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学案

呼兰河传教学案
呼兰河传教学案

灌云县光裕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教学案

备课时间: 2、6 审核人: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主备人侍从亮课型新授课时1/2

课题二十呼兰河传

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3.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4.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

二、难点: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2.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学习流程教案设计

一、走进文本课前先学

1.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难点字词说给大家默一默。

2.你认为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表及里地说说。

3.在预习过程中还有那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感悟文本课堂探究

1.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找出来说说表现在那里。

2.在“我”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3.找出文中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画出来进行赏析。

三、拓展应用,回归生活

总结本文特点,并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作品链接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改句: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再读把握情感。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导语: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出示PPT7) 链接材料: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师:那个时候,她最渴望什么? ——活力、自由、快乐 2、分析祖父形象,探究主旨。 过渡:冰冷的现实我们读到的确是温暖的笔触,这丝温暖来源于什么呢?(出示PPT9-10)——来源于祖父。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 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思考:有评论家认为:整个《呼兰河传》只写了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细数我和祖父之间的年龄的变化呢? 五、借助评论,领悟情感。(出示PPT11) 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你谈谈对这个评论的看法。 六、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出示PPT13)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下课。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PPT14)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童年生活片段,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200字左右)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6.11《呼兰河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6.11《呼兰河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课前准备】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 !不甘! ——萧红 课前板书(右): 她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个人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1、作者萧红 板书设计: 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

目录 《呼兰河传》 教学思路: 《呼兰河传》,语言非常的富有特色,景物描绘的仿佛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讲述使人身临其境。我在阅读推荐课上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火烧云,感受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认识书中的一些人物,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篇文学名著我们如何来阅读,从而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作者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忧郁的调子。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采取了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的阅读方法。 (一)读。分四周读完,每一周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 (二)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摘抄,有利于学生日积月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评人物。 (四)读书笔记。每一次读书笔记都有专题。这样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书中的内容更清晰。 开展两次班级读书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会阅读。最后自编了一套阅读检测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也督促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更深入地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推荐课从《祖父的园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萧红和她生活过的地方——呼兰河小镇。 2. 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阅读,并有所收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二课《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呼兰河传》是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目标: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

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 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以儿童视角观察、描摹事物的写作方式。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提前自学: 1、熟读课文,请在文中给你喜欢的景物描写做批注(不少于10处)。 2、再读课文,把描写“祖孙情谊”的段落找出来,批注(不少于5处)。 3、回忆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和事,试着模仿文章中的某些段落,写个片段。 (设计意图: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行文特征形成初步感知,便于课上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二、课中学习: (一)导入: 有条河流,曾经名不经传,因为一个作家,一本书,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标,这条河叫呼兰河,这个作家叫萧红,这本书叫《呼兰河传》。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呼兰河传》(节选),探究它的文学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我们概括 1、萧红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写道:“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从文章中找寻答案。 ----预设:后园、我、祖父 2、这是个怎样的后园?怎样的“我”?怎样的祖父?请你用文章中词语概括。 请2个学生回答 是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这三样。正如萧红自己说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三)我们质疑 1、大家很容易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看看我们能不能读出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 2、快乐自由的花园,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PPT显示第二段) 同样是乐园,同样是回忆童年快乐自由时光,这二者之间给人的感觉是否不同?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PPT显示2段文字) 3、乍一看,感觉不出来。同学们,当你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就多读几遍,朗读的过程,往往就是理解的过程,可能就会有所发现,自己自由地读读这2段文字。 (四)我们发现 1、有没有发现它们的不同? ---预设: 《呼兰河传》更口语化,更直白,更接近儿童口吻,是从儿童的眼光观察介绍后花园的,更有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面语较多,句式用词都是精心雕琢的,显得严谨,成人印记比较浓。 2、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儿童的口吻来体现儿童的思维、儿童的心理,这是小说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有个专业名词叫“儿童视角”(ppt显示)(板书:儿童视角) 这是个重大发现,正如李敖说的“发现常识的非常部分,是非常之人。”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非常之人! 3、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段文字,这个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文字上? 第2节: ①“大”“样样都有”,就是儿童平常说的话,属于什么语言?(口语) 评判蝴蝶好看不好看也是简单直白的,儿童的眼里只有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也是口语(板书:用词口语化) ②口语化的用词,使情感也显得直白外露(饱含着什么感情?自豪炫耀,怎么读?重音,语速慢一点)。请一位同学来读此段。(板书:情感直白化) ③小结: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可以想象出小萧红扳着手指细数小昆虫时的满足自豪模样! 第3节:

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

呼兰河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内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2、教学方法:质疑、讨论、交流结合点拨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有关有效信息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2-2-4)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感知 三、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

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 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 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 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 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 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 的快乐时光。 四、再读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又如:“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 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 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教学应主要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祖父的为人来理解课文,要注意对文中那些充满感情色彩语句的理解和品析,特别是文中表现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语句体悟,并且透过文本要能够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品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探究阅读、赏析品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歌曲《那些花儿》。 1.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角落落,曼妙的歌声使我们又回到了祖父的后花园,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祖父后花园的魅力,欣赏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旺盛灿烂的生命画面,祖父的后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萧红去细细地看一看后园的景致,用心聆听那美妙的生命之音。 二、进入新课,研读文本。 板块一:我为课文重命名 《呼兰河传》是为整个呼兰城的人情风俗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所以单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题目定为《呼兰河传》是不妥当的。如果请你给课文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 1.我思故我在 教师点拨:快速浏览文本,力争有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2.集体我最好 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尝试着修改并整理出本组最好的一个或几个题目,并且要附上推荐理由,以备在全班交流时使用。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 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 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 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 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 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 (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 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 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 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 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 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 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呼兰河传》教案设 计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萧红生平和创作。 2、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阅读节选部分《小团圆媳妇之死》,并赏析其场景描写、叙事风格、表现主题及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温暖和悲凉两极叙述中所体现的悲悯情怀与国民批判。 一、导入新课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 二、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

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是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萧红 三、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 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 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聚焦没有姓名的呼兰人,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复杂感情。 (六)第五章阅读任务 1.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 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重点能力指向】拟写小标题,概括内容。利用图片梳理文本内容。利用表格整理 阅读笔记,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呼兰河传教学案

灌云县光裕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教学案 备课时间: 2、6 审核人: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主备人侍从亮课型新授课时1/2 课题二十呼兰河传 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3.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4.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 二、难点: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2.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学习流程教案设计 一、走进文本课前先学 1.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难点字词说给大家默一默。 2.你认为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表及里地说说。 3.在预习过程中还有那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感悟文本课堂探究 1.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找出来说说表现在那里。 2.在“我”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3.找出文中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画出来进行赏析。

三、拓展应用,回归生活 总结本文特点,并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作品链接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 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 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 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

呼兰河传读书会教案

《呼兰河传》班级读书课设计 《呼兰河传》设计 课前谈话——聊作者 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对吗?(很高兴,为什么?是不是以为我要问你读什么书,错了)我要问的是哪位作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是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作家,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才有了流光溢彩的文字。你知道下面这些文字是来形容哪位作家的吗? 他的文字像投枪,像匕首,直刺黑暗势力。(鲁迅) ——毛泽东 含泪的微笑。(欧.享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萧红) ——鲁迅 一、漫谈《呼兰河传》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1、读了这部小说,有什么想说的吗? 2、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 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矛盾 师:怎样理解矛盾的话,同桌间相互交流一下。 二、亲近文字 版块一: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1、师: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预设: (1)严寒中“冻裂”了的万物。(奠定了全书的冷色调) (2)东二道街上五六尺深的大泥坑。 师:因这大泥坑,还发生了很多趣事呢? 救马吃瘟猪肉 出示: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3、链接背景资料 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二)小城盛举 1、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 小城人的生活元素——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 出示: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他顶着个灯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 2、《呼兰河传》将这座东北小镇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对于这小城,对于这些盛举你有什么看法? 小结: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 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 无论是小城,还是人们都无法逃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一切都是可谅解的。 版块二:一首凄婉的歌谣 师:《呼兰河传》如果可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为什么? (一)有这样一群人——悲哀落寞(命运多舛麻木不仁) 1、人物素描:你来说我来猜 2、小城人的“看客”精神(他们充当着自己生活和别人生活的看客,他们不怨恨也不憎恶生活,也不期盼热爱生活。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就是为了死。“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1)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 它带给呼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一是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狗,显得非常热闹,可以让人们一饱福,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可以让瘟猪变成淹猪,这样人们就能既经济又心安理得地吃瘟猪肉了。看到这些人们得所思所说所为,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一种多么无聊、呆板、封闭、保守,而不求任何改变的生活状态啊!让人看了既可笑又可气。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苏教版

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课后学习: 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二、质疑问难 课后学习:1、阅读下面《童年的回忆》,体会成年人对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研读文章,设计5个问题,与同桌交流探讨并互相作解答。 附: 童年的回忆 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尽头就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小小的村子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梦想,留下了童真的回忆。甜甜的感觉现在还不时的涌上心头。 村子的东南有片草地,绿油油的小草儿茂盛的长在春天的怀抱里。有条小涧流着清澈的水,水里还有鱼儿。这里不仅是放养鸡鸭的好地方,更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尽情的嬉闹着,骑老牛,在草地上摔交,或是做着其他的游戏。 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我们便在田里捉泥鳅或是在草地上抓蛤蟆。抓蛤蟆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儿。折根青竹,用线吊条蚯蚓在竹头,悄悄地走到正在草地边鸣叫的蛤蟆的身边,轻轻的在它的后面一点一点的抖着竹子,线头上的蚯蚓就在草上或是地面上一跳一跳的。蛤蟆一看,以为有口福了,一口咬住就不放,任由我们就这样吊着它四处乱跑。不过,对它来说,我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 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 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 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 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 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 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 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聚焦没有姓名的呼兰人,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复杂感情。 (六)第五章阅读任务

(完整版)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docx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 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 忆一下。 (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 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出示PPT1、 2) 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 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 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 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 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 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1942 年 12 月 20 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 大作家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