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组宋粉娟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本课就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谈坏事,怀着博大无私挚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的,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是教育读者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学会感恩、回报父母,以免留下终生遗憾,另外,还有启发读者重视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就是本文的教育价值所在。

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亲情渗透在每个孩子的生活当中,对于这一主题同学们并不陌生,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文本的能力,所以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老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品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设计思想:新课标指出:学生应“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质朴,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真挚。根据课文这一特点,以及“少教多学”的思想,我设计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在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的行为,在心底形成感情呼应。

2. 通过反复品味“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四个字,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 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品味“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四个字,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课时: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40分钟

八、教学过程

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的使用

2分钟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

吧?看到这轮椅,你会想

到什么?

二、作者简介

见(PPT课件)

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

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

是,在2010年12月31号,

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

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

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

的好作品呢?(出示——

图片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作者作家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

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

华附中,1972年因病双腿瘫痪。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

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

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

星星》分别获得到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

笔》等。

3分钟2分钟

5分钟合欢树片段)(默读)

3、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见(PPT课件)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

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

谁?

2、文中几次写到秋天看菊

花?

3、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请一组同学读生

字,其他同学注

意倾听并纠正

带上问题,齐读

课文。读完后,

思考并回答。

默读下面这段话,说一说你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

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

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正音

?瘫痪

?憔悴

?捶打

?侍弄

?仿膳

?诀别

?整宿

?tān huàn

?qiáo cuì

?chuí

?shì

?shàn

?jué

?xiǔ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

文中怀念的是谁?

文中几次写到秋天看菊花?

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母亲“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儿

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

去。”

“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

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10分钟五、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

子,体会体会伟大的母爱。

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

动作、语言、

神情、心理等);重点字词

的理解等。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

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

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

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

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

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和“踩”一类的字

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请4—5个学生,

找出文中描写母

亲的句子,做赏

析。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体会伟

大的母爱。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动作、语言、

神情、心理等);重点字词的理解等

①②③④⑤

?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

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

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

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

心。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活……”

?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

“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

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

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

“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

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

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

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

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

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

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

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

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

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10分钟

3分钟5分钟六、合作探究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

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

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

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

有什么深意?

七、归纳总结

广阔的北海象征着人的胸

怀,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生

命的精彩,在母亲心里,

那是能唤起我希望的事

物,所以她再三请求“我”

去北海看花。当“我”真

正看到花时,我也真正领

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要

好好儿活!

八、拓展阅读

《我与地坛》节选

《有关庙的回忆》节选

学生六人一小

组,讨论问题。

请2——3名学生

朗读材料,其他

同学聆听感悟。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

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烂漫。”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读一读句子,想一想从盛开的菊花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懂得了究竟应该怎样好

好活了吗?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

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

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

成为了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

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教案(供参考)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教学导入 ? 有这么一位儿子,活到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痛苦、绝望充斥在他的心中,命运的琴弦似乎已经断去。然而他的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只是一味细心呵护沉浸在命运的打击中不能自拔的儿子,帮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希望他坚强的活下去。母亲早已在那个秋天去世,多年之后的又一个秋天,儿子还好好地活着,然而直到此时他才理解了母亲对他的爱!怀念、忏悔、内疚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他用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地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儿子写的关于他和母亲在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 这位母亲的爱我们是懂的,但对于儿子的痛,也许我们未必感同身受。下面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老师朗读,好好体会这个秋天的故事。 活动一:静心聆听,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一个么故事?(人物+事件) 生: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表现; 病重的母亲,既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双腿瘫痪的我 母亲多次邀我去赏花,我拒绝了,最后同意的一次母亲因病重去世未能如愿,成为了终身的遗憾 母亲在去世前还在惦记着我和妹妹 秋天,妹妹推着我去赏菊,明白母亲要我和妹妹好好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找得很细致,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其实就是:文章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我双腿瘫痪 母亲邀我看花 母亲病重 母亲再次相邀看花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说明

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Palace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出示照片)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思念、怀念 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母子之间的情感 1、(幻灯片上出示)“怀念的秋天”,意在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 【教师预设】“怀念的秋天”,重在“秋天”,会让人联想到某种景、人、事。而“秋天的怀念”重在“怀念”,是一种情感。 2、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你感受到哪些情感?(幻灯片出示) 【教师预设】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疼,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愧疚 三、品读语句,体会母爱 1、品读母爱,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幻灯片出示) ①学生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重点引导。 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之一 河北省丰润区韩城小学孙连旺王颖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 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分析母亲的形象,感受母爱的内涵。(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观看这幅图片,大家了解这幅图片背后发生的故事吗?(幻灯片展示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幅感人图片)生:不知道。 师:那么让我们共同了解下图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呢?(学生举手) 生:朗读相关内容。 师:透过这则故事,同学们是否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呢? 生:是。 师:那么让我们共同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受作者的点滴思绪,体会母爱的伟大。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代表出声朗读。教师点评。 3、课程讲授

派同学代表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教师幻灯片温馨提示:1、声音清晰洪亮。2、读出感情。)教师对七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通过以上的朗读,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一些情感,那么大家知道这篇文章是关于哪方面情感的吗? 生:母爱。 4、合作探究 师:既然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那么文中母亲的爱是如何体现的呢?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感悟其中蕴含的感情,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率先汇报呢? 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看来对这个问题把握的很好了,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母爱,那么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继续分析,结合文本,开始吧。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来汇报一下。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师:通过各个小组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乐观的母亲。作者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独具匠心,运用了一种叙述方法,大家知道吗? 生:插叙。

秋天的怀念 学案附带答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史铁生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 作家。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曾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代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2.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他在21岁的时候,高位截瘫,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3.文体知识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自主学习】 (一)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准字音,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生词、难字,特别关注字词的读音与解释。) A字音、字形:(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瘫痪(tān) 憔悴(qiáo)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仿膳(shàn) 诀别(jué)暴怒(bào)恢复(huī) B词义:(记忆并补充) (1)侍弄:经营照管。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规律。 (4)喜出外望: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6)淡雅:素静典雅。 (7)沉寂:十分寂静。 (8)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嗦。 (9)央求:恳求。 (10)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 (11)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任选以上6个词语,写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即可,字数不限。 略。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秋天?为什么要选择秋天这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明确:1.天上的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 从北归的雁阵和菊花可以看出史铁生写的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菊花是在秋天盛开。 2.因为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且母亲总想带我去看菊花,舒缓我的心情,她也是在秋天

《秋天的怀念》 - 公开课获奖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怀念》,去感受作者对母亲那最深切的思念。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师:现在请孩子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到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生:两次。第一次没有去成,第二次去了。不过是和妹妹去的。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 师;这是为什么?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是啊,作为21岁的年轻人,本来是活蹦乱跳的年纪,突然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们来读一读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句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当时的史铁生仅仅只有21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啊!可是现在我却没有了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小结: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却突然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发再大的脾气我们都可以理解。 6.那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也找出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c.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d.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7.母亲得了肝癌,已经是晚期。有没有同学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 8.这些痛苦她的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即将要死去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5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变化。 2.思考本文主旨,感悟情感。 3.品读文章细节,理解“好好儿活”。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 (2)词语积累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 )( ) ..( ) ( ) 砸碎 ..( )( ) 憔悴 捶.( )打絮.()叨仿膳.()整宿.()

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外翻来( )去 jué()别 làn()漫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细心,善良,乐观,坚强,睿智,无私。 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 ..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眼边儿红红 ..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主编:初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年9月16日 使用时间: 姓名: 班级: 组别: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 】 读课文自主学习: 一读:勾画生字词,排除生字词语障碍。,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品味文中精美的句子,并作批注。每篇文章的批注不少于5出,力争把握文章主旨。 【知识链接】 1、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预习案 1.夯实基础: [ 瘫痪( ) m ǐn ɡǎn ( ) x ǐ ch ū w àn ɡ w ài ( ) 捶.打( ) 憔悴( ) 整宿.( ) d àn y ǎ( ) 2、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找出我和母亲各自的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几件小事表现母爱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接受母爱的熏陶。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题目解说 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关于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瘫痪 ..()淡雅.()诀.别()..()憔悴 翻来覆.去()絮絮叨 ..叨()捶.打()烂漫.() 2、理解词语: 雁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侍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诀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优秀 教案

包四十八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党员教师、“211课堂”骨干教师、校名师工作坊 示范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 赵竹青【教学目标】 在秋天的故事里,获得生命的启迪;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在怀念的情意里,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怀念的秋天)同学们,读“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山上落叶、枫叶等景色。——景)那么, 读“秋天的怀念”,又有什么不同?( “秋天的怀念”是一种情感。——情)是呀,将秋天的人、事、景沉淀成一种情感,那就是——“怀念”(下划标线)。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板书生字:瘫痪 憔悴 生读 问: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谁呢?(板书:儿子 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形声字:瘫痪跟病有关,憔悴跟心情有 关)“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而“憔悴”是说母亲急在心上、疼在心上! 四、细读体会,探讨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我的“暴躁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是不想活了) 从这些文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史铁生很绝望)(品读体会)

(适时板书“砸、摔、捶”) 2、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心情怎么样呢?(很难过,恨不得瘫痪的是自己,希望儿子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可是,史铁生的母亲自己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吐:tǔ 可以控制 tù 不可控制 说明病情已经已经到 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史铁生的母亲得的是肝癌,得这个病的患者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越来越轻,尿根本排不出去,肚子鼓得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感受母亲病情的严重。) 3、作为这样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她有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她担心,不想增加儿子的心理负担)她有没有像她的儿子那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没有)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没有)她有没有狠命地捶打着自己,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没有)看到我 在“砸”、在“摔”、在“捶”,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勾画) (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任凭悄悄地儿子摔砸?(儿子的腿瘫痪了,他需要宣泄)(适时板书“躲”)透过这个躲字,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爱)(学生品读)(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板书“扑”“抓”)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母亲心急、担心,怕儿子不想活)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我的生命) “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自身疾病的痛苦,儿子瘫痪对她的打击,儿子的抱怨)这样的忍,是为了谁?(儿子—史铁生)(品读,体会母亲此刻的心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 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 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 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 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 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板书) 2、读生字词 二、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2、作者之所以在瘫痪后任然可以振作精神,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离不开他母 亲对他无私的爱,所以作者在母亲病倒后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用来怀念自己的母亲,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章结构 1、(1)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第一部分(1-2):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第二部分(3):“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三部分(4-6):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第四部分(7):“我”和妹妹去看花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身患绝症,彻夜难眠 儿子: 双腿瘫痪 2、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四、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要求: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找出 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请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1、品读第一部分,母亲做了什么?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语言描写 母亲一直在关心自己的儿子,想通过观赏菊花,帮助儿子重新树立起活下去的信 心。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5《秋天的怀念》公开课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秋天的故事里,获得生命的启迪;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在怀念的情意里,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作者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怀念的秋天)同学们,读“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山上落叶、枫叶等景色。——景)那么,读“秋天的怀念”,又有什么不同?(将课题字的位置调换)(“秋天的怀念”是一种情感。——情)是呀,将秋天的人、事、景沉淀成一种情感,那就是——“怀念”(下划标线)。 2、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来读读整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板书生字:瘫痪憔悴生读问: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谁呢?(板书:儿子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形声字:瘫痪跟病有关,憔悴跟心情有关)“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而“憔悴”是说母亲急在心上、疼在心上! 四、细读体会,探讨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我的“暴躁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是不想活了)

从这些文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史铁生很绝望)(品读体会)(适时板书“砸、摔、捶”) 2、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心情怎么样呢?(很难过,恨不得瘫痪的是自己,希望儿子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可是,史铁生的母亲自己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吐:tǔ 可以控制tù 不可控制说明病情已经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史铁生的母亲得的是肝癌,得这个病的患者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越来越轻,尿根本排不出去,肚子鼓得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感受母亲病情的严重。) 3、作为这样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她有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她担心,不想增加儿子的心理负担)她有没有像她的儿子那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没有)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没有)她有没有狠命地捶打着自己,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没有)看到我在“砸”、在“摔”、在“捶”,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任凭悄悄地儿子摔砸?(儿子的腿瘫痪了,他需要宣泄)(适时板书“躲”)透过这个躲字,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爱)(学生品读)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板书“扑”“抓”)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母亲心急、担心,怕儿子不想活)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我的生命) “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自身疾病的痛苦,儿子瘫痪对她的打击,儿子的抱怨)这样的忍,是为了谁?(儿子—史铁生)(品读,体会母亲此刻的心情) 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A: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状态 第一次:“我”的情况暴怒无常 第二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反应 第一次“不,我不去!” 第二次“什么时候?”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母亲的表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次:喜出望外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答案

《秋天的怀念》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1)内容:描写双腿瘫痪的儿子在母爱的精神感召下,终于从消沉绝望中重新振作起来。(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5、第①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知道的? 5、季节:春天根据:北归的雁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6、第①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6、无常:变化不定。照应的词语:突然;猛地。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三次 明确:(1)出现在“我”发脾气时,这是让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2)出现在“当一切恢复沉静时”,母亲继续照顾、安慰、鼓励“我”;(3)出现在母亲不小心提及敏感话题时,为了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2、文章结尾处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补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 2、人要好好儿活,生活本身是美好的,像秋天菊花开放的那样多姿多彩。 3、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既照应前文母亲“带”“我”去看菊花,又深化了主题:从菊花中得到启事,人要好好的活。 1

《秋天的怀念》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板书) 2、读生字词 二、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2、作者之所以在瘫痪后任然可以振作精神,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离不开他母亲对他无私的爱,所以作者在母亲病倒后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用来怀念自己的母亲,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章结构 1、(1)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第一部分(1-2):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第二部分(3):“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三部分(4-6):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第四部分(7):“我”和妹妹去看花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身患绝症,彻夜难眠 儿子: 双腿瘫痪 2、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