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演练: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演练: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演练: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2.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 1、GA 2、GA 20、GA 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 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 ,该植株茎内GA 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 .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 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 .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 浓度为100 mmol·L -1,茉莉酸浓度为10-3 mg·L -1;“-”表示

无添加 A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 .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 .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4.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6.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7.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8.上图所示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将花盆放入暗箱中,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在图示的位置停止。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

9.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①为实验示意图。图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10.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

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弯向光源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

11.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

布)()

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

12.如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中c、g点表示

C.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 mol·L-1

1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B.吲哚乙酸C.赤霉素D.2,4-D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0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8分)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

析并回答: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__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__作用,而对________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的特点;南瓜茎对________更敏感。

(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____突变体。

(4)从下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支持/不支持)上述推测。

植物的激素调节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的基本知识。由图得到的信息“去顶芽植株主根长度小于正常植株主根长度”可推知去顶芽没有促进主根生长,A项错误;根据题图,不能断定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B 项错误;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属于极性运输,C项错误;由题图得到的信息“去顶芽植株+外源生长素主根长度与正常植株无显著性差异”可推知外源生长素与顶芽作用类似,均能促进主根生长,D项正确。

答案 D

2.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2、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根据图解可知,适宜浓度的IAA可以促进GA1的合成,因此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的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导致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部,影响GA1的合成,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植株内不能合成GA1,因此该植株不能恢复正常植株的高度;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茎内GA1含量增加,该豌豆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答案 C

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 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 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和实验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表格知: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为自变量,胡杨细胞的状态为因变量;由实验结果可知: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质壁分离时,胡杨细胞液泡失水,液泡体积变小。故C项错误。答案 C 4.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解析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D。答案 D

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解析激素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A项错误;由于双子叶植物类杂草对2,4-D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农作物,因而高浓度2,4-D可作为去除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的农药,B项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数

目的增多主要是由细胞分裂素调节的,C项错误;乙烯是催熟用的,不能促进果实形成,D项错误。

答案 B

6.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解析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细胞合成的,不属于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一种,A项错误;人体没有识别西瓜膨大剂的受体,西瓜膨大剂不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项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D 项错误。

答案 C

7.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若加大琼脂块中Ⅰ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可能会被抑制生长;所做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的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胚轴切段的顶端不能感受光刺激。

答案 A

8.上图所示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将花盆放入暗箱中,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在图示的位置停止。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

解析胚芽鞘去掉尖端,没有了感光部位,不受单侧光影响,左侧放置了含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

块,生长较快,向右侧弯曲生长。答案 B

9.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①为实验示意图。图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一定范围内,随放置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增大,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越大,即α值越小;超过最适生长素浓度后,随放置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增大,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越小(浓度过高反而抑制生长),即α值越大,排除c、d。但因α值不可能大于90°,所以排除a。答案 B 10.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

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弯向光源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

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

解析甲实验中,受重力影响,琼脂块①含有的生长素少于②,故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将向左弯曲生长;乙实验中,在旋转器上生长素因离心运动而聚集到琼脂块X、Y中,X和Y含有等量的生长素,⑤失去了尖端,单侧光不能导致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会直立生长。

答案 B

11.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

解析①②③组考查茎的向光性,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后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④⑤中茎卷须只有外侧长得快才能发生弯曲,故外侧生长素分布多。

⑥⑦⑧考查根的向重力性,受重力影响,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但根对生长素敏感,远地一侧长得快,出现根的向地性。答案 A

12.如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中c、g点表示

C.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 mol·L-1

解析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A选项正确;植物向光生长是由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不同导致的,其中向光侧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作用较弱,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作用较强,故③、④侧生长素含量可分别用乙图中g、c点来表示,B选项不正确;植物顶芽生长素浓度较适宜,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导致顶芽生长较快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于是便会出现顶端优势,故C选项错误;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会降低,故D选项错误。答案 A

1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B.吲哚乙酸

C.赤霉素D.2,4-D

解析2,4-D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而不是植物激素。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0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GA(赤霉素)对α-淀粉酶产生情况的影响的实验表格为信息载体,着重考查与酶相关的知识。(1)在α-淀粉酶的催化下,淀粉被水解为麦芽糖。(2)对比1号和2号试管,1号试管剩余的淀粉量少,其原因是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更多的被水解。(3)分析题表实验结果:在试管5中,虽然加入足量的GA,但没有加种子,淀粉不能被水解,说明GA不能直接水解淀粉;试管2中,虽然有去胚的半粒种子,但未加入GA,被水解的淀粉少,而试管3中加入GA溶液和去胚的半粒种子,实验结果是颜色较浅,被水解的淀粉较多,说明GA能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4)分析试管2、3、4的实验结果可知,随着GA浓度的升高,淀粉被分解的量增多,说明GA浓度与其对种子产生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呈正相关。

答案(1)淀粉麦芽糖

(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 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28分)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__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__作用,而对________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

的特点;南瓜茎对________更敏感。

(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____突变体。

(4)从下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支持/不支持)上述推测。

解析(1)测量使用激素处理前后的南瓜茎长,取差值即为伸长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取平均值。(2)正常植株用赤霉素处理以后茎伸长,说明赤霉素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图像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由于两个图像中横坐标的单位不同,很明显植株对生长素更加敏感。(3)很明显对于矮生南瓜茎,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由此推测矮生南瓜植株能合成激素,只是对激素不敏感,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4)图像显示,正常和突变植株中激素含量基本相同,所以突变植株能合成激素,支持上述(3)的推测。

答案(1)处理前后平均值

(2)促进伸长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两重性(双重性)生长素

(3)不能激素合成缺陷型

(4)无显著差异(类似)支持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建议光阴荏苒,时间的年轮又将大家推到了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是在一轮扫描全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学科内容的完整结构体系,并使学生能力飞跃式提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抓纲务本,并依据时代背景,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上制定有效备考策略,确保战之能胜。 一、二轮复习概况 时间与目标:一般是3月-4月,进一步夯实基础与基本技能,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应试能力和技巧。 方式与内容:以高考考点为纲,以单元板块为线,研究近年高考题,精选典型训练题,突破重点与难点,专题推进。 专题划分如下: 细胞专题:必修第一、二章,选修第四章 代谢专题:必修第三章,选修第二、五章 调节专题:必修第四章,选修第一章 生殖发育专题:必修第五章 遗传进化专题:必修第六、七章,选修第三章 生态专题:必修第八、九章 实验专题:依考纲要求,属高考范围的17个学生实验,课本

内外的生物学经典实验。 大专题之下也可依据相似、相近或以为中心,向相关知识发散。构建小专题。如,水专题、蛋白质专题、育种专题等。大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与能量 二、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概念 3.酶的特性: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5.酶的分布: 6.酶的分类: 7.酶的合成过程: 8.酶的分泌过程: 9.酶的调节过程: 10.酶与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的比较--------- 三、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1.培育优良品种(遗传特征与育种小专题关于种子发育结构生理等小专题) 2.其他措施 (1)合理灌溉:水分吸收、运输、利用 (2)合理施肥: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作用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一、选择题 1.(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的基本知识。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无关变量有温度、pH、衣物质地(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洗衣粉的用量等,探究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应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其他条件,才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根据上述分析,符合题意的是B,热水溶解洗衣粉可能使酶失活,只有适宜pH条件中加酶洗衣粉才有好的洗涤效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 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与纯化 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 解析:酶解法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再通过吸水涨破法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然后提取其中的胞内酶,A项正确;透析和电泳可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但酸解会导致酶结构的破坏,B项错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会使棉织物蓬松,有利于污物的洗

涤,纤维素酶还能去除掉棉织物表面的浮毛,平整棉织物表面,使洗涤后的棉织物柔软、蓬松,花纹清晰,色泽更加鲜艳,穿着更加舒适,C项错误;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应位于片剂核心层的外层,而片剂的核心层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胰蛋白酶等消化酶,D项错误。 答案:A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解析: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而醋酸菌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中豆腐长出毛霉的适宜温度是15~18 ℃,可见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最高,A项错误;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错误;制作腐乳的菌种主要是毛霉,C项错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都具有细胞壁,都有DNA和RN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D项正确。 答案:D 4.(2011年高考广东卷)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解析:生理盐水为猪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所以在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项正确;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缺少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提纯时杂蛋白相对较少,B项正确;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生物技术实践

重访好题名师力推 做了不后悔的名校名题1.(2014·江苏押题卷Ⅰ)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后期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期发酵中腐乳风味形成与蛋白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B.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影响后期发酵 D.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对后期发酵无直接影响 答案:D 解析: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状况、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均影响后期发酵。 2.(2014·海南卷)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上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答案:(1)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②样品管一致(2)亚硝酸盐含量的(3)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相近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据图可知,该图表示亚硝酸盐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3)制泡菜时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3.(2014·四川卷)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 1/ 8

(超强) 2020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专题一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 或 RNA)构成(2)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现象,因此只能有活细胞(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制取抗体用到活的鸡胚培养病毒)培养病毒。 (3)病毒分类:1.寄主不同: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核酸不同:DNA 病毒(全部噬菌体),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SARS 病毒) (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故每种病毒的核苷酸只有 4 种,病毒的繁衍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 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酶,tRNA(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由寄主提供。 (5)核酸与遗传物质的区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核酸 DNA 和 RNA DNA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DNA 或 RNA DNA

或 RNA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细菌,蓝藻,衣藻,酵母菌,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此层次)→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 {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一个分子或原子不是生命系统;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动物八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区别:有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真核生物植物:小球藻,伞藻,硅藻动物大型真菌:蘑菇,草菇,木耳真菌:霉菌:青霉菌,毛菌(有“霉”都是霉菌酵母菌(有液泡) 3/ 8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

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十八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计算 先用O2的量进行计算 (二)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糖类作为反应物)(兼性厌氧型)(1)CO2>O,O2=O 只进行无氧呼吸 (2)CO2>O2>O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3)CO2=O2 只进行有氧呼吸 (4)CO2=酒精只进行无氧呼吸 (5)CO2>酒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在反应式中—写能量产物—写ATP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物质确定):旱生<水生阴生<阳生 (二)环境因素 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对植物是主要因素) 2 氧气浓度(氧分压)

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 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AD段(除A点)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减弱 B点是E点CO2释放量的2倍,E点表示有氧呼吸,CO2释放量=无氧呼吸释放量 D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S(AEGD)为呼吸作用中CO2总释放量 S(AEF)=S(ADF)=无氧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 C点CO2释放量最少,有机消耗量最少 ◆贮藏水果:低氧,低温(4℃)、适宜的湿度 ◆贮藏种子:低氧,低温、干燥 三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实验(对比实验,没有对照组,只有实验组)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兼性厌氧型(可在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 2、CO2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试剂)蓝→绿→黄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 与乙醇反应变灰绿色 4甲装置仲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2)装置中的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B瓶中的酵母菌消耗B瓶中的氧气,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四、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目的是抑制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花瓶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元素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细胞酒精中毒 5、慢跑:防止剧烈运动产生乳酸 重复实验作用:避免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用死种子或不放生物的目的: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五、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二)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总相同,但ATP的用途可以不同 B.若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氧量增多,则产生ATP增多 C.细菌中ATP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产生 D.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 2.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 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 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a/2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 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mol C.0.03mol D.0.04mol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 B.酶催化的专一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 C.酶催化反应产物对酶的活性不具有凋节作用 D.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 4.某同学通过对下列四条不同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③④ 5.下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A.图2中氧气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C.图3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的影响 D.图4中a曲线表示变温动物;b曲线表示恒温动物 6.将一片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得O2释放量如下表所示:对该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叶片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度为0.2 μL·cm-2·min-l B.光强为2 klx时,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 C.光强为8 klx时,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度为0.8 μL·cm-2·min-1 D.光强超过l0 klx后,光合速度不再提高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 合成酶 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用 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 些离子的通透性 D.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 解析:选B。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C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 合成大量抗体,D错误。 2.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③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D.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 解析:选C。仔细读图可知:①可以是氨基酸或蛋白质,②④是糖类(单糖或多糖)或脂肪,③可以是核苷酸、核酸、磷脂或ATP等。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应为氨基酸, 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含有肽键的物质,不能检测氨基酸,A错误;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 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而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含有N,故②和④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小部分为RNA,ATP和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则①为蛋白质、②④为多糖或脂肪,③为核酸,其 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有多样性,多糖等没有,D错误。 3.(2015·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研究发现乳白蚁肠道中含有 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磷脂是组成乳白蚁和真菌的必需化合物 C.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均无选择透过性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 解析:选B。细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乳白蚁和真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 膜上都含有磷脂;乳白蚁细胞没有细胞壁;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 糖体没有膜结构。 4.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本文由gzzxsw123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进入 3,4 月份,生物课的复习即将进入二轮阶段,一轮复习的效果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临近高考如何提高考前复习效果?这是每一个同学关心的问题.下面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一轮复习回顾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逐一过关.从几次大型考试情况分析来看,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能达到相应的要求的学生为数不少,但也暴露出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高二新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仍是孤立的,零散的,缺乏整体感,系统性. (2)部分学生仍存在错误认识,对生物课复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复习质量让人担忧. 在三科即将三分天下的如今,分数就是真理,轻视生物课就意味着一种自我放弃.不全身心投入精力,就难以打破思维定势的魔咒. (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蜻蜓点水,一知半解,知识积淀不足,理解浅薄,常常满纸文字换来一分两分,习题做的不算少,要问收获不知道.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方法的问题. (4)形同虚设的纠错提

高.每次考试的错误就是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可是很少有人真正的重视这些错误.只关注答案,不注意分析过程,以至于屡考屡错. (5)抛开课本,忽视基础,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掌握理解不到位或者存在误区.在解答问题时候,经常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6)许多学生带着脑海里基础知识的残缺和空白,义无反顾的跳入题海,幻想在短期快速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大量的模拟题做过了, 而正式考试时却仍缺乏让人惊喜的分数, 不知同学们找过原因没有?实际上有人说题海就是题害, 数量不等于质量, 不研究不找规律, 做得再多效果也不大. 二,二轮复习的几点忠告二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由一轮基础知识,技能复习到高考冲刺模拟训练的必经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紧紧把握复习"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捕捉热点,各个击破" 的备考理念,扎实细致,力争取得长足的进步. 1,依据考纲,回归教材.应该静下心全面梳理主干和重点知识,找准自己的薄弱点, 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实质,内涵和相互联系,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 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该背的就要背,不背你就要吃亏.特别是基本概念原理及一些结论性语句,要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或表示.它们常常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或者就是答案,记牢记准是很有必要的.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一、选择题 1.(20XX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知识。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无影响,故A错误;DNA丝状物需先溶解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待冷却后溶液变蓝,故B错误;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水解酶可能会使DNA水解而影响DNA的提取,故C正确;用玻棒朝一个方向缓慢搅拌可减轻对DNA分子的破坏,有利于DNA分子的提取,故D错误。 答案:C 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A项错误。重组DNA分子形成后要导入受体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可导入其原生质体),若导入的受体细胞是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可获得转基因

植物。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基因,所以未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不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可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答案:A 3.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被油菜的近缘物种接受,造成意料之外的抗除草剂基因传播,形成基因污染,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构成威胁,A项正确;在转入抗虫基因后,不能适应这种抗虫植物的昆虫的死亡率将大大增加,只有存在对应的抗性基因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增加了昆虫群体中抗性基因的频率,B项错误;生物界中所有物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用同一套密码子和相同的氨基酸,所以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可以在植物体内得到表达,C项错误;即便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自于自然界,通过转基因工程后,可能会使目标生物出现非正常进化过程中的性状改变,有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错误。 答案:A 4.(20XX年高考浙江卷)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解析:大肠杆菌成功表达出腺苷酸脱氨酶,说明这些大肠杆菌都至少含有一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详细)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覆盖高考生物高频考点专题16个,每个专题有基础知识巩固和高考模拟练习两大部分,习题皆为精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基础知识 1.我们把糖类分成、和。单糖,如和,不能的糖。二糖可以被水解,1 分子二糖能水解为2 分子单糖,如蔗糖水解为和。多糖也可以被水解,1 分子多糖可以产生多个分子,如、水解后产生许多个分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单糖。由此可知,糖类的结构单元是。 2.生物体内另一种常见的二糖是,是由2 个分子组成的。 3.是稻米、面粉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糖类以的形式贮藏在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和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4.脂质也是主要由 3种元素组成的,不过其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脂质包括、、、等。 5.蛋白质与糖类和脂质不同,通常不是。蛋白质的每种特定功能都与其有关。 6.不同的多肽,它们的差别在于。 种氨基酸任意组成的多肽种类实在是数不胜数。 7.蛋白质分子可由组成。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正确的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便会失去。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 二、高考模拟练习 1.细菌蛋白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分子量不同 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列图一左是一个分析细菌蛋白的电泳结果图,图中“-”代表没加还原剂,“+” 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右侧数字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量。根据左侧电泳显示的细菌蛋白质的结果,图一右列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多肽结构(注意:“-”代表二硫键)的图案是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整理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整理 1/ 8

2020 届高考生物二轮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 10~30nm 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生物必修一 1

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生物必修一 2 3/ 8

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专题1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1.蛋白质与核酸的区别 2.蛋白质与核酸的联系 (1)DNA 、RNA 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DNA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例1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 、E 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 →G 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可能导致生物膜的功能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为DNA,G为RNA,B为蛋白质。E→G过程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G→B为翻译过程,主要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生物膜的功能与其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NA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答案 B 二、常考必记的颜色“反应”实验归纳 例2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解析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甘蔗中含有的糖主要是蔗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

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揭开“细胞间信息交流”之谜 大多数细胞膜上存在着“信号分子”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相关细胞识别位点,这就决定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功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涉及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反应、细胞通讯等诸多内容,这也是近几年各地高考命题的热点。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1.细胞间隙连接:是细胞间直接通讯的方式。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识别:是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上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甲细胞→乙细胞(靶细胞),如图所示,其中a为信号分子,b为受体。例如,精子和卵细胞。 3.信号分子:是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至细胞外,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并调节其功能。 信号分子的特点: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使细胞免于疲劳。 (1)激素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其特点:①浓度低;②全身性,激素无选择地随血液流经全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时效长,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其信息交流过程为: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组织液(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受体靶细胞(突触后神经元),即神经递质靶细胞。 应强调的是:受体存在于靶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内。水溶性信号分子,如水溶性激素等,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脂溶性信号分子,如性激素等,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例1 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则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信息交流的方式依次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