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实意义——对《理想国》的解读

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实意义——对《理想国》的解读
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实意义——对《理想国》的解读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4128112.html,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马真容阎宇番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理想国》以苏格拉底和友人风趣幽默的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正义是什么”这一命题,得出正义真正的内涵是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对正义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的阐述,包括正义产生的背景、正义的内涵,及对正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讨柏拉图正义思想对提升公民素质、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执政者能力和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的现代意义,以对正义思想进行充分的解读。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和谐;意义 [作者简介]马真容(1993-),女,汉族,重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阎宇番(1992-),女,汉族,山西,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53-02 柏拉图出身名门贵族,是古希腊第一位对正义进行详细论述的大思想家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此时大政治家伯利克里去世,战争不断爆发,城邦危机四伏,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制散见于各个城区,城邦政治制度不统一,政局十分混乱。后来,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苏格拉底被冤枉犯下“渎神”和“腐蚀青年”的罪行而判死刑。这让柏拉图重新思考他的政治立场,力图以“哲学王”取代民主制,撰写了《理想国》这本关于正义的巨著,展示了他心中理想国的宏伟蓝图。柏拉图的正义思想贯穿于本书的始终,集中论述于一、二、四、十卷,希望通过实现正义进而实现至善的理想国。该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 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对传统的几种正义观进行批驳,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四卷明确给正义定义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国家和个人内部构成部分各行其道,达到国家和谐、个人内在的和谐。 (一)城邦正义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即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其总的原则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为此,整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一、书名: 《理想国》(前五卷) 二、著者: xx 三、页数:157 四、内容概要第一卷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请回了家,与他的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并让克法洛斯意识到金钱不能代替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特别是对于坏人 。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不正义是强有力的观点。 第二卷格劳孔向苏格拉底提出质疑,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认为不正义对自己会更有利。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讨论了有关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他讲述了怎样组成一个健康的城邦。 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他认为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儿童易被塑造,要给儿童讲最优美高尚的、编得好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不能把神描绘得丑恶不堪。 第三卷进一步讨论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表示对戏剧恨厌恶。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苏格拉底提到了护卫者。讲述了护卫者的责任、标准以及如何教育培养。“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国家的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组成。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品质与其居民的品质是一致的。 第五卷苏格拉底想要论述很多不同种类的政体,讲述了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 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他认为给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还谈到了优生优育和幼儿教育问题。在士兵的行动准则之后,苏格拉底说出了哲人做王的观点。还有关于什么是“意见”的论证。 五、读后心得: 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论证。人们总是认为坚持正义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来说会吃很多的亏,也会受很多的苦,色拉叙马霍斯用牧羊人与羊的例子,来说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饱羊来使自己获得最多的利益。认为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现在,当你用正当的手段朝着你的目标辛辛苦苦奋斗时,有人会以一些非正义的手段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看起来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能力强,因为真正正义的人在做事时会受很多原则的限制。格老孔的两个观点: 第一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人们说: 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 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第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 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那究竟何为真正的正义?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提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真正的正义应该把所有公民的幸福作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内在稳定与和谐,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有序。即“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1],换句话说,每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各就各位,各做各事,相互之间不要越位与干扰。如果每个个人都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个人的正义就会实现。“有个人的正义,就有整个城邦的正义”[2]。假如城邦整体公民都努力遵守此原则,规划制定相配套的一系列城邦管理的机制与方案,对城邦的生活进行整体的结构划分,不言而喻,这个城邦就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它就会朝善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整个城邦的快乐与幸福。可见,正是在公民个人正义和谐有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正是通过个人的正义来实现的。因而,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 (一)国家正义:国家内部的分工及其和谐 在柏拉图建构的理想城邦中,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的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3]。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 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 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 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 一、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 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

柏拉图与理想国

王太庆:“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2006-7-24 23:09:22 阅读25次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先讲点题外话,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柏拉图?大约在两个星期前吧,在北大哲学系,看见一份教育部的文 件,说是规定大学生要读点外国的名著,其中第一本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我想,这也是你们请我来讲讲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因吧。一个大学生,如 果连柏拉图都不知道,那就有点不够格了。因为柏拉图这个人在历史上影响 非常大,有很大的历史作用。你如果不了解他势必要碰壁,所以我们还是要读 一点他的书,使我们的脑子不是随便跟着别人走,而是能够自己下判断。念世 界名著的主要目的在这。不光是哲学系的人要念,其他的人也应该念念。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处理好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当然要继承,但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东西简单地照搬到今天——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这样做。应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短处的,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否定。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面前,我们节节败退,老是打败仗。清华就是打败仗的产物,是用庚子赔款退回的部分办起来的。打了败仗怎么办呢?一方面认识到我们的传统要打折扣,因此要“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就要向西方学习,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向西方学习,也与清华有关系。当年清华许多人到美国去学习,这些人回来后就成为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向西方学习,恐怕我们还会更落后。对于柏拉图,也要这样对待,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要学习。我的老师,也是清华的毕业生,贺麟先生,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把外国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他一辈子都在干这事。学习柏拉图,并不是要跪倒在西方人面前,而是要把他的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柏拉图,还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大脑,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希望大家以后读书,要多想一想,多研究研究,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今天,我想把柏拉图的著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帮助大家去了解、研究。 关于念书,我还想多说两句。念书首先一定要自己念, Republic, 打开书,老老实实地 念。如果你只是前面翻两页后面翻两页,再听听别人怎么说,编起来就可以对这本书说三道四,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还是要像我们中国古人说的,真心诚意,一句一句地念。至于怎么念,则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今天,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大家在念的时候就会少费点劲,或者说,费了劲,收获会更大一点。所以,我今天就不重复书里头可以念到的东西,主要讲讲书里面没有的内容。下面就回到正题。 柏拉图在西方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一直到今天,西方哲学家,有的是直接从他出发,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有的与他站的角度不一样,受到他的学说的刺激产生了新的学说,甚至还有的想否定柏拉图的学说。一正一反,都是在发展柏拉图的学说。所以说,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西方哲学家著作中,柏拉图的著作保存最多。这与当时的社会有点关系。没有人说要禁止柏拉图,要烧他的书。同时,柏拉图组织了一个学术团体,叫“学园”(Ac ademy),形成了学派。他的学生把他的著作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先是手工抄在羊皮纸上,后来变成了印刷品。那么,是不是这些著作都是柏拉图写的呢?有人表示怀疑。怀疑也是对的。我想有些部分,可能不是柏拉图亲笔写的,而是他的学生的东西,放到里面了,后人就误以为是他的。总之,有一个时期,专门进行了辨伪,看看那些是赝品。19世纪,人们对柏拉图的著作一篇一篇地进行研究,并对怀疑的理由一条一条地考察。怀疑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有人认定有一个柏拉图风格,柏拉图的学说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封闭体系。拿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千百年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是善的理念的表现,“是正确调节个人和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1]。正义的价值是为城邦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以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追求正义来实现,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2]。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对柏拉图正义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示。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思路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作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3]。他认为欲有和谐

正义的国家,必先有和谐正义的个人。他首先探讨了个人正义,进而归纳、引申出了国家正义的问题,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国家与个人和谐统一的正义思想。因此,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将人的灵魂分成智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当灵魂的各个部分被理性主宰而达到相互和谐时,个人的正义便产生了。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4]172而不正义“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4]173。同时,他认为与智慧、激情和欲望相对应的分别是人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应有不同的美德,实现个人正义就是个人美德的体现。他认为智慧是在统治者等级实现的;勇敢适应于武士等级;节制对应于农夫、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对统治者来讲,最大的正义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服务,而不计较私利。对武士而言,其最大的正义就是发挥他们勇敢的天性。对于农夫、商人、手工业者等劳动者而言,他们唯一的正义就是要有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4]150可以说,“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4]152。当“一个人的较好部分统治着他的较坏部分,就可以称他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的正义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但也不妨尝试单从柏拉图“如何”论正义入手,并以《理想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展开。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与正义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法律思想家和政治家。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20岁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其后有过12年的游历和三次西西里之行;我们今天所知的Academy即为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此书可谓震古铄今,讨论的问题非常丰富。该书的副标题即“正义论”,围绕探讨什么是“正义”而展开。 二、关于“正义”问题的考虑 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历时27载,交战双方为雅典和斯巴达,但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此次战争是希腊历时的转折点,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时期。“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间,自由民各阶层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1]传统的道德、正义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战争对于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制,因实施暴政,8个月后又被民众推翻。其后民主派当政,苏格拉底被控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及败坏青年的罪

名,并在民主派的极端民主中被处死。因此,“柏拉图深深体会到现实政治的善和正义十分不易”。 [2] 柏拉图老年回顾他青年时代的雅典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他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城邦不再遵从先人的习俗和制度”,他看到“法律和习俗的大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塌”。[3]所以说正是这些事件构成的时代背景使得柏拉图重新思考正义等一切问题。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对各种行为或制度的评价是不同的,称这些是“正义”的,那些是“不正义”的,我们不能通过考察这些行为或制度来总结出正义的涵义;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是正义的完美体现;也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能为大众普遍认可。[4]故而在众多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议中,柏拉图试图从批驳“正义”观出发,探寻、追求真正的正义。 三、柏拉图驳“正义” (一)质疑克法洛斯 克法罗斯是住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叙拉古商人,在柏拉图的书中已经是一位“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老旅客”,他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就用不着存心做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由此,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但是,柏拉图又反诘,“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状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5]因此说,柏拉图认为这并不是正义。 (二)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在诸多领域都有里程碑版的建树。 柏拉图大约在20岁的时候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学生。关于他投师一事,有个美丽的传说。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天晚上,苏格拉底梦见一只小天鹅停在他的膝盖上,然后发出嘹亮美丽的声音并一飞冲天;第二天柏拉图前来投师,苏格拉底把柏拉图视作他梦见的那只天鹅。这个故事未必属实,但起码说明了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希腊人心目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巴门尼德篇》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黑格尔曾说:“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甚至说:“欧洲哲学传统的最没有争议的一般特征是:它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其中柏拉图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理想国》。 《理想国》的标题希腊语为politeia,意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兼有“对城邦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两层意思。很多研究哲学的专业人士都把这个题目译作《国家篇》,虽然比较忠于原意,但也只是表达了前一种意思,却无法体现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的有关于人的教育问题。虽然标题本身没有理想的意思,但是巴拉图在对话中的确描绘了一个相当理想化的国家。《理想国》这个标题更为贴切柏拉图的思想内涵。 《理想国》可谓是当时的学术大全,涉及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学科,覆盖面很广。最为著名的就是《理想国》第七卷中“洞穴”的比喻。柏拉图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思出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一个很深的洞穴中,洞中的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但是他们被铁链锁在固定的地点上,连脑袋都不能转动,眼睛只能看着洞穴最深处的洞壁。他们的后面有一堆火,在火和人之间,有一堵墙,墙的后面有人举着各种器物和雕像来回走来走去,火光将这些物品投影到囚徒对面的墙壁上。他们由于没有见过真实的东西,只能把影像当作事物本身。他们每天好像都在看皮影戏,已经完全习惯这种生活,没有人试图改变现状。但如果有人把其中一个囚徒释放出来,并强迫他看火光和真实的东西,他肯定会感觉到十分痛苦,在眼花缭乱的情况中无法看清实物,认为影子是更为真实的东西。如果有人硬将他拉出洞穴,在强光之下他必然感到眼睛疼痛,什么也看不清。若要他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首先他看影子最清楚,其次是任何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是真实的物体本身。接着他可以对着天体和天空本身大饱眼福,当然这种事情在晚上更容易做到:他将看到月亮和星星的光,而不是在白天看太阳和阳光。”这个人一旦看清了太阳,他就会庆幸自己摆脱了原来的黑暗洞穴,来到了阳光普照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象征着本质的世界,用柏拉图的话说是理念(idea)的世界,太阳代表着善,是最高的理想,是万物的本质。柏拉图在这里所主张的就是撇开表面现象,看到实物本身,在上升到最为本质的理念。 在其他方面,比如财富,柏拉图也有很独特的想法。《理想国》中有一段关于财富的对话。 苏格拉底:克法洛斯先生,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我仍然觉得大多数人达不到你这种境界。他们会认为你是老有所养、老有所福了才说这番话的。因此,他们会说人老了,是因为富有,才会有淡泊宁静的乐观性格,你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克法洛斯:算你说对了。他们的确没有认同我的观点。虽然他们对我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但却失之于绝对化了,我有足够的理由来驳斥他们。当色弥斯托克勒受到塞里福斯人嘲笑,说他是因为雅典而不是因为贤德才出名时,他反驳道:“如果我们出生的城邦调换一下,那么谁也成不了名。”我想色弥斯托克勒的这番话对于那些既贫穷、又惧怕老的人正好适用。一个人贫穷并不怕,只要他善良: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也是不会得到安宁的。 可以看出,柏拉图并不支持过于追求财富。在财富观上,柏拉图强调物质财富的基础地位,反对贫富两极分化,主张追求财富必须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反对贪图物质享受。柏拉图的“公布制”思想也是乌托邦方案的开端。《理想国》成书于希腊城邦政治面临解体之际,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理想国是一种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拉图看来,每个人的天性不同,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他认为,理想国中存在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神明在制造统治者时加入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生产者身上加入了铜和铁。虽然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但是由于“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而每一个人又有多种需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等级就结合起来,组成了城邦。这三个等级必须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

邦统治者,应是哲学家,是具有知识、有能力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的人;统治者的辅助者,也就是城邦护卫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军人;生产者,如工匠、农夫、商人等。当城邦里的这三种人各司其职,各当其分之时,城邦就被认为是正义的。如果一个生产者企图爬升至护卫者等级,而护卫者想进入统治者的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位置,或者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的任务,这样必然就会给城邦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这些都是非正义之举。当然,柏拉图考虑的不是城邦某一个等级的利益,而是城邦整体的利益,每个等级都是为了城邦利益而履行职责,是城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城邦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和谐相处,团结友爱,“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对城邦来说,这无疑也是最大的善。 柏拉图在考察完城邦正义后,又考察了个人正义。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统率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个人灵魂的最佳状态。在他看来,灵魂包含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它们又分别与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德性相对应。他还进一步认为,理性造就出智慧,属于为城邦整体利益谋划的统治者,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起主导作用。激情是唤起勇气的部分,属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能够使之勇敢地辅佐、协助统治者。欲望是人们感受爱、恨、饥、渴等本能的情感,属于生产者。其中,理性与激情是人性中善的部分,而欲望则是人类灵魂中恶的部分。欲望的满足会使人快乐,但强烈的欲望会使人变得邪恶,因此,人们必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可以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正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柏拉图提出的正义观是“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他所提出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与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1、时代背景。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公元前431年爆发的古希腊奴隶制强国的争霸战争。由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对抗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战争持续了20余年,最终雅典于公元前404年战败求和。此次战争使希腊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奴隶制城邦走向衰落。同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着广泛的差异,从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到民主制,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地方一般都是通过战争从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而这是与民主派的垮台和寡头政治党内的斯巴达分子的统治伴随而行的,也就是此消彼长的。 2、现实需要。在柏拉图所处的那个时代, 雅典的思想领域到处都充斥着正义、勇敢、节制、友谊、慎思等观念。但这些观念仅仅是局限在少数奴隶主贵族思想的讨论范围内,并没有深入到普通的民众中,而在当时由于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内有所发展,城邦中的人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名利情节,在这一现实情景下仅仅去讨论心灵的浅层或者表面上的东西是不够的,需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就要讨论个人灵魂的和谐和个人与社会或者国家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提出的。也就说他的正义理论是现实呼唤出来的。1 3 、柏拉图个人的意愿。柏拉图本人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归因于雅典的民主政体。同时由于柏拉图出身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思想感情明显是倾向于维护奴隶制社会。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是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2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哲学领域找到自己位置,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走进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大力宣传哲学家统治国家的思想,也就是他的著名哲学王的理论,并且试图把他的理论注入到理想国之中。尤其是在他的正义理论中表现相当明显。 三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通过与班勒马霍斯,克法罗斯,色拉叙马赫斯,格拉孔等人的导论,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对正义下了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正义的观点,一是城邦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 1、城邦的正义。 就一个城邦而言,每个人都有粮食、住房和衣服,这就需要有农夫、瓦匠和纺织工人,以及鞋匠或照料身体需要的人。接下来,是让一个人从事四项事业合适,还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一项事业合适?答案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业更有效,因为人与人不同,因其性格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农夫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与其他人分享,一个瓦匠建造四所房屋供所有人居住。 城邦的人们需要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势必会从邻邦那里抢夺。这就是战争的起源,有战争就需要有军队,就需要国家的护卫者。护国者是统治者的一部分,统治者应该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是人群中最好的人,是最善于护卫国家的人,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他所谓的“哲学王”。这里,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等级制理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监护者、辅助者、农工商人,他认为:“这三个等级都是按血统传下来的,其种族等级的本性是不变的。他用神话来规定了这个等级的森严的界限和天生的本性,说什么监护者和武士是神用金、银做成的,第三等级是神用铜、铁做成的。3柏

论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论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内容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正义的理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人性的正义等同于国家的正义。他以法律概念的二元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治乌托邦的理论。在政治实践受挫后,他又发展了自己的法律理论,走向了法律概念的一元论,提出了法治乌托邦的理论,最终实现了法律理论的转变。柏拉图的人治乌托邦和法治乌托邦在最终目的上是统一的,即实现国家正义,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他的法治理论奠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价值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论、人治、法治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之口,他就是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作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他一共留下了23篇对话和3件书札,其中关于政治法律的对话,依次有这样三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这三篇对话反映了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理想国》是柏拉图探讨哲学和道德哲学的重大智慧结晶,《政治家篇》和《法律篇》才真正在《理想国》的基础上构建城邦的政治法律制,而晚期的《法律篇》更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律思想。 一、柏拉图法治观的哲学基础——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法哲学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法律正义论、人治观和法治思想都构筑于“理念”这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上。他认为,理念法则即是理性法则,理性法则构成法治、政府、国家之现实存在的深刻根基。不可否认,在古代很多哲学家思想中都牢牢把握着“理性”这一条线,因此柏拉图划分了两种美德,神圣的与人类的,他认为应该按此种美德次序调整一切关系,确定各种善恶状态。正如柏拉图所言:“就是一方面,我们说有多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存在,并且说每一种美的、善的东西又都有多个,……另一方面,我们又曾说过,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以及一切诸如此类者本身;相应于上述每一组多个的东西,我们又都假定了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者,而称它为每一个体的实在。”这里所谓“多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是指多数的个别事物,所谓“美本身”“善本身”就是指美的东西、善的东西的“理念”。有些学者将“理念”汉译为“相”,“相”是事物的“本真”,“正义”指人的德性,“善”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又是最高的正义。因此,“相”的哲学思想本身已蕴涵了对宇宙本质和人类道德生活的终极关怀。柏拉图的相论确实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前期的相论不仅侧重目的论的伦理道德,而且搞不清具体事物中已包含着事物普遍本质,后期柏拉图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觉醒和发展,所有事物都有普遍本质,也应该有其相应的“相”。这为他后期继续探讨城邦政治和具体立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柏拉图法律思想的发展 (1)《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思想;柏拉图首先以一个例子引入城邦正义和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正义,乃是法哲学的永恒使命。哲人对其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然正义究竟为何物?每个人心中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古往今来,对正义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根索源,不得不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乃阐释正义之鼻祖,曾系统地对正义进行论证,其不朽名著《理想国》对正义进行了经典的阐释。柏拉图的《理想国》给了我们通向古代伟大哲人思考正义的方法和途径。正义不仅成为了《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成为了《理想国》的主旋律,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正义论”。 柏拉图正是借师之口,通过与玻勒马霍斯等人的批判、巧妙的对话,充分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以此构建正义的国家体制为目的,对传统的正义观进行了驳斥。柏拉图围绕着三个基本内容展开:一是何为正义?二是人为何要实行正义?三是什么样政治才算最正义?这三个分别是正义的本体论、目的论和实践论,具有逻辑必然的三个内容构成了其理想国度里的正义基本框架。 一、《理想国》中正义观的基本信念———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理想国》,涉及到了很多学科,如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所以他论述的问题也包含许多方面,涉及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但正如萨拜英所说:“他阐明的一些主要的以及最能代表柏拉图思想的见解可以归纳为几个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统一于一个单一的观点”即:美德即知识。 二、正义的内容

柏拉图从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和相似性来探讨正义,个人的灵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个要素组成,相应的国家阶层也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三个部分组成。他把国家的三种职能———统治、保卫、供给———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层。根据他的专业化原则和天赋理论,城邦的正义意味着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同样个人的正义意味着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当其分。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集中体现———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中,在争辩关于正义的性质的地方,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理想形式的社会组织之本来面目的讨论。他构思出了对城邦起源的一个解释。他主要是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即分工的必要性来说明城邦的起源和构成原则。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他们不能独自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以满足他们彼 此的需要。他们互助互利,共同合作,进行商品、劳务的交换,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样一个安顿下来的社群,我们便称作城邦。城邦中的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柏拉图强调,“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天生的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这结果便是劳动分工或职能的专业化,这也是他进一步缔造理想国的根据。柏拉图把分工看作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而分工则被他认为是由人的天生的秉性所决定的。“没有两个人本性是一样的,我们的才能是有区别的”。柏拉图并以神话的形式来让人们相信这种等级分工的合理性。他在此引入腓尼基人的一个传说,认为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人的身上分别加入了金、银、铜和铁,所以有些人天赋较高,有些人天赋

柏拉图的正义论

论柏拉图的正义论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是普遍公众的崇高价值。正义问题伴随着法律历史发展的始终,是一个事关法律价值的问题,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或中断对它的孜孜以求的探索,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法律价值—正义的论证,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是法学家、哲学家的主要活动。 柏拉图的正义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柏拉图指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按照正义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一种社会各阶层安于自己天赋决定的地位和职责,社会因此处于和谐秩序之下”。他在《理想国》中曾这样论述道:“我们建立这样国家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不是一个支离破碎地铸造出一个为少数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国家,这种能够是全体全体公民获得幸福的国家,要求每一个成员根据个人的性格和天赋,专门从事某一项适合于自己工作,把各自的工作奉献给公众,而不能各自为我,只顾自己的需要。当每一个人都能够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哲学王、军人、生产者这三种人在国家各做各的事而互不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有了正义的国家,这样以来整个国家都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

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的那份幸福”。 正义是所有阶级都需要的美德,即存在国家中,又存在个人中共,他反对正义是相对的,认为正义的基础理想,对个人来说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个人要达到正义必须理性统治灵魂,激情控制欲望。对于理想国来说,有哲学王、军人、生产者组成,统治者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生产者的美德是节制。如果三等级拥有了各自的美德,国家就到达了正义,因此正义就是每个人只从事适合他天性的职业。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提出的三个等级的划分不是凝固不变的,而设更新流动的。他说:“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该把他降入其他等级,如果低等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就应该提升他”。这用意昭示着:每个人天赋是做什么,就应该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从而达到城邦的正义。在柏拉图的正义论中,个人和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是国家的正义。在理想国中无论三个等级人都是国家的普通一员,都共同为国家的母的服务,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为己谋私利,非但如此,他们还要为国家牺牲个人的幸福以努力促成城邦集体的幸福。 正义就是服从于法律。在柏拉图前期作品《国家篇》里,相对有哲学智慧的哲学王来说,社会各行各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正义秩序,法律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在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作者:蓝黛 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06期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城里的一个奴隶主贵族的家里,因为家里非常富有,所以到他该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请了三位启蒙老师,其中一位教文法、修辞学和写作,另一位则教美术、音乐,还有一位教他体育。 柏拉图的写作老师经常讲一些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模仿着写一些小故事出来。渐渐地,柏拉图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柏拉图不仅热爱写作,在美术、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他对美的东西的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后来他在美学上的见解,和他童年的启蒙有着很大的联系。 当时在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讲课。柏拉图20岁时,有一天他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以后,他便立即下了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 他来到苏格拉底的住处,敲开了苏格拉底的门。 “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你的学生。” 苏格拉底接见了他,坐下以后,苏格拉底问道: “年经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 “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知道我一无所 知?。” “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为什么来拜你为师的理由。” 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图收为自己的学生。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图成了他最好的学生。柏拉图从公元前407年开始,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 公元前399年初夏的一天,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审判团,在审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柏拉图也忐忑不安地坐在法庭里。当柏拉图听到法庭宣布他尊敬的老师死刑的时候,他痛心疾首,他没有想到法庭竟然敢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那么一位伟大的人。

[柏拉图,法理学,正义]从法理学角度浅谈柏拉图的正义观

从法理学角度浅谈柏拉图的正义观 一、柏拉图正义观提出的背景 《理想国》是一篇长度仅次于《法篇》的对话体著作,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二《理想国》是一篇对柏拉图哲学思想总结与概括的论著,理想国,指的是理想中存在的,人们是正义和善良的国家。柏拉图推理出的理想国所要阐述的重点就是正义。 正义作为评价政治生活价值的标准、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在古希腊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正义可发生在国家中,也会体现在个人中,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个人体现出的是遵守社会制度的优良品德。正义可发生在国家中,也会体现在个人中,在人们生活中,通过单个成员体现出的是遵守社会制度的优良品德。苏格拉底为了把道德的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中,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探索德行知识的道路上,最终付出了生命去维护社会正义。苏格拉底的死,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开始思考一种最终能为全社会带来幸福的途径:正义的道路需要什么样的引导,需要受到保护和肯定的美德的人该怎样操作《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也仅仅是发表个人的浅薄认识,通过《理想国》中的论述,尝试对柏拉图的正义理念进行分析与论述。 二、什么是正义 在中文中,正义指的是公平与公道,从字面与经验理解,何为公平,何为不公平很容易,却难给大家一个都接受的准确有关正义的定义。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正义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正义定义。1、正义是人类各得其所。正义是一种人类的精神意向,根据每个人的品德、能力、身份、地位、奉献的分配机会、财富和权利等,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2、正义是一种公平等价的回报。这种观点在中国和西方的一些语言表达中都有体现,比如中国的用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西方的一个在某种情况下以某一种方式对待别人的人,不能认为他人在同样的情况下以同一方式对待他是不公正的。3、正义是所谓的平等对待。从某种特殊的观点来说,给予就是同样的对待平等的人。4、正义是很理想的自然产生的关系。人们对自然而然所存在的、理想状态的关系认知并不相同。如果每个人真能遵循这些自然理想的关系,社会上就真的实现了正义。5、正义是法治或者说是合法性的。持有本观念的学者认为,人并不是人的统治,而是受法的统治。6、正义是一种公正体制。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正义是一种能够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体制,满足人类实现主张和享有东西一种的手段,可以满足人们受到最少限度的阻碍及浪费,从而使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在对话中,正义引导出来了众多其他问题延伸出现。通过对话的分析,可以看出,正义是处于最高的位阶的,与智慧、勇敢、自制等概念相比,更为抽象《理想国》集中体现的是柏拉图的思想,然而整个内容都是以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所写的。在论述中,苏格拉底对当时主流的几种观点进行指正批评。第一种是正义就是借债需要还债。苏格拉底通过列举一个例子的形式,反驳这种观点。他说,假如有一位朋友在思维清晰的时候,交给你一把武器,如果后来他思维混沌的时候,跟你要武器,所有人都会说武器不能给他。如果你真的如他所愿,并告诉他来龙去脉,这就是不正义的体现。第二种认为正义就是用善良来对待朋友,用恶语对待敌人,如果人们说话保证统一的情况下,那么正义就是用用善良来对待朋友,用恶语对待敌人。苏格拉底同样通过列出:如何对待医生,对待盟友的时间问题等方面的例子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