继续保持住现在的优势则是优酷现在将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优酷网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剖析了优酷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并略窥其未来发展前景。关键字:优酷;视频网站;成功;发展 优酷,作为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策略,其卓尔不群的“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互动需求,使之成为国内视频网站中的领军势力。 一、优酷的经营之道 1、雄厚的资本。想要做视频网站,首先就要经得起烧钱。网络宽带购买、视频内容的购买、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用于存储、交换、传输的几千台服务器等,每一项都需要不菲的费用,如今,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一些视频网站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金对于优酷来说,根本不需要顾虑。网站2006年3月成立,12月即获得3家私募基金1200万美元的融资;2007年11月,4家风险投资基金向优酷投资2500万美元;2008年7月,多家私募基金再向优酷追加投资4000万美元;2009年12月,4家私募基金又向优酷投资4000万美元;2010年9月,6家私募基金继续向优酷注资5000万美元。2010年12月8日,优酷正式在纽约交易所挂牌,成为全球首家在美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发行价12.8美元,第一天股票价格上涨了161%。成立前五年每年都有巨额资金注入,且每一次的注入资金数额都会大幅度提高。共计1亿6700万美元的融资,使其拥有足够的资金享有足够的带宽,可以毫无顾虑买到最热的剧集,也可以不用考虑收费问题,来快速占领市场,发展忠实用户。纽约交易所的上市以及股票价格的飙升也使其壮大了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力量,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2、强强联手,资源整合。优酷坚持依循高端、大气的品牌路线,以“合计划”为导向,联手众多合作伙伴展开资源整合和内容拓展,充分借鉴跨平台媒体运作经验,利用视频媒体独特的属性开创“网台互动”传播模式,不断响应行业及

中国未来中介发展之路

中介企业在房地产产业链中的地位 简单来说,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链涉及到土地、设计、开发、建筑、销售和物业管理等几大环节,在整个链条过程中涉及到了政府、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建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众多机构。在这条产业链中,拥有土地垄断权的政府处于上游,而获得土地的开发商则处于中游,而其他如建筑商、中介企业、物业公司等则是处于下游,金融机构则贯穿在整个产业链之中。对于房地产中介企业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在产业链中的“销售”环节中当担居中服务的重要角色,包括新房和二手房的买卖交易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关联活动,如策划、评估、按揭等等。虽然目前开发商处于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中心环节,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中介企业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中介企业在房地产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这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理由:其一,房地产中介企业处于住宅销售产业链的终端,构建了完善和丰富的营销渠道平台,并且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拥有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的企业都能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沃尔玛、苏宁电器等,这些企业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但却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处于朝阳行业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将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其二,在越来越成熟的楼市中,新房比例将逐渐减少,二手房占比却逐渐提升,预示着住宅交易的重心向二手房倾斜,而房地产中介正是其环节之一的最重要参与者。以深圳为例,2005年二手房所占住宅成交总量的比例为33%,但到了2009年,二手房所占比例就上升到了七成,其中二手房约成交15.7万套,新房约成交7万套,二手房成交量是一手房的2.25倍。可以说,随着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住宅市场将逐步以二手楼成交为主导,作为以二手楼市为主要服务领域的中介行业,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二三四线城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基于以上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未来中介企业在房地产产业链的地位必然会不断提升,当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时,中介企业甚至将占据整个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闪边,其声腔曼妙委婉、韵律动人;其人物形象饱满、鲜明生动;其故事感人至深、脍炙人口。戏曲纵横古今、博雅通实、韵律无穷,就是一门品赏不尽的艺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谣。如果说戏剧史西方的歌谣,那么戏曲则就是古老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上的优美歌谣。然而,中国戏曲这么博大精深的艺术,或许就是因为太古老太遥远,竟没人说得清楚它究竟起源何处。关于戏曲的起源,有一下几类说法:其一,起源于宗教仪式说。这一说法认为,中国戏曲的形成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得她在《中国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考》一文中认为:“在中国,如同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仪式在任何时候,包括现代,都可能发展为戏剧,决定戏剧发展的各个因素,不必求诸于遥远的过去,它们在今天仍然还活跃着。”其二,起源于原始歌舞说。这就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说法,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原始时代的歌舞虽具有模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就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成为“戏曲”。不过它一初具戏曲的前期形态了,中国戏曲就酝酿于这种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其三,起源于古代宫廷优人说。戏剧只能活在舞台上,没有演员的当众表演,也就不会有戏剧。上古宫廷的俳优可以说就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她们或笑谑,或歌舞,或弹奏,以

供人主之笑乐,所以不少古代学者视之为“优戏之始”。优可以说就是中国戏曲最早的专业演员,她们为中国戏曲的发展积蓄了深厚的底蕴。其四,起源于傀儡戏说。早在戏曲正式诞生之前,傀儡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因为傀儡戏就是以演绎人物故事为职,故被称为戏曲之源。戏曲的起源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到汉代,“百戏”开始盛行。“百戏”不就是指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而就是熔汉时杂乐与各种表演艺术技艺为一炉的综合体,就是盛行于汉代广大社会,包含有民间散乐、歌舞杂奏、杂技、角抵、幻术等音乐艺术形式的总称。“百戏”又称“角抵戏”。《东海黄公》就就是一出古老的角抵戏,演的就是秦朝末年善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区降服白虎却法术失灵被虎所杀的故事。在《东海黄公》的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情节,有特定的服饰、人物、情节冲突与既定的结局,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就是衍化出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因此,这出古老的艺术也一度被许多学者瞧做中国戏曲的雏形。汉以后的魏晋六朝一直到隋朝都盛行百戏,百戏的发展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戏曲萌芽的摇篮。 迈入唐代以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表演模式——弄参军。弄参军得名于表演的角色,“参军”属于官职的名称,就是当时的芝麻小官;“弄”就是古代百戏乐舞中角色扮演或节目表演的代称,如汉代百戏有“弄丸”,唐代有“弄参军”、“弄兰陵王”等。弄参军将两者结合,

中国戏曲发展史历史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史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萌芽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繁荣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革新 辛亥革命前后,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著名的有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等,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代戏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段时期,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霞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都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星宿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剧种都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有馀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等,川剧有周慕莲,汉剧有董瑶阶,湘剧有吴绍芝,秦腔有刘毓中,蒲剧有王存才,等等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1.外部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 电信行业由于出身国有,自然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发展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且由于电信经济的垄断特性,虽然早已经公司化运营,但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对运营影响甚大。 1.1.1政治法律环境 基础网络的运营权是国家控制的关键,虽然开放、引入竞争的话题一谈再谈,但基础通道的控制力依然在国企运营商手中。国家希望管道控制内容的想法没有变。 中国加入时做出承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所以中国电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干预力度越来越小;通信业立法速度缓慢;电信业执法体系不健全。 1.1.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和全球接轨,抛开世界经济谈中国经济已经没有意义,而电信经济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推平了。国家之间的屏障,使世界成为一个共同体,世纪当电信产业真正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时,一切都将会和08年底的经济危机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1.1.3社会和文化环境 电信产业原本就是信息传输的承载,各类信号、信息内容的传输之后,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此电信产业与传媒产业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内容文化的传播与监管在中国是个敏感问题,文化部、广电部已经,甚至上升至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都负责着内容的监管,谁接入,谁负责,从互联网,到手机短信,其对民生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电信产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打电话拜年、发短信祝福等等;用户消费意识成熟,越来越理性,用户结构变化大,由高收入人群转向大众化,电信产业还同创意文化产业关联在了一起,动漫产业、网游产业还有一些衍生的增值服务行业被人们报以了更高的希望。 1.2行业环境分析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我家有个小 比如, 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 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 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 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

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 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 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 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剧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我们课上看的《荀慧生》谈一谈我的认识。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的叙事,不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舞台上放一匹马是否会乱套,但可以肯定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台中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是戏剧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

经销商的未来发展之路

偶尔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谈到现在的市场中的一个环节---经销商。 一个声音:现在的经销商不好过啊。你看现在的大环境在做渠道的扁平化,厂家也在直接做市场。已经抛开了经销商群体了。 一个声音:呵呵,现在的经销商真够为难的了,厂家给许诺的政策迟迟不到位,手里 拿着一沓市场费用票据,就是报不下来啊。赔大发了。 一个声音:听说xxx厂家直接向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供货了。经销商的市场范围又被压榨了一块。以后就没有经销商的市场了。 一个声音又说:。。。。。等等。总之是关于经销商的生存比较艰辛的例子吧了。大家 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听着这些不同的的例子,反映着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处在厂家和市场的中间环节的 经销商就这么被市场无情的抛弃了吗?没有发展了吗?我们的经销商朋友们在考虑什么呢?又怎样发展呢? 应该说,市场的发展是不利于中间环节的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是不利于,而不是没有发展空间。原因有:一是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营销;二是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涌入;三是某些厂家的重视短期利益;四是零售 通路的发展。 笔者认为,经销商在中国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销商完全不必为此担心。理由如下:一,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也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我们国家无非才发展了20多年啊,不是还在接轨嘛。这就说明了,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还在发展,是发展中国家。二是,一个现今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从引进到产生生产力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那些符合中国国情的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现在还是处在磨合和学习验证的阶段呢。三是,中国的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一种消费渠道方式是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哈哈,经销商朋友们,应该高兴了吧,不要着急,经销商这个中间环节还是有发展的空间。但是不要乐观啊,一个具有良好市场意识的人,都知道,乐极生悲啊。 那么经销商怎样发展,才不致被厂家,市场,消费者所淘汰呢?经销商的未来发展之路又在那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 经销商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方向---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欧阳家百(2021.03.07)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闪边,其声腔曼妙委婉、韵律动人;其人物形象饱满、鲜明生动;其故事感人至深、脍炙人口。戏曲纵横古今、博雅通实、韵律无穷,是一门品赏不尽的艺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谣。如果说戏剧史西方的歌谣,那么戏曲则是古老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上的优美歌谣。然而,中国戏曲这么博大精深的艺术,或许是因为太古老太遥远,竟没人说得清楚它究竟起源何处。关于戏曲的起源,有一下几类说法:其一,起源于宗教仪式说。这一说法认为,中国戏曲的形成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得他在《中国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考》一文中认为:“在中国,如同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仪式在任何时候,包括现代,都可能发展为戏剧,决定戏剧发展的各个因素,不必求诸于遥远的过去,它们在今天仍然还活跃着。”其二,起源于原始歌舞说。这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说法,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原始时代的歌舞虽具有模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成为“戏曲”。不过它一初具戏曲的前期形态了,中国戏曲

就酝酿于这种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其三,起源于古代宫廷优人说。戏剧只能活在舞台上,没有演员的当众表演,也就不会有戏剧。上古宫廷的俳优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他们或笑谑,或歌舞,或弹奏,以供人主之笑乐,所以不少古代学者视之为“优戏之始”。优可以说是中国戏曲最早的专业演员,他们为中国戏曲的发展积蓄了深厚的底蕴。其四,起源于傀儡戏说。早在戏曲正式诞生之前,傀儡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因为傀儡戏是以演绎人物故事为职,故被称为戏曲之源。戏曲的起源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到汉代,“百戏”开始盛行。“百戏”不是指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熔汉时杂乐和各种表演艺术技艺为一炉的综合体,是盛行于汉代广大社会,包含有民间散乐、歌舞杂奏、杂技、角抵、幻术等音乐艺术形式的总称。“百戏”又称“角抵戏”。《东海黄公》就是一出古老的角抵戏,演的是秦朝末年善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区降服白虎却法术失灵被虎所杀的故事。在《东海黄公》的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情节,有特定的服饰、人物、情节冲突和既定的结局,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出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因此,这出古老的艺术也一度被许多学者看做中国戏曲的雏形。汉以后的魏晋六朝一直到隋朝都盛行百戏,百戏的发展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戏曲萌芽的摇篮。 迈入唐代以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表演模式——弄参军。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