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校提升密卷三 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2)

重点学校提升密卷三 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2)

重点学校内部密卷

卫星运行时间

一、计算。

1 6 3 1 3 4

2 4 7 5 0 2

× 2 5 × 3 6 × 1 8 × 1 5

3 0 8 1 6 9

4 0 7 6 1 9

× 1 4 × 4 8 × 2 5 × 1 4

二、公园里有杨树150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15倍。柳树有多少棵?

三、电影院有1500个座位,学校有25个班,平均每个班48人。这些同学都去看电影,

够坐吗?

四、学校有1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能放170本书。一共可放多少本书?

五、一人以相等的速度在小路上散步,从第1棵树走到第9棵树用了16分钟,如果这

个人走30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

部分答案:

三、够

四、10200本

五、31棵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师: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师:你们能估计出“114×21”积的大致范围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生: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生: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在计算前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不同估算方法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具体计算: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五、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力求做到: 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 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与难力,同时为下面解决问 题策略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原有算法多样中的算理对竖 式计算进行研究 形成性练习————关注了全体学生 诊断题————把学习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高运算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三)精彩展示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_教案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课题 卫星运行时间 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前面的知识学生掌握得还是可以的,但在计算过程还有很多造成错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创设情境。 1、课件演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实况。 你看着祖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你有什么感想? 2、揭示课题:谁知道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绕2圈呢?21圈呢?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2、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这题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3、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114×21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1:把114看成110,21看成20,所以得2200; 生2:把114看成100,21还是21,所以得2100; 生3:把114看成120,21看成20,所以得2400; ………… 大家能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估算,但是所得到的得数都不一样,这也是估算的缺点。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谁有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 4、准确计算: (1)、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114×21 (2)、讨论后,小组间交流,再集体交流。 (3)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巡视。 (4)教师选一本正确的竖式本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整个过程,其他学生认真听。 教师小结:一般情况,把数位多的放在上面,先用21的个位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 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 礼物——神州10号。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最近发生的实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114×5 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 2,列式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 3.估算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材第33页的内容,第34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榆林市逸夫小学杨玲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枯燥无味少不了,而且书中出示的主题图情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生对于卫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但是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卫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备课时我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情境中,在合适的机会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操练计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尝试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2、2、学会估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这节课上让我明白了旧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没有相关旧知的充分储备,新知进行时就会很不顺利。对于估算教学只要学生有估算的意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再就是在我的课堂上,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应该把大问题分散开,把握教学推进的节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改进和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卫星运行时间

3.1 《卫星运行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计算小冠军。 (出示题目)1、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 2、估算:28×39≈ 11×71≈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后,对照板演式题,集体订正。)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刚才的练习,发现大家都掌握得非常好,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究竟该怎样计算?是不是也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吧!(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为引入新知作铺垫,也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图片,导问: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课前你们都收集到了那些方面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择机进行思想教育: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出示有关信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引导: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一个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学生可能提出卫星绕地球2圈、3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 根据回答择题提问:卫星绕地球5圈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方法和理由。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示,温故求知 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略)。教师随画面激趣:同学们认识杨利伟叔叔吗杨利伟是中国“飞天”第一人。你们想成为像“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那样的宇航员吗航天飞行过程中隐藏有许多数学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出示:神舟六号绕地球飞行一圈大约需要89分钟,绕地球飞行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 (设计意图:创设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航天飞行的情境,引出在航天飞行过程中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生:我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1去乘89得到89,再用第二个

《卫星运行时间》反思李静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李静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枯燥无味少不了,而且书中出示的主题图情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生对于卫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为了顺利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在课前进行简单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对卫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备课时我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从我们经常看到的夜空入手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情境中,在合适的机会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我提出绕地球2圈,5圈,100圈需要多少分钟时,学生都能回答出要用乘法,并且能很快算出答案。但是当提出“绕地球21圈时要多少分?”的问题时,学生遇到了新问题,我启发他们扩大思路,学生用已知来解决未知,学生至少想到了3种方法,也体现出了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总的说来,上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鼓励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最后的巩固练习我的设计也比较有层次,涉及到了竖式运算中会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练习,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在后来的教学中也注意去解决。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课型、教学时数:新授课 1 课时 四、教学准备: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图片)同学们,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关于东方红一号,你们有哪些了解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对东方红一号的了解。师:同学们听了这些关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谈感受,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读信息,提出问题。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 圈需要114分”。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卫星运行2圈、3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师挑选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帮助学生回顾数量关系及算理。 师:如果要求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又应该怎样进行解答呢? (114 X 21) 2.估算积的范围。 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生1把114看作100, 100X 21= 2100,所以114X 21大约等于2100。 生2: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 110X 20= 2200,所以114X 21大约等于2200。生3:把

卫星运行时间2012

卫星运行时间 川大附小魏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国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出示第一个条件) 二、确定估算方法 师:这颗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算?你估计需要几分钟? 生:我是这样算的“114 × 2”,估计需要200多分钟。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先把114看成整数100,100乘2就是200,因为114比100大,所以乘得的结果会比200多。 师:若绕地球20圈呢? 生:“114 × 20”需要2280分钟或需要2000多分钟。 出示问题:绕21地球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请个同学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114 × 21” 师:你能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把114看成100,“100 × 20”大概需要2100多分钟。 生2:把21看成20,“114 × 20”大概需要2300多分钟。

生3:……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许多种方法估计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那么多种方法才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组织学生,同桌轻声讨论。) 生答: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成一个比较接近它的整数再计算,这样就方便计算。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现在一起计算看看刚才同学们的估算值是不是接近准确数。 师:今天算式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以前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学的是二位数乘三位数。 师: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三位数 三、教学“114 × 21” (1)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2)全班交流。 生1:先算 114 × 20 = 2280,再算2280 + 114 = 2394 (可让学生讲114是哪里来的) 生2: 114 × 21 = 114 × 7 × 3 = 798 × 3 = 2394 生3: 114 × 2 1 114 ----- 114 × 1 228 ----- 114 × 20 2394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算114 × 20时,引导学生回顾,当十位上的2乘114时,得数怎么对齐?) (生:跟20对齐,用哪位上的因数支乘,所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引导学生发现前两种算法的共同之处。(把较复杂的计算化成计算较方便的,可以直接口算的算式……)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数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用电脑课件呈现阅兵式的场面,并简介阅兵式的每个方阵的排面25人, 纵向14列,并让学生计算。一个方阵多少人请学生在纸上算,并 请同学回答。教师板演14x25=350(人) 介绍中国的阅兵式世界上人最多,场面最雄伟的,全世界的人都想观看,想想要通过什么来转播 学生回答:卫星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2、老师导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 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 3、那么大家想一想,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 以计算吗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思考: 1、根据以上信息,地球一圈需要114分,21圈要多少时间 2、应该怎么列式呢114×21=

对比14x25=350(人) 提问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师板书副标题 [ 3、估算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3、展示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 1、能在学习小组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人造地球卫星图片并讲一些关于卫星的知识,你都有什么感想?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太强大了,那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时候上天的吗? (二)探究 师: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绕着地球转,那你知道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出示“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根据此信息,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出了这么多了,那老师也出一个好不好? 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课件出示)好了,这么多算式你都会算吗? 师:这个呢?114×21= 生:(有的会,有的不会)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道题和上面的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几分钟,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1:估算 生2: 师:想一想你估的这个答案和正确答案比较是大了,小了 生:小 师:为什么 生:21估算20小了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发现,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是在2000——2400这之间,卫星在天上飞,我们是不是知道它大约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呢? 生:是 师:还必须算出它的准确数字,这就要精确计算?可是我们算不来呀?怎么办? 生:把两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的好学,这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那是我直接教你们怎么做,还是你们自己先研究研究怎么算呢? 生:自己 师:那开始吧 师:下面小组内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每个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等下把自己组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生:(小组内思考、讨论,最后全班分享)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请同学们直接说得数,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80÷4 30÷6 11×8 23×2 72÷8 360÷9 22×3 40×6 25×4 13×3 14×2 15×4 35×2 12×4 师:刚才这组口算题,同学们不但能正确计算,而且速度很快,下面这两道题呀,要求大家进行估算。28×32这道怎样估算,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把28看作30,把32 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大约等于900。 师:说得很好,11×71呢? 生:我把11看作10,71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大约等于700。 二探索新知 师:以上两道题分别用了五入法和四舍法进行估算,让我们再来进行一下速算。 114×1 生:114 师114×2 生:228。

师:114×3 生:342 师:114×4 生:456。 师:114×5 生:570。 师:那么114这个数是什么呢?它既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又可以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例如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绕地球1圈就需要114分。关于东方红1号,你了解多少呢? 生:东方红1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生:东方红1号是一个十二面体,上面有望远镜、照相机、雷达等多种先进仪器。 生:东方红1号运行速度特别快,绕地球1圈只需114分。 生:我还知道,只要机器不出故障,东方红1号会一直运行下去。 师:是啊,卫星运行的速度实在太快了,那么你来估计一下卫星绕地球2圈大约需要多少分?生:200多分。 师:3圈呢? 生:300多分。 师:5圈呢? 生:500多分。 师:10圈呢? 生:1000多分。 师:那么再考虑一下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01卫星运行时间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第34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第三单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PPT课件(1).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用算式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估算结果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0-3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5分)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 [修改意图:这个情境创设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供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还有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所以没必要绕弯子,直接看录像。] (播放视频,录像配音: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花114分钟。) 师: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预测: ①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 ②这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字是“东方红一号”。 ③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34页的内容,“卫星运行事件”及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训练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估算: 28×34≈ 11×71≈ 让学生说说估算过程.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人造地球卫星图。问: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师简单介绍人造地球卫星 2、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指名汇报 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20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3、出示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怎样列式 2)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 A.114看成110,21看成20,得出2200,比实际小。 B.114看成100,21看成20,得出2000,比实际小。 C.114看成115,21看成20,得出2300,接近实际了。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讨论交流. 方法一:114×21=2398(分) 方法二:114×21=2394(分) 114×20=2280 =114×3×7 114×1=114 =2394 2280+114=2394(分) 方法三: 114×21= 1 1 4 × 2 1 1 1 4 ……114×1=114 2 2 8 ……114×20=2280 2 3 9 4 2.让学生总结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森林医生。 1 2 1 × 1 4 4 8 4 1 2 1 6 0 5 让学生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四.及时练习 221×13= 132×22= 指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检查。然后师 生集体评讲。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课本第34页“练一练”第一.二.四题。 2.课外作业:基础训练中的习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