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佐良《谈读书》翻译过程中的隐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5801165.html,

浅谈王佐良《谈读书》翻译过程中的隐化

作者:梅葵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2期

摘要:通过研究并归纳王佐良所译的《谈读书》中翻译语言的隐化现象,将这些现象分

为逻辑关系词隐化、人称代词隐化和词汇笼统化三个方面,并从汉英语言差异和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系词隐化;人称代词隐化;词汇笼统化

一、隐化的内涵

隐化这一翻译技巧最早由Vinay于1958年提出来,指的是将在源文本中用来表明具体意义的词汇或信息等,隐藏于目的语文本的上下文之间或以更笼统抽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英汉双语转换过程中隐化具有其必然性。英语重形合,形态表意,单词词性多曲折变化,意义之间由功能词连接,而且句子内部结构逻辑严密,主语和谓语位置固定,是句子必不可少的核心成分,其他成分以主语和谓语为根基依次叠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表意准确。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以神统形,神形皆备,意义起决定作用而且决定句子的形式,因此汉语里的词语无曲折变化,连接词和介词的使用较少,而是通过时间、空间等隐含的逻辑关系来表现意义。

二、王佐良《谈读书》中的隐化及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王佐良先生《谈读书》一文中所涉及的隐化手法主要分为逻辑关系词隐化、人称代词隐化和词汇笼统三个方面。

1.逻辑关系词隐化

汉语的行文惯于隐性连贯,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事理顺序,着重表现功能意义,以神统形,采用意合法。而英语语言的建构上依赖词语本身的形态标记建立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词语和分句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注重显性连接,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采用形合法。因此在英汉转换时要适当地将一些逻辑关系词隐化,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局部之间的连接,使各句衔接自如。

如,王佐良先生用隐化的转换方法,把由if引导的三个并列条件句“ if a man write little,...;if he confer little,...;and if he read little,...” 译成主句中主语的前置定语,“不常做笔记者…,不常讨论者…,不常读书者…”,而没有沿袭源语文本的句式特征译成状语的形式,读起来更加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更符合汉语的习惯,也充分展示了语言大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值得研读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