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盘点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谈“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盘点”

[嘉宾访谈]:11月8日15:3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改

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盘点”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本场访谈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改革的大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系列访谈的第一场。[17:09]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您正在关注的是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访谈。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本届三中全会将勾勒未来10年中国改革蓝图。因此,重现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题及重要意义,回顾梳理中国35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及时总结35年来改

革开放经验启示,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对未来也多一份把握和期待,本场访谈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改革的大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系列访谈的第一场。今天作客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为我们盘点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也欢迎各位网友跟我们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15:23]

[李忠杰]:你好!各位观众,网友们,你们好![15:23]

[主持人]:回首这35年的改革历程,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今天访谈开

始,第一个问题想请您跟网友解读一下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和关键词。[15:28] [李忠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现在,我们党已经召开了七次三中全会。如果把十八届三

中全会算进来,就有八次了,当然我们先谈前面七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或者关键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二届三中全会应该说是:“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稍微有一点特殊性,因为当时也曾经想进行价格改革,但是后来引发了一场抢购风潮,因此把治理整顿摆在了特殊的位置,因此这次全会可以概括为:“把治理整顿作为紧迫任务”;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或者关键词就是:“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十五届三中全会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可以说:“把三农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表述上几乎一样,就一个词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括起来是:从“建立”向“完善”转变;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突出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所以可以说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15:29]

[主持人]:这七次三中全会,您刚才为我们进行了解读,每次的主题都不太一样,这些主题的

确立依据是什么,后来又对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15:32]

[李忠杰]:我想,所有的三中全会的依据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践要求,第二是时

代条件,第三是观念进步。

首先是实践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改革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在经济生活当中、社会生活当中、政治生活当中,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有了这样的要求,我们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握改革发展的规律,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设计和制定有关的部署、方案,推进改革,所以首先是实践要求。

第二是时代条件。从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时代大背景。首先,时代主题发生了转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然后中国和世界要比较,打开大门,看见我们很多方面落后了,必须紧追啊,不追,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这样的条件和背景就迫使我们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此后在三十多年的过程当中,国际环境、国际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很多严峻的挑战。我们党、我们国家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挑战,自然而然要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

另外还有观念进步。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是伴随着解放思想的进程,如果观念不进步,观念保守、陈旧、落后,就没有改革的决心,也不知道怎么改,所以改革也就不能深化下去。所以概括起来,是三个大的基础。[15:32]

[主持人]:那您纵观这三十五年来,觉得改革呈现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三十五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15:36]

[李忠杰]:中国的改革,跟世界上其他不同类型的改革有某些相同之处,但更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特点怎么概括呢?这恐怕还是大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它关键是从什么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的改革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之上,伴随着解放思想的进程,而不断推进的。还有,我们的改革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者说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各方面改革互相配套,互相配合,逐步向前推进的。

还有,我们的改革,始终是坚持先试先行,总结经验。用一句话来解读,叫做“摸着石头过河”。比如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要先选择若干城市,若干企业,进行试点,尤其是特区,那更是一个大试点了。

我们的改革是上下结合,共同推进的。就是说,很多改革措施是来自于群众,来自于人民,包括农村改革,首先是农民先行先试的。但是我们党又及时发现这些经验,加以推广。同时,从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制定规划,整体推进。所以,它又是上下结合的过程。

另外,中国的改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是统筹共同推进的,所以我们习惯说改革开放,严格说是两方面,改革和开放,但是有内在的联系,改革就需要开放,开放某种程度上也是改革,所以它融为一体,这也是很大的特点。

当然,也有人说,我们的改革举措是渐进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从我们所采取的步骤来说,不是突然之间搞大运动一样的,而是稳步有序地,根据条件、时机,不断地推进,不断地深入。当然也有的人说,中国的有些改革,一开始就是抓住本质的,比如说多种所有制,确实某种程度上抓

住了所有制的改革,当时是很重要的改革了,变革的程度是很大的。我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改革

的举措来说,还是比较渐进的,稳步有序的。

诸如此类,改革的特点可以归纳很多,我是从这几个角度,把它提一提,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深化。谢谢。[15:37]

[主持人]:您刚才说改革和开放,给人的感觉是:改革是我们对内的改革,开放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您如何理解改革和开放之间的关系呢?[15:39]

[李忠杰]:我们的改革不仅是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有关体制的改革,而且我们要面向世界,

打开我们的大门,干什么呢?首先是学习其他国家在管理体制上、在人类文明方面比较先进的东西,所以我们最初的改革的举措和体制,确实在很多方面是学习了外国的,所以改革与开放是融

为一体的。其次,我们对外开放,要引进外资,要引进先进技术,这里面当然也要对我们过去的管理体制做适当的改革,也就是相当程度的改革。如果说经济特区的话,更是在区域范围之内全面的改革了,打开了大门,同时要进行改革,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特别是后来,我们加入

WTO,在经济体制方面,很多都要适应国际规则,所以自然地,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

制和有关方面的管理体制做一个大的调整和变动。[15:40]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这三十五年来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又给我们哪些经验启示

呢?[15:43]

[李忠杰]:首先说变化、历史贡献,这方面我们多次党代会都做过概括,都做过肯定,应该说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从我的感受来说,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变了中国,我们可以把三十五年前或者更早的情况与现在做一个比较,过去我们当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改革,我们的变化可就大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大的,当然是宏观性的,从我们个人来说,你可以想想,我们的衣食住行,穿的衣服,大家都知道,外国人过去都说我们一色的灰衣服呀,现在是五颜六色,像美丽的大花园。过去我们能吃红薯也不错了,现在红薯当成养生,食的内容丰富多彩了,营养水平很高了,现在要节食、减肥,这不是大变化吗?

住,现在来说,大家对住房还是有一些意见,这可以理解,但是每个同志都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三十五年前,我们家住的是什么房子,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房子?很多城里人并没有自己的房子啊,房改之后才有自己的房子的。居住的面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已经提高了很多了。所以变化是非常之大。

行,三十五年前谁会想到我们个人还能买得起汽车?还允许我们买汽车?想都没想过,根本不敢想,也不可能想。但是现在发现,我们城市里停车场不够了,原来城市建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给汽车留下一点地方。所以这个变化发生着。

有形的方面,无形的方面,都有很多,所以变化很大。对世界来说,影响了世界。现在中国如果说一句话,外国人都得仔细琢磨,是什么意思。[15:44]

[主持人]:对,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44]

[李忠杰]:对世界的影响还是很大。包括不同的国家,对中国当然会有不同的态度,发达国家

在政治上对我们有一些看法,但在经济上也不得不和我们打交道。在发展中国家,不但经济上和我们互利共赢,而且很多国家还很愿意、很希望学习中国的经验。所以我就曾经出国向他们介绍过好多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很虚心、很认真地想学一学中国的经验好在哪里。

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经过改革开放的探索,形成了一条路子,到底怎么走,怎么办,怎么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应该说,大方向、大思路明确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是个长期起作用的巨大的贡献和变化。[15:46]

[主持人]:所以说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发现很

多改革的重要决策都是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也有很多网友想知道,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规律?为什么社会各界都非常高度关注三中全会?[15:52]

[李忠杰]: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或者政治现象。说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十一届

三中全会之前的我们的三中全会,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党到现在为止一共召开过十八次党代会,

按照道理,每两次党代会之间总是有中央全会的,但是过去的情况不太一样,一届到五届,因为当时党代会实行年会制,所以就不存在现在的中央全会的问题。然后,有几年的任期了,相应的都要开中央全会,次数不太一样,六届、七届、十一届各开了七次,最多的是八届,八届因为党代会没有按期召开,隔了十三年,所以十三年当中开了十二次中央全会。九大之后,总共只开了两次全会,没有三中全会。十届开了三次,也就结束了。然后从十一届开始,三中全会就算到现在了。

考察以前的这种变化,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时间最长的六届七中全会开得时间最长,开

了11个月,当时还设立了主席团,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暂时停止行使职权,由主席团处理中央

的日常工作。现在主席团只有在党代会的时候才会有。考察以往的党代会,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中央全会应该说多数开得还不错,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总的一个不足,就是不规范。党代会的时间不规范,相应地中央全会开的次数、时间也不规范了。改革开放之后,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党代会规范了,党代会一规范,中央全会当然就相应规范了。五年一次党代会,五年一届党中央,期间要研究布置工作,自然就形成了这个惯例,一次全会是要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二次中央全会要准备“两会”,确定国家机构的人选了,然后到三次全会,当然就要对任期之内的整体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研究和部署。这个全面部署,早了,前面很多东西还没有定下来,所以有难度。再往后,晚了也不行,所以就要在三中全会做出全面部署,自然而然三中全会就显得特别重要。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最大的事情当然是改革开放了,所以每届中央研究工作,当然首先就要研究改革开放,所以相应的三中全会就比较特殊了。本来中央全会的重要性跟几次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况,由于这样一种工作安排,就使得三中全会格外引人注目。[15:52]

[主持人]: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在人事和机构领域里面做出决策,三中全会主要是改革。[15:53]

[李忠杰]:要把框架搭起来。[15:53]

[主持人]:前面框架定了,后面就有具体的方向性了。[15:53]

[李忠杰]:要抓工作,要有总体部署。[15:53]

[主持人]: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

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有网友说它诠释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启动展开再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的进程。您如何评价这四次全会在我们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的地位,对推进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作用?[15:59]

[李忠杰]:首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主要的地位就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

国家的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之前,我们发生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党开始拨乱反正,但是整个指导思想还没有完全转过来,所以我们称之为“在徘徊中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的呼声,全国人民的要求,加上我们党的领导层,以及广大的老干部,迫切要求进一步端正我们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要解决很多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三中全会

之前开了一个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这个时间也不短。会议的议程,本来不是最后所宣布的那

些,实际上这中间发生了变化,就是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要求,研究了紧迫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然后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实这个会议通过的两个决议是关于农业问题的,但是这样一些重大的决策,它的意义重大。所以,它就实现了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什么转折呢?概括起来就是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由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这是我们党中央的文件上早就这么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面的基础就是改革起步之后,尤其是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改革先行,积累了很多经验,进一步就提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怎么办呢?城市的改革怎么推进呢?所以,在十二大宣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就是对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全面的部署。这个文件在理论上还有一些重大的突破,因为原来我们都说,我们的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但是现在,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以小平同志对这个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这个全会的决定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成异端,所以这个文件是很有份量的,这次会议很有意义。

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在邓小平同志九二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做出三大决策的基础之上召开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大家都知道,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因为他回答了当时改革开放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也是最麻烦的问题,尤其是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

题,把人们的一个大困惑解决掉了。因此,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的时候就

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他提出了三种方案,并表示他本人倾向于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到十四大的时候,就确认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59]

[李忠杰]:好了,方向明确了,怎么干呢?要部署啊。所以,自然而然,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就

描画了一个大蓝图,搭起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框架,所以它的历史意义当然很重要了。我们此后的改革,都是按照这个蓝图来进行的,付诸实施。

相隔十年,又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刚才说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这个《决定》就差一个词,“建立”和“完善”,但是这个词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这十年的进展和未来的要求。十年当中,按照蓝图,我们付诸实施,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当然也包括解决改革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努力的结果,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给搭起来了,这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为什么?世界上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之前几乎就没有人认为社会主义还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啊,马克思也没有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啊,小平同志说了,我们党说了,说了而且干了,干的结果如何呢?大家拭目以待啊。十年,干成了,框架搭起来了,这个成就当然是非常之大的呀。

好了,框架搭起来了,但是也得承认,改革过程中还有许多新问题呢,改革的措施到底是不是还要更加进一步科学化呀?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因此自然而然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从完善的角度对各方面的工作做了部署。那么怎么完善呢?这里又同时提出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了。

也就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他的讲话里面,专门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在这之前,他视察各地的时候有一些讲话,但是在这次中央全会上,他在全党正式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此后的改革,是在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推进和深化,使我们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所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决策也是标志性的。

所以,这四次中央全会,都是在这样长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作出重大的决策,从而对改革开放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16:02]

[主持人]: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启动到展开,到建立,再到完善。完善之后,也会出

现新的问题,就有了科学发展观,这都是一脉相承的。访谈开始之前,有很多网友给您提问,我们来看一些网友的问题,这位网友叫“破旧立新”,他说通过三十五年来七个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和关键词的变化,折射出党对中国知识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认识的一种怎样的变革,想请教您一下。总的来说,就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深化,不断地提升。比如说这位网友提出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认识。[16:09]

[李忠杰]: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在他们当年都提出过中国实现现代化,后来概

括为四个现代化的要求。那么怎么实现现代化呢?也做了一些探索,也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个探索还在继续推进,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我们面对过去那种僵化的、半僵化的体制,你要实现现代化,不是那么容易的,连球籍能不能保住都成了问题,你谈何现代化?所以要发展,要现代化,就必须通过改革这条路来实现,所以就有了小平同志说的,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我们党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的界定,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同志也说,改革是活力之源,是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就很难如愿实现现代化。当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对现代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代化,也并不是某个方面的现代化,而应该是全面的现代化,这个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的认识,当然也是深化的。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该说是好的,但是这个体制应该说全世界公认,都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正因为如此才要改革嘛,所以我们要把体制完善起来。如果没有这个体制的改革,现代化也好,其他目标也好,很难实现。所以改革首先要解决经济体制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体制问题。对这个体制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最初的改革是在拨乱反正基础上推进的,着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消费品不足问题,从这些方面来改。有的地方农民饭都吃不饱,当然要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放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个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市场的重要性。农民生产的粮食多了,就要拿去卖,就要有贸易。温州的农民,挑着担子做小生意,后来生产出来的小商品,很受欢迎,当然要市场啊。很自然的,实际生活当中开始出现了市场问题。那么怎么对待这个市场呢?开始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或者说不想让它发展,但是这个潮流是挡不住的。由此,小平同志先后六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这样的实际效果就是把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线给串出来了。我们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改什么呢?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角度来的,这不是认识深化了吗?

还有中国的发展模式问题。模式,就是具有某种特点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发展的体制、方式、道路等等的综合。

我们的改革从哪儿开始的?从破除传统的尤其是苏联的那种僵化的模式开始的,所以我们倒不是说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模式,恰恰相反,我们是要破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弊病,尤其是苏联那种模式,僵化、封闭,所以要破。破了,就要从我们实际出发,发展新的东西,新的政策出来了,新的体制也出来了,理论上也概括了很多东西,小平同志说,很多事情都有了我们自己的语言了,慢慢就成型了,成型了以后就相对稳定了,相对系统了,相对全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点模式性的东西。所以如果说现在的中国有没有模式呢?客观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模式。但是我历来主张,不要过多强调模式问题,因为一强调模式,就容易使我们自己僵化了。[16:09]

[主持人]:就陷入一个框架了。[16:09]

[李忠杰]:对,框架都成型了,就不要变了。这个很难说,小平同志说,到2020年争取形成

一种比较成熟的、完善的制度,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好多东西还要继续探讨,有的还要继续完善,有的还要继续创新。所以如果我们过于强调模式,这个模式好像就固定了,就成熟了,就完善了,那你就不要往前进了?

还有,我们过去不想照搬人家的模式,现在我们也不希望人家完全照搬我们的模式。哪个国家照搬中国的模式,也未必能够像中国这样发展得那么好。所以我的意见是,客观上是有这样一个模式,但是最好少提这种模式,不要过于强调它。[16:11]

[主持人]:可以理解为这种模式起到的作用是指导性的作用,它是种客观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把它设置为很成熟,已经形成的模式,它其实是一种指导性的模式。[16:12] [李忠杰]:作为道路来说,当然具有指导意义、规范意义,如果说它是模式,对我们现在和未

来,大体上也能起到指导的作用。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这个道路,或者具体的体制方式,今天改一下,明天改一下,把它搞得乱七八糟的,那当然不合适了,它还是起到了规范作用,我是说主观上不要过于强调它,因为我们自身的这套东西还要继续丰富和完善,对于人家来说,也不要过于把它当成一个标本,要人家一定要学习你这一套。[16:14]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叫赐予我力量吧,他说有外媒说中国这三

十五年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近几十年几乎都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想问您如何看待外媒这种观点?[16:19]

[李忠杰]:中国经济的成绩,谁都能看到,外国媒体也承认。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

改革,当然也有不少的说法,包括我在接待外国朋友的时候,他们也跟我提过类似的问题。我觉得,纵观三十五年的改革历程,不能说我们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改革怎么起步的,首先就是在政治体制上做了调整,在政治路线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才得以进行的。如果没有政治路线的变化,政治体制的某种调整,改革是搞不起来的。好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其实你看一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的政治体制、领导体制,你可以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变化的。[16:19]

[主持人]: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等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16:19]

[李忠杰]:相辅相成的。这三十五年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向

前推进。所以你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你看人民政协所发挥的作用,你再看看基层民主在全国推展所发生的变化,应该承认,政治体制改革还是不断推进的,尤其是法制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当然,你说改革的力度大了还是小了?变化是大了还是小了?或者说到位了还是不到位了?这个要辩证地看,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觉得还不错,有的觉得还不满足,有的觉得还可以再努力,关键不在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改。无论哪方面的改革,都要改得切合中国实际,改得有利于中国发展,改得有利于维持中国的稳定,改得能使中国更好地推进现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到底怎样进行改革。[16:21]

[主持人]:要有针对性。[16:21]

[李忠杰]:至于社会体制、科技文教体制,大家都明白,已经改了不少了,不是说没有进行改

革。[16:22]

[主持人]:再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叫“小小教书匠”,他说一九七八年以来,中

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七次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不变的主题,想问一下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16:26]

[李忠杰]:首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小平说的,也是我们党说的。这场革命,当

然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成的,所以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每次中央全会都要适应于当时的环境条件要求确定改革的任务,不能太超前,当然也不能落后。你不能设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制定一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吧,不能跳跃式的发展,所以它当然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在自然的过程当中,每一步都及时做出重大决策,实际上就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一个过程,改革是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改革在不同的阶段要做出不同的决策,使整个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化。

所以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的意思是,改革是一个过程,至少到现在,或者我们看见的到2020年,改革不能说肯定就能够完成的,所以要不断地深化下去。[16:27]

[主持人]:这是一个过程。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面,前面的问题我们也谈到了。您如何看待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的路径?过去的改革对现在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16:33]

[李忠杰]:总的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这个期间也遇到过不少的难题,也遇到过曲折、波

折,也遇到过一些麻烦和问题,但是总体上是成功的。也就证明,这个路径基本上是正确的。所以,改革开放当然要按照这样的路径,继续推进下去。

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也会遇到很多新的课题,像现在,我们的架子搭起来了,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完善,我们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老百姓还是有很多不满,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问题,它说明什么?说明还要努力。怎么努力呢?我们的改革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整个改革实际上是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着我们社会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我概括为两个,一个叫动力机制,一个叫平衡机制。以往的改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可以发现,它的主要着力点是在增强活力、增强动力上面,就是通过各种改革的举措,把个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与这些主体的行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社会能够不是完全要政府来部署,而是要让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企业都有一种自身的发展动力。按小平的话,搞活了。搞活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麻烦,活了之后,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按照法律、按照道德规范从事活动,那很好,是正能量。但是,如果他搞歪门邪道,为了谋取利益不顾一切,走私、贩毒、偷工减料,当然就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的改革不仅要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而且要对这样的动力加以规范,也就是相应地加强法制建设,加强道德熏陶,加强社会管理。

另外,动力激活了,还有平衡呢。社会既要动力,也要平衡,就像汽车一样,汽车没有发动机开不起来,但是如果开的速度很快、乱开,或者汽车本身就不平衡,还没开几步就翻身了,不平衡,就乱套了,所以国家本身也要平衡。我们在调节动力机制的过程中,后来就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收入分配不够平衡,我们的城乡发展不够平衡,我们的东西部之间不够平衡,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够平衡,这样的条件下,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应运而生,进一步解决平衡问题。面向未来,根本上我们的路径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动力与平衡机制,把动力与平衡两者结合起来,强调动力的时候不要忘记平衡,强调平衡的时候不要忘记动力,作为一个重

要的理念,制定各方面政策的时候,都要兼顾到这两条。比如说,财税体制肯定是要改革,还会继续下去。财税体制怎么改?它就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对企业征税多了,有不利之处,征税少了也有不利之处。征税少了,国家财政少了,拿出来用于民生的、用于福利的钱不够,所以就要征税。但是征得多了,征得企业生产没有积极性了,再怎么生产全都拿走了,甚至多生产还不如不生产呢,那他干吗要生产呢?他就不生产了,那你发展就落后了。所以,税收不仅仅是过去我们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它更是调节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挥棒,一个平衡器,它的作用是很大的。[16:34]

[主持人]:所以说,动力和平衡机制还是要相互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刚

才回顾了一下前七次三中全会的内容,现在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改革其实是一个过程,到目前来看,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了,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您认为此次三中全会的重要改革方向在哪里?能不能为我们网友进行解读?[16:35]

[李忠杰]:三中全会还没有开,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但是三中全会决定在一定范围内征求过意见,这就是我们党发扬民主的具体举措。[16:36]

[主持人]:我们说形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大幕开启,如果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话,您又将它如何做一个比喻呢?[16:37]

[李忠杰]:希望更上一层楼吧。[16:37]

[主持人]:就是刚才说的,改革是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向前走。下面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个网友叫“灌水治疗心烦”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媒体分析,认为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届领导人所选择了改革道路,或许将开启自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谈话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改革,想问一下您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是否赞成?[16:39]

[李忠杰]:我想说这么几层意思,对这个问题。第一,我希望这能够成为在新形势下又一次意

义深远的甚至最深远的大变革。第二,它是不是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最为深远的大变革,要等三中全会的决定出来以后,大家去判断。因为网友还没有看到这个,我先说一通,没有论据,不好下这个结论,出来以后大家再做判断。第三,能不能成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变革,需要实践去检验,不仅三中全会开了,还要看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如何贯彻的,如何推进深化改革的,然后如何取得成效的,到那时候我们给它下结论,为时不晚。[16:39]

[主持人]:您对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期待呢?[16:39]

[李忠杰]:如同所有的网友一样,全国的党员干部一样,都充满着期待,因为中国需要继续深

化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希望也在改革开放。因此,对三中全会,我和大家一样有期待。如果说概括我的期待,有这么几句话,“总揽内外大势”,就是总揽国际国内到今天的发展大势。然后,“继续解放思想”,因为中国改革的一个特点,每一次改革总是与思想观念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思想观念不解放,改革很难迈出大的步子的,所以我还是期望,在一定的范围框架之内,还是要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做出全面部署”,很自然的,三中全会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和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所以是“做出全面部署”。然后“提高改革水平”,这句话要特别说一下。就是说,我们改革发展到今天,思想方

法、思想路线的问题愈加紧迫和重要。因为我们不是随便制定一个政策,制定一个措施,给它套一个名字,这是改革,大家就无条件拥护,没那么容易。实践证明,过去的政策措施绝大多数是成功的,是科学的,但是你也不能说每一个政策、每一个措施都是那么绝对的科学、准确,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老百姓之所以现在还有一些意见,有一些怨气,有很多原因,也包括我们某些制定的政策措施也未必完全那么理想。所以在今天的条件之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人们对改革既有期待,但是也不是说没有疑虑,关键你要改什么,怎么改,不是套一个帽子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在这方面,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了好多话,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讲了很多要求。比如说,怎么正确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鼓励广大群众探索。我们每一项改革都要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但是,一定要善于总揽全局。因为现在的改革,不是说哪个地方想改,哪个人想改,就能够改起来、改成的,不是的。好多问题都涉及到全局的政策性问题,涉及到全局的体制问题,它一定要有顶层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平衡、利益调整,把它综合起来,制定比较科学的改革措施,各种方案、各种政策,然后贯彻落实。

所以,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提高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内容的协调性等等,综合一句,要提高改革水平。所以,对三中全会要说期待,就是这几句话。最后希望三中全会能够推动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更上一层楼,也希望这次全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历程当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性的标志。[16:44]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今天李主任跟我们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为我们盘点了改革开放以来历

届的三中全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李主任作客我们演播室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也感谢网友积极地跟我们互动,参与到今天这场访谈当中。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网友。[16:45]

[李忠杰]:谢谢观众,谢谢网友。[16: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