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更要做到

知道更要做到

入学那一天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加元(1977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

快30个年头了,我的母校,我的三年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和同学,却依然在我梦中,在我滚烫的心里。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入学那一天。那是1974年12月20日,饱经磨难的浙江师范大学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届新生,我是其中之一。

报到的那一天,下着沥沥细雨。为了节约一元二角的车费,我搭乘了大队的那台拖拉机。三个多小时的颠簸,一个小时的步行,中午时分到了朝思暮想的浙师大。这里的一切,我并不陌生。八年前红卫兵大串联,我才13岁就瞒着父母只身到过此地。第一次见到五层的教学大楼,看到绿树簇拥的林荫大道,心里很激动。可是,经过8年“文革”血与火的洗礼,眼前的校园变老了,大楼千疮百孔,道路坎坷不平,路两旁的树木也只剩下断枝残叶在寒风中抽泣。看到这景象,我心头不由一紧,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浙师院(浙江师范大学)吗?

多数师大老师和我们差不多同时返校。在这之前,学校一分为三,老师都被分流到金华、丽水和台州的师专去了。接到复校通知,老师们才匆匆赶回阔别多年的学校,大多连家都没安顿下来,有的连铺盖还未打开,就投入到紧张的开学工作中。报到处,一切都显得那么凌乱,一切又都洋溢着热情。老师们似乎比我们更高兴、更激动,给新生们讲传统、讲历史,有昔日的风光,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历尽劫难以后,没有牢骚,没有消沉,有的是百废俱兴的决心,是甘当人梯的奉献。神圣的职业,灵魂的工程师,从入学报到的那一刻起,师大的老师们就在我心中树起高大的形象。他们的今天,不就是我们的明天吗?

我被编在中文系772班,48个人,来自五湖四海,当过兵的,做过工的,务过农的,教过书的……不像同学更像同事。晚上,开班会,一教室的人,有的中山装笔挺,有的土布衣衫还打着补丁;有的头发已经花白,有的似乎还乳臭未干。虽然同学们的年龄、经历、知识、气质各异,排起辈分可以叔侄相称,但并不奇怪。这正是我们那一届的时代特征。

入夜,同学们躺在床上,几乎一宿未眠。大家谈经历,讲见闻,说感触,一切都挺新鲜。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桐乡籍的余建华“历险记”。那天,他从金华火车站沿铁路走到兰溪门道口,不偏不歪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裤带。算他命大,他那条部队发的皮带扣子特别大,子弹头就嵌在铅制的五角星上,只是衣服穿了个洞,未伤着一点皮肉。

虽然有惊无险,但这似乎是种凶吉未卜的预兆。也许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我们这一届注定要像孟老夫子所言“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三年的校园生活,同共和国的国家经历一样,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