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纵向关系的_德国模式_及其借鉴意义_薛立强

政府间纵向关系的_德国模式_及其借鉴意义_薛立强
政府间纵向关系的_德国模式_及其借鉴意义_薛立强

收稿日期:2014-11-19

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市容管理创新研究”(TJGL11-05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

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2012M520576)

作者简介:薛立强(1977—),男,河北鹿泉人,法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后研究人

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社会学研究。

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德国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薛立强1,

2

(1.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摘要】政府间纵向关系是政府系统的基本关系之一,受到“结构性要素”和“体制性要素”的制约。在结构性要素上,德国具有“集分结合”的特点。在体制性要素上,德国实行三级政府、职责异构的政府间职责配置、提供切实财力保证的财政体制、

法制化的纵向监督。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的借鉴意义是:处理好结构性要素上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纵向政府间职责、财权、财力配置;构建基于社会自主力量的、法制化的纵向监督体制。【关键词】政府间纵向关系;德国模式;借鉴【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62(2015)02-0043-07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第35卷第2期2015年3月Vol.35No.2Mar.2015

政府间纵向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府系统的基本关系之一,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又各具特色。

作为一个在经济社会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德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已经经过了两大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的“权力下放期”,二是90年代分税制实施以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的“收放结合期”。当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政府间纵向关系进入了“深入调整期”。在这一时期,适当参考和借鉴世界典型国家政府间纵向关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入调整中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总结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特点,进而指出其对于完善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借鉴意义。

1分析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两组要素

政府间纵向关系是政府系统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变迁受到政府体制、历史地理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理论上,可

以根据三组要素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进行分析,即“结构性要素”、“体制性要素”和“调控性要素”。所谓结构性要素,是指构成一国政府间纵向结构的有关主体,它们在根本政治制度层次上形成并制约着一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所谓体制性要素,是指一国政府间一系列纵向管理权限的划分,这构成政府间纵向关系运行的“通道”。所谓调控性要素,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资源的掌控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不断调整,它表明的是一国特定时期政府间纵向

关系的变迁。[1]

就政府间纵向关系体制架构而言,主

要受到根本政治制度层次的

“结构性要素”和纵向体制层次的“体制性要素”的制约。具体而言,两类要素的内容如下:1.1

结构性要素

(1)主要政党。是指在较为稳定的政党制度下,能够长期单独执政,或者轮流执政的政党(包括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执政的政党)。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主体,政党在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州政府)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一级政府中,这三大机关是一种

DOI:10.15963/https://www.360docs.net/doc/572997266.html,12-1401/f.2015.02.004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

“横向关系”,但高层政府三大机关的互动结果——

—政策,却深刻影响着政府间纵向关系。例如,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以及较高层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以下各层级政府的行为。

(3)各级各类政府。一国内部的各级各类政府作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活动主体,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法律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诉求和利益,广泛参与着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博弈。

(4)社会自主力量。在现代国家,各类利益集团、社会组织、公民等社会自主力量都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将其利益诉求通过各种途径向各级政府进行表达,从而深刻影响着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状态及其变迁。

1.2体制性要素

(1)政府层级体制。主要表现为政府间的纵向层级划分,如三级制、五级制等。政府层级划分对政府间纵向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层级越多,政府间纵向关系越复杂;层级越少,政府间纵向关系越简单。然而,一国政府层级的设置,又受到人口、地域面积、民族构成、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通信状况等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寻求与其国情相适应的政府层级设置。

(2)职责配置体制。是指各种政府职责在各层级政府之间的配置。现代政府的职责包括诸多方面,如果将各层级政府看作一个系统的话,只有通过各种政府职责在各级政府间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实现政府系统的整体效能。

(3)财政体制。是指有关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体制。政府的运行离不开财政支持,财政体制是制约政府行为和政府间纵向关系的重要方面。

(4)纵向监督体制。是指纵向政府之间的监督制约体制。纵向政府间存在着广泛的监督制约,单一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制约,联邦制下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制约,是保证国家统一和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政策执行到底的重要因素。2德国“集分结合”的结构性要素

在政府间纵向关系上,德国的结构性要素在静态的制度设计上具有“分散”的一面,但又通过动态

的政府过程使各个要素有效地集中起来,形成一种“集分结合”的结构性要素。

2.1制度设计上分散的一面

(1)实行多党制。战后德国引进了两党制国家的单名选区制,与原来的比例代表制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选举制——

—混合制,[2]同时规定了“5%门槛条款”①。在这样的选举制度下,德国政党制度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半政党制”②、“四党制”③、“流动五党制”④三个阶段。当前,由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党主导”的特征逐渐形成。[3]除了联邦政府层面,也有一些政党活跃在州政府层面。经过选举,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由不同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是一种常态。

(2)政治权力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和部门掌握。联邦政府层面主要有五大机构:联邦议院(下院)、联邦参议院(代表各州)、联邦政府(总理和内阁)、联邦总统(国家元首)、联邦宪法法院。其中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主要掌握立法权,联邦政府主要掌握行政权,联邦宪法法院主要掌握维护宪法权威的司法权。在州政府层面,不同的州实行不同的政府制度。例如,一般州实行一院制,巴伐利亚州则实行两院制;一般州实行内阁制,汉堡、不来梅两个城市州则采用市政院制。德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乡镇层面,受普鲁士影响较大的黑森州和石荷州实行行政会议制(参事会制),乡镇委员会是权力核心;⑤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实行乡镇议会制,公民选举的乡镇长领导下的行政机关是权力核心;⑥原法国占领区各州实行乡镇长制,议会选举的乡镇长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⑦原英国占领区的几个州实行“双轨制”,乡镇长是乡镇礼仪代表,乡镇总监是行政首脑。⑧

(3)实行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德国在各级各类政府方面的体制是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在德国,为了从宪政和制度层面防止中央集权制下的权力滥用,《基本法》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明确分权制的、新的、民主的德国,而其中各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此外,德国具有强势的地方自治传统。在中世纪晚期,现今德国版图内的大多数城市曾经获得“自由市”的地位;1808年《普鲁士市镇法》赋予地方议会“不受限制地决定地方共同体所有事务的权力”,这开启了德国地方自治的先河。地方自治传统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免受州政

44··

第2期

府和联邦政府的随意干预。战后,德国在纵向政府制度上又突出“地方整体从属原则”,强调下级政府整体上对上级政府负责,这实际上保证了地方自治原则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完整性。

(4)社会自主力量较为强大。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学生抗议运动的兴起,德国兴起了大量的地方性利益团体。迫于压力,1969年波兰特总理宣布“尝试实行更多的民主”,这促进了社会自主力量的发展。现今德国政治生活中活跃着大量的利益团体,如国家层面的有贸易会、手工业协会、医生职业组织等,地方层面有外来移民咨议议事会、老年公民咨议会、残疾人咨议团、儿童和青少年咨议会等,广泛参与国家和地方治理。[4]

2.2政府过程上集中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执政党对联邦政府各类机构的统一掌控,以及对国家元首或国家元首的政治代表人选的选择上。战后德国的创建者们有一个初衷,即希望政党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一种中心角色,能够成为抵制反民主力量的堡垒。[5]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德国的政治制度中政党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之间的渗透程度非常高。首先,德国实行议会内阁制,获得联邦议院多数席位就意味着成为执政党,可以入主内阁。因此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为同一政党或政党联盟所控制。并且,按照德国《基本法》的规定,联邦议会只有以过半数同意的形式选举出继任总理后,现任总理才因不信任投票而下台。这在不进行重新选举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导致德国虽然实行多党制,但政府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其次,德国总统是虚位元首,他虽然能以形式上的超然态度对联邦政府与联邦议院之间、联邦政府各机构之间以及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发挥协调作用,但是他却是有党派身份的。在一般情况下,联邦总统由执政党联盟中的执政伙伴政党领袖担任。⑨这意味着,执政联盟把持着总统职位,并通过它在政府、议院以及政党之间进行斡旋。这样,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一旦成为执政党,就开始主导政治过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和政治过程的主体。执政党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本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通过担任政府首脑、总统、议员的党员,把本党的纲领转化为国家政策。总之,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虽然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划分和职责分工,但整个政府又保持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

3德国比较成熟的体制性要素

3.1三级政府

在纵向层级体制方面,德国实行三级政府,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目前,德国共有16个州。州之下的地方政府分为县政府和乡镇政府。其中乡镇政府虽然在地域上“属于”县政府,但是按照德国法律,乡镇实行自治,因此乡镇并不“隶属”于县。乡镇有镇和乡之分:镇位于城市地区,人口规模较大;乡则位于农村地区,人口规模较小。乡镇的平均人口规模大约在8000人左右。乡镇之上是县政府,二者之间的权利、责任与职能泾渭分明。⑩近年来,德国一些较大的镇和市呈现出乡镇政府与县政府“合一化”的趋势,即在这些地方政府中出现了一种单一层级的治理结构,这种结构融城镇职能与县职能于一体,组成“城市县”。目前,这些“城市县”的职能仅限于镇或市本身的地域范围,并没有延伸至毗邻的较小的镇和乡。

3.2职责异构的政府间职责配置

职责异构是和职责同构相对应的政府间纵向职能、职责、机构配置的状态,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配置上各不相同。通俗地讲,就是在这种政府管理模式下,每一级政府都管理不同的事情,并相应地配置不同的机构。德国的政府间纵向职责配置具有职责异构的总体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国家安全、国际交往、海关、全国性的交通(包括跨地区高速公路、州际公路和铁路等重大交通建设)、能源、邮政、电视、社会保障、公共债务和重点科技项目研发等事务。州政府承担着大量州一级的公共行政职能,如州政府的行政、社会保障、文化、卫生、教育、治安和环境保护等大量事务。[6]县和乡镇地方政府的自治职能主要有市镇发展规划;居民住房、养老、儿童入托等社会政策职能;排供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电、气供应等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推进地方和地区经济发展;地方剧院、交响乐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成人夜校和音乐学校等文化设施;城市改造、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失业救济等职责。

(2)各级政府之间也有密切的协调配合。各级

薛立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德国模式”及其借鉴意义45

··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

政府之间一方面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另一方面又有密切的协调配合。“联合制定政策、合作执行政策以及政府间的相互协调充斥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7]例如,地方政府要执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大量委办事项。这些事项分为两类,一是“强迫型任务”,即地方政府必须完成的事项,如重要的社会资助计划等。这样便产生了(大多数情况下是联邦的)密集的法律规制网络。二是“授权任务”,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授权给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在执行时又有一定的选择权的事项。这些事项一般由行政部门完成,在行政职能上,当地方议会在这些授权的事务上无能力或者无责任处理时,它们又成为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一种代理机构,并接受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监督。

(3)对地方自治给予强有力的保障。在现代国家中,德国是对保障地方自治规定得最为明确的国家之一。德国地方自治的理论依据是“制度保障说”,即对于涉及地方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制度应加以保护,使其免受立法者或者上层级政府的任意支配。对于地方制度而言,制度保障的目的在于:首先,担保其不被完全废除;其次,担保其秩序与规范的核心不被破坏。[8]

3.3提供切实财力保证的财政体制

各层级政府职责的有效履行需要切实的财力保证,而这则要通过财政体制来实现。德国财政体制组建的逻辑是: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责确定其支出范围和应有的财力,在此基础上赋予各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限,同时,为了保证各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财力平衡,就要实行纵向和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9]具体而言,德国的财政体制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财政支出。主要是按照上述政府间职责划分确定支出项目。支出的原则是:是哪级政府的职责,其开支就由哪级政府支出。上级政府委托给下级政府的任务,其费用由上级政府承担,下级政府则保证专款专用。如果是两级以上政府共同承担的职责,则根据法律或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其支出比例。例如,根据《联邦教育促进法》,公立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由联邦政府承担65%,州政府承担35%。根据计算,联邦与州共同承担的改善地区经济结构的支出,联邦与州各自承担50%。[10]此外,根据《基本法》,为了平衡联邦领域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或者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有必要在州和地方做重要投资时,联邦政府可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财政援助。财政援助的种类经由联邦参议院批准,由联邦法律予以规定,或者根据联邦预算法由行政协议予以规定。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德国实行专享税和共享税并存,以共享税为主的分税制,按照适度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赋予各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基本法》规定,联邦专享税共18种,包括关税、消费税、保险税以及统一后征收的团结互助税附加费等;州专享税有10种,包括财产税、机动车辆税和啤酒税等;地方专属的税种共7种,有土地税、娱乐税、养犬税及猎钓税等。总的来看,将税收数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列为共享税,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分配。[11]这造成联邦政府的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占较大比例。据统计,在德国三级政府财税收入中,联邦约占49%,州约占37%,地方约占14%。[12]

(3)财政转移支付。德国《基本法》规定,公民的生活标准应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实行一种较为特殊的“双层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具体而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即联邦政府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州提供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以及各州向自身管辖范围内财政较为困难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资金转移支付。联邦政府对州政府提供的转移支付形式有三种:一是“差额拨款”,联邦政府从自身占有的增值税中提取2%补贴经济落后的州;二是为个别州提供固定数额的政策性引导补贴金,用以解决因特殊情况而出现的财政困难;三是由联邦政府设立“德国统一基金”,为原东德的5个州輥輯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环境保护状况、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人民生活提供财政补贴。在各州与地方之间则实施“垂直财政平衡”,即当地方政府凭借其税收收入难以应付政府开支时,由州政府予以补贴,补贴资金中一部分专款专用,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自由支配。[6]总体而言,通过这样的财政体制,为各级政府的运行提供了切实的财力保证,使各级政府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3.4法制化的纵向监督

德国实行地方自治,纵向政府间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各级政府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履行法定职责。因此,纵向政府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等级关系或隶属关系,而是具有一定“合作”性质的关系。

46··

第2期

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性价值”,[8]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对地方政府都要进行一定的监督。不过,这些监督都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是在保障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财政监督、宪法监督等多种纵向监督中,德国的行政监督较有特色。如前所述,德国纵向政府职责分为固有职责和授权任务,基于此,德国的行政监督分为合法性监督与专业监督。合法性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政府固有职责履行方面的监督,旨在审查下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专业监督是上级监督机关对下级政府授权事项的监督。监督机关可以对下级政府执法的程序、自由裁量权等加以规定。在行政监督形式上,德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前监督,即下级政府所作的决定原则上不发生效力,直到上级监督机关同意为止。另一种是事后监督,包括对下级政府决定的撤销、对下级政府不作为的代执行等。在一些州还有一些特殊的监督手段,例如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联邦政府可以派任地方自治监察官,以便局部或者全部接管实行自治的地方政府事务。在巴登-符滕堡州,州政府可以对地方行政首长进行惩戒,在迫不得已时可以对其提前解职或者解散地方议会。

4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借鉴意义

由于人口、地域面积、历史文化传统、国家结构、政府体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实管理要求等的不同,中德在政府间纵向关系上存在着巨大差别。例如,在国家结构上,中国实行单一制,中央政府可以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可以对下级政府作出决定和命令,后者则有义务执行前者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德国实行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自治权获得充分保障,联邦政府不能以任何方式“侵犯”前二者的自治权。从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两组分析要素来看,在结构性要素上,中国是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德国实行多党制,不同层级政府由不同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同一层级内的各个政府机关之间是一种“在一条船上的,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行使不同的职权”的关系,[13]德国则注重不同机关之间在制度设计上的分权制衡;中国的社会自主力量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有较快的发展,但直到目前对政府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德国的社会自主力量则较为强大。体制性要素上,中国是五级政府下的条块体制,德国则是实行“地方整体从属原则”和地方自治下的三级政府体制;中国在政府间职责配置上具有职责同构的特点,德国则是职责异构;中国在1994年分税制后虽然实现了“财力上聚”,但仍然在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德国已经形成了基于政府职责的、较为成熟的财政体制;中国实行自上而下的纵向监督体制,[14]德国实行法制化的纵向监督。

结合当前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任务,本文认为,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在下述三个方面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4.1处理好结构性要素上集中和分散的关系

如前所述,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结构性要素在静态制度设计上虽然有分散的一面,但通过动态政府过程的巧妙设计,使执政党能够有效地将关键性的结构性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集分结合”的结构性要素模式。这对于加强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结构性要素的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结构性要素中,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发挥着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较为集中的制度结构,这对于中央较好地“统治”地方,发挥整个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党组织之外的结构性要素的自主性和责任性不够,相互之间制度化的协调配合和必要的制约不够,在动态政府过程上又较为分散。这一问题阻碍了结构性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是纵向政府之间、政府机构和部门之间缺乏制约、相互扯皮、滥用权力、推卸责任等现象的重要渊薮。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适当借鉴德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结构性要素的特点,加强政府过程的“一体化”建设,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纵横向间的权力制约。主要措施是:

(1)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间的权力制约。通过进一步提升权力机关的实际地位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使行政机关能够更好地依法行政;同时赋予较高层级司法机关处理政府间关系的权力,探索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纠纷。

(2)进一步加大县乡基层政府的自主权。通过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予县级、乡级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县乡基层政府自主权的加大,可以使基层政府更好地履行其法定职责,更好地发挥其

薛立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德国模式”及其借鉴意义47

··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

接近社会公众的优势。

(3)理顺政府流程。提炼各类管理事项的“习惯性流程”,并将其规定下来,通过政府流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加强政府过程的“一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长期以来较为强调政府部门在党的领导下的协调配合,对政府间的管理流程上的整合和制约重视不够。当前,应通过政府流程再造来理顺、整合政府流程,通过流程间的协调配合来解决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政府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从而提高政府的整体效率,更好地保证和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2形成较为科学的纵向政府间职责、财权、财力

的配置体制

如前所述,德国纵向政府间职责、财权、财力等体制性要素的配置是有清晰的逻辑的。首先,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受益范围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其次,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政府所需的基本财力。再次,确定各级政府的基本财权。最后,为了维护联邦政府的威信、保持地区的平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原东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收拢人心”,联邦政府集中了更多的财力并实行了多样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相对于德国而言,中国纵向政府间由于层级过多、职责不清,导致财权、财力的配置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

借鉴德国政府间职责、财权、财力的配置模式,结合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本文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应着力构建财力与公共服务职责相匹配的体制。改革的步骤是:

(1)实现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的合理配置。其基本要求是:该是哪级政府的职责,就要配置到哪级政府;配置到哪级政府的职责,哪级政府就要负责到底(其难以直接“负责到底”的,可以委托相关的政府负责,不过要支付相应的开支)。一般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履行宏观管理职责,地市级政府处在地方政府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职责主要是统筹、协调和监督;县、区、乡、镇的基础性和微观性决定了其政府的执行性和直接面向基层的实务性,主要履行具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2)实现财力与公共服务职责的合理匹配。在确定各级政府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责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财政体制改革,为各级政府配备履行公共服

务职责的充足财力。一是通过规范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证县乡基层政府的充足财力;二是规范预算外财政,“硬化”各级政府的预算约束,防止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财政收支方面的不规范行为。[14]

(3)根据上述要求,进一步改革和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权。基于中国五级政府的现实,借鉴德国等典型国家三级财权的经验,可以打破“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的固有思维,将财权适当集中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确立这三级政府的税基,同时配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确保各级政府的财力。通过这样的改革,构建五级政府下的新型财政体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改革步骤主要是一种“逻辑顺序”,现实改革中可以打破这一顺序,抓住时机和突破口推进改革。

4.3构建基于社会自主力量的、法制化的纵向监督

体制

德国社会自主力量强大,对政府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同时,在地方整体从属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基础上,又实行法制化的纵向监督,这对中国政府间纵向监督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政府间监督制度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监督,监督体系借助层层权威发挥作用。不可否认,这种监督体系的效力是强大的。但是,其问题在于,以“少数”来监督“多数”,监督力量势必不足且难以经常化。由此造成,一般公民以及政府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由于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向上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管理中的问题;上级很多情况下只能采取一些突击式、运动式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之后则“一切照旧”,由此造成,下级政府在日常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往往难以被切实制止和纠正。借鉴德国纵向监督制度的优点,改进中国的纵向监督制度,一是促进社会自主力量成长,发挥其监督作用;二是加强纵向监督的法制化建设,变“突击式监督”为“长效化监督”。在第一方面,一是政府要改变观念,重新审视其与社会自主力量的关系。政府既要保持对社会全局的控制力,引导整个社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又要当好社会的管理者与服务者,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二是促进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和第三部门等社会主体的发展。可以说,只有各类企业和第三部门获得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各类社会自主力量的发展才能获得坚实的基

48··

第2期

础。三是促进、引导公民自主意识的成长。政府应促进而不是压制公民自主意识的成长,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方向,构建公平、公正、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自主意识。在第二方面,一是应继续发挥自上而下体制内监督的优势。二是有选择地增强监督机关的独立性,变间歇监督为经常监督。具体而言,应增强党的纪检监督系统和行政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将一定层级的纪检监督系统和行政监察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使其不受有关政府的干扰,以增强其监督力度,变原来的间歇性监督为经常监督。三是构建体制外监督转化为体制内监督的畅通通道。应构筑更多、更畅通普通公民、新闻媒体等体制外监督主体一般性表达意见,以及向专门监督机关反映问题的通道。同时应加强专门监督机关的主动性,积极听取、吸收、分析体制外监督信息,适时转化为体制内的监督行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有其特点和优势,也有其问题和不足。例如,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向原东德地区提供了数量庞大的转移支付,引起了东西各州之间的尖锐矛盾;[6]当前,德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水平仍然较高,再加上欧债危机的困扰,政府间财政关系较为紧张。另一方面,中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有若干优势。[15]借鉴德国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应取长补短,学习其规律性、制度性的方面,同时做好本土化改造。

注释:

①即一个政党只有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有资格进入联邦议院。

②即联盟党、社民党、自民党(由于力量较小,被称为半个政党),

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

③即联盟党、社民党、自民党、绿党,20世纪80年代。

④即联盟党、社民党、自民党、绿党、民社党,20世纪90年代以

来。

⑤其特点是:乡镇委员会是权力机关,由它产生负责行政事务的

行政会议。行政会议由乡镇长、副乡镇长及其助理组成。乡镇委员会的决议无需行政会议同意。乡镇长不是乡镇委员会的当然主席。

⑥其特点是:乡镇长是乡镇议会的当然主席,又是行政机关的首

脑,由居民选举产生。乡镇长召集乡镇议会,其决议由以乡镇长为首的行政机构负责执行。

⑦其特点是:乡镇议会主席和行政首脑是乡镇长,集立法权和行

政权于一身。乡镇长由议会选出,但其本身不必是议会议员,

一旦当选乡镇长就当然是议会主席。乡镇长可以提议乡镇议

会做出某一决定,并负责执行。

⑧其特点是:乡镇议会选举乡镇长作为乡镇礼仪代表。乡镇总监是

行政首脑,由乡镇议会选任或委派,类似于经理制。乡镇总监

可以参加乡镇议会会议,但是没有表决权。

⑨也有例外,例如1998年首届“红绿联盟”联邦政府成立后,社

民党是主要政党,而1999年的总统却同样由社民党人约翰内

斯·劳担任,而不是绿党领袖菲舍尔。

⑩但是,如果一些地方事务的治理超出了一个乡镇的能力之外,作为稍高一级的县级地方政府,就会被要求和有义务介入,并

承担起这部分职责。

輥輯訛分别为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安哈特州、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

参考文献:

[1]薛立强,杨书文.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变迁:基于三组要素的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0-67.

[2]马敏.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德国研究,2002(1):32-36.

[3]冷慧.从“两个半政党制”到“流动五党制”——

—德国政党体制的类型转变[J].德国研究,2010(2):14-20.

[4]沃尔曼.德国地方政府[M].陈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

[5]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17.

[6]谭融,罗湘衡.论德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2-88.

[7]GOETZ K H.National Governance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Germany[J].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1995,33(1):91-116.

[8]赵永茂,孙同文,江大树,等.府际关系[M].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1:256-257,269-270.

[9]HEPP R,HAGEN J V.Fiscal Federalism in Germany:Stabi-liz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Unification[J].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2011,42(2):234-259.

[10]许闲.德国政府间三级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J].中国财政,2009(17):63-64.

[11]蔡玉文.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简介[J].中国财政,2003(3):62-63.

[12]顾俊礼.德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1-202.

[13]李鹏.立法与监督——

—李鹏人大日记: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6:35.

[14]薛立强,杨书文.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2):25-29.

[15]董娅.预算外收入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现实约束分析[J].

财经论丛,2007(2):19-23.

(下转第54页)

薛立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德国模式”及其借鉴意义49

··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

On Legal Attribute of Rebate Website Membe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with Advance Payment Membership

ZHANG Chun -pu,LI Zhan -lu

(School of Law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China )

Abstract :Rebate website is a third -party shopping guide platform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rketing mode of commission and rebate.Rebate website membership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and rebate website ,which is based on the “user agreement ”signed by the two parties.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bate website will return a part of extractive commission back to members proportionally.What the members need to do is just to complete transactions with online re -tailer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consumers must jump to the online retailers ’websites through rebate website.Rebate website membership has a lot of similarities with traditional membership such as the diversity and qualification of member ,the complexit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nts ,the diversity of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the consistency of ultimate goal.At the same time ,the rebate website membership also has its own features in capital,technology and sub -ject.

Key words :membership card ;membership card of advance payment ;membership card of non advance payment ;re -bate website

(责任编辑丁平)

Longitudin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German Mode and Its Experience

XUE Li -qiang 1,

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China ;

2.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

Abstract :Longitudin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 in government system ,is restric -t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systematic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German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systematic elements ”,Germany has governments at three levels,intergo -vernmental heterogeneous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guaranteed financial system ,and longitudinal supervision of legaliza -tion.The experience of longitudin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of Germany i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 -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 the scientific division and allo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financial 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construct a longitudinal supervision system based on social forces and lega -lization.

Key words :longitudin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German mode ;experience

(责任编辑丁平)

!!!!!!!!!!!!!!!!!!!!!!!!!!!!!!!!!!!!!!!!!!!

(上接第49页)

54··

德国区划法历史

摘要:德国是区划思想和区划制度的发源地。作为城市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当代德国的建造规划继承和发展了德国早期的区划传统,成为调控城市建设的有效工具。对德国区划制的历史渊源、诞生和早期发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德国现代建造规划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关键词[中华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72997266.html,)欢迎您!][中华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72997266.html,)欢迎您!]:德国,城市规划,建造规划,区划制 一世界区划思想的起源-德国区划制的诞生 作为德国城市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的建造规划(Bebauungsplan),具有强大的空间调控能力,在当代德国的城市建设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今天德国的城市详细规划空间调控机制,起源于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年)之前的道路控制制度。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建造规划从单纯的道路控制制度逐渐演化为道路控制和地块区划制度。 1.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前的道路控制制度 在德国,从中世纪开始,就出现了“建造规划”的名称。不过,那个时候的建造规划与今天德国的建造规划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建造规划,实际上就是道路网的规划图,但制定这种规划的,并不是城市政府,而是警察机关。尽管如此,规划一旦生效,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费用需要由城市政府来承担。此外,在1808年的普鲁士城市条例中,为了保证城市自治而规定:市民民选产生的市议员,负责审议城市的财政问题。道路网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财政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成为市议员审议的重要事务。

19世纪50年代初,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使得德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扩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这时,原有的道路控制规划已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出现了制定覆盖广大地域范围的建造规划的需求。 1858年,普鲁士政府正式颁布命令,由柏林市警察当局负责编制大规模的城市扩展规划,并于1861年批准将新柏林市的市域面积从当时的3170公顷扩展到5920公顷。具体的规划任务由霍布瑞希特(James Hobrecht,1825—1903)负责。他将规划的目标放在面向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发展秩序问题上。规划的成果是柏林城市建造规划总图(Bebauungsplan von Berlin),在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建设尺度宏大,街道的宽度大都在25—30米之间。为了减少修筑道路的费用,对街坊的尺度没有严格的限制,但大多数街坊的尺寸为200米宽、300至400米长。除了街道,图面上只有一些巨大广场形成的公共空间。由于规划仅仅是一个空间布局的轮廓,而缺乏对私人开发商的指导和控制,因此导致了开发商将地块高强度开发,建了大量的所谓“出租兵营”(Mietkaserne),即巨大的建筑物中间留出一个小院子直通地块的背后。这种“出租兵营”将居住密度提高到前所未闻的程度。 从柏林城市建造规划总图可以看出,该规划仍然是对道路网的规划布局和控制。对当时的德国城市来说,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道路建设费用。宽幅道路的建设,必然会增加城市的财政支出。同时,建造规划在城郊规划开发的道路,触及到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导致他们提出上诉。按当时的惯例,在准备开发前,需将土地购买下来,这种先行补偿的方式对城市财政造成更大的压力。 2.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道路控制制度

德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德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 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Matthias Stepan(潘宇舟)吕孝礼 【内容提要】目前中国政府尚无法提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如何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学习借鉴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旨在关注德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经验表明,单独依托政府无法在财力和质量监控上确保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德国的地区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财力上确保为国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经费保障;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好的规范了非营利组织准入制度、员工培训与管理,并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服务监督以提高服务质量。借鉴德国经验时也必须意识到,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广泛参与与其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自治准则密切相关。同时,提供服务的非赢利组织也多由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组织、政党组织和国际运动组织等转化而来。 【关键词】德国社会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 【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社会管理出现某些 1

程度的滞后。近些年来,为减缓和消除经济发展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政策改革,建立了初步覆盖城乡的低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国家财政尚不具备提供覆盖全社会并惠及所有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能力。在此背景之下,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鼓励私人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资金和能力的不足。在此方面,社会管理发展较早的德国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本文主要研究德国如何建立起非营利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总结德国政府吸纳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一、德国的公共服务体系 早在19世纪,德国的工业化浪潮催生大量的产业工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政府如何照顾这些工人成为当时德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正是这一问题促使德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一公共服务体系涵盖了医疗、养老、伤残、幼婴以及青少年教育等五方面内容。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地方政府。如表格1第二列所示,非营利组织在大部分社会服务中起主导作用,除医疗服务外,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占服务总量的60%以上。企业提供的服务居于第二位。德国地方政府虽然也会参与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但主要是以监管者的角色来保障居民获得平 等的居住标准。 2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认证-通行欧洲的第三方产品认证标志 TUV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早在19世纪末,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缺乏完善的维修及安全监督服务,以至于导致了多次严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在1872年,德国成立了首家锅炉监督协会(简称DUV),对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监测,以在事故发生前负责检测出最小的瑕疵和不正常因素。经过DUV的不懈努力和严格把关,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使用率实现了成倍地增长,但爆炸事件却呈下降趋势。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地其他的锅炉监督协会相继成立。各个锅炉监督协会共同负责着政府的安全监督职责。直到20世纪,开始扩展监测范围,涉及监测升降机、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设备。TUV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德国TUV根据德国及欧洲的安全健康标准为电气、电子和机器等各类产品提供测试和认证服务。这些认证服务不仅针对法规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认证,还包括其他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监测和跟踪要求。 TUV-SUD(南德意志)集团是以TUV巴伐利亚集团为核心,联合TUV-Hessen、TUV-Sachsen、TUV-Sudwest、Baden-Wurttemberg等几大认证机构组成的,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且最具实力的跨国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它拥有9000多名员工,其专业技术和认证服务范围也覆盖了很多领域。TUV南德意志集团下有许多专业子公司,比如:TUV产品服务有限公司、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TUV 工程服务有限公司、TUV汽车公司、英国电信审核局(BABT)产品服务部,等等。 一、TUV产品认证服务 TUV产品服务(Product Service)有限公司(简称TUV-PS)是TUV南德集团内专业从事产品检测认证的机构部分。在欧洲,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0123);在德国,TUV-PS被授权可以按照《德国设备安全法》进行产品测试并颁发GS认证标志。在非强制性产品安全和EMC认证领域,是由BAM按照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一、新形势下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治发展意义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是中央与省级辖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与政府间关系相比,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侧重于政府体系的垂直结构的层级节制,而不包括水平性的政府间横向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焦点主要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将政府权力视为封闭体系,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视为对立竞争的状态。其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该是开放体系,是处在不同层级的平等的行为主体。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几乎看不出地方利益和自主权力的诉求和体现。中央政府虽然也主动尝试了对地方权力的调整,但以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放权和60、70年代的“收权——放权——再收权”的失败收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体制转型初期简单的放权让利到分税制改革后的选择性再分权,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权力下放的力度加大,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双重放权,并扩大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权限,地方利益诉求随着地方权力和职能的扩大而膨胀,促使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区域内独立的具有经济发展目标和自我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由于权力下放较快,约束不足,由于利益驱动,有的地方各行其是,在一些干部身上暴露出来本位主义、分权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从政府的结构来看,我国中央政府缺少自己的执行机构,中央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地方政府。我国中央行政机构国务院的部、委、局、署是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这些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政策的制定以及宏观规划与指导,几乎都没涉及到政策的执行。我国的国务院主要起一个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以及总的最高的监督职能的作用,中央的政策是通过中央——省——市——县——乡(镇)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逐级向下执行的。地方政府毕竟不等同于中央政府的执行部门,代表地方的利益并更容易产生自己独立的利益(分税制加剧了这个情况)。中央立法不执行,委托各地方政府执行,在执行上,中央依赖于地方,这是中央政令不畅的重要原因。中央受制于地方,地方也受制于中央,做事的时候两级政府很难行动,难以发挥“两个积极性”。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影响因素 1、非政治因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山峦江河的纵横交错,使许多地方被分割成彼此隔离、经济上相对封闭且有独立性的区域。这些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政府间纵向关系。为了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统一,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特别是落后偏僻地方更优惠的财政补贴。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各地方发展极不平衡,在资源贫乏的地方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就更多,所以,在这些地方实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更容易,而在资源丰富的经济发达地方,往往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构成极大挑战。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有效的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变化与经济发展周期是同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反复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紧张,发展落后的地方对中央产生怨恨,以为中央政府分配的资源不公平,经济发达地区对中央产生离心,不愿将财富分与他人共享。还有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各地的距离,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便利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使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能更有效的实行。 2、政治因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权力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划分形式,但是却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国家政策的形成机制和执行机制。在中央集权制条件下,中央政府集中国家权力是最主要的方式,地方受中央的制约,中央政府负责协调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全国性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约束力,地方所制定的政策不能与中央政府的政策相违背。在地方分权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独立制定自己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地方政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不过是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改革开放后,由于“放权让利”,地方政府在很多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权利,而地方政府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扩张,改变了它们在政府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这当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央放弃了经济上统管权力,地方经济自主能力的增强无疑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领域,使得它们由集权体制下单纯的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转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从而也就极大地改变了垂直控制模式下那种被动执行政策,消极执行命令,不独立思考和行事,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的行为模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处理政府间纵向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制约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没有两个国家的政府间纵向关系发展模式完全相同。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相当于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滞后的,这给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相关的政府间纵向职能配置、权责分配、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也不够彻底,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色彩,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协调发展必须克服的症结。 三、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适度放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同时又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不仅要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而努力,还要保护我国利益不受损失,并与他国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需要承担的工作有很多。但由于我国长期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导致官僚主义出现在我国政府中,同时,由于政府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收入不均现象,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依然是十分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以某省为例,在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3倍,在2014年城乡收入差距就上升大了2.8倍。因此,有必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二、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政府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模式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政府管理工作的开展。如缺少正确的管理理念,使得政府始终将管理重心放在建设上,而没有落实到后期管理中,且仅看重短期利益,而没有重视长期利益,并不利于城市良好发展建设[1]。同时,现有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无法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如在政府行政审批上,由于审批项目过多,部分市场主体还存在一定的前置性,某省在2014年的前置性审批高达400项,且审批程序较多,也在影响着政府管理工作,这些都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

题有关。再者,由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也在影响着政府的投资行为,如某省针对某项目的投资经常会发生变化,在该项目中需要购买土地,前一天刚敲定以每亩15万的价格出售给商会,但第二天就发生了改变,将每亩土地的出售价格提升到了19.5万,严重破坏了政府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印象。最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还表现在人员管理上,尽管我国在人才任用上一直强调禁止任人唯亲,在面试阶段不得有直系亲属参与,但依然无法完全任人唯亲现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与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裙带关系,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进入政府工作。三、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方法 在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观念,真正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别,并积极引进新思想、新理念,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强化服务水平[2]。其次,将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重要工作,重视乡镇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为乡镇发展提供良性政策与建议,作为公务人员也要肩负起自身责任,防止发生暗箱操作等情况。再者,强化政府职能,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节市场,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最后,创新政府结构,不仅要做到政企分开,还要实现党政分开,这样既能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干预,还能让社会发展更具独立性。此外,还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采用异地政府人员为新公务人员面试的方式。

德国税权划分特点及对地方税权建设的启示4900字

德国税权划分特点及对地方税权建设的启示 4900字 我国分税制改革6年来,初步实现了改革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地方税权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德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权划分的实践为我国的地方税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税权划分情况 (一)德国联邦与地方政府的税权划分 德国基本法对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做了明确的划分,宪法明确规定了联邦、州和地方(市或县)三级政府职责。联邦政府承担关系到国家全局性的工作和政策;州政府负责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提供地区性公共产品职责等;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和福利等。 与事权划分相对应的是德国各级政府的税权划分。从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来看,联邦政府拥有绝大部分税收立法权,如对关税的单独立法权,对共享税、联邦税、州级政府专享税的优先立法权;地方政府拥有收益权和征税权。从税率确定权来看,地方政府可在联邦政府规定的税率范围内确定地方税收税率。联邦与地方政府的共享税必须经地方政府同意才允许改变。从税种划分和税收收入归属来看,联邦宪法规定:个人所得税、工资税、公司所

得税、资本收益税、流转税和进口营业税都属于共享税;矿物油税、燃料油税、照明材料税、烟草税、烧酒税。咖啡税、茶叶税、汽油税、糖税、醋酸税、关税、保险税、证券交易税、资本转移税等属于联邦税;机动车辆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地产交易税消防税、啤酒税、盐税、彩票税等属于州政府;营业税(上交联邦和州各9%)、地产税、饮料税、狗税、酒类营业许可税、娱乐税、渔猎税等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从税收管理权来看,德国将税收管理权分散于州及地方政府。德国税收征收管理由各州财政总局负责,总局内设联邦管理局与州管理局,分别负责联邦与州的税收征管工作。 (二)德国地方政府(州及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结构分析 从德国的地方政府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来看,1995年德国地方政府(合州和地方政府)自有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29%。从各级次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1996年,德国州级政府收入总额占GDP的12%,其中税收收入占68%,非税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的总额比例为13%,补助占19%;地方级政府收入总额占GDP的9%,其中税收收入占30%,非税收入占34%,补助占32%。 从德国地方政府收入结构来看,1994年德国税收收入占GNP 的39.2%,其中地方政府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7%,地方政府转移收入占GNP的3.L%,地方政府收入总额占NGP的9.9%,公共收入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

TUV认证-通行欧洲的第三方产品认证标志TUV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早在19世纪末,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缺乏完善的维修及安全监督服务,以至于导致了多次严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在1872年,德国成立了首家锅炉监督协会(简称DUV),对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监测,以在事故发生前负责检测出最小的瑕疵和不正常因素。经过DUV的不懈努力和严格把关,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使用率实现了成倍地增长,但爆炸事件却呈下降趋势。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地其他的锅炉监督协会相继成立。各个锅炉监督协会共同负责着政府的安全监督职责。直到20世纪,开始扩展监测范围,涉及监测升降机、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设备。TUV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德国TUV根据德国及欧洲的安全健康标准为电气、电子和机器等各类产品提供测试和认证服务。 这些认证服务不仅针对法规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认证,还包括其他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监测和跟踪要求。 TUV-SUD(南德意志)集团是以TUV巴伐利亚集团为核心,联合TUV-Hessen、TUV-Sachsen、TUV-Sudwest、Baden-Wurttemberg等几大认证机构组成的,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且最具实力的跨国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它拥有9000多名员工,其专业技术和认证服务范围也覆盖了很多领域。TUV南德意志集团下有许多专业子公司,比如:TUV产品服务有限公司、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TUV工程服务有限公司、TUV汽车公司、英国电信审核局(BABT)产品服务部,等等。 一、TUV产品认证服务 TUV产品服务(Product Service)有限公司(简称TUV-PS)是TUV南德集团内专业从事产品检测认证的机构部分。在欧洲,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0123);在德国,TUV-PS被授权可以按照《德国设备安全法》进行产品测试并颁发GS认证标志。在非强制性产品安全和EMC认证领域,是由BAM按照德国认可体系认可;在美国,TUV-PS获得了OSHA(美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2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政治作用的是()。 A影响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 C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D有利于中央完政府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本题选择是:? 2、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 A行政体 B自治型 C混合型 D特殊性 本题选择是:? 3、议决权和执行权归属于一个中心的体制称为()。 A议行合一体制 B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C议行分离体制 D相对议行分离体制 本题选择是:? 4、()在协调英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政党组织 B议会 C内阁 D君主 本题选择是:? 5、政府预算收支数字必须正确估计,不能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因收入数不落实而支出无法执行等情况,这体现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 A完整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本题选择是:? 6、()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 A省 B市 C县 D乡 本题选择是:? 7、不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批准,履行职责运用公共权力,通过选举直接来自于当地居民的地方政府是()。 A行政体地方政府 B混合体地方政府

C自治体地方政府 D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本题选择是:? 8、行政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A地方政府 B中央政府 C当地居民 D议会 本题选择是:? 9、()一直都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 A财政关系 B人事关系 C行政关系 D法律关系 本题选择是:? 10、()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所奉行,坚持“团体自治”,认为地方自治权利不是天赋的,而由国家主权所赋予,国家可以随时撤回这种权利。 A保护说 B钦定说 C传来说 D固有权说 本题选择是:? 11、地方政府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表现形式是() A血缘关系退出公共管理权力分割的舞台 B中央政府有权划定行政区划和任命不世袭的地方行政区的行政首长 C疆域的扩张 D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度、分封制度 本题选择是:? 12、法国都得市长议会制的核心内容是: A混合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人事监护制度 D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 本题选择是:? 13、()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其行使要求在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在行政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职权明确、权责一致、追求效率,其承担着大多是行政首长个人。 A立法权 B行政权 C议决权 D执行权 本题选择是:? 14、下列国家属于集权模式的单一制的是() A英国 B法国

地方政府学简答题

1.简述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答:一、更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二、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三、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四、公民参与日益广泛;五,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 2.简述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途径。答:一、税收权力过于统一;二,地方税主体税种缺位; 途径有:第一、给予地方政府在地方税上一定的立法权;第二,发展税基共享式地方税种;第三,逐步健全财产税;第四,完善地方税辅助税种。 3.简述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答:其一,建设职能;其二,保障社会的职能;其三,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4、简述地方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答:在政治作用方面,包括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在社会作用方面,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 5、简要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答:其一,它不是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批准任命;其二,它所运用的公共权力来自当地居民授予,与上级和中央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其三,自治体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其四,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范围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其五,但在完成国家委托的行政事务时要受中央或相应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挥;其六,对于不属于自治事务,也未接受委托,则自治行政机关无权干预; 6.简述地方政府的作用。答: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 7.地方政府类型划分的依据。答:一、地方制度安排;二、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 三、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8.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答:从地方体制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仍为混合体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看,首先是地方各级人大都设置了常设机构,县以上称为常务委员会,乡镇称为人大主席;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另一重大的编号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行政机关改称为人民政府。 9.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关系。答:就纵向关系来说,包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下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以及上下级地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张龙安

《经济师》2013年第2期 摘要:当前,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和风险突出。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就如何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外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重要特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11-02 一、国外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 国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构成主要为税收、转移支付、各类收费。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上述构成中比重不同。 1.税收收入。以财产为主要税种。美国、加拿大地方政府形成了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税收管理权限较为独立,年度内依据对土地和建筑物的价格确定税率征收财产税。财产税是美、加两国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的税收来源。以财产税为主的税收收入约占地方政府全部收入的40%。英国实行严格的分税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享有各自的税种,没有政府间共享的税种。财产税是地方政府唯一的税收收入,即对不动产所征收的税收,包括对居民房产征收的市政税和对经营工商业活动者征收的营业房产税。 实施多税种征税。日本地方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约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 ̄40%,主要是对土地、房屋和折旧资产等能够带来收益的客体征税。地方政府可征税种较多,属于都府道县的税收有都府道县居民所得税、不动产税等;属于市町村的税收有市町村居民所得税、固定资产税、公共设施税等。在政府收支不平衡或建设所需时经地方议会批准可开征法定外普通税。 实行税收分成共享。德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税收共享,税收管理权限受到上级政府的严格控制。德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地方税种主要包括土地税、工商业税,分享联邦政府15%的所得税和部分增值税。近年来,地方工商业税所占比重下降,税收收入更 多的来自联邦政府的税收分享。 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是发达国 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 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是完 善政府间责任划分和收支分配的重要内 容。如德国制定了《财政平衡法》,在分税 制方法基础上,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 应采取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两种方法对 财政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包括联邦对州 和各州之间两个方面。受地方收入和所 担负的公共支出不同,各国地方政府转 移支付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同,如美 国30%,加拿大40%,英国能够达到50%。 在补助条件上,分为无限制性条件的一 般补助和有限制条件的特殊目的补助, 如指定用于教育、城市发展、交通等。在 支付形式上有专项拨款,一般性补助、税 收返还等。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政府经营的各 种公共事业收入和财产收入、管理费及罚 没收入等。主要是那些自愿使用地方政府 提供的公共物品而受益的公众所支付的 费用,供电费、水费、下水道使用费、道路 桥梁收费、公园门票、运动设施使用费等。 如,1965年加拿大的使用费收入仅占地 方政府收入的6.5%,至2000年增长到 21.3%.。另外各国地方政府也通过向银行 借贷或发行地方债券来平衡财政收支。 二、国外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特点 1.以公共服务支出为主。国外地方政 府的支出范围与结构体现了财政资金偏 重于向公共福利和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如法国的地方社会公共支出占全部财政 支出的75%左右,包括住房和社区服务、 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等,而经济活动支 出和一般公务支出较少,分别占全部地 方财政支出的15%左右。美国地方政府 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 事业、治安、消防、教育、家庭和社区服 务,一般行政经费等,加拿大地方政府的 教育支出占比大,为40%,其次是交通和 地方服务支出。 2.地方财政支出以地方政府的事权 进行明确。通过发达国家财政支付机制 来看,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或需要全国 统一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由中央财政支 付,如社会保障、医疗与健康、公共福利 等,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道路、桥梁等 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则由较低层次的 政府提供。如美国财政实行联邦财政、州 财政和地方财政三级管理体制。在事权 划分方面各级政府相对独立地行使职 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事 务集中在联邦政府,而区域性和地方性 极强的事务则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承 担。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照支出与政 府职责的关系进行支出分配,美国联邦 政府的财政支出由国防开支、人力资源 经费、物力资源开支、净利息和其他支出 等组成;州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公路建 设、基础教育、公共福利项目、医疗和保 健开支、收入保险、警察、消防、煤气及水 电供应等;地方政府的支出范围主要包 括道路和交通、公共事业、治安、消防、教 育、家庭和社区服务等。对存在交叉的支 出项目,则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 三、几点启示 1.以职能定收支,改变地方政府职 能。通过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 成来看,政府的职能决定支出,支出的范 围决定了收入的来源。地方政府要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受益范围只局限于特定 地区的由地方收入来支出,而所提供的 具有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则由中央转移 来支持。从国内情况看,地方政府在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在主导地方经济 发展,进行大规模投资。因此要解决土地 财政问题,必须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彻底 扭转地方政府“卖地”、“举债谋发展”的 思路。 2.建立合理的财政来源配比、选择合 适的税收体系。完全依赖由上级政府转 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独立性很低,但地方 财政完全由地方税收构成也会产生许多 问题,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无法协调,形 成不同的地方利益。因此,建立合理的财 政来源配比、选择合适的税收体系是保 障地方财政顺利平衡运行的关键。中央 政府除在事权职责划分上做好对地方的 转移支付,也要在横向上做好各地区之 间的财政收入调节,保证各地区财政收 入大致平衡。 3.以财产税方式增(下转第214页)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 ●张龙安 ●金融研究 211 ——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改革和发展的课题,因此一直受到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政企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是包含了所有性质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新变化(一)、政企关系类型日趋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沿袭前苏联的模式,政府与企业基本是“父子”关系。1978年以来,国家对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断的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经济成分,也就造就了一些新的政企关系。目前来看,在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同时并存。“政府与部分国有企业之间、一些乡镇与其所辖的乡镇企业之间仍然保持着父子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与其所办的企业、部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形成了利害相关生死与共的手足关系;政府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交警与司机的关系”。事实上,现实中的政企关系是不断变动而且更为错综复杂的,如政府对民营企业大体是“交警与司机”的关系,但“交警”受过去传统习惯的影响,不是为创建合理的交通秩序服务,而总是试图对“司机”进行超越自身权限的管辖,而“司机”为了得到方便,也对“交警”进行公关。(二)、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日趋突出以前,每当谈起政府与企业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其他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局限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整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这是因为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其次是职能部门仅仅在某些特定职能上与企业发生关系;第三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随机的,非紧密性的;第四是职能部门视企业为均质的,不论企业性质如何,规模多大,都按同等方式平等对待;第五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多为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由行政手段调整。因此,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政企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全部内涵。

公共应急管理纵向府际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公共应急管理纵向府际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摘要:《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县级政府确定为应急管理的权责重心,并规定了上级政府扩大响应的机制作为补充,但“重心下移”原则在实践中贯彻不力。为了理顺应急管理中的纵向府际关系,在大城市的主城区,应急管理的权贵重心应当确定为城市城府而非县级政府。无论由哪一级政府承担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职责,都应当保证权力与职责相匹配,避免权责倒挂。,应当进一步规定上级政府扩大响应的条件和程序,防止其过度包办下级政府的应急职能;同时赋予下级政府以先期处置职责,形成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公共应急管理;纵向府际关系;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2-0061-05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11月22日发生在山东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爆炸,是一次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这次

事故的处置过程暴露了我国现行公共应急体制中的诸多缺陷,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纵向府际关系是其巾的突出问题之一。按照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所公开的调查报告,地方政府对此次事故的基本应对过程如下: 2013年11月22日2时31分,黄岛开发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警,称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南门附近有泄漏原油,黄岛派出所出警。3时10分,110指挥中心向开发区总值班室报告现场情况。至4时17分,开发区应急办、市政局、安全监管局、环保分局、黄岛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人员分别收到事故报告。4时51分、7时46分、7时48分,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主任、党工委书记分别收到事故报告。4时10分至5时左右,开发区应急办、安全监管局、环保分局、市政局及开发区安全监管局石化区分局、黄岛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先后到达原油泄漏事故现场,开展海上溢油清理。7时49分,开发区应急办副主任将泄漏事故现场及处置情况报告青岛市政府总值班室。8时18分至27分,青岛市政府总值班室电话调度青岛市环保局、青岛海事局、青岛市安全监管局,要求进一步核实信息。8时34分至40分,青岛市政府总值班室将泄漏事故基本情况短信报告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应急办副主任。8时53分,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将泄漏事故基本情况短信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并电话通知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9时01分至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选择题整理版解析

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运动是从()开始的。D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特点包括()A,B,C,D A.渐进化和趋同化 B.技术化 C.服务化 D.市场化和分权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C,D A.放松政府管制 B.放松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C.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D.强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1949-1954年之间中国大陆的地方政府属于:( ) D A.特殊性地方政府 B.混合体地方政府 C.自治体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地方政制变革包括(ABCD)。 A.省设议会作为立法和议决机关 B.省下设厅 按照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方式,地方政府体制可分为A,B,C,D A.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B.绝对议行合一体制 C.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D.绝对议行分立体制 按照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地方政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 A.高层地方政府 B.中层地方政府 C.特殊型地方政府 D.基层地方政府 按照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ABC)。 A.行政体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D.特殊性地方政府 按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行政区划可分为以下类型:(ABCD) 从权力配置上划分,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结构可以划分为()模式。A,B,D A.地方分权型 B.均衡型 C.自治型 D.中央集权型 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分为:AB A、一般地方政府 B、特殊性地方政府 C、自治体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 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关系C A.领主与封臣 B.绝对独立 C.行政隶属 D.诸侯联盟 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C )的需要。 地方财政预算的原则包括()A,B,C,D A.完整性原则 B.可靠性和年度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主要表现在()A,B,C A.从人治走向法治 B.从垄断到竞争 C.从集权到分权 D.从管理到治理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选举机构和选举结果确认 B.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C.选民登记 D.选区划分和选票计算 地方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A,B,C,D A.量入为出原则 B.收益原则 C.效益原则 D.民主原则 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包括()A,B,C,D A.价值理念上强调对地方公众的回应性 B.强调公共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和参与性 C.地方政府更多发挥推动者和协调者而非指挥者和控制者的功能 D.地方权力主体多元化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平等选举原则 B.普遍选举原则 C.直接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地方自治是源于()发展所形成的城市自治。B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公共管理体制转变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公共管理体制转变 [摘要]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实现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是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重点是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 政府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深化政府改革的核心,是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入手,去推进公共管理体制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配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需要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第一,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制型政府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确定的一个目标选择,同时这也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根本所在。按照产业分类,政府是第三产业部门,属于服务领域,因此,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服务。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社会本位、民本位,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都要从社会和公民的需要出发,并以此作为政府职能定位的依据。它与传统的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特征的管制型政府相比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顾客之间的关系。社会公众成了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和顾客,从而使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成了政府公共行政的应有之义。 第二,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形态不仅极大地压制了非政府力量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且导致政府职能庞杂、机构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存在很多管理盲区,容易诱发行政权力腐败。政府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高度的社会性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具体实现形式就是由政府的单一管理转向社会共同治理。公共权力的垄断被打破,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组织及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广泛参与,主要表现在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促进政府在公共服务质量上的提高,增强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