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_李仁伟

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_李仁伟
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_李仁伟

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仁伟1,何键东2,徐青2,吴冬梅

2

(1.浙江北极品水产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15;2.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目的]为海芦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海芦笋为原料,研究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植物油脂的自氧化和清除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的效果,评价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具

有较强的抑制植物油自氧化、

清除DPPH 自由基、Fenton 反应中产生的羟自由基、邻苯三酚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关键词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油脂自氧化;自由基;抗氧化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28-13989-04Study on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of Flavones Extract from Sea Asparagus LI Ren-wei et al (Zhejiang North Supreme Seafood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1215)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a asparagus.[Metho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fla-vones from sea asparagu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inhibitions on auto-oxidation of plant oil and the scavenging effects on DPPH radicals ,hy-droxyl radicals (·OH )and superoxide anion (O 2-

·).[Result ]The flavones from sea asparagus can remarkably inhibit auto-oxidation

plant oil and had significant scavenging functions to DPPH radical ,hydroxyl free radical and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and the scavenging effect and content of flavones from sea asparagu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Conclusion ]The flavones from sea asparagus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a natural antioxidant.

Key words Sea asparagus ;Flavones ;Oil auto-oxidation ;Free radical ;Anti-oxidative

作者简介

李仁伟(1964-),男,浙江舟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产加

工与管理研究,

E-mail :LiRW6866@163.com 。收稿日期2012-05-19自由基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含有1个或多个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自由基中含有未成对电子,因此大多数自由基都很活泼,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

便会通过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1]

。通过适当

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

可有效抑制生物体内的过氧化自由基,阻断由其参与的不良反应。目前,尽管许多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等可以抑制过氧化自由基反应的发生,但随着人们对其潜在危害的不断认识,研究开发安全可靠,且兼有营养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倍受关注

[2]

。近年大量研究表明,天然植

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

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

降血压、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在医学上对治疗冠心病、癌症、脑血栓、消除自由基以及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笔者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海芦笋中富含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物质,是一种潜在优良的外源性抗氧化剂原料

[3-4]

海芦笋(Sea Asparagus )为藜科(Chenopodiaceae )盐角草属(Salico rnia )的无叶茎肉质化的真盐生植物,耐盐度高(5%NaCl 浓度),多见于盐沼地、盐湖旁及海滩。笔者以海芦笋为原料,

研究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植物油脂的自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为海芦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1.1

样品。新鲜海芦笋采摘于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滩涂,

由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将海芦笋洗净置于60?烘箱中干燥,粉碎,制得海芦笋干粉,备用。1.1.2

药品。芦丁标准品(含量≥95.0%)、氢氧化钠、无水

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硫代硫酸钠、碘化钾、淀粉、冰醋酸、氯仿、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 ·)、抗坏血酸(V C )、邻二氮菲、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硫酸亚铁、双氧水、邻苯三酚,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1.3

仪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A ,河南省太康

科教器材厂;XH-100A 微波催化合成/萃取仪,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22N 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100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1.2方法

1.2.1黄酮提取液的制备与黄酮含量的测定。

1.2.1.1

黄酮粗提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海芦笋粉末浸于

60%乙醇溶液中,微波辅助提取(15min ,60?,700W ,1?40g /ml 料液比),真空抽滤除去滤渣,得到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乙醇粗提液。1.2.1.2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确称取芦丁对照品10mg ,置

100ml 容量瓶中,加60%乙醇溶解,定容,精密吸取0、1、2、3、4、5ml ,分置于10ml 容量瓶中,加5%亚硝酸钠0.3ml ,放置6min ,再加10%硝酸铝0.3ml ,放置6min ,加4%氢氧化钠4ml ,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以波长510nm 处测得的吸光度值A ,求得A 对浓度C 的回归方程,并做标准曲线,如图1。1.2.1.3

样品测定。取0.2ml 粗提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0

ml ,用其代替芦丁,其余步骤同“1.2.1.2”,在波长510nm 处

测定其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28):13989-13992责任编辑李菲菲责任校对况玲玲

DOI:10.13989/https://www.360docs.net/doc/525390307.html,ki.0517-6611.2012.28.083

图1芦丁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芦丁计)(%)=C?V?50/m

式中,C,质量浓度(g/L);V,滤液体积(L);50,为稀释倍数;m,海芦笋质量(g)。

1.2.1.4过氧化值的测定。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2.2抗氧化试验。

1.2.2.1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植物油抗氧化的性能[4-5]。称取30g植物油5份置于容器中,1份为空白对照组,3份分别按油重的0.05%、0.10%、0.50%添加海芦笋黄酮粗提液,另1份按油重的0.10%添加抗坏血酸(V C)为对照组。各组均混匀,置于(60?0.5)?的恒温烘箱中,每隔12 h搅拌1次,并交换其在烘箱中的位置。定时取样检测植物油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做3次平行样取平均值。

1.2.2.2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6-7]。用60%的乙醇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0.25、0.50、0.75、1.00 mg/ml的海芦笋黄酮化合物溶液。精确吸取各溶液2.0ml 于试管中,加入2?10-4mol/L的DPPH·溶液2.0ml,摇匀,静置30min,在517nm处,分别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 i、2.0ml 试样与2.0ml60%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 j、2.0ml DPPH·溶液与2.0ml60%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 c。每组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样品对DPPH·的清除率:清除率=[1-(A i-A j)/A c]?100%

式中,A i为试样的吸光度;A j为试样与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

c

为DPPH·溶液与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同法测定抗坏血酸(V C)对DPPH·的清除率。

1.2.2.3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8]。用60%的乙醇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0.25、0.50、1.00、2.00 mg/ml的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取浓度为0.75mmol/L 邻二氮菲溶液1ml于试管中,依次加入2ml0.2mol/L磷酸缓冲液(pH7.40)、1ml双蒸水,充分混匀后,加入1ml浓度为0.75mmol/L的FeSO4溶液,混匀,加入1ml质量分数为

0.12%的H

2O

2

,37?水浴90min,于536nm处测定吸光度为

A p ,用1ml双蒸水代替1ml H

2

O

2

测定吸光度为A b;用试样

溶液代替1ml的双蒸水测定吸光度为A s,每组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样品对羟基的清除率,用不同浓度V C 溶液代替试样作为对照组。

清除率=(A s-A p)/(A b-A p)?100%

1.2.2.4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9]。用60%的乙醇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0.25、0.50、1.00、2.00 mg/ml的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取0.05mol/L pH8.2的Tris-HCl缓冲液4.5ml,置于25?水浴中预热20min,分别加入1.0ml试样溶液和0.4ml25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混匀后于25?水浴中反应5min,加入8mol/L HCl 1.0ml终止反应,以Tris-HCl缓冲液作参比,在32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清除率。空白对照组以1.0ml乙醇溶液代替试样溶液。每组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样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用不同浓度V C溶液代替试样作为对照组。

清除率(%)=(A1-A2)/A1?100%

式中,A1为空白的平均吸光度,A2为试样的平均吸光度。

2结果与分析

2.1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油脂在通常的贮存条件下,由于受到光、热和某些金属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酸败,特别是自动氧化(auto-oxidation),生成过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等中间产物,其氧化酸败的程度可用过氧化值(POV)的数值来反映[10]。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的试验结果见图2

图2植物油的抗氧化曲线

试验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植物油的POV值均逐渐增大,但样品组的POV值都低于空白组,这说明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和抗坏血酸(V C)都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从图2可见,空白组在60?下保存时,其POV值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较陡的趋势,而添加有抗氧化剂的油样,其POV值则变化较为平缓,说明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植物油中添加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油脂氧化的作用,且抗氧化能力与黄酮的浓度呈正相关。黄酮浓度0.10%时,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与0.10%V C相当。

2.2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11]DP-PH·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其乙醇溶液呈紫色,在517nm处有最大吸收。当在DPPH·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后,溶液颜色变浅,吸光度变小,且吸光度变小的程度与自由基被清除的程度呈线性关系,故可用于检测DPPH·被清除的程度。

由图3可见,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当黄酮浓度小于0.25mg/ml时,随浓度增加,清

09931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除作用显著增大;但当黄酮浓度大于0.75mg /ml 后,各试样组清除DPPH ·的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 >0.1),各组清除DPPH ·的能力均不如抗坏血酸V C

图3

DPPH ·清除曲线

2.3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12]

Fenton

反应产生羟自由基:H 2O 2+Fe 2+

→·OH +OH -

+Fe 3+

,体系中的Fe 2+

与邻二氮菲生成红色配合物,在536nm 处有最大吸收值。加入抗氧化剂后,抑制了Fe 2+

的氧化,从而减少了·OH 的产生,并改变了Fe 2+

邻二氮菲的反应程度,引起吸光度变化。

由图4可见,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V C )对羟自由基都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随海芦笋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海芦笋黄酮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00mg /ml 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89.5%,与浓度为0.4mg /ml V C 溶液的清除能力基本相当

图4

羟自由基清除曲线

2.4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

[13]

邻苯三酚

在弱碱性介质中自氧化分解产生O 2-,

利用O 2-

清除剂能使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物在325nm 处的吸收峰受到抑制这一特点进行测定,其反应原理如下

海芦笋黄酮化合对氧自由基清除的试验结果见图5。由图5可见,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V C )对氧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加强,当海芦笋黄酮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00mg /ml 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95.75%,

0.8mg /ml 的海芦笋黄酮试样与浓度为0.4mg /ml 的V C 溶液的清除能力相当

图5氧自由基清除曲线

3结论与讨论

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油脂氧化作用,黄酮浓

度为0.10%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与0.10%的V C 溶液相

当。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有显著的

清除作用,清除能力均与浓度呈正相关,当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1.00mg /ml 时,对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9.50%和95.75%,与浓度为0.4mg /ml 的V C 溶液的清除能力相当。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 ·也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但不如抗坏血酸V C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体内自由基水平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14]

,参与了包括骨质疏松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及癌症

等在内的多个病理演变过程[15]

。生物体由于劳损等原因出

现组织局部氧自由基增加[16]

,引起机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平衡系统紊乱,损伤细胞DNA

[17]

,同时氧化应激反应增强,降

低细胞合成RNA 的能力[18]

,影响细胞的生长。已有研究表

明,

自由基对细胞会造成氧化损伤[19]

,引起细胞的异常变

化。在抗氧化酶与内源抗氧化剂的合成量降低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从体外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人体就会加速衰老、易患疾病。油脂氧化后分解产生的醛、

酮、酸等小分子不仅影响品质,不适宜食用,而且氧化生成的二级氧化产物在人体中很难代谢,有损肝脏功能,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很难消化吸收,长期积累于体内造成损害。因此,该研究测定了从海芦笋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油脂

氧化的抑制及多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抗氧化剂能有效阻止或延缓自动氧化过程,被广泛应用于油脂、含油食品等的加工中,目前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 、

BHT 、TBHQ 等合成抗氧化剂,由于人们不断发现合成抗氧化剂有一定的毒性,甚至致畸致癌[20]

,许多国家已停

止或严格限制使用。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地分布于植物中,天然赋予其无毒的特性,具有抑制体内自由基、促进体内抗氧化酶与内源性抗氧化剂合成的作用。不同结构的黄酮化合物对不同体系的抗氧化作用不同,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和不同组织的修复作用存在一定的选择性。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有学者提出,酚羟基越多,其抗氧化活性越强

[21];有报道指出,

黄酮类化合物在清除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时的活性部位和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认为B 环4'-OH 和母核上9-(3)双键是清除氧自由基的主要部位,而B 环邻二羟基则是清除羟自由基的关键功能基团,如果4'-

OH 甲基化后则清除1

993140卷28期李仁伟等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羟自由基活力下降[22]。该研究结果表明,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和广谱的抗氧化性能,且海芦笋在沿海滩涂易于大规模种植,种植技术已经成熟,价格便宜。因此,海芦笋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开发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于智峰,付英娟,王敏,等.苦荞黄酮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3):126-129.

[2]赵二劳,赵小花,范建凤.金莲花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1):81-85.

[3]魏红,丰帆,陈旭丹,等.4种中药黄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14-17.

[4]江丽,蒋立科,陈科文.笋壳黄酮提取工艺及对油脂抗氧化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1):146-151.

[5]谢守华.油脂的自动氧化和氧化稳定性及检测方法[J].四川粮油科技,1998(4):53-55.

[6]吴建中,欧仕益,汪勇.甘蔗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2):165-167.

[7]吴琼英,贾俊强.柚皮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2):29-33.

[8]张纵圆,彭秧,索金玲,等.葡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9,31(2):292-294.

[9]索金玲,彭秧,张纵圆,等.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9,19(1):63-65.

[10]赵喜红,何小维,罗志刚.柿叶黄酮类物质的乙醇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3):49-52.[11]魏红,丰帆,陈旭丹,等.4种中药黄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14-17.

[12]白殿罡.荠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75-77.

[13]刘宝剑,郭延生,刁鹏飞,等.红车轴草总黄酮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1):44-47.

[14]NORDBERG J,ARNER E S.Reactive oxygen species,antioxidants,and the mammalian thioredoxin system[J].Free Radic Biol Med,2001,31:

1287-1312.

[15]齐振熙,王明千.酒精性骨质疏松症模鼠的氧自由基代谢特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10-11.

[16]金浩忠,陈浩,高云红.骨质增生丸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02,7(4):262-263.

[17]HEEZOO K I M,EUNHA O H,HOSUB I M,et al.Oxidative damages in the DNA,lipids,and proteins of rats exposed to isofluranes and alcohols [J].Toxicology,2006,220:169-178.

[18]李省,陈悦,许启泰,等.自由基与氟中毒对RNA代谢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

[19]CYRILLE FLEURY,ALAIN PETIT,FACKSON MWALE,et al.Effect of cobalt and chromium ions on humanMG-63osteoblasts in vitro:morpholo-gy,cytotoxicity,and oxidative stress[J].Biomaterials,2006,27:351-360.[20]谷利伟,翁新楚.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1997(3):37-38.

[21]张琳,陆维敏.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33(2):187-191.

[22]张英,吴晓琴,丁霄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效能关系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7-32.

(上接第13909页)

[6]NAIMAN R J,DECAMPS H,POLLOCK M.The role of riparian corridors in maintaining regional biodiversity[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3,3:209-212.

[7]LITTLE A D.Report on channel modification:an environmental,economic and financial assessment[M].Washington,DC:The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1973.

[8]SPACKMAN S C,HUGHES J W.Assessment of minimum stream corridor width for biological conservation:species richness and distribution along mid-order streams in Vermont USA[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995,71:325-332.

[9]SEDELL J R,REEVES G H,HAUER F R,et al.Role of refuqia in recover-y from disturbances:modern fragmented and disconnected river systems [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0,14:711-724.

[10]BARCLAY J S.Impact of stream alterations on riparian communities in south central Oklahoma(FWS/OBS-80/17)[M].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0.

[11]冯健,崔广柏,张红举.太湖水质指标主成分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4,20(3):49-50.

[12]李一平,逄勇,吕俊.太湖富营养化的因子驱动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04,32(6):644-647.

[13]张绪美,董元华,石浚哲.聚因子分析在太湖水质参数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6):58-62.

[14]DUNCAN J R,HANAHAN R A,PLEASANT M E,et al.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urban streams[J].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1998(1):381-386.

[15]NIJLAND H J,CALS M J R.Conference considerations,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C]//NIGLAND H J,CALS M J R.River restoration in Europe,Proceedings2000.Netherlands:RIZA Rapport,2000.

[16]卜全民,李凤英.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84-16085.

[17]江惠霞,肖继波.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3):138-143.

[18]徐祖信,尹海龙.城市河流水质常规评价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7):515-518.

[19]吴智杨,韩冰,朱悦.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69-71.

[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1]陈伟民,黄祥飞,周万平,等.湖泊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2]郑丙辉,田自强,张雷,等.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J].生态学报,2007,27(10):4214-4223.[23]LUO Z K,WU F Q,LIU J W,et al.Harrier Cirus biodiversity and its envi-ronment impact study in Shahu Nature Reserve in Hubei,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0(5):2331-2339.

[24]宋丁全.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方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2):1-4.

[25]田自强,韩梅,张雷.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J].生态学报,2007,27(7):2812-2822.

[26]朱浩,刘兴国,裴恩乐,等.大莲湖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影响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8):1790-1794.

[27]RAPPORT D J,COSTANZA R,MCMICHAEL A J.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998,13(10):397-402.[28]SHEAR H.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ecosystem health state in the Great Lake[J].Ecosystem Health,1996,2(2):241-

258.

[29]ZHAO Z Y,XU F L,ZHAN W,et al.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assessing lake ecosystem health[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6):1462-

1474.

[30]CUI X H,CHEN J K,LI W.Surveymethods on aquatic macrophyte vegeta-tion in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J].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1999,17(40):352-361.

[31]孙海,李先会,邱志勇,等.太湖富营养化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影响[J].生态环境,2011(1):382-384.

[32]谷孝鸿,张圣照,白秀玲,等.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J].生态学报,2005,25(7):1541-1548.

[33]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ation of China.The monitor and a-nalysis method of Water and sewage[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2.

[34]陈开宁,周万平,鲍传和,等.浮游植物对湖泊水体生态重建的响应———以太湖五里湖大型围隔示范工程为例[J].湖泊科学,2007,19(4):359-366.

[35]WU F C,DENG X J,LU H Z,et al.Supervis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 recovery area[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3,17(1):134-140.

[36]GAO W,LU J J.A restoration trial of bird habitat on the intertidal flat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its short-term effect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5):2080-2089.

[37]HUGHES F M,COLSTON A,MOUNTFORD J O.Restoring riparian eco-systems:the challenge of accommodating variability and designing restora-tion trajectories[J].Ecology and Society,2005,10(1):10-12.

[38]贺宝根,周乃晟,袁宣民.底泥对河流的二次污染浅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21(3):41-43.

[39]刘爱菊,孔繁翔.底泥疏浚对五里湖沉积物生物毒性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881-883.

29931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研究进展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及成分研究 抗氧化是抗氧化自由基的简称。因为人体常与外界接触,平时的呼吸、外界污染、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内产生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导致人体癌症、衰老和其它疾病,而抗氧化自由基(以下简称“抗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危害。因此,抗氧化已成为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多种类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其原理出发,阐述了各界近年来利用植物对抗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 不同的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尽相同,同样,抗氧化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也有很多不同成分,其作用机理也有所区别,西安源森生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 (一)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与自由基有关的酶类分为氧化酶与抗氧化酶两类,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体现在抑制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方面。 1. 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酶,如P-450 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脂氧化酶、髓过氧化酶(MPO)和环氧酶等,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能诱发大量的自由基。 另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缺血再灌注时活性增加,产生大量NO而导致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提取物对上述各种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从源头抑制自由基生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槲皮素、姜黄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抑制iNOS 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异常增高的XOD 和MPO 的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2. 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机体存在具有防护、清除和修复过量自由基伤害的抗氧化酶类,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等。SOD 是体内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清除者,将其催化分解为H2O2,但H2O2也具有氧化损伤作用,CAT 将其转化为O2和H2O。同时H2O2也可通过GSH-Px 的催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生成H2O,同时生成氧化型谷胱甘肽。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不仅能防护体内抗氧化酶,还能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黄酮类中的槲皮素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还能恢复Fe2+致肾细胞损伤动物的SOD、GSH-Px 和CAT 的活力;皂苷类物质对氧自由基本身影响较少,但大多能提高体内SOD、CAT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此外,一些天然物质可在基因与转录水平上诱导体内抗氧化酶如SOD 的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二)抗氧化成分之间互补和协同作用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体内通过电子和/ 或质子转移、作用于氧化酶和抗氧化酶、螯合钝化过渡金属离子、影响基因表达等途径联合发挥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和西洋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随着浓度上升,协同增效作用也相应增强。VE 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更强,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三)直接清除或抑制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能够作为氢质子或电子的供给体,直接猝灭或抑制自由基,终止自由基的连

ABTS_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第37卷 第11期2009年11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Nat.Sci.Ed.) Vol.37No.11 Nov.2009 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研究3 李 华,李 勇,吴 莹,王 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 【目的】确定AB 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方法】应用福林肖卡比色法(FC)测定36种葡萄酒样品的总酚含量(Total phenol index,TPI),从中选出9种总酚含量具代表性的葡萄酒样品,并采用AB TS?+法测定反应不同时间和稀释不同倍数葡萄酒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AB 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5min;红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0.2∶10~0.4∶10,桃红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10~4∶10,白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3∶10~7∶10。【结论】得到了AB 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且无需事先测定总酚含量,简化了试验步骤。 [关键词] 葡萄酒;抗氧化活性;AB TS?+法;反应时间;稀释倍数 [中图分类号] TS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29387(2009)1120090208 Research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wine s determined by the ABTS?+method L I Hua,L I Y ong,WU Y ing,WAN G Hua (College of Enolog y,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 or V iti2V i nicult ure,N ort hwest A&F universit y,Yangli ng,S haanx i712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p resent st udy aimed to confirm t he best reaction time and wine dilution of t he AB TS?+met hod.【Met hod】The Folin2Ciocalteu colori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 he total p henol in2 dex of36kinds of wines and t hen9kinds of rep 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selected f rom t hem,AB TS?+ met 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 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wines wit h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and different di2 lutio ns,and was analyzed t he experiment result.【Result】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best reaction time of t he AB TS?+met hod is2to5minutes,t he best dilution range,0.2∶10to0.4∶10for red wines,1∶10to 4∶10for ro se wines,and3∶10to7∶10for white wines.【Conclusion】The st udy has obtained t he best re2 action time and wine dilution to measure antioxident activity of wines by AB TS?+met hod,and t here is no need to measure total p henol content beforehand,so t he test p rocedure is simplified. K ey w ords:wine;antioxidant activity;AB TS?+met hod;reaction time;dilution 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如白藜芦醇、儿茶酚、表儿茶精、槲皮酮和芸香苷等,这些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除了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外,还有抗癌、抗炎症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功能[1],但不同的品种、气候、地理条件和工艺措施,导致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明显不同[223]。因此,如何评价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很有现实意义。 AB TS?+在414,645,734和815nm处均有特征吸收[4]。Miller等[5]在1993年首次介绍了用AB TS?+法来评价一些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即根据待测化合物清除AB TS?+引起的吸光度变化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此后,AB TS?+法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用于饮料和食 3[收稿日期] 2009203206 [基金项目]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关键研究”(2007ZD KG209) [作者简介] 李 华(1959―),男,重庆市梁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 E2mail:lihuawine@https://www.360docs.net/doc/525390307.html,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09:36:27.62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鲍兴隆[导读] 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黄酮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黄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黄酮类化合物传统及新型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发现,新型提取方法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或一个吡喃环或吡喃环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及二氢异黄酮类、查尔酮和二氢查耳酮类及花青素类等[1]。黄酮类化合物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活性,在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中均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有传统的超声波提取法等;以及新型的: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 1传统提取方法 1.1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空化作用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这样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和溶出,另一方面可加速提取液的分子运动,使得提取液和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快速接触,相互溶合、混合,此外超声波热效应也有利于水溶作用,有效缩短了提取时间。贺波[2]以“华苎4号”苎麻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液固比30:1,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6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提取一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4.94%。2新型提取方法 2.1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是微波转化成热能使细胞内部温度上升,当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的承受能力,细胞破裂,其有效成分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此外,微波产生的电磁场还能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缩短萃取组成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张海慧等[3]以黑穗醋栗为试材,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最后确定了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以95%乙醇为溶剂,微波功率500W,微波65℃,提取8min,液料比10:1,此时提取率可达到0.738mg/g。张鹏等[4]通过实验得出银杏黄酮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回流温度70℃,微波时间120s,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1.02%。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省时、节约溶剂、提取率高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余青等[5]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kg/h,夹带剂添加量5mL/g在此条件下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谢建华等[6]利用响应面发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苦瓜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1.0mL/g,萃取压力33.4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53.2min。此条件下苦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4.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流程简单,且对生物活性保留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除以上的提取方法外,还有双水相萃取分离、双水相—超声耦合、超声—酶法耦合、酶法—高压脉冲电场耦合等技术。总的来说,传统提取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基本在5%左右,而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在1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80%-90%),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3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范围广、种类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品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注意,而且大部分毒理学研究提示其一般无毒,近年来此类化合物一直是生化制药、保健品生产方面的热门之一,在最近上市的保健产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其主要功效成分就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涉及的功能食品也很多。最近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死亡人数呈快速增长,而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及防癌抗癌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发相关的产品,前景较好。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合成途径,有些实验结果的解释可能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的是生物利用度、代谢动力学、体内的氧化损伤及长期服用产生的慢性后果等方面[7]。开发出更加可靠、令人信服的模型或系统,以此来精确评估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AYLOR L P,GROTEWOLD E. Flavonoids as developmental regulatoes [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5,3(8):317-323. [2] 贺波.苎麻叶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张海慧.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9):32-35. [4] 张鹏.银杏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96-5497,5730. [5] 余青,郑小严,黄红霞,等.超临界CO2萃取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J].2009,38(01):97-102. [6] 谢建华,单斌,彭云.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苦瓜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2010,08(1):66-71. [7] 佟永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7):188-190.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 1.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 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 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1.4 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酚甘油含量。 2 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穿卜草中分离得到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清除炎性因子,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菌抗病毒作用 3.1 抗菌作用甘草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黑根霉、灰葡萄抱、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新型隐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明显抑制的生长。 3.2 抗病毒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芦丁能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黄芪总黄酮对人疤疹病毒(HSV21)感染的豚鼠皮肤,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异黄芪282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总之黄酮类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疤疹病毒、登革热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3 抗HIV活性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匀陨灾活性,其作用的靶点均分别为作用于HIV逆转录酶、HIV 蛋白酶、HIV整合酶,作用于HIV启动子,没有明确作用点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黄芩素可对抗中逆转录酶。 4 抗肿瘤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促进抗肿瘤细胞增殖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作用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且二者之前具有显著相关性,抗自由基及氧化应激的能力强,则

猴头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猴头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分别采用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分析法和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猴头菌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总还原力,清 除?OH、DPPH?和O - 2?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醇提物还原力 较强,且还原力大小与浓度成正比;猴头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清除?OH、DPPH? 和O - 2?自由基的能力,且水提物的效果比醇提物好;水提物和醇提物对?OH、DPPH?和O - 2?的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OH和O - 2?,并且在一定浓 度范围内,清除率与浓度成正比。 猴头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人体持续暴露在活性氧与促氧化剂中时,很容易引起机体组织产生氧化应激,导致代谢性功能紊乱以及一系列的慢性疾病[1]。食用一些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可以减轻机体组织氧化应激或预防损伤。一些合成抗氧化剂与天然抗氧化剂相比,尽管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但同时也具有强的毒副作用,因此人们倾向于从自然界中寻求更安全的抗氧化剂。LEE等[2]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中分离到一些具有较强活性的抗氧化成分(多酚类化合物)。MAU等[3]研究表明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同为食用菌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著名的药膳两用真菌,具有抗溃疡、抗炎症、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肌血液输出量、加速机体血液循环、降血糖、保肝护肝和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4]。笔者通过对猴头菌子实体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总还原力、清除?OH、2,2-二苯基-1-苦 肼基自由基(DPPH?)及O - 2?自由基的研究,旨在为其在医药保健方面的 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猴头菌(H. erinaceus)子实体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柠檬酸、Na 2HPO 4、NaH 2PO 4、六氰合铁酸钾(铁氰化钾)、醋酸、三氯化铁、维生素C、FeSO 4?7H 2O、30%H 2O 2溶液、水杨酸、无水乙醇、95%乙醇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PPH(美国Sigma公司),实验用水(娃哈哈纯净水);infinite M200 PRO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UVmini-1240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 公司)。 1.3提取物的制备 1.3.1水提物 干燥猴头菌子实体,用粉碎机粉碎,称取50 g粉末,加1 L蒸馏水超声20 min,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反复3次,合并浓缩液,转至蒸发皿中,60 ℃水浴蒸干,备用。 1.3.2醇提物 同样称取50 g猴头菌子实体粉末,加1 L 95%乙醇超声20 min,过滤,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药用价值和产品开发应用前景 任红丽2009090141 摘要: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在 药用价值方面,讨论了其抗抑郁作用、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提取工艺方面,讨论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微波法等;及其开发应用,为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药用价值 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14],又称生物黄酮或植物黄酮,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也不断问世。最初这类物质仅用于染料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功能[2,12]诸多生理和药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提取纯化方法 1.1 传统提取方法 1.1.1 热水提取法 水是最廉价的提取溶剂,是地球最丰富的物质,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挥发性不大,具有真正的绿色环保意义。但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杂质含量较多,往往因泡沫或粘液很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浓缩也会很困难。此外,水提取物容易发霉发酵[22]。1.1.2 碱性水、碱性稀醇浸提法 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多为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酚羟基[7],故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液来提取中草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母核的多样性主要是由黄酮本身骨架、环系的变化、氧化程度和数量而定,当碱的浓度过高,加热时便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1.1.3 有机溶剂热回流及冷浸提取法 根据杂质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乙醇、甲醇、丙酮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15]。

类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应用

类黄酮 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食源性植物中。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类黄酮,其在C3位羟基上结合糖分子即形成植物中普遍的成分—芸香苷(芦丁)。柑橘属的多种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黄酮化合物,如橘红素(Tangeretin)和川陈皮素(Nobiletin)。大豆中含有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大豆异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类黄酮—儿茶酚组成。 在Ames检验中发现,槲皮素具有致诱变性,但没有代谢活性,但在反应系统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其诱变活性。长期的动物饲喂研究表明:槲皮素不仅不是致癌物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事实上,在已发现61种黄酮化合物中,有11种具有抗突变作用,,其中有多种对致癌物诱导的动物模型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如橘红素和川陈皮素等。 类黄酮又称生物类黄酮,为人类饮食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茶叶和红葡萄酒中。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有四千多种不同的类黄酮。类黄酮可进一步分为: 黄酮醇类: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如:槲皮素、芸香素。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红洋葱的含量最高。 黄酮类或黄碱素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含于甜椒和芹菜。 黄烷酮类:主要见于柑橘类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黄烷醇类:主要为儿茶素,绿茶中含量最丰,红茶的儿茶素含量约减少一半。 花青素类:主要为植物中的色素,不同植物含量不一。 原花青素类:葡萄、花生皮、松树皮中都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 异黄酮类:主要分布于豆类食品,目前已证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3、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3.1清除自由基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其分子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分子中的3

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2::!垒曼型兰!蚤茎熊匹塞 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尔贤方黎张捷俞丽君肖湘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汕头515063摘要通过菊花提取物对Fe2+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TBAs生成体系和邻苯三酚一L吼in。l发光体 系的抑制作用,研究了菊花的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oH、0?:的能力, 且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发现菊花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关。 关键词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脂质过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AbstractAstIld”vascarriedonanti-oxidativoactivityofFloschrysantllemumextractChrysanthemumextractwas允】I ot、naVonesS0mepreccsscstoextracIaavOnes打Omchl)%anthemumforscavengingactivcoxygenradicalwerereporced1兀 【hlsp印crTheresultsshowedthatchrysanthemumnavonescouldscavenge?OH、O=2andaf诧ctthcanti.oxjdative actn7Ity KeywordsFlosChrysanthemumAn“O一0xidativeFJavonesOxy鼬nradical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chry8anchemummorif01iumRamat)的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传统医学认为菊花的功效包括清热、明目、解毒,治疗头疼、眩晕、心胸烦热、疗疮等作用,民间更以饮用菊花水来解暑热。菊花含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对菊花的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菊花的保健效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二.二材料、试剂与仪器 千杭自菊:购于市场.绞碎备用。 卵黄悬液:新鲜鸡蛋去卵清,卵黄用等体积的pH7.45,o二_。一,L磷酸钠缓冲液(PBs)配成1:i的悬液,磁力搅拌10m址再用pBs稀释成1:25的悬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次黄嘌呤【Fluka公司)、黄嘌呤氧化酶(酶活力5u,ml,广卅1军事医学研究所)、2一脱氧一D核糖(feinbiochemica二e二。÷一。erg,newyork)、硫代巴比妥酸(生化试剂,上海试剂二厂。 75i—Gw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GHG—c型生物化学发光测量仪(上海市检测技术所检测仪器厂)、DGJo.5一I|冷冻干燥机(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o=jryEvaporatorRE一47,YAMAT0SCIENTIFICc。,二二dToky。,Japan)、BeckmanJ2—21M高速冷冻离心机3e:息an,USA)。 ::方法 二.:二提取工艺。1。’ 干菊花绞碎,加入15倍体积7o%乙醇热浸提12h.抽滤,滤渣用热水冲洗,滤液减压浓缩.蒸去乙醇,3ooor/min离心:o-二j上清液保存待用(样品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 体积100%的正丁醇萃取2次,萃取液蒸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I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体积100%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萃取液蒸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II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体积100≈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液薰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Ⅳ。 干菊花绞碎,15倍体积水直接浸提12h,低温浓缩获得样品V(作为对照)。 1.2.2Fen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 选用1:25的卵黄悬液吸取o.2ml,加入一定量的样品.加入o,2mlFeso.25衄ol/L,用pH7.4,o1mol/L的PBs补充至2m!,37℃振荡15min,取出后加人o.5ml三氧乙酸(简写TcA),3500r/min离心10min,吸取2ml上清液加入lml硫代巴比妥酸(简写TBA).加塞,放人沸水浴中15min,冷却后,于532nm处比色测出吸光度(A)值:以不加样品管的吸光度为(A.)。样品抗氧化活性(AoA)用对卵黄脂蛋白LPo的抑制率表示: AOA(%)=(A0一A)/A。×100% 1.2.3Fe“次黄嘌呤一黄嘌呤氧化酶一TBAs生成体系n4加样顺序为:Feso.(2mm。1,L)o.04ml、黄嘌呤氧化酶(简写:xo)(5u/m1)3.5ul、脱氧核糖(30mm01,L)o2ml、EDTA(5吼ol,L)O.04m1、H202(17.6黝ol,L)o01ml、加入o.1ml样品、pH7.4PBs(O.15mol/L)1.48ml、次黄嘌呤(简写:x)(2mol/L)o.2ml总体积为2ml(除PBs、Fe∞.用重蒸水配制外.其它试剂均用pH7.4PBso.15mol/L配制)。然后,35℃温浴15mim.取lml反应液加1%w/vTBA(NaoHo05mol/L配制)及冰醋酸lml,混匀后放人沸水浴30min,冷却。在532nm处测其吸光度A,以不加样品管的吸光度为k:清除活性以抑制TBAs生成量As32n。值的抑制百分率表示即(A。一A)/A。×loo%。1.2.4超氧阴离子的邻苯三酚“uInin。l发光体系  万方数据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360docs.net/doc/525390307.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构效关系

文章编号:1000-5641(2002)01-0090-06 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构效关系 陈季武, 朱振勤, 杭 凯, 杨晓宁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采用H 2O 2-CTMAB -Luminol 化学发光体系和Fe 2+诱发脂蛋白PU FA 过氧化比色体系,研究了八种高纯度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H 2O 2、LO ?和LOO ?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这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都能有效地清除H 2O 2、LO ?和LOO ?。根据其清除作用和化学结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B 环上羟基是清除H 2O 2、LO ?和LOO ?的主要活性基团,A 环上羟基是清除H 2O 2、LO ?和LOO ?的重要基团,并且B 环上羟基相邻清除作用就大大增强;糖甙对清除 H 2O 2、LO ?和LOO ?也有贡献。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 构效关系中图分类号:Q505 文献标识码:A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芳环(A 与B )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大多数以植物为原料的中药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现已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众多生理功能 和药用价值,如保护心脑血管、抗菌消炎、抗辐射和抗肿瘤等[[1-4],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其抗氧化作用,使该研究成为热门课题之一。由于极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来源及技术等限制,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效用上,对其构效关系进行研究甚少。鉴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药学、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已有的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对其构效关系进行研究。为此,采用H 2O 2-CTMAB -Luminol 发光体系和Fe 2+诱发的脂蛋白PU 2FA 过氧化的比色体系,研究了八种纯度高达97%以上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H 2O 2、LO ? 和LOO ?的构效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1.1 试剂 鲁米诺系Sigma 产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 )系B IB 进口分装,其余试剂均系国产分析纯。1.1.2 药物 槲皮素系Fluka 产品,纯度为99%;金丝桃甙、泽漆新甙、芸香甙、山奈素和橙皮甙均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大元教授惠赠,纯度达98%以上;茶多酚购自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黄芩甙由上海中药一厂提供,纯度高达97%以上。  收稿日期:2001-02  作者简介:(1956-),男,副教授.  第1期2002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No.1 Mar.2002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树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具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其生长规律特殊,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有关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疗效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多达100多种,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额20多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酚酸类以及生物碱、聚异戊二烯等化合物。黄酮类为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随品种、产地、树龄、不同的采摘时间而不同。黄酮类化合物优异的抗氧化、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受世人瞩目。 药学研究表明,有38种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类:黄酮(醇)及其昔28种:如槲皮黄酮等;黄烷醇类:如儿茶素等4种;双黄酮:如白果双黄酮等6种(儿茶素)。 1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 1.1 溶剂提取法目前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银杏叶热。国内银杏叶常用溶剂例如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水以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浸泡银杏叶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一般有:煎煮、冷浸、回流、渗施等经典方法。 1.1.1 水提取树脂分离法有关水浸提银杏黄酮苷的文献报道不多。肖顺昌等报道了用l 6倍量沸水分3次浸提银杏叶,得到的水溶液,经冷藏、分离杂质得溶液,然后用D101型吸附树脂吸附得到浓度达38%的黄酮苷。胡敏等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在9 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2次,4h/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的 1.2%-1.5%。 水提取成本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高,但是水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差,提取率低。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中有 2 -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的特殊化合物。黄酮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类后,存在于植物体中。小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则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部分植物的体内都有发现,它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和植物抵抗病虫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和黄酮醇; 黄烷酮和黄烷酮醇; 异黄酮; 异黄烷酮;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 橙酮( 又称澳咔) ; 黄烷和黄烷醇; 黄烷二醇等。黄酮类化合物中很多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而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心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刘启功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犬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犬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常志文等发现葛根素能阻滞β - 肾

上腺素受体,可降低心脏张力指数和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王继光等研究发现,苦参总黄酮能预防室颤、缓解心律失常,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徐继辉等观察到,广枣总黄酮对心律失常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学者发现,银杏黄酮、黄蜀葵花黄酮、杜鹃花总黄酮等对缺血、缺氧的心脏肌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心肌舒张与收缩功能,对糖尿病心肌有治疗作用,沙棘总黄酮对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潘苏华、方秀桐等发现异银杏双黄酮能降低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比例; 可扩张血管、抑制小动脉收缩、增加血流量; 银杏双黄酮能引起实验动物心脏血管的扩张,可扩张实验动物血管,增加血流量。Horng - Huey Ko 等人的研究显示,桑树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桑色烯( morusin ) 和桑素( kuwanon C) 等能够抑制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另外,环桑色烯( Cyclomorusin) 也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因子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有实验证明甘草根及甘草叶总黄酮能延长凝血时间,山茶花总黄酮、罗汉果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竭总黄酮可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山楂叶黄酮能使血脂降低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功能,大豆黄酮可以预防、治疗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