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E-govern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 II 1编制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目标与任务 (4)

5.1 目标 (4)

5.2 任务 (5)

6建设原则 (6)

7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 (6)

7.1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6)

7.2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3)

7.3 直辖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6)

7.4 计划单列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9)

7.5 地(市、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22)

7.6 县(区、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25)

8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技术要求 (27)

8.1 网络建设要求 (27)

8.2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28)

8.3 政务系统建设要求 (30)

8.4 数据交换建设要求 (32)

8.5 安全性要求 (33)

8.6 服务体系要求 (35)

9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过程 (35)

9.1 总体建设过程 (35)

9.2 网络建设 (36)

9.3 数据中心建设 (37)

9.4 数据库建设 (38)

9.5 项目管理 (39)

9.6 软件开发管理 (41)

9.7 安全保障 (44)

9.8 运行维护 (46)

9.9 质量保证体系 (49)

I

前言

为指导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州)、县(区、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规范其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建设目标、任务、原则、技术要求和建设过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II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1编制目的

本标准包含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州)、县(区、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建设原则、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建设过程等内容,规定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要点,适用于指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州)、县(区、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信息安全保障等电子政务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国土资源数据调查、普查工作以及测绘、海洋行业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578-200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CJJ 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

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

1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办法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

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 electronic govern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职能,面向社会、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行政审批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而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electronic government platform of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是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支撑性、基础性平台,可基于该平台搭建各种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系统。

网络基础设施 network infrastructure

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基础设施重要硬件的选择主要包括网络通信设备、网络连接设备、网络服务器等几大部分,从层次上可分为政务内网(本地局域网)、专网(连接异地不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网络)和政务外网(用于面向社会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络)。

内网 intranet

是“内部局域网”的简称,又称“政务内网”,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其直属单位用于内部政务管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以及内部信息服务等的局域网。内网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

外网extranet

是“外部局域网”的简称,又称“政务外网”,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其直属单位访问国际互联网、

2

提供国土资源对外信息服务等的局域网。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组建、拥有、管理和使用的网络。组建专用网时,可以自行铺设线路,也可以租用公用数据网的专线电路。

物理隔离physical separation

保证内网不能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公共网的措施。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of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包含了涉及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所有图形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等数据库以及数据库提供的管理、服务、更新维护系统。

数据交换 data exchange

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体系是指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的软件硬件系统实现上下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间纵向的数据交换、同级应用系统间横向的数据交换,以及面向外部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

国土资源业务模型 business model for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采用信息工程方法论,在规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和建立的国土资源业务逻辑模型,它包括业务分类和逻辑功能模型、系统数据描述、业务逻辑模块和相关数据集的关系描述等内容。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政府部门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送、处理、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政务信息公开government information openness

3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以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的活动。

国土资源全国广域网

指通过“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或DDN/帧中继专线联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以及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形成的广域网。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为保护信息资产免遭有意无意的非授权的获取、损坏、泄露、操纵、修改、损失或使用,所采用的概念、技术、技术措施及行政措施。

信息安全等级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

信息安全等级是为了保护不同实体的秘密信息、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而对其定义的不同保护级别,以实现按等级的保护、响应和处置。

电子政务安全策略electronic government security policy

在电子政务中,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信息等安全而采取的政策或方针。

电子签名,数字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 digital signature

在电子政务的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5目标与任务

5.1目标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体系。使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社会服务等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应用,国土资源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宏观调控更加主动。通过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网络化运行,形成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4

1)构建畅通、安全、便利的国土资源网络,使其成为信息传输主渠道。全国国土资源网络覆盖到

市和部分县,网络畅通、功能完善,满足远程数据交换需要,有效支撑国家、省、市、县四级

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主渠道,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

2)实现政务管理业务网上运行,显著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

务各项管理业务的网上运行,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和贯穿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显著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效能;

3)构建稳定、可靠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使数字化信息能够基本满足管理和决策需要。建成一批

影响全局、支撑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形成数据库更新机制,完善数据库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成数据中心,使数字化信息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4)实现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体系,使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上下级之间的数据交换通畅、

及时、安全;

5)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充分共享,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建成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化服

务体系,实现政务信息的网上公开,丰富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完善门户网站体系,使其成为社会公众获取国土资源信息的主要窗口。

5.2任务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包括以下任务:

1)建立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并依托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整合、集成已有业

务应用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地政业务管理系统、矿政业务管理系统、地质环境业务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等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2)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支撑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

基础数据库,建立数据维护与更新机制,开展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提高国土资源基础

性、战略性数据的利用水平;

3)建设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国土资源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扩大信

息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内容,提升信息服务的及时性,推进政务信息的网上公开,形成“一站式”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网站门户。通过对各级网站之间互联和网站之间数据集成,形成国土资源网站体系,树立国土资源网站的权威性。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国土资源数据统一服务平台。研究网上空间数据快速获取技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基于互联网上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服务;

4)建设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政务内网、外网,加强综合网络管理,

建设和完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保证网上信息畅通传输和安全运行;

5

5)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开展信息交换技术研究,

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体系。加强数据资源的积累,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满足基础数据对各级应用系统的支撑;

6)健全和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研制和推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急需的标准,

加强对标准的指导培训和推广应用,制定各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规范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政策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机制。

6建设原则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牢固树立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围绕参与宏观调控,加强资源监

管,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资源信息共享服务;

2)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建用并举,适时并轨”的建设方针。深化需求分析,

做好需求调查。具体需求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梳理和提出,信息化建设机构负责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在技术选择上,应采用成熟技术,做到节约、实用,不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系统边建设,边应用,通过应用拉动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和应用规模,通过系统应用尽快实现相关业务运行的无纸化、网络化;

3)强化资源整合,加强统筹开发。围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集成、整合各级、各类业务应用系

统和数据库系统,统筹好已有系统与在建系统、各类与各级系统、不同来源信息化工程项目之

间的关系等;

4)统一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科学、规范地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各级系统建设的

上下一致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有机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体系。

7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

7.1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以政策、法规和标准等为保障,以计算机网络及硬件平台为依托,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上构建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体系的支持下,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国土资源行业内网网站和外网网站,形成对行政管理和社会的应用与服务,同时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在切实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6

7

政策法规

标准规范

计算机网络及硬件平台(网络系统层)

数据资源(数据层)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支撑层)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门户(服务层)

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系统(应用层)

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数据交换体系

国土资源内网网站

国土资源外网网站

用户行为安全

应用权限安全

系统访问安全

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

保障

安全

图 1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

7.1.1 网络系统层

网络系统层主要应由计算机网络及硬件平台,即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及其运行环境组成,主要包括信息网络、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管理平台和机房等。

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包括政务内网、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和政务外网等三种网络。政务内网用于运行内部办公系统、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存储管理,通过路由器接入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政务外网通过防火墙接入国际互联网,为社会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7.1.2

数据层

数据层构建主要应包括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交换体系的建设。 7.1.2.1 数据中心

国家、省(直辖市)、市(计划单列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分别建立数据中心,各级数据中心承担本级和下级国土资源管理数据的汇集、存储、管理和交换利用服务。

1)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包含网络基础系统、数据存贮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系统、数据挖掘支持系统和数据交换体系六个组成部分。图2为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图。

图 2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图

(1)网络基础系统提供网络接入、本级核心网络系统、本级及其下级的网络管理功能;

(2)数据存贮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提供对各类数据的存贮、备份、恢复、

迁移等基础功能;

(3)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检查、整合、数据入库、更新维护及数据清理等功能;

(4)数据服务系统提供数据目录、数据服务目录、元数据、数据搜索引擎、数据加工、服务计

费等功能;

(5)数据挖掘支持系统完成数据的主题分析,主题统计,数据挖掘、输出、决策服务等功能;

(6)数据交换体系提供数据提取、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功能。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应包括如下内容:

(1)元数据库;

(2)各级管理部门辖区范围的地政、矿政基础数据库,包括地形、城镇地籍(省级部门不一定

含此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规划、基本农田、矿产储量数据、采矿权属等各类专题

基础数据库;对于各类专题空间数据,又包括大中小等等众多不同比例尺的数据;

8

9

(3) 国土资源应用项目数据库,包括土地审批、征地、供地、采矿权及探矿权数据,储备用地、

基准地价、土地监察等项目数据;

(4) 通过数据交换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

业务的联网审批和各类数据的同步更新、共享; (5) 国土资源业务模型数据及运行过程和结果审批数据; (6) 根据业务需求定制统计及决策支持模型数据;

(7) 通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和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

(8) 对于已有数据中心基础的,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系统可以被修改、替换与变更,但

其历史数据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继承。

2) 数据中心的功能

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实现如下功能: (1) 基础数据库搭建功能;

(2) 为各类信息集中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 (3) 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4) 在数据交换机制支持下,完成本级和远程的数据更新;

(5) 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提取、集成、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

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7.1.2.2 数据交换体系

国土资源行业数据交换体系是通过国土资源专网,建立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各级信息交换平台,形成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之间、相关单位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机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技术系统。

其逻辑结构见图3所示:

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体系

横向:

面向外部系统的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

纵向

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

图 3 国土资源交换体系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应包括4部分内容:

1)应用集成系统

应用集成系统是集成不同应用系统的基础,通过应用集成系统,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形成松耦合连接,实现信息转换、信息订阅、信息发布等功能。

2)应用适配器

应用适配器指与具体应用系统便捷连接的模块化软件,主要用于解决应用系统与应用集成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信息交换等问题,实现数据的提取、加密和压缩等功能。

3)资源服务器

存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模式。

4)Web服务器

管理数据交换平台所能提供的Web服务。

7.1.3支撑层

支撑层由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所构成,主要包括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构建平台,电子政务运行平台是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撑环境,电子政务构建平台用于直接构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行业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电子政务构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同时自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支撑数据库中的元字典的解释和调用,形成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如图4所示:

图 4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框架

10

7.1.4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由政务管理应用系统构成,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级国土资源地政、矿政业务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主要应包括以下系统建设。

1)地政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各级土地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运行及各级土地管理业务的实时网上传输与汇总,实现对土地批、供、用、补全程监督。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供应、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市场监测、地价监测、土地供应、建设用地审批备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等应用系统。

2)矿政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各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业务的网上运行及全国矿产资源管理数据的汇总,实现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监管及矿产资源状况的动态掌握。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探矿权管理、采矿权管理、储量登记统计、储量评审备案、矿山开发利用统计、矿业权年检收费等应用系统。

3)地质环境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地质灾害发生现场,主要包括矿泉水管理系统、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机构资质审批管理系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备案管理系统等。

4)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

系统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全球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动态变化分析系统、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系统、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分析系统、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系统和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等。

7.1.5服务层

服务层由信息服务平台构成,由国土资源门户网站、触摸屏系统、电话语音系统、短信服务系统等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1)国土资源门户网站是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应包括: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电子

信访,政务公开等内容;

2)触摸屏系统提供办文查询、办事指南查询、政策法规查询及其他信息查询(如通知、公告查询、

区域国土资源现状查询、招拍挂信息查询等);

11

3)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应包括语音录制与合成管理、语音查询库管理、语音通话记录管理、系统参

数管理等功能。语音录制与合成管理主要对要查询内容如公告、政策法规、部门联系电话与联系人、办事规程、申办资料、收费标准、报批结果等借助语音引擎技术进行语音预录制与合成。

语音查询库管理对查询类别、语音提示以及代码等进行管理,从而建立代码与查询内容的规则与关系。语音通话记录管理包括对用户语音记录的查询与回放等功能;

4)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应包括办文通知、服务内容与代码管理、短信收发记录、参数管理等功能模

块。办文通知主要应包括缺项材料通知、发文领取通知、各种费用收缴通知等。服务内容管理应包括设定服务获取代码、服务发送内容等。参数管理包括短信中心代码设置、发送延时设置、短信长度设置等;

5)信息产品发布系统由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对数据、图件、资料等数据成果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光

盘、磁盘、纸质等各种介质,并向社会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应包括信息产品管理、信息产品预定登记、信息产品发放管理等模块。

7.1.6法律与法规

在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时,除应遵循本标准提及各项标准外,还应遵循已经发布的各类总体标准;另外也必须符合各级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及国土管理部门发布的各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7.1.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以及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促进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7.1.8组织保障体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全国国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形成切实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7.1.9系统建设模式

集中式建设模式: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所有运算都集中在中心服务器,其他网络端点通过远程联接上中心服务器,端点本身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存放功能。这种模式具备系统运行效率高、易于管理、易于维护等优点,主要适合信息共享程度高、信息一致性要求高的跨部门应用,例如网站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等。其示意图见图5

12

共享数据库

应用终端应用终端

中心服务器

图5 集中式建设模式示意图

分布式建设模式:多用于网络系统的互连。本模式具有系统构建灵活,可扩展性好等特点,可将政务资源的提供者与使用者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充分保护以往系统的投资;还可以有效隔离下层交换服务与上层应用,使信息交换成为公共服务,可为多个应用共享。跨部门信息交换主要应采用分布式建设模式。其示意图见图6。

应用终端应用终端

共享数据库共享数据库

图6 分布式建设模式示意图

混合式建设模式:是集中式模式与分布式模式的综合运用,除数据中心外,还有多个分中心或数据库系统,分中心或者数据库系统定期或不定期的与数据中心进行交换,以保持数据的更新。其示意图见图7。

共享数据库

应用终端应用终端

中心服务器

共享数据库共享数据库

图7 混合式建设模式示意图

7.2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7.2.1建设内容

1)计算机网络及硬件

建设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硬件系统,选择适当的专线实现与国土资源部、辖区范围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联网。

2)数据中心

13

采集、获取各地(市、州)国土资源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建立全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并通过建立更新机制和政务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更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

(1)建立省级国土资源数据库;

(2)进行省级国土资源数据存储中心及相应的灾备中心等安全系统的软、硬件建设;

(3)建立与相关省级、市级数据中心等网络连接,部署相应交换设备和交换体系,实现对本级

中心数据的更新,与上下级数据中心的交换。

3)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全省宜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支持统一的系统功能调用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全省数据资源、身份权限以及业务规则的统一管理,满足各级和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需要。

4)政务管理系统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GIS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及其相关平台,建设各类政务管理系统,并根据需求变更不断调整。省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应包括地政业务管理系统、矿政业务管理系统、地质环境业务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等4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地政业务管理系统

a)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管理系统

b)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

c)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

d)建设用地审批备案系统

e)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系统

f)土地供应管理系统

g)地价监测管理系统

h)土地市场监测管理系统

i)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等

(2)矿政业务管理系统

a)矿产资源规划审批管理系统

b)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

c)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系统

d)探矿权管理系统

14

e)采矿权管理系统

f)矿业权年检收费系统等

(3)地质环境业务管理系统

a)矿泉水管理系统

b)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

c)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机构资质审批管理系统

d)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e)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备案管理系统等

(4)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

a)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系统

b)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c)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

d)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系统

e)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分析系统

f)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系统

g)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等

5)服务平台体系

服务平台体系主要包括建立省级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办事结果查询、多媒体信息检索、视频点播、信息广播、事务处理以及其它信息服务等。

7.2.2建设模式

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本省及各地(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业务特点及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建设和运行模式。

1)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国土资源部相关要求制定、执行本区域的实施标准和规范要求;

2)对本省所属地(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网络、软件平台以及应用系统方面可考虑统一各地(市、州)的建设模式和承建方案,采用相同的系统平台或应用系统。

如各地已有运行成熟的系统,需要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

3)通过专网和数据交换体系实现与国土资源部以及各地(市、州)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业务数据的交换和数据汇总;

4)对于部分集中于省级管理特定的系统,可以考虑建立全省集中式管理运行系统,通过专网连接

至各地(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现数据、业务的垂直上报和管理。

15

可采用以下如图8所示的建设模式。

图 8 省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7.3直辖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7.3.1建设内容

1)计算机网络及硬件

建设直辖市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域网和数据中心硬件系统,选择适当的专线实现与国土资源部、

辖区范围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联网;

16

2)数据中心

通过外业采集和内业处理以及历史数据整合,建立全市资源数据库及数据中心,并通过建立更新机制和政务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更新。直辖市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

(1)建立直辖市级国土资源数据库;

(2)进行直辖市级国土资源数据存储中心及相应的灾备中心等安全系统的软、硬件建设;

(3)建立与相关直辖市级机关、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网络连接,部署相应交换设备和交

换体系,实现对国家资源数据中心和本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的适时更新。支撑县级业

务系统的运行。

3)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全市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支持统一的系统功能调用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全市数据资源、身份权限以及业务规则的统一管理,满足各级和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需要。

4)政务管理系统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GIS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及其相关平台,建设各类政务管理系统,并根据需求变更不断调整。直辖市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应包括地政业务管理系统、矿政业务管理系统、地质环境业务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等4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地政业务管理系统

a)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管理系统

b)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系统

c)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

d)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

e)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理系统

f)土地登记管理系统

g)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系统

h)土地供应管理系统

i)地籍管理系统

j)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

k)土地市场监测管理系统

l)地价监测管理系统

17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2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用于规范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新建、扩建、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的编写。编写方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与具体项目内容无关的条目。项目依据、必要性、技术方案和预算等章节为项目方案审查的重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升级改造、其他。 (三)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 (五)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如有相关文件依据、领导批示,必须在申报时一并提交。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对履行部门职能、完成部门业务工作目标的价值,以及现有信息化条件与业务需求的差异;扩建、升级改造项目必须描述现有系统实际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并分析说明不进行升级改造将会产生的风险。

三、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一)需求分析。 包括业务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信息传输量、存储量分析、数据结构分析,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信息资源共享需求,机房环境、基础网络、跨域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需求。 (二)业务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明确项目支持的用户、业务内容和数据规模目标;明确项目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等方面的预期量化绩效目标;明确项目在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机制规范及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方面的目标。 (三)技术目标。 为实现业务目标所要达到的技术功能性能目标:包括软件功能、性能、易用性、兼容性、可靠性、健壮性等目标;网络、存储、主机、机房设备等硬件的性能、兼容性等目标;根据系统安全风险确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目标;建设中可以形成的信息资源、规范标准等目标;技术保障运行等方面的目标。 如为分期建设项目,应说明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并重点阐述本期建设目标。 四、技术方案 (一)总体思路。 建设原则、遵循和参考的标准规范、总体设计框架和技术路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报告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

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月5日).pdf

附件1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证候(简称证)是对疾病(泛指非健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相关法规,特制定《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指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指导原则》旨在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其正文内容中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都可以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更详实具体的技术标准。 一、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及基本要求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应来源于临床实践,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证候类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应有充分的人用历史证明性文献材料,包括处方来源、组方合理性、临床应用情况(包括提供临床实践完善处方的演变过程)、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如拟开发的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来源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针对临床常见基本证候的,应提供相关证明;如是源于医案中对比分析研究所发现的相对成

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典型医案和系列医案;如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基础且有相应数据证明的成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相关临床研究总结报告,该总结报告应明确具体中医证候、疗效特点和安全性信息;如是源于国家科技立项的临床研究成果,应提供临床研究部分的总结资料及相关的成果鉴定材料。 证候类中药新药立项开发时,应注意评估与已上市同类药品的临床价值差异,以明确其是否具备临床开发价值。 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定位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应定位于消除、改善或控制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一组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等,也可定位于通过证候改善达到疾病治疗等目的。 三、证候类中药新药的证候诊断 拟开发新药的中医证候确定应有与之相关的临床实践基础,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可以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进行制定,如无适用的诊断标准,可自行制定并经专家论证达成共识。证候诊断构成要素可采用定性或半定量方式,或主次症的方法,鼓励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诊断量表,并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辅以客观诊断指标。 四、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 (一)基本研究思路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可有多种模式,如单纯中医证候研究模式、中医病证结合研究模式或中医证统西医病的研究模式,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引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精神,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相关技术管理活动,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可靠,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第一条《技术指南》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选择。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技术选择要围绕业务需求,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要求。 (一)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以完整地实现系统预期功能为目标,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 (二)要根据安全需求,实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三)要根据应用的需求,合理确定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等级,合理确定系统部件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四)为保证系统不断扩展的需要,有利于工程的分步实施,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系统要预留功能扩充的接口。 第二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一)按照《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标委高新[2002]42号)要求,积极采用国家标准。 (二)对尚无国家标准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三)各地区、各部门也可以结合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国家标准制定建议和方案。 第三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适应业务协同和系统扩展的要求。 (一)优先选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体系结构。 (二)鼓励服务器端使用集群服务器和高可用服务器软件。 (三)鼓励选用不同技术方案,使用多种终端,在业务集中管理、安全性要求高的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推荐使用网络计算机。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青岛市为例 学校:山东农业大学 学院班级:文秘教育专业3班 姓名:李梅 学号: 摘要: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社会政府运行的平台,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通过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等。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简单推广和应用,不是简单的把现有政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它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和改革。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引用一定的方法体系,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推行电子政务,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效、稳健、快捷和可持续发展。青岛市作为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城市和全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进行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上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金宏网”成为我国省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布局最完整、最大的网络之一。青岛政务网以一网式协同办公为基础,通过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切实提高了网上公共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政府治理 实施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对政府部门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两年来青岛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

脉搏血氧仪设备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脉搏血氧仪设备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脉搏血氧仪设备(以下简称血氧仪)临床评价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血氧仪临床评价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血氧仪临床评价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脉搏血氧仪设备,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分类编码为6821。 脉搏血氧仪设备通过光信号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利用脉动

血流导致组织光学特性的依赖于时间的变化,用于无创的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搏率(PR,即Pluse Rate)。 脉搏血氧仪设备包括脉搏血氧仪主机、血氧探头和探头延长电缆(如提供),其中探头延长电缆和血氧探头可组合成单一的部件。 本指导原则所述的血氧仪包含预期测量和监护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各种设备或系统。血氧仪可以单次测量或连续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或是独立设备,或集成在多参数模块的设备或系统中。血氧仪可以使用透射、反射或散射方式,透射、反射或散射方式指的是血氧探头几何结构,而不是指血氧仪的原理、光在血红蛋白上的作用机理。 本指导原则对于血氧仪的测量部位、预期使用环境等不做限制,例如,血氧仪的测量部位包含但不限于手、手指、足、前额、耳、鼻和背,等等;血氧仪预期在医疗机构或在家庭中使用。 二、基本要求 制造商应提供血氧仪的下述信息: (一)综述信息 1.临床机理、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实现方法,例如,功能血氧饱和度或氧合血红蛋白、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2.设计特点和功能;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抄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新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手册1 一、单选题 1、 ( D ) 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 程 2、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3、 CSCW的关键是: ( C ) A 通信 B 合作 C协调 D网络 4、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 起步较早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 ( A ) A 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5、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6、工作流管理系统核心是: ( B )

A 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 B工作流执行服务 C 客户应用管理 D 数据储存 7、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 A 在线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 数据仓库 D数据分析 8、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 A 提取整合数据 B 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 将信息转换成知识 D 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9、实施政府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 ) A 建立数据库, 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 数据挖掘 C 在线数据分析 D 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有: ( BCD ) A 试点实验 B 统一的发展规则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三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三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 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陕国土资发[2014]137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4.08.25 【实施日期】2014.08.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三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陕国土资发[2014]137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杨凌示范区国土资源局、韩城市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精神和《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编制工作方案》,现将开展我省第三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 矿产资源规划是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国和省矿产资源总体

规划的重要环节。各市、县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将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做好。 二、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目标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5年。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要突出监督和管理的直接依据作用,对本级审批发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进行详细部署和安排。细化落实各类规划区,明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区和工程,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确保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空间布局、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和管理措施落地。 (一)主要任务 1.落实上级矿产资源规划。结合本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资源环境特点,对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布局方案等目标、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 2.统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规划。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和审批权限,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 3.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提出管理措施,确保上级规划、本地规划有效地实施。形成科学有效的矿产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矿产资源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2015年第14号)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2015年第14号) 为指导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5月19日 附件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一、编制目的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人进行临床评价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审评提供技术指导。 二、法规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的临床评价工作,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价工作。如有针对特定产品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则相应产品临床评价工作应遵循有关要求。 四、基本原则 临床评价应全面、客观,应通过临床试验等多种手段收集相应数据,临床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数据、有利的和不利的数据均应纳入分析。临床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应与产品的设计特征、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相适应,也应与非临床研究的水平和程度相适应。 临床评价应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如适用人群、适用部位、与人体接触方式、适应症、疾病的程度和阶段、使用要求、使用环境等)、使用方法、禁忌症、防范措施、警告等临床使用信息进行确认。 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评价应得出以下结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品可达到预期性能;与预期受益相比较,产品的风险可接受;产品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均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五、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临床评价要求 对于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产品,注册申请人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和申报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具体需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要求如下: (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 (二)提交申报产品与《目录》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对比说明应当包括《申报产品与目录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对比表》(见附1)和相应支持性资料。 提交的上述资料应能证明申报产品与《目录》所述的产品具有等同性。若无法证明申报产品与《目录》产品具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

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 (2011年度)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二年九月

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 (2011年度)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二年九月

概述 (1) 1 土地资源 (2) 土地利用现状 (2) 耕地保护 (4) 土地利用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 宏观调控 (8) 2 矿产资源 (9) 矿产资源概况 (9) 地质勘查及油气开发 (11) 矿权管理及开发整顿 (13) 矿产储量 (15) 矿产资源规划 (16) 矿产品产供销 (16) 3 地质环境 (20) 地质环境监测 (20) 地质灾害及防治 (20) 矿山地质环境 (21)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22) 4 国土资源信息化 (24) 5 国土资源管理 (25) 6 2012年工作要点 (26)

概述 概述 2011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勇破难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国土资源保障水平和违法违规“一升一降”的目标,赢得了“十二五”开门红。 ?服务大局,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保障发展贡献突出; ?恪尽职守,强化管理,严格考核,保护资源成效显著; ?统筹兼顾,积极协调,夯实责任,服务民生不余遗力; ?创先争优,锐意改革,强化基础,系统形象得到提升。

土地利用现状 2011年全省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主要地类面积为: ● 耕地 3987902.88公顷 (59818543.20亩) ● 园地 843096.51公顷 (12646447.65亩) ● 林地 11219303.93公顷 (168289558.95亩) ● 草地 2881229.57公顷 (43218443.55亩) ●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45332.29公顷 (11179984.35亩) ● 交通用地 240497.66公顷 (3607464.90亩) ● 水利设施用地 309647.47公顷 (4644712.05亩) ● 其他土地 335377.98公顷 (5030669.70亩) 1 土地资源 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 2011年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 园地4.11% 耕地19.41% 未利用地4.99% 交通用地0.42% 水利设施用地 0.17%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5% 草地10.7% 林地 54.59%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电大09行管本电子政务作业题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手册1 一、单选题: 1、( D )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P3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 2、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B )P30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3、CSCW的关键是:( C )P37 A通信 B合作 C协调 D网络 4、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 A )P47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5、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B )P30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6、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 B )P39 A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 B工作流执行服务 C客户应用管理 D数据储存 7、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P42 A在线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数据仓库 D数据分析 8、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P43 A提取整合数据 B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将信息转换成知识 D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9、实施政务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 )P43 A建立数据库,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数据挖掘 C在线数据分析 D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P12 A.20世纪80年代初 B.20世纪80年代中期 C.20世纪80年代末期 D.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有:(ABCD )P140-141 A试点试验 B统一的发展规划 C采取“分地区、分等级、分类别、分阶段”的实施方案 D利用财务杠杆 2、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ABCD )P173-174 A政府电子交易 B政府网站设计 C政府搜索引擎 D辅助政府决策 3、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包括:(ABC )P83 A手段创新 B方法创新 C模式创新 D技术创新 4、GRM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 ACD )P106-107 A为创新与整合服务提供渠道 B提升政府的服务理念 C整合政府服务内容 D提供个性服务 5、电子政务的组成包括:( ABCD )P23 A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办公 B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C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D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6、厂商对电子政务市场的竞争表现在:( ABCD )P123-124 A大牌厂商采取渗透、扩张、收购、联盟等方式大局进军 B地方厂商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竞争优势 C专业性的电子政务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D目前没有哪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形成了电子政务的主导力量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各市国土资源局,杨凌示范区国土资源局: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土地市场运行变化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国土资源部对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要求,现将全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予以公布,并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业用地出让前应当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进行评估,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土地供应政策和最低价标准等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出让底价,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

法供地。二、对我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70%执行。优先发展产业是我省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订的本地产业发展规划中优先发展的产业,内容详见附件2。用地集约是指项目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超过《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所规定标准40%以上、投资强度增加10%以上。 三、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70%执行。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工业项目是指在产地对农、林、牧、渔业产品直接进行初次加工的项目,内容详见附件3.四、对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目的 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从本质上讲,政府所需要的并不是一套网络,那么掩藏在政务网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适应形势,转变职能:从“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提高效率,精简机构:配合转变职能,裁减冗员,节约成本; 政务公开,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程度,提高政府透明度; 加强行业管理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管,稳定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秩序; 科学决策,提高执政水平:依靠科学数据,预测和规避风险; 政策宣传和民众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国民素质; 这些才是政府的真实需求,任何信息化的建设都必须要围绕这样的目的来进行。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 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可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2.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 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4.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 电子政务可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5.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电子政务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6. 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

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治疗呼吸机。 治疗呼吸机的使用目的是: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治疗呼吸机是一种为增加或供给患者的通气而设计的自动装置。

治疗呼吸机预期由专业操作者操作,应用于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治疗呼吸机预期在专业医疗机构内的重症治疗环境中使用或在专业医疗机构内进行患者转运。治疗呼吸的适用人群可以是:成人、儿童、婴幼儿或新生儿。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治疗呼吸机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同品种治疗呼吸机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要求。 其他呼吸治疗设备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准备相应资料。 二、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 治疗呼吸机作为生命支持设备,应被视为高风险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开展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必要的。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考虑进行临床试验: 1.注册申请人为新的申请人,比如其治疗呼吸机产品从未在中国境内上市。 2.拟注册的产品属于申请人的全新产品,或产品包含全新的临床应用功能。例如申请人原来只持有气动电控治疗呼吸机注册证,此次拟申请注册电动电控的治疗呼吸机;再如,产品增加了可自动调节临床治疗参数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治疗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多种多样。临床试验时,针对不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持会议并制定了信息化推进方针,决定以电子政务作为突破口来带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时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以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年进展 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向深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政府信息安全高效采集、传输、存储、加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部委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大多数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基本上覆盖到县级单位。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有很大提高。以办公自动化业务为例,在本世纪初期中央一级单位覆盖率只有10%,目前已达到100%。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金”字重点工程,如金关、金审、金税、金盾等涉及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达到了100%。根据调查结果,东部地区省市一级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达到80%以上,区县一级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西部地区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还相对较低。 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其中,人口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工商系统建设的企业法人数据库也基本完备;民政部建立的社团机构基本信息库和中编办建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库也基本建成;还有统计部门搜集了大量统计信息,建立了统计数据库;测绘局建立了空间地理系统数据库等。 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具有一定规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区县一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也达到了90%,成为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已经达到4500多个,也是由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来支撑的。金农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信息安全保障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基础设施都得到加强,普遍实行了等级保护、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和演练等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方面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十年成效 对于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效,有如下三点: 首先,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一些与金融、税收、海关、审计等经济运行管理直接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金税工程一期投入25亿元,当年就带来税收增加250亿元的效益。在金融监管信息化中,仅反洗钱系统2009年发现的可疑资金交易就超过4000多万份,涉及金额超过800亿元。 从间接经济效益看,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十多年来业务量成倍增加,但公务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此外,电子政务还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信息化使政府行政手段更加丰富,行政行为更加高效。如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