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你了解多少

精神分裂你了解多少
精神分裂你了解多少

林某,男,23岁,未婚。父亲突然病逝,给林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偏偏祸不单行交往了一段时间的女友提出分手,双重打击使得林郁郁寡欢,情绪低落,觉得生无可恋,开始精神状态相当不好。说自己“活不了多少天了”,“害怕火车鸣响,不敢出门,独自躲在角落里,自说自笑,拒绝就医。家人看到林某的情况就把他送到医院治疗,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种,也称为妄想症,患偏执型患者经常会脱离实际,有荒谬的判断推理,纳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都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室的王颖主任带大家了解一下。

患者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妄想是在患者不知不觉中发展的,大多患者在疾病早期现有敏感多疑,如怀疑有人要对自己进行迫害。一般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妄想与幻觉经常同时存在,有的患者先有幻听,听到有人要加害自己,并且随这种声音信以为真,然后再幻听的基础上产生妄想;有的患者是先出现妄想,后出现幻觉。总之是妄想与幻听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随着妄想程度的加深,怀疑对象逐渐加大,患者坚信邻居、家人、同事合谋加害自己。患者自知力缺乏,否认自己有病,常被亲人都当作仇敌。这样的患者一般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说话较有条理性,但患者的思维障碍有不肯暴露的特点,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

那么大家看了以上的描述,对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都有了一定的了

解了吧,希望这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对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定要积极引导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一旦出现这种病症,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及基本概念

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本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多迁延,缓慢进展,如不积极治疗可逐渐加重或恶化,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具体表现为:①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②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③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④想入非非,遐想终日。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认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精神病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公害之一,专家指出,认识精神分裂症症状可以为早期治疗赢得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关键在于是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发作的6个月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损害最少。首次发病者,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在病后的6个月到1-2年可望完全恢复。延误首次治疗的时间将导致治疗的效果下降。但是如果不坚持服药治疗,85%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那么,怎么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有助于辨别。①性格改变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RHMS、HEIQ、精神分裂症状差异。结果:试验组干预后4周SRHMS 评分(296.43±51.67)分、干预后8周SRHMS评分(325.66±73.59)分、干预后12周SRHMS评分(342.95±67.6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4周HEIQ评分(3.99±0.65)分、干预后8周HEIQ评分(4.26±0.78)分、干预后12周HEIQ评分(4.39±0.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思维障碍(5.64±0.92)分、焦虑抑郁(3.71±0.75)分、敌视猜疑(2.69±0.51)分、活力缺乏(2.36±0.42)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低(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培养患者积极、健康心理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尽快回返社会,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上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具有临床症状明显、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病程表现波动性进展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患者社会能力下降,患者多伴有抑郁、逃避等负面情绪[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负面情绪,这也是影响治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临床治疗的关键[2]。护理人员护理是否得当为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常规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但在激发患者正面情绪中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可有效激發患者积极心理,提高患者幸福感[3]。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9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临床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试验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19~69岁,平均(40.32±7.51)岁,病程2~12年,平均(6.21±1.06)年;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8~70岁,平均(39.53±6.79)岁,病程2 ~11年,平均(6.57±1.12)年。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文献[4]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处于恢复期,年龄18岁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智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伤人、身体活动能力差等。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医护人员在查房过程中给予心理支持。试验组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人员向患者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美丽心灵》讲述的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真实历程。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研究生学习时期,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纳什在学术界名声鹊起的时候,他被精神分裂症所折磨,在患病的过程中他仍然在进行学术研究,在妻子艾丽西亚爱的鼓励和帮助下,纳什从不相信自己患病到接受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纳什用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与精神分裂症抗争并共存。 从电影中可以分析纳什的患病过程,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透过纳什的眼睛,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片交叠的影像,浮在空中与另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什微笑着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纳什,他认为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纳什观察生活,用数学公式,数学逻辑表达生活,比如在窗子玻璃上分析橄榄球比赛,观察分析鸽子的活动周期等等。在竞争激烈的普林斯顿,纳什面对自我的高要求和周围同学带来的压力,幻想出了查尔斯.赫曼这个在他压抑时帮他释放,在他失落绝望时鼓励肯定他的与纳什自己截然不同的室友。纳什害怕失败,却又渴望成功,毕业后进入惠勒研究室,生活趋于稳定与平静时,他对自己的期望已不仅仅局限在学术的作为而是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另一个幻觉威廉帕彻出现了,当纳什想要与艾丽西亚共同经营婚姻生活时,玛西在这个时候被幻想了出来。平凡的家庭生活与纳什幻想的秘密工作不断产生冲突,他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被迫接受了如今已被西方医学界停用的胰岛素昏迷治疗: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让精神病人陷入昏迷状态。出院的纳什变得行为木讷,在家中的他长期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药物使纳什的思维状态大不如前,动作迟缓,生活能力下降。在这些副作用的影响下纳什决定放弃药物。停药后的纳什病情复发,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回到医院进行胰岛素昏迷治疗。纳什在家人,朋友以及自身意志力的支持下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下,通过回校做研究并且任教等方式,与没有消失的幻觉和平共存。也终于获得了学术界和应用他理论的各界的肯定。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向型性

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二、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 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 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早年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育与成年期精神健康非常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认知改变和精神病性症状,不仅仅涉及到个体注意、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推理过程,还包括社会认知领域的异常,如归因、意图、情感等[7]。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代表个体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及个体行为的基础。因此社会认知的损害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可能是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伤害性错误归因所致。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因素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早年的忽视或者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伤害,使体内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07T09:10:31.50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李菲叶飞英余秋容 [导读]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 作。 李菲叶飞英余秋容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516001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034.作 者简介:李菲,女,1981年5月,籍贯:山东(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诊治及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评估指标差异.结果:在阴性与阳性症状的评分上,治疗 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上,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能力量表评估上,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 症; 全病程个案管理; 干预效果Thewholecourseofschizophreniainterventioncasemanagement【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fullcourseofschizophreniacasemanagementintervention.Methods livinginthecommunityintothenational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reatmentprogramthe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 100casestothestudygroup,willnotbeincluded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oregularlyreferral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100casesascontrolgroup.Thenanalyticalassessmentindexdifferencesafter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 Inthenegativeandpositivesymptomsscore,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ratingscale,thelivingscaleassessG ment,observation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signifiGcantly【K,etyoewfofredcsti】velyimprovepatientrecoveryeffect. schizophrenia; thewholecourseofca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911【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4-02 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作,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患者病情的 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 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 组.其中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7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8±5.2)岁;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 围为18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未纳入到个案管理模式中,观察组运用全病程个案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在全病程个案管 理模式运用中,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相关单位与人员的专业性,其中包括项目办公室、慢病防治站、护理人员、精神科医师、家属、社区全科医 生、心理治疗师、社工、社区民警等.其中项目组长有精神科医师担任,具体治疗计划实施由社区全科医生担任其个案管理员.首先需要对患 者的综合情况做评估,包括患者家庭情况、年龄、性格、病史情况、生理状况、经济水平等,分析出患者所具有的个人优势与劣势,了解疾病 发病的根源以及相关环境的刺激因素,从而设计符合患者个人情况管理方案.在全病程个案管理方案上,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 能等多方面的康复进行康复计划[3-4].要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危险性、躯体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做全面评估,而后做 专业的药物治疗、管理和行为等问题的管理方案.依据患者情况做对应的生活职业康复规划,对其个人的日常生活、家庭与人际交往关系处 理、家务劳动与社区适应、学习与职业情况、康复的主动性与配合度状态等,进行对应的可执行的康复措施与指导.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康复 应该以生活职业能力为主方向,尽可能的挖掘患者生存与恢复潜能力,提升其职业与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如果患者属于病情基本稳定,可以首先 以医疗计划为起始,而后辅助生活职业能力的康复规划;如果患者属于不稳定病情状态,要集中以医疗计划为主方向,强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 精神状态改善,降低危险问题;依据患者情况做好三级管理,做针对性的具体操作. 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采用百分 制进行,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了解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其中包括患者家庭中活动能力、自立能力、家庭职能、关心与兴 趣、责任与计划的情况,分数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问题严重程度越高;生活能力评定表,其中包括个人心理、社会、生理、环境领域等情况, 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 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定情况在阴性与阳性症状评估评分上,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的3个 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定情况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