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讲 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讲 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讲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了解板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初步的板书设计能力。

2、明确教案写作的基本格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板书设计能力。

2.明确教案写作的基本格式。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CAI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是否已经过时?教案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题了。

二、新课传授

(一)板书设计

1、板书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班级授课理论的奠定使教学从“个别教学”进入了“集体教学”。黑板是应“班级教学体制”而产生的。有了黑板,便有了板书。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1月第2版)上说,板书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在黑板上写字,二是指在黑板上写的字。很多教育论著也把板书局限于“黑板“这一传统平台,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工艺学的发展,呈现板书的平台不断丰富,所以板书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认为,板书就是教师为教学需要而写在黑(白)板上或者呈现在投影屏幕上的文字、符号、线条、表格、图形等,它也指教师设计和运用板书这一行为过程本身。语文课堂板书就是指语文教师上课时根据语文教学需要在黑(白)板或投影屏幕上以极其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板书技能是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它包括板书的设计和运用能力。

有研究者认为,板书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网状的、复杂的运动系统,是主体(教师)研究客体(教材),用载体(媒介)反映,通过受体(学生),发挥其作用的完整系统。(彭小明著:《语文教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50页)我们也认为,完整意义上的板书应该包含四个要素:教师、教材、载体、学生。这四个要素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共同发挥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助手“功能。

2、板书的作用

(1)接通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页)语文教学讲究思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作者的写作思路、教者的教学思路、学者的学习思路三者有机地连接起来,称之为思路接通。教师在这种思路接通中起着主导作用。思路接通的主要凭借是教师的口头语言和板书。板书是接通三个思路的重要中介。语文教师除了用口头语言表述外,往往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色彩形式落实教学目的、难点重点和课文内容,传达教学意图,再现教师情意。尤其对那些口头语言表达不是很好的教师来说,板书简直就是教师的教学秘书,

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2)刺激板书受众

不言而喻,板书是给受众——学生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事物,看一遍比听一遍所接受到要多1.66倍。学生单凭听觉获得到知识,只能记住5%;而用文字线条图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能记住65%以上。(王松泉、徐正主编:《全国语文板书研究论文选》,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设计科学、充满艺术性且运用恰如其时的板书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增大,由此引发学生兴趣、统摄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记忆效果、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教师意图的作用不可估量。

(3)陶冶美育学生

好的板书是一门艺术。一副精湛的板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如内容的简洁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端庄美、色彩的和谐美,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知道,板书中最重要的构件是文字,对于语文课来说,汉字本身就是语文的一部分,书法艺术就是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优秀教师的笔下,板书就是一门书法艺术,听魏书生、钱梦龙、于漪老师上课,且不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造诣,就看他们黑板上的一手好字,你也会觉得赏心悦目。也许我们不会忘记,魏巍在《我的老师》一课中回忆自己小时候模仿蔡老师写字的情景:“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可见,美的板书还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美的创造。

3、语文教学板书的分类

按照多维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分类及其相应当分类结果:

(1)根据教学板书的地位分类

1).主板书主板书是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的板书,是能够表现教学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板书,是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的板书。主板书是整个课堂板书的骨架,一般保留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在学生面前呈现时间最长的板书。

2).副板书副板书是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字音、词义、例句、的板书,是简介和指示有关零散知识的板书。它常常是教师视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现的板书。副板书是课堂板书的血肉,一般来说,它是对主板书的具体补充或辅助说明,不过,它有时不一定要求与基本板书严密配合,它的内容、形式和位置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2)根据教学板书的主体分类

1).教师主导型板书教师主导型板书是贯彻主导意图,由教师亲自完成的板书。它是教学板书的常见类型。

2).师生合作型板书师生合作型板书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由师生讨论或由师生合作书写而成的板书。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板书,可以增强师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达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而分享教学板书艺术及课堂教学的快乐。

(3)根据板书内容是否预定分类

1).既定板书既定板书是指教师授课前已设计好的课堂板书,包括板书所有的内容和形式。

2).即兴板书即兴板书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课堂变化临时改变早已设计好的板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的开放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板书已不再是教师的独占地,“一则成功的板书不仅仅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成果展示,它还应该包括师生在课堂信息交流中同步思考双向交流切磋不断生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宁冠群著:《“矫枉”岂能“过正”——有感于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冷遇》,中学语文教学,2005第7期)面对课堂上思维活跃多变、灵感随时迸发的信息流程,教师如能恰当利用即兴板书就能抓获和强化这一生成成果。

(4)根据板书借助的载体不同分类

1).传统板书传统板书指的是借助粉笔、白板笔等非电子书写工具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字一画地写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的板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对于学校来说,没有电影放映机固然不好,没有黑板则是灾难。”传统板书虽然耗时长、教学容量小,但它具有即兴可

变性、书写示范功能、艺术审美功能、人格陶冶功能。

2)、现代板书现代板书指的是借助幻灯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呈现在投影屏幕上的板书。现代板书克服了传统板书的不足,具有容量大、呈现快、表现形式丰富的特点。但对于板书本身就是语文教育一部分的语文课堂来说,目前,传统板书的很多优势是现代板书无法取代的。

(5)根据板书的内容分类

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板书当然也就包括以上内容的板书,这里我们只着重谈谈阅读教学课堂板书内容的类型:1)、综合板书。即体现课文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等各个方面(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以上)的教学要点的板书。如例1:

2)、内容板书。即以体现课文内容要点为主的板书,如例2:

3)、结构板书。即以体现课文结构为主的板书。如例3:

4)、写作方法板书。即以体现课文写作方法为主的板书。如例4:

5)、词语板书。即以课文中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词语为主的板书。如例5:

内容板书、结构板书、写作方法板书、词语板书都是单一型板书。单一型板书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层级、若干种类,比如情节板书、景物板书、人物板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板书,论点、论据、论证板书等等。

(6)根据板书的形式分类

从板书的形式来分,由于使用板书构件种类的不同,语文教学板书一般分为单一构件式和综合构件式板书两大类。单一式板书包括纯文字式板书、纯板画式板书。综合式板书指运用了包括文字在内

的两种以上构件的板书,通常包括表解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等类型。现举例如下:1)、纯文字式板书。是指只利用文字(包括数字)这种板书构件作为板书的板书形式,这种板书一般用来显示课文的内容提纲。如例6:

2)、表解式板书。用表解的形式体现课文的教学要点。这种板书主要是运用文字构件、辅之以一些符号和几何图形来设计的,如例7:

3)、表格式板书。指用列表格的方式来体现课文的教学重点,这种板书主要是运用文字和表格两大构件来设计的。如例8:

4)、图示式板书。以文字为主,综合运用线条(直线、曲线、折线)或符号(如标点符号、运算符号)或实物造型(如项链图、对联图、河山图、老鼠图)来构造新颖别致、形象具体、体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板书。如例9:

例9:《硕鼠》

此板书以“硕鼠”造型,大胆夸张,构图洗练,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语文课堂板书的要求

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既是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说他是科学,因为他要泛音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要突出重点,要深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的学;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师生的创造精神。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板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科学性要求主要针对板书内容来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板书文字正确。文字是板书的主要构件,课文的内容、教师的意图都要通过这一工具表达。因此要求板书文字要做到正确规范,即不写错字(包括书写笔画笔顺和文字本身)。

板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准确就是指反映课文的内容和施教者的教学意图,简洁就是指语言概括精炼,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生动就是指语言具体形象,富有趣味性。

板书内容科学、完整、系统。科学指的是板书内容要准确无误地反映教材、体现教师教学意图。完整是指板书内容完备全面,体现课文的整体性,不过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要突出重点,做到整体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系统是指板书内容内部联系紧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2)艺术性。艺术性要求主要针对板书形式来说的。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板书文字要清楚、美观。叶圣陶说:“实用的写字,除了首先其正确外,还须求其清楚匀整,放在眼前觉得舒服,至少也须不觉得难看。”板书的文字既是实用的字,也是艺术的字。所以板书文字要做到端正清楚,不潦草难辨,力求做到漂亮优美,适当引入书法艺术,给学生以艺术享受。

板书造型要直观、新颖、优美。所谓直观就是板书造型具体可感、形式可视、富有趣味性;新颖是指板书造型新鲜别致、富有创造性;优美指的是板书造型符合美学规律、审美原理,符合心理受美取向,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板书造型的美包括整齐美、对称美、曲线美、象形美、立体美、照应美、回环美、参差美、层次美等多种美的形式。

板书色彩要恰当、蕴藉、和谐。恰当是指板书色彩搭配合理。板书有强调作用,在板书中,恰当施加一些与主体文字颜色不同的其他颜色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要点;蕴藉是指板书色彩含义深刻,富有象征意味,起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谐就是指板书色彩搭配谐调,有审美价值,满黑板全是白色显得单调,但色彩斑斓则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板书设计要注意以上两大要求,此外,要有效地利用板书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1)、处理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的关系。时下,由于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过分强调,传统板书在很多公开课上被现代板书取代了。这反映了很多人们心中的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现代板书一定比传统板书优越。其实,现代板书和传统板书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应该一切从教学出发,从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因文而异去利用这两种板书手段。我们认为,一般来说,现代板书在拓展相关知识、作为副板书使用比较合适。主板书最好还是由传统板书手段来完成。一是因为语文和语文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课堂上推进师生之间思维与思维链接、灵感与灵感碰撞的联想与创

造的火花都不是课前预先制作的课件所能反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板书手段更具有灵活性和交互性。二是因为现代板书已经淹没了板书文字教师书写的过程,这一方面导致了传统板书对学生的书写示范功能和书法艺术美的熏陶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也为那些书写基本功很差的语文教师找到了绚丽的遮羞布,他们很可能会成为语文教师后继者不再练字的理由。另外,学生利用传统板书中教师板书过程自然存在的空隙思考理解课堂内容的机会在现代板书中几乎不存在了。显然,现代板书取代传统板书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

2)、处理好板书和授课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明确板书是为授课服务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是充满生成性的。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既定板书,另一方面应该不要被既定板书所束缚,应该根据课堂变化相机进行即兴板书,千万不要以得出板书上的结论、最后完成完美的预定板书为最终目的,闹出削足适履、本末倒置的笑话。

3)、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和形式的这种关系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追求板书的艺术性,力求使板书有创意、有审美意义,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板书内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所以那种不顾语文教学实际需要、不顾课文本身的特点、无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一味追求板书的所谓“视觉效果”,结果导致板书的花里胡哨,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4)、处理好板书和教材的关系。板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同的课文要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课文也要有不同的板书设计。切合课文的实际设计板书,能更为贴切地体现课文的教学重点,收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记叙文要突出事件的线索和人物的形象,结构板书、景物板书、人物板书等等是常用的;说明文着重事物的特征、结构、功用以及各种说明方法,表格式、图示式板书等等比较适合;议论文要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表解式的内容板书、结构板书也就很需要;文言文教学讲究古今词义沟通,所以赐予板书更是非用不可。板书设计要紧扣具体课文的要点。各类课文,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同一类课文,也不会是一个板书模式;就是同一篇课文,由于具体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的不同也能导致板书设计的不同。

(5)板书设计的方法

方法是为实现一定目的、完成既定的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方式、手段、途径的总称。一个好的方法,是达成一个目标的重要保证。板书设计的方法,即泛指设计时所用的方式、手段、途径。一个有效的板书设计方法,是创造一则好板书的保证。下面介绍板书研究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主要板书设计方法:(彭小明著:《板书创新五法》,《语文建设》,2004年第9期)

1)、 摘录提纲法。所谓摘录提纲法,就是摘录课文中富有标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关键词而形成的“提纲式板书”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要基础课文内容的明确性、结构的条理性。如例10

例10:《胡同文化》

这是高中课文《胡同文化》的板书,这则板书的四点就是课文的四个部分各段的第一句话的摘录而异,但却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

概括归纳法。所谓“概括归纳法”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抽象课文思想内容、归纳课文艺术

特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分析及自身的概括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是抽象思维的良好品质,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如例11:

这则板书首先把课文故事情节概括为“见贾母-见众姊妹-见王熙凤-见邢夫人-见王夫人-见贾宝玉”,极为简练;然后选用优美的螺旋形式表达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形象而生动。

3)、 图形示意法。既用符号、线条、图形配以简要文字示意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

奥为浅显。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课文认真的钻研、高度的概括、独到的表达。此法能反映教师的兴趣

爱好、个性特长、技艺技能及审美情趣。如例12:

这是一串项链造型的板书,正好切题——《项链》。项链上串七颗珍珠(爱虚荣—得请柬—借项链-戴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和一个坠子(明真相),构成小说故事情节。坠子上写有“假”字,揭示出小说的技巧——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板书造型新颖、示意清楚。

4)、 板画赋形法。板画,又称简笔画,它是教师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时间内勾勒出各种景物、事物、人物形象的一种绘画。以板画为板书的方法,由于形象直观,因此也成“赋形法”或“描状法”。板画赋形法是语文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常用的形象化的艺术教学方法。它由于生动有趣,十分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赋形板画渗透了语文教师的艺术情趣,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板书一般用作副板书。如例12就是诗句“海上生明月”的意境简笔画:

例11:《林黛玉进贾府》 例12:《项链》

5)、表格解释法。表格是常见的语文板书形式,更适用于一组文章的比较。表格式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给人一目了然之感,有整齐、对齐、匀称、清晰、简洁之美。如例8。

6)、夸张变形法。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板书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运用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板书,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这种方法用“漫画”的手法,儿童的思维,大胆设计创意,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深受学生喜欢。如例9。

三、案例分析:《空城计》板书设计对比分析

●讨论:以下是2005年一实习生在接受我的指导前后的《空城计》板书设计,指出指导后的板书设计的改进之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指导前的《空城计》板书设计

指导后的《空城计》板书设计

●参考简评:《空城计》是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2003年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此文是小说《三国演义》第95回的节选。根据编者的意图,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理解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意义。我们知道,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类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所以,小说教学的重点当然是弄清谁是小说中的主角,小说是怎样刻画这一主角的。从指导前的板书设计看不出课文的主角是谁,设计者将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两个平行人物对待。另外,所用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有些意义是重复的;有的概括也不准确,如“马失前蹄”的形象特点在此文中就没明显体现出来。从板书形式上来看,此板书也无特色可言。修改后的板书设计,把主角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符合课文原意;同时,此设计能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从环境看”、“从自身看”、“从他人看”渗透进去,使中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了人物形象分析,这符合当前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求。此板书高度概括了主角诸葛亮的核心性格“临危不乱、足智多谋”和最重要的配角司马懿的核心性格“多疑自负”,非常准确。板书综合运用了文字、箭头两种构件,造型优美,重点突出。总的来说,指导后的板书是一则比较好的板书。

(二)收束设计【略讲】

1、收之以知

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整理系统化结束新课。

2、收之以能

指通过读写结合、作业布置等结束新课。

3、收之以情

通过情感渲染结束新课。

例如:李镇西在执教《荷塘月色》时是这样结尾的:

朱自清在写这篇《荷塘月色》时,只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当然不可能想到自己20年后的命运。但是,我们从这篇文章所体现出的高洁品格,却完全可以理解20年后朱自清所作出的选择。作为一直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有过苦闷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毅然走向了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6年10月,西南联大迁回北平后的两年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朱自清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面对一个行将灭亡的腐朽政权,贫病交加的他自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斗争的洪流,并以大义凛然的骨气,写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壮美的诗句!他瑰丽的诗文成了永远流传的文化珍宝,他朴素的名字成了万代敬仰的人格丰碑!――下课!

李镇西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话语为这堂课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收束语中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崇高人格。

(三)教案格式写作规范。

【课前印发课堂实录《在山的那一边》,人手一份,要求学生按教案格式还原教案,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案的基本格式要求。下星期同一时间上交。】

【附:教案格式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教案的一般格式(含一堂课的一般教学过程)

*********(课题)

设计者:×××

教学目的:(以纲要的形式写出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兼顾,但又要根据课文有所侧重)

1、*****

2、*****

……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都以纲要的形式写出来)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常规教具,CAI课件,幻灯,小黑板,卡片等,根据需要填写)

教学时数:几课时

教学过程:(如果是一课时就完成的课文,那么就略去下面的“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内容和步骤”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2、******

教学内容和步骤:(注意:写清楚教什么,怎样教,环环相扣,步骤清晰,问题设计都要有参考答案或思路点拨,以下仅仅是一般的教学流程,因为课堂常常随学生、课文特点诸多因素千变万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流程,但无论如何备课要钻透教材、心中要装着学生,装着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背景介绍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布置要求,读课文(生读,师读等),整体感知

1.***

2.***

(二)正音

(三)引导学生解答感知问题。

四、具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

1.提出要求,带着要求读(生自由读或指名读或师读)

2.引导学生解答要求或问题(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顺序、难度大小、大问题如何拆分为小问题等等,所有的问题都要有明确答案或思路点拨。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文悟道,以道解文。课堂上相机点拨,不一定完全按教案所设计的顺序提问。)

3.再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4.小结。过渡下一环节(注意过渡语的设计)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

……

五、总结(不一定用这个词)

六、拓展实践(不一定用这两个词)

板书设计(用框框起这堂课的总板书,显得完整美观)

教学后记(以纲要的形式,或只言片语写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感受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下同第一课时)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 编为您带来的是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课题: 美在学习中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四、活动形式: 分组进行擂台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选择(满分1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满分2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满分2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下列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2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满分2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2分钟回答1分钟每题满分2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则广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满分2分)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七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 陈俭志 (注:红色楷体为上完课后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生的表现欲 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颜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 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有两个学生说:黎庆怡是姑奶取的,希望天天开开心心,学有所成;黄荣康:荣宗耀祖,健健康康) 老师自我介绍:姓“陈”,以后叫我陈老师吧,“陈燮霞”的“陈”,知道她是谁吗?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苦练16年、曾面临两次退役打起背包准备回家最终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为我们取得奥运首金的举重冠军,我和她的经历很相似,生于普通农民家庭,苦读16 年后再次咬紧牙关读书三年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哇”) 名字是:俭志,家里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勤俭节约而又有志向的人,好名字吧!但也是这 个中性的名字,让我在大学第一天入学时在女生宿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网上可以找到两个“陈俭志”,一个是本人,另一个是男性,律师。呵呵,也算独一无二。)老师的性格:我参加工作10年,在颜中教语文8年,其中5年教初三,可以问问你们的哥哥姐姐、邻居亲戚:陈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就说你们的语文老师是那个姓陈的、女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稍微有点胖的老师(学生笑),他们就知道是谁了。总的来说:你尊重我,我就充分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将会更不尊重你!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台睡觉和不交作业。(此时已有黄耀志三次讲话,叫他站起来,他不站,走过去将他拉起来。) 三、教材介绍:

我的十个语文活动课教案

语文活动课集体备课教案班级

第一周 一、化诗入文 ——古诗词活用活动 活动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化诗入文”的古诗词运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过程 1、学生收集活用古诗词的语句,初步感知“化诗入文”的语言特点。 2、通读课内外已接触过的古诗词,为运用作准备。 3、类型举例 ①、借诗词来表达感受如: 他们年龄与我相仿,却已懂得靠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屋里烛光闪烁, 让我感觉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升起那降落的风帆,你来校时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你明白自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深了,我们划着船向回走,一路高高兴兴地谈着,山涧的景色在月色中更加朦胧,更加迷人,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 看着还对读书有厌恶的学子们,我蓦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在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②、借诗词来抒写情景如: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溪流的拐弯处,船驶进了一片树林里,月光淡淡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整个树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不禁吟起诗来。 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很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赶到寒山寺,但已日落西山,只剩下太阳的余辉留在天际。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地方,只有那翠色欲滴的大树和厚实的黄墙,能让人体味到“禅房花木深”的神韵。 梧桐树庇护着我不受太阳的照射,就像爷爷庇护着我不受半点委屈一样。傍晚,竟下了一点细雨,爷爷叹口气说:“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借诗词来写事如: 乡村四月,大人们“才了蚕桑又插田”,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 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体会陈小允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铺垫情感,揭示课题。 1、导入: 孩子们,我们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都学语文,每天都在说语文,用语文,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那么,语文究竟代表着什么,它究竟有多么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 谁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课题。

2、板书课题:《别了,语文课(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陈小允起初对语文课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有了什么变化? 生:陈小允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出国前又有点喜欢语文课。(板书:讨厌喜欢) 三、边读边悟,感受陈小允对语文课的讨厌,明确描写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1、自读自悟,找出表现陈小允讨厌语文课的语句。 师:同样是陈小允,同样是对待语文课,态度怎么能说变就变呢?看来陈小允这孩子很值得研究。下面,咱们出声读课文第一部分(110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讨厌语文课。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明确指出描写心理活动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讨厌语文课?谁先说? 生:我不能我不能我甚至不能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他就想着搞小动作,根本无心听讲。可见他讨厌语文课。 师:左一个我不能,右一个我不能,最后还说个我甚至不能谁都听得出来,他就是愿意他愿意做什么?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生:我愿意我愿意我甚至愿意 师:你真比我还了解陈小允啊!同学们请看,这么多我不能重复出现,这在修辞方法上叫什么啊?(课件2)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学当小记者 【活动目标】 1.通过采访活动,培养学生围绕一件事或一个人物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使学生写作时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培养学生当好一名小记者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 【活动要点】 采访家庭的变化,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并根据采访的材料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进行演讲比赛。 【活动准备】(课前) 1.采访自己家庭三个阶段的变化: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十年代时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八十年代组织家庭时的家庭情况;现在自家的家庭情况。 2.掌握写作新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根据采访的材料写一则简短新闻,准备参加新闻发布会。 3.投影字片、奖品等。 4.把学生分成4—6小组。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记者肩挎照相机,手拿采访本到处采访时,我们会觉得当一名记者是多么光荣,多么令人羡慕啊!那么,今天这节活动课,让我们都来学习当小记者好不好? 板书课题:学当小记者 二、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 课前大家已采访了自己家中的长辈,了解了自己家庭的前后变化,知道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历史事实。现在,把你采访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整理成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简短新闻。 步骤: 1.分组交流,各人宣读自己写的简短新闻,评出本组最好的新闻。 2.各组推选代表把本组最好的简短新闻的标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宣读该新闻。 3.“小记者们”按“优秀新闻评分细则”进行评比。 4.评出“最佳新闻”。

三、小记者演讲比赛。 大家对自己家庭变化的三个阶段进行采访,把获得的材料在本小组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地介绍、交流,并做好演讲比赛的准备。 步骤: 1.根据《家庭情况采访表》在小组内汇报采访的材料。 2.各组评出最好的采访材料,选好演讲者。 3.小记者演讲比赛。 4.按“演讲评分细则”评分,评出“最佳小记者演讲奖”。 四、宣布获奖名单,发奖品,掌声祝贺。 五、小结:这节语文活动课,各位小记者都能表现出聪明才智,大家兴趣高,气氛活跃,全体参与,“记者”这个带有神奇色彩职业的面纱被撩开了。我们深深懂得:如能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地进行采访,就可以获得大量丰富的材料,那么写出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文章也就不难了。 【附表】 一、家庭情况采访表 采访项目 材料 年代 住房面积(平方) 人均收入(元) 家用电器(件) 私家车(辆) 通信设备(部) 饮食 衣着 七十年代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 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Studio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语

句来理解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了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

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它们的游动速度;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句话单从修辞的角度说就是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2】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趣味语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艺 一、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风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些语文知识积累的特点;设计了本次趣味语文的活动课。 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3.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妙用。 四、教学准备: 1.情景设置 2.课件制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课件出示课题)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一起大胆实践。 (二)趣味歇后语;小组担任角色。 1.出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边读边简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获得一张词条卡;分别担任词条上各人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成语大擂台;六行成语分别由六小组完成;毎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如有小组答不出来;其他小组可以抢答。 (四)出示舞动的成语;在两幅图找到成语。考考学生的观察能力;考察平时积累的成语。 (五)走进动物王国成语。 1.各小组成员抢答含动物的成语。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成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猜测各种答案。 师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差了一个;谁看出来少了谁? 生答:少了“猴”。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参与对话的一共有三方。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体现新学科进展,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贴切、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捷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尽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让我们在自然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课文中每一句就象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无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 建“海上日出”美景 3、通过学习、理解文中“伟大”、“奇观”的涵义,从而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课改教案设计】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 —古典诗歌背诵比赛 内江市东兴区马鞍石小学付兴书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 是深广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愉情悦性的目的。 【设计特色】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学过的古典诗歌,并适当扩展,以激发学习、背诵古典诗歌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其灿烂文化的热情。 【活动方法】将学生分为A、B两组进行抢答,必答题按先A组后B组的顺序交替出示,在 规定时间内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给分;抢答题由两组同学举手抢答,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倒扣分。老师担任主持人,负责出题,评判,记分,题目事先用投影片(或课件)制作好,比赛时逐一出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情鼓动 (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是养育艺术鲜花的源泉,历代优秀人物都十分注重从中汲取营养与精华。今天,让我们也走进古典诗歌,与古代的墨客骚人结伴遨游诗海,在富丽堂煌的文化艺术的殿堂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序曲——磨拳擦掌 1、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及办法 下面进行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男同学为A组,女同学为B组,其余办法见投影片。2、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三、竞赛——拼搏沙场 (一)必答题 1、小组活动:A组背诵五首五言古诗(李白一篇,杜甫一篇,其余任选);B组背诵五首七言古诗(李白一篇,杜甫一篇,其余任选)。 2、诗句填空:(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A组:请在下面诗句的空格内填上一个表示数量的词,使之与原文相同。 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扩句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扩句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6、《一封信》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一1、让学生交流近期来阅读 《木偶奇遇记》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3、通过交流匹诺曹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明白一些故事中的道理,明白如何选择朋友。 4、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的兴趣。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师:孩子们,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有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可见,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聪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木偶奇遇记》,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一)学会从序言等了解书的内容 1、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2、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捷径去读完这本书。(扉页、序言、总言、后记等等) 3、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去找一找,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 基本情况。 4、课件出示:

①了解了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②看得真仔细。那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课件出示:《木偶奇遇记》是________ (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者)写的一部童话故事。主人翁是_____________ ,童话讲述了 (作者简介:卡洛? 科洛迪,1826 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作。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童话,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这部童话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内容概要:《木偶奇遇记》是19 世纪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留给世人的经典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匹诺曹的木偶被注入了生命力,在仙女妈妈的关爱下,如何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从一个任性、懒惰、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孩子的故事,书中主人公木偶匹诺曹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学会从目录了解各章的内容 1、除了序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