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创造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可贵的高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现实需求。本文对创造力进行了简要的解说,着重阐述了如何从教学因素和非教学因素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鉴。

【关键词】学生;教师;创造力;培养;教学因素;非教学因素

引言

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相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和培养的具体策略,我国的学校教育相对重视知识,而忽视创造。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较差。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人士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因素和非教学因素两个角度探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

1.什么是创造力

俄本(Urban)在综合各种创造力定义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人格,环境三种成分相互作用构成了创造力。(1995)。我们一般认为创造力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一切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表现为发挥思维的能力。创造力和知识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也比较复杂,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前提,但高智力并不等于高创造力。创造力的特点是: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李泽尧,2009)。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

2.从教学因素入手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其总体上仍然是“讲解式教学”或“独白式教学”。教师是讲解的主体,学生是讲解的客体,讲解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田友谊,2006)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种子。

一,教师应该打破“填鸭式”教学,多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相比“讲解式教学”,自主探究式的发现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启迪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启发学生用其他学科观点去分析本学科的问题现象。

二,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多做些扩展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与学习课题相关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创造。

三,教师须注重教材的运用,不应该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环境,对教材灵活处理;且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注意运用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3.从非教学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除了教学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外,非教学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