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科学 大气层

初二科学 大气层
初二科学 大气层

第五讲 大气层、天气和气温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2.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3.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知识要点】

一、 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内)。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1.大气的成分:

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 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2.大气作用:

(1)保护地球,例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

差增大等。

二、大气的温度及分层: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1.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3)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4)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大气的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

50 0 -5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00 100

A

B C D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A.对流层(0-12千米) B.平流层(12-55千米) C.中间层(55-85千米) D. 暖层(85-500千米):

E.外层(500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3.大气的分层表: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提示: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

2.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探究实验】

大气分层

高度

(千米) 气温

变化

原因

气流运动特征

天气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0-12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为主要直接热源

对流运动显著

复杂多变 影响人类一系列的

生产生活活动

平流层

12-55

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人类生存的天然屏

障,利于高空飞行

中间层

55-85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对流运动显著 空气稀薄

暖层及外层 85千米

以外

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 -—— -—

无线电通讯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从中间上升,沿四周下沉,形成对流。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9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1)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2)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3)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拓宽】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

四、天气是什么

1.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2.特点: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3.天气的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五、气温

1.概念: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单位:摄氏度(℃)。

)。

3.测量: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 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六、气温与生物的关系: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密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22℃,而各种农作物则都有自己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拓展]

温度计为何要放在百叶箱内

百叶箱是用一条条的薄木片做成的(百叶

箱的四周都是这样的),它的内外都漆成白色。

百叶箱是放置在一块开阔的草坪上的,离地面

大约1.5米高。我们利用百叶箱制造出了一个既不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又通风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测出的气温当然要比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测出的气温要低一些,各种仪器放在百

叶箱里既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在气象站里,百叶箱是安放在观测场偏北的位置。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为了防止观测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当早晨太阳上升,地面由于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又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而使大气气温升高。正午12点,太阳辐射达到最强,但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又要把热量传给大气,这都需要一段时间,因而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2点以后,由于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开始降温,大气获得的热量也开始减少,并一直减少到第二天的日出之前,因此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经典例题】

例1.如果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1)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2)地球上没有水,没有生命;(3)碧水蓝天;

(4)地震;(5)细雨绵绵(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A.(1)(2)(4)(6) B.(1)(2)(3)(6)

C.(1)(3)(4)(6) D.(1)(3)(4)(5)

例2.我国中部某地一架飞机保持万米高度始终向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D.始终在平流层

例3.有关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B.臭氧层不吸收太阳辐射

C.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

D.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最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例4.读图“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2)A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垂直分布的特点是;其大气厚度

由向逐渐变薄。

(3)有大气对流运动的是。(写代号)

(4)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常位于层中。

(5)D层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高度/千米

温度/℃

50

-5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00 100

A

B

C

D

该层大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能反射。

(6)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有电闪雷鸣现象的是。

例5、下面哪个词组是形容天气现象的()。

A. 冬冷夏热

B.狂风暴雨

C.长夏无冬

D.四季如春

例6、判断下列叙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山前桃花山后雪③轮台九月风夜吼

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例7、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 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下午2时

D.下午4时

【典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其高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2.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

A.平流层B.对流层 C.中间层D.外层

3.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

A.一氧化碳 B.水汽C.臭氧 D.氧气

4.下列对大气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厚度最大,占据整个大气层的75%

B.电离层出现在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

C.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D.从平流层顶(离地50km)往上,由于离地较远,与人类的关系不大

5.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②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12点;

③测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④我国的最高温出现在纬度最低的海南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状况

B、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C、目前,天气的预报水平低于地震的预报水平

D、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8.天气主要的组成要素有()

A、气温

B、降水

C、湿度

D、前面三项都是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的变化

B、气候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

D、季节的变化

10.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上海冬季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

C、雨过天晴

D、冬暖夏凉

11.气象站测试气温的仪器应选址在哪一处读得气温()

A、安置在室内温度计上

B、安置在阳光下的温度计上

C、安置在离地面2米密封箱内的温度计上

D、安置在离地面1.5米百叶箱内的温度计

12.通常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

A、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

C、清晨2时

D、午夜24时

二、综合探究题

1.爬山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越往上爬,气温越,这是由于在层内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2.对流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地区较厚,地区较薄。

3.大气层的存在,使地球变得较适宜生命的出现和繁衍,大气层的作用中较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作用,请你列举大气层对地球的好处。

4.如图所示为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请判断是否正确,若有错,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5.为什么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6.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 层、 . 层、 层、 层和外层.

7.对流层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 千米,在赤道增大到 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8. 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是生物进行生命呼吸所必需的; 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9.读图甲、乙、丙三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将A 、B 两个大气层的主要特点填入下表:

大气层 主要特点

A B

(2)B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 (3)已知A 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每增加1000m ,温度约下降C ?6。

如乙图所示,某地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m 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m 高空的

50

3000m T

Ts T/C ? 18 14 12 8

6 14 10 18 22 24 t/时

D C

B

A h(k m)

12 0

-100 -50 0 50 T (C ?)

实际温度是T S ,当T T S ≥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而出现逆温现象,若S T 稳定在—C ?8,该地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C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结合丙图推测,此时的时间约为 时。

10.近地面热空气密度 ,向 运动;上空的空气温度 密度 ,气流下沉,从而形成 运动。

1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地游动,这表明水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上部加热,水的 不

能形成。

12、图中包含了几种天气现象,你能从中读出哪些天气现象呢?

(1) ;(2) ;(3) ; (4) ;(5) ;(6) ;

13.气温是指 的温度。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 。

1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 、 、 、 和降水等。 15.高温和严寒都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危害。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危害?

16.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气象工作者,受爸爸的影响,小明对气象知识也很感兴趣,有一天,小明来到他爸爸工作的气象站,在一块开阔的草坪上,小明发现了一个怪怪的箱子,箱子的四周全都是用一条条的薄木片做成的,内外都漆成白色,离地面大约1.5m 高,里面横

放着温度计等仪器.爸爸告诉小明说,那是百叶箱,里面放的温度计是测气温用的.但小明

还是有许多问题弄不明白.请你根据探究的过程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帮助小明完成

下列探究的过程:

(1)提出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

2.2010年4月18日,舟山地区阴有雨并渐止转阴,偏北风3-4级,白天最高温度17~18。C。这一天时间里舟山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

A.天气 B、气候 C.降雪 D.气候特征

3.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降雪、降冰雹都不属于降水

C.降水中有固态和液态水 D.露和霜通常不计降水量

4.下列动物的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有关的是()

①蛇的冬眠②公鸡的啼鸣③知了的鸣叫④企鹅游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

A、太阳辐射加强

B、暖流增强

C、二氧化碳增多

D、降水增加

6.爬山的时候越爬到高处,气温()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7.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

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 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

8.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A.37℃ B.30 C.22℃ D.26℃

9.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于赤道附近的山上不可能有积雪

B.世界气温分布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高

C.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世界气温已经在迅速升高

D.同一纬度同一季节各地的大陆气温和海洋气温等高

10.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

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

11.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A.2月 B.6月 C.7月 D.8月

二综合题

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

(1)①②③三层中:②为层;③为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

天气现象发生在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层,有利于

高空飞行的是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地区较

厚,地区较薄,其原因在

于。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 )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 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2、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气温较高。

(2)当庐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时,海拔1400米处的山顶气温大致是。3.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内装有温度计、温度计和 ______

三种温度计,主要是由于。

4.你知道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观测温度的原因吗?为了使所测的温度具有代表性,百叶箱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知道百叶箱的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吗?并说说理由。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大气层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知识点练习 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被破坏,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大 B、地面失去保护层,全球气温变暖 C、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人类和其他生物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将于2017年下半年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走完了它辉煌的一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天宫一号”坠落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且机械能守恒 C、“天宫一号”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和“天宫一号”的总质量相同 D、下半年是指7-12月,此时浙江地区均是昼短夜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及作用,以下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气温变化——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B、垂直分层——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C、物质组成——原始大气层里含有氧气 D、保护作用——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 B、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 C、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D、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碧蓝的,自云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不舒服,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的缘故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居室温度保持在20-25℃;饭菜的温度为46-58℃;饮水时的温度为44-59℃;泡茶的温度为70-80℃; 洗澡水的温度为34-39℃;洗脚水的温度为50-60℃; 冷水浴的温度为19-21℃;阳光浴的温度为15-30℃。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 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 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 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 “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 “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 、“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 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关于天气的谚语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 教案

大气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3.能用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给大气分层; 4.探究大气的对流的形成; 5.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2.学习并初步学会“尝试分层、体验分类”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中国“神七”发射成功以及奥运圣火的传递,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有关地球、宇宙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风和降水知识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转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层特点,大气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 难点: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通过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理解对流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大气层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烧毁的痕迹? 第一节大气层。大气层指的是包围地球的所有大气的总称,又称大气。 活动2【讲授】大气的作用 展示:幻灯片---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大气的厚度图片。 :哪些自然现象能证明大气的存在? 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总结:(保护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温差减小、减少紫外线、陨石伤害等) 活动3【讲授】大气温度 观看视频《圣火登珠峰》 :珠穆朗玛峰山顶冰天雪地山脚却是青草葱葱?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如果高度继续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 讲述: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乘上热气球一起进行太空旅行,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总结: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呈垂直分布的特点。 活动4【讲授】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教师巡视、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小组汇报 讲述:其实科学家就是像你们这样分层的,只不过他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他还考虑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从下至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观看视频:《大气的分层》,在看视频的同时完成2个学习任务。 教师巡视、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请学生回答有关问题。 活动5【活动】对流运动 教师巡视、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小组汇报 1、加热后的烟(空气)为什么会上升?你能用第一章中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它吗?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各节的知识结构 1.第一节知识结构 2.第二节知识结构.

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1)温度垂直变化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 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 (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2)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于在海陆交接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最典型。因为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对比最强烈,因此,季风最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最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之一。下面亚洲东部为例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3.认识CO2 、O3 CO2 在空气中主要的作用是:保温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需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并非只有C02,H 2O汽、CH4、O3、氯氟烃等也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O3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除此还有保温、消毒等作用。O3层空洞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是人类控制氯氟烃排放的最早协定。 4.图析太阳、地面、大气三种辐射转化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 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

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 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 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这一 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5、散逸层又叫外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 6、地冕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 B、各层的气温是如何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

高中地理 大气圈的知识清单

大气圈的知识清单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 (一)大气圈的结构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的高度: (1)纬度分布规律: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高(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低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千米。 (2)季节分布规律: 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度较高,冬季对流层高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逆温的生消过程 ①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利于污染物扩散。其他三种情形,都在不同高度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蓝天:空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散射蓝光所致 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 问: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答: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较晴天高。 问:在深秋,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答: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127 ℃,夜间可降至 -183 ℃,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这是什么原因呢?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考点十五、大气的运动 1.大气的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说的风。 垂直气压值大小的判断:高高低低先水平后垂直 2.热力环流的应用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 层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 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

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 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 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这一 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5、散逸层又叫外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 6、地冕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 B、各层的气温是如何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

太空基础知识

太空基础知识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那么你对太空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太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太空划分范围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空间论 主张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功能论 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就“空间论”而言,关于确定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高度为限,即离地面20~40公里 ②以不同的空气构成为依据来划分界限。由于从地球表面至数万公里高度都有空气,因而出现以几十,几百,几千公里为界的不同主

张,甚至有人认为凡发现有空气的地方均为空气空间,应属领空范围 ③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5~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1976年,巴西、哥伦比亚、刚果、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等8个赤道国家发表《波哥大宣言》。主张各赤道国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静止轨道(离地面35267公里)属于各该国的主权范围。上述主权要求,使外空划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近些年来,一些持“空间论”者逐渐趋向于接受上述第三种意见,即离地面100公里左右为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1975年,意大利在外空委员会提出以海拔90公里为领空(空气空间)的最高界限。1976年,阿根廷、比利时和意大利支持以海拔150公里为界。1979年,苏联建议离海平面100~120公里以上为外层空间,同时各国空间物体为到达轨道和返回发射国领土,有飞越其他国家领空(空气空间)的权利。但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则认为从空间科技现状来看,仍然无法规定一定高度作为领空( 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他们强调划定外层空间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外空的定义和界限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尚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审议之中。外空委员会正在审议卫星直接电视广播、卫星遥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等问题,以便草拟有关的法律原则。 太空科学探秘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2.5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第三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量法:F浮=G-F 4.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排gV排液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取kg/m3,取m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 ④F浮=G 漂浮此时<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 支持力=G )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 液> ρ 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 液< ρ 物时,下沉 ③当ρ 液= ρ 物时,悬浮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悬浊液、乳浊液: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大气层结构组成

1+1教育自然科学个性化教案 教师 朱银炎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2012年6月8日 学科 自然科学 年级 初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类型 知识讲解□:考题讲解□: 学生课时统计 学案主题 班主任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气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 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火山喷发 C、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气象学知识点资料

气象学知识点

1.根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特征和大气铅直运动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正午=90°-φ+δ;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23.5sinN°式中N°以度为单位,实际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3北半球可照时数变化规律 可照时数冬至→夏至加长,夏至→冬至缩短 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夏季加长,冬季缩短 4、地面有效辐射时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地面辐射(Eg)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因素主要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状、风、海拔、地面状况等。 地面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增大;空气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减弱; 空气湿度大时,有效辐射减弱;云量多云层厚时,有效辐射减弱; 风力加大,有效辐射减弱;海拔增大,有效辐射增大;粗糙地表比平滑地面有效辐射大。 5.为什么潮湿土壤地面温度日较差比干燥土壤的小? 分析:从热容角度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很多,吸收同样的太阳辐射,水上升的温度比空气少的多。因此干燥土壤地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极差更大。 从导热的角度分析,空气导热更快,热能传递快,吸收快,散失也快,因此干燥土壤地比潮湿土壤地先升温,先降温变化领先于潮湿土壤地。 从潜热交换的角度分析,温度高时潮湿土壤地水分蒸发作用强于干燥土壤地,因此潮湿土壤地实际获得的辐射能小于干燥土壤地,所以其温度极大值比干燥

土壤地小。同理,潮湿土壤地的空气湿度大于干燥土壤地,温度低时,其水汽凝结作用大于干燥土壤地,由此回收蒸腾水汽的内能。因此其温度极小值大于干燥土壤地。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白天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 夜间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 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在白天,当土壤比较干燥时,地面净辐射R用于空气增热的热量P较多,而土壤蒸发消耗的热量LE和传给下层土壤的热量B都很少,使地表热量收支差额较大,土壤表层增温较快,同时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就会上升。土壤比较潮湿时,则用于土壤蒸发的热量较多,LE显著增大,使地表层热量收支差额减小,故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7.大气稳定度的三种情况。 大气稳定度:大气对空气铅直运动加强或抑制的能力。 三种情况: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中性状态。 8.空气相对湿度日、年变化及成因。 日变化:在绝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反向; T ↑地面蒸发强度↑ e↑;T ↑ E↑并且E↑比e↑快,因此T ↑ r↓,同理T ↓ r↑。 在大型水体的周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同向; 海陆风:昼:吹海风,潮湿;夜:吹陆风,干燥 年变化:在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反向; T ↑地面蒸发强度↑ e↑;T ↑ E↑并且E↑比e↑快,因此T ↑ r↓,同理T ↓ r↑。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同向; 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潮湿;冬季风,来自内陆,干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 气 负极(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 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 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八年级科学大气层测试题

第2章 第1节 大气层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我会填空: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 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 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 、狂风暴雨 B 、火山喷发 C 、雷电交加 D 、碧海蓝天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 、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 、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 、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 、没有白天和黑夜 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C、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D、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11.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在成云致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固体杂质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2.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B) 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近地面气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C、水汽含量低纬多,高纬少 D、高空气温低纬多,高纬少 13.在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对流层和中间层 14.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是() A、它的两极地区的厚度达17千米 B、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其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D、集中了1/4的大气质量 15.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是蔚蓝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气象探测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000米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A、气温越来越高 B、气温越来越低 C、一直处在对流层 D、可到达对流层和平流层 17.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公务员笔试常识判断考点集锦:大气层篇

公务员笔试常识判断考点集锦:大气层篇更多公务员资料试题:https://www.360docs.net/doc/563865424.html,/gwy/ 一、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如下图所示: 对流层空气对流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发生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大气平稳流动,天气晴朗;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飞机飞行的理想 空间 中间层 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电离程度强烈。极 光出现在中间层 ★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一部分,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有“地 球生命的保护神”之称 ★电离层距离地面50-1000千米。被用来反射和传送高频无线电信号,实现远 距离无线电通讯 二、臭氧层 臭氧层是易考的考点之一。考生们要重点掌握的是臭氧层的破坏,即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不断扩大。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哈龙分解产生的溴原子、氮氧化物(喷气式飞机的尾气中含有)是臭氧层破坏的三大元凶。为了保护臭氧层,推广无氟冰箱(也称绿色冰箱)。根据掌握的这些内容,我们来看下面这两道例题: 【例1】(2012-北京-23).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后大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46千米的轨道。该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D.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答案】C 【解析】大气层次从接近地表开始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其中,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属于题目中所提的该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中间层的特点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②电离程度较强烈,可反射无线电波。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例2】(2005-广东上半年-62)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是因为臭氧层可以( ) A.释放出大量氧气 B.滤除大量的紫外线 C.屏蔽太阳的辐射 D.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太阳光谱中,能达到地球表面的有紫外光和可见光,紫线可以促进人类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的反应,这对骨组织的生成及保护起有益的作用,但紫外-B带的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免疫系统和眼的疾病,对动植物也有伤害。因此,臭氧层能吸收紫外-B带紫外光,就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臭氧层能让太阳光中的可见光通过,而吸收掉99%以上的有害紫外辐射,所以有人称臭氧层为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保护伞”。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以上就是对大气层的重要考点的梳理,希望对考生这方面的复习有所帮助。 最后,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八年级科学大气层说课稿

大气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它既是七年级上册月球、地球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层等知识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图表知识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我对本节内容确定以下三维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1、认知目标: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技能目标: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及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说教学设想: 本节内容量较多,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大气的重要性、大气温度的分布的特点。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对流层的特点及形成。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有效地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自主探究、读图、合作交流、共同实验,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将按“问题引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知识拓展和延伸”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首先播放:2006年第15号台风“卡努”造成浙江9人死亡1人失踪,提出设问:这是谁之过?都是大气惹的祸。接着展示大气层的图片,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大气层的相关知识。 1、先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大气层图片,介绍大气层的厚度,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一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试卷 附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试卷2014-201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 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X k B 1 . c o m C、木材、金屑 D、石墨、橡皮 2.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气压和风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湿度 D、空气质量和风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A、碘酒、盐水 B、冰水、稀硫酸 C、澄清的石灰水、蒸馏水 D、可口可乐、豆浆 4.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动物的表演 B、蜜蜂的舞蹈语言 C、鹦鹉学舌 D、驾驶员看到红灯刹车 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L1发光、L2不发光 B、L1被烧坏 C、L2被烧坏 D、电池被烧坏 6.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 的是() 淋浴擦肥皂时洗衣后的水水龙头坏了, 立即进行修理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7.在下列现象中,应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A、热气球上升 B、用针筒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吸饮料 D、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 8.2005年5月25日.中国第四次珠峰综合科学考察队的部分队员成功登顶。在登山过程 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压强逐渐增大 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 C、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 D、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 9.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不纯净的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中包含着氢气和氧气 D、负极产生了10毫升氢气,正极产生20毫升氧气 10.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11.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低,但它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是一幅 患侏儒症的人、巨人症的人与正常人的对比照片。侏儒症和巨人 症是下列哪种激素在幼年时分泌异常所造成的(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 D、肾上腺素 12.室温下,一杯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