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与眼镜(学生版)(A级)

2、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与眼镜(学生版)(A级)
2、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与眼镜(学生版)(A级)

知识点1.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照相机工作中,通过调节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和眼镜

(1)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密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节的照相机.其中晶状

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来获得清晰的像的. (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而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为了矫正近视眼,使它能像正常眼那样把远处射来的平行光会聚到视网膜上,应该用适当的凹透镜做眼镜,如图乙所示,使入射的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够移到视网膜上了.

(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

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如图丙所示.为了矫正远视眼,使它能像正常眼那样把近处射来的平行光会聚到视网膜上,应

知识点睛

知识框架

中考要求

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与眼镜

该用适当的凸透镜做眼镜,如图丁所示,使入射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再射入眼睛,物体的像不再成在视网膜后面,而是成在视网膜上.

3.比较照相机和眼睛

4.望远镜和显微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成——望远镜——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显微镜探究——望远镜、显微镜的作用

???

??

???

?

??

5.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如下表)

【例1】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例题精讲

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

【例2】(多选)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实像的是()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例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A.显微镜、放大镜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D.放大镜、显微镜

【例4】“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例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例6】老师在课堂上放映幻灯片时,屏幕上出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放大正立实像B.放大正立虚像

C.放大倒立实像D.放大倒立虚像

【例7】某同学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远处的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正立的

【例8】如图是利用一个凸透镜观察蚂蚁时的情形,所看到的像是()

A.虚像,且蚂蚁离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虚像,且蚂蚁离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C.实像,且蚂蚁离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D.实像,且蚂蚁离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例9】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

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要调整

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例10】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

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

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

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例11】一种投影仪如图甲所示,要使银幕上出现“F”的字样,幻灯片应按图乙中的哪一种方式放置()

【例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例13】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

【例1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

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

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

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例15】用照相机拍摄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镜头的焦距(填“大

于”或“小于”).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

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是的实像(填“正立”或“倒立”).

【例1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把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下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拿图____中的哪一副.

【例17】 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例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欣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

的像.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 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

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__(“同”或“异”)侧.

【例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

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

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

均为12.00cm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 ,24.00cm ,26.00cm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例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探究前,小阳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

聚到一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小阳将蜡烛、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放入光具座中进行实验.其中一次实验情景如图

所示,由此在光屏上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课1】 使用下列光学仪器,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 .放大镜

B .普通照相机

C .幻灯机

D .投影仪

【课2】 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_____透

课堂检测

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课3】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照相机成虚像D.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课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

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5】(多选)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课6】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

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D.小于30厘米

说明理由:

【课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课8】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

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课9】某同学拍完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课10】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该使()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课11】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课12】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进入镜头,应怎样调节照相机?

【课13】用焦距不同的两架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同一处景物的清晰的像,则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拍到的

景物的像是大些还是小些?为什么?

【课14】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上的微雕

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

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

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

透镜的距离为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

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

C.等于10cm D.大于10cm

【课15】如图,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方向移动.

【课16】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可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课17】2009年7月,在我市观察到了日全食,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这是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会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课18】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

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的.

【课19】互联网作为一只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过度用眼,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导致了近视.

【课20】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课21】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课22】为了读报方便,患远视眼的人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选择()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凸镜

【课23】校正远视眼的眼镜镜片应选用透镜.(选填“凹”或“凸”)

【课2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课25】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所示,每一个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传播形成的.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镜,能会聚光线.

【课26】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_______(前/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______透镜来矫正.

【课27】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课28】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

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

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课29】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

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填“近视”或“远视”)

眼,可以用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

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区看

书,通过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课3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课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15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课32】小英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_________、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课33】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

的中心大致在上.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

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

到,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保持烛焰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烛焰一倍焦距处向烛焰移动2cm,可以从(填“光屏一侧”或“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虚像,就是利用

这一成像规律.

【课34】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

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课35】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

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

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

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

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课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

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

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知识点1.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2.眼睛与眼镜

【作业1】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一个现象,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作业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把一个焦距是3cm 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应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

【作业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 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

的是投影仪成的是 像,放大镜成的是 像(均选填“虚”或“实”).

【作业4】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

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 (填“透镜”或“电路板”).

【作业5】(多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作业6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

课后作业

总结复习

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线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作业7】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

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

【作业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

则B 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2)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

__移动.(填“左”或“右”)

【作业9】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2)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

的焦距是 cm .

(3)使烛焰向右移动2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

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作业10】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1)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

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 =10cm .

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

【演兵1】(2011.怀柔二模)以下仪器利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特点的是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幻灯机

【演兵2】(2011.丰台一模)小明因用眼姿势不正确造成眼睛近视,他应选用 透镜矫正。(选填“凸”

或“凹”)

【演兵3】(2011.怀柔一模)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透镜。(选填“凸”或“凹”)

【演兵4】(2011.通州一模)用凸透镜作为镜片的眼镜,对_________有矫正作用。(选填“近视眼”或“远视

眼”)

【演兵5】(2011.怀柔二模)用凹透镜作为镜片的眼镜,对 有矫正作用。(选填“近视眼”或“远视

眼”)

【演兵6】(2011.密云二模)矫正近视眼应戴近视镜,则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演兵7】(2011.怀柔二模)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比率有所提高,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镜。(填:“凸透”或“凹

透”)

【演兵8】(2011西城二模)如图21所示,小明用焦

距为15cm 的凸透镜观察邮票上的细小图案,他

中考演兵

应将凸透镜移动到距离邮票小于 cm 的位置,通过透镜将能够看到邮票的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

【演兵9】(2011延庆二模)小明因用眼姿势不正确造成眼睛近视,需要配戴眼镜进行矫正,近视眼镜对

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演兵10】(2011.燕山一模)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10cm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演兵11】(2011.昌平一模)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 的凸

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 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

灯机”或“

【演兵12】(2011.大兴一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她们的中心与蜡烛中心大致在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9所示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像(填“放大”或“缩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演兵13】(2011.房山一模)如图12所示,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

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的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 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某同学

图19

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 ,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 。

【演兵14】(2011.丰台一模)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

为14cm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果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8cm 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演兵15】(2011.怀柔一模)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20甲所示。若将一

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如图20乙所示的位置,则在透镜的________侧(填:“左”或“右”)可以看到一个烛焰_______立的、_______的(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实像。生活中______ 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演兵16】(2011.顺义一模)在图19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把蜡烛放在20cm 刻度处时,通过移动

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

甲 图20 乙

变,把蜡烛在45cm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蜡烛___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___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演兵17】(2011.通州一模)如图17所示,小峰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小峰先将凸透镜固定

在光具座50cm 刻线处,为确保在光屏得到烛焰完整的像,安装器材时要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 上。

小峰点燃蜡烛后,将蜡烛移至3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演兵18】(2011.西城一模)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 f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

(1)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 22 甲屏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气“幻灯机”或“放大镜”)。 (2)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20cm 刻线处向_____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 ,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 22 乙屏所示。

【演兵19】(2011.西城一模)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5cm 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6所示,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图19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基础性作业 1.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 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 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 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 离 3.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 A. B. C. D. 4.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 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5.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 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6.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 A. 大于20cm B. 在10cm与20cm之间 C. 等于10cm D. 小于10cm 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 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 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 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生庚]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答案: 选择题(1)C (2)D (3)A 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探究活动 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 活动指导: 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 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 探究活动 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提升版)

第五章第4节眼睛与眼镜 【课程导入】 你知道吗?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视网膜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能看见物体了。 (3)眼睛的调节作用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射作用增强,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当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射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例题 【例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凸透镜成像一样,如图所示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_____树_____就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晶状体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视网膜______就相当于光屏。树在视网膜的像是一个_____实_____像。

练习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不断改变物体的大小,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B §知识小结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即视网膜与“凸透镜”的距离过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低,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网膜上反而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备课素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方式一【问题导入】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图5-2-1 问题:幻灯片中涉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它的学名叫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课题)。 方式二【故事导入】 讲述故事——谁放的火? 牛顿49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牛顿非常沮丧。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的东西,只有一块20 cm长、10 cm宽的一块普通玻璃板。火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牛顿询问仆人,仆人说,起火时他正在院里收拾,他保证没有一个人走进这间屋子。 两年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牛顿照例要去教堂,事先得去洗脸、换衣服。洗脸时他正对着镜子看到脸上滴滴水珠时,突然,脑中浮现出失火那天早晨的情景:他在洗脸时突然想到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滴都顾不上擦干,奔到书桌那边去,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手巾擦干脸,换了件衣服到教堂里去。“啊,我真笨,怎么一直没有想到!”牛顿终于解开了火灾之谜。 原来,当时牛顿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水成了半圆形,这就起到了透镜的作用,阳光通过水滴聚焦,使下面的书稿起火,从而引发了火灾。 设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方式三【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奶奶用到它,针线活儿人人夸;小朋友们用到它,科学发现成就大。 学生自由猜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引导和评价。“放大镜”是透镜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详见光盘内容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能够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进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差不多上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锐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量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要紧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差不多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锐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锐性大致相同,也是一般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差不多上差不多上全色片,全色片一样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锐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专门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锐的专门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照清晰.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专门影像成效.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纳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专门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能够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能够依照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锐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样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往常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样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照或拍照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假如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能够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能够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成效.相关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差不多有了专门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专门好的图像品质,几乎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照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能够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通过反转冲洗后直截了当得到彩色透亮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能够用幻灯机直截了当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能够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能够直截了当印放照片,又能够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苏科版

眼睛和眼镜 ·知识精讲· 一.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密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节的照相机。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的调节 3.比较照相机和眼睛 视角越大,对物体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以及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 二.近视及其矫正: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要加凹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厚(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 三.远视及其矫正:在光线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所以要加凸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 3.矫正:在眼球前放一个凸透镜。 ·三点剖析· 一.核心考点: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重难点和易错点 理解人眼睛的成像原理,用到的基本知识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凸透镜的曲率越大,焦距越短,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需要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调节作用以及眼睛和照相机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原理,用到的基本知识也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特点、原因和矫正三个方面去把握。眼镜的度数是了解的内容。 ·题模精选· 题模一:眼睛

例1.1.1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答案】后;变小;① 【解析】 (1)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后;变小;①. 例1.1.2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选填“大”或“小”) 【答案】小;大 【解析】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比如:物体高度是4m时,距物体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 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比如都观察者距物体距离是8米时,物体的高度由4变为2和1时,视角也变小. 所以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 么? 〔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使用.〕【摸索、回答】 ①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 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③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④u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知识点 一、眼睛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 四、眼镜的度数 其数值等于焦距的倒数乘以100。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 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现代天文望远镜常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课后习题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思路解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B错。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制成的,c错。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举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说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水透镜、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自制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但能力不强,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需要给学生提供水凸透镜、自制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总结归纳出来。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问置疑引入新课 雨后的塑料大棚着火,请同学们来找原因?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1、由故事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请学生想想生活中用水做的凸透镜,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用桌上器材做水凸透镜,并演示发生的现象,(教师准备的器材有:试管、烧杯、水、小块玻璃、滴管、饮料瓶等。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水做凸透镜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放大镜作用的初步体验印象深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总结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成正立的、放大的像,追问:它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成虚像的原理同时总结出什么是虚像。 出示放大镜,介绍它就是一个凸透镜并使用它观察书上的字。 总结并板书:放大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2、观看太空中的水滴凸透镜,问这个水凸透镜为什么是倒立缩小的像? 学生小组讨论:物距不同。 引导组织学生用自制照相机模型看远处景物。对着屏幕,拉动纸筒,老师巡视后让学生展示大家看,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由学生总结出:实验得到倒立缩小的像,问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及什么是实像。 问:用这个模型如果我们要留下这美好的图片我们还要怎么改进?引导启发、分析讨论(需要胶片及暗盒防止暴光)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照相机:用胶片代替光屏,同时装入暗盒中。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 镜》知识点 知识点 一、眼睛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

四、眼镜的度数 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 (1)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2)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现代天文望远镜常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课后习题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思路解析:潜望镜是利 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B错。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制成的,C错。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原理制成的,D错。 答案:A 2.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人的眼睛可以简化成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圈(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答案:光圈镜头底片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知识点 一、眼睛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 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 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 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 四、眼镜的度数 其数值等于焦距 (以米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 (1)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2)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 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 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现代天文望远镜常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课后习题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思路解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B错。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制成的,C错。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原理制成的,D错。 答案:A 2.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涌紫嗟庇谡障嗷?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人的眼睛可以简化成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涌紫嗟庇谡障嗷?中的光圈(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答案:光圈镜头底片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1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一、填空题 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的像。 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二、选择题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3、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5、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下图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示例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示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摸索、回答】 么?①u> 2f, 2f > v>f,倒立、缩小、实〔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像 识时使用.〕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 像 ③2f > u>f, v>2f,倒立、放大、实 像④u u > f, v > 2f 〔有可能显现 ③依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u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要紧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透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自制照相机模型。 教学手段照相机模型、凸透镜、纸筒、半透亮薄膜、投影仪、放大镜、蜡烛、火柴、光瓶、课件。 教前分析1、课标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 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做预备。 2、教材分析:教材中要紧介绍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中起到的作用。简单的观看和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爱 好,而由于真实的照相机不能拆开,因此课本中增设 了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的环节锁住了学生的爱好。在 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3、学生分析:让学生动手制作,他们将爱好盎然,教师要做好指导 与调控。

教学过程: 观看大屏幕: 师:屏幕中涉及到了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它的学名叫——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专门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字专门小〕 生议论:字太小了,看不清晰。 师:想个方法看见。 生纷纷用手中的放大镜观看黑板上的字。 师:看清了吗? 生:没有,反而更小了。 师:难道他不是放大镜?那我们用它来看看书上的字。 生:放大了。 师:是什么缘故导致了放大镜看事物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成效? 生:距离所看事物的远近不同。 师:好。那我们再用放大镜观看一下老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觉? 生:老师是倒着的,缩小的。 师:那个放大镜还挺奇异呀!一会能将文字放大,一会能将老师缩小,还给倒过来了。凸透镜还能将事物〝变〞成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第一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事物是实际的事物本身吗?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在听课评课中感悟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一堂有效公开课的“一二三” 以前,看到别人或自己上公开课总在想:究竟如何能够上好一节公开课?一节好的公开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本学期在学校参与了近二十位青年教师公开课的听课、评课工作,在化学市级培训中也有幸与各区县老师、专家共同交流、研讨,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在此只是抛砖引玉。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公开课的定义阐析。 北师大教授裴娣娜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和对象都很明确,即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做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训的性质。20世界80年代初,公开课走入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在《教师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一书中,作者指出,公开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 公开课具有示范作用、交流作用、评比作用、改革试验作用、推广教学作用。有效公开课,就是在公开课的背景基础上,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本节公开课上使得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引发学生学习意向和兴趣,巧选教材;第二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思路;第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的教学方式,落实过程。 一、巧选教材 一节好的公开课,教材的选择非常关键,这是我在听刘斌老师的公开课《生活中的透镜》时突然感悟的。其实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对于透镜来说可以讲的内容很多,而这部分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应该是透镜成像规律,若完成这样一节课看似更有深度,更体现物理学科特色。但是刘老师却回避了需要更多理论知识为依托的成像规律一课,而选择了注重实际的《生活中的透镜》,这是由于他所面对的学生情况而选择的课题内容,也正是因为刘老师恰当的选题,在本节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手中的透镜完成了放大镜、照相机、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课前预习: 1.照相机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 2.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投影仪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平面镜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 4.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5.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质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透镜. 6.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7.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在光屏呈现的像是______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______侧;成虚像时,物像______侧.(填“同”或“异”)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自学课本P94-95照相机。 (1)仔细观察图5.2-1,发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立、像。 (2)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3)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4)现在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是用一种电荷耦合片代替胶片,把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方便记录物体的像。 2. 课后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二、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 (1)投影仪的构造有: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4)平面镜的作用是。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6)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7)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三、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方法与过程: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