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华电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华电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分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线性系统理论

学生姓名:

学号:

提交时间:2014年11月27日

目录

1.绪论 (1)

2.球杆系统分析与建模 (1)

2.1球杆模型简介 (1)

2.2拉格朗日法建模 (1)

2.3拉格朗日模型线性化及状态空间表达式求取 (4)

3. 系统稳定性分析 (5)

3.1有初始状态下求取系统响应曲线 (6)

3.3稳定性判断并求取零极点分布图 (7)

4.系统能控性判别 (8)

4.1代数判据 (8)

4.2模态判据 (8)

4.3可控性与可稳定性 (10)

5.系统极点配置 (10)

5.1极点配置方法 (10)

5.1.1状态反馈原理 (11)

5.1.2输出反馈原理 (11)

5.1.3PID配置极点原理 (12)

5.1.4三种反馈对比 (12)

5.2.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 (12)

6.可观性分析及带状态反馈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16)

6.1能观性分析 (16)

6.1.1代数判据 (16)

6.1.2模态判据 (16)

6.3全维观测器原理 (17)

6.4全维状态观测器结构 (17)

6.5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 (18)

6.6全维状态观测器Simulink仿真 (18)

6.7全维状态观测器在干扰下的性能研究 (20)

7.总结 (22)

1.绪论

球杆系统是控制理论中很经典的一个模型,通常用来检验控制策略的效果,并且很多实际系统都可以近似抽象为球杆模型,因此,对球杆系统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从球杆模型的拉格朗日法建模入手,对球杆系统稳定性,能控能观性等控制特性进行分析。

2.球杆系统分析与建模

2.1球杆模型简介

球杆系统由底座,直流伺服电机,光滑导轨,小球等组成,导轨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小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光滑的金属导轨自由滚动,球杆系统简图如下,其中x 是小球在导轨上相对于导轨中心的位移量,以导轨左侧为正,

α是导轨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

图1.球杆系统简图

2.2拉格朗日法建模

为了对球杆系统进行研究,我们先对其进行建模,一般来说,这种球杆系统,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数学模型比较方便,拉格朗日方程如下:

()t U q R

q V q T q T dt d +??-??-=??-???? ????'

' 其中T 为系统的动能,包括小球的转动的动能,导轨转动的动能等,V 为系统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等,能量耗散函数为R ,()

T

k q q q q (21)

为广义坐标向量,其中k 代表系统的自由度,即完全描述系统运动特性需要的坐标数目,关于自由度在下文会具体分析,u 为作用于系统的外力。

以下为各个变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M :导轨的质量,g :重力加速度 r :小球的半径 b I :球的惯性力矩,w I :杆的惯性力矩,x :球的相对横坐标,y :球的相对纵坐标,ψ:小球相对于导轨的转角,a :导轨与水平线的夹角,球杆系统受力分析如下:

图1. 球杆受力分析

由图可知,小球的广义坐标向量有3个,即是小球坐标x ,小球转动角ψ,杆的转角α,而小球的速度和导轨转动的角速度可以用?

x 和?

a 来表达,因此,通过这三个变量,就能完全描述系统的各个状态,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小球是沿着导轨只做滚动不做滑动的,因此就有ψR x =,也就是说小球的转动角ψ和小球位移是一一对应的,那么转动角ψ就可以和x 合并到一起分析,这样球杆系统有两个广义坐标x q =1,a q =2。

要想计算系统的动能,就必须知道小球和导轨的转动惯量,根据资料得小球和导轨的转动惯量如下:

2521032.45

2

kgm mR I b -?==

21402.0kgm I w =

导轨是一个重心在重心的均匀旋转体,其角速度为?

a ,因此,导轨的动能为:

2

2

1?=a I T w w

而小球的动能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球沿着导轨运动的动能,用2

2

1

mv

来计算,第二部分是小球的旋转动能,用小球的转动惯量和角速度来计算,公式如下:

22

2

121mv I T b b b +=ω

其中,小球的转动角速度b ω要考虑到导轨的运动,因此要加上导轨的角速度?

a

??

+=a R

x b ω

222

2

2??

??++=a R

a x R x b

ω 因为导轨转动角速度?

a 速度很小,因此忽略后两项得:

2

2

2

R

x b

?=ω

而式中v 是小球的线速度,根据资料可以用向量积来表示:

r w v v ?+='

其中'v 是小球相对于导轨的线速度,其数值等于?

-x ,负号是指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ω指的是导轨的角速度,即?

a ,r 是小球的质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计算式如下:

?????

???

????---=??????????-???????????+????????????-=?????000

000a x R a x R x a x v 由于小球的半径R 很小,同时导轨转动的角速度?

a 也很小,因此上式可以近似等于:

?????

?

??????--≈??0a x x v

2

222??+=a

x x v

将以上结果带入小球动能计算公式中,得小球的动能为:

????

???????????

??+???? ??+=???222221R x I a x x m T b b 而前文已经得出导轨的动能w T ,因此两式相加得系统的动能T 为:

????

??????+????? ??+???? ??+=+=????2222

221a I R x I a x x m T T T w b w b 而系统的势能为小球的重力势能,以导轨水平位置为零点,得势能V 为:

a mgx V sin -=

以上,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均已求出,下面带入拉格朗日方程进行求解,由于篇幅原因,推导过程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带入拉格朗日方程后得到关于导轨倾角

α的拉格朗日方程为:

()τ=-++?

???a mgx a x mx a I mx w

cos 22

小球坐标x 的运动方程为:

a mg a mx x R I m

b sin 22=-???

?

?+???

球杆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a ma mxa x R I m

b sin '2

2=-??? ?

?+??

()τ=-++?

???a mgx a x mx a I mx w

cos 22

2.3拉格朗日模型线性化及状态空间表达式求取

以上为通过拉格朗日方法建立起来的系统运动方程,但是由于运动方程存在非线性环节,无法直接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需要通过在稳定工作点附近做近似线性化处理来消除,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我们一般考虑的是小球在一个确定点附近的稳定性,假设这个点为0x ,那么这个点就是系统的静态工作点,动能计算

式中2m x 项可以近似认为是2

0mx ,因此2m x 就可以近似认为是常数,运动方程中的相关倒数项就消失了,因此运动方程近似为:

a mg x R I m

b sin 2=??? ?

?

+??

()τ=-+?

?a mgx a I mx w

cos 2

进一步进行简化,由于导轨倾角a 一般较小,因此近似取a a ≈sin ,1cos ≈a ,

得到最终的运动方程为:

mga x R I m b =??? ?

?

+??2

()

τ

=-+?

?mgx a I mx

w 2

根据资料,小球半径m R 01899.0=、小球质量kg m 03.0=

选取状态变量x x =1,?

=x x 2,a x =3,?

=a x 4,带入参数即得到以下状态空

间表达式:

F

X X X X X X X X ?

????

?

??????+????????????????????????=???????

?

????????495.3000000873

.181000070000104321.4.3.

2.1

????

?

????????????

?=??????43212101000001X X X X Y Y

3.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的根本特性,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几乎是无法使用的,为了分析一个系统,首先应该分析其稳定性,根据常识,球杆系统在不给予控制时是不稳定的,因为当导轨的倾角是固定时,小球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一直运动到

导轨底部,即使导轨停留在水平位置时,小球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当导轨受到一个微小的扰动后,小球就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了。如果导轨既不是固定倾角,又不是水平状态,而是无规律摆动的话,那么小球更不可能稳定在一个位置,要使小球能够停在任意位置,必须对导轨的倾角施加控制,下面通过Matlab来分析系统在有初始条件下的稳定性。

3.1有初始状态下求取系统响应曲线

设置小球初始位移为0.5,导轨初始倾角为5°,进行仿真,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T=0:0.005:10;

U=zeros(size(T));

X0=[0.5 0 5 0];

lsim(A,B,C,D,U,T,X0);

响应曲线如下:

图3.有初始状态响应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小球的位移和导轨的倾角在9秒钟以后都开始发散,从实际情况来说,因为小球有初始位置,导轨也有初始倾角,那么小球必然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滚,而导轨的倾角也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后,小球的位置和导轨的倾角都将发散,这也从侧面说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

3.3稳定性判断并求取零极点分布图

以上的分析是根据常识分析的,下面,通过严格的判断方法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稳定性分为外部稳定和内部稳定,外部稳定是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由系统传递函数分母的特征根决定,但是当系统不稳定的极点对消时,有可能出现假稳定的情况,而内部稳定是指系统内部变量能够趋于稳定,而由内部稳定可以推出外部稳定,反之则不行,因此现在只判断内部稳定,内部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特征矩阵的所有特征根具有负的实部,这样系统的能量就逐渐减小,最终达到稳定条件,如果特征值有正的实部,那么能量就不能衰减,导致系统不稳定。

求系统特征根分布的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eig(A)

pzmap(A,B,C,D);

求得的特征根为

ans =

-3.3903 + 0.0000i

0.0000 + 3.3903i

0.0000 - 3.3903i

3.3903 + 0.0000i

零极点坐标图如下:

图4.系统零极点图

由系统零极点坐标图可知,系统有一个极点位于系统右半平面,并且有一对虚轴上的共轭虚根,因此,系统是不稳定的。

4.系统能控性判别

由上文可知,系统是不稳定的,我们知道,稳定是一个系统能够使用的前提,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状态反馈或者输出反馈等方法来重新配置系统的极点,使系统达到稳定,而重新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一、系统完全能控,这样所有的特征根都可以重新配置。二、系统部分可控,但是不可控极点拥有负的实部,而拥有正实部的极点是可控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配置可控极点使系统稳定。

一般来说,判断能控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代数判据,一种是模态判据,下面分别通过两种方法判断系统能空性。

4.1代数判据

对于一个线性定常系统,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能控判别矩阵

n n n c B A AB A U ?-=]....[1满秩,而Matlab 中可以通过ctrb 命令轻松求得能控

矩阵,配合求矩阵秩的命令rank 可以判断矩阵是否能控。

能控性判别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Uc=ctrb(A,B); N=rank(Uc) if N==4

disp('系统完全能控'); elseif N<4

disp('系统不完全能控') end

结果为

N = 4 系统完全能控

由此可知,系统是完全能控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状态反馈随意配置系统的所有极点。

4.2模态判据

模态判据分为特征根两两互异和特征根有重根两种情况,当特征根两两互异

时,模态判据表示为,把系统化为对角标准型:

u b b b b x x p

n np n p n n n ??????????

???????+?

?????

???

???=...........................

111121λλλ

以后,B 矩阵,没有全为零的行即表示系统完全可控。

当特征根有重根时,模态矩阵表示为,把系统化为约当标准型,这里假设系统有p 重根λ和p n -个互不相等的特征根,约当标准型如下:

Bu x B A x +???

??

?=?

其中A 矩阵为p p ??

???????????λλλ1......1 B 矩阵为)

()(21...

p n p n p n -?--????

???

???????λλλ 化为约当标准型以后,只要最后一行不全为0,那么矩阵完全可控。

根据前文可知,本系统的四个特征根两两互异,因此,只需化成对角标准型即可,Matlab 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sys=ss(A,B,C,D);

sysc=canon(sys,'modal') 运行后得结果:sysc =

a =

x1 x2 x3 x4 x1 -3.39 0 0 0 x2 0 4.996e-16 3.39 0 x3 0 -3.39 4.996e-16 0 x4 0 0 0 3.39

b =

u1 x1 0.4578

x2 0.6808 x3 -0.0925 x4 -0.4578

c =

x1 x2 x3 x4

y1 -0.3429 0.06151 0.4527 -0.3429 y2 -0.563 -0.101 -0.7434 -0.563

d = u1 y1 0 y2 0

即对角标准型为:

u e e x ????????????--+????????????----=?4578.00925.06808.04578.039.3000016996.439.30039.316996.4000039

.3 x y ??

????------=563.07434.0101.0563.03429.04527.006151.03429.0 可以看出,B 矩阵没有任意一行完全为零,因此系统能控。

4.3可控性与可稳定性

前文曾经提过,如果系统所有的极点都是可控的话,那么系统可以通过状态观测器任意配置极点,从本文来看,即可以达到使系统由不稳定配置到稳定,那么是不是不完全能控的系统就不能配置到稳定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部分可控的系统中,如果所有不可控的极点,只要其满足()0Re

5.系统极点配置

由上文可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即所有极点都可以通过状态反馈配置到我们想要的位置,以获得期望的动态性能,下面从极点配置方法入手,对极点配置部分进行研究。

5.1极点配置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状态反馈,输出反馈和用PID 配置极点,这三种方法从理论上来说都可以对极点进行配置,下边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 5.1.1状态反馈原理

图5.状态反馈原理图

根据原理图,状态反馈是把系统的状态通过一个转换矩阵K 引到输入端,这样输入就变成了kx r u -=,带入后即有()Br x BK A x +-=?

这样,系统的特征矩阵即变成了()Bk A -,而系统的特征矩阵决定了系统的特性,这样我们就通过配置反馈矩阵k 来将()Bk A -的闭环极点设置到我们想要的位置。

5.1.2输出反馈原理

图6.输出反馈原理图

跟状态反馈类似,输出反馈是将输出通过一个转换矩阵F 引到输入端,这样输入就变成了,Fy r u -=,带入后有()Br x BFC A x +-=?

,系统特征矩阵变成了

()BFC A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配置矩阵F 来配置系统的极点。

5.1.3PID 配置极点原理

图7.PID 配置极点

PID 配置极点的方法是将PID 传递函数写成

S

S K K S K d i p 2

++的形式,带入闭

环中得到闭环传递函数,这时把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等于()()()321λλλ---S S S ,

321,,λλλ则是期望的极点,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PID 参数。

5.1.4三种反馈对比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配置极点,那么如何选择呢,事实上,输出反馈不如状态反馈适应能力强,因为一般系统,输出的数量要少于状态的数量,比如本文中的系统,就是4个状态,2个输出,这就代表,用状态反馈有4个自由度,而用输出反馈仅有两个自由度,由于输出反馈自由度要小,能用状态反馈配置的时候,输出反馈并不一定能够配置成功,而PID 配置极点的方法由于结构限制,对于二阶一下系统较为实用,而高阶系统则不好用,因此,本文选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

5.2.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

闭环极点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即期望的特征根应有负的实部,其次考虑到系统的动态特性,一般选择的极点是原极点的两到三倍,因此我选择极点如下:

61-=s 72-=s J s 664,3±-=

Matlab 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G=ss(A,B,C,D); figure(1) step(G)

M=[-6 -7 -6+6j -6-6j];

K=acker(A,B,M)

G1=ss(A-B*K,B,C,D);

G2=tf(G1);

H=eig(A-B*K)

figure(2)

step(G2)

得到控制器参数为K = 129.0052 58.8596 77.2532 7.1531 下面,对比配置前后的响应曲线,配置以前的响应曲线如下:

图8.极点配置前阶跃响应图

极点配置以后的响应曲线如下:

图9.极点配置后阶跃响应图

由极点配置以后的响应曲线看出,小球位移和导轨的倾角在1.2S以后均趋于稳定,这表示小球可以控制到导轨上的任意位置,极点配置是成功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极点配置的有效性,我对极点配置以后的系统在有位移为0.5,倾角为5°的情况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K =[129.0052 58.8596 77.2532 7.1531];

T=0:0.005:10;

U=zeros(size(T));

X0=[0.5 0 5 0];

lsim(A-B*K,B,C,D,U,T,X0);

得到的曲线如下:

图10,极点配置后有初始状态的响应

在配置极点以前,同样在0.5米5°的初始条件下,仿真曲线如下:

图11.极点配置前有初始状态的响应

根据这两个曲线的对比来看,极点配置很好的解决了在有初始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

6.可观性分析及带状态反馈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6.1能观性分析

本文系统有两个输出,分别是位移X 和倾角α,这两个状态可以直接从输出中获得,而系统的状态变量有4个,分别是X ,?

X ,α和?α而?X 和?

α是不能从输出中直接获得的,而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需要这些状态的,这就需要设置一个全维状态观测器来观测无法直接获得的变量,而全维状态观测器能够设置的充分条件是系统完全能观,下面我讨论系统的能观性,类似于能控性判别,我们仍然使用代数判据和模态判据两种方法来判断能观性。 6.1.1代数判据 Matlab 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Uo=obsv(A,C); N=rank(Uo)

if N==4

disp('系统完全能观') elseif N<4

disp('系统不完全能观')

end

运行程序得结果为N=4 系统完全能观

这个结果说明系统是完全能观的,那么我们就能通过状态观测器来得到无法从输出得到的那两个变量。 6.1.2模态判据

能观性模态判据与能控性相似,只不过判断标准由B 矩阵没有任何一行全为零变为了C 矩阵没有任何一列全为0,有前文可轻松判断出模态判据下,系统也是完全能观的,在此不再赘述。

6.2能观性与可检测性

类似于能控性与能稳定性的条件,一个不完全能观的系统,只要其不能观极点满足()0Re

那必然是能检测的,因此不对能检测性做判断。

6.3全维观测器原理

为了能够通过状态反馈配置系统极点,就必须知道系统中各个状态变量的变化曲线,而实际系统中往往不是每个状态都能直接测得的,以本系统为例,X1和X3分别是小球的位移和导轨的转角,这两个量都是可以作为输出直接测量的,而X2和X4分别是小球的速度和导轨的角速度,这两个量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因此要用状态变量进行状态反馈,必须构建全维状态观测器,并从观测器中提取各个状态变量,因此,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是相互联系的。

状态观测器的原理即状态重构,即在实际系统结构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建模手段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机理模型,并且给这个模型输入与实际系统相同的输入信号,这样,就相当于在计算机中模拟了整个实际系统,从模拟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得到系统各个状态的观测值,并利用这些状态通过状态反馈矩阵K来重新配置极点。

6.4全维状态观测器结构

带状态反馈的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结构如下:

图12.带状态反馈的全维状态观测器原理图

状态观测器上半部分是实际的系统,下半部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的观测器,因此用虚线方框框住,代表这部分是虚拟的,因为仿真总会有误差,而且实

际系统容易受到干扰,为了避免误差逐步累加,因此用实际输出和观测器输出的差值来校正观测器。

根据原理图可得,虚线方框中状态观测器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

?

??-++=?

^

^^

X c y L BU X A X 即()Ly Bu X LC A X ++-=∧

?∧

6.5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

根据上文,我们只要将(A-LC )的极点配置到想要的位置即可求得状态观测器的L 矩阵,而观测器的基本要求是反应速度快,这样才能更快的跟踪原系统,因此一半选择观测器极点为原极点的4-6倍,现设置极点为:

121-=p ,112-=p ,j p 6114,3±-=

状态观测器求取的Matlab 程序如下:

A=[0 1 0 0;0 0 7 0;0 0 0 1;18.873 0 0 0]; B=[0 0 0 3.495]'; C=[1 0 0 0;0 0 1 0]; D=0;

p=[-12 -11 -11+6j -11-6j]; L=place(A',C',p)

求得L =

23.5469 136.8709 4.3796 70.3498 -8.0089 -82.1087 21.4531 117.8992 而状态反馈矩阵在前文已经求得,即 K =

129.0052 58.8596 77.2532 7.1531

6.6全维状态观测器Simulink 仿真

前文已经求得带状态反馈的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全部参数,在Simulink 中搭建出模型并进行仿真,由于系统为4阶系统,并且有两个输出,结构较为复杂,因此K 矩阵和L 矩阵均使用了Subsystem 来简化,模型截图如下: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小组报告-汽车机器人建模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 设计题目:汽车机器人建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班级:自动化1班、2班 指导教师:蔡林沁 填表时间:2017年12月

重庆邮电大学

摘要 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交通中,它的方便、快速、高效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有效、行驶安全的城市用无人智能驾驶车辆,将驾驶员解放出来,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出很多控制算法,对汽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汽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了其模型的能控能观性、稳定性,并通过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这些研究为以后研究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路径导航,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建模、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任务分工 (2) 第二章系统建模 (2) 2 系统建模 (2) 2.1运动学模型 (2) 2.2自然坐标系下模型 (4) 2.3具体数学模型 (6) 第三章系统分析 (7) 3.1 能控性 (7) 3.1.1 能控性判据 (7) 3.1.2 能控性的判定 (8) 3.2 能观性 (10) 3.2.1 能观性判据 (10) 3.2.2 能观测性的判定 (12) 3.3 稳定性 (13) 3.3.1 稳定性判据 (13) 3.3.2 稳定性的判定 (14) 第四章极点配置 (15) 4.1 极点配置概念 (15) 4.2 极点配置算法 (15) 4.3 极点的配置 (16) 4.4 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 (17) 第五章状态观测器 (18) 5.1概念 (19) 5.2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20) 5.3代码实现 (21) 5.4 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比较 (23)

软件测试大作业 (3)

铁友-火车票软件测试文档 目录 铁友-火车票软件测试文档 (1) 1.1铁友-火车票软件项目介绍 (1) 1.1.1被测试软件项目的背景 (1) 1.1.2火车票子系统的介绍 (2) 1.1.3订票、退票子系统功能分析 (2) 1.1.4火车订票子系统的性能及可用性要求 (9) 2.1测试计划 (10)

2.1.1概述 (10) 2.2.2定义 (10) 2.2.3质量风险摘要 (10) 2.2.4测试进度计划 (11) 2.2.5进入标准 (12) 2.2.6退出标准 (12) 2.2.7测试配置和环境 (12) 2.2.8测试开发 (12) 2.2.9预算 (13) 2.2.0关键参与者 (13) 2.2.11参考文档 (13) 3.3.0测试用例设计 (14) 3.3.1系统测试大纲 (14) 3.3.3其他可检验性测试检验标准 (15) 4.4.0功能测试用例 (15) 4.4.0缺陷报告 (18) 4.4.1缺陷报告数据库 (18) 4.4.2编写缺陷报告 (19) 5.5.0测试结果分析 (20) 6.6.0文档测试 (24)

1.1铁友-火车票软件项目介绍 1.1.1被测试软件项目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频繁,采取手工的方式来处理售票已经不能满足出门人的需求,因此,各种订票系统孕育而生,铁友火车票-机票-汽车票订票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5c6534380.html,/)也是其中的一个。铁友火车票-机票-汽车票订票系统包含火车票子系统、汽车票子系统、酒店子系统和机票子系统,用于日常的营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会相互影响,有着独立的营运能力。 铁友火车票-机票-汽车票订票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的主要业务是处理各种订单以及退票;各个子系统中都包含时刻表查询、余票查询、票价查询、车次查询、订单查询、快速退票、预售时间和查代售点。 火车票子系统 汽车票子系统 酒店子系 统 机票子系 统 铁友系统 一级子系统子系统功能 票价查询 时刻表查 询 车次查询订单查询 余票查询 快速退票 代售点查 询 预售时间 z 铁友订票系统结构图 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完全连接的,具有相对独立。如票价查询与其他各个功能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其后面的功能选项中继续操作,进行预定等。

华北电力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____ 操作系统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______ 操作系统 | | 专业班级:网络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王德文/姜丽梅实验日期:2015年11月4日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练习编译、调试EOS 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 应用程序。 二、 实验内容 1. 启动 OS Lab; 2. 学习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 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 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3. EOS 内核项目的生成和调试:对 EOS 内核项目的各种操作(包括新建、生成和各 种调试功能等)与对 Windows 控制台项目的操作是完全一致的; 4. EOS 应用程序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5. 退出 OS Labo 三、 实验内容问题及解答 1. 练习使用单步调试功能(逐过程、逐语句),体会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过 程”调试, 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语句”调试。练习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包括“监 视”窗口、“调用堆栈”窗口等)。 答:逐语句,就是每次执行一行语句,如果碰到函数调用,它就会进入到函数里面。 而逐过程,碰到函数时,不进入函数,把函数调用当成一条语句执行。因此,在需要进 入函数体时用逐语句调试,而不需要进入函数体时用逐过程调试。 四、实验过程 1. 新建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 生成项目: 执行项目: 调试项目: int Func (Int 口〕,// 芦明F UEK 函数 i. nx n - 0, n = FunjcdO); print f CHello World 查看 EOS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文件夹: 修改EOS 应用程序项目名称: pflMSni-E-l (Prftss Ctrl+FVFR switcli corisnlfi uiitdnu...) Ucleone to EOS shell 五、实验心得 这次是验证性试验,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是与实验教程参考书上一致, 实验很顺利, 实验过程没有遇到困难。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 OS Lab 启动和退出操作;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新建项目、生 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2. 使用断点终端执行: 13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目录 题目一 (2) (一)状态反馈加积分器校正的输出反馈系统设计 (2) (1)建立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判断系统性质 (2) (2)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和积分增益常数的设计 (4) (3)全维观测器设计 (6) (4)如何在闭环调速系统中增加限流环节 (8) (二)二次型最优全状态反馈控制和按负载扰动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8) (1)线性二次型最优全状态反馈设计 (8) (2)降维观测器设计 (13) 题目二 (15) (1)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最优控制律 (15) (2)非零给定点的最优控制设计和仿真分析 (16) (3)权矩阵的各权值对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17)

题目一 (一)状态反馈加积分器校正的输出反馈系统设计 (1)建立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判断系统性质 1)画出与题目对应的模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原始系统结构图 取状态变量为1x =n ,2x =d I ,3x =d u ,控制输入u=c u 1222212333375375111 T L e la la la s s s C x x T GD GD C x x x x RT T RT K x x u T T ?=-???=--+???=-+?? 将已知参数代人并设输出y=n=1x ,得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L x Ax Bu ET y Cx =++= 其中,2 37500039.768011=-3.696-17.85727.05600-588.2351 00 T e la la la s C GD C A RT T RT T ???? ? ???????=- -?????? ??????-??? ? ,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网上购物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0 目的 0 项目范围 0 定义、缩略语、缩写 (1) 2. 系统需求概述 (2) 用例模型 (2) 假设和依赖 (5) 3. 系统详细需求 (6) Use-Case 清单 (6) 规格说明 (6) 功能性需求 (6) 可用性 (7) 可靠性 (7) 性能 (7) 保障性 (7) 设计上的限制 (8) 4. 术语表 (9)

软件需求说明书 1.引言 1.1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规格。目的在于向读者表述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的需求。 1.2项目范围 本次软件项目开发的是一个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使用此系统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选课;使用此系统的管理员通过互联网进行系统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下: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名来寻找课程,并获得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通过输入某些关键字,对课程进行查询,并获得符合检索条件的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在课程详细画面上获得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 学生能够在页面上修改自己的注册资料,更新原有的注册信息。 学生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学生能够查看当前选课的最新状态。 学生能够对各科成绩进行查询。 学生能够对各科课程信息及老师信息的查询。 能够允许学生修改个人信息。 学生能够浏览基本的课程并实现主要的选课功能。 学生能够填写选课信息、查看已选课程、修改选课。 老师能够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报名人数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老师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浏览基本课程以及查看学生的选课情况。 管理员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管理员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管理员能够创建课程的指定任课老师、设定课程人数、统计学生选课信息、发通 知。 管理员能够维护课程数据,包括课程、老师数据的新增,更新,删除和检索。 管理员能够维护权限数据,包括新增,更新,删除,检索操作。 管理员使用子系统“选课管理”中的教学大纲信息和“科室分配管理”中的教师

线性系统大作业1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研究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研究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对于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其他分支,如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鲁棒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等,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若表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则对任意两个输入变量u 1和u 2以及任意两个非零有限常数c 1和c 2必成立关系式: 11221122()()()L c u c u c L u c L u +=+ 对于线性系统,通常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和线性时变系统(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两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常系数系统。其特点是,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实际的观点而言,线性时不变系统也是实际系统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质上是对实际系统经过近似化和工程化处理后所导出的一类理想化系统。但是,由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研究上的简便性和基础性,并且为数很多的实际系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足够精确地用线性时不变系统来代表,因此自然地成为线性系统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线性时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变系数系统。其特点是,表征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至少包含一个卷数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视实世界中,由于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参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严格地说几乎所有系统都属于时变系统的范畴。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只要参数随时间

四川大学本科学生选课系统操作指南

四川大学本科学生选课操作指南 1、登录和注销 登录:进入教务系统网站:请使用IE浏览器(9)及以下版本(或高版本的兼容模式,如IE10版本浏览器,F12调出“浏览器模式”,选择。暂不支持遨游、搜狗等浏览器) 登陆用户名为:学号 密码:请各位同学务必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以防密码被别人盗用,影响选课或其他个人信息被他人非法窃取。 密码修改:个人管理---个人信息----更改密码 密码查询:如遗忘密码,可携带本人身份证件或学生证到教务处办公点或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查询。 2、注销: 离开选课,请务必正常注销,关闭浏览器,以免课表被他人恶意修改。 3、查询相关信息

查询学籍信息:点击“个人管理” 查询个人培养方案:点击“个人管理”---“个人培养方案” 查询成绩:点击“综合查询”---“成绩查询” 查询本学期开设全校课程:点击“综合查询”---“本学期课程查询” 查询本学期文化素质公选课课程:点击“选课管理”---“选课方案”---“校任选课(文化素质公选课)” 查询本人本学期课程:点击“选课管理”---“本学期课表” 查询当前教学资源:点击“教学资源” 教材选订:正选期间点击“选课管理”---“选定教材” 4、选课 (1)预置课表:点击“选课管理”---“已选课程” (2)选课:点击“选课管理”---“选课方案” A、“计划课程”菜单:按照学生本人培养方案、在本学期为自己年级开出的课程; B、“方案课程”菜单:包含在本学期为其他年级相同培养方案所有学生开的课程; C、“校任选课(文化素质公选课)”菜单:本学期开设的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 C、“自由选择”菜单:可以通过相关检索条件,查找想选课程选课;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要求 一、大作业题目(注: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题目) 1、计算机系统软件是什么?具体的系统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作用、地位是什么?就其中的2~3个具体的系统软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2、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什么?具体的应用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作用、地位是什么?就其中的2~3个具体的应用软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3、阐述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各阶段的特征、理论体系、优势与不足。 4、软件危机是什么?列举2~3个具体的软件危机案例。导致软件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简单阐述现阶段软件危机的具体表现。 5、陈述“软件工程”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软件工程”的定义自提出以来,有多种说法。请尽可能罗列各种说法,并对其中的2~3个说法进行评述。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是哪些?分别对每条原理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6、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什么?十个性能是哪些?分别对每个性能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7、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分别对每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8、软件开发过程必须遵循的软件工程原则有哪些?分别对每个原则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9、软件工程的过程包括哪些?分别对每个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0、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是什么?软件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哪些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比较流行的模型?对其中的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对比分析,并各举例说明。 1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比较流行的模型?对其中的演化模型和喷泉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对比分析,并各举例说明。 1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比较流行的模型?对其中的基于知识的模型和基于构件的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对比分析,并各举例说明。 1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比较流行的模型?对其中的变换模型和双赢螺旋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对比分析,并各举例说明。 15、软件工程的四要素是哪些?分别对每个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中国制定

天津理工大学学生选课系统操作手册

天津理工大学学生选课系统操作手册 第一部分:选课第一阶段(志愿选课阶段) 1、本阶段不支持跨专业、年级、校区和重修选课。采用志愿选课模式,系统在本阶段结束后会根据学生在选课时所提交的课程志愿等级来确定其选课优先级进行抽签。 2、必修课程(英语演讲练习Ⅰ、体育Ⅱ-Ⅳ及不按行政班组班上课的除外)由学校统一置入,学生无需选择。 第一步:查看选课操作介绍 1、选课系统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c6534380.html,/xsxk 2、查看选课操作介绍 3、查看选课课程预览:本学期开设所有课程列表信息。 第二步:登录选课系统,查看“选课概览” 1、用户名和密码默认值:学号/身份证后6位。 2、查看信息是否正确,如学号、姓名、年级、院系、专业、校区、选课学期等。 3.当前方案选课开放情况:当前选课模式【志愿选课】,选课策略【可退可选】。 第三步:选课 1、页面上方的【选课中心】,然后点击左侧的【推荐选课】,就进入到推荐选课界面。在【推荐选课】 中,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方案内并且推荐自己(所在行政班)上课的除《体育Ⅱ-Ⅳ》外所有开设的课程。一般都需要修读。 2、选择【选课志愿】,然后点击【选课】按钮,若上课时间不冲突并且有剩余容量时,则选课成功。

3、在【方案内课程选课】中,学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其他学期的课程【原则上不建议选择】,操作同【推荐选课】(第三、四阶段开放)。 4、在【方案外课程选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操作同【推荐选课】(第三、四阶段开放)。 5、在【重修选课】中,显示的下学期开设并且有重修资格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已经重修过且仍不及格的课程将不再显示(没有资格)。操作同【推荐选课】(第三、四阶段开放,第三阶段不支持时间冲突选课,如果重修课程教学班与已选课程发生时间冲突,请到第四阶段再选课)。 6、在【体育选项选课】中,学生勾选“推荐班级”,可以选择本学期针对本专业开设的体育课程(与其它本专业课程时间不会冲突),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志愿可以选择三个体育选项,并设置好选课志愿。根据抽签结果,最终抽中一个。 7、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课】中,学生可以选择本学期全校开放的公共选修课程,操作同【推荐选课】。 8、查看选课统计:统计已选课程和选课志愿使用情况。 9、选课志愿简介: 选课报志愿参考了高考填报志愿的做法,就是不同学生选报同一门课程时,学生个人对课程重视的程度不同(高、中、低),反映到选课志愿中分别用第一、二、三志愿来表示(第一志愿最高,第二志愿中等,第三志愿最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会根据学生在选课时所提交的课程志愿等级来确定其选课优先级。 志愿法选课模式是指在预选阶段,学生在选课时可提交某课程的志愿,通过志愿来表达个人的选课意愿高低。 第四步:调整选课结果 1、查询并调整选课结果:点击【查看已选课程】,查看已选课程课表,在课表上可以直接点击【退课】,删除选课结果。 2、调整选课志愿:查看【已选课程列表】,点击需要调整志愿的课程中的【志愿调整】列,点击调 高志愿,点击调低志愿。同时也可点击【退选】按钮,删除选课结果。

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模板)+软件工程大作业实验总结报告

河北北方学院软件件工程大作业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名称+版本]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第1章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项目背景 (3) 1.3 参考资料 (3) 1.4 术语和缩略语 (3) 第2章测试概要 (5) 2.1 各阶段测试内容 (5) 2.2测试用例设计 (6)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6) 2.3.1功能测试 (6) 2.3.2性能测试 (7) 2.4测试方法和工具 (7) 2.5 需求的可追溯性 (8)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8)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8) 3.2 功能 (8) 3.2.1 总体KPI (8) 3.2.2 模块二 (9) 3.2.3 模块三 (9) 3.3 性能(效率) (10) 3.3.1 测试用例 (10) 3.3.2 参数设置 (10) 3.3.3 通信效率 (10) 3.3.4 设备效率 (11) 3.3.5 执行效率 (11) 3.4 可靠性 (11) 3.5 安全性 (12) 3.6 易用性 (12) 3.7 兼容性 (12) 3.8 安装和手册 (13) 第4章覆盖分析 (13)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4) 5.1 缺陷汇总 (14) 5.2 缺陷分析 (14)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4)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5) 6.1 测试结论 (15) 6.2 建议 (15)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以下作为参考] 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s Theor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线性系统理论: 结构分解法 Ben M. Chen (陈本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 Zongli Lin(林宗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Yacov Shamash (雅科夫 司马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此书献给我们的家人 前两位作者谨以这中译版献给他们的母校 厦门大学

目录 绪论 1 导论和预览 1.1 背景 1.2 各章预览 1.3 符号和术语 2 数学基础 2.1 导论 2.2 矢量空间和子空间 2.3 矩阵代数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导 2.3.2 秩、特征值和约当型 2.3.3 特殊矩阵 2.3.4 奇异值分解 2.4 范数 2.4.1 矢量范数 2.4.2矩阵范数 2.4.3 连续时间信号范数 2.4.4 离散时间信号范数 2.4.5 连续时间系统范数 2.4.6 离散时间系统范数 3 线性系统理论复习 3.1 导论 3.2 动态响应 3.3 系统稳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观性 3.5 系统可逆性 3.6 常态秩、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3.7 几何子空间 3.8 状态反馈和输出馈入的特性3.9 练习

4 无驱动和/或无检测系统的分解 4.1 导论 4.2 自治系统 4.3 无驱动系统 4.4 无检测系统 4.5 练习 5. 正则系统的分解 5.1 导论 5.2 SISO系统 5.3 严格正则系统 5.4 非严格正则系统 5.5 结构化分解特性的证明 5.6 系统矩阵的Kronecker型和Smith型5.7 离散时间系统 5.8 练习 6 奇异系统的分解 6.1 导论 6.2 SISO奇异系统 6.3 MIMO描述系统 6.4 定理6.3.1的证明和性质 6.5 离散时间奇异系统 6.6 练习 7 双线性变换的结构化映射 7.1 导论 7.2 连续到离散时间系统的映射 7.3 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系统的映射7.4 定理7.2.1的证明 7.5 练习 8 系统因子分解 8.1 导论 8.2 严格正则系统 8.3 非严格正则系统 8.4 离散时间系统 8.5 练习 9 通过选择传感器/执行器实现的结构配置9.1 导论 9.2 同时有限和无限零点结构配置 9.2.1 SISO系统 9.2.2 MIMO系统

学生网上选课操作步骤及说明【模板】

学生网上选课操作步骤及说明 1.操作步骤: 1.1 在任意一台可访问校园网的计算机上打开IE 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 登录教务处网站,然后点击“学生综合系统”。 1.2 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即学号)及密码,确认进入。 1.3 选课分为预选、正选和补、退选三个阶段 预选:学生先从选课手册上查出本人可选的课程号、课序号,然后再进行选课。 注意,在选课手册中,每一个课程号代表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序号代表一个教学班,同一课程号的不同课序号代表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学班,在选课时,一门课程只能选一个课序号。 正选:所有参加预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正选。对于选课人数小于课容量的课程,系统将自动置为选中,而对那些选课人数大于课容量的课程必须进行抽

签。当学生所选课程因名额(即课容量)限制抽签时未能选中,则可查询选课手册,改选该课程的另一课序号(必须为所在院系可选的课序号)。 补、退选:正选结束后即进入补、退选阶段,凡未选中课程或对已选课程不满意者,可在此阶段补选或退选。 1.4 预选 依次点击导航条中的【选课管理】→【选课方案】→【方案课程】按钮,进入“方案课程”选课页面,在“计划学年学期”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相应学年学期,根据所显示的课程名和课序号,对照所发选课手册中所列课程,选择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课程,然后单击【确定】即可。(也可直接在“课程号”和“课序号”中,输入课程号和课序号过滤出欲选择的课程) 1.5 正选 学生依次点击【选课管理】→【已选课程】按钮,若页面“选课结果列表”中所看到的选课状态为“选中”,此时表明该门课程已经选定,无需抽签;若页面“选课结果列表”中所看到的选课状态为“拟选”,此时表明该门课程需抽签。

09软件《软件测试》期末大作业考核试卷

《软件测试》期末大作业***系统测试用例报告 专业年级:软件09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被测软件项目介绍(总计25分) (1) 1.软件背景 (1) 2.**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1) 3.**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1) 4.**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1) 二、测试用例设计(总计60分) (2) 1.**模块的测试用例 (2) 2.**模块的测试用例 (2) 3.**模块的测试用例 (2) 三、缺陷报告(总计10分) (4) 四、总结(总计5分) (5)

一、被测软件项目介绍(总计25分) 1.软件背景 (1)软件的总体功能 (2)系统结构图 2.**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3.**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4.**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要求: (1)对功能的分析要尽量准确、详细,不能只用一两句话简单的说明。可以写出做什么操作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根据以上需求设计测试用例。尽量应用多种测试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逻辑覆盖及路径测试,并在测试用例中说明使用了哪种方法。

二、测试用例设计(总计60分)1.**模块的测试用例(20分) 要求:将测试点描述清楚。 (1)用例组1: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 (2)用例组2: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 …… 2.**模块的测试用例(20分) 要求:将测试点描述清楚。 (1)用例组1: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 (2)用例组2: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 …… 3.**模块的测试用例(20分) 要求:将测试点描述清楚。 (1)用例组1: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2)用例组2:测试标题 具体的测试用例。 ……

系统辨识大作业论文Use

中南大学 系统辨识大作业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龚晓辉 学号:134611066 指导老师:韩华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6月

基于随机逼近算法的系统辨识设计 龚晓辉1, 2 1.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2. 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控制与通信研究所, 长沙410083 E-mail: csugxh@https://www.360docs.net/doc/5c6534380.html, 摘要:本文对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和分析了系统辨识中常用的最小二乘算法,极大似然法,神经网络算法和随机逼近算法。随机逼近算法只需利用输入输出的观测来辨识系统参数,在实际中有重要运用。本文对随机逼近算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针对一个三阶系统设计了KW随机逼近算法进行了参数辨识,并且和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在实际辨识过程中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 系统辨识, 随机逼近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 1.引言 在我们所学的线性系统理论中,都是在系统模型已知的情况来设计控制率,使系统达到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系统中,对象的模型往往是未知的。而且,非线性是普遍存在的,线性系统只是对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因此,了解对象准确的模型,对设计控制器及其重要。在一些实际对象中,如导弹,化学过程,生物规律,药物反应,以及社会经济等,这些对象使用机理分析法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使用辨识技术可以建立系统精确的模型,确定最优控制率[1]。如今,系统辨识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 2.系统辨识的基本思想与常用方法 辨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象模型。对象的模型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包括直觉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解析模型,程序模型和语言模型。这些模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我们在建立系统模型时,需要遵循目的性,实在性,可辨识性,悭吝性的基本原则。目的性指的是建模的目的要明确,实在性指的是模型的物理概念要明确。可辨识性指的是模型结构合理,输入信号持续激励,数据量充足。悭吝性指的是被辨识参数的个数要尽量少。 辨识对象模型要遵循上面的基本原则。它是将对象看成一个黑箱。从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中,按照一个准则,运用辨识理论,从一组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系统辨识由数据、模型类和准则三要素组成。数据是由观测实体而得,它不是唯一的,受观测时间、观测目的、观测手段等影响。模型类就是模型结构,它也不是唯一的,受辨识目的、辨识方法等影响。而准则是辨识的优化目标,用来衡量模型接近实际系统的标准。它也不是唯一的,受辨识目的、辨识方法的影响。由于存在多种数据拟合

线性系统理论历年考题

说明: 姚老师是从07还是08年教这门课的,之前的考题有多少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也只能供大家参考了,重点的复习还是以课件为主,把平时讲的课件内容复习好了,考试不会有问题(来自上届的经验)。 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个文档内部交流用,并感谢董俊青和兰天同学,若有不足请大家见谅。)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 1 2x x u y x ????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 14161 24,() 2.0 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 1 401200 1P -?? ??=-?????? ,求得120331 1066 00 1P ?? ????? ?=-????????? ? 进行变换[] 1 1 20831112,0,2 2 26000 1 A PAP B PB c cP --? ?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3. 1 2(1)(1)2(1)()()(4)(2)(1) (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 4. det()(4)(2)(1)sI A s s s -=-++,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 2(1)()()(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 228,12T k k k k A Bk k +???? =+=???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 2 ()(2)(3)56f s s s s s =++=++

选课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选课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姓名:周小兰 学号:2014014049 一、前言 1.1目的 本文档目的旨在方便开发者更全面的分析整个系统,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系统的需求,把整个系统的需求细化为一些模块的具体需求,集中地预测研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尽量避免。同时本文档需要用户的参与,在开发前期以文档的形式来系统面向用户,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此需求文档,向开发人员提出改进意见,用户也能更早的了解这个系统预想状态。对系统逐渐的清晰明了,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早改进,减少修改费用,从而方便今后系统能更好的开展。 1.2适用范围 a.大学学生选课管理系统 b.本系统主要包括四大功能模块:⑴维护:主要进行课程资料、选课资料和学籍资料的 维护。⑵查询:可以进行简单查询和组合查询。⑶统计:主要完成用户所需的各项统计。⑷打印:主要完成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的打印。 本系统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三方面的需求。(1)学生

的需求是查询院系课程,对自己账户密码的修改,以及对个人选课信息的管理,包括选课、查询、退课。(2)教师的需求是公布自己所教的课程,查询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情况,以及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管理员的需求最为复杂,首先对系统的维护,主要进行课程资料、选课资料、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生成学生选课课表。其权限也是最高的。 二、系统综述 2.1产品功能总体描述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校提供选课的平台,旨在方便学校的课程管理,让教师和学生从单调、繁重的环节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的,可以回避手工选课造成的课程选择不规范,不宜集中管理的缺点。 本系统要实现的是一个学生课程管理系统。主要用户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管理员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操作权限最高,学生和教师通过系统完成不同的工作。 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每一个操作都是一个功能的体现,下面给出主要功能的结构图。 三、功能性需求分类 3.1 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第一层数据流图:

软件测试大作业

欧亚学院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大作业 专业:软件工程 课程:软件测试工具 年级:13级 一、作业题目 根据选定的软件系统,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测试。根据软件需求规 格说明书,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选择测试策略、使用测试工具逐项展开测试,检查软件产品是否达到用户需求。 二、评分标准 学号:13610102151435 班级:统本软件1302班 姓名:周印 座位号___9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测试文档的完整性、规性20分 《软件测试工具》 课程大作业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统本软件1302班 学号:435

姓名:周印 报告日期:2016年06月12日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系统介绍 (1) 1.3术语和缩略词 (1) 1.4参考资料 (1) 2任务概述 (2) 2.1测试目标(性能需求和功能需求)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系统测试策略 (2) 2.4测试环境搭建 (2) 2.5测试方法和工具 (2) 3功能测试 (3) 3.1功能模块说明 (3) 3.2测试用例设计 (3) 3.3测试执行过程 (3) 3.4测试结果分析 (3) 4性能测试 (4) 4.1测试指标及期望 (4) 4.2录制与编写脚本 (4)

学生选课操作手册

学生选课操作手册

★★★★★★★★★★★★★★★★★★★★★★★ 学号: 姓名: 班级: 他人如拾获本手册,请与我联系,电话:,谢谢! 目录 第一章选课问答 ----------------------------------- 1

第二章选课系统简介-------------------------------- 5 第三章选课流程 ----------------------------------- 7 3.1 选课流程 -------------------------------------- 7 3.2 重新学习选课流程------------------------------- 8 第四章选课指南 ----------------------------------- 9 附件---------------------------------------------- 19 1. 本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汇总表--------------------- 19 2. 学生选课统计一览表(1-8学期)-------------------- 20 3. 河北经贸大学作息时间表--------------------------- 29 4. 院部教务秘书联系方式----------------------------- 30

第一章选课问答 1. 什么是选课制? 我校本科生(普本、对口本科、专接本)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学生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 一定范围和条件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所有课程均可退可选,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并逐步实现部分优秀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2. 选课的依据是什么? 选课的依据是专业培养方案,可根据其提出的要求进行课程的修读。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总体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学校每学期将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制课表,学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学生的 毕业资格将主要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3. 选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熟悉本专业培养方案,查看班级推荐课表,清楚本学期 建议修读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分要求等,制定出本人选课计划。(2)认真阅读本手册,掌握选课操作流程和相关课程的选课要求。(3)认真阅读选课系统通知公告栏中的选课通知及相关通知公告,特别注意选课的时间安排及一些课程的特殊选课要求。(4)认真学习《教学一览》中的相关文件。 4. 选课应注意哪些事项? (1)只能使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行网上选课和查询,密码不得转告他人,不得使用他人账号及密码进入选课系统,不得代替他人选课。(2)包括必修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均须进行选课,不选课不得参加听课和考试。选课和听课教学班必须一致,

选课系统操作指南

选课系统操作指南 教务处会在每学期通过学校教务处网站公布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学生应在选课开始前上网查阅,并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 在班导师(学院教务科)的指导下初步选择下学期的课程。网上选课分三轮进行,其中第一轮采用筛选制,选课不限名额,不分时间先后,如果实选人数超出设定的容量,由电脑随机筛选生成选课名单,被淘汰的同学请在第二轮重新参加选课;第二、三轮采用优先制,设定容量,按选课时间先后,先选中者优先,额满为止。 一、系统登录和密码修改 (1)系统登陆。登录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c6534380.html,)“学生专区—正方教务”栏里登录,也可直接输入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c6534380.html,/zfweb/)里链接到选课系统后,输入个人学号和密码,并且选择用户权限为学生,最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选课系统。选课登陆界面如下: 系统成功登陆后显示如下界面:

(2)密码修改 为了安全起见,请首次登录后,点击“信息维护”,在“信息维护”菜单中应修改密码。若密码遗忘或出错,请到本人所在学院教务科查询。 二、全面了解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在选课之前,首先要了解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选到优秀的教学资源。 三、选专业模块及课程 先点击“网上选课”,再点击“选专业模块”。 下学期若开设模块课程的先弹出如下选模块界面:

学生必须先选定模块,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应慎重选择模块,一旦选定,以后每学期选课都必须选该模块中的课程,直至选够培养方案上规定的学分为止,如果本学期模块没有开课,则不显示以上选模块界面。选模块具体操作如下:根据“类别要求”栏要求选模块的个数。如“任选一”,那么就只能选中一个模块,并在选中模块前的方框内打“√”,再点右边的“选定模块”确定。学生不得多选或少选模块个数,如选错模块个数,会出现以下提示的窗口。 点击“确定”,返回选模块界面,必须重新正确选择模块个数,

华电软件测试大作业

华北电力大学 软件测试技术 调研报告| |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教师:李整日期: 2013.5.12

软件测试的认识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是软件生存期(Software life cycle)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俗地讲,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进行最终复审的活动。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应该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或缺陷。 二.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测试主要依据是被试系统的研制任务书和技术规格书,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综合测试与评估。测试原理是软件测试活动的理论基础,测试方法是测试原理的实际应用和获得测试数据的手段。基于软件的共性,对于软件的测试要遵循一般软件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同时,针对软件的特性,必须找到合适的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的合理性对于软件的测试与评估具有关键作用,而如何使设计的用例合情、合理并且典型有效并不容易。所以应该与软件的研制人员以及最终用户一起,有针对性地研究实际操作环境并加以描述,形成合理的测试用例集。另一方面,软件运行环境的复杂程度对软件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产生尽量逼真的运行背景以便于研究。软件测试的周期如图1所示。 实践证明,尽管人们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保证软件质量的方法和技术,但开发出的软件中还会隐藏许多错误和缺陷。这对于规模大、复杂性高的软件更是如此。 所以,严格的软件测试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