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

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

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

务;

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

标准和依据。

目标设计存在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

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

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

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目标设计存在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

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

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

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应如何设计目标?

?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以教学反馈为手段,反思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中学英语教研室教研员陈芳)

教学目标应体现有效性误区一: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日常课堂活动而设定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特点。

误区二:语言能力取代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完成语言知识目标并不意味着综合语言能力就能提高了。但在传统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几乎是教学活动的全部,语言知识的掌握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

教学目标应体现有效性

误区三:教学目标主体错位

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海豚游泳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就海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且就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想法。

原文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没有能够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案例中三个动词的主语都是教师自己,似乎教学目标只要教师本人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目标应体现有效性

?教学目标要体现人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应该根据班上最后一名学生设计出基本目标,由此再考虑教学目标的开口,即“保底不封顶”,真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水平和能力得到发展。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华中师大客座教授夏谷鸣)

以下教学目标设计有问题否?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两个新的动词和动词短语:play basketball,sleep(B2,M6,U2)

?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周末活动。(B2,M6,U2)

?教学目标3:掌握He’s?V+ing.的拓展表达。

(B3U3U1)

?教学目标4:To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B4.M8. U1)

以下教学目标设计有问题否

教学目标5:Vocabulary:the British

museum,wonderful.understand(B5M3U1)

教学目标6:Teach the students to borrow some books from the library.(B6,M4,U1)

教学目标7:Be able to master

words:more,postcards,thousand,kilometres( B7.M1,u1)

专家认为:

?Dick&Carey: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语境中,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

到能力所做的描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清楚说明学生上完这节课后预期能用所学的英语(词

汇和句型)做什么——是能正确朗读、回答

问题,或是谈论什么事,还是写出什么。教

学目标的描述应遵循两条原则(储献华):

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和标

准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明确具体就是要求目标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而不是笼统而含糊的。因为教学目标的作用并非仅仅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表述。像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

切实可行教学目标必须适合全体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学生(至少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能够达到的,目标设定的太低或太高都是不合适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不能只看部分尖子学生,而是要以全班学生是否能达到目标为依据。

这样改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和说出词语play basketball,sleep

?教学目标2:学生看图能用英语说出(某人)物种周末活动

?教学目标3:学生能看图用he’s/She’s(v-ing)描述某人正在做的事情

?教学目标4:Ss ar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past,using”was”and “were”

教学目标存在问题是

?1、2、6的目标设定不是学生将要获得的能力,而是教师将要执行的任务。

?教学目标5只列出学生要学的单词,却没有掌握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描述。

?1、3、4、7是典型“模糊不清”的目标描述,教学目标应该把能力用行为动词表述清楚。

?教学目标3、4太笼统

?教学目标不是语言教学目标而是语言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态度产生预期影响。

这样改:

?教学目标5Ss will say the new words correctly;wonderful,understand…

?教学目标6:Ss can ask and answer the 4 questions used at the library

?教学目标7: Ss are able to use these words in the text: more, postcards, thousand,

kilometres

教学目标设计应思考的问题

?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

?是立足知识点学习还是立足能力发展?

?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刘兆义认为:

?设定教学目标应该有三个思路,三个P。

?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来考虑问题;

?Pu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

?Put the emphasis on students’practice.

把学生的实践摆在教学的最核心的地位。

写教案之前,应明确以下问题:

?(1)学生学什么?即你想让学生在本课中学到什么知识,是事实、概念、技能、思想、观念,还是兼而有之。这些是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分析而得到明确的。

(2)目标是什么?即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终了行为)。所制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确实能做到的,并且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同时,还要区分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内隐的目标和外显的目标。

写教案之前,应明确以下问题:

?(1)学生学什么?即你想让学生在本课中学到什么知识,是事实、概念、技能、思想、观念,还是兼而有之。这些是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分析而得到明确的。

(2)目标是什么?即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终了行为)。所制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确实能做到的,并且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同时,还要区分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内隐的目标和外显的目标。

写教案之前,应明确以下问题(3)教学程序是什么?即根据对教学任务和课题的分析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步骤和顺序,以及教学技能的基本程序。

(4)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如何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的方法。

王蔷认为:

?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能从outcome出发,以行为动词描述学生能够做什么,就会使课堂

教学从教师讲解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

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下面是一个用英文设计教学目标的动词举例,每行的目标动词也反映了Bloom的不同

层次的思维参与,由低到高:

Action verbs for describing

lesson objectives

?Tell, list, define, name, identify, state;

?Transform, change, describe, explain, restate/retell, infer; ?Apply, practise, employ, use, demonstrate, illustrate, show, report;

?Analyze, distinguish, examine, compare, contrast, investig ate, categorize, classify, organize;

?Create, compose, construct, design, produce, discuss, imagi ne;

?Judge, decide, select, justify, evaluate

课程目标的描述-运用行为动词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理解知识:指认、辨认、命名、标示、排列、选择、列题纲、阐述、说/答出具体事实,名称、地

点、事件等;

?运用知识和发展技能:读懂,询问,描述,讲述,举例、计划、表演,展示,说明,推测,想像,创

造,表达个人见解,写出,改编…

?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知道为什么,区分,分类、比较、归纳与概括、举例、推理、判断等

?发展何种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

?形成何种文化意识

王蔷教授关于教案的一些说法:

?一、为什么要写教案?

?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规划课程和课时;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技能;

?有利于与学生交流教学目标;

?有利于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

王蔷教授关于教案的一些说法:

?一、为什么要写教案?

?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规划课程和课时;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技能;

?有利于与学生交流教学目标;

?有利于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

优秀教案的特点

?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能体现分层次目标要求;

?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知识之上;?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教学步骤(含时间的安排);

?有明确的学科特点,也能体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有关于资源的使用的说明;

?有关于家庭作业的布置,并能体现该课程的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建议一: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科书或一套

教科书,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

建议二: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

材料,梳理清楚新的语言材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的、如何呈现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建议三:认真记读、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建议四:认真解读、分析学生已有的图式,了解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话题背景知识,以及语言的技能水平。

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建议五:认真研读、分析学优生的强项和学困生的弱点,寻找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教学难度的起点。

建议六:设计一项任务,作为中心目标。

建议七:设计三维目标,作为分项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被分列为五项目标,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些分项目标都应该围绕中心目标,由任务串联在一起。

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建议五:认真研读、分析学优生的强项和学困生的弱点,寻找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教学难度的起点。

建议六:设计一项任务,作为中心目标。

建议七:设计三维目标,作为分项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被分列为五项目标,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些分项目标都应该围绕中心目标,由任务串联在一起。

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教师需要思考:

学生要完成任务,

(1)需要哪些新知识(包括语言的和文化的);

(2)需要哪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做)

(3)需要实践哪些学习策略;

(4)需要体验哪些情感等。

认识课堂观察

?何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记

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

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视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视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堂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请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项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进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行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行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堂观察框架的四个维度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纬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题,他们

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

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

课堂观察框架的四个维度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框架的四个维度

?每一个课堂观察都面对以下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教师是如何教的?那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我在该课堂呆了四十分钟,我的整体感觉如何?

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堂观察的程序主要包括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等主要步骤。

?一是被观察者说课。(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优困生、思维特征、学习习惯、课堂氛围、座次表(3)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我准备如何解决?目标等。(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创新处困惑处。(5)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二是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一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以下问题(1)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了吗?被观察者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逐一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时应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小组活动、讨论、动手、讲解、提问等。学习指导以及资源利用(3)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如果有请继续说明有何不同。

?一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以下问题(1)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了吗?被观察

者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

象逐一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时应

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2)谈谈

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小组活

动、讨论、动手、讲解、提问等。学习指导

以及资源利用(3)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如果有请继续说明有何不同。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二是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四个原则:

?一要简明,要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的结论。

?二要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发挥。

?三要有回应,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或观察者与观察者间的必要回应是必须的。

?四要避免重复,各观察者的发言要避免重复性阐述。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二是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四个原则:

?一要简明,要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的结论。

?二要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发挥。

?三要有回应,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或观察者与观察者间的必要回应是必须的。

?四要避免重复,各观察者的发言要避免重复性阐述。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三是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一是成功之处,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

?二是个人特色,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挖掘个人特色,逐步澄清该教师自己的

教学风格;

?三是存在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

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如有可能,再进行递

进式跟踪观察。

课堂观察的三个任务及局限性

?完成三个任务:

?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

?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教学问题;

?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局限性:

?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者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深入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它需要被观察者抱着上家常课的心态,要求被观察者具有愿意接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它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集体。在集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doc

?课堂观察案例市报道:我市举行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系列研训暨南京路小学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新).doc多媒体.doc

?多媒体课堂活动教学活动.doc学生活动反馈08英语年会学生活动反馈.doc

?教师、..\荷泽讲座\学生、教师、教学1.ppt (8——13,50——55)

谢谢!

?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doc

?课堂观察案例市报道:我市举行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系列研训暨南京路小学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新).doc多媒体.doc

?多媒体课堂活动教学活动.doc学生活动反馈08英语年会学生活动反馈.doc

?教师、..\荷泽讲座\学生、教师、教学1.ppt (8——13,50——55)

谢谢!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缺乏充足的重视。从某种水准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很多专家就提出:就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2)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但教学实际并非如此,问题有两个方面:(1)目标意识不强。很多教师平日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参。看教参是怎么分析教材,怎么确定目标,提供了哪些教学建议,安排了哪些课堂练习,甚至还会去查有哪些教师上过这个课,有哪些现成的教案、教学设计。然后,才匆匆地跟教材“见上一面”。教师备课时最不关心的教学目标,仅仅被当作一个条目抄到备课本上,如此而已。(2)教学内容模糊。我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除了少量课文是编者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的以外,绝大部分选自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各类著作。能够说,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就预见到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老师当教材去教,让孩子们当学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从作品成为教材再成为教学内容,至少要有两次开发过程:第一次是编者经过遴选和改编,把作品编成教材,尽量适合某一年级的教学;第二次是教师细读文本,从教材中开发出对本班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对教材作“二度开发”,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见什么教什么,这就是说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就阅读教学来说,当前大体有这样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仅仅知道了一个故事。这样的阅读教学处于没有“入门”的状态。第二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乎好一点,其实好不了多少,因为这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并没有完成阅读教学应该担当的任务。第三种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协助学生积累语言、形成水平、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这才是比较完整地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理应“学到什么水准,达到什么质量标准”。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②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③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④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等等。所以,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适切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特点:①恰当——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②明确——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行为发生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③全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如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呢? 1.依据年段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我们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避免教学目标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就阅读教学来说,年段要求是有层次和梯度的。 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理解9个生字,会写12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②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无数、珍珠、汉朝、天文学家、距离、清楚、钻研等。 ③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④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品质。 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实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九章 立体几何

【课题】9.1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的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质;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教学难点】 对平面的概念及平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观察平静的湖面、窗户的玻璃面、黑板面等,引入平面的概念,并介绍了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注意,平面是原始概念,原始概念是不能定义的,教材是用“光滑并且可以无限延展的图形”来描述平面.在教学中要着重指出,平面在空间是可以无限延展的. 在讲“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要向学生指出: (1) 所画的平行四边形表示它所在的整个平面,需要时可以把它延展出去; (2) 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用其他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圆、椭圆等表示平面,故加上“通常”两字; (3) 画表示水平平面的平行四边形时,通常把它的锐角画成 45 °,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但在实际画图时,也不一定非按上述规定画不可;在画直立的平面时,要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画成铅垂线;在画其他位置的平面时,只要画成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4) 画两个相交平面,一定要画出交线; (5) 当用字母表示平面时,通常把表示平面的希腊字母写在平行四边形的锐角内,并且不被其他平面遮住的地方; (6) 在立体几何中,被遮住部分的线段要画成虚线或不画. “确定一个平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即“存在一个平面”;二是唯一性,即“只存在一个平面”.故“确定一个平面”也通常说成“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 间 *揭示课题 9.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观察平静的湖面(图9?1(1))、窗户的玻璃面(图9?1(2))、黑板面、课桌面、墙面等,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平坦、光滑,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但是它们都是有限的. (1) (2) 图9?1介绍 质疑 引导 分析 了解 思考 启发 学生 思考 8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新知识】 平面的概念就是从这些场景中抽象出来的.数学中的平面 是指光滑并且可以无限延展的图形. 平静的湖面、窗户的玻璃面、黑板面、课桌面、墙面等,都是平面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通常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 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并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思考 理解 带领 学生

科学课教学目标

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区别是什么 2010-05-19 14:36:32 chifeilong 一、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是一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可测,可界定的。而教学目标是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个体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尤其掌握儿童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辨证发展观,以便其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打下基础。 该课程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基本理论部分和年龄特征部分。基本理论部分侧重介绍国内外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一些著名理论,主要是各个学派中较经典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年龄特征部分介绍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长、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各方面发展的规律,其中以中小学阶段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为重点部分。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了解与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发展心理学在优化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还应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自己及他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学生应了解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解释与描述个体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具备相关的知识与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学生应掌握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理解发展的原因及其复杂性,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发展中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关键问题、儿童教育现状、老年文化等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培养开放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联系的学习风格。 3、学生应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中重要且独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对于研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能运用于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教学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对人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的描述与解释,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具体研究方法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及主题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的难点: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教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了解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技能目标:能够“列出不等式活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班共有25名学生,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看,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总及格率只有68%,优秀率为20%,其中最低分只有0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数学计算不过关。加之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欠缺,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对学生分层,对于学困生引导其树立积极地学习态度,中间层次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础较好学生以提高能力训练为主。 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试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2、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基础上才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式关系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的.大量的同类量之间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而且学生通过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

三年级、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写话 1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九章染色体畸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细胞学鉴别依据,遗传机理和遗传效应及应用 (2)掌握染色体数量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单体等)、遗传机理、遗传效应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1). 染色体缺失的类型、细胞学鉴别及遗传效应。 (2).染色体位的类型、细胞学鉴别及遗传效应 (3).染色体易位的类型、细胞学鉴别及遗传效应 (4)整倍体的类型、遗传表现及应用 (5)非整倍体的类型、遗传表现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资本身发生变化。主要包括染色体的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和基因突变(点突变)(gene mutation or point mutation)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变异 Section 1 Variation of chromosomal structure 一果蝇唾腺染色体The chromosomes in salivary gland of fruit flies 果蝇为双翅目昆虫,消化道(唾腺)中的染色体为巨大染色体。 有丝分裂间期核中染色体具有如下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三龄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不再分裂,停留在间期,细胞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的体积增加,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核蛋白纤维不断复制,形成多线染色体;又由于不断复制,螺旋的程度低,充分伸展,具有伸展性。 2、体联会somatic synapsis 2n=8体细胞配对 第Ⅰ对:性染色体 第Ⅱ、Ⅲ对:中性着丝点染色体 第Ⅳ对:点状染色体 3、染色体臂伸展呈菊花状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结构 1、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层次结构 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按其层次,可以分解为幼儿科学教育得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1)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得科学领域得目标就是:①对周围得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求知欲;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③能用适当得方式表达、交流探索得过程与结果;能从生活与游戏中感受事物得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得重要与有趣;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得环保意识。 (2)幼儿科学教育得年龄阶段目标 (3)幼儿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得单元目标一般有“时间单元”与“主题活动单元”两种。 ①“时间单元”,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或一周内要达到得目标,相当于“月计划”或“周计划”中得科学教育目标。例如:幼儿园中班九月份得科学教育目标。 ②“主题活动单元”,就是在一组有关联得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得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有趣得气味”。 (4)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得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就是指一次具体得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得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可爱得蚕豆荚”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得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层次结构。各阶段性目标之间就是相互衔接得,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得渐进性。 2、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分类结构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例如,“知道生物得生长、人类得生活离不开水”。用词“知道”、“了解”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例如,“能够根据豆荚得大小进行简单得比较与分类”。用词“能够” (3)科学情感与态度教育目标。 例如,“喜欢探究周围得自然现象”。用词“喜欢”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得内容 1、关爱、探究身边得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及其环境与人们生活得关系。 (1)动植物与环境及人们生活得关系。 能说出常见动植物得名称。 (2)无生命物质与人、自然环境得关系。 ①水;②沙、石、土;③空气 (3)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得关系 2、关注、感受、探究身边得自然科学现象 (1)多种多样得光 (2)美妙得声音 (3)冷、热现象 (4)力。有推力、拉力、浮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吸引力、电力、风力等 (5)电 (6)奇妙得化学现象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应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应分析 《我的母亲》老舍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识记重要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过程与方法: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最后,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作文章,层层推进课堂。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

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课后拓展延伸,做同题作文训练。通过做同题作文训练,实践本文所学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凡之处。培养感恩亲情的情怀。 《我的母亲》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绘母亲心神,树母亲形象,言赤子心,抒赤子志趣。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

心理学教学设计

心理学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被人误会之后》教学设计 宜都市陆城一小陈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误解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积极寻求消除误解的良方。 2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误解,误解了别人后学会正确处理。 3初步运用合适的办法消除误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际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坦露心声,正确对待误会,并运用办法处理误会。 教学准备:情景表演、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再现,揭示主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一幕幕,请看小品: 两个学生表演被人误会的一幕:放学了,小明发现王刚的衣服掉在了教室里,小明想:王刚的衣服掉在这儿了,也许明天他还要穿,我给他送回去吧。正在这时王刚进来了,看到小明手里的衣服,王刚生气地说:“原来是你拿了我的衣服!” 2.生活中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 小结:生活中这样被人误会的事事常有发生的。 3.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小明,你是什么心情你又会怎么做 4.顺势揭题:生活中遇到被人误会,我们究竟该怎么去做了今天我们就围绕“被人误会之后”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板书课题 二、回顾往昔,情感体验 1.生活中你被人误会过吗讲一讲这样的故事。 2.在小组内先讲一讲 3.全班交流 4.回想,当时被人误会的心情,全班交流。 5.小结:当被人误会时,一般会是什么心态了 总结:伤心、难过、愤怒、疑惑......(课件展示) 6.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处理误会,结果好吗交流 三、七嘴八舌,总结办法 1.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去处理误会了 2.小结,课件展示。 消除误会歌

《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

《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 内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不可以齐其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诵读本章内容。 2、能够理解本章中排比的修辞,明白几个“辟”的不同内涵。 3、能够明白“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提醒自己和他人先“修身”后“齐家”。 一、温故初悟 1、回顾第一章的内容“故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国治而后天下平”,理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2、复习第八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请学生来诵读或者背诵,说说第八章的结构特点——排比。 3、回想上一章学习的内容,谈谈人修身应该从哪些方面行动。 4、引入新篇章:曾子认为,一个人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后,才可以管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大学》第九章内容,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严格按照注音,争取把每个字读准确。 2、指名合作读文段,每人读一句,教师纠正读音。 3、师生合作朗读,读准字音,教师适当提醒句子的停顿和断句。 例: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余下格式与之相同的句子同样的断句方法) 4、分小组竞赛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断句更准确。 5、你们把这段话朗读得真好!曾子为什么认为一个人只有修好自身的品德才能管理家族呢?请你边读边画,找一找曾子的观点,再把不太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汇报:曾子认为人要修好自身的品德,就应该对人没有偏见,没有私心,公

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知道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三、师生共悟 1、读中找规律:出示文段,请学生和同桌互读文段,一起找出稳重反复出现的词或者字。 预设:之其所、辟 你能从下面的译文中知道它大概的意思吗? 释疑:之其所——对于; 辟——偏爱、偏见、偏袒、偏私、偏见(字同意不同) 2、本章里连续五次出现“之其所……而辟焉”,在上一章中我们也遇到过“有所……则不得……”句式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什么?(排比)(1)排比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曾子在《大学》里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我们也可以模仿曾子把排比用在我们的作文中。 (2)曾子用强烈的排比句告诉我们在内心看待别人时应该非常注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个小故事,看看里面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做得对不对。 ①小红是小明的好朋友,小明参加班级的班长竞选,但是小红知道小明的对手小强更适合当班长,只是她跟小明更要好,她该如何选择? ②有天,小红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老师在批评小丽,因为她不小心打烂了班里的花盆。小红知道小丽是因为值日不小心打烂了花盆,可是她以前和小丽闹过矛盾,她该和老师说明情况嘛? ③在课堂上,老师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精心准备了很久,小红也很喜欢老师,不希望老师出丑,但是她又很想说出老师的错误,她该说出来吗? ④有天小红走在路上,她遇到一个很可怜的乞丐,可是过了不久,她看到那个乞丐在偷东西,她很同情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⑤小红的同桌学习一直比不上小红,有一天,她的同桌突然考得很好,小红觉得很难以接受,她不相信同桌是靠自己的能力考好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确定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优秀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进程的。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学是有目标而不尊重目标,学生不明白今天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听课的教师更不知道教学的走向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不需要把教学目标拿出来展示给学生、教师看,这就造成了目标制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欣赏语言的,设计时着力于课堂语言的优美、有诗意;喜欢思维的,把精力放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关注生成的,注意力集中于意外生成,等等。可以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 目标明确后,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说实话,一篇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这需要我们根据目标,深入解读文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寻找语文的核心价值,作教学化处理,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吴忠豪教授认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目标不清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就像火车运行,如果方向错了,动力越足离目标越远。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只要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和任务

各年级科学教学目标和任务 三年级上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年级下 1、初步认识科学,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四年级下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猜想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径的活动过程。 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学目标? 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 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荆轲刺秦王》 知识与技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我有一个梦想》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日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理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论语选读》 抓住课文里的“哭”字重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 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 ——《宝玉挨打》

第九章 课程实施

第九章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说来,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但是,课程设计得再好,如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尽管有经验的课程工作者都意识到,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但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实施才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出于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未至60 年代末所进行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反思,人们开始对那种认为“只要课程改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假设提出质疑,并且逐渐意识到“课程改革很少有在实践中获得所希望的实施效果”。目前,课程实施作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一个基本阶段的重要性,正在为大家所认识。 本章首先探讨课程实施的界定与三种不同取向;然后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论述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最后分析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定义与取向 由于课程实施是近30年来才成为人们广泛注意的课题,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解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谈论课程实施的取向之前,我们先对课程实施的定义作些探讨。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有着不同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下述两种观点。 1.课程实施是将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有关课程实施的定义中,这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且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诸如,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注: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6.)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注: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注: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注: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311.)如此等等。 将课程实施理解为方案付诸实践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视为富兰(Fullan,M)等课程学界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对课程实施本质理解的转译。富兰在1977年认为,课程实施是指任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及教学设计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科学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所选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要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1.从广泛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内容 2.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考虑各部分的均衡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选择与季节同步的自然现象 注重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有价值的方面 灵活地运用当地事物替换幼儿较远或难以收集的材料 根据季节变化,恰当的编排教育内容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1.结合幼儿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科学技术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三、如何设计活动目标?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 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在观察、游戏过程中,把对汽车的兴趣转化为了解汽车的好奇心) 3.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4.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活动目标 5.体现三个层次,情感态度放首位 四、观察型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点: 1、用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2、问题具有启发性。 3、指导幼儿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 (有序观察法和比较观察法) 4、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全面感知观察。 5、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本课程在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核心地位,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教师素养的作用,还具有将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等学科知识加以整合和应用的功能。它还是学生学习课程教学法与学习辅导的先开课程,为其打下一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研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和发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容上基本按教材体系安排,适当增加或删减内容。鉴于与其它课程有交叉,部分内容做弱化处理。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绪论(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学时) 第三章学习动机(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时) 第六章学习策略(学时) 第七章规范学习与品德形成(学时) 第八章教学设计(学时) 第九章课堂管理(学时) 第十章教学评价(学时)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应理解教育和学习的本质,能理解各学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差异,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和教学观念;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有关知识学习、规范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的知识体系,能比较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与原理;了解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依据。 (二)能力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能用有关理论对实际教育情境和问题进行描述、分析与评价,能够根据教学理论进行简单的设计。 (三)素质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应能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发展方向有一定认识并产生一定情感,能通过自我教育促进自己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任务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应完成听课、记笔记、预习与复习、课外阅读等任务。 .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以及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的基本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 .授课形式与学时安排 讲授,课外阅读;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教育心理学诞生前的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