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一、实施背景

中东局势不稳,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债务很重石油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石油输出国家由于收入减少,对内对外投资都在缩减。从世界范围来说,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相对来说比较好,尤其是中国,政局稳定,经济稳步上升,有广大的市场,有丰富的资源。这几年,国家积极发展对外关系,鼓励外国企业前来投资,已经制定了一些措施和优惠条件。因而世界各国的注意力转到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市场,寻找资金出路和投资场所。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

二、计划制定

“七五”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三、基本任务

(一)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平

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三)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上述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项任务。

“七五”期间的工作部署,大体分为前两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前两年,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和改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后三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四、主要指标

“七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

校和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共培养近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40%,并相应地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五年增长27%左右,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四、主要成就

(一)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高于7.5%的计划目标;国民收人年均增长7.5%,也超出6.7%的计划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比计划目标高出东3个百分点。主要总量指标比计划提前两年变为现实。

(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上新的台阶。“七五”与“六五”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增长9.6%,油料、糖料、烤烟、蚕茧、茶叶分别增长20%至36%,猪牛羊肉增长494%。主要工业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产。

(三)经济结构、比例关系有所调整。在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城乡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有所扩大,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工农业比例关系趋向协调,“七五”后两年工、农业增速之比调整为1:l.68。工业产品结构有所调整,煤、电、油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轻纺产品日趋丰富。

(四)新增一批生产能力,增添了经济发展后劲。“七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9746亿元,比“六五”增加11749亿元。5年间,建成投产重点建设项目121个,建成各类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

项目各加多万个。

(五)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七五”时期海关进出口总额达4864亿美元,比“六五”增长92.7%。我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5年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达461亿美元,比对外开放前7年累计额增长1.1倍。

(六)城市建设成绩显著。5年内,城市公用事业投资512亿元,比“六五”增长55.6%;供排水、煤气、热力、道路、环境卫生等设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七)科学技术事业硕果累累。“七五”期间,国家级科技成果达14139项,是“六五”的15倍。在生物技术、农业科学、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超导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的一些科技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人实际增长4.2%。

(九)人口文化素质有了提高。平均每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1982年的62人增加到1990年14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678人增加到804人;文盲半文盲率也有较大下降。

(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的中心,各方面改革稳步推进。

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 划。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间已经过半。其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 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156项”)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九五三—一九五七) ·中共中央关于制订五年建设计划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指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七日)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五日)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一九五四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节录)(一九五五年七月五日、六日)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 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五年计划 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五八——一九六二)的建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补充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一九六一年十月六日)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调整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一九六三年七月三日) 三五计划(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 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详细】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三个文件的通知(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毛泽东在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设想时的插话(节录)(一九六四年五月十日、十一日)·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稿)(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 四五计划(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最终仍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最新五年计划

有关五年计划范文合集七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是很好,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挺优美。部分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3、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 (三)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1、春意 2、欢乐的村寨 3、幻想 4、四季 5、您好!大自然 6、京韵 7、友谊 8、百花园。本册教材更注重对合唱教学的渗透,每一个单元就有一首合唱曲,在上册教唱简单的几个音程的和声基础上,这学期开始出现旋律的合唱,难度较大。聆听与感受方面:涉及面较广,有歌曲、京剧、管弦乐等,这些聆听、欣赏的都包含了同一主题,内容丰富。 四、教改主攻方向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五、减轻学生负担 抓紧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堂完成学习任务,以减少课后的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六、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案。 3、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来源:人民网 1986---1990(摘要)注: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本文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摘要。 目录 绪论 一、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章主要任务 第二章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 第四章财政、金融和外汇 第五章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目标 二、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第六章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原则 第七章农业 第八章消费品工业 第九章能源 第十章原材料工业 第十一章地质勘探 第十二章机械电子工业 第十三章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 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第十五章商品流通 三、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第十六章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七章中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八章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九章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章地区协作和经济区网络 第二十一章城乡建设 第二十二章国土开发和整治 四、科学技术发展和政策 第二十三章科技发展战略 第二十四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第二十五章科技攻关 第二十六章基础研究 第二十七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教育发展及其政策 第二十八章基础教育 第二十九章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十章

普通高等教育 第三十一章成人教育 第三十二章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第三十三章进出口贸易 第三十四章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第三十五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 第三十六章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国际援助 第三十七章旅游 第三十八章国家外汇收支七、投资结构和投资政策 第三十九章投资结构的调整 第四十章 基建投资的部门结构 第四十一章技术改造的部署 第四十二章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八、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十三章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步骤 第四十四章增强企业活力 第四十五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第四十六章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第四十七章人口 第四十八章劳动 第四十九章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 第五十章 卫生和体育 第五十一章社会保障事业 第五十二章环境保护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十三章文化事业 第五十四章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十五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第五十六章社会秩序

五年规划

历次五年规划回顾“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情况: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基本情况: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完成情况: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基本情况: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明确提出:“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主要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基本情况:“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主要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 基本情况: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五五计划。 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增长。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 基本情况: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主要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基本情况:“七五”计划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主要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基本情况:以1992年邓小平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主要成就:“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基本情况: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主要成就: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基本情况: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 主要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一、实施背景 中东局势不稳,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债务很重石油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石油输出国家由于收入减少,对内对外投资都在缩减。从世界范围来说,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相对来说比较好,尤其是中国,政局稳定,经济稳步上升,有广大的市场,有丰富的资源。这几年,国家积极发展对外关系,鼓励外国企业前来投资,已经制定了一些措施和优惠条件。因而世界各国的注意力转到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市场,寻找资金出路和投资场所。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 二、计划制定 “七五”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三、基本任务 (一)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平

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三)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上述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项任务。 “七五”期间的工作部署,大体分为前两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前两年,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和改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后三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四、主要指标 “七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八十年代,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完成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九十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三。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三千五百亿公斤和四千亿公斤两个台阶,一九九○年达到四千三百五十亿公斤,棉花、油料、肉类、水产、水果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一 点一提高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九千多万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二点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六。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原煤由六点二亿吨增加到十点八亿吨,原油由十点零六亿吨增加到一点三八亿吨,发电量由三千零六亿千瓦小时增加到六千一百八十亿千瓦小时,钢由三千七百一十二万吨增加到六千六百零四万吨,水泥由零点八亿吨增加到二点零三亿吨。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花色品种丰富多采,市场供应充裕,改变了过去那种品种单调和供应紧张的状况。工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明显提高,一些产品和产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二点七七万亿元,超过前三十年的总和。其中,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一点零八万亿元,建成投产包括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方面的大中型项目一千多个。投入更新改造资金五千四百七十亿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四十点九万项。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的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续力量。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2)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目标,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提出了“以钢为纲”,追求高指标,高积累,放弃实事求是,违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将赶超英美的计划从15年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年至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加快“三线”建设。没有形成正式文件。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与经济最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一线(指东南沿海及东北、新疆等地区)和位于中间的安徽、江西等二线省份相对,三线建设的范围包括四川、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和宁夏13个省及自治区,他们全部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强大的战略后方、狠抓钢铁、军工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年-1985年)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与“六五”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提出的计划不切实际,如“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年内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等。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0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 【法规类别】宏观调控11803 【发布部门】a01 【发布日期】1985.09.23 【实施日期】1985.09.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R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基本指导原则和主要奋斗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〇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继续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必将巩固和发展我国当前大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更好地保证九十年代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在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幸福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中央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第七个五

年计划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去。 (2)“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是很好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辟了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的新时期。现在同“六五”计划开始前的一九八〇年相比,我们国家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国农业仍然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从一九八一年以来,我国农业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各类农副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按照全国人民目前的食物结构和衣着水平,我国粮食已可自给,棉花自给有余。农业的全面高涨,为保障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在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国能源生产停滞不前,现在情况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近两三年来,全国原油、原煤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百分之八以上,发电量也有相应的增加。能源生产持续增长的新势头,是保障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在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国轻工业生产严重落后于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商品匮乏。近五年来,轻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繁荣局面。重工业经过调整服务方向,在新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轻重工业的比例趋于协调。 在一九八〇年的时候,国家财政收入继续下降,存在着巨额赤字。从一九八二年起,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持续上升,收支基本平衡。预计一九八五年国家财政收入将超过一千七百亿元,加上地方、部门和企业拥有的预算外资金,总共将达到三千亿元以上,比一九八〇年增长近一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題解】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做的《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第一、二部分。報告全文最先刊載於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九日《人民日報》。 【正文】 一 我在說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前,要說一說關於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情況。 在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過程中,由於全國人民首先是勞動人民的努力,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和社會主義改造工作都取得了比預想還要快還要大的勝利。我們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在工作中也發生了一些缺點和錯誤,需要我們努力加以克服。 在基本建設方面。預計到一九五七年底,全國基本建設的投資額,有可能比原計畫超額完成百分之十以上。計畫所規定的限額1以上的建設單位,除了少數的以外,都有可能如期完成或者提前完成建設進度,而且在各個年度中又增加了一些新開工的建設單位。到一九五七年底,預計大約有五百個新建和改建的限額以上的工業企業建設完工,這樣,就會提高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為我國的工業創立某些新的部 1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為了便於各級主管機關對建設專案的計畫、設計、施工等工作實行分級管理,按基本建設專案總投資的多少確定一個數額,這個數額稱為限額。如一九五四年規定鋼鐵工業的投資限額為一千萬元,紡織工業的投資限額為五百萬元,其他各項輕工業的投資限額為三百萬元至四百萬元。限額以上專案,一般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案。

門和在一定程度上革新某些原有的部門,從而開始改變我國工業原來極端落後的面貌。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我國以鞍山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就會大為加強,在內蒙古、西北、華北各地,就會開始出現許多新的工業城市。五年內新建和恢復的鐵路將達到五千五百公里左右,重要的幹線如集寧到二連、寶雞到成都等線都已經修通,鷹潭到廈門的鐵路也將要修通,蘭州到新疆的鐵路已經修到玉門以西。重要的公路如康藏線和青藏線等也都已經全部通車。這些鐵路和公路的建成,加強了我國西北、西南廣大地區同全國各地區的聯繫。關於水利建設,我們正在繼續根治淮河,開始興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並且舉辦了其他一些大型和很多中、小型的水利工程。許多建設完工的水利工程,對於防禦洪水和灌溉田地已經開始發揮一定的作用。這幾年來,地質工作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保證了我國基本建設的需要。如上所說,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建設,從投資額和多數重要建設單位的進度說,將有可能達到我們預定的要求。但是也應該指出,某些部門有可能完不成原定的投資額計畫,少數重要建設單位的部分工程,也有可能完不成原定的進度計畫。這些部門和這些建設單位,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應該加強工作,盡可能地爭取完成原定的計畫。同時還應該指出,有一些建設單位只注意趕進度,忽視品質和安全,以致工程品質低劣,事故很多,並且造成浪費,這是應該引以為戒的。 在工業生產方面。工業總產值(包括現代工業和手工業的產值在內,按一九五二年的不變價格計算,下同)歷年都超額完成了年度計畫,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_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第七个五年计划—— — 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发展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从1986年到1990年。实际上,从开始考虑“七五”计划指标到“七五”计划结束,前后经历了10年。这期间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两种体制之间的转换和碰撞,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五年计划的作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以冷静的态度编制“七五”计划 “七五”计划主要指标的提出,最早是在重新编制“六五”计划时。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编制1981年 ̄1990年的十年规划。虽然十年规划的重点是“六五”计划,但也提出了一些“七五”的计划指标的设想。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1981年到200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同时提出了“六五”计划的设想和“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12月1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制订长远规划工作安排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在落实“六五”计划的同时,抓紧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和1991年 ̄200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战略设想。可以说,从1982年底 开始,正式启动了“七五”计划的编 制工作。此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多次听取国家 计委关于“七五”计划指导方针、建

设规模的汇报,研究“七五”时期改 革发展、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1986年3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 四次会议上,批准了“七五”计划草案。198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 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是在新中国五年计划编制史上,第一次在 新的五年计划期开始时批准的五 年计划,标志着我国的五年计划编 制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 “六五”计划期的前两年,由于 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有 所缓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活力增强。历史经验表明, 在发展形势好转时,经济工作最需 要防止的问题是头脑过热和急于

十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04-15 08:47:18 定格火红年代见证奋斗历程 ——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历史的使命召唤着我们 宏伟的蓝图鼓舞着我们 人民的期待激励着我们 ……

今天,当我们回顾11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五”到“五五”计划主要为学习苏联发展模式;“六五”到“九五”计划则强调中国式发展,“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提升为科学发展。在发展战略方面,“一五”到“五五”计划重点实施工业化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六五”到“九五”计划重点实施市场化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转向完善市场化,积极推进新工业化城镇化与国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筚路蓝缕中寻求兴邦之道,到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从探索前行的“计划”,到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下的科学“规划”;11个“五年”,见证了奋进,见证了危机,见证了转折,见证了亿万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大国崛起的征途步伐。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成为我国工业化起点 “一五”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它包括序言、总纳、国家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4章,共106条。 1955年:克拉玛依——戈壁中崛起的绿色油城 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创举,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1958年:一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全国掀起“大跃进”潮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1957年又成功完成了“一五”计划,开始进入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 1953年,“中国自己的汽车厂”一汽在长春奠基;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同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 1958年: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下水 1958年11月27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命名为“跃进号”。这艘远洋货轮载货量达13400吨,排水量为22100吨。

现在是第几个五年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现在是第几个五年计划 篇一: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

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一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 计划内容: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 问题: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正。 完成情况: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而“156个项目”在“一五”期间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项,另有4项推迟施工,还有6项最终没有从图纸变现实,但这仍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时期,大多数工程都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设计划。 “二五计划(1958-1962)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于9月交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计划内容:《建议》提出“二五”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继续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五年内主要的指标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50-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增长1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加25-30%。 问题:“二五”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建议》被搁置,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新任务,即要在5年内提前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5年超英10年赶美,农业要在5年内提前实现1956年至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完成情况: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最高年32、2%,最低年负31%。1962年与196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农业总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 执行时间 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一、基本指导原则和主要奋斗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零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继续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必将巩固和发展我国当前大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更好地保证九十年代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在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幸福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中央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去。 (2)“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是很好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辟了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的新时期。现在同“六五”计划开始前的一九八零年相比,我们国家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我国农业仍然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从一九八一年以来,我国农业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各类农副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按照全国人民目前的食物结构和衣着水平,我国粮食已可自给,棉花自给有余。农业的全面高涨,为保障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我国能源生产停滞不前,现在情况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近两三年来,全国原油、原煤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百分之八以上,发电量也有相应的增加。能源生产持续增长的新势头,是保障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我国轻工业生产严重落后于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商品匮乏。近五年来,轻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繁荣局面。重工业经过调整服务方向,在新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轻重工业的比例趋于协调。 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国家财政收入继续下降,存在着巨额赤字。从一九八二年起,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持续上升,收支基本平衡。预计一九八五年国家财政收入将超过一千七百亿元,加上地方、部门和企业拥有的预算外资金,总共将达到三千亿元以上,比一九八零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