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 共20题.)

1. 20世纪70年代, 美国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为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普及教育三个阶段.

2. 我国学校分为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三级.

3. 实施宽口径, 适应性强的教育称之为通才教育.

4. 著名的”威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的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拓展到服务社会.

5.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洪堡.

6. 教师劳动的群体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7. 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 对于一名大学教师, 从事科研, 可着重于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教学内容, 另一个是研究教学方法.

8. 教学计划可以按学年制和学分制编制.

9.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 管理体制结构.

10.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传统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 教育因素.

11. 高等教育按其规模发展依次分为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12. 教师劳动特点有复杂性, 创造性, 群体性.

13. 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14. 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15. 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式, 分权式, 集权与分权结合式.

16. 19世纪后半期, 高等教育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17.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 导向作用, 调控作用, 评价作用, 激励作用.

18. 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9. 古代西方教育中, “七艺”是指文法, 修辞学, 辩证法(逻辑), 算术, 几何学, 天文学和音乐理论.

20. 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建柏林大学, 他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

21.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有,

22. 美国高等学位制度有四个层次, 分别是副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23. 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分三个能级, 即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 教学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 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和以培养应用性, 技术性人才为主的专科院校.

24. 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学, 法学, 医学, 神学四科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25. 在中世纪,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

26. 19世纪后半期, 高等教育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27. 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8.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

29.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把宏观高等教育系统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它们分别是单一公立系统, 单一机构部门, 单一公立系统, 多重部门, 多重公立部门, 多重部门和私立和公立系统, 多重部门.

30.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是中央集权型, 权力分散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31.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 管理体制结构. (同9题)

32.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 它们分别是教育关系, 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33. 高校教学的过程组织由以下主要环节组成, 它们分别是课堂教学, 实验课教学, 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

34. 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来看,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从分

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看, 课程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从层次构成上看, 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从形式上看, 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 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35.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 上课和课后总结.

36. 为了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 洪堡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 学术自由的原则.

37. 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同27题)

38.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赠地学院的建立产生了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新职能, 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

39.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和课后总结. (同35题)

40.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是中央集权型, 权力分散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同30题)

二. 辨析题. (每题1分, 共20题.)

1. 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P1. 2)

2.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P64)

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

4.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形式是科研性服务. ×(P27)

5.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P25)

发展科学—重要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根本使命

6. 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P1. 2)

7. 高校教师职务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 影响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P176)

8.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P298)

9. 科研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P222) 教学

10. 高校教师学历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 影响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 (P176)

三. 简答题. (每题4分, 共20分.)

1.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P149)

2. 简述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8)

3. 运用讲授法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P269)

4. 简述高等教师结构的四种结构及其内涵. (P176-177)

5. 简述大学教学的原则. (P229)

6. 通才教育的内涵. (P64)

7. 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P28)

8.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P199)

9.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P73)

10.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P200)

11. 简述现代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P11-13)

12. 简述专才教育的内涵. (P64)

13. 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P173)

14. 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P220)

15. 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P223)

16. 通才教育的内涵. (P64)

17. 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落实高校自主权. (P131)

18.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P199)

19. 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P220)

20.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P248)

21. 专才教育的内涵. (P64)

22.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模式的典型特征. (P164)

23. 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P172-173)

24.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P210)

25. 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 (P240)

26. 简述通才教育的内涵. (P64)

27. 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P220)

28. 简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的主要表现. (P19 )

29. 简述影响高校专业设置的因素有哪些. (P 204)

30. 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 (P 275)

四. 论述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P213)

2.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P304)

3.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哪些. (P48)

4. 与专门的科研机构相比, 高等学校科研具有哪些特点. (P301)

5. 试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 (P65)

6. 试论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P301)

7.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大学教学原则. (P230)

8. 讲授法的优点与缺点. (P268)

9. 讨论课的适用范围及其组织. (P270)

10. 试论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P301)

11. 试论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P55)

12. 试论”面向全体与因材实教相结合的原则”. (P231)

五. 应用题. (每题20分, 共20分.)

1. 联系你从事的工作, 谈谈如何建立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P195-200)

2. 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P174)

3. 请结合实际情况, 结合实际工作, 谈谈你应如何确定科学, 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P213)

4. 结合实际工作, 谈谈你对课堂教学,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关系的理解. (P172)

5. 结合大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 谈谈你将如何在高校中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6. 结合你所有高校实际情况, 谈谈如何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P174)

7. 试论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P38)

8. 试论我国高等学校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P113)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D.A、B和C均不正确 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 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B.直接知识C.间接知识D.新的知识 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B.创新能力C.科研能力D.辨别能力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B.系统化C.最优化D.紧密化 → 二、填空题 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 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二是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二是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础。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第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第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包括学识素养、教育学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1.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方面。 2.高等教育的功能 功能是系统结构要素之间和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通常以系统所发挥的能量、作用和功效表现出来。可以说,功能是事物或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3.高等学校的职能 职能则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或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所应发挥或履行的职责,它是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4.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而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则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因此,功能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功能,而结构也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而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结构的外部表现。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 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得系统,它就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得一个组成部分。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与高校为保证学位得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得学术衡量标准与严格得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得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得制度。 专业: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与学科体系得内在逻辑而划分得学科门类。 专业特色:就是指所办专业得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得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得“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得适应性与竞争力上。 课程: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得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得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得地位与开设顺序得总与。广义得课程就是指为实现高教目得与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得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与结果,就是为学生得全面发展而设计得一切条件与一切活动得总与。 教学大纲:就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得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与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QI[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评价应该以()为基础。 A.分数 B.调查 C.事实判断 D.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分类 2.依据实验控制程度,实验法不包括()。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小样本实验 正确答案:D 知识点: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博洛尼亚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参加的大学全体会议。 A.全体学生 B.全体教师 C.全体管理者 D.学生代表与教师代表 正确答案:A 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 4.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校是()。 A.耶鲁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哈佛大学 D.普林斯顿大学 正确答案:C 知识点:俄罗斯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5.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6.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活动,即()的功能衍生出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A.创造或创新知识 B.传递文化 C.继承文化 D.保存文化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办学思想思想及其实践。 A.斯坦福大学 B.柏林大学 C.北京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正确答案:D 知识点:大学职能的演变 8.()在我国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既保证了国家重点部门所需的人才,又改变了旧中国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A.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 D.双轨制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就业制度 9.面对社会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高校仍显得反应迟滞,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国开始试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政策。 A.集中使用,重点配备 B.面向基层,充实和加强第一线 C.统筹安排,合理实用 D.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这两个考的文档里没有的题目 填空:南开大学是张伯苓创办的 简答:研究报告的组成(我瞎掰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与分析,每条展开瞎写了一点)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论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名词解释) 2、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特有的问题与矛盾,是探寻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思想与理论 1、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 (1)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教师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生选择教师、学习内容和方式等。 (2)大学自治 (3)教授治校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洪堡大学理念的意义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意义:促使大学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导致大学教学形式的革新和现代研究制度的产生;丰富了学术自由的内涵。 (2)启示:明确大学本质,准确定位;大学对外自治,对内学术自由;重塑教学地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约翰·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19世纪英国) (1)大学观:大学的本质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2)大学教育目的论:智力目标和公民目标 (3)教学与科研分离的大学功能观(职能) (4)自由教育观 4、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 (1)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性质: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四育并举、塑造健全人格的高等教育目标:体、智、德、美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 5、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6、教育效率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 7、学术权力指大学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人员。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活动培养人才的最终质量规格。(名词解释) 2、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填空) 3、教育目的的结构:(简答) (1)国家总的教育目的;(2)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3)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4)学校内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5)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6)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曾经存在多种观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影响最大。(填空或选择)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裴思泰洛齐、马斯洛、康德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纳托普、赫钦斯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填空)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简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2)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造就全面发展的人;(3)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填空) 7、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确定了高等教育目的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8、培养人与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简答) (1)通才教育强调培养人才要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其特征包括: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强调要培养专门人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某种职业的专门的知识和本领,完成社会分工的职责,其特征包括: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