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三国演义》与正确的人才观

自动化91 王彦召32209103 电话:158********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统一。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三国演义》不仅描绘了一幅恢宏的战争场景,同时也向我们塑造了三国时期的各国的正确的人才观。

说到三国正确的人才观,也许大家第一印象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还有的就是刘备任用庞统等等事例。其实,三国中之所以会一直出现三足鼎立那么久,完全取决于这些雄主可以招贤纳士,有正确的人才观。东汉灵帝十年时为了平息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奉召将董卓引进京城,以至于后来董卓执掌大权,祸害我汉民。于是各地诸侯为了讨伐逆贼董卓,纷纷联合起来,在袁绍的总指挥下开始了讨贼行动。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国开始了它长长漫路。首先,在正确的人才观上曹操就是一个很善于任用贤能的人。曹操从开始的一个校尉开始讨伐董卓,然后讨伐董卓之后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在发展自己的势力的时候广纳人才,他用人唯才。虽然,曹操一生多疑,但是在谋略、军事方面,曹操还是可以正确地去判断,可以让其谋士、将军们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一生中身边谋士众多,良将很广,使得曹操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之一。虽然,曹操临死之前也没能统一全国,但是曹操一生中的杰出军事领导才能,以及他任人为贤的正确的人才观,让曹操成为了一方之霸主。在曹操争霸中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等这些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征战各方,也取得了很多著名战役的胜利。曹操能够用贤举贤,并可以让自己麾下的人才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才能来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从而成就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大捷等等。

而另一个可以和魏国抗衡的蜀国,也同样是得益于刘备的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的正确的人才观。蜀国的刘备最初只是由于为了投身报国,然后经过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在经过黄巾起义了之后才开始名声大做。而那个之后的刘备还是经常的打败仗,自从有了谋士徐庶之后才开始扭转过去的僵局。然后,经徐庶推荐,刘备放下自己的身份居然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的,良将难求啊。可是,就是刘备的这次三顾茅庐得来的何止是一个良将,诸葛亮可以说是对刘备能够跻身与三足之列,完全取决于诸葛亮的一次次的谋断。刘备不仅在军师上得到了诸葛亮,在战场上还有赵子龙、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勇将。而正是由于刘备对这些谋士,将军们的正确地任用,使得刘备在有生之年,可以独据川蜀汉中,成为另一个雄主。当然,正是由于刘备的这种正确的任人唯贤的政策,使得刘备死后,那些将领谋士依然忠与蜀国。

虽然,在三国中我们一直看到的都是江东的吴国一直只是在守卫着自己的那片土地。但是,吴国在经历几代吴主的领导下,一直都可以和魏、蜀抗衡,使得吴国在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得以保存,而且可以成为三足鼎立之一。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吴主可以任人唯贤,可以广纳贤才,最后才得以保持住这片江东之地。其实,吴国在孙策开始,就一直开始重用贤能之人。比如,吴国可以将全国的军权交给大都督周瑜,可以放心地让他统领江东子弟兵去保家卫国。当然后来的孙权也可以将兵权全部交给陆逊,让他完全统一领到,最后才使得吴国没有在蜀国举国侵犯的时候被灭掉。

邓小平同志在《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一文中指出:“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

出来,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他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不能成功”.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充分肯定了人才是重要的,在三国中人才可以为自己的主公做出那么多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人才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我们要知道,正确的用人,正确的选拔人才,这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我们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三国中的人才观,正确的认识三国中的正确的人才观。因为,现在的社会是提出我们要人才强国,而只有更多的有用的人才涌入社会,那么社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国家才可以更好加的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