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

《傅雷家书》(节选)

一、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县(现南汇区)人。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27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巴黎是欧洲文化艺术之都,早年留学经历给予他艺术发展的极大动力,使他多艺兼通,在艺术、美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1931年傅雷返国,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后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和夫人朱梅馥(fù)双双自缢。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言。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因其独特风格和神韵而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二、关于《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与他的夫人于1954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一百八十多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的儿子傅聪的信件。1954年傅聪赴波兰深造,1月17日傅雷同家人一道在上海火车站送儿子去北京准备出国。次日,他写了封信给傅聪,这后来成为了《傅雷家书》的开篇。楼适夷先生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是以一颗慈爱之心不断地给儿子写信,谈生活、谈艺术、说做人、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将满腔热诚流泻于笔端,深情寄寓于一篇篇信笺之中。

傅雷以语重心长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关心、教育儿子,大到爱国、做人,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千般叮咛、万般嘱咐,

他的无私的纯真之情,益父、益师、益友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扉,给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傅雷曾说:“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长子傅聪在其严教之下,最终成长为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以其出类拔萃的钢琴演奏给人们以愉悦和鼓舞,次子傅敏则在教育行业成果卓著,他们都无负傅雷的期望。

《家书》可以说是傅先生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一般情况下,反反复复的道德教育,难免会成枯燥乏味的说教。但是,在一位学贯中西、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学者笔下,傅雷谈道德却是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妙不可言。此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团中央向广大青年推荐的优秀读物,至今畅销不衰。

三、《家书》(节选)解读

爱情观教育是傅雷家教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傅雷对儿子的爱情婚姻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以其人生经验与见识教育儿子应该具有正确的爱情观。1960年8月,傅聪与弥拉(一位英籍少女)订婚,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弥拉不满意的地方。傅雷于一九六〇年八月二十九日写了封关于爱情的回信,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又写了一封关于爱情的信。傅雷认为:“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下面,我们对傅雷的婚姻爱情观作一梳理和解读。

(一)择偶标准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二)如何认识爱情

1、“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

2、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

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三)如何恋爱

1、首先态度和心情都要尽可能的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2、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否与本质有关……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齐让对方看到……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

3、除了优缺点,俩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

4、长相身材虽不是主要考虑点,但在一个爱美的人也不能过于忽视。

5、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四、《傅雷家书》的文学史价值

“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以颂歌的基调为主,这在散文创作中尤其如此,以走马观花式的笔触记录社会主义建设的景象,以高于生活的方式描写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这使十七年的散文创作总体上缺乏真实感,往往带着粉饰生活、拔高生活的倾向。在这种异口同声的喧哗中,傅雷的家书却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十七年散文创作中最为真诚、最为精彩的华章,形成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个人话语的空间。

作为翻译家的傅雷,其译文准确流畅,被认为是“信达雅”的完

美楷模,傅雷的家书文笔典雅晓畅,在真挚感情的表达中体现其流畅文笔的感人魅力。傅雷以长辈与儿子促膝谈心的姿态,以朋友间讨论人生与艺术的心态,给儿子写家书,自然而真挚。读傅雷家书,读者会如同面对一位睿智的长者,语气亲切自然,会如同会晤一位渊博的学者,语言流畅智慧,从中既可以领略到一位慈父的良苦用心,也可以感受到一位学者的广阔胸襟。谈到十七年的文学创作时,陈思和说:“在50年代初期的文学读物里,不管是哪一类作家,只要他能公开发表的作品,大约都是歌颂性的,只是各人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不一样,对时代的感受不一样。”[4J歌颂成为十七年文学的主旋律,在异口同声的颂歌声中,在散文创作领域中,杨朔以诗化的笔触追觅时代的足迹,在对于生活风貌的描绘中充满着乌托邦的色彩;秦牧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在充满知识趣味的文笔中流露出说教的意味,刘白羽强调散文是壮丽生活的赞歌,他的散文在壮怀激烈的抒情中纳人了政治宣传空泛的模式中。这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充满粉饰现实的色彩。傅雷家书远离了颂歌式的创作模式,不以诗意化的笔触美化生活,不以说教式的方式灌输思想教育,不以空泛的抒情讴歌现实,傅雷以其真诚的姿态、丰富的学识撰写家书,与儿子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异口同声中保持着个人话语空间的真诚之作,成为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的真诚、精彩的篇章。

纪念傅雷

纪念傅雷 作家作品 1、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杭州人。 2、施蛰存的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 3、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灯下集》、《待旦集》,短篇小说集《上元灯》、《梅雨之夕》、 《善女人行品》、《小珍集》、《将军底头》,专著《唐诗百话》、《水经注碑录》、《北山集古录》、《词学名词释义》等。 本文知识 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 本文要点 1、主旨 本文叙述了作者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了傅雷的独特个性,深情地赞颂了像傅雷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质。 2、本文分别写了傅雷的三次“怒” 第一次“怒”是在昆明,“不知怎么一回事”和滕固吵翻了,竟致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第二次“怒”是傅雷与作者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作者的一句话,又使傅雷“怒”起来; 第三次“怒”也是傅雷的最后一“怒”,因在“文革”中“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一“怒”可以说是傅雷刚直性格的极致表现。 3、文章最后两段关于“刚直”的议论 作者指出,傅雷的刚直是源于“儒家之刚者”的“浩然之气”,这是最为难能可贵之处。4、质朴而深情的艺术特色 作者在回忆与傅雷交往27年的友谊时,截取了一系列的片段,来突出傅雷刚直的独特个性,语言朴实无华,但包含着深情。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2、傅雷的个性特点是() A、孤傲 B、深沉 C、狂放 D、刚直 3、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4、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5、本文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6、作为一篇记叙文,本文所采取的议论方式是() A、夹叙夹议 B、叙后评议 B、寓理于情 D、含而不露 7、文中所用“浩然之气”一词,最早见之于()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8、文中所引“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一语,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 ) A、《正气歌》 B、《张中丞传后叙》 C、《徐霞客传》 D、《纪念傅雷》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下列作品,写到“文革”中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命运的有() A、鲁迅《秋夜》 B、施蛰存《纪念傅雷》 C、宗璞《哭小弟》 D、余秋雨《都江堰》 E、史铁生《我与地坛》 3、《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三、简析题 1、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A、傅雷是怎么死的? B、傅雷的死显示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 C、从这里可以看出《纪念傅雷》的叙事聚焦点是什么? 2、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的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A、傅雷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B、作者为什么要写像傅雷那样不惜生命的人还有好几个?

傅雷 素材整理

傅雷素材整理 一、生平事迹 简介: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早年留学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上海音乐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次年与庞薰琴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中日战争时期,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陷入政治旋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中共委员会派柯灵通知傅雷该消息。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驾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傅雷简介

论傅雷的翻译观 一、“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 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傅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 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而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比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月份发表在《文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文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这恰是傅雷文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但傅 雷文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心确立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 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人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即是傅 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大背景。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方面傅雷十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 “神似”说的杰出代表。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 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方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里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 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此后,傅雷将他在绘画领域里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艺术主张贯通在翻译领域,如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 似而在神似。”[2](P215),从而使他的翻译达到了艺术化的效果,这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的确证。傅雷为使他的翻译具有原作的原汁原味,不断地摸索尝试达致最佳翻译效果的路径,终于在翻译实践中将 他的和谐主义审美观和绘画领域里的“神似”说联系了起来,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神似”说翻译论,他认为 持此翻译理念可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使翻译既不会“过”也不会“不及”。 二、“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傅雷在《巴尔扎克<高老头>重译本序》里开篇点题:“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在神似”,全文几乎都在以“神似说”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十多年后,傅雷又在1963年1月6日致罗新璋的信中说:“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可见傅雷对他的“神似”说翻译论从未动摇过。著名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说“神似神韵之说,在二三十年代翻译论战时,不是没有人提过,但是这样宣言式的以传神 标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傅雷以其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翻译观点,取得了令人 注目的成就,在读者中具有较大影响力。”[1](P193)而且傅雷提出“神似”说翻译论除了有上文所提的背景之外,在他的翻译实践中似乎有他不得不追求“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理由,他说:“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 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2](P215)、“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e(精神——引者按)殊难彼此融洽交流”。[2](P718)由于两国文字词类与句法结构、文法与习惯、修辞格律与俗语等语言上的诸多不同以及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在傅雷看来,要传达出原作的神韵来,绝非拼凑出原文句 法所能济事,因此,傅雷主张,翻译只能是“重神似不重形似”。关于翻译,傅雷屡屡提起“神似”、“形似”,而傅雷所指的“神似”与“形似”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据傅雷有关翻译的著文并结合他的译文 去分析,不难知道,他所指的“神似”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追求传达出原作字里行间的涵义和意趣;其二是指追求透出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而他所谓的“形似”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 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法构造、文法和修辞格律等。自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以来,翻译界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争议的焦点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问题。有的译者说傅雷“神似说”翻译论太过

傅雷翻译风格分析

傅雷讲稿 一.神似说 傅雷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重神似不重形似也是他翻译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傅雷认为,非杂揉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傅雷的神似说的内涵,是以美学理论和艺术哲学原理作指导,在大量优秀的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集众家神似说之大成,神似说也成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继信达雅说之后的又一伟大理论。 傅雷先生的神似翻译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求信本质,同时也是创新。有人说神似理论超越并颠覆了中国传统翻译界遵循的求信理念,更加客观地给出了翻译现象的本质,理论意义重大"第一,神似翻译理论是中国翻译标准观念的质的飞跃,是对求信观念的颠覆和超越。”“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神似说提倡在尊重译本与原作的背景差异前提下,放弃了对原文翻译绝对遵从,在翻译时要做到“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外就使中国的翻译标准观出现从案本到求信之间的明显转变,颠覆和超越了主导中国翻译界的求信观念。 二.傅译风格的主要特点行文流畅,用词丰富,色彩变化 1.行文流畅 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中说: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长年感到 苦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 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 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解,叫读者莫名其妙"这 不过是求其达意,还没有谈到风格呢"原文的风格不论怎么样,总是统一的, 完整的;译文当然不能支离破碎" 东西方文字之间无论是在句法,构词,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翻 译旨在用本国的文字表达外国译者的意思,但是决不是将外国文字生硬 地转化为本国文字那样简单"译者要打破原文的结构,语法,句法,修辞等 等,先取其意,然后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在符合原文风格的前提下,用流畅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课后习题答案,作文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课后习题答案,作 文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课后习题答案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学翻译家、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古今中外的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毕生翻译各类作品30余部,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内容主旨】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家书。书中的内容,傅雷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与之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

【主要人物】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钢琴,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乐坛,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精彩语句】 1.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3.孤独的感觉,彼此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次数多少有异而已。 4.幸福是拿或多或少的痛苦换的。由痛苦换的欢乐才是永恒的。 5.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 6.一个人唯有不求酬报地施与,才会得到最大的意想不到的酬报! 7.倘若能常常想到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精神上放松得多。 8.一个人太容易满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 9.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简介 【作者介绍】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作品内容】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作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艺术成就】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 【书中名言】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三〉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四〉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五〉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六〉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七〉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

《傅雷家书》全套完整复习版(含答案)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 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 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二、精彩语句 1、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 洁的,慈爱的! 2、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 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3、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 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4、赤字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 任务一:初识《傅雷家书》 1、看图识人物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辨识他们分别是谁呢?可以求助万能的度娘,作业帮, 图书馆资料等。动用你所能用的一切手段吧!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 1.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2)务必反复修

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3.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 (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演讲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1966年的一个晴初霜旦,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9月3日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夫妻双方双双自杀身亡,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有两个儿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雷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也是有原因的:1908年,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傅雷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翻译了相当大量的外国作品,尤其是法国作家的作品。在这些翻译作品中,傅雷翻译最多的就是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的著作。因此,傅雷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也有一句话说出了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

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不仅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不仅在翻译作品上,傅雷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作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客观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傅雷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众多学者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也自出版以来,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从各方面来讲,傅雷都是相当的优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称为大家。 对于傅雷,很多人都对他做出了评论。 好友杨绛曾说:?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画家黄苗子也说过:?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

《傅雷家书》简介2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傅雷家书》介绍: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

(完整版)《傅雷家书》名著习题及答案

《傅雷家书》中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 )。 2、《傅雷家书》曾荣获“(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 3、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 )家、文艺( 评论 )家。他翻译的作品达(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 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傅聪 )的. 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傅聪 )--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 )--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 )年至(1966 )年六月。 8.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0、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1、(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12、.《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13、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4、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15、今日之下,你已经过掉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博)(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16、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18、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19、年轻人往往(高估)自己。 20、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二、选择题30个,每个1分 1、傅雷的儿子是(AC)A、傅聪 B、傅作义 B、傅敏 2、傅雷是一个(A )的父亲。A、严厉尽责 B、慈祥仁厚 C、和蔼可亲

人物传记命题素材:怀念傅雷先生

人物传记命题素材:怀念傅雷先生 怀念傅雷先生 叶兆言 一 傅雷先生出生那年,正赶上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这是巧合,也是宿命。大清朝气数将尽,不破不立,新气象万千,给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又注定了要遭遇乱世。过去一百来年,伴随着傅雷走过,不太平的岁月远比太平时日多。 熟悉傅雷的人会告诉我们,他生性耿直倔强,容易愤怒,早在读中学之际,就因为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他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且还是带头人,以他的天性和少年经历,若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者并不会令人意外。中学即将结束时,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是不是唯一的一篇还有待考证,但是文学的魔力开始在他的血液里兴风作浪,意味着他终身必然只能与文字为伍。 从此以后,傅雷的所做所为,更像一个标准的文人,始终是有骨气的文弱书生。天下大乱,战火纷飞,血雨腥风,他没有投笔从戎,没有参与激烈的党派之争,而是有意无意地远离暴力和政治。大家都知道,傅雷曾在法国留学4年,出国时只有19岁,等到学成归国,在抵达上海的当天,正赶上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又是个国难当头的日子。6年以后,抗战爆发,和当时的很多爱国文化人一样,他曾举家去广西避难当义民,因为交通混乱,受阻于梧州达3个月之久,最后不得不返回上海。又过了两年,到1939年,傅雷历经艰险,又一次抵达内地,赴昆明国立艺专任教,差一点与闻一多先生成为同事。 傅雷没在战时的大后方留下来,他与国立艺专的校长意见不合,犯起了牛脾气,又回到孤岛上海。接下来,他以纯粹个人的形式进行着抗战,在孤岛期间,为了不与日本人照面,傅雷闭门不出,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整日埋头翻译。对傅雷的生平进行简单梳理后不难发现,他一生中有两个阶段对翻译是出奇勤奋,成绩也极为惊人,第一个阶段是抗战期间,而第二个阶段,就是被打成右派以后。 不幸有时候也能成为一种动力,面对牵涉整个民族命运的国难,以及个人事业遇到巨大不幸和挫折,傅雷都是选择用译笔来表达他的立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译圣贤书。一个有品质的文人,在个人行为上究竟应该如何特立独行,在困难面前应该如何进行正确选择,他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也许正因为如此,最后那一幕完全可以避免的巨大悲剧的出现,才会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非常痛心。当人格和尊严备受凌辱,傅雷的终极抉择,竟然是与心爱的妻子一起自杀。如此坚强的一个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关没能挺过来?这是一个仍然值得讨论的命题。 二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没有了翻译家,世界文学将是一段十足的空白。没有翻译家,即使我们像伟大的歌德那样,信心百倍地宣布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但语言障碍的高山挡在面前,我们还是看不到山那边的无限风光。 傅雷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学翻译上,他的第一本译作是《夏洛外传》,这是一个卓别林演绎出来的故事,是好莱坞的电影,经过法国人改写,再通过傅雷的翻译,变为一道精神菜肴端到中国人面前。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是否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根据译者自述,傅雷希望它能为自己挣几个小钱,结局却是遭到好几家书店经理的拒绝,只能自费出版。 傅雷的翻译最后受到大家欢迎不容置疑,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巴尔扎克真该好好感谢这位中国知音,正是因为有了傅雷的出色翻译,这位法国大作家的心血才货真价实地成为中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

现代以降,我国的翻译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拥有一代又一代广大而忠实的读者,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在译界以外具有重要影响。傅雷先生的译事活动使他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他的译著在我国浩瀚的译林中树立起一座翻译文学的丰碑。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前会长柳鸣九说:傅雷是“在中国堪称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两位的翻译巨匠”, “虽然也曾遇见过挑战与叫板,但至今仍坚如磐石”[1]。今天我们谈论傅雷,主要是为了探寻他登上翻译文学艺术高峰的路径,探讨其翻译艺术对我们今天翻译活动的意义和启示。鉴于现代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再创造的过程,研究领域扩大到此前的文本选择与准备和此后的译本的传播与接受,本文将从上述三个阶段来探讨傅雷的翻译活动在今天的意义。 一 从文本的选择与准备阶段看,傅雷的翻译活动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选择原作坚持有所不为。傅雷说过, “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就不必勉强;有的人与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倘若明知原作者的气质与我的各走极端,那倒好办,不译就是了。”[2]抱着这种主张,傅雷对即便在中国很受读者欢迎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也“不想接受”,因为“没有多大缘分”;对莫泊桑也“觉得不对劲”,有点“怪腻儿”。面对种种经典,傅雷从不放弃自己的选择标准。他所选择的是与自己一见如故的作家,如罗曼·罗兰,因为傅雷自己也说,他和罗兰两人“个人气质相近”,还因为他有着不亚于罗曼·罗兰的深厚的艺术修养,有着与其同样挺拔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 宋学智许钧 内容提要选择原作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做到选择的目光与翻译的目的统一;翻译原作过程中保持严肃求真的姿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匠心的运用;以“先为艺术家、再为文学家、终为翻译家”为攀登翻译文学高峰的路径;把儒家精神中的执著进取与道家思想中的推崇天然之美完好地结合在翻译实践中。以上是傅雷的翻译实践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傅雷对今天的翻译活动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傅雷翻译意义 宋学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10097 许钧,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10093

傅雷简介

《傅雷家书》(节选) 一、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县(现南汇区)人。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27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巴黎是欧洲文化艺术之都,早年留学经历给予他艺术发展的极大动力,使他多艺兼通,在艺术、美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1931年傅雷返国,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后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和夫人朱梅馥(fù)双双自缢。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言。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因其独特风格和神韵而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二、关于《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与他的夫人于1954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一百八十多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的儿子傅聪的信件。1954年傅聪赴波兰深造,1月17日傅雷同家人一道在上海火车站送儿子去北京准备出国。次日,他写了封信给傅聪,这后来成为了《傅雷家书》的开篇。楼适夷先生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是以一颗慈爱之心不断地给儿子写信,谈生活、谈艺术、说做人、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将满腔热诚流泻于笔端,深情寄寓于一篇篇信笺之中。 傅雷以语重心长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关心、教育儿子,大到爱国、做人,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千般叮咛、万般嘱咐,

《傅雷家书》傅雷 名著阅读知识点及中考题考点汇总(带答案)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知识点及中考题考点汇总(带答案) 说明:本资料已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傅雷家书》傅雷知识点 1、文体:家信汇编而成的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2、作者介绍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3、内容概述 主要内容: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4、主题思想: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5、人物性格 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雷家书简介 作者

傅雷家书简介作者 傅雷家书简介作者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傅雷,傅雷家书作者,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作者简介: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演讲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1966年的一个晴初霜旦,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9月3日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夫妻双方双双自杀身亡,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