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_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_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_王后雄

收稿日期: 2009-04-10作者简介: 王后雄(1962-),男,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考试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常委。

2009年6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 u n e ,2009

第22卷 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

 

 

V o l .22 N o .6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王后雄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摘要: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阐述化学学习困难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学科学习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和元认知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知”储备量不足、知识结构化程度低、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化学问题表征能力差、前科学概念的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等认知结构缺陷和元认知能力低下是直接导致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主因。本研究旨在为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和教师进行补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

词: 高中化学;

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633.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9)06-0117-07 酝酿多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已从理论探讨逐渐转向实践探索。从课改区实施情况来看,新课程引发的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不容小觑。学习

困难现象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尽管各国报道的数字不尽相同,但这个比例大致保持在10%左右。而在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学

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表现更明显,其比例也更高[1]

。化学学科领域的学习困难表现极具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非重点高中的调查(2002年)显示,有59.7%的学生认为化学属于难学的学科,其中有25.4%的学生因化学难学而“失去学习兴趣”,有20.9%学生因化学难学而产生“厌学”

[2]

。2006年对高

中新课程实施地区的调查表明,化学必修模块学习困难的学生约占13.6%,选修模块学习困难的学生

约占21.5%,课程结构及内容深度的改变形成了较显著的“台阶”现象。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现象已成为当今化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变革引发的学生学习困难对整个新课程实施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所涉及的问题主要从认知因素方面探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化学学习困难的含义与类型

学习困难(L e a r i n g D i s a b i l i t y ,简称L D )是国内

对学业不良的一种称呼,或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学习失能。尽管人们对学习困难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学习困难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习失常,表现在听、说、读、写、推理和能力的获得和运用等方面的困难,尽管学习困难可能同时还伴随其他障碍,如视、听、运动等感官障碍、智力缺陷等,但学习困难并不是这些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而成为学校教育领域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化学学习困难的含义

“化学学习困难”的界定,不仅要体现“化学难学“的特殊性,还要体现“化学难学”的普遍性。化学学习困难(或称化学学习障碍)指的是感官和智力正常的学生化学学习成效低下,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不能适应化学学习要求的状态。理解本文所指化学学习困难的含义,应把握以下五点:

1.化学学习困难不是智力落后、感官障碍、缺乏

·

117·

学习机会等因素造成的。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智力正常,虽然化学成绩落后或学习成效低下,但从其智力水准预测上分析,化学学力水准可以提高。

2.化学学习困难是指化学学习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结果作出的判断与评价。因此,化学学习困难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化学学习困难的状态可以转化。

3.化学学习困难具有学科倾向性。也就是说,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物理、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能适应良好,学力水准优良。当然,有的学生可能在各科的学习中均表现出不适应,是学力低下的“全面学习困难”。这种“全面学习困难”往往与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化学学科因素、化学思维特点以及化学教学的独特性无直接关联,故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3]。

4.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困难程度不等,成因不一。有特定章节、特定化学概念的学习困难,也有特定时期的学习困难以及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困难。化学学科又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结构性、实践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从初中到高中这种特性更显著,学习困难会越来越严重,高一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分化期。

5.化学学习困难是学习困难的一种亚类型,是表现在化学领域的学习困难。化学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化学用语书写困难、“已知”储备不足、概念错误、知识遗忘、知识表征不完善、知识组织程度低、问题解决能力较差以及空间思维困难等等,其中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较差、认知结构缺陷和元认知能力低下表现尤为突出。

(二)化学学习困难的类型

根据“化学难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把化学学习困难分为群体性化学学习困难和个体性化学习困难。

所谓群体性化学学习困难,是指在化学学习的特定阶段、特定的模块或特定章节,学生普遍感到化学难学,出现大面积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分化的现象。例如,高一化学学习的分化现象,高二化学学习的台阶现象,课程结构及其内容的变化形成的落差,以及某些学校因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造成的学校或年级整体化学习成绩低下,都属于群体性化学学习困难的研究范畴。

所谓个体化化学学习困难,是针对化学学习困难学生或化学学习中的后进生而言的,即指智力发展正常,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而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的化学学习标准,化学学习效率低下,化学学习能力缺损,化学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等学生个体的化学学习状态。

二、化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

化学学习困难的深入研究必然涉及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最直接因素。

(一)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

1.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首先,从智能发展角度来看,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地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又分两种水平: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多为理论型,能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即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又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因此可以说,高中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高中阶段,化学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容易导致认知中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以电子云、物质的量、同系物、化学键、盐类水解等理论性知识学习为例,一个化学理论性知识的获得,既包括对它本身含义的理解,同时还包括对不同理论性知识间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理解。新的理论性知识只有纳入相应的概念系统中,与其他理论性知识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才能被学习者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而支持这些知识的学习,只凭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是不能完全理解新知识的,而必须有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参与,一些初中化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跟不上,其中重要原因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原有的思维水平不能适应新层次的知识学习,导致形成阶段性的学习屏障。

2.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及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将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转型。由于初中化学是入门学习,教材的编制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要求低,学习内容多是知识型,能力型的较少,教师在教学不同知识内容中常运用类比,实现新知识的同化,教学效果明

·

118·

显。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同的题型分别建立各自的思维套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操练,不少学生形成思维定型(或定势),对教师及教师的思维模式产生依赖心理[4];而高中化学在思维形式上是高一层次的要求,而且高中教师上课节奏快,有时上课重在点拨,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这一要求的突变令不少高中学生无所适从。

(二)化学学科学习的特征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骤增、难度加大,具有表现为“深”、“杂”、“混”、“特”等特征。

1.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不易掌握它的内涵、实质。高中教科书与初中教科书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剧增,升入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接触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电子云、原子结构、化学键、离子反应等概念群,其抽象思维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导致不少学生难以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学习自信心。

2.所谓“杂”,是指化学知识组块和产生式系统繁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涉及的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32条,知识点85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标准71条,知识点229个。学生普遍感到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多,头绪繁杂,容易遗忘。

3.所谓“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化学学习相近、相似、相关联的知识诸多,经常受到前后知识的相互干扰。如电离与电解,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初中阶段的外延比高中阶段的外延要小得多,旧有概念对新的概念的学习也会形成不利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知识最大的劣势在于知识体系不够完美,显得分散、零碎,往往是用这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另一种相似的现象就必须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理论来解释。

4.所谓“特”,是指许多化学规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一般规律中有特例,学生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有“经验性”认知,这些知识经验会以表象或概念的形式保留在记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认知结构。其中,正确的经验可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学习和创新奠定基础。但其错误经验产生的“心理错觉”,却会引起思维障碍,从而产生认知错误。

(三)学生的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经验进行组织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5]。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决定了化学学习成效的巨大差异。

根据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认知风格可以区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场独立型者倾向于以内部参照知觉事物,而场依赖型则难以摆脱外界因素的干扰。研究表明:学生在综合性问题解决(如探究性问题、化学计算等)解答中,场独立型学生占优势,优势水平随题的难度增加和场独立性的增加而提高;在解一般简单化学问题时,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的差异不显著;在解难度较大的化学问题时,场独立型学生有着极明显优势;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学生较容易形成正确的化学匹配原型(情景),而场依存型学生较难形成正确的化学匹配原型(情景)。

大多数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优选策略还是与个人头脑中长时记忆里的原型进行匹配,专家之所以能快速地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不一定是简单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原型丰富,匹配迅速,已达自动化的程度,而新手则相反。建立原型和使用原型,是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型的数量与匹配的质量。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不是具体的问题,而是一类问题的共同特征;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此类问题分析的思路。这样的原型才是有意义的,普适性更强。

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还可以把认知风格区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抽象型的学生,能够看到某个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容忍情境的抽象和模糊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化学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辩证统一的特点,解决化学问题时,必须容忍情境的模糊度并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从这一点上说,抽象型的学生适合学习化学。而具体型的学生则能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个观点或情境,但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具体、直观、形象及具有实证性的信息,否则很容易造成偏见。也就是说,具体型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精确、严密的”逻辑推理。绝对“精确”地思考化学问题,相当于无法忽视“次要矛盾”,突出主

·

119

·

要矛盾来处理化学问题,这是学习化学的大忌。我们认为具体型的学生可以学好抽象化程度很高的数学和物理。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形式化的,也需要“相当精确性”的思维,只要逻辑推理正确就可以正确解决形式化理科的问题。但具体型的学生无法“容忍”化学的“粗象性和模糊性”,从而造成化学学习的困难。

(四)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拥有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对化学世界的观念和内容的组织。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缺陷是导致化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化学认知结构涉及三方面内容:化学知识储备量、化学知识的组织程度和化学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化学“已知”储备量严重不足。认知加工水平与相关的知识储备量有密切的关系。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伴随着化学知识、技能储备量的不足,即化学基础薄弱。从化学学习的角度讲,化学认知结构中缺少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将影响其后有关知识学习上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致机械学习;从化学教学角度讲,后继教育在认知结构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影响下,丧失了应有的成效。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课程力图改变“繁、难、旧”的局面,初中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等不再作要求,学生进入高中学习这些知识时有困难,这时,教师就不应该归咎于学生在初中没有掌握好。此外,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即学生之间的“已知”有较大差异,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对学生“已知”的认识不足是当前高一化学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无视学生的整体“已知”和个别“已知”状况,不能正确诊断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知识的困难也就产生了。

中学化学的许多知识游离于宏观与微观之间,例如对宏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必然抽象出某种物质的性质及某种规律,这些性质或规律又可以用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来解释(或从中推理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的认识过程要在宏观和微观、外显和内在之间完成跨越。每一个逻辑程序是完成认知全过程的必要环节,中断一个环节就会造成局部的认知障碍甚至思维障碍。

2.化学知识结构化程度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结构组织。如果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的话,不但检索提取它存在困难,而且迟早会被遗忘。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

牛拥、李广洲通过对学优生组和学困生组被试有机概念图的测试发现:学优生陈述性知识即概念的结构化程度大大高于学困生陈述性知识即概念的结构化程度[6]。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结构中的命题数来衡量,概念结构中层级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命题数的多少,而影响概念结构中层级质量高低的最本质的因素是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是否清晰。

学生在头脑中存有知识并不代表这些知识能得到有效应用,化学学习困难学生有时能记住或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和适用条件,却不能正确地应用于有关解题之中,这说明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零散的,化学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或是某种联系建立得不够完善。这种认知结构可视为低组织程度的结构,它限制了学生提取或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导致不能激活有关的化学知识或不能有效使用已激活的化学知识。

3.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即知识或信息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示的。研究表明,同一知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即可以用许多不同的编码形式(如形象码、语义码、运动码等)来表征知识。学生在学习教科书中的各种概念和原理(以意义命题编码的书本知识)时,总要以各种具体的事实知识、具体的言语运动编码为依托。教师应自觉地运用图片、模型、实验和实物,使学生在抽象知识与具体表象之间建立正确有效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的多重编码。知识的表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运用。如果学生认识结构中的知识表征是多维而有序的,则所获得的知识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如果学生的知识表征不恰当,将会使知识“僵化”而难于迅速提取和运用,注入式教学而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是造成知识表征不当的重要因素。

化学用语不是几个简单的符号或者符号的简单组合,在其背后隐含了多种意义,它在符号水平上反映宏观的化学现象和微观的物质构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否理解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

·

120·

子和离子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缺少多重形式化学知识表征,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形式正确的形象和符号思维方法,从而严重影响化学学习的效果。

学习困难学生仅仅是对化学问题进行零散加工和表面表征,难以对问题形式实质表征和理解。不同的表征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微观表征会有利于化学本质问题的解决;而使用宏观表征则不会对问题本质认识产生促进作用。符号表征压缩了信息组块,提高了组块的信息贮存能力,减轻了记忆的认识负荷。表征方式单一或缺乏问题表征方式是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4.化学问题表征能力差。H.A.S i m o n(1972)认为问题的表征是问题解决者在头脑中以某种理解来呈现问题,使问题的任务领域(t a s k d o m a i n)转化为问题空间(p r o b l e m s p a c e),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出来的。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表征,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7]。问题解决实际上是一个表征从模糊到清晰、从错误到正确、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内外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问题表征的过程。因此,问题表征的正确与否、表征的时间长短都直接关系着问题解决的正确率。

对化学问题解决中的机制、表征、图式、策略等研究可检索和查阅的资料较少。H e r r o n(1983)对化学问题表征的研究表明,化学家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依靠自然法则,用符号来表征化学事件;新手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实际,用死记硬背来解题。G r e e n b o w e (1983)对学生解决化学计算题的思维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与H e r r o n相似的结论。C a m a c h o和G r o o d(1989)研究了优差生解决化学方程式问题的问题表征,结果发现学困生构造的是表面和言语水平的表征,学优生构造的是精确的化学数量的表征[8]。

已有的研究表明:问题的类型不同,表征的类型也是不同的。研究者发现化学计算题的表征类型有文字表征、具体表征、形象表征、抽象表征和数学表征[9];学生在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时,采取的表征形式有字面表征、方法学表征、机理表征[10];学生在解决化学信息迁移题的表征类型有字面表征、模型表征、化学原理表征,且它们是依次建立的,只是各表征层次表征的形式呈现多样化[11]。

学生在化学问题表征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 (1)在进行外部表征时,教师一般以量化或原理化的方式解释图形、图表或模型的意义。比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物质结构模型、有机结构模型。但学生不一定能和教师达到相同的表征水平,他们可能更关注这些直观表征的表面特征,而不能从原理或结构角度进行恰当地解释。(2)与教师专业“选手”不同,学生作为化学的“新手”,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的自我解释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化学语言和符号,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表达方式。如:离子反应方程式、有机结构式、水解、氧化还原等,有时教师会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表征水平,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时常出现一种现象,教师自己感觉讲得非常清楚、流畅,学生好像也听得很好,但测试和跟踪评价显示相当多的学生并没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掌握的情况与教师感觉相反。其实,这是一种对问题表征水平不同的差异。(3)学优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一般倾向于使用概念或原理等深层的问题表征方式,并在解决问题中,根据原理提供的线索,进行正向推理,快速求得问题的解决。而多数学困生,只能从问题的表面特征出发,根据问题的字面含义,尝试性地从结果逆推过程,经常出现反复,这主要是其表征不正确的结果[12]。(4)从信息迁移问题表征来看,学困生提取的信息是零散的、片面的,抓住的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没有进行整理归纳,因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仅仅抓住问题中的几个字来进行解题,往往被一些无关的信息所干扰,而忽略了题设的关键信息,解决问题一直停留在重复的字面表征上,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问题原型,建立的问题模型也不完整。在化学原理表征阶段,往往会根据自己建立的问题模型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解题错误。由此可见,问题表征能力差是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5.前科学概念的干扰。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部分涉及概念有20多个,选修部分涉及概念有60多个。化学学科具有概念繁多、概念性强的特征。错误概念(或称前科学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有极大影响。学生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这些前科学概念中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更多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因此,人们一般把前科学概念叫做错误概论;而把形成偏离科学概念的观念或新认识称作“相异构想”。一般来说,学

·

121

·

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化学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大体上都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中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相异构想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N o v i c k(1978)、O s b o n e(1983)、A n d e r s o n(1986)、K r a j c i k(1989)的研究共同表明,学生由于受日常生活物质连续性模型的影响,在开始接受物质粒子模型后,也仍保留着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连续模型;B e n-Z v i等(1982、1987)的研究显示,15岁的学生即便经过历时7个月的初级化学学习,但对化学反应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仍持有相异构想;国内钱扬义等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微观世界,高一学生的头脑中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而这些想法和理解由于在较大程度上受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宏观世界概念的影响,可能会有相当部分与科学的微观概念相异,再加上学生理解微观概念的策略或心智状态的不同,使得相异构想的个体差异更大,从而对化学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13]。学生在微观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上表现出来的“困难”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概念引入太早;过分强调化学计算技能;用宏观概念“迁移”理解微观概念;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内化所学概念;忽略了学生学习概念之前的“先入之见”;没有运用科学的微观教学模式等等。

有研究发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有极强的顽固性,甚至他们在学习了化学课程几周后,又恢复了最初的错误概念。这是因为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建构了自己的“朴素理论”,所以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理智上都有了依赖感,从记忆角度上也难以一时抹去。表1为前科学概念对科学概念影响的例证。

表1 前科学概念对科学概念影响举例

前科学概念促进

甜的

物质

白色

塑料

的污染

绿色

食品

酸味静止通电云雾

科学概念催化

糖类

白色

污染

绿色

化学

酸类平衡电离

电子

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或错误概念具有广泛性、肤浅性、顽固性、自发性、特异性、表象性、迁移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学生形成前科学概念的途径主要有:(1)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2)旧有概念的局限;(3)由语词带来的曲解;(4)不恰当的类比等。前科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因素。

国内王磊认为,学生的相异概念,特别是那些被很好地隐藏起来的概念,在被提及之前必须经过外化[14]。A u s u b e l在1968年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可见,充分了解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前头脑中已存在的个体概念及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异构想,对实现学生概念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概念转变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为了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就要进行概念转变学习。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原有知识经验的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并充分运用学生在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情境)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因为要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仅仅依靠告诉学生“正确”的概念是无效的。只有在激励性的情境中,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的激烈碰撞中,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6.思维定势的影响。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情景、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始终存在,它会包括一个由新旧知识组成的认知结构之中,其积极作用表现为面对新知识、新问题会迅速地联想并运用旧知识、旧技能进行认知学习。但当这个认知结构的分辨率不高时,即可出现新旧知识的干扰和混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也就容易暴露出来。思维定势在思想方法上,表现为容易墨守成规,按一种模式化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不利于(甚至是干扰和排斥)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新问题与原型之间的相似性有三种情况:问题情境之间的相似性、表面关系之间的相似性和深层关系之间的相似性。其中问题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和表现关系之间的相似性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者能否唤醒与新问题相似的原型,也就是它决定着能否在新旧问题之间产生类比[15]。但是,它们只是进行类比的前提,如果仅以这种相似性为基础来进行类比,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因为只有两个问题在深层关系上具有相似性,才能保证类比的顺利进行。

·

12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效率受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背景材料的影响非常显著。鉴于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化学问题解决机制特征,思维定势等思维“相似块”产生的负迁移是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元认知

元认识是指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过程。随着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学习不仅是对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为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尤其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活动中,需要各种认知因素的参与,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选取策略以及调整思路等,这些调控都离不开元认知的参与。元认知监控表现为:个体能不断评价化学学习过程,获得化学学习质量的信息,找出认知偏差,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策略,以保证有效完成任务。如一个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卡壳”,他就会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要不要换一条思路。有关方面的研究证实,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均低于一般优秀生。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化学学习困难学生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首先,他们的化学认知结构中往往是陈述性知识所占比例最大,程序性知识次之,策略性知识最少。由于缺乏必要的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能有效地被感知、理解、记忆并用来解答问题。其次,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多是处于表浅的加工状态,直接制约了他们对学习策略的使用。

2.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对化学学习的有效监控。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元认知监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反馈和控制环节。但化学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分析或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对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节,使得化学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冲动性较大,从而降低了化学学习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在对比学优生和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元认知监控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化学成绩的高低。正因为元认知水平低下,才导致元认知监控下的认知策略和目标管理规划策略水平也相应较低,以致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明显不如学优生。

当然,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方面,另外诸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都有可能导致化学学习困难,而这里我们主要从心理与认知角度分析化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探讨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心理机制问题,因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由于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抽象性、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是多源性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化学学习困难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采取补偿教育措施时必须要具有整体化的思想。

参 考 文 献:

[1] 牛卫华,等.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J].心理科学,2003(3).

[2] 王后雄.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及其成因[J].化学

教育,2003(11).

[3] 孟昭辉,王云.物理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分析[J].课

程·教材·教法,2003(8).

[4] 杨少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谈高一学生化学学

习适应性问题[J].教学月刊,2005(5).

[5]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7.

[6] 牛拥,李广洲.学优生与学困生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

度差异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

[7] (美)H.A.S i m o n.人类的认知.荆其诚,张厚粲,译

[M].科学出版社,1986.

[8] C a m a c h oM,G o o dR.P r o b l e m s o l v i n ga n dc h e m i c 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S u c c e s s

f u l v e r s u s u n s u c c e s s f u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J o u r n a l o f R e s e a r c hi nS c i e n c e T e a c h i n g,1989.

[9] 李广洲,任红艳.高中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的表征

及其与策略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

(3).

[10] 黄巍.优差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J].心理科学,1994(4).

[11] 郑春花,吴星.高中生化学信息题表征层次的实验研

究[J].化学教育,2006(1).

[12] 李桢.对化学问题解决中化学表征作用的探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

[13] 钱扬义,等.日常生活概念“平均”对科学概念“8电

子稳定结构”学习的影响[J].化学教育,2006(4):29

-31.

[14] 王磊,等.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责任编辑 郑慧淑]

·

123

·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

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

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

新课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研修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研修心得 参加“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工作室对我们的帮助,研修工作室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多种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研修工作室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研修工作室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在网上我虚心学习,促使自己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的认识的转变。总之,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可以说受益匪浅。 研修工作室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学习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对于教材的一些处理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让我自己大胆的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对有些内容降低难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收益颇多.自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以来,作为研修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这些都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催我奋进。通过研修工作室,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诚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完整word)(完整word版)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作业

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 1、请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编写宗旨的理解。 【答】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认为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答】必修一的教材里科学探究和资料卡片的相关部分都体现了化学课程编写的宗旨,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更多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科学探究的相关部分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探究,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爱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必修一教材第48页的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观察铝箔加热现象的经历,但是不能解释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的原因,那么通过此节课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就能来解释这一现象了,这也是从生活走进化学的实例之一。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答】抓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内容筛选,学习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提供套餐,各得其所;提炼问题,加深理解;注重实践,培养技能。要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做到有形作业与无形作业相结合,动脑作业与动手作业相结合,解答作业与探究作业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答】对教材知识进行全局梳理,分类规划,区分新旧。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没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doc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

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 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 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 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 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 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 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 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 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 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 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解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作者:陈晓晔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20期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修正和调整,既体现了对十几年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适应了新时期化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就必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国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化学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教育部对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加以修订和完善,形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的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航标灯。《新课标》要求教师继续推进化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用课标教”来取代“用教材教”和“为考而教”的教学习惯。所以,教师的化学教学和评价都要遵从《新课标》,确保学生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的内容概述 《新课标》由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基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8个部分组成。 《新课标》增加并强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包括:宏观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新增加的学业质量也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为主要维度,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 }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课标考纲说明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课程目标共有几个层次 A A : 3 B : 4 C : 5 D : 6 2 、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D 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 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 A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 活D: 化学与技术 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 D A: 防止B: 预防C: 治 理D: 防治 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B A: 问题B: 解释C: 证 据D: 假设 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 D A: 科学B: 技术C: 社 会D: 生活 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C A: 简约性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科学性原 则D: 绿色化原则 8、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 A:感受 B:关注 C:珍惜 D:养成 9、下列行为动词,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C A:知道 B:辨认 C:解释 D:证明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D A:了解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反应水平 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A A:4学分 B:5学分 C:6学分 D:7 二、多项选择题 1、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 模仿B: 完成C: 掌握D: 迁 移E: 测量 2、 <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 物质B: 性质C: 结构D: 变化E: 用途

D:求是与创新E:活动与探究 3、课标是哪几部分构成的ABCE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活动探 究E:实施建议 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有机化学基础E:化学反应原理 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ABD A:学习领域B:科目C:单元D:模 块E:章节 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那几个基本要素ABCD A:主体 B:行为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E:环境 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的是ABCD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实验化学 E :化学反应速度 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BCDE A:准备 B:研制 C:编写 D:实验 E:推广 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与技术 D:有机化学基础 E:化学反应原理 10、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哪三个维度ABC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求是与创新 E:活动与探究11、<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物质 B:性质 C:结构 D:变化 E:用途 12、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模仿 B:完成 C:掌握 D:迁移 E:测量 三、判断题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正) 2、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误) 3、体验性目标是指用学生的心理感悟、活动感受来陈述的目标。这类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表现性的,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正) 4、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正) 5、做实验未必是科学的探究,只有在已有经验(包括事实经验和探究模型经验)和相关理解指导下的科学活动才算是高质量的科学探究。(正) 6、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正) 7、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6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结构 (5) (三)学分与选课 (6) 1.学分设置 (6) 四、课程内容 (8) (一)必修课程 (8) (二)选修Ⅰ课程 (21) (三)选修Ⅱ课程 (41) 五、学业质量标准 (51) (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51) (二)学业质量水平 (51) 六、实施建议 (5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55)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61) (三)教材编写建议 (65)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8)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71)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73) 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84)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本理念 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通过有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化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今年暑假的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是全国同步进行的,国家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这次新课标的培训的是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我们省是这样统一安排的: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目前我省学业考试制度设想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一第二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云

南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现在专家们也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8476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一: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Ra0104试述化学科学和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Ra0104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Ra02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 Ra020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Ra0302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着眼于,构建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Ra0302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Ra03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Ra0304(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Ra0402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为宗旨,着眼于,体现,兼顾的需要。 Ra0402科学素养,学生未来的发展,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自己对教学心得的研究,教学成绩很突出,教法深受学生喜爱,本人也悟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在此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重视启蒙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开发非智力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及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道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讲课时,力求

学生听懂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桃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最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大家都兴趣骤升,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勤反思 新课程强调老师的教学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明确这堂课我要做什么?教学中反思——确定怎么做?教学后反思——做的怎么样?如何改进提高,取得更好的效果?等等。教师平时要重视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思考和下功夫,不断地总结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