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

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
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

第21卷第2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V o1121N o12 2007年4月JOURNA L OF CHINA INSTIT UTE OF INDUSTRIA L RE LATIONS Apr12007

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Ξ

单天国

(河北金能邯郸矿业集团党委,河北邯郸 056002)

[摘 要]企业间的整合重组要注意文化融合,因为导致一些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常常是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企业文化融合的目的是要达到企业机制、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上的一致,并使文化成为全体员工为这一目标共同奋斗的持久动力。企业文化融合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互相尊重、循序渐进以及创新等原则。

[关键词]企业;整合;文化融合;员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07)02-0101-03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为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采用联合、兼并、购并等方式,实现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已成为一个潮流。很多企业家也看准了这条道路。应该说,企业购并整合也是实现企业迅速扩张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可取的方式,更是企业快速增长、壮大实力的一条捷径。成功并购联合重组的企业产生了1+1>2的效应,促进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壮大了公司的竞争力,也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实现双赢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也从中发现,有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后,并不完全像当初人们预想的那样,可以说虽有成功者,但也不乏失败者。他们分析原因,得出了一个共同结论就是:“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企业整合中要注重企业间文化的融合问题。

一、重企业整合轻文化融合,将会使整合过程困难重重,甚至归于失败

企业由于其生存的社会、地理、经济等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理念和处事方式,并得到了所在企业员工的认同和共识,这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并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企业的整合客观上也成了不同企业文化间相互碰撞的过程。虽然它们有时表现得比较隐蔽,但确是根深蒂固,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在企业整合过程中仅仅重视硬件的重组,例如资本、土地、厂房、人员等,而不注重从深层次上进行文化的整合和提升,那就难免会产生貌合神离的现象,导致整合矛盾重重,发展步履艰难,甚至会导致整合的失败。

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国外并不鲜见。2000年,美国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两家企业宣布合并,两大传媒巨人的CE O笑容满面,相互拥抱。但是,两家的高层领导者都把注意力放到了“硬件”问题上,财务、法律甚至运作的细节,对文化这类的“软”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

?

1

1

?

Ξ[收稿日期]2007-02-01

[作者简介]单天国(1951—),男,天津人,大学,高级政工师,河北金能邯郸矿业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主要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

重视,结果合并后的公司很快就陷入了文化不相容的局面。时代华纳的雇员认为来自美国在线的同事太爱出风头,太激进,而美国在线的雇员则认为时代华纳的同事骄纵、懒散、处事被动,这种文化冲突使得美好的愿望变得困难重重,最终,这桩价值1660亿美元的交易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错配案例。

在中国,同是国企,其整合过程也充满了文化的碰撞,被“撞”翻者大有人在。X 公司原是一家军办企业,下放地方后仍保持了部队那种作风硬朗、管理严格的传统,经济效益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名列前茅。后经领导研究,将老国企H 局并入X 公司,X 公司董事长兼任H 局局长。此公没有考虑到两企业之间文化上

的差异,也没有顾及党和国家对国企在管理运作上的要求,把在部队那种硬朗作风推演成了一种霸道独断,连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也不经职代会讨论,而是个人说了算,结果引发民怨,千名来局上访的职工将其围在办公室达3天之久,硬是把他赶了出去,两企业的合并也以流产告终。以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的观察,通过并购进入新的工业部门的50%以上的企业,进入全新经济领域的60%的企业和进入完全无关经营领域的74%的企业,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难整合

的就是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企业间整合重组时,如果不重视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会成为影响整合成败的关键。

二、企业文化融合的目的和原则

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首先要明确文化融合的目的和原则。企业文化融合的目的是要达到企业机制、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上的一致,并使文化成为全体员工为这一目标共同奋斗的持久动力。为达此目的,在融合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1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根据购并企业的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文化的融合方式。有的被购并企业的文化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那里的员工对强势文化既有渴求也容易接受,这样就可以用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包容,逐步扩大强势文化的影响,最终达到统一融合。

21互相尊重的原则。各种文化的形成与存

在都有它的根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被购并企业,其文化中也有精华之处。要摆正“谁适合谁、谁融合谁”的心态,并非“谁吃掉谁,谁吞并谁”,相济相补,求大同,存小异,建立信任。因此,购并双方都应注意对对方文化、理念的排斥心理,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31鼓励融合基础上创新的原则。文化本身

就是要与时俱进。企业整合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要在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吸纳各企业的文化精髓,积极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等,形成更为先进的企业文化。

4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文化的特

性就是形成不易,改变也不容易。因此,文化的融合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最终,使不同的文化和谐共融,使先进的新企业文化健康成长。

三、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企业整合之初,就应该考虑到文化融合的问题,就应该着手制订文化融合的方针和策略。大体上在整合初期,员工也较容易接受新的文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从最容易被接受、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地方入手,循序渐进地做好工作,缩短适应期与磨合期,同时也不忽视整合后深层次的文化碰撞。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哪些容易被接受、哪些容易达成共识呢?依笔者一管之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是企业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员工心目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企业被整合重组后,将走向何方,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认同。正因为如此,企业整合先从调整企业经

?

201? 第二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4月

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入手,明确方向,明确目标,明确措施,在员工和家庭中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形成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同甘共苦,共创伟业的战略共识。

21文化理念。企业整合中的文化融合,最

重要的就是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因此在整合中必须把形成价值共识放到突出的位置,从一开始就要宣传企业精神、价值理念,灌输企业的目标和宗旨,从而使员工真正理解企业精神和各种理念的内涵,从内心和行动上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31形象建塑。企业整合后,要努力实现企

业形象标识的统一,这样可以突显新企业的新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利用品牌作好企业发展的文章。因此要对整合后的企业形象标识作出统一的规定,并在各种场合加大使用和宣传的力度,争取员工和社会的认知。有些被整合企业已存在自己的形象标识,它在员工心目中有地位,在社会上有影响,那么企业整合重组后不一定马上用新标识完全取代,可在一定时间内有主有次地并存,新标识逐步强化,旧标识逐渐淡出,最终达到标识的统一,这样就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41管理融合。管理制度的统一、管理机制

的融合是文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重新整合了,如果原有的管理意识、方法不加以改变,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要对企业的管理文化进行改造和优化,实行一系列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建立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能真正体现企业精神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方法与模式。

51行为规范。行为准则与规范,是一个企

业有别于其它企业的重要标识。例如一说到为顾客优质服务,首先就会想到海尔。这是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对此,要在做好前几步工作的基础上,重新制订职工行为规范,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职工的言行。目前在很多企业中推行的精细管理工作法,规定的文明行为几不准,文明用语以至于准军事化管理等,都是这样的行为文化。真把这一步落实了、做好了,可以说企业文化就真正融合了。

企业整合中的文化融合不容易。但只要我们真正重视起来,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定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Cultural I ntegration is Important in Corporation R ecombination

SHAN Tian -guo

(Jinneng Handan Mining Industrial Group Corporation ,Handan 056002,H ebei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corporation recombination 1G eneral reas ons of unsuccess ful corpora 2tion merging includ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 flicts 1The object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re to make consistence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ategic g oals ,developing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conducts ,and to make culture as long term drive of every em 2ployee 1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clude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respecting each other ,in proper sequence and inno 2vation 1

K ey w ords :corporation ;recombine ;cultural integration ;employee

〔责任编辑:简 洁〕

?

301?单天国:企业整合中要注意文化融合

完整的公司企业文化实施计划方案

XX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3) 一、理念篇 (4) (一)基本建设思路 (4)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实施方针 (5) (四)建设实施的原则 (6) 二、规划篇 (8) (一)企业文化的四个方面 (8) (二)企业文化的具体构成 (8)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9) (四)企业文化实施需知的四个理解 (11)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3) 三、落地篇 (15) (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组织与推动 (15)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15)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三步曲 (16)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17)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19) (六)借助PDCA循环,动态改进文化工作 (19) 四、总结 (20)

前言 文化建设是理性改良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平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革命,但实践中却需要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地牵引。文化建设本质上拒绝浮躁,但实践中也需要感性的突破,用绚丽的表相点燃起所有人的激情。所谓理性改良,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搭建员工事业平台。所谓感性突破,意味着应该通过或激动或温暖人心的各种活动,高速进入一种文化的氛围。感性呼唤,理性给予,建立起对文化的信心,从而完成自我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 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统一。整个文化实施过程,是组织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人是倾向于维持均衡状态的,文化的变革与演进需要外界压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组织及其成员的变革的动力大于自身惯性的阻力。有智慧和毅力的组织终将意识到,文化建设投一报万,是最辛劳但也是最伟大的自我投资。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组织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组织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组织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xx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xx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xx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社会文化,有着特定的丰富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目标、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以及它们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最本质的东西,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所有竞争的方式,内容最终都将升华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兴起于欧美。其历史背景是: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呈现“白热化”趋势,作为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在经济竞争中屡屡败北,而东方日本却大势发展,有取而代之之势。于是一向以老大自居的美国企业界与学术界,与80年代初派出大批专家、学者对日本企业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日本企业的管理并不象美国那样精确、严密,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巧。他们通过近两年的考察、深切感悟到日本企业内部的信任和亲密性,企业内的一些观念以一种文化的形态沉淀于企业的管理中。正是积淀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因素,才使日本的经济由衰败走向成功。而美国人恰恰是忽视了这些,认为亲密性只能与教堂、家庭的产物,反对人们在工作单位里能够或应当有亲密性的想法。日本的成功,使他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成功的工业社会里,亲密性既存在于工作单位也存在于其它环境里。” 这样,从7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研究文化的热潮。一时间,理论界与企业界纷纷以调查、访问或总结经验的形式著书立说,发表对企业文化见解,使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广泛流传起来。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成功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象一根细带,把职工和企业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苹果公司在初创之时,员工欣然将自己视作“苹果人”,这使员工们往往愿意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关键是对员工的重视,视员工为企业的权利人。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和企业共进退,最主要的是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成功与好处。只有在这样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论文正文→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胡学阳发布时间:2005-11-15 -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面对我国电信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作为国有电信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电信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特殊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瞄准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迅速发展本企业,同时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何谓企业?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詹森和麦克林(JensenandMeekling,1976)对企业的定义更为贴切。他们把企业定义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如同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由此可见“企业既是个

人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又是一个层次组织”,也证明了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而且是一个联系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纽带。 因而,企业除了它经济功能外,它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厉以宁,1992)。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理念的提出、建设与最终形成,是靠人来实现的,应当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其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家就是那些“能抓住机会引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组织机构,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所有者或企业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被称为企业家才能或企业家精神。可以认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精神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并购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7699223.html, 并购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作者:洪军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08年第05期 联想继2005年底用DELL的威廉阿梅里奥换掉IBM的CEO斯蒂芬沃德后,2006年8月又引入5名DELL的高管担任全球高级职位。这一动作除了表示联想将DELL作为主要假想敌之外,杨元庆在访谈中表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联想始终没有完成与IBM的文化融合,迫切需要引进第三种力量削弱IBM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在努力实现自身有机增长的同时,并购成为企业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国内外企业间并购重组涉及的行业、区域和规模都不断扩大,收购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而在这众多的并购案例中,真正取得成功的比例并不高。统计数据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并购企业能够取得成功,而导致并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既不是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不是自身战略调整的失误,而是企业文化的冲突。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并购成功的可能性、降低并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对比研究 按照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强弱对比,可以将并购划分为并购双方文化强度相当、强势文化并购弱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并购强势文化三类。当然,企业文化的强弱是相对而言的,联想在并购汉普咨询时其企业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而在并购IBMPC时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下面就对这三种类型依次加以论述。 并购双方文化强度相当 当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都较为弱势时,双方有可能利用并购这一契机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建立起一个更加优越的新企业文化。而当并购双方都具有强势文化时,由于企业文化冲突导致并购最终失败的风险就会增加,而且两种强势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往往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购成功与否很难在短期内作出结论。 2001年9月惠普并购康柏曾经吸引了众多管理学者的关注,关注焦点在于注重诚信的惠 普之道能否与业务导向的康柏文化相得益彰。目前看来,两者的文化融合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阵痛已经开始渐入佳境。当然,在这一类型的并购中,“曾经拥有”的概率远高于“天长地久”。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柳汽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了我们到底要怎么把企业文化融入我们的工作中去。 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人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因而而企业文化重在对人的最大潜能的发挥,而这种潜能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柳汽的企业精神是:“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它一种动力,一种工作理念,它是公司的生命和灵魂,使公司走向成功,使公司的一切工作都以卓越的成效完成,真正做到“更上一层楼”。而核心价值观“持续改进,创优创新;靠大靠强,质量优先;海纳百川,客户至上”更是对柳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持续改进”强调积累,积少成多,化时间为空间,积累一点点的进步为巨大的进步;“创优创新”要求我们每位员工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就能找出更好的方式给客户创造最优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回报;“靠大靠强”则要求我们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以更好的企业为标杆,包括他们的组织、文化、管理都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生产经营,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质量优先”说出了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海纳百川”指出了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的企业,汇聚各种人才,先进的技术管理,彼此相互融合、创新,企业方能做强做大;“客户至上”,顾客就是上帝,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公司和国内外大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同时我们的产品和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比也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唯有通过“持续改进,创优创新;靠大靠强,质量优先”,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柳汽精神,用不变的核心理念来迎接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企业的经营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人,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来实现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只有我们每位柳汽人在日常工作都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柳汽企业文化要求并有意识去改正,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把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工作中,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 篇二: 5月30日,董事长充满激情的8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培训,把经过十四年的积淀、沉蕴的企业文化,提炼了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欢欣鼓舞,我深深地感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定会由此而突破,企业一定会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基业长青得到了切实保障!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有的制度体系)。为此,办公室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公司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管理,规范性的制度及落实。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要取得公司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不完善管理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业务量和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董事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董事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

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例如,在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董事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类似的还有,公司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慰问员工家属,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

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2018年12月27日 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更或即将迎来重大变更时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更或即将迎来重大变更时,,必须进行文化变革和重构必须进行文化变革和重构。。神华包神铁路集团包神铁路集团((简称包神铁路集团简称包神铁路集团))整合重组后整合重组后,,企业管控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管控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包神铁路集团组建于2013年,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由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甘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而成,集团所辖包神、甘泉、巴准、塔韩4条铁路线,正线总里程将近750公里。 2004年12月,包神铁路公司正式启动企业文化建设,2008年开始在《神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包神铁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并发挥积极作用;到2010年,包神铁路公司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包神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员工生活中,成为包神铁路公司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 随着企业的发展,包神铁路集团内部的文化体系构成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原包神铁路公司的文化、甘泉铁路公司的文化、新准铁路公司的文化与来自准能集团、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大准铁路等企业员工带来的文化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合,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企业发展软实力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初,包神铁路集团启动了企业文化体系的融合重构工作,对集团文化体系进行梳理和提炼,经过一年时间的访谈、调研、总结、提炼、征求意见和不断完善,2017年2月,全面构建了以“奋进文化”为主题的包神铁路集团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构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构 通过整合重组成立的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三个子公司、两个分公司的架构,造成了企业文化的多元性,如何融合重构企业文化,成为包神铁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企业文化融合构建的方法步骤 企业文化融合构建的方法步骤 1. 成立组织机构 包神铁路集团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子分公司、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党委工作部作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与咨询公司专家共同组建了包神铁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组,按照推进计划,全面开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工作。 2. 访谈调研阶段

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重大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并购重组日益受到许多跨国公司乃至国家政府的极大关注。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也得到了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并购重组成为国有企业优化结构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形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据初步统计,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仅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即达60余家,如果加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及所属企业之间的重组调整,以及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其数量更大。今后几年,国资委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将充分发挥出资人的作用,以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的国有企业,着力培养和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当前,围绕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正在迈出新的步伐,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企业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企业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并购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内外许多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说明,由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互不认同,导致重组后的企业效率低下,甚至走向失败。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调查显示,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文化的差异高居首位。在过去两年里,国际上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公司重组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得出了同样发人深省的结论,重组10年后只有近1/4的公司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各重组方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因未考虑公司文化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世纪90年代巴黎迪斯尼乐园因过于注重美国文化而忽略了欧洲文化背景,造成经营上的 举步维艰;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企业并购重组后,因文化难以融合而难题不断。为什么这么多大的企业收购成功了,但却“集而不团”、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呢?究其原因,就是重组过程中,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以重视,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的并购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中央企业积极探索企业文化融合并取得明显成效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九略管理顾问公司李永瑞芦岩 两中标王后的秦池曾经名噪一时,销售额曾一度攀千(万)上亿,但最终也没有逃脱淡出"江湖"的命运。巨人集团曾是中国民营企业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在建造巨人大厦时充满了太多的不理智,十数亿的资产也难以偿还巨额债务,最后不得不破产谢世。强大的王安电脑同蓝色巨人IBM 公司多年的对峙中,正要抢得上风时,固执的王安却将各种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王安电脑由此走上了不归路???等等。这些案例,国人耳熟能详,经济学家们对其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作了泼墨如云的剖析,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企业文化方面的原因,则少有涉及。 企业文化源远流长,但人们对它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一直没有充分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相继完成,现代企业的雏形-手工作坊在世界各地开始兴起,企业文化便开始萌芽,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始终隐藏在企业的具体运作之后,非常强而有力地左右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很少主动地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因而,这个时期的企业,就象没有定向设备的野战部队,经营,大多凭感性经验或简单的市场调查瞎闯;

管理,不知其大,也不知其详,还不能预先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走,战战兢兢,生死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首先从西方企业界开始,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很多着名的企业,如海尔集团还专门设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心。经过这20来年的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众多的企业如着名的IBM 公司、麦当劳快餐等,都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企业文化有三种类型:产品主导、服务主导和综合型 从企业文化的定义上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产品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二是服务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三是综合型企业文化。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各自有一些特点如下。 一是产品主导型企业追求的产品质量第一,强化生产过程的细致入微的企业文化。对于制造型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之本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严格把关。只有对这两者同抓并举,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海尔是一家以生产家电产品为主的制造型企业,不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上领先同行,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更是精细入微,海尔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法即OEC 管理法和其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事件中的两件:一是"砸冰箱建立全新的质量意识";二是"范萍事件"引发的二比八责任包干,乃至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员工行为规范,等等,都标志着产品主导型企业文化所强调的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文化理念。

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6:17.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南芳 [导读]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站委员会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和弘扬铁路行业精神,车站工会从认真思考如何把文化建设融入运输安全、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入手,积极探索关于车站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全面加强铁路行业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重点任务进行调研: 一、要大力加强思想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企业精神(工作理念)。围绕哈站不同历史时期,在职工身上所体现出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优良传统进行提炼,从经营管理、安全理念、服务理念、自身价值等方面找准最佳结合点,归纳、总结出最能体现哈站人精神风貌的企业精神或工作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工作理念)可通过在职工中广泛征集的方式,集职工群众的智慧,征集特色鲜明的理念格言,作为子文化普及推广。 2.凝聚精神力量。创作《站歌》,并在职工中进行传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职工中征集能够代表车站特点,反映职工精神风貌的站标,并在网站、胸牌以及必要的办公文档、对外宣传画册中大力推广使用。丰富民主管理载体,及时传达上级精神,落实上级要求,宣传工作在现场的职工的先进事迹,激励职工更好更投入地工作。 3.宣传阵地建设。整合、规范各职场的宣传栏,指定部门定期更新维护,做到一个时期一个主题,一个活动一项内容;更新对内、对外宣传揭挂,以职工在工作中感悟到的安全警句、服务感言为内容,制作宣传板,悬挂在工作职场。以“主题鲜明、格调统一、内涵深刻”为基本要求,对贵宾室照片、壁画全部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照片、壁画,要既能反映北方民俗特点,又能宣传地域风光,既有哈站发展足迹,又有职工生产作业场景。 4.提升服务标准。倡导职工文明着装,统一着装制服,佩带服务标志、身份标志、党团员标志。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制作客运系统服务行为规范及服务标准影像资料,以直观的形式促进服务行为的统一化、标准化。 5.组织形象推广。加大对外报道力度,畅通社会大众了解哈站、理解哈站、支持哈站的传播渠道。加大办公网和互联网两个网页建设,力求页面美观、内容充实、维护专业、功能完善。在开通新浪网官方微博的基础上,开通其它各大网站官方微博,将车站便民利民举措、出行信息资讯等及时向社会发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我站在新产品开行、新举措推出以及突发事件应对处理过程中,在与旅客、社会沟通上,体现实际价值和效能。 二、要大力加强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1.经营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统一科室、车间、班组各个层面的表、簿、册、盒的设立,做到实用不繁琐,美观不浪费;统一制作文档材料封页模板,规范文档行文要求,统一基础资料目录类别;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把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具体制度中,整合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工艺流程、作业标准、奖惩机制等所有经营管理行为,形成符合车站实际,便于运用操作的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大力抓好“职工代表对话会”制度、职工代表视察活动以及合理化建议征集等一些制度的落实和活动的开展,增强干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增运增收,节支降耗。 2.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在职工中征集安全格言,在职场悬挂安全寄语,让职工做出安全承诺以及在职工中进行事故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安全教育,努力形成“安全大如天,责任重于山”的安全价值观。紧紧围绕西站开通、高铁运营,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等对安全工作的新要求,完善安全规章、作业标准和考核奖惩制度,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职工作业行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好班组长培训班、新职工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职工生产技能运动会,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开发并使用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发挥科技保安全作用。 3.服务文化建设。要以“两学一做”活动为载体,以“方不方便、顺不顺畅、舒不舒心”作为检验服务工作的标尺,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制作服务旅客专题片,通过对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的规范,让服务彰显出应有的魅力。要对服务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明确“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10字文明用语的使用,规范职工着装标准和换装日期,提高搞好服务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的教育,组织客运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客运系统干部职工礼仪形象规范》和《服务礼仪通用标准》,通过作业标准的全员模拟演练、开展军训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应急预案的演练及路风案例、旅客伤处理案例的教育等,提高客运干部职工的服务技能。推行和深化“猎取式”服务,在重点区域、重点时间段设立流动服务岗,发现旅客有困难、有需求时,主动上前服务,满足旅客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积极推行链接式服务、自助式服务、无障碍服务、无干扰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努力打造不同层次的客运服务优质品牌;要通过打造服务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优质服务工作法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党内优质服务品牌,辐射和带动客运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要不断总结服务方法,推行“异地票快速售票法”、“移动式主动猎取对象服务法”等。改造服务设施,从设备设施上体现便民利民。 4.挖掘老站百年文化。要挖掘和盘活哈站自身的教育资源,用百年老站的文化底蕴,用朱莲香、“爱心服务队”等不同时期的不同服务典型,通过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体会,弘扬精神、传承做法,赋予“老典型”以“新内涵”。同时,面向社会、面向职工,开展征集老照片活动,回顾哈站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不同的历史使命,弘扬老一代哈站人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要通过设立“哈站历史博物馆”,将车站历史、荣誉、发展情况等资料进行留存,每年对新入路的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引导,激发他们对车站的认同感。 5.选树先进典型。要有意识地培养典型,善于捕捉不同职工的不同闪光点,从不同侧面,带动和鼓舞更多的干部职工用心工作、用心服务,并凸现其在服务社会、服务旅客过程中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价值。要大力宣传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品牌效应,体现特色服务品牌的内在魅力,发挥其示范引导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大力加强环境设施文化建设 1.优化车站环境。车站保洁专业化管理,按照点、线、面界定保洁区域,分层、分段,按照不同保洁方式进行保洁作业;发挥线路保洁和职场保洁两支队伍的主体作用,对站区环境进行盯控式、滚动式清扫。协调市政、广告传媒等部门,做好灯饰亮化、立面美化等工作。

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摘要:企业文化也称作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化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lso called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an organization by its values, beliefs, ceremony, symbol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anner of its unique cultural imag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 kind of new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the enterprise to really step into the market, out of a fast development, benefit is good, the overall quality enhances unceasingly, makes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h, we must popularity and deepening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众所周知,企业的并购重组是为了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规模的扩大、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其中既包含资本和资产的“硬实力”,也包含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可以说,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重组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强大动力。 与此相反,也有一些企业重组并不成功,特别是海外并购屡遭重挫,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不相容性与冲突便是其重要根由和首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案例是2009年河北建龙集团与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的并购重组。 是年7月24日,通化钢铁集团的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建龙集团入主,竟将后者委派、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紧急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的重组,事态方趋于平复。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冲突激化引发的。据有关人士分析,建龙集团无视通钢职工的合法权益,新任总经理宣布“让工人全体下岗”的极端做法,成为企业内对抗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其教训实为深刻、惨痛。 据科尔尼爱理顾问公司对世界115个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并购案中的65%是失败的,折射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不相匹配性。可见,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企业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往往成为企业重组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引起重视。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分析 深思企业重组中文化融合的成败得失,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究其原因,却有着共性特征。

(一)客观因素:企业文化融合的易被忽略性和更替的迟缓性。 首先,由于企业的价值形式根植于企业深层,使得文化过程衍化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往往令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引致激化,则也不易于把控。其次,重组并购 中的企业文化融合与并购行为相比,前者属于“慢变量”,而后者 为“快变量”。重组之后,原有企业的文化惯性依然会延续,需要 经过一定阶段的磨合才能融化,其滞留效应决定了企业文化融合的' 长期性特征,加大了并购中的整合难度。 (二)主观因素: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失当。 1.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缺乏意识或认识模糊。目前国内对于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解,主要来自于美日企业范例的解析,往往注 重于结果和可观测的表征,也缺乏运用企业文化导向企业行为的经验。导致出现四个缺陷:一是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和 员工的根本利益缺乏充分认识,总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重组 并购中只要硬件完成合并,企业文化自然就会融合到一起。二是对 企业文化诠释过分政治化、抽象化,造成“高、大、空”现象,可 望而不可及。三是把“企业文化”简化为一种“口号”或片面地等 同于文化娱乐活动,对企业文化整合的层次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 整合错位,难以奏效。四是对企业文化整合的难度、复杂程度和个 性化、持续化、系统化等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直接影响了企业 文化整合的实施。 2.企业文化整合与重组并购没有同步开展,往往要到并购协议签订之后才开始考虑,致使措施滞后行动脱节。实际上,文化整合与 并购重组并不是两个分立的过程,从一开始就需要拟定与并购目标 相一致的文化整合计划,保证重组顺利开展。 3.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态度和方法失当。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整合应在确认原有企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有意无意地将并购企业的文化强制性 地灌输到被并购企业,不仅损害了文化整合应有的“杂交”优势, 更可能种下对抗与冲突的种子。现实中,恰恰是并购方企业的“战 胜者”姿态而引致被并购企业员工的强烈逆反心理。

【企业文化】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企业文化】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引言: 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然而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并购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并购主体未从并购企业中获得预期的竞争力贡献。经常性地,我们都会把企业并购的不成功归结为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刨去正常经营行为中遇到的大经济环境、产业及行业环境变化对并购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外,文化融合在企业并购中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败。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为您揭开文化融合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谜团。 企业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轮新的并购浪潮。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迅速增强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人们试图通过并购重组提高整个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同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象:企业并购有时反而降低了效率。事实上,成功并购一个企业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最终成功,甚至会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失败。例如企业规模的扩大不能带来利润的增加;么资产重组反而不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等。其实,这与企业文化是否实现有机的融合息息相关。企业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一、文化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根据多年参与的数百次企业并购重组咨询实践中研究发现:并购的成功有赖于在产业选择、资本融合和企业文化融合三个关键方面的成功。产业的选择与资本的融合都是在并购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加以考虑的,是并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它们对于并购交易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好产业的选择和资本的融合有很多外部力量可以借鉴。但是,如果不能进行文化融合,物理性质的重组只不过是把原来的几个企业变成现在的一个企业,企业间无非是简单的1+1的联合,是生产要素随机与简单的叠加,企业重组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十·五”期间,国家局先后提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改革要求,确立“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红塔集团抓住时机,调整战略,加快发展,提出“突出主业,提质创新,以企业内部成长为主,适度向外扩张,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红塔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个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快联合重组。在此过程中,红塔集团在管理整合、文化融合、品牌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红塔实际,就如何在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历程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基本情况 表1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走过十年历程,从省内到省外,从松散到紧密,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1995年,成立以玉溪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松散形式拥有大理卷烟厂等其它成员企业的集团公司,即玉溪红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对长春卷烟厂进行承担债务式兼并,开创全国烟草行业的跨省兼并先河。同年,楚雄卷烟厂成为红塔集团一员。2002年,与海南省烟草公司共同组建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在烟草行业中首例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合

作。2003年,与辽宁省烟草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成立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理顺与楚雄、大理卷烟厂的关系,取消两家企业法人资格,使其成为集团的两个生产点。(详见表1) 二、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过程的企业文化融合实践 文化的融合首先应当是观念的融合和思想的融合。对于成员企业而言,注入新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因为陈旧的观念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企业融合最大的阻力。过去红塔推崇“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并因此创造了无数奇迹,树立起中国民族工业一面旗帜。如今,红塔人不断勇攀高峰,延续以前企业精髓,提炼出“山高人为峰”企业理念。为此,红塔于2004年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织各成员企业召开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心议题是“通过品牌整合和管理整合,进一步提高集团竞争力”,并结合“先教活动”和“两个利益至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努力培育以“山高人为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同时,红塔通过到成员企业所在地举办各种重要会议的方式,搭建文化融合沟通平台,例如,2006年集团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大理召开、集团办公室会议在沈阳召开、集团QC成果发布会在大理召开等。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逐步认同红塔优秀文化,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红塔。 其次,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为传递红塔的文化和管理思想,并吸取各自先进文化,集团采取互派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轮换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实施联合重组以来,集团陆续派出一批年轻、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09-12-18T11:43:51.327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葛艳丽 [导读] 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通用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企业文化的复杂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 神火焦电厂,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1-01 作为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中层管理干部,对“企业文化”这一术语的了解,还是从最近几年才真正接触的,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高级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可以说最近是一个热门术语,各行各业都在炒作自己的文化建设。其实,“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非常笼统的,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也是差别很大的。海尔与蒙牛的文化不同,丰田与可口可乐的文化更是有别,我们神火有神火的特有文化,焦电也有焦电的自己文化,甚至各单位的企业文化都是有差别的。这就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通用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企业文化的复杂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 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企业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企业文化也同样不能拷贝。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照搬照抄教条行事,或者如赵括纸上谈兵一样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奉为金科玉律,试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最终只会害了企业。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 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 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但她并不封闭守旧,革新精神强,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科学技术和理性管理,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日本的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统一,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共同性。同时,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侧重“和”、“信”、“诚”等伦理观念,使日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决定了日本企业文化以和亲一致的团队精神为其特点。“和”被日本企业作为运用到管理中的哲学观念,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们中国又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于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中国企业应该首要考虑的。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提起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想必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有关微软及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原因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知识,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自己的商业头脑,甚至还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运气……但是阅读过《感受微软:比尔·盖茨的12个小秘密》这本书的人都可以明确的发现,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成功的关键在于他采用了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其实,只有企业文化适合自己的公司,与自己公司的文化需要相匹配,才能真正起到文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作为我们神火集团,如何处理好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与下属单位的文化建设关系,也是值得讨论的,也是企业文化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实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是成正比的。像我们神火集团,不仅人数多,组织层次多,经营多元化,面对的市场也非常复杂,可以说是一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这类企业文化建设就更复杂!?我们在大力倡导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意识的过程中,适时总结、提炼,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团结奋进,光大神火。团结就是力量,奋进追求发展,光大神火是全体神火人的神圣使命。集团公司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以“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发扬光大本企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增强神火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市场应对能力。把神火做强做大,建设成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一企业精神是在经过班组、车间及各分子公司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又乘势组织各种形式的“神火精神”演讲会、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场所制作了统一标牌,使这一企业精神更快更好地深入职工心中。 集团公司的文化应具有总体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主要在企业使命、基本价值观和企业哲学层面有统一规范要求,不能完全替代所属公司的文化建设;所属公司的文化应具有服从性,不能离开总公司的母文化。犹如一棵树,干枝叶应具全,又各不尽同。如各下属单位在经营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方面要有创新性和多样性。集团公司有多层次的庞大系统,企业文化就不能是一个,要允许各子公司结合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有所创新和创造。因为各个子公司行业有差别,历史文化积淀不一样,领导风格各异,员工素质也不一样,应允许这些所属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发现,企业文化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要想让企业文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找到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这个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大市场,一成不变是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想在这个严酷的条件下能得以生存并且快速的壮大起来的必要条件,就必须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