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docx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docx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docx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原理、现象。

2.探究不同金属与水、酸、碱反应的快慢。

3.探究不同的条件下钠镁铝与水、酸、碱、反应的速率。

二、实验原理:

1.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本质是和水中氢离子的反应,所以钠与盐酸反应,不是先和水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HCl=2NaCl+H2?

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注意:钠和酸反应十分剧烈,极易产生爆炸,在试验中应注意钠的量和酸的浓度。

2.镁与水反应方程式:

Mg+2H2O(热)=Mg(OH)2+H2?

镁与冷水反应很慢,但是和热水反应剧烈,本质和钠基本一样,是和水中的氢离子反应,从而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

镁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

3.铝和水几乎不反应,因为铝的活泼性不够,不能够和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由于铝的两性,它既能与酸反应,也能喝碱反应。

铝与酸反应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铝和碱反应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三、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250ml)1个、试管若干、三脚架1个、酒精灯1台、试管若干试剂:钠块(保存在煤油中)、镁条、铝片、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现象:

七、注意事项:

a. 镁,铝与水反应前,一定要认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如氧化膜除得不净,反应难以进行。

b. 铝片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一定要用水淋洗几次,并用滤纸擦干后再进行实验,如洗不干净,带入的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而影响实验结果。

c.钠块切的时候一定要小,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爆炸,也可换型号大一点的烧杯。

d.钠块表面一定要用滤纸擦拭干净,不残留煤油。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气体的实验改进设计 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对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气体的实验,进行了一番新的设计:在一个空塑料瓶里加入约3/4体积的水,用手挤压瓶子,使水面上升至近瓶口,排走瓶中的大部分空气。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见下图)。待反应完全后,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取下塞子,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移近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 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番改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面上升至近瓶口”,这个操作就需要试几次才能留出适当的空间,空间留少了,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可能把瓶塞冲开,而且,如果里面残留了空气,则更是可能在瓶内发生爆炸。如果要把这个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隐含的危险因素还是很多。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对这一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两通玻璃管、橡皮塞、导管、水槽、火柴 二.装置图: 改进装置图如下: 改进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在如图的两通玻璃管里装满水,用铁架台固定好。 2.切一块比绿豆略小的钠,吸干煤油后投入玻璃管的水中,塞好橡皮塞。 3.用水槽接住从导管口排出的水。 4.待反应结束后,点燃火柴,接近玻璃管口,打开橡皮塞,检验产生的气体。 四.改进后优点: 1.经过这一改进后,产生的氢气把水从导管口排出,避免了由于预留空间不足,氢气产生的高气压把橡皮塞冲开的情况出现。

2.最初在玻璃管里装满水,可避免残留的空气与氢气在容器内发生爆炸。 3.检验方法简便、安全,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钠块不能太大,要略小于绿豆,否则可能由于水太少,产生的氢气把水全部排出后,氢气从导管口漏出。 2.自制的弯导管,高度要比玻璃管略高,否则水装不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龙江容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钠”是《金属及化合物》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节,这一节课内容不难理解,主要是记忆,增强活泼金属还原性的理解,对金属镁和金属铝的学习打下铺垫,处理好此课的内容,对整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2.教材中的内容 1、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案汇编

【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 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策略】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那就是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具体实验内容: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如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儿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讲要求:取、擦、切、放。学生分成四组(圆围型)分别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实验报告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演示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技能; 2、初步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讲解方法; 3、探索、设计电解水器的代用装置。 二、实验原理 水的电解 阴极反应:2H++2e→H2↑阳极反应:4OH--4e→2H2O+O2↑ 总反应:2H2O=2H2↑+O2↑ 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阴极反应:2H++2e→H2↑阳极反应:2Cl--2e→Cl2↑ 总反应:2NaCl+2H2O=H2↑+Cl2↑+2NaOH 三、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 仪器和材料:霍夫曼电解水器、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形管、带刻度试管、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玻璃棒、烧杯 药品:固体NaOH、酚酞试液、淀粉KI试纸、饱和NaCl溶液 四、实验内容 1.水的电解 用霍夫曼电解水器电解水 打开霍夫曼电解水器(如下图)上部两个旋钮,由贮液器加5%的NaOH溶液到刻度中最高刻度处,赶尽气泡后关闭旋钮,连接导线与直流低压电源。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为20V时,可看到刻度管内有大量气泡,约10min,可看到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阳极的2倍。 打开阴极旋钮,用溶液把气体压进小试管,点燃,发生爆鸣,证明是H2。再打开阳极旋钮,用同法收集气体,余烬试之,复燃,说明是O2。 霍夫曼电解水器 此法的缺点:霍夫曼电解水器系玻璃制品,容易破损,加之电极采用金属铂,造价较高。 2.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如下图,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 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接通低压直流电源(10V左右)。可看到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上方,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试之,变蓝。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实验复习过程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实验》反思 今天下午是中学教学实验研究,做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的实验,刚开始做实验时感觉实验本身超级简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做完。进实验室之前感觉自己都准备好了,因为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又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了修改,但是进了实验室,老师的一个个问题,还有“深思熟虑”的见解,让我感到自己开始时想得有点肤浅。这个探究实验远远不止自己原先想的那么浅,那么简单。它不同于普化、综合实验,它不仅要求以实验者的角度去思考、实施实验本身,而且更要求以一个化学教师的角度去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规范自己的操作,还要思考实验给教学什么样的启示,让学生从中真正能获益什么。科学探究过程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是个人层面的科学。如果我们按照查好的资料进行实验,不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就是知识的再认知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不合格的科学探究。本实验是探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停留在知识表面上整体上的感性认识转向理性地对单独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科学认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本实验的内容。 首先针对异常现象我提出了以下猜想: 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质上分两步进行,而且释放出热量, 2Na2O2+4H2O=4NaOH+2H2O2; 2H2O2=2H2O+O2↑. 导致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从物质与热量方面来考虑可能有: ⑴、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上升,可能使红色褪去; ⑵、可能是产物中氧气的氧化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⑶、可能是过氧化氢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⑷、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然后从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 酚酞是4,4—二羟基三苯甲醇一2一羧酸的内酯,具有弱酸性、弱还原性,无色晶体,在稀酸和中性溶液中,酚酞分子中三个苯环与一个SP3杂化的中心碳原子相连,三个苯环(生色基)之间未形成共轭关系,因此是无色的。遇碱后内酯开环并生成二钠盐,中心碳原子转化为SP2杂化状态,与三个苯环形成多个生色基共扼体系(醌式结构),因而显颜色(红色)。但在过量碱的作用下,由于生成了三钠盐,中心碳原子又恢复到SP3杂化状态,共扼体系消失,颜色也随之褪去。 可见红色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显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了。从上图示可以看出,酚酞遇过量的碱,可使红色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化学中的知识知道,酚酞变色范围是pH值介于8.2--10.0之间。可见氢氧化钠使溶液褪色与其浓度有关。

(完整word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师范) 学号20120513035 姓名张雪琴 实习学校重庆一中指导教师许应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授课教师:张雪琴 教材分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紧承上一课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深入分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其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并且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节中,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为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 (2)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滴水生火的魔术”的导入激发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兴趣,通过动手切割金属钠以及将钠块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学会观察、描绘、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初步学会从宏观物质到化学符号再到微观世界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滴水生火”的魔术的解释以及生产中钠爆炸的实例分析感受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的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解释“滴水生火”魔术感受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价值,初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使用。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第二课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本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性质,引出高中要介绍的金属钠、铝、铁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金属钠、铁和水的反应;第三部分介绍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最后则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内容。 钠与水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中的重点,对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学习有指导启示作用,对其以后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方法、实验观察等有借鉴作用,所以教好、学好这节课对后续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钠与水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总结等优点,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有利于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4个班的学生已通过对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特别是对前一课时的学习,既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又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现象充满了期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 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 六、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复习回顾法、练习法 七、教前准备:金属钠、塑料片、滤纸、洗瓶、烧杯、镊子、酚酞、硫酸铜溶液、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例如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的情况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金属与水的反应。 【提问】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什么反应呢?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解释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和解释 1、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 即: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加酚酞) 众所周知,金属钠(钾)与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产生的热,既可以使金属钠熔化(钠的熔点97.81℃),还可能使它在水面上着火燃烧。如果在教学演示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现象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加以分析和解释。例如,是什么原因使钠熔化成小球?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在考查燃烧现象时还可以提出:是钠在着火燃烧,还是氢气在燃烧,抑或是两者同时在燃烧?是钠先燃烧,还是氢先燃烧,抑或有其他什么可能性?为什么在燃烧的同时常有叭叭或者嘶嘶作响的断续爆炸声?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总有些烟雾状的白色物。有人问这白色物究竟是烟,还是雾,或是既有烟,又有雾等等。 2、钠球是怎么形成的: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也仅为97.81℃。钠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极高的化学活性,与水反应时放出的热足以使它熔化。熔化的金属钠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其他金属亦是如此)。这就是钠球形成的原因。 3、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钠与水接触产生的氢气泡外逸时驱动着钠球游动。 实验一将饱和食盐水(增大密度)与1∶1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和后注入500mL 烧杯中(2/3体积),然后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在这样的液体中是浮面的,反应生成的CO 2驱动着鸡蛋缓缓游动。 实验二用纱布把5-10颗锌粒固定在一只乒乓球表面,投入稀盐酸中,乒乓球在液面上漂游情况与钠在水面上游动情况,似乎一模一样。4、燃烧现象与爆炸过程分析 如前所述,漂浮在水面上的钠,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同时,尽管没有燃烧,那裸露在空气中的那部分钠,无疑会有较多的Na 2O 和少量Na 2O 2生成,并立即跟水反应生成NaOH。 最初2Na+2H 2O=2NaOH+H 2↑+热量、Na 溶化后4Na+O 2=2Na 2O+热量、(燃烧前)2Na 2O+O 2=2Na 2O 2(少量)+热量、Na 2O+H 2O=2NaOH+热量、2Na 2O 2+2H 2O=4NaOH+O 2↑+热量 以上均系放热反应。鉴于H 2的自燃点高达585℃,因此首先着火的不是H 2,而是Na 。 、在继Na 着火之后,立刻就是H 2被钠焰点着,呈现Na,H 2同时在空气中燃烧的 情况。 、 与此同时,Na 燃烧生成较多的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实验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必修

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 二、实验目的:1.认识钠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了解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原理及其现象。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现象: 【反思交流】 1、用双线桥法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请分析钠的氧化物的组成微粒?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一次能源B.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D.“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电能不是一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缆的主要原料,故C错误;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试纸变蓝色,可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 C.体积膨胀,原因是生成气体; D.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中铁与氯化铁反应。 【详解】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试纸变蓝色,可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选项A正确;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析出晶体为碳酸氢钠,选项B错误; C.体积膨胀,说明生成了气体,原因是碳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选项C错误; D.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中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把握物质性质的异同,把握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3.某溶液X含有K+、Mg2+、Fe3+、Al3+、Fe2+、Cl-、CO32-、OH-、SiO32-、NO3-、SO42-中的几种,已知该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为确定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 新疆且末县中学841900 王永忠 人教版高一化学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缺点: 1、检验生成物为NaOH和H2,分两个实验进行; 2、检验H2时采用塑料瓶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⑴当钠熔化成小球时,很容易把塑料瓶灼烧,进而漏气漏液体; ⑵当收集到的H2对在酒精灯上点燃时,由于酒精灯火焰的干扰,几乎观察不到H2的燃烧; ⑶当钠的量较小时,产生H2的量不足,点燃时燃烧瞬时完成,效果不明显;当钠的量较大时,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钠溶液,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时氢氧化钠溶液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 ⑷由于H2的密度很小,当水与钠反应后倒转塑料瓶时,操作稍有不当很容易使H2泄漏,导致实验失败。 ⑸塑料瓶中装入水后留的空间与产生H2的占据的体积不相符时,容易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增大,导致堵在瓶口的橡皮塞脱落,实验失败。 鉴于以上原因,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如右图) 二、实验仪器: 广口瓶、分液漏斗、止水夹、导管、 小试管、水槽、双孔橡皮塞、乳胶管、 缝衣针(插在橡皮塞上固定钠)、镊子、 小刀、滤纸、滴管、酒精灯。 三、药品:金属钠、酚酞、水。

四、操作步骤: 1、在广口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并滴入2-3滴酚酞;切适量钠用滤纸把钠表面的煤油吸干,再把钠用缝衣针固定在双孔橡皮塞上(注意:不要使钠与水接触)。 2、如上图组装仪器。 3、打开分液漏斗,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水至止与钠接触。 4、等钠熔化落入水中时关闭分液漏斗。 5、收集H2。 6、将收集到的H2在酒精灯上点燃。 该实验可同时观察到NaOH和H2的生成以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克服了前述缺点。 五、说明: 1、操作过程中如果混入适量的空气不影响实验结果,若在检验H2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也能证明生成的气体是H2,而且效果更好,为此应在广口瓶中留有一定量的空气。 2、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只是需要的钠的量要稍大一些。 3、若钠的量足够时,可将收集改为直接在导管口点燃。但要注意将广口瓶中的空气尽量排尽(可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或者等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点燃氢气。

金属钠与水反应

金属钠与水反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了解钠的存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 钠与盐反应的情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讲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讲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设疑激趣 教师演示“钠与水反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教师则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钠熔化为小球?(2)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着火燃烧?(3)是钠着火燃烧,还是氢气燃烧,或者两者同时燃烧?是钠先燃烧,还是氢气先燃烧,或有其他什么可能性?为什么燃烧同时常伴有叭叭作响的断续爆炸声? 二、质疑探究 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讨,边读边议边思考,教师应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例如,燃烧与爆炸是何原因,能否设计实验使其消除?进一步激化其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三、辨疑解难 针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疑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探究。 1、钠球是怎样形成的? 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也仅为97.81~C。钠在水中表现出极其高的化学活性,与水反应时放出的热足以使它熔化。熔化的金属钠有很大的表面张力,这就是钠球形成的原因。 2、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 钠与水接触产生的氢气泡外逸时,驱使钠球游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

动手设计两个实验来佐证: 实验一:将饱和食盐水与1:1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合后,注入500ml 烧杯(2/3体积),然后放人一个鸡蛋,鸡蛋在这样的液体中是浮在水面上的,蛋壳表面的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02驱动着鸡蛋缓缓游动。 实验二:用纱布把5—10颗锌粒固定在一只乒乓球表面,投入稀盐酸中,锌与盐酸反应后生成Hz驱动乒乓球在液面上游动的情况与钠在水面上游动的情况一样。 所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驱使钠球游动的直接原因。 3、燃烧现象与爆炸过程分析 在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燃烧因素和爆炸因素的角度来思考,燃烧要具有足够的热量以达到物质的燃点,因此考虑实验中涉及的所有反应的能量变化,爆炸又是反应中产生的哪些气体引起的?事实上,漂浮在水面上的钠,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同时,尽管没有燃烧,但裸露在空气中的那部分钠,无疑会有较多的Na20和少量Na202生成,并立即与水反应生成NaOH。 最初 2Na+2H20=2NaOH+H2↑+Ql Na熔化后,4Na+02=2Na20 +Q2 2Na20+02=2Na202(少量)+Q3 Na20+ H20=2 NaOH+Q4 2Na202+2H20=4NaOH+02↑+Q5 以上均是放热反应,鉴于H2的燃点度达585。C,因此首先着火的不是

十水碳酸钠实验报告

十水碳酸钠除肼实验 公司领导: 根设备安装完毕,对我公司的80%水合肼的十水碳酸钠进行了脱除肼的试验,以下是 近几天的实验数据: 2010.6.8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8:30 28A 0.05MPa 30m3/h 9:30(停) 12.5A 0.15MPa 28m3/h 10:00(开)29.2A 0.05MPa 30m3/h 11:00 31.3A 0.05MPa 30m3/h 12:00 32.4A 0.05MPa 30m3/h 13:00 31.8A 0.05MPa 28m3/h 14:00(停) 31.2A 0.05MPa 28m3/h 15:00(开)29.7A 0.05MPa 30m3/h 16:00 28.5A 0.06MPa 30m3/h 17:00 29.1A 0.06MPa 30m3/h 18:00 30.2 0.052MPa 30m3/h0.31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0.5小时分析肼含量为0.38g/l 2010.6.9 碳酸钠含量15.11%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16:30 26.4A 0.06MPa 28m3/h 1.5g/l 17:00 30.3A 0.06MPa 28m3/h 18:00 30.8A 0.06MPa 28m3/h 19:00 30.5A 0.06MPa 28m3/h 20:00 30.1A 0.06 MPa 28m3/h1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分析肼含量为0.62g/l 2010.6.10 碳酸钠含量15.11%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8:30 23.7A 0.062MPa 30m3/h 9:00 28.9A 0.062MPa 28m3/h 10:00 28.6A 0.062MPa 28m3/h 11:00 28.6A 0.063MPa 28m3/h0.5g/l 12:00 30.1A 0.065 MPa 28m3/h 13:00 29.8A 0.065 MPa 28m3/h 14:00 29.5A 0.065 MPa 28m3/h0.5g/l 15:00 28.5A 0.065 MPa 28m3/h 16:00 28.8A 0.065 MPa 28m3/h0.625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分析肼含量为0.375g/l 注:臭氧机的运行电流为30A,发生器进气压力<0.08 MPa 以上是最近三天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情况臭氧无法将肼脱除,无机氨氮含量经测试含量太 高没出数据。

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训练题

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训练题 一、实验目的: 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加深对钠的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用品:烧杯、胶头滴管、玻璃片、铝箔、酒精灯、镊子、小刀、金属钠、酚酞试液。 三、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要求实验记录及结果 1、钠的取用: 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搽干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钠,感觉钠的硬度,观察钠表面的颜色以及变化。硬度:。切口处的颜色:。一段时间后的颜色:。 2、钠与水反应: 在小烧杯中倒入一些水,用胶头滴管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用镊子把切好的钠放入烧杯中,并迅速用玻璃片将烧杯盖好,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 。结论: 。 3、产物的验证: 另取一块纳(绿豆大小),用事先刺有小孔的铝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入烧杯中盛满水的试管下方,等试管中收集满气体时,把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点燃,再向烧杯中滴几滴酚酞。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4、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1、将一小粒金属钠分别投入以下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CuCl2溶液 B.NaCl溶液 C.BaCl2溶液 D.稀硫酸 2、将2.3克钠放入100克水中,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D.大于4% 3、120℃时,将0.2g H2和2.8g 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立即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固体质量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4、现有一氧化碳及氢气的混合物共7.2克,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的产物通入过氧化钠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3.6克 B.4.8克 C.7.2克 D.无法计算 5、相同质量的N a、Mg、Al分别加入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放出气体量大小关系是;过量的N a、Mg、Al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放出气体量大小关系是。

《高一化学〈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高一化学〈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摘要:通过对钠与水实验的观察,改进后的实验增强了趣味性,降低了危险性,具有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若受条件限制不能由学生做,教师可按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使现象鲜明生动,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 关键词:钠与水的反应改进创新 平时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成功率低,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实验缺乏趣味性。我通过对钠与水实验的观察,改进后的实验增强了趣味性,降低了危险性,具有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若受条件限制不能由学生做,则教师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演示实验,使现象鲜明生动。 一、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之一 【实验原理】钠是活泼的金属与水剧烈反应 【实验仪器】¢6×50mm玻璃尖嘴管、¢120mm长颈 漏斗、广口瓶、双孔橡皮塞、大头针、止水夹、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 【实验药品】金属钠、酚酞溶液、水。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分别将¢6×50mm玻璃尖嘴和¢120mm

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中,用橡皮管将玻璃管和尖嘴管连接起来,夹上止水夹。取一根大头针插入橡皮塞中心。 图钠与水的反应 2.向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取一粒稍大于黄豆粒的金属钠擦净表面的煤油,将其插在大头针上,最后将橡皮塞紧塞在广口瓶上。打开止水夹,从漏斗口加水至广口瓶中水满,迅速关闭止水夹。 【实验现象】 钠和水剧烈反应,并融化落入水中,形成一个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瓶中产生大量气体,这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并被压向漏斗,随着气体的增加,小球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失,漏斗中溶液停止上升。此时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氢气立即燃烧,火焰高达5cm~6cm,实验现象格外生动壮观。 【实验成功的关键】 1.实验装置气密性要好,灌满水时应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排出。 2.大头针插入钠粒的部分以能将其挂住为好,不可插入过多,否则钠粒不易落入水中。 二、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之二 【实验原理】钠是活泼的金属与水剧烈反应 【实验仪器】U形管、短颈球形漏斗、玻璃尖嘴、铁架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 流程概括 1 钠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2 镁条、镁粉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3 铝箔、铝粉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4 钠、镁、铝与水反应的比较研究 分析讨论 1 铝在与酸反应的时候反应活性低,尤其是与硫酸的反应非常缓慢,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答:Al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为低化学活性的α-Al 2O 3 ,其△ f G m =-1582.3 kJ/mol,因此由Al形成α-Al 2O 3 是非常容易发生的自发反应,即便我们在反应 前已经设法刮去Al表面的氧化膜,其表面依然会迅速形成新的氧化膜。而α -Al 2O 3 作为刚玉的成分,其硬度很高,耐磨性很强,化学反应活性也很低。因此, 正是由于难以刮去、就算刮去又极易迅速形成的氧化膜的影响,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但铝单质本身与酸的反应活性是很强的。而在选用不同的酸做比较研究的时候,盐酸的反应效果要优于硫酸。其原因可能在于:其一,氯化氢分子较小,容易穿透氧化膜层;其二,氯离子可以与铝离子形成配离子,即[AlCl 4 ]-,可以有效的溶解氧化膜层。 2 镁条、铝箔与冷水会发生微弱反应,而非课本上所说的不反应或者基本不反应,为什么?为什么反应活性较低? 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镁铝与冷水可以发生微弱反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金属表面有气泡缓缓溢出,绝非课本上所说不反应或者基本不反应的情况。在沸水状态下,镁可以较为快速的与水反应,而铝的反应活性依然不够高。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镁、铝作为活泼金属,本身是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的,但反应生成的难溶性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覆盖在金属表面,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水的接触,反应趋向于停止了,升高温度有加速氢氧化物的扩散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钠与水反应得实验改进与创新 一、反应原理: 2 Na + 2 H2O == 2 NaOH + H2 ↑ 二、实验装置如右图(高一化学教材 P171): 三、实验步骤: 1、先切一小块钠(绿豆大),用刺了 小孔得铝箔包好; 2、用镊子夹住,放在图中得试管口 下(试管已装满水); 3、等试管集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从溶液中取出,向下移近酒精灯点燃; 4、最后向烧杯中滴加无色得酚酞试液。 四、实验现象: 1、反应过程中,有气泡逸出; 2、试管中得气体点燃时能听到尖锐得爆鸣声; 3、滴加酚酞溶液时,溶液呈红色。 五、结论 金属Na与H2O反应,生成了H2与NaOH。 六、分析 本实验得成功率还可以,优点就在于当检验生成得气体(H2)时,能听到尖锐得爆鸣声,学生容易观察(听)到,现象较明显;但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该实验得最大缺点就在于它得操作,该实验得操作较复杂,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其次,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得氢氧化钠就是强碱,有很强得腐蚀性,而在试管集满气体后,我们必须把手伸进NaOH溶液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从溶液中移出,此时NaOH对我们得皮肤会产

生一定得腐蚀,虽然当时感觉不到,但终究还就是影响我们得身体健康。再者,当在酒精灯上点燃H2时,产生尖锐得爆鸣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操作,且如果环境较吵闹时,容易产生干扰。所以,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就是有一定得难度得,且具有一定得危险性与不可靠性,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作出改进。 <实验改进一>实验装置如下图(课本P29)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一个空塑料瓶中装入约3/4体积得水,用手挤压瓶子,使水面上升至近瓶口,排走瓶中得大部分空气. 2、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黄豆粒大小得金属钠,迅速塞住挤瘪得瓶口,倒置(如上图)并不断摇动塑料瓶。 3、待反应完全后,反应产生得气体,使挤瘪得瓶子复原,取下塞子,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移近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得气体. 4、最后向瓶中得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作出得改进得地方有:①用废旧得塑料瓶充当反应得容器,②用带有大头针得胶塞来固定金属钠;同原来得实验装置及操作相比较要简单得多,而且还能轻易地收集到反应后生成得气体,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但就是,用废旧塑料瓶代替实验室得玻璃反应容器,同样存在一定得弊端,因为用废旧塑料瓶充当反应容器,只考虑到了收集气体得方便性,却忽略了实验操作过程,挤瘪一个塑料瓶对于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 2.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 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 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 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 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 2、滴管 3、试管 4、电炉 5、ph试纸 6、水浴锅 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 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 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 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质实验: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 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1、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 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2、取蛋白液1ml,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 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