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蝌蚪的生长

4月7日:蝌蚪的生长

工作行为:蝌蚪的生长活动目标:

1 记录蝌蚪成长过程与变化;

2 蝌蚪成长环境探秘;

材料提供:

有关蝌蚪生长的图片及过程图;

环境创设:

增添青蛙、蛤蟆的生长图及对比图展示;

活动过程:

1 多种方式观察蝌蚪,如视觉、触觉、味觉等;

2 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放大镜、网兜等;

3 表格记录

4 观看蝌蚪成长的示意图

小蝌蚪

20、小蝌蚪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淡、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善待小动物。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孩子们喜爱小蝌蚪。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谁最厉害:身子像个小逗 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呱呱(师可提前将谜 语写到小黑板上)。生:小蝌蚪。师:正确,老师再问,你是从哪里猜出 来是小蝌蚪的呢?同学们都很棒,看样子都见过小蝌蚪哦。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篇新课文《小蝌蚪》。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板 书课题),朗读课题。 (二)、新授: 1、自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8面,老师布置个任务给大家, 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完成,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老师的任务:课文总共分为 几个自然段?(8个自然段)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 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全文分为多少个自然段?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及时表扬。 2、师:现在老师请每个小组,一个小组朗读一段,比比谁读的最棒。生: 各小组依次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师逐一进行点评,朗读完毕之后,进行朗读小结,注重表扬朗读好的,提醒预习的重要性) 3、师:现在大家看到语文书后面的生字,大家都做好预习了吗?生:做好 了。师:那么老师请一位小老师将生字朗读一遍,其他人注意听他有没 有读正确。(假如都读对了,就及时表扬)好,我们大家再来齐读一遍。 4、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些生字。老师会请小老师说,看看你想教大 家写哪个字?有组词吗?有造句吗?(中间变现棒的可以及时表扬) “养”:部首羊,左上右包围结构,注意撇的书写; “成”:先写横再写撇,注意撇不能写太斜; “呢”:右下是匕不是七;可提醒学生口字旁的字与说有关。 “甩”:第一画是竖撇不是竖,最后一笔要弯出来些,“甩”与“用” 给大家区分下; “怎”的上面要写长些; “压”:注意右下有一点;

两栖类的变态

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变态前、变态初期和变态顶峰期。 (一)形态学变化 有尾目(蝾螈):尾鳍和背鳍的吸收、外腮的消失、皮肤结构的变化、身体更加扁平。 无尾目(蛙和蟾蜍):变化更加显著,几乎每个器官都是修饰改造的对象。 蝌蚪:角质齿脱落、口加宽、颚肌和舌肌发达,眼球更加突出,移向背部,眼睑形成、眼睛色素由视紫质变为视紫红质,内腮被吸收消失,腮弓退化,肺发育增大,尾部被分解吸收,皮肤结构变化,形成皮肤腺。 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差异是蛋白质表达差异的直接体现,而存在蛋白质表达上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不同时期蛋白质点的消失及增加、或量的增减上。有研究表明:牛蛙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的尾部肌肉主要是起到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在其变态过程中尾部发生萎缩至完全消失。 (二)生物化学的变化 一是前面提到的眼内视色素的变化。 二是血红蛋白在合成和生理功能特点的变化。即红细胞生成器官由肾改为脾和骨髓,变态时由蝌蚪的血红蛋白(HbF)变为成体的血红蛋白(HbA),两种血红蛋白生理特点和电泳表现不同,蝌蚪血红蛋白比成体结合氧要快些,释放氧慢一些。 三是皮肤由蝌蚪角蛋白变为成体皮肤角蛋白,皮肤变得坚韧。 四是产生尿素所需酶的诱导,蝌蚪排氨,成体蛙排尿,由氨代谢转为尿代谢。在蛙变态期间,尾部即使被移植到躯干部,仍将发生退化。 (三)变态的激素控制 有关两栖类变态的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初。1912年,Gurdernatch用羊的甲状腺组织喂养蝌蚪,可使蝌蚪的变态提前或加快。此后,实验证明除去甲状腺的蝌蚪或化学抑制物处理的蝌蚪则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其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期延长或生长为巨型蝌蚪;如果蝌蚪的生活环境严重缺碘,变态也不能进行。 从幼体到到成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与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关。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混合物,分为T3和T4两种。 一般认为T3的活性比T4高。因为在切除了甲状腺的蝌蚪中,T3引起变态变化的作用浓度比T4要低得多,他在变态发育中起主要作用。T3的释放是由下丘脑控制的,在幼体生长阶段,下丘脑还未发育成熟,不能产生信号分子控制垂体,因而垂体能分泌高水平的促乳素而基本上不分泌甲状腺刺激素(TSH),因而血液中有高浓度的促乳素,而T3浓度极低,低浓度T3环境中,甲状腺素不与受体结合,靶基因不被激活。当下丘脑完成发育以后,它可分泌促TSH释放因子,使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用竖式计算:587-129= 427+138=

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预习交流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要变成青蛙得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说一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课件出示情景图。 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我们要保护这些保卫庄稼的小卫士。 2. 提问: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 3. 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筛选出共同的问题。 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问题一: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 小组内交流算法,派组员汇报。 (1)用数线的方法 (把减数89想成80和9,先用被减数412减去80等于332,再用

332减去9等于323。) (2)用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先拨412,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十位上借“1”当10,到个位上是12减9等于3,十位上1个也没有了,从百位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4借1还剩3,所以等于323。) (3)用竖式计算 (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12减9等于3,十位上还剩0,从百位上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还剩3,所以等于323。) 3. 提问:个位上2减9不够减时,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百位上为什么不是4? 4. 板书:412-89=323(只) 5. 提问:笔算三位数退位减法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当10。 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问题二: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肺鱼的幼体外形略似蝌蚪,在肺鱼分布区寻找蝌蚪应该注意。 蝌蚪的养殖方法:生长阶段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 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

小蝌蚪原文级教学过程

1.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 2. 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生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3. 春风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4. 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5.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池塘来游水。小鸭子跟在妈妈后面,嘎嘎嘎叫着。小蝌蚪看见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6.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可是谁也不知道。 7. 他们一齐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8. 鸭妈妈亲热地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9.“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10.一条大金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11.大金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去找吧!” 12.“谢谢您!金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13.一只大螃蟹从对面游了过来。小蝌蚪看见螃蟹的肚皮是白的,就迎上去大声叫:“妈妈!妈妈!” 14.螃蟹摆着两只大钳子,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你们看我有几条腿呀?” 15.小蝌蚪一数,螃富有八条腿,就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呀,我们认错了。” 16. 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后面跟着一只小乌龟。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四条腿!四条腿!这回可找到妈妈啦!” 17.小乌龟一听,急忙爬到大乌龟的背上,昂着头说:“你们认错啦,她是我的妈妈。” 18. 大乌龟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19.“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面游过去。 20.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圆的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 21.小蝌蚪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我们的妈妈吗?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四条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 22.青蛙没等小蝌蚪说完,就“呱呱呱”大笑起来。她说:“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我已经找了你们好久啦!” 23.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为什么我们长得跟您不一样呢?” 24.青蛙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又会长出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那时候,你们就可以跳到岸上去捉虫吃啦。” 25.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26. 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带着小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 27. 后来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常常跳到岸上捉虫吃,还快活地唱着:“呱呱呱,呱呱呱,我们长大啦!我们长大啦!我们会提虫,捉尽了害虫,保护庄稼。”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反思

关于小班化科学发展规划的思考 小班科学教学大纲的反映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要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和帮助孩子了解小燕的成长和发展。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小班科学活动课程。来看看肖晓的成长计划吧。设计方案: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的眼里,春天仍然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小动物和儿童最喜欢的伙伴。在幼儿的印象中,动物的生长从小到大,形状特征不会发生很大变化。青蛙的成长过程很特别。它从下背部到后腿慢慢生长 - 并且前腿生长。 - 尾巴退化为青蛙。孩子们渴望了解这些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基于科学的教育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并以游戏的形式渗透语言和健康的内容,让孩子们对小燕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轩改变了青蛙的乐趣,从而实现了科学素质提高与人格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2.帮助孩子了解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3.引导幼儿试图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活动要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小燕的成长过程。 活动困难: 引导幼儿尝试以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开始前,请父母带孩子去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如河流,花草树木等。 2.河流背景图片,小花鱼和小蜻蜓生长阶段的图片。 一盘音乐。 活动程序: 首先,创造意境,引导活动,并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母亲走出泥洞,跳进了小溪,在绿草旁边生了很多黑色的圆形青蛙蛋。几天后,这些小青蛙蛋慢慢地移动到一个头大,长尾的小颅骨。(以谈话的形式,营造轻松,和谐,和谐的活动氛围,这将使孩子们参加活动。) 其次,通过各种形式来感知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1.用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和了解小燕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讲故事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并关注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蝌蚪的生长过程-幼儿教育

蝌蚪的生长过程-幼儿教育 设计思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里,总能看到很多小动物,小昆虫,孩子们对这些充满了兴趣。刚好,班里正在进行童话剧的排练,选材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总能积极的投入表演。我想,为什么不更深入的让孩子们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呢?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另外,考虑到目前西南大旱,干裂的土地引人深思,因此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在最后加入了一定的节约用水知识,希望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基本过程(包括卵共5个阶段)和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用比较有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事物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及视频; 2、《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及相关音乐; 3、小蝌蚪立体玩具。 知识准备:幼儿已经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导入 播放音乐的同时组织幼儿进入并安排好座位做倾听的样子,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音乐里唱到了谁?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对故事的复习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问幼儿是否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播放课件的同时代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简单复述。 2、提问:请幼儿来说一说,小蝌蚪在长成小青蛙的过程中都有了那些变化?哪个变化是先发生的? 3、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给他们排序,形象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二)巩固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认识 1、请几名幼儿来给图片排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排正确,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2、结合科学视频复习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三)知识扩展 1、青蛙吃什么?(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2、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节约用水 1、告诉幼儿,虽然小朋友们知道要爱护小青蛙,可是,因为有的人不知道要节约用水,所以现在小青蛙的处境很危险。 2、观看图片课件的同时向幼儿解说一些旱情及危害,引发幼儿的同情心,进而知道要节约用水。 3、请幼儿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今后要怎样节约用水。 三、结束部分 小蝌蚪都玩累了,他们要回家找妈妈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吧!在音乐声中带幼儿出去活动。 活动延伸:1、可请幼儿进行亲子绘画,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画出来。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为什么昆虫会变态? 昆虫,很可能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兴盛的生物类群了,它们的物种数量超过了已知动物物种数的60%,占到地球已知物种数量的大约一半。这个类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变态发育,其中的“完全变态”更是分成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那昆虫为什么要在自然进化中选择变态发育呢? 昆虫,各种变态! 所谓的变态发育,说的是在出生后,幼体和成体在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性上差距都比较大,而从幼体变成成体的过程中会经历短暂的“变形”过程,“跃迁”成另一种生活模式,甚至有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幼体和成体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的样子,比如幼虫是“面目可憎”的毛毛虫,而成虫却变成了天空中的花蝴蝶…… 不过,昆虫类六足动物的变态发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成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五大类,在不完全变态里还可以分成半变态、渐变态、新变态等各种变态……粗略说的话,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是最常见到的,它们是有翅昆虫的主要发育方式。绝大部分昆虫都是有翅的,即使蚂蚁和白蚁这些看起来只在地上爬的家伙,它们王国中的“公主”和“王子”也是生有翅膀的。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是幼体(若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接近,只是幼体体型较小,生殖器官和翅没有完全发育,比如蝗虫、蟋蟀、螽斯(如蝈蝈)、蜻蜓、蝉等都是这样的发育方式。不完全变态要精力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蜻蜓等在水中生活的幼体用鳃呼吸,也称为稚虫。

而完全变态发育则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栖息环境和食性往往有显著不同,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状态,不吃不动,体内却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最重要特点。甲虫、蝴蝶、蛾子、蜂类、蚊蝇、蚂蚁等等都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蝌蚪的成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3~54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理, 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课件导入。 1、课件出示蝌蚪图,介绍蝌蚪及变成青蛙过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或者用“小河水,轻轻流,黑衣娃娃排队游,细细尾,大大头,长大捉虫是能手”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蝌蚪成长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 (1)你从情境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相机板书: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2、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板书412-89=) (2)看算式,指名说计算的过程。412-80=332、332-9=323 3、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板书514-126=) (2)指名到黑板上计算完成题目,其余同学在下面做。 (3)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样的竖式跟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啊?师:总结: “竖式计算要牢记,过数不能太大意,数字之间论疏密,相同数位要对齐,运算符号分仔细;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10莫忘记;下步计算请记住, 退位数 1 先减去;步步计算要仔细,题题正确得第一。”4、课件出示p53题目: (1)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2)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到黑板上的写出正确的。 三、巩固提高 完成p54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课堂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蝌蚪长大了

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 1.教师:今天“青蛙妈妈”,带你们这一群“小蝌蚪”(幼儿)去“池塘”里玩好吗? 2.教师边带领幼儿游来游去边说:“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慢慢的长大了,先长出了后腿(踢腿运动),再长出了前腿(伸展运动),最后甩掉了小尾巴(全身运动),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 水平一(二年级)《立定跳远》课的设计 上城国际小学贾东琴 一、设计思想 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以课标理念为依据,以有效教学为指导。 二、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不仅是二年级跳跃教材的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到中学都在学习,技术要求也在身体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提高。水平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协调连贯的做出动作,着重在起跳和落地部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跳跃习惯。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韵律和节奏,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对于动作的记忆以具体形象和机械记忆为主。但是,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互帮互助意识较淡薄,经常很简单的要求也要经过反复提醒才能形成概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确立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发挥所长,弥补所短,才能真正促进发展。 四、教学方法:

1、采用游戏“高人矮人超人”进行导入练习,通过原地练习培养学生节奏感及协调性; 2、立定跳远时利用小组合作练习,培养孩子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的意识; 3、设置1米线让学生对自己的跳跃能力初步了解,练习时知道自己和1米线的距离 4、游戏“抓尾巴”让学生活力充分释放,感受体育课课堂的乐趣, 5、设置优秀学生展示环节 五、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85%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重点是起跳两脚分开脚尖站在线后,与落地屈膝缓冲;5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能够跳过1米线。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40次/分左 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5%左右。 立定跳远教案

两栖动物的发育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 尾 呼吸器官 鳃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 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 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 在水中游动

青蛙,它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在田野里、水沟边,如果有一只苍蝇飞过,它能准确无误把苍蝇捉住,吞入腹中。青蛙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领呢?原来青蛙捕捉害虫,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翻舌捕食的取食方式。青蛙的石头和人类的舌头构造不同,人的舌头后端固定,前端可以自由活动。而青蛙的舌头却是前端固定不动,后端能够自由翻转。因此,当苍蝇等昆虫飞过它的头部前方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把舌翻出来,靠舌头上的黏液,把苍蝇粘住,舌头缩回口中,把食物送入腹中; 另一种方法是跳跃取食方式,当昆虫在它旁边出现时,后肢用力跳起来,张嘴含住昆虫,然后吞咽下去。它就是用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随机应变捕捉害虫的。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平均要吃掉70条害虫。这样一年下来便可吃掉1.5万多条害虫。青蛙不愧为灭虫能手的称号。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保护它们! 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

小蝌蚪的变化

小蝌蚪的变化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 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 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使 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 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为青蛙的成长过程,使 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二)、学习用肢体动作感受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变化》课件 2.《小蝌蚪的变化》的挂图。 3.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
活动过程实录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 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 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二、观察课件 1.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①小蝌 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②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 用演示法观看课件,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 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 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 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 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 的乐趣。)
三、 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 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 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 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 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 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

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动植物)

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动植物)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饲养和照顾蝌蚪的活动,对蝌蚪的生长变化有好奇心与探究兴趣。 2.观察、记录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发现蝌蚪生长变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有在自然角或家中饲养蝌料的经验,并已用自己的方式把对蝌蚪变青蛙过程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二)材料投放:1.幼儿饲养、观察蝌蚪的记录。2.每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装着蝌蚪和青蛙)或青蛙和蝌蚪的图片若干。3.小木棒、放大镜等。 (三)环境创设:将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记录的有关蝌蚪与青蛙的各种资料布置在展示上,供幼儿观看、了解、交流。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蝌蚪和青蛙(或图片),直接引题。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今天,我把小蝌蚪和它的妈妈请了,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分组观察比较青蛙和蝌蚪,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看一看,比较青蛙与蝌蚪的外形特征。 1.比较青蛙与蝌蚪的整体外形特征。 2.比较两者的头部特征。

3.比较两者的肢体特征。 (二)请幼儿借助小木棒逗一逗,比较两者的运动方式。 1.请幼儿撩拨容器中的青蛙与蝌蚪,观察两者的运动状态。 2.讨论:青蛙和蝌蚪会怎样做运动呢?有哪些不同? (三)分享交流。 1.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逐一出示青蛙与蝌蚪的相关图片(如整体外形、头部、肢体、运动时的形态等),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三、结合饲养、观察蝌蚪的记录,展开交流与讨论。 (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饲养,观察记录,介绍自己在饲养、观察过程中的各种发现,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鼓励幼儿分享饲养经验:你的小蝌蚪是在哪里找到的?小蜊鲜喜欢住在哪里?饲养它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照顾好它? (三)讨论: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辅助性问题: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身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吗?小蝌蚪的尾巴跑哪儿去了?) 四、观看数字资源《小蝌蚪变青蛙》,梳理蜊蚪变青蛙的过程。 借助数字资源图片,为幼儿梳理蜊蚪变青蛙的过程:卵→孵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消失→变成小青蛙五、答疑解惑。 (一)组织幼儿交流,请幼儿说说在饲养蝌蚪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 (二)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借助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了解更多蝌蚪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理精选版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理 动物食性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3]生长繁殖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 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 。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3][5]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背景】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 大部分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每年四月中下 旬进入青蛙的繁殖 季节。雌雄蛙经抱 对将卵细胞和精子 产在水中,青蛙从 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的过程是在水中进 行的。由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随着外鳃的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随着尾和内鳃的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能够登陆的成蛙。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动手做】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蛙卵的采集 青蛙在春季繁殖。要采集新鲜的青蛙受精卵,最好在雨后(特别是大雨后)的第二三天,早晨6点之前,在稻田、水沟和池塘的水中

采集。青蛙的受精卵呈球形,直径为 1.7~2mm,卵外包有胶质膜,卵彼此 相连组成卵块。发现卵块后,先取一 些水和水草,盛在预先准备好的桶中, 然后用长柄勺轻轻地从水中捞出蛙卵 块,移入桶中。捞取蛙卵块时需注意: 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把卵块随意倾倒入桶中。 (二)受精卵的孵化 要使受精卵孵化成蝌蚪,最好采 用青蛙自然产卵水域中的水。如果 用自来水,应该先用沙进行过滤, 放置1天后才可以使用。青蛙胚胎 的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每100mL 水中最多放50个受精卵,容器盛水深度以3~10cm为宜,最深不要超过15cm,最好在水中放些水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满足了以上条件,受精卵经过三四昼夜,就能孵化成蝌蚪出膜。 (三)蝌蚪的饲养 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最简便的饵料是馒头碎屑或碎饭粒,也 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或敲碎螺蛳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可爱的小蝌蚪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可爱的小蝌蚪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中班科学——可爱的小蝌蚪 成长目标 1、初步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2、学习喂养蝌蚪,萌发关注蝌蚪生长的兴趣。 3、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 重点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难点 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准备:1、幼儿已有的关于蝌蚪的知识。 2、幼儿在美术课上已画过蝌蚪,加深了对其的了解。 物质材料准备:1、小蝌蚪若干只以及盛放器皿。 2、蝌蚪成长的演示图片。 3、观察结果呈现表及幼儿的学号牌。 4、较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谜语),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多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啊‘黑色娃娃圆溜溜,细细尾巴大大头。游来游去多自由,长大捉虫是能手。’猜猜是什么呢?! 师:(有小朋友猜出来)真棒,小朋友猜对了,就是小蝌蚪。

(没有小朋友猜出来:你们都没有猜出来啊,那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 (展示小蝌蚪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过小蝌蚪吗?那你看到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的? 2、观察、认识蝌蚪,并记录。(重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到底它们长什么样子,可要请小朋友好好观察观察,然后告诉老师:小蝌蚪有嘴巴、眼睛、鼻子、耳朵吗?等下请小朋友上来帮助老师填完这张表格。你们可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哦。旁边放着点面包,你们可以喂喂小蝌蚪。 (幼儿分组观察时间,3分钟左右,教师参与幼儿的观察)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表格,好吗? (一桌小朋友贴在是否有眼睛处,二桌的小朋友贴在是否有鼻子处,三桌小朋友贴在是否有耳朵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的五官,一桌有小朋友看到了小蝌蚪有眼睛,请他来说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若没有:我们一起再用放大镜看看)嗯,蝌蚪是有眼睛的,我们打一个“√”;那鼻子呢?没有小朋友看到啊?(若有,请他指出)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蝌蚪的鼻子叫做鳃,在它的脸旁边突突的地方,像鱼一样,你们跟我念一下“鳃”,所以小蝌蚪是有鼻子的,我们打一个“√”;那耳朵呢?也没有小朋友看到啊?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其实,由于各种原因,在100只小蝌蚪中,只有20只能变成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关注小蝌蚪的成长,好吗?(板书:小蝌蚪的成长) 二、新知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挂图)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指名回答)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2、三位数减两位数 (1)、估一估 你们会列式吗?估计会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呢?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估计方法与范围) (2)、算一算 过渡:那412-89到底得多少呢?你们能算出来吗?在算之前老师提示大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分步口算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用画数线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解决今天这个问题,可以吗? (学生自主探究) (3)、说一说 过渡:好了,孩子们!探究完一种方法了吗?那么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好吗? 指名汇报。 学生1:我是画竖线方法求得412-89的结果,先画一条直线标出412,再减去80,然后再减去9,结果是323。 学生2:我是分步口算求得412-89的结果,先用412减去80得332,再用332减去9得323。 学生3:我是用拨一拨方法求得412-89的结果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12,然后减去8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当成十,11减8得3,接着用个位上2减9,还是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变成12减9得3,所以412-89=323。 学生4:我是用列竖式方法求得412-89得323。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用12减9得3,再算十位,还是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当十个十减去8得2,百位4退一剩3,所以412-89得323。(教师强调每次退一) (4)、写一写 过渡:大家真棒!用不同方法求得出最后结果,我们把竖式都在本上再写遍,要求编写边说过程。 3、三位数减三位数 (方法同上)教师重点强调列竖式过程中的数位对齐和退一。 4、小结 过渡:通过大家来计算东池塘和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苗没变成青蛙。我们学习了三位数

小蝌蚪成长观察日记

小蝌蚪成长观察日记 3月25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马鞍池公园放风筝.风筝放完了,我们刚走出去,就看见一位叔叔在池塘边捉蝌蚪,我也想要,就叫爸爸去捉两只给我,那位叔叔给了我一个瓶子,爸爸顺手捉了两只,我就拿回家放到盆里养。我发现蝌蚪的脑袋圆鼓鼓的,尾巴细细的.我要把蝌蚪养大,想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小团子刚来到这个新家,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它每天不吃不喝,就躲在笼子的一角。可是一把它放在草地上,它就立马有精神了,直往外跑,好像是要躲开我一样,害的我还要跟在它屁股后面跑,累死我了。 4月10日星期一天气:阴 这几天,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蝌蚪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第一,蝌蚪的全身黑乎乎的,黑的连眼睛长在那都很难找到。第二,初看蝌蚪的尾巴是圆圆的,其实是扁扁的。第三,蝌蚪游动时它的尾巴摇的越快它就游的越快,它不游动时它是直着尾巴的。我还发现它尾巴两边长出了两条弯弯的未成型的腿。 4月16日星期日天气:晴 其实,这棵辣椒苗从隆老师家移植到我的窗台上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前一阵图个新鲜,看它每天都有在长,挺好玩的。这不,端午放假三天,也没人给它浇水,也没人给它开窗透气,它居然照样很茁壮

地又长高了一头。很是佩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打算为它写下观察日记。 昨天,我在养小蝌蚪的盆里放进石头、泥沙,养上水草,水草的根是卷起来的。这样小蝌蚪就好象生活在大自然中了。小蝌蚪身体黑乎乎的,头是椭圆形的、扁扁的,尾巴长长的,弯曲着尾巴时,它就像一个大大的逗号。当惊动它时,它就很快地摆动着尾巴直往前冲,在盆里打圈圈。尾巴两旁长出的两条小腿是“S”型的。在太阳底下,小蝌蚪有时躲在水草的根里,有时躲在石头底下。今天中午,我看不到盆里的小蝌蚪,开始以为是没掉了,在爸爸的提示下,我找啊找,原来它躲在水草根下睡大觉呢。 4月23日星期日天气:阴 这几天,我的小蝌蚪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灰色,背部还有一条条花纹.头的两旁突出了两块半圆形的肉,好像快要长出前腿。可是有一只小蝌蚪不知什么原因死掉了,不过我要把另外一只蝌蚪养成青蛙放回大自然。 5月2日星期二天气:晴 告诉你们,我家还栽了一颗小苗呢!两片绿油油的大叶子,可爱极了,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还有一颗小树,上面有些叶子看上去干巴巴,还有一些叶子还是嫩绿的。 上个星期,小蝌蚪前腿、后腿渐渐发育成熟了,尾巴也没了。我很高兴!因为它已经长成青蛙了。可是,今天我去看青蛙,青蛙却不见了,我很惊讶!我就去问爸爸,爸爸说:“青蛙逃走了吧。”我本来要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4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学会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小朋友的观察兴趣。 2、帮助小朋友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在玩中学会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1、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2、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小朋友学习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小朋友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小朋友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师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