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2019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2019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高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文化生活》知识清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1)内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此文化,既非广义文明、也非狭义知识)。

(2)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必须是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实践与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比如修建博物馆,革命纪念地,举办活动等)

2.文化的总作用:

总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注意: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决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不同,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派生品和附属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科技、教育、人才,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技,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在经济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文化属于第三产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国内,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文化素养。 b: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斗争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

是自觉、主动的。因此,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总结:文化的作用(大切口)

(1)总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对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点)。

(3)对个人: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塑。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文化对人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了解)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特点:具有不可再生性,正在被破坏。

2.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具

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3.为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4.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交流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大众传媒

(1)文化传媒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大众传媒(注意,传媒≠大众传媒,包含关系)。

(3)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3.中外文化交流意义(传入、传出)

(1)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学习和吸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发展进步(传入)

(2)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发展(传出)

4.怎样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仅限第三课第二框)

(1)引进来: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走出去: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途径:通过文艺交往、教育学习等途径,在生活中多途径传播中华文化。

(4)手段: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中华文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内容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

(3)传统思想; (4)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基本特征保留,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3)鲜明民族性: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为何台湾海峡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3.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起积极作用 (2) 传统文化一成不变,起消极作用

4.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求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自身的传承);(3)思想运动(文化自身的传承)

(4)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实质;源泉和动力

(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2教材原话,首先背)(文化创新的措施变意义)

(1)文化发展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

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文化创新有利于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方向、主体)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本途径)

(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纵向)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原则)(横向)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方向)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主体)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1.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尤其表现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征)。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尤其表现为石窟文化、民族文学作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也是特征)

(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

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意义)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个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基本内涵);为什么(为何弘扬);怎么办(如何弘扬)

(1)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为何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火炬;精神基石(首先记住关键词)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

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心骨、根本途径、纵向、横向、主体)(首先记住关键词)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主心骨)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根本途径)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纵向)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纵向)

⑤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落后腐朽思想危害)(横向)

⑥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主体)

2.爱国主义特点、作用、新时期主题

(1)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体现为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至今)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体现为改革创新精神,如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

知识归纳:传统文化(纵向)、外来文化(横向)总结

1.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题思路(限定第二单元)(具体答案必须看材料和设问范围)

(1)继承角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发展角度: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特点角度: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

(4)作用角度: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5)创新角度: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错误倾向

2.涉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答题思路(若不限定教材范围)(具体答案必须看材料和设问范围)

(1)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态度+原则)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在生活中多途径传播文化,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文化,做文化传播使者。

(2)第五课: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①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4)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落后腐朽思想危害)

(5)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现状及对策(了解)

(1)现状:①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文化选择多样化;②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2)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文化产业的发展;③大众传媒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当代文化生活的“喜”和“忧”

(1)原因:①可喜变化: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②令人忧虑: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

(2)措施:

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

②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文化建设必然要求)。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个人: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了解)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①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注意:大众文化≠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凡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生产的文化产品,都是大众文化)

②类型:各种经典和流行的,传统和时尚的,高雅和通俗的,严肃和娱乐的等等。

③性质:无论什么风格、类型,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4.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了解)

(1)落后文化: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注意:传统习俗≠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也有经典的东西存在)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对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a: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b: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

第十课文化建设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和原则(了解)

(1)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2)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紧紧抓住文化建设中心环节。 (2)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基本内容(如何建设)(了解)

(1)地位:①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它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基本内容(如何建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基础。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含义;二者关系(了解)

(1)二者含义

①思想道德修养:人们在科学、文学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科学文化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世界、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过程(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2)二者关系:辨证统一。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5.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了解)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双修)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观世界)

(3)要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实践)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内涵)、为什么(作用、地位)、怎么办

(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原因: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现状:①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文化选择多样化;②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4)措施: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发扬民族文化优秀

传统。

④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⑦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2019年高考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详解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 ①根本属性:阶级性。 ②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③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 ①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人民民主专政: ①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c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②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怎样做?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更好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019最新修改版文化生活高三第一轮复习

2019最新修改版文化生活高三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从静态角度(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4、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备考专项复习.doc

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备考专项复习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第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其交往方式存在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举止等。第二,这种交往方式的差异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第一,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的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第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提示】1、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2、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

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特别提示】1.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自觉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文化的影响,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永不改变。【应用指导】1.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礼节、总结其所代表的文化氛围,认识其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们交往的影响。2.用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的知识,认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3.总结长城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的文化遗产,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3. 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注意: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019-04-08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 的历史轨迹 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 文化的理解。 在中 思考:1、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为什么说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什么说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怎样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成因 关系 (作用、特点、地位)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2、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 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 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 我 们 的 民 族 精 神 永恒的中华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为核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中华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必要性(意义)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2)结合材料一谈一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6分) 3、辨析题(14分,仅作判断不得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于是,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答:(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人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较为严重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人们道德价值观等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2)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形成,如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金钱观念等。这些新的观念也给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带来巨大冲击。 (3)但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之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吸收时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使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魅力。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仍然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诚信观念、先人后已的集体观念等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仍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对你有何启示? (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5、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专家预测:xx年,我国的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5500亿元。 依据材料,回答: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事业?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2分)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2分)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 ④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分) 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

新人教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非选择练题1含答案解析

非选择练题(1) 1.为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某班同学开展了废品搜集活动。 材料一该班废品收购清单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饮料瓶 0.08元/个 50个 4.00元 报纸 1.10元/斤 10斤11.00元 材料二元收益。可是回来后他们发现其中有100元假币,于是他们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要求进行查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商品理论分析“废品”收购现象。(12分) (2)“假币泛滥必然危害社会”,请你结合材料二评析此观点。(12分) 答案:(1)①被回收的“废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②废品能够被回收利用说明它有使用价值的属性;③需要收购者拿出等量的劳动(或相应的货币)相交换,体现其价值属性。(每小点4分) (2)①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任何团体和机构不经授权而发行的都是假币。②假币泛滥会增加市场中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发物价上涨,甚至诱发通货膨胀。③假币出现会干扰金融秩序,使人们生活遭受损失,并且对企业生产具有误导作用。(每小点4分) 解析:第(1)问考查商品理论,所以此问应该立足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明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2)问考查对纸币与假币危害的认识,分析危害性可从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及纸币发行来分析。 2、当前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市场作用的发挥,诸如,一些地方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做决策、上项目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一些企业制假售假、侵权、违约、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严重,而地方政府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一些新兴行业、产业缺乏有效规范,规则制定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石油、电力、金融、铁路等行业资源长期被国有企业垄断,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许多国有企业靠垄断资源生存,市场竞争力弱等。 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才能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6分) 答案: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4分)②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创新管理方法,减少行政干预,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扫除体制性障碍。(4分)③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建立和完善信息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4分)④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4分)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要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政府宏观调控、诚信建设、法律规范、完善市场秩序等,考生从这些角度提出合理的措施即可。 3.全国人大代表李某在对产权保护的调研中发现: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

2019年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必背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主要通过和表现出来 (1)民族节日蕴含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的。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对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意义(地位):文化多样性是的基本特征,是的重要动力。 (2)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要尊重, 、本民族文化。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自己民族的文 化,、本民族文化。 ②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 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③遵循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的封闭主义。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其他途径:小到,大到活动 5.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等发 展形态。 ②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众传媒的特点(功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汇集,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7.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8.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 ②更加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 强大功能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 的;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 标志; ③传统文艺:以古代、、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____ 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等,对今天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3、传统文化的作用(两重性): ①如果能______________ ,不断满足,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一成不变则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 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好 地。

2019年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5

2019年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5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的特征 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 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xx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xx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

2019政治生活高考高频考点

2019政治生活高考高频考点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本单元的知识可以整合为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以及怎样做某一件事,并且常常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或单独考查,或者与政府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公民为什么可以进行政治参与?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常用答题语言: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也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政府做某事的原因 高考对政府责任和职能的考查,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工作原则等知识点。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上述做法的依据。 (2)政府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政府为什么这样关注民生? 常用答题语言: (1)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4)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5)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有利于政府的管理被人们自觉的认可和接受。 3、政府怎样做某事 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与政府的性质与职能、政府的宗旨与工作原则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政府的做法。 (2)政府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常用答题语言: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

2019届高考政治备考一轮复习【E】公民的政治生活(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备考一轮复习 E 公民的政治生活 (2018·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16.201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劳动教养是将违法尚不够刑罚处罚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劳动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国家将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这表明国家 ①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基本民主权利②尊重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 ③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④完善立法程序,建设法治政府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2018·太原市第五中学5月月考)16.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言依法加快农民工的城市化融合进程,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参加居住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民工参加居住地社区居委会的选举 A.赋予了农民工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政治权利 B.拓宽了农民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C.保障了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D.提高了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答案】C (2018·太原市第五中学5月月考)17.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地温州市的鹿城区委宣传部表示,住户作为广场舞噪音的受害方,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采用“以噪制噪”这种易于激化矛盾的方式。由此可见 ①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依法有序③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2018·山大附中高三5月月考)17.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地温州市的鹿城区委宣传部表示,住户作为广场舞噪音的受害方,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采用“以噪制噪”这种易于激化矛盾的方式。由此可见①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依法有序 ③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2018·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联考)16.国家互联信息办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微博在汇集明智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传播学上有这样的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公众判断力。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①大众应避免盲从,理性地判断②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 ③个人可以快速传播,自由行使权利④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2018·孝感高级中学高三五月模底)17.某市社区普遍建立了“和事佬协会”。“和事佬”由具有一定威望和相关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纠纷调解能力的居民担任。通过“身边人掺合身边事”,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的社会安定目标。该市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是

2019年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答题策略: 1、看主体,围绕政治生活的主体(公民、政府、党等来构建知识框架, 2、注意挖掘材料信息,加强材料信息的提炼,增强答题的针对性, 3、善于转换设问,把生活语言的设问转化为理论语言的设问,与教材知识结合,注意教材框架内知识点与面的结合 4、答题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语言的规范性 国体 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表现在:第一: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第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一、公民 (1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政治参与遵循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有序参与原则。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民主决策:A 、方式:间接参与(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和直接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对国家: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对公民: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管理:A 、性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B、意义: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民主监督:A 、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B 、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C 、怎样行使监督权: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解读1

2018—2018文化生活高考试题解读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2018年·江苏·单科·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答案】D 2.(2018年·广东·单科·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 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故AC项正确;B、D项表述错误,“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不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AC 3.(2018年·福建·文综·31)201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解读】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8年·山东·文综·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读】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

2019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年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2019高考政治新人教版政治生活易混易错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 点拨: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并且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主权属性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点拨:社会主义民主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点拨: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6、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点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 点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点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解析---公民的政治生活

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解析 ---公民的政治生活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江苏卷)某社区中有些年轻父母工作忙,长辈不在身边,照护幼儿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提出一个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建立幼儿托管点,开展小规模、社区化托育服务。该方案能否实施应 A.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B.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C.提请政府部门讨论决定D.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我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社区的重大事项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因此,由该方案能否实施应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而不是由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主任、政府部门来决定,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新课标全国卷I)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通过“四亮开”工作法,“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村委会更好地服务群众,规范工作,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①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村民的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②错误;在全县各村推行“四亮开”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并依托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方便了村民民主监督,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方便村民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况且,民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权不在村民,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19·天津卷)2019年3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回应广大市民和人大代表呼吁,制定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人通过信函或网络发表意见,提供了有价值建议260余条。上述材料表明 ①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