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案

第一编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当代文学理论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形态

教学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大基石;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课时)

基本概念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叫做文学学。它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逐渐明晰的划分历程。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与文艺学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

1、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同: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出公正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异:两者的方法不同。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或以某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文学史却要着眼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

2、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的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因此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同。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个别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而是要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普遍的艺术规律。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他们之间的联系:文学理论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观点原理和方法。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方法。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个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方面构成的。

世界

↗↙↖↘

读者作家

↖↘↗↙

作品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变过程和反馈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理论所规定的四个方面的任务

1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单社会生活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作品,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2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3文学作品作为本文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本文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接受论。

4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其他活动有不同之处,而从总体

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构成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实践性、有一定的价值趋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多种视角进行研究,故文学理论的形态也是多元化的。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本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课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从历史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具有下列三个基石

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充分实现,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创造。)

2、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3、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从经济角度,把依存性具体落实到生产操作和生产消费之上)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

其次,必须以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来指导。

二、中国特色

强调中国本土特色

三、当代性

【本章思考题】

1、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编文学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文学活动区别其它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质,从而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难点: 区别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了解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片面性; 如何理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课时)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按照第一章的观点,文学活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一、世界

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二、作者

三、作品。如作品的形式。

四、读者。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重要作用。

五、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

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它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交换关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特性使得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文学与经济基础具有间接的联系。故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过剩精力”的发泄。

劳动说。(这是根本原因的解释)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提供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制约了早期文学活动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随着经济而发展,但并不完全同步。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学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课时)

第一节文学概念辨析

一、关于文学的几种概念

1、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2、狭义文学: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一速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二、文学作为文化。作为审美。作为惯例的各种表现。

通过文学多层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文学最为合理的概念: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是一般的意识形态,也是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学是一般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话语。

三、文学与社会

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

四、文学与反映。

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三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总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自然和社会)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指其是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虽然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但它仍具有社会功利性。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形象:审美形象

理性:蕴涵理性因素。可以引导人们进入理性境界。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四节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话语蕴藉

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含义(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蕴藉性质。(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二、文学的定义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话语话语蕴藉文学

什么是话语蕴藉?请结合有关作品加以说明。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课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工人阶级和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珍品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米民族新文学。

【本章思考题】

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问题。

第三编文学创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能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高度,理解和掌握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过程和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是艺术生产;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内涵的理解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课时)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1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存。

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1)两者并非绝对同步。(2)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它观念性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

2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它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艺术生产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4课时)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生产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二、艺术发现。

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特点是: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结,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3)艺术发现要有机缘。

(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是将透过自己独特的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

三、创作动机

获取一种动力。有远景、近景、主导非主导几种。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心理机制如下

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有(1)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上钩。(2)挨次扫描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

想象与联想。

想象的三种形式(1)再现想象。这种想象是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再现。(2)比拟想象。这种想象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3)虚构想象。这种想象是凭空将此物想象为彼物,将无物想象为有物。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它具有三条规律

(1)接近联想。它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2)类似联想。它是将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3)对比联想。它是将两种以上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具有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的特点。

知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在艺术思维中直觉具有两个作用(1)作家对某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由此出发,可能构建一部作品。

(2)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

理智与情感。

理智是作家有意识地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和规范力量。

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的方式。

综合。综合与拼凑不同。它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新颖鲜明的整体性。

突出和简化。

突出有两种方式(1)浓涂重抹(2)淡化背景。

变形和陌生化。

变形有如下几种方法(1)扩大法和缩小法(2)粘合法(3)漫画法。(4)夸张法(5)幻事法

陌生化:对熟悉的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来表现。

变形和陌生化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艺术效应,区别:如果说变形重在“改变”事物常形来创造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描写出来,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首次见到挂钟时的描写,就使用了陌生化手法。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

(2)注意词语提炼与技巧的运动

(3)即兴与推敲很有学问。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艺术构思灵感陌生化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3课时)

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它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主要方法(1)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

(2)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融入其他生活素材。

第二节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一、情感把握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涵者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比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等。

情感把握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

诚挚性,比如鲁迅作品对中国国民的深切关注。

高尚性。

二、形式创造。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

原则(1)从内容出发选择和创造形式。比如《边城》由于主人公是一位简单的女子,所以作品的叙事形式简单恬淡。

(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比如《简爱》的叙述方式,用第一人成的形式表现主人公的成长。

重视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艺术真实艺术概括艺术形式

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科学真实和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第四编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其中包括作品的样式及特征,作品的形式及构成层次,作品的风格,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的特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学难点: 理解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课时)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二是采用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三、象征型文学

它是一种侧重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征。

四、几种文学类型的比较:联系与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于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这种意蕴或侧重主观,或侧重客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的抽象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概念。

(3)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和含蓄的。

(4)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

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歌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跳跃性

(2)凝练性

(3)节奏、韵律性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

二、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刻画,贾府的兴衰变化,以及对贾府的环境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小说的特点。

三、剧本

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比如曹禺的《雷雨》,在一天的时间内,反映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剧本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和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两者有如下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深入细致

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四、散文和报告文学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发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题材。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

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形态和文学对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形态和文学对象的理想形态(4课时)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本文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文学话语层、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话语层面。其特点表现在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及具有阻拒性。

文学形象层面。它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真实与假定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味层。

文学典型

一、定义。

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突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比如阿Q.

文学典型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也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貌,它是特定的这一个)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2、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它的态度的变化。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

在当前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曾经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典型形象,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仍然需要典型,而且要与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伟大的时代。

文学意境

意境-----抒情性文学

意境的定义: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他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其实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文学才具有,在中国的文学、绘画等中,意境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与范畴。

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

在具体作品中,情与景交融的三种表现:

A:景中藏情。即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风格极为含蓄。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全不见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B:情中见景。作家往往直抒胸臆,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如《月下独酌》,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

C:情景并茂式。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送别之前,写了这一段深秋景物,显得凄婉忧伤。情与景完美的结合。

[2]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如在眼前,是比较实的部分。虚境----见于言外。实境是逼真的景、形、境,而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永,余韵无穷。

[3]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就有许多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如上一类的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鸟鸣涧》一诗刻划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进而“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籁无声,反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赖大仁詹艾斌宁媛许蔚 摘要:针对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认识,提出有必要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如知识论与价值论统一、多元性与主导性统一、转“知”为“智”、转“知”为“能”等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加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而探索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理念;知识论与价值论;多元性与主导性;转“知”为“智”、转“知”为“能” 作为对文学现象进行认识阐释的一门理论学科,文学理论研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同样,在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文学理论作为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文学观念和建立怎样的知识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从目前文学理论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上的问题值得思考探讨。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里结合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综观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学科的变革发展,往往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文学理论界空前活跃,思想解放,思维开放,充满了求变创新的激情与热望,各种以创新为旨归的文学理论教材层出不穷,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开放发展的繁荣景象。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开放多元的发展潮流中,也给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迷惘和困惑。比如:一是随着大量西方现代文论知识被引入,并进入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而且在各种“创新”的名义下,文学理论教学也随着理论研究不断转向,忽而“向内转”,忽而“向外转”,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愈来愈模糊,乃至被遮蔽或淹没了。二是随着这门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不断被消解,以及愈来愈强调文学理论的独立性、自律性、科学性,愈来愈关注文学理论自身的学科体系、理论范式、研究方法、概念范畴、话语方式等,这样文学理论也就愈来愈成为一门知识性学科,它的人文学科特性即人文性愈来愈弱化乃至被消解。三是与上述问题相关,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愈来愈远离文学实际,尤其是当下的文学现实,也愈来愈远离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学诉求,而更多满足于文学理论知识系统内的自我言说或相互阐释。上述问题在当今各种文学理论教材中较普遍存在,而且由于教材编著者的文学理论观念各不相同,所选择吸纳的理论资源也不一样,这就有可能导致同一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材,其文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几乎难以通约,给教学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理论教学就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并不清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只能是采用什么教材就教什么内容,按教材逐章逐节把这些知识点宣讲一遍,如果换了教材,那么所教的理论知识就可能大不相同,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主要参考教材 1(《文学理论》 [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著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4(《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5(《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著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必读书目: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4(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一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3(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4(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6(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 7(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8(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9(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10(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1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3(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 14(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16(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18(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1(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22(佛克马:《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4(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25(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26(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1964年 28(韦勒克:《近代文学批判史》1—5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5 讨论学时:3(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执笔人:陈文忠教学院长审定:胡传志 教研室主任审核:李平修订时间:2007-9-10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初步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讲清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来把握各种理论。 (2)要求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来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3)就教学内容而言,本课程注重吸收文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特色在于专辟“文学史”一编,强化了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学科性质。 (4)就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言,以前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改进教学方法后,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难点:文学理论的概念体系,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关系,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

三、本文 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目的】 明确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系,功能性结构与对象性结构。 一、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 1、“文学理论”的定名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 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1、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2、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 3、文学批评的价值论 4、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 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 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 【思考题】 1、文艺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何种位置? 2、谈谈你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例的看法。 3、什么是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和三种功能? 第一编文学本体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文学理论流派以及代表理论作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对文学理论有总体的掌握,熟悉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文学解读和阐释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习题要点:形式主义理论批评的特色与新批评的理论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具体的文本分析示例。本单元重点、难点:1、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2、新批评、文本细读、张力、反讽。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新批评的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二章心理分析 习题要点: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本单元重点、难点:1、心理分析2、拉康的镜像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神化原型理论 习题要点:神化原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神化原型2、弗莱的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神化原型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结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结构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1.结构主义理论。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结构主义理论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五章女性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女性主义理论的三种不同流派,代表理论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女性主义。2、英美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异同。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后殖民理论 习题要点:后殖民理论流派和理论主张。 本单元重点、难点:1、后殖民主义。2、赛义德与霍米巴巴。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七章文化研究理论 习题要点:文化研究的兴起、理论发展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化研究。2、理论与文本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解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作品阅读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解构主义。2、德里达与耶鲁流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总成绩构成: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占30%。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等著,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13639 参考书: Contexts for Criticism, Donald Keesey编著,McGraw Hill 出版,ISBN:0767422961 大纲修订人:樊淑英 大纲审定人:张友琴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1) 2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3-2014下)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学时/学分:48/3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6 授课时间:周一3、4节;周四(单)3、 授课地点:6E302 4节 任课教师姓名:曾红职称:副教授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联系电话:xx E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597966369.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个别答疑:课前、课间、课后及课余,随时进行。2、集体答疑:对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课上集体解答。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必修)。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和相关的学科方法,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准确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范畴,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为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和相关的学科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性学习、名作鉴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教材内容与中外文学发展史的学习相联系,融会贯通具体、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与抒情的技巧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正确分析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博读、勤思、善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水平,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

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 简答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文学做为活动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种理论视角):作者(主体)、世界(基础)、作品(中介)、读者(最终完成) 关系:对话性结构,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交往结构,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就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而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文学本体论注重作品的结构之于读者的意义,强调读者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只要对形式结构进行“细读”即可,实质上,这种文学本体论是一种作品本体论。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总体)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知) 特殊性: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征的种类,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审美因素:无功利,形象,情感 意识形态因素:功利,理性,认知

《文学理论教育教案》试题

《文学理论教程》a 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