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素材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素材 岳麓版必修1

1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材百家

1.纵观百家

其他版本的教材都没有重点讲解本课内容。人教版教材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中安排了一个子目介绍五四运动;人民版教材则只用了半个子目的篇幅讲述这部分知识。本课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没必要再进行太多的扩展。

2.百家之长

(1)五四运动的进程: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人教版)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人民版)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人教版

) 概念阐释

“山东问题”

19世纪末,德国借口有一名教士在山东曹州遇害,派兵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将胶州租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宣告中立(至1917年8月对德宣战),日本不顾国际公法和中国的中立国立场,悍然出兵攻占胶州。中国政府一再抗议,均归无效。后来,袁世凯醉心复辟帝制,乞援于日本,竟然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就在这“二十一条”中,也言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交还胶州。但一战结束后,日本却提出要把胶州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严正抗议,并提出一份长篇说帖,说明理由。主持和会的美、法、英、意等国对此均不予理睬。5月3日,报纸报道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全国人民无比愤慨,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使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收回了山东的权益。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与本主题更多相关点击进入: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 ____。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____,“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五四运动中北京旅游队伍。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在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阻拦后,转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宅戒备森严,几个学生撞破围墙上的窗栏,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学生们在这里意外地抓到章宗祥,揍了他一顿。学生们找不到曹汝霖,便放火烧毁赵家楼曹宅。 思考讨论: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新课教学】: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后确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3)、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外部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2、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资料: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的要求: 第一,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七条希望条件(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第二,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第三,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 会议在美、英、法、日、意等国操纵下,他们对中国代表提出的第一、第二两项要求,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和会”讨论的范围,拒绝讨论;对第三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美、英、法、意也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否决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课中题课本P49页: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点拨:解题时应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从“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来说明处于弱国地位的中国,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五四运动的爆发 资料:1919年5月3日,北京的报纸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道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第二天,北京大学的队伍准备出发时,军阀政府教育部官员慌忙跑来阻止学生游行。北京大学生代表邓中夏、黄日葵等十几人据理力争,此人无以对答,只好溜走。游行队伍冲出校门,浩浩荡荡奔向天安门广场。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及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五四运动中哪一口号明显体现了该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讲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明显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外争国权”是指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检测试卷【1】(含答案解析)

【创新设计】2018-2019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岳麓版选修 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 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一战爆发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此时西方列强对外经济侵 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解析一战前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奥地利是一战结束后, 奥匈帝国分裂后才出现的,因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3.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 A.阻止战争的爆发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解析从和平大会的主要任务看,这次会议将战争认作是一个国家的正当权 利,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侵略集团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 )。 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互相勾结 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结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_____________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_________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____________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经过 「______ 年_______ 月 __ 日,从北京开始。 1 .爆发: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打倒卖国贼_______________ 地点:北京------- ?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主力: 高潮:“ _________ ”斗争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3.结果一一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 ____________ 、章宗祥、 ___________ 的职务: ②拒绝在《 _______________ 》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意义(五四精神)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合作探究】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革命的任务相同一一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巩固练习】 2、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一条” B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这句话最确切的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激化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

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专题1: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 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 (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学习目标】五四爱国运动(∨∨)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宣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口号:他们要求“,内除国贼”、取消“”、反对在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人、“誓死力争,”。 4、过程: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转移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面貌就了。(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

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本课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辨析历史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岳麓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套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标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 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 为可能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表现、后果) 4、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 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 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原因) 意 (非洲突尼斯问题) 法 (普法战争后果) (年 德英 1892年 1879 1907年 奥匈俄 (直接原因、借口、偶然性):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高中历史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6) 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从“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及五四精神等内容再现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烈场面。这不仅是一场面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宣传进步思想的运动,它使中国的广大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真正觉醒,而这次运动中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更是影响深远,它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分析 1.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3.已经有许多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运动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八十七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通过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课重点定为:五四运动的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培养学生概述、分析、归纳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 (二)、难点:

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一轮复习导学稿 岳麓版必修一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轮教师版)-精选教学文档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细读P64-P66,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及时完成。 课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五四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已学知识巩固】 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1.【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 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C项根本无法考证。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保国会 3.【答案】B 【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故选B。 第 1 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的爆发 1、一战爆发的客观条件 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 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一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⑵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 ①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②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①同盟国集团——德、奥、意②协约国集团——英、俄、法 ⑷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战爆发 二、一战进程和结果 1、三条战线 ⑴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V德(“施里芬计划”) ⑵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V德、奥匈 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奥匈 2、四年战事及结果 ⑴战况及结果: 年 代 战况战役战役特点新式武器 19 14 东西两线计划破产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 宣告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19 15 重心在东东线僵持东线僵持 19 16 重心转西 战事惨烈 凡尔登战役决定意义,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首次使用毒气弹 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 19 17 阵营变化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布列斯特和约》 19 18 战争结束盟国崩溃,奥匈投降,德国投降 ①原因:A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为了保障美国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 B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和美课堂“一三五”模式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结果、意义各是什么?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五四爱国运动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练习检测 1、教师用媒体展示检测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抽测上一课自主探究和达标检测 中学生错得多的题) 2、每组抽取一名下等成绩的学生上黑板测试,其他学生在检测上测试。 3、学生互相阅卷,各组组长统计结果。 二、自学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五四运动分哪两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五四运动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指什么?作为学生怎样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3、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三、合作互学: 对学:师徒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引导纠错。 群学:小组探究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解答问题,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到黑板 上。请其他小组解答。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适时点拨,多鼓励学生,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最新教育文档

一、单选题 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 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 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捕者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进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出()A.北洋军阀内部出现了分裂B.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B.爱国商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C.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作用 D.爱国学生充当了急先锋 4.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5.1919年10月,李大钊撰文指出:“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该文旨在() A.宣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B.揭示五四运动具有某种普遍性的意义 C.说明五四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检测试卷【4】(含答案解析)

【创新设计】2018-2019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四岳麓版选修 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C.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D.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解析关于国家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上都是因为国家的根本利益, 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实际上仅仅是国家利益的一个表现而已。 答案 A 2.为“冷战”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 )。 A.八千字电报 B.“铁幕”演说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提出的 理论被称为遏制理论,为“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A 3.下列事件为杜鲁门主义出台提供了有利时机的是 ( )。 A.“希土危机”的正式爆发 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D.苏联的防御型外交政策 答案 A 4.下列事件“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的是 (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动朝鲜战争 C.单独占领日本 D.推行“冷战”政策 解析马歇尔计划提出要援助欧洲经济复兴,这就大大刺激了美国的出口。 答案 A 5.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 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 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 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 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 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 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课堂探究案 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5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 (C级) 1.(2008上海)“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07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考试,16)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共产党成立 (3、B 级;4、C 级) 3. (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 下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课堂小结】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课标) 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⑵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2、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