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目标会使你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1、通过学习巴斯德实验,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2、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

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要学习生物,研究它们,了解生物的奥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本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

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巴斯德实验

阅读课本P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3、把A、B两个烧瓶内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4、3天后,他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5、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设计实验注意了什么问题?

6、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为几个步骤?

8、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阅读课本P7-P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想一想,科学探

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还有哪些?

三、展示交流

四、疑难点拨

进行科学探究中应物别注意两个问题:①是要设计对照实验,②是要控制实验变量。

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2、变量:在一组对照实验中,除一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

的条件就是该实验中的变量。

在对照实验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它们之间只存在着一个变量。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本实验所控制的唯一变量引起的。如巴斯德实验中,有无细菌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注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因此这是设计对照实验最关键的问题。

巴斯德实验中A瓶的瓶颈竖直、瓶口向上,B瓶的瓶颈呈S型,除这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该完全相同:实验时两个瓶口都敞开;实验前都将肉汤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待肉汤冷却后,把两瓶放在同样的环境中等等。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本实验所控制的唯一变量所引起的。

五、盘点收获

提出

作出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制定

实施

得出

表达交流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测量法

调查法

六、自我检测

独立完成,小组间互批,并算出所批小组的平均分。小组内纠错。

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

A.验证性实验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C.科学探究活动D.以上三个都不是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

A.作出假设B.表达交流C.实验D.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中的“假设”是指( )

A.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B.实事求是C.毫无根据的猜想D.以上三种都是

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 )

①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③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A.①③②④⑥⑤B.②④③①⑤⑥C.③①②④⑤⑥D.③①⑥②④⑤5、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D.得出正确的结论

6、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

A.观察、调查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7、下列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B烧瓶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B.A烧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来自肉汤本身

D.B曲颈瓶的长颈可阻断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

8、为了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

A.分类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

9、如图1—1—1横坐标所示内容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一些原因,请判断此图是根据哪种探究方法的数据得出的( )

A.调查法B.观察法C.模拟法D.培养法

10、“老鹰低叫,大雨将到”,“燕子低飞有雨”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通过这些动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地反映了大气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推理法

七、分层作业:

1、分配给你一个科研项目,测定一种水生植物(金鱼藻)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受二氧化碳的影

响,该植物在加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生长,释放出气泡。这个研究项目的目的对照应该是( )

A.将同一装置放在暗处B.比较没有加入二氧化碳时的气泡产生情况

C.比较水温升高时,气泡的产生情况D.用一个较小的玻璃瓶

2、因为手被草割破到发明锯,鲁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猜想法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 )

A.温度B.湿度C.光照D.水分

4、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______法;

(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____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____法。

5、请根据下述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十七世纪,雷迪(Francesco Redi)对蛆的古老看法发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肉中自生。

假设C: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然产生苍蝇。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人死蛇,不久发上爬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在以后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飞出了相同的苍蝇。这个实验是用来检验假设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雷迪把各种肉分别放在几个广口瓶中,一部分封盖瓶口,另一部分没有封盖瓶口,结果是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_____蛆和苍蝇,没有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________蛆和苍蝇。

实验验证了假设______。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瓶口密封会导致瓶内缺少_______,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4)雷迪改用______(“纱布”“塑料薄膜”)包盖广口瓶瓶口后,既保证通___良好,又能

阻止苍蝇飞进广口瓶。人们终于明白腐肉为蛆发育成苍蝇提供了__________。6、某同学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得知,影响种子的外界条件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是所有的种子,只要具备以上三个外界条件就能萌发呢?于是他准备了蚕虫、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分别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光下,另一放在黑暗处,两组种子都是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三种植物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它们的发芽率如下表,请回答:

(1)根据表中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蚕豆种子的萌发与______无关,烟草种子必须在________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苋菜种子必须在______条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

(2)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学后反思】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教案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一些科学事实。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生物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要让学生不断学会研究方法很重要,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生物学打好基础,也为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处理、归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教法: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采用观察、思考、阅读、探究方法等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内容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 活动我们现在学的生物教材是属于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 的学科,也是一门自然科学,既然是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在研 究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就 应该首先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主题 一、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 活动 提问:同生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用到哪些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学生 活动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 活动 多媒体展示: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 调查、分类、实验等,引出实验法最重要 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 二、过度 思考 既然实验法是最重要的,那么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呢? 设置悬念引入思考 教师 活动 引出:本节课要以“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 放走的猎物”为例来了解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响尾蛇的图片和有关响尾蛇的文字介绍 感知认识 学生 活动 认真观察、阅读信息,加强对响尾蛇的了解 感知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 活动 展示图片:播放响尾蛇捕捉老鼠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作解释 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 活动 认真观察、迅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 息的能力 教师 活动 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叫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 活动 学生主动起来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价,指出在众多问题中,本节课统一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共 - 1 -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_和_______是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2)、实践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_______、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实验的一般规程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1.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__________,并控制在__________状态。 (5)什么叫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测量 在测量中如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完成一项调查需要做好哪几个方面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起来科学探究的方法概括起来有: 1、2、3、 4 二、探究训练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 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判断小 黑点可能在(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 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4、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

最新生物学常见模式生物资料

模式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比如:孟德尔在揭示生物界遗传规律时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在他们的研究中,豌豆和果蝇就是研究生物体遗传规律的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选择什么样的生物作为模式生物首先依赖于研究者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然后寻找能最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物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现象的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更容易被观察和实验操作,因此,除了在遗传学研究外,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在发育生物学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些物种被大家公认为优良的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研究时代的到来,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得到了更加的重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其它合适的生物中去研究,同样人类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来模拟。 目前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应用最广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海胆、果蝇、斑马鱼、爪蟾和小鼠。在植物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有,拟南芥、水稻等。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还会有新的物种被人们用来作为模式生物。但它们会有一些基本共同点: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 4)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具有遗传操作的手段和表型分析的方法。 背景 早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中,甚至更早到19世纪,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的现象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的细胞数量更少,分布相对单一,变化也较好观察。由于进化的原因,细胞生命在发育的基本模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同一性,所以利用位于生物复杂性阶梯较低级位置上的物种来研究发育共通规律是可能的。尤其是当在有不同发育特点的生物中发现共同形态形成和变化特征时,发育的普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 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 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 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 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 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 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 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 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知识拓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分辨率: 肉眼0.2mm 光镜0.2μm 电镜0.2nm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light microscopy ) (一)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a . 光学放大系统:目镜和物镜 光镜 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和聚光镜,有时另加各种滤光片 组成 机械和支架系统 b .分辨率D :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0.61 λ 其中: λ为光源波长 D = α为物镜镜口张角 N ·sin α/2 N 为介质折射率 c.普通光镜样品制备: 固定(如甲醛)、包埋(如石蜡)、切片(约5μm )、染色 (二)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光镜水平对特异蛋白定性定位) 1. FM 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 2. 不同荧光素的激发光波长范围不同,所以同一样品可以同时用两种以上荧光 素标记。荧光显微镜中只有激发荧光可以成像。 (三)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 1.特点:瞬间只用很小一部分光照明,保证只有来自焦平面的光成像,成像清晰 分辨率比普通荧光显微镜提高1.4-1.7倍。 通过改变焦平面位置可以观察较厚样品的内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 2. 共焦点是指物镜和聚光镜同时聚焦到同一小点。 (四)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 1.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 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物质产生相位差,相差显微镜将其变成振幅差。它与普通光镜的不同是其物镜后有一块“相差板”,夸大了不同密度造成的相位差。 2.微分干涉显微镜(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用的是平面偏振光 光经棱镜折射成两束,通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棱镜汇合,使样品厚度上的微小 差别转化为明暗区别,使样品产生很强的立体感。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e ) (一) 电子显微镜基本知识 1.与光镜的基本区别:电子束作光源、电磁透镜聚焦、镜筒高真空、荧光屏等成像 2.分辨本领与有效放大倍数: 分辨率0.2nm ,比肉眼放大 分辨本领指电镜处于最佳状态下的分辨率。 实际情况中,分辨率受样品限制。 3.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照明系统:电子枪、聚光镜 基本构造 成像系统:物镜、中间镜、投影镜等 真空系统:用两级真空泵不断抽气 记录系统:荧光屏或感光胶片成像 (二)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介绍 制样要求:①要求样品很薄(数十纳米) ②要求保持精细结构 1.超薄切片技术 ①固定:保持样品形态结构,甚至超微和分子水平上结构。 固定剂:常用饿酸(OsO 4)和戊二醛等,另外有物理方法如高频微波。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北师大版

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1、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实验法研究的的一般步骤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观、思、读、探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 二、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实验法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2、活动“讨论实验法基本程序”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计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探究影响分布鼠妇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为核心,探究实验法基本程序的。 复习提问:①上节课我们学习哪四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②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③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回答:略。)

导入:他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实验法包括哪些内容呢? 阅读书P27——28,看看科学家们对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分析,进行实验的,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么几个问题:①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②科学家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③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或者说在作假设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工作?④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⑤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以上的实验?(同学们边回答教师边讲解,加深同学们的认识。) 结合影片,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着事先设 :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 进行实验,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导学案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自主学习】 1、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______边的地方。 2、对光 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正对___________,然后将遮光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___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___眼一定要睁开,便于画图。转动___________,观察到目镜内有圆形的亮圈,叫做___________。 3、观察 把印有“P”或“上”字的薄纸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4、收镜 实验完毕,将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擦拭干净。将压片夹转向___________,反光镜移动到___________方向。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_______________,将镜筒下降。将显微镜送进镜箱。 【合作学习】

一、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 1、使用显微镜,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二、分组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在对光过程中,转动遮光器,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变化?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不同? 2、将印有“P”或“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如果这个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试一试,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的中间? 3、如果把字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 【随堂训练】 1.显微镜的物镜是40×,要观察放大6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刘玮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探究及其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体会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确立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科学探究相关考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要点: 1、尝试书面表达问题:尝试根据日常生活、资料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问题。其中的提出问题要紧扣题目,采用一般疑问句,并应考虑是否可以开展。 2、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作出假设要紧扣问题,可有正面或反面(肯定或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 3、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⑴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对照实验。而一组对照实验应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凡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实验设计都是不合理的。⑵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变量(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条件)只允许一个(即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而控制的变量往往在题干或提出的问题中有体现。如要“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该实验控制的变量就是光(或光照)。在控制变量的过程中,变量要相对立,而且要尖锐(如光照充足与黑暗、适温与低温、有水与无水等),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它因素(条件)要完全相同(即等量原则)。⑶为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真实,还要考虑设置重复实验。重复实验可进行多次实验过程;也可用多只动物、多粒种子(或多棵生长情况相同的幼苗)等进行一次实验。以上①②③三点是我们改正实验设计的有关不足之处的原理和依据。 4、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探究中的描述现象与得出结论是不相同的:描述现象是把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生的现象用文字(或用表格数据统计)形式描述出来。其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或预测实验结果)和描述实验现象往往是一样的。而得出结论是必须经过有关数据的处理、有关现象分析讨论后得出的该探究活动最终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往往与假设相同或相反。 (二)经典中考题目点拨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1.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知识背景: (1)实验前2一3天,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 健壮的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目标:(重难点) 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二.预习导学:(学一学)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填空: 1、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 _____ 面镜,光线弱时用 _____ 面镜。 2、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线弱的时候用。 3、显微镜的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从外观来看,短而粗的是,长而细的是。初中阶段,一般只需要使用。 4、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5、物象的放大倍数= 乘以。 三.预习收获和障碍: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交流议一议: (一)预习交流(处理预习中的问题) 1.写出显微镜的各结构名称(图②):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⑾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实验器材的名称(图①): 图①图② (二)课堂研讨(展示才能说一说,先练后展) 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说出下列实验器材的正确用 法: 1、试管夹夹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 _______。 2、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___________ 温度最高。灯帽拿下应正放在桌上,熄灭酒精灯时用_______。 3、试管和烧杯,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需垫上 石棉网的是___________。 4、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___________;加热时,试管应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 过程中应不时___________移动试管,管口不能对着______。 五.反思提升(想一想)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六.课堂检测(小试牛刀做一做) 1、显微镜的物镜是40x,要观察放大600倍的物像,应 选用的目镜是() A.20× B.15× C.10× D.5×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哪 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3、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 该() A. 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4、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 范围地升降镜筒() A.转换器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5、图②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目镜 观察到物像。光线经过显微镜的[]、[]、 []、[]、[]这几个部件。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日期:陇县城关镇中学“导学案”设计稿 七年级班姓名:科目:生物课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型:主备人:雷满仓审核:组名:

15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的研究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总体上,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方法有六大类: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 生物学方法及脑成像技术。 7.1形态学方法 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形态学方法有束路追踪、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其 他还有受体定位、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形态定位等方法。 7.1.1束路追踪法 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重大目标,它对研究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学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的逆行和顺性溃变(顺行溃变指胞体或轴突损伤后的轴突终末的溃变,逆行溃变指去除靶区之后神经元胞体的溃变)研究。20世纪40年代主要手段是镀银染色法,根据变性纤维的形态变化来判断变性纤维。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Nanta法,能遏制正常纤维的染色而仅镀染出变性纤维。但该法不易显示细纤维,1971年Kristenson等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幼鼠的腓肠肌及舌肌结果在脊髓和延脑的相应部分运动神经元胞体内发现HRP的积累。不久LaVail正式使用HRP作为轴突逆行追踪,以后遂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HRP可被神经末梢、胞体和树突吸收,轴突损伤部分也可摄入。在胞体内,HRP的活性可持续4~5天,在溶酶体内对联苯胺呈阳性反应而显现出来。被标记的神经元可以清晰的显示胞体、树突及轴突。 除了HRP标记法,还有荧光物质标记法、毒素标记法、注射染料等方法。 7.1.2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进展迅速,应用广泛,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随着纯化抗原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开展以及标记技术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不仅用于许多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而且也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等临床实际。 组织的多肽和蛋白质种类繁多,具有抗原性。分离纯化人或动物组织某种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体内,后者即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从被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出该抗体,再以荧光素、酶、铁蛋白或胶体金标记,用这种标记抗体处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记抗体即与细胞的相应蛋白质(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常用的荧光素是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荧光抗体抗原复合物。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从辣根菜中提取的),它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H2O2,HRP使DAB氧化形成棕黄色产物,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铁蛋白和胶体金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也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标记抗体被检抗原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法,即如上述用标记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直接结合。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敏感度不及间接法。间接法是将分离的抗体(第一抗体简称一抗)再作为抗原免疫另一种动物,制备该抗体(抗原)的抗体(第二抗体简称二抗),再以标记物标记二抗。先后以一抗和标记二抗处理样品,最终形成抗原一抗-标记二抗复合物。间接法中的一个抗原分子可通过一抗与多个标记二抗相结合,因此它的敏感度较高,而且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标记二抗商品供应,使用方便。间接法中较常用的是一种称之为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complex

结构生物学总复习 2010a

结构生物学(Structural Biology) 梁毅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结构生物学—Nobel奖得主的摇篮之一 z瑞士科学家K. Wüthrich教授由于用二维NMR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的贡献,美国科学家J. B. Fenn教授和日本科学家K. Tanaka由于用质谱鉴定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02年度Nobel化学奖。

z美国科学家P. Agre教授和R. MacKinnon教授由于在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三维结构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03年度Nobel化学奖。

z以色列科学家A. Ciechanover教授、A.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R. Rose教授由于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04年度Nobel化学奖。 z英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教授、美国科学家Thomas A. Steitz教授和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教授由于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核糖体三维结构及其功能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09年度Nobel化学奖。

z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 Blackburn教授、Carol W. Greider教授和Jack W. Szostak教授由于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09年度Nobel生理学或医学奖。 z迄今为止,仅在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波谱学两个领域中就有十多位科学家获得Nobel奖。

课程内容 z第1章绪论 z第3章RNA的结构z第4章DNA的结构z第6章基因组学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3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5)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重、难点) 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重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联系生物学的发展史,本节课采用“激趣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寻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对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和法国 生物学家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实验中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前准备:巴斯德“曲颈瓶实验”、斯巴兰让尼实验的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 巩固(4分钟)1.什么是生物圈?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生物圈的哪 些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结合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思 考后独立回答。 将复习旧知常 态化,从而强 化知识的识记 和落实。 创设情境过渡:生活中,尤其是天气温度较高时,我们吃剩的 饭菜放置时间久了,还能继续食用吗,为什么?你认 为食物长时间放置导致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展示:霉变的馒头、腐败的饭菜等。)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就已经证实食物 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且在此之前人们普遍相信 一种所谓的“自然发生说”,该学说认为使食物变质 的微生物是由食物自身产生的,如:腐尸生蝇蛆,包 括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种学说。 但是,巴斯德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不相信微生物可 生1:不能,饭菜可能会变 质了(变酸了)。 生2:食物中可能滋生了大 量微生物,导致食物变质。 学生对使食物变质的 以“自然发生 说”与学生当 前的认知矛盾 激发 学生积极思 考,大胆探究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常用研究方法汇总

新人教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汇总 1 模型方法(生物1§3-3(在必修生物①、第三章、第三节,以下同))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形势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1.1 常用模型类型: 1.1.1物理模型:(生物1§3-3)以实物或图画直观地表达所认识对象的特征。最常见的莫过于我们教材上的生物结构图、示意图了,还有一些人工构建的实体模型。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生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等。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与否;生物照片包括实物照片、显微照片等不是物理模型。 1.1.2概念模型:以抽象文字或化学方程式等形式来表达一个实体的功能,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或以分枝状或圆圈来说明生物知识之间的关系。如每章自我检测题的画概念图部分。 1.1.3数学模型:(生物3§4-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常见两种:①曲线图:如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DNA、RNA、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的坐标曲线。优点:形象、直观。②数学公式:如“J”型增长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λt 。优点:比较准确。 1.2 优点: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 2 类比-推理(生物2§2-2) 2.1例如:19世纪美国遗传学家萨顿以蝗虫作为研究对象,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著名假说。但其正确与否,还需要做进一步验正。如在萨顿之后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将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与X染色体联系起来,用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的正确性。

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一、常用技术方法 (一)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 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 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 变化、反应机理等。如3H、14C、15N、18O、32P、35S等。 1.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 (二)荧光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的区别: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分子原子,荧光标记 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一个是元素标记,另一个是分子标记。 2.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 A.杂交法 B.测交法 C.荧光标记法 D.X射线衍射法 C (三)差速离心法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细胞分开 (四)分子杂交技术: 根据某些物质分子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性质,利用已有的物质分子对未知物质分子进行检测的技术。 3.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细胞的DNA C 二.科学研究方法 (一)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有某些性质相同,从而推测它们的其他性质也相同的方法。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结 论具有偶然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证实或证伪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实验。 (二)假说演绎法 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 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4.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孟德尔在观察豌豆的 实验时,提出了问题;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对进行解释的假说;并进行了演绎推理,巧 妙地设计了实验,检验了演绎推理的结论。其中孟德尔在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演绎过程是。 (三)模型建构: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所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做出预测、结论等。 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 ①物理模型:是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 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生理过程模型也可看作是物理模型。 ②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曲线和公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5.“J”型增长曲线的模型假设是。其模型是。 ③概念模型:就是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地体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集合形式,也可以是知识树形式。 它是一种以网络图的形式,用联系词把概念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表示出来的图形,由概念、连线和联系词组成。 联系词和概念能表达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概念图标注了概念间的具体联系,反映了具体事物与知识结构整体之间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2)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北师大版初 一上) (2) 〖教学目标〗 1.知识: 能讲出实验法的差不多步骤。 2.能力: 〔1〕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 〔2〕通过阅读材料猎取和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设计思路〗 〔一〕课堂教学设计关键点 1.创设咨询题情境; 2.学生通过观看提出感爱好的咨询题; 3.利用已有知识对咨询题做出讲明〔假设〕; 4.通过阅读〝阅读资料〞,对前面的讲明〔假设〕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或两个〕假设; 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证实假设; 6.总结归纳〝实验法〞的差不多过程。 〔二〕课堂教学设计讲明

本节教学的课题是:生物学研究的差不多方法――实验法。在前一节课学生差不多通过阅读、讨论明白了生物学是一门探究的科学,同时也初步了解了林奈、达尔文、哈维等学者在研究生物学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本节课是要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探究〝响尾蛇通过什么追踪中毒的猎物〞,让学生了解并总结出生物学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实施的差不多过程。此方法将为以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录像、阅读材料、讨论设计实验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让学生获得〝实验法〞的知识,也锤炼学生的观看、思维、表达、处理信息、协作等能力。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为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课一开始便为学生创设一个咨询题情境――节选三小段蛇与鼠的片段,分不讲述皮尔斯蛇在狭长的洞穴里追踪老鼠;响尾蛇〔一种毒蛇〕面对近在咫尺的老鼠只是不停地伸缩舌头;加彭蛇〔一种毒蛇〕张开大嘴咬住老鼠,又让中毒的老鼠逃脱。 在学生为三只小老鼠的命运感到担忧的时候,好奇心也定会油然而生,自然就过渡到了下个教学环节――由学生提出感爱好的咨询题。在确信学生咨询题多样化的基础上,确定或提出〔如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引导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咨询题:响尾蛇通过什么来追踪中毒的猎物? 许多学生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时他们头脑中差不多在对咨询题作出讲明了,不妨让大伙儿一起交流,请学生把可能的讲明都讲出来。那么到底哪个学生的讲明更合理呢?答案由学生自己查找――先阅读教师事先整理出的〝响尾蛇〞资料〔里面要紧介绍了响尾蛇的各种感受〕,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在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两个学生认为合理的假设,教师应指出科学是讲求证据的,以上假设只是同学们的推理,继而引出〝如何样才能证明假设是否成立呢?〞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现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做过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的阻碍〞实验进行设计,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接着由学生汇报实验设计,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教师在充分确信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将课本中研究者的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发觉研究者与自己设计的不同,认识到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咨询题:如设置对比实验;对比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条件只能有唯独不同;实验应重复多次以减少误差等。 最后回忆一节课所做的工作,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实验法的差不多过程。即:通过观看发觉并提出咨询题;收集与咨询题相关的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