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人教版生物学知识复习大全

2016年中考人教版生物学知识复习大全
2016年中考人教版生物学知识复习大全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1、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藻类植物

孢子植物苔藓植物

(1)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等。

1、种类:(2)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病毒

(3)微生物细菌

真菌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

3、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①定义: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②范围: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约10千米之间。

③分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④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

①定义: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②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知识点: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与常用方法。

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方法

提出问题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

②表述这些问题

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演绎法

归纳法

文献法

作出假设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

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实验计划①制定计划

②根据制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

③选出控制变量

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实验计划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

②记录现象、数据

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及结论①描述现象

②处理数据

③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

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结论

四、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照明部分: 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光圈。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1、显微镜结构 镜座、镜臂、镜柱、镜筒

机械部分: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小。

载物台:安放玻片标本,上有通光孔和压片夹。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对光 、安放镜片、 观察、 整理。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七字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c: 目镜

d: 转换器 e: 物镜 f: 遮光器 g: 反光镜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3、知识点:

(1)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5)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6)污点问题:

①视野中污点可能出现的位置是:目镜、物镜和装片上。

②移动装片,如果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移动装片或转动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7)成像问题:

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物像,与装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8)移片问题:

因为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即在哪里就向哪里移动,例如物像在左上,装片就向左上移。

(9)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成像特点:

物像大小物像数量视野明暗

低倍镜小多明

高倍镜大少暗

(10)区分目镜和物镜

靠近眼睛的是目镜,接近标本的是物镜;物镜有螺纹而目镜没有;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

4、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

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有些生物的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即细胞核没有核膜包被,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由它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这样

的细胞称为真核生物;有它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3、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4、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里面溶有多种物质。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5、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①相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②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视野中细胞和气泡的区别:

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压盖玻片时,一般不会变形或移动。

7、叶绿体和线粒体(能量转换器)

名称 分 布 功能

能量变化 叶绿体 绿色植物特有 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储存能量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等真核生物细胞中

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量

二、实验分析: 1.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生理盐水)→漱(清水漱口)→刮(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把口腔上皮细胞涂到生理盐水中)→盖(盖盖玻片)→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撕(撕取内表皮)→展(展平内表皮)→盖(盖上盖玻片)→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3、图示及比较:

4、盖盖玻片时的正确做法: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以45°角轻轻地盖上,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三、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1

、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3、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4、 组织:

①定义: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②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5、 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之间的关系图解

四、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比较项目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不 同 点 滴的液体 清水 0.9%的生理盐水 取细胞的方法

撕取 刮取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展平

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盖、染、吸的方法步骤是相同的

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根、茎、叶; 细胞 组织 保护组织 器官 植物体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的区别: 植物类别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孢 子 植 物

藻类 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孢子 繁殖

苔藓 植物 潮湿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 蕨类 植物

潮湿陆地 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种 子 植 物

裸子 植物 陆地

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有输导组织。 种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陆地等广泛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有输导组织。

裸子植物:四大器官:根、茎、叶、种子。

2、种子植物 (区别:有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 现象:(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2、 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

① 光照强度②环境温度③空气湿度④空气流动状况⑤叶片面积的大小。 3、 叶片结构:

上表皮 ①保护作用;

表皮 ②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但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下表皮 ③分布有保卫细胞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叶绿体较多; 叶肉 海绵组织 :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叶绿体较少。 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叶脉 筛管:输导有机物。

上皮组织 呼吸系统、运动系统 结蹄组织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细胞 组织 肌肉组织 器官

系统 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人和动物体

神经组织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导管与筛管的区别:

导管筛管

分布木质部韧皮部

细胞特点死细胞构成活细胞构成

运输物质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5、气孔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成对存在,半月形;

6、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的开闭。

7、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联系图:

8、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根吸收水分;

②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③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保卫细胞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① 现象:经过部分遮光处理的绿叶遇碘液后,

见光部分呈现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表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

② 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

用的必需条件。

③变量分析:对叶片遮光的目的是使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④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使叶片内的

淀粉运走耗尽。

⑤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起对

照作用;

⑥ 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

⑦ 隔水加热的目的:酒精易挥发、易燃烧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①实验原理: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

②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燃烧; ③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①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现象:放清水的装置内叶片变成蓝色,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内叶片不变色。 ③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 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

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4、 应用:①间作套种 ②合理密植 四、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 实验:种子的呼吸现象: 实 验 操 作 现 象 分 析

甲乙两只保温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丙丁两只保温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 萌发种子杯内的蜡烛熄灭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吸收氧气 萌发种子杯内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释放二氧化碳。 萌发种子杯内的温度升高。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产生热量。

2、 定义: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做呼吸作用。

3、 反应式: 热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各项生命活动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联系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能量

光合作用叶绿体二氧化碳

水光有机物

氧气

制造有机物;

贮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所有活细

胞有机物

氧气

有光无光

皆可

二氧化碳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4、应用:农田排涝、晾晒粮食、低温保鲜。

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碳---氧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

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关系图示

1、由图示箭头方向和指向位置可知,图中A和C为气体,经叶片

的气孔进出;B和D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2、若图示为光合作用,图中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氧气,D为有机物。

3、若图示为呼吸作用,图中A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4、若图示为蒸腾作用,图中B为从根部运输来的水,C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七、知识点:

1.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当光照过强时,光合作用反而减弱。

2.叶片不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惟一器官: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无光的情况下只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

(1)特点: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仅由

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生活在

海洋里、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2)水螅结构示意图:

2、扁形动物:

(1)特点: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体长小至毫米,大至十几

米,身体背腹扁平;可生活在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

(2)生活:寄生

(3)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的蠕动。

(4)例如:涡虫、血吸虫、绦虫。

3、线形动物:

(1)特点: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生活

在土壤或水域中。

(2)生活:寄生

(3)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的蠕动。

(4)例如: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

4、环节动物:

(1)特点: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2)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的蠕动。

(3)蚯蚓:①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②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③呼吸:湿润的体壁。

5、蠕虫动物

(1)定义: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

(2)例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6、软体动物

(1)特点: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2)例如: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7、节肢动物

(1)、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动物。

(2)、特征:①身体分部(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②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

③体表有外骨骼。

(3)、外骨骼:即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

又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蝗虫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类

(1)、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

体表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

内有脊柱,变温动物。

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的平衡。

(2)、背鳍:保持鱼体竖直方向的平衡。

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

(3)、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鱼鳔: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的协调下,使鱼

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2、两栖类

(1)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成体既可以

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2)例如:青蛙、蟾蜍、大鲵。

3、爬行类类:

(1)特征: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卵壳。

(2)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3)例如:龟、避役、蛇。

4、鸟类

(1)、特征: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2)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5、哺乳类

(1)、特征: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牙齿分化,食

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体内有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2)、呼吸:肺

6、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

三、动物的运动

1、运动的方式(常见的运动方式)

奔跑、飞翔、蠕动、爬行、游泳、跳跃。

2、运动的基础: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不活动的连结。

(1)、骨连结的形式半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关节)

关节面关节头表面有光滑的关节

①关节的关节窝软骨

基本结构关节囊:里外有坚韧的韧带;

关节腔:内有滑液。

②关节的特点:牢固性和灵活性。

A牢固性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蹄组织组成的关节

囊,还有韧带加固;

B灵活性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2)骨与骨骼的区别:

骨是指单块的骨,是个体;而骨骼则是由两块或两块以

上的骨连结在一起形成的整体。

3、骨骼肌肌腱:白色

①结构肌腹

②特性:受到刺激而收缩。

4、运动系统在运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

5、运动的实现:

肱二头肌:收缩

(1)、屈肘

(上二下三)肱三头肌:舒张

(2)、伸肘: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

(3)、双手自然下垂:肱三头肌:舒张

肱二头肌:收缩

(4)、下垂提水:肱三头肌:收缩

四、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表现类型主要有:取食行为、防御行

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和迁徙行为。

2、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来源分)

类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生来就有的本能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

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而获得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举例 蜘蛛织网 老马识途

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按类型分) 类型 概念

作用

举例 觅食行为 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 狼追捕羊 领域行为 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在这个空间内,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狗撒尿作标记

繁殖行为 动物产生和培养下一代的行为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

孔雀开屏

攻击行为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有利于物种的优势种群形

斗鸡、斗蟋蟀。 防御行为 动物对外来敌害保护自身或使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

续 壁虎断尾

迁徙行为 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 有利于动物获得食物、寻求

适宜繁殖场所、避开不良生

活环境

鸟类迁徙

社会行为 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群体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有利于种群更好的适应环

境、获取食物、对付敌害 白蚁群体、狒狒群体。

具有明显的组织;

4、社会行为: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存在明显的等级。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病毒

1、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2、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生活方式:寄生

4、生殖方式:自我复制。

5、类型: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6、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有弊。

二、细菌(各种细菌都是有一个细胞构成)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2、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芽孢(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4、生活方式:腐生或寄生。

5、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6、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有弊。 三、真菌

1、酵母菌(单细胞生物)

①形态:卵圆形,无色。

②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无叶绿体。

③营养方式:腐生

④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2、霉菌:

有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

3、蘑菇

(多细胞)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构成。

4、生活方式:腐生

5、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对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生物分类的依据: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作为依据。

(1)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2)动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3)细菌和真菌等其他生物:根据他们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1、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

2、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3、特点: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初一生物(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1、供能物质:

供能物质主要作用缺乏时病症食物来源

糖类(主供)①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低血糖和瘦弱白糖、谷类、豆类和

根茎类等食物

脂肪(次供)①备用的能源物质

②细胞的成分

③供能

瘦弱等猪油、奶油、蛋黄、

花生油、芝麻油、豆

类和坚果类等。

蛋白质(最后供) ①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②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物质

基础

③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调节生

命活动

长期供应不足,会造

成营养不良,发生贫

瘦肉、鱼、奶、豆类、

蛋和谷类等食物

2、非供能物质:

①维生素: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蔬菜等食物。

②水:作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占体重的60%---70%

③无机盐:作用:构成人体的组织。

来源:肉、奶、蛋、鱼和蔬菜等食物。

3、营养物质:

①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②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4、维生素缺乏症与食物来源:

名称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等。肝脏、玉米、胡萝卜等。维生素B1 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等牛肉、肾、谷物等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蔬菜、水果等

维生素D 儿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等。肝脏、鸡蛋、鱼肝油等。

5、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

名称作用缺乏症

钙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贫血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地方性甲状腺肿

第二节消化道和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胃腺、肠腺、唾液腺、胰腺、肝脏。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一种)

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一种)初步消化蛋白质。

2、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多种)。

肠腺:分泌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多种)。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特点:

①小肠长约5---6米;

②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各种消化酶;

④小肠壁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1)消化管长度长: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长,内壁上有小的绒毛、微绒毛,增加了食物消化的面积。

(2)消化液种类多: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多种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各种营养物质的酶。

5、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面积大:小肠5~6米的长度、内表面的环形皱襞、皱襞上的小肠绒毛、微绒毛,都大大增加了其吸收的面积。

(2)壁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6、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酶酶

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

酶酶

②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酶

③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

7、营养物质的吸收:

①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②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无机盐、维生素。

③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膳食

1.营养失调

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营养失调的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3.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5)少吃肥肉和荤油; (6)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应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食物应清洁卫生、不变质。

4.平衡膳食宝塔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图解。

二、(实验分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图示过程

2.变量分析:

1号和2号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3.现象与结论

4.注意事项

(1) 37 ℃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此时消化酶的活性最高。

(2)淀粉完全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给试管保温10分钟。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系统: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器官。

1、组成肺: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目很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收呼舒)

1、呼吸肌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

吸气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入肺

呼气舒张缩小回缩上升出肺

2、呼吸过程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

作用)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氧气

肺泡血液(静脉血动脉血)

二氧化碳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氧气

血液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二氧化碳

3、呼吸的全过程

(四)、知识点:呼吸运动、呼吸、呼吸作用的比较

1.区别

(1)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2)呼吸: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如上图所示:

(3)呼吸作用:

①特点: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活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反应式:

2.联系

呼吸运动完成了呼吸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肺通气;呼吸的四个过程为呼吸作用提供氧,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3、重点:

(1).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等)的呼吸作用的场所及反应式都是相同的;

(2).气体穿过肺泡壁到达血液需经过两层细胞,一层为肺泡壁细胞,另一层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3).吸气结束的瞬间和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糖类,其次是脂肪,最后才是蛋白质;

(5).气体具有“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特性。

二、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一)人体能量的来源、释放与消耗:

1、能量的摄取: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营养物质。

2、食物的热价:

①事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②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

氧化分解(呼吸)

2、能量的释放:燃烧(体外)

生理活动

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保持体温

4、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和活动强度。

(二)【实验分析】

1.图示过程

2.现象

花生仁完全燃烧,水温上升低;核桃仁完全燃烧,水温上升高。

3.结论

核桃仁比花生仁含能量多。

4.注意事项

(1)应选择含水分少、容易燃烧的食品;(2)应将食品燃烧至灰白色;(3)为减少误差,应设置重复组。

三、呼吸保健与急救

(一)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常见的大气污染源

(1)工业污染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3)秸秆焚烧;(4)地面扬尘。

2、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空气质量等级: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它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程度。(2)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大面积植树造林。

(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1)损害呼吸系统,易患呼吸道疾病。

(2)严重损害人体的多种器官系统,如神经系统。

(3)危害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三)、人工呼吸

1定义: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2、呼吸:急救时,每分钟内人工呼吸的次数,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颜色:淡黄色,占55%;

1、组成 血浆 成分:90%以上是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等;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无细胞核,数量最多;(贫血)

红细胞 作用:运输氧。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个体最大; 2、血细胞 白细胞 作用:有防御作用。(炎症) 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血小板 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区别:

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个体最大;血小板个体最小。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能变形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成熟后无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最多 最大、最少 最小、较多 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 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临床上的应用

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 量过少都能引起贫血

数量增多说明人体患有炎症

其数量的多少决定人 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4、知识点:巧记“血液成分与功能”

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5、 在显微镜下为什么会看不到白细胞或血小板?

白细胞的数量太少;血小板的个体太小。

6、 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太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太少。

炎症:白细胞的数量多于正常值;多的太多是急性炎症。 7、血红蛋白的特性:(运输氧) ①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二、输血与血型:

(1)血量:成年人占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30%(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2)血型:ABO 血型可分为A 型、B 型、O 型和AB 型。 (3)输血关系: 某人血型

可接受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 、O A 、A

B B B 、O B 、AB AB A 、B 、AB 、O

AB O

O

A 、

B 、AB 、O

(4)输血原则: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

一、血管:

1.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血管特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模式图

管壁、弹性厚、大较薄、小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大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快慢最慢

血流方向从心脏到身体各部位从身体各部位运回心脏从微小动脉到微小静脉图示

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判别方法:

①方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动脉:管壁厚,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②特点: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管腔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的特点:

①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血液流动缓慢。

3、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分析】

(1)图示过程

2019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9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5、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6、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2页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能由小 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7页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种间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 式;生物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9页 1.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 (1)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观察像与实际标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转180°)。 ④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玻片标本分为切片、涂片、装片。 ⑤反光镜调节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 →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28页 ⑴观察与调查是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35-43页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图、表等)-人教版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图、表等) 人教版 班级姓名学号 方法:图文结合;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要求:一定要抓住重点、熟悉教材。 作为一个中学生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种顽强的拼搏意志,一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七年级上 1.1生物的主要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②生物能进行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④生物能对作出⑤生物能生长和⑥除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1.2生物圈: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也称全球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如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的高度,向下深入左右的深处,为的圈层,包括、、。 动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和,还有适宜的和一定的。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一类,如、、、等;另一类是(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关系、关系、关系等)。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适应性是。同时,生物对环境是有的,通过自己的不断和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生物;生物环境,生物又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 1.3生态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 A.下图为某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形成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包 括:、、),和部分(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 础),如,等等。 (2)图中[①] ,主要指;能通过制造(释 放),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的生存提供。 (3)图中[④] ,主要指和(能利用而获得能 量),将死动植物的残体的分解成,归还土壤,供 重新利用,保证自然界中物质循环。 (4)图中标号②③是指,地以为食。 B.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以“→”标好未连好的食物链) (1)食物链:是指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的 关系,而这样形成的。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彼此 而形成。生态系统中的、沿着和 流动的。如果DDT化学药剂喷洒在草上,则在图中各生物中,的 体内DDT的含量最高。 (2)此图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为:;能量和物质传递中,损失最多的一条是:。 (3)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有:。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中考生物常考的50个知识点

中考生物常考的50个知识点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20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2020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

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 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5、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6、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1、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3、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100个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00个深圳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1、科学探究 (1)说出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的萌发条件》 (3)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生物的特征七上P3~P5 3、生物与环境。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等关系。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没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5)生物圈的范围七上P11~P1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互相关联的。 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更没有什么屏障可以相隔,可以把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物体结构层次。 (1)正确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光线暗用凹透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生物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错。有氧呼吸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故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细胞(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错。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异养型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以上三种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对。胰岛素、抗体是蛋白质,淋巴因子是多肽类物质,它们都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只要有肽键(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与否无关)就可以和 Cu2+发生络合反应生产紫色产物。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错。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其他氨基和羧基均在 R 基团上。每条肽链的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对。细胞结构生物,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既 有 DNA 又有 RNA,DNA就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者 RNA,含有什么核酸什么核酸就是遗传物质。根据病毒含的遗传物质病毒分为 DNA 病毒和RNA 病毒。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对。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糖类,糖类只含有 C、H、O。另外脂质中的脂肪也只含 C、H、O。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 与 DNA 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对。水是良好的溶剂,很多细胞代谢是在水环境中进行,一些代谢还有水参与,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应等。同时细胞代谢也会产生水,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 DNA 时生成水。 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2019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最基本元素: C C、 H、 O、N、 大量元素P、 S、基本元素: C、 H、 O、 N K、Ca、 Mg 主要元素: C、H 、O、 N、 P、S 必需元素 微量元素Fe、 Mn 、 B、 Zn、Cu 、 Mo 等 化学元素 无害元素Al 、 Si 等 非必需元素 有害元素Pb、Hg 等 1.2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1.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1.4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水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①构成化合物( Fe、 Mg ) 无机盐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单糖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糖类二糖 C、H、O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多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肪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脂质磷脂(类脂)C、H、O、N、P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 Vit.D ) 固醇C、H、O ④保护和保温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 ②调节代谢(激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Fe、Cu 、P、Mo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DNA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C、H、O、N、P ②控制生物性状 RNA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 1.5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 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 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 x,蛋白 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x m n??????????????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y ma18 x ????????????????② 或者y r a 18 x ????????????????③ 3

2018北京中考生物必记知识手册

北京生物中考必记知识手册 中考知识点清单 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有“地球之肾”之称,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4)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如果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如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转动反光镜和选择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可调节视野明暗。 (6)转动细准焦螺旋,可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 (7)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8)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通过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液泡:内含细胞液,各种具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花青素存在于细胞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