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24 大纲执笔人:何冬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土木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是一门研究建筑材料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加工、使用、维护保养及质量检验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房地产管理工程类等专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门技术性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功能。

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同时对建筑材料的储运和保护有所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介绍及材料标准。

教学难点:常用建筑材料及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及常用建筑材料;

(2)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常用的材料标准;

(4)了解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任务、学习方法,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二)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材料的各种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通过孔隙率、孔隙特征,推导材料的一些其它技术性质,及通过材料的技术性质,去理解材料的用途。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

(2)理解材料与各种物理过程相关的材料性质;

(3)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基本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性性的影响。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基本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久性的影响。

(三)气硬性胶凝材料(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气硬性和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石灰的生产与技术性质。

教学难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以及保管。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石灰、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玻璃、镁质胶结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2)掌握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及保管;

(3)掌握石灰、石膏的凝结硬化原理,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能区别。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石灰、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玻璃、镁质胶结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及保管;石灰、石膏的凝结硬化原理。

(四)水泥(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硅酸盐水泥的原料要求、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技术性质;五大通用水泥共性及各自的特性,并弄清这些特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变化;水泥的组成对其技术性质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而合理地选用水泥。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水泥所需原料、生产过程、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机理、其他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

(3)掌握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及特性,矿物组成及每种矿物单独在硅酸盐水泥中所起的作用。

生产水泥所需原料、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机理、其他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

(五)混凝土(6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质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影响混凝土三大技术性质的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验收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普通混凝土的优缺点;

(2)了解其它品种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混凝土材料的技术性质要求;

(4)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后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影响因素;

(5)掌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检测方法;

(6)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7)熟悉如何从原材料和配合比上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8)熟悉常用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9)掌握常用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10)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作用。

混凝土性质;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配合比设计方法。

(六)建筑砂浆(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砂浆的性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抹面砂浆的功能及技术要求;

(2)掌握建筑砂浆的基本技术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3)熟悉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砂浆的基本技术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七)墙体和屋面材料(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墙体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各种墙体材料性能对比及选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墙体板材、砌块的类型;

(2)掌握各种墙体板材、砌块的技术特性;

(3)熟悉各种墙体板材及砌块的技术特性。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墙体板材、砌块的类型、技术特性。

(八)建筑钢材(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其实际应用,钢材冷加工强化及时效的概念,如何选用建筑钢材。

教学难点: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几个重要参数,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钢材的冶炼及分类;

(2)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时效原理、目的及应用;

(3)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4)建筑钢材的标准与类型,建筑钢材的防护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时效原理、目的及应用;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1.注重归纳对比

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同类材料不同品种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性。学习时不应孤立地、机械地死记硬背各种材料的性质,而应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总结归纳同类材料的相同点,对比各种材料的不同点,然后分类理解和记忆,使繁杂的内容层次分明,便于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注重实践手段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来源于实践叉服务于实践,若能密切联系实

际,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和材料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手段不仅能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 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检查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组成。其中,作业成绩登记10次:每次总分10分,共100分。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命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覆盖大纲中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证明、分析、计算等,但不能少于四种,题量适宜,难度适中。

2、A、B两套试卷,100分制,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五、推荐教学参考书

[1]《建筑材料》,傅凌云等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版;

[2]《土木工程材料》,吴科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建筑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四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一版)第16次印刷;

[4]《建筑材料》,张海梅编,科学出版社,2000版。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大全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吸水性用_吸水率___表示,吸湿性用__含水率__表示。 2、材料耐水性的强弱可以用__软化系数__表示。材料耐水性愈好,该值愈__大__。 3、同种材料的孔隙率愈_小___,材料的强度愈高;接哦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闭孔愈多,材料的绝热性愈好。 4、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则其密度不变,松散密度减小,强度降低 ,吸水率增大 ,抗渗性降低 ,抗冻性降低。 5、材料作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侧得的强度值偏低,而小试件相反,其原因是试件尺寸和试件形状。 6、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7、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压力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二、单选题 1、材料的抗渗性指材料抵抗( C )渗透的性质 A. 水 ; B. 潮气; C. 压力水; D. 饱和水 2、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 D )。 A . 131.25g ; B . 129.76g;C. 130.34g;D. 125g 3、材料的耐水性指材料( D ) 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A. 长期在湿气作用下 ;B.在压力水作用下;C.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D. 在水作用下 4、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ρ0 ‘,则存在下列关系( A )。 A. ρ>ρ0>ρ0 ‘ ; B. ρ>ρ0'>ρ0 C. ρ0>ρ>ρ0 ‘ ; D.ρ0>ρ0 '>ρ 5、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 D )提高。 A. 耐久性 ; B. 强度及导热系数 C. 密度;D. 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 6、通常材料的软化系数为( B )时。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A . > 0.95;B. > 0.85; C. > 0.75 ;D. 0.65 7、含水率为 5 %的砂220kg,则其干燥后的重量是( B )kg 。A. 209; B. 209.52 ; C. 210; D. 210.52 8、材质相同的A,B两种材料,已知表观密度ρ0A>ρ0B ,则A材料的保温性能比B材料( B )。 A.好;B.差 ;C. 差不多; D.一样 9、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吸水率( A )。; A. 增大; B. 减小;C.不变化?D. 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 10、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 A )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分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1、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能力。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材料分类。 2、理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定义以及性质与应用间相互关系。 3、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4、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理解水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水泥石腐蚀与防止。了解其它水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理解从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知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解砌筑砂浆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 6、了解砖及砌块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范围。 7、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钢材的国家标准,钢筋品种及特性,钢筋的冷加工等。 8、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牌号的划分等表示和配制。 9、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 (二)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无前修课程,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自考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自考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2.骨料的坚固性:指骨料在自然风化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 力。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 易于产生流动、易于运输、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的性质。 4.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而产生的塑性变 形。 5.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 钙和水的过程。 6.钢材的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7.高分子聚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原子数较多,由许多低分子化合物经 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聚合而成的物质,简称高聚或聚合物。 8.沥青的大气稳定性:表示沥青在大气因素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9.沥青胶的柔韧性:表示沥青胶在一定温度下抵抗变形断裂的性能。 10.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是指木材中的含水与所处环境的湿度平衡时的含水率。 11.孔隙率:是指材料中所有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12.软水侵蚀:指当水泥石长期与软水接触时,其中一些水化物将依照溶解度的 大小,依次逐渐被溶解的过程。 13.冲击韧性:是指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材抵抗破坏的能力。 14.沥青的老化:是指沥青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组分中的低分子量的油分要逐

步转化为分子量稍高一些的树脂,树脂又逐步转化为分子量更高的沥青质,使沥青塑性降低、黏性增大,逐步变脆开裂的过程。 15.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其颗间空隙体积占材料堆积总体积的 百分比。 16.混凝土的化学收缩: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 反应物的体积,导致混凝土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 17.塑料:是指以树脂为基本材料,加入适量的填料和添加剂后而制得的制品。 18.沥青的闪点:也称闪火点,沥青加热时挥发的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在规定 的条件下与火燃接触,初次产生蓝色闪火的温度。 19.泛霜:是砖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盐析现象。 20.脆性材料:是指具有在外力作用下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便发生突然破坏 性质的材料。 2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木材细胞壁中充满吸附水,而细胞腔及细胞间隙中无自 由水时的饱和率。 22.体积吸水率:是指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材料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 积的百分比。 23.冷加工强化: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之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提高屈服强度的过程。 24.砂率:是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表示混凝土中砂、石的组 合或配合程度。 25.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的比值。 26.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自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重点复习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的关系。密实度+孔隙率=100%(或D+P=1) 2、材料内部的孔隙构造可分为连通与封闭两种,按孔隙尺寸可分为粗大与微细两类。 3、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材料的强度降低,密度不变。 4、材料吸水率分两种计算方法,其中有可能超过100%的吸水率称为质量吸水率,它的计算式为W质= m饱-m干m干×100%。 5、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称为强度,其值是以材料受外力时单位面积 所承受的力表示。 6、材料抗冻性能的好坏是依据经受冻融循环的次数来评定。 7、材料的强度与其结构状态有关,结构越密实、越均匀,强度越大。 8、材料抗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组成和结构状态。 9、材料的含水率值,除与组成和构造有关外,还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11、当材料体积吸水率一定时,容重越小,质量吸水越大。 12、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大,孔隙率则小,强度高,密度不变。 13、材料抗折强度计算公式是f=3FL 2bh2,其使用条件是两支点中心有一集中力 和材料截面为矩形。 14、脆性材料体现在强度上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和抗拉强度低。 15、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和表观密度的比值,数值大时说明材料轻质高强效能较好。 16、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此过程有放热和体积膨胀现象。 17、生石灰加水后制成石灰浆必须经陈伏后才可使用。 18、石灰硬化时的特点是速度慢,体积收缩。 19、胶凝材料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按硬化条件可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 20、石灰陈伏的目的是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作用。。 22、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以初凝不早于45分钟和终凝不迟于390分钟为合格。 23、国家标准规定普通水泥的凝结时间以初凝不早于45分钟和终凝不迟于10小时为合格。 26、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常用沸煮法法检验,此法是为评定水泥中游离CaO成分的破坏作用。 27、水泥石腐蚀类型主要有溶出性腐蚀、溶解性化学腐蚀、和膨胀性化学腐蚀三种。 28、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是由于游离CaO 、游离MgO、或石膏含量过多引起的。 29、要得到密实度大、水泥用量最少的砼,应选用级配良好细度模数较大的细骨料。 30、砼配合比设计主要方法是绝对体积法和假定质量法,砼中气体含量通常以1%计。 31、为保证砼的耐久性,配合比设计中,应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值。 32、砼实心板厚120mm,所用石子的最大粒径选用50mm。 33、普通砼用砂,考虑粗细程度是为获得较小总表面积,选择颗粒级配,是为保证较小的空隙率。 34、混凝土用骨料,级配好则表明密实性好,用来配制混凝土可改善其流动性性能,并可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6、砂浆的组成包括胶凝材料水细骨料掺合料四部分。 37、砌筑砂浆的保水性用分层度表示,其值为1~2cm 较好。 38、砌筑砂浆的流动性是用沉入度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好。 39、砂浆的强度测定是用边长70.7mm立方体试快,标准养护28 天的,抗压,强度值评定的 41、普通砖的标准尺寸是240×115×53 mm,其大小不同的面积分别称为大面、条面、顶面。 44、低碳钢从受拉到断裂可经过弹性,屈服,强化,颈缩阶段。 45、冷加工可提高钢的屈服点和硬度,以达到节省钢材目的。 46、普通碳素钢牌号是由屈服强度符号,屈服点值,质量等级,脱氧程度四部分组成的。 49、塑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取决于其成分中合成树脂的性质,按基本性质不同分有两类,即热塑性和热固性。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编码:143B006 学分:3 总学时:48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先修课程:建筑力学 执笔人:王银 审定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可为以后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同时对常用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和混凝土等的组成,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质量控制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应的建筑材料时不会有陌生感,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相关建筑材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使用特性,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同时对一些常用建筑的检验方法有所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化对建筑材料的认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重点: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及建筑材料的特点 难点:无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 1.建筑材料的定义 2.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建筑材料的特点0.5学时 第三节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简介0.5学时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 第四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0.5学时 1.学习目的 2.学习任务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了解材料自身组成与其各方面特性之间的联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 难点:与建筑材料性质相关的概念区别与理解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0.5学时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结构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 1.5学时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学时 1.强度与比强度 2.弹性与塑性 3.脆性与韧性 4.硬度与耐磨性 第四节材料的装饰性0.5学时第五节材料的耐久性0.5学时第二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制备工艺,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反应,掌握石灰、石膏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重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 难点:石灰的熟化及硬化过程,石膏的凝结及硬化规律 第一节石灰1学时 1.石灰的生产 2.石灰的熟化 3.石灰的硬化 4.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 5.石灰的性质 6.石灰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建筑石膏1学时 1.石膏的生产与品种 2.石膏的凝结硬化 3.石膏的技术要求 4.石膏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水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分类、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同时熟悉不同品种水泥的应用范围。 重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矿物组成及其水化特点 第一节硅酸盐类水泥 1.硅酸盐类水泥的分类0.5学时 2.硅酸盐水泥的制备与组成1学时 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过程 1.5学时 4.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1学时 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特点1学时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一、填空 1、建筑材料是用于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所有物质的总 _ 2、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材料的同一性质。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并产生一定的强度来完成石灰的硬化。 4、砂浆宝在砂浆中主要起到分散水泥,使水泥与砂浆分布均匀从而达到不沉淀、不沁水。 5、水泥是一种粉末状的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6、国家标准《砌筑水泥》要有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保水率及强度的要求。 7、混凝土按胶凝材料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8、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碱-骨料作用。 9、砌筑砂浆的和易性通常从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10、非烧结砖常用的有蒸压灰沙浆、蒸压养粉煤灰砖、炉渣砖等。 11、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是指以铁元素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及其合金。 12、钢材的锈蚀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侵蚀性介质数量、钢材材质及表面状况。 13、石油沥青的组成是由油分、树脂、地沥青质而成。 14、评价沥青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针入度、延度、软化点。 15、木材的物理性中自由水是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它影响木 材的表面密度、保存性、抗腐蚀性及燃烧性。 16、木材的防腐防虫措施主要采用干燥、涂料覆盖、化学处理三种来做处理。 17、建筑装饰塑料制品有塑料门窗、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塑料装饰板材。 18石渣类砂浆饰面主要有水刷石、干粘石、斩假石、水磨石四种。 19、 多彩内墙涂料按其介质可分为:水包油型、油包水型、油包油型及水包_____ 型。 20、绝热材料的类型分为:多孔型、纤维型、反射型三种。 21、复合管材中钢塑复合管和铝塑复合管最常用。 22、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是指材料内固体物质所占的体积,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体积。 23、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 _ 24、根据石膏热处理过程不同可得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的系列变体。 25、建筑石膏按其细度、凝结时间及强度指标分为三个等级。 26、混合材料按其性能和作用分为填充性混合材料和活性混合材料两类。 27、水泥的运输应注意防水和防潮。 28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及粗、细骨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拌制为混合料,

建筑材料复习提纲资料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2019年注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常用的建筑金属材料主要是建筑钢材和铝合金。 钢材是以铁为主要元素。 一、常用的建筑钢材(结构用刚,混凝土结构用钢,装饰用钢) (一)钢结构用钢 钢结构用钢主要有型钢、钢板和钢索等,其中型钢是钢结构中 采用的主要钢材。 钢板规格表示方法为宽度×厚度×长度(单位为mm)。 钢板分厚板(厚度>4mm)和薄板(厚度≤4mm)两种。厚板用于结构。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带肋钢筋牌号后加E 表示适用于抗震结构(如:HRB400E)。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二、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等。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一)拉伸性能 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是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强屈比太大,钢材强度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通常用伸长率表示。伸长率是钢材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永久变形的能力。伸长率越大,说明钢材的塑性越大。试件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原标距长度之比的百分比即为断后伸长率。对常用的热轧钢筋而言,还有一个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指标要求。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二、课程性质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全部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中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软化系数、渗透系数、抗渗标号及影响因素。 3.材料的热性质:导热性、比热及热容量。。 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装修建材材料知识

第五节地面材料知识 一、地板类: 1、实木地板 实木地板是木材经烘干,加工后形成的地面装饰材料。它具有花纹自然,脚感舒适,使用安全的特点, 是卧室、客厅、书房等地面装修的理想材料。实木的装饰风格返朴归真,质感自然,在森林覆盖率下降 ,大力提倡环保的今天,实木地板更显珍贵。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较快的有香脂木豆、重蚁木、孪叶苏木、紫心苏木、印茄、柚木、木荚豆、玉蕊木 、甘巴豆等。甘巴豆、印茄物美价廉,适合一般家庭;孪叶苏木、木荚豆、膜瓣豆等属于中档价位树种 ;香脂木豆、重蚁木、掌心苏木、虎木、柚木等属高档树种。 实木地板厚度一般18mm,常见规格有90*900、125*900,在铺装上有直接铺帖和龙骨铺 帖两种,直接铺 帖要求实木地板在制作上将榫口设计为虎口榫,这样安装后才不易松动。 实木地板是半成品,“三分地板七分装”,铺设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地板的后期使用状况,与其他类型 木地板相比,实木地板对售后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尤其严格,所以,消费者除注重地板本身质量外, 还要看其售后服务如何。另外,实木地板还存在名不符“实”的问题。名不符“实”的实木地板名称可 以归纳为两类情况:一类是虚拟名称,即在木材科学的名称上没有的,由商家自己定上名字,如黄金木 、富贵木、象牙木等,实际上在木材名称的国家标准中是查不到的。还有一类是张冠李戴,以次充好。 即把木材颜色进行加工,或是拿相近、相似的木材来顶替高档木材,将名贵木材的名字硬戴在非名贵木 材的“头上”。 选实木地板就是追求其真实、自然的感觉,不能过于注重漆膜硬度,否则就南辕北辙了。实木地板与强 化木地板不同,实木地板可以多次修复刷漆。另外,实木地板产生的响声不一定是地板本身发出的,也 可能是木龙骨含水率过高变形后发出的。实木地板虽然环保,但易变形和被虫蛀,须经常打理。选实木 地板主要看是含水率和漆膜硬度,实木地板的平均含水率最好控制在12%左右,过干和过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复习资料,必考内容全整理!

▲建筑材料可分为狭义建筑材料和广义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按化学成分分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许多小类 ▲按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承重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及建筑功能材料三大类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物质基础 ▲未来的建筑材料发展有着以下的发展趋势 1在材料性能方面,要求轻质、高强、多功能和耐久 2在产品形式方面,要求大型化、构件化、预制化和单元化 3在生产工艺方面,要求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和淘汰陈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4在资源利用方面,既要研制和开发新材料,又要充分利用工农业废料和地方材料5在经济效益方面,要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筑材料或无公害建筑材料 ▲我国根据技术标准的发布单位与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或部)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P=M/V P(密度g/cm3)M(干燥环境下的质量g) V(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堆积密度P(kg/cm3) ▲当空气湿度大且温度较低时,材料含水率就大,反之则小 ▲材料的导热系数: 1材料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通常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非晶体材料。 2材料的孔隙率、孔隙构造特征 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导热系数愈小。

▲脆性和韧性 脆性,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属脆性材料,如天然石材、烧结普通砖、陶瓷、普通混凝土、砂浆等 韧性,低碳钢、低合金钢、木材、钢筋混凝土等都属于韧性材料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含量 硅酸三钙45~60% 硅酸二钙15~30% 铝酸三钙(放热量最大)6~15% 铁铝酸四钙6~8% ▲硅酸三钙是决定水泥前度的主要矿物;硅酸二钙是保证水泥后期强度的主要矿物。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品种和组分 水泥品种 1硅酸盐水泥(P·I . P·II) 2普通硅酸盐水泥(P·O) 3矿渣硅酸盐水泥(P·S·A . P·S·B)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6复合硅酸盐水泥(P·C)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600min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硬化后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当水泥浆体在硬化后体积发生不均匀变化时,会导致膨胀开裂、翘曲等现象,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 ▲体积安定性及其检测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建筑材料学知识点.

绪论 1.、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1具备设计的强度等级 和结构稳定w性2建筑物的适用性3建筑物的耐久 性这三者总称建筑物的可靠性。 2. 度量建筑物可靠性的数值指标叫做建筑物的可靠度。其定义为:建筑物在规定的期间内(分析时的时间参数,也称设计基准期),在规定的条件下(指设计建筑物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适用的条件及环境条件,而不受人为过失影响),具有预订功能的概率。 3 从环境改善角度出发,具有环境改善功能的材 料、高效率利用和低耗能材料、全寿命环境协调 性和零排放的制备技术的材料,都属于环境协调 性材料。 4 这种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基本特征是;无毒无 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 坏;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可再生循 环利用,且容易回收;能做到高的使用率。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密度:νρm = 表观密度:a a v m =ρ 体积密度:00v m ,=ρ 堆积密度:通常所指的堆积密度是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和气干状态下的,称为气干堆积密度。, p v m =ρ 紧密密度:对于散粒体材料按规定方法填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紧密密度。 空隙率;散粒材料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数。 2 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元是矿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链节。 3 硅氧骨架形式结构分别为:岛状结构、环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和架装结构。 4 建筑材料的宏观结构按空隙尺寸可分为; (1)致密结构(2)空隙结构(3)多孔结构

5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外力解除时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还存在永久变形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6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时不产生塑性变形,即使产生其数量很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就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叫延性。 材料的韧性是以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载荷作用破坏时所需要的能量表示,相当于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变轴所围成的面积。 7 材料的力学破坏本质上是由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结合键受拉力作用发生断裂所造成的。断裂的形式是脆裂或产生晶界面滑移。 8 耐久性:所谓材料的耐久性,是在使用条件下,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于规定使用期限内不破坏, 也不失去原有性能的性质。 亲水性:材料遇水后其表面能降低,则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展,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时不和水亲合,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编者签字: 室主任签字: 院系主任签字: 2003年12月1日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40820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具 有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场调查和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基础,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运输、储存、实验基本技能,在从事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中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本课程为学习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学等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和路桥专业,二年级,第3-4学期。 二、先修课程 《数学》、《工程地质学》。 三、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验加深学生对主要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感性认识。 (二)考核方法:理论教学闭卷考试,实践教学进行技能考查。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85 其中讲授:65 实验:2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理论讲授(65学时) 第一章绪论(5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 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材料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 1

学生掌握要点:通过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理解其各种性能。 1、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 2、建筑材料物理状况 3、建住材料力学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二章石料(4学时) 主要内容:块状石料与集料的来源。石料的一般要求和技术标准。集料的技术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是集料的技术要求。难点是集料的颗粒级配。 学生掌握要点:1、石料的一般要求2、石料的主要技术性能3、石料的技术标准4、集料的一般要求 习题与作业:12学时 第三章石灰与水泥(12学时) 主要内容:石灰。水泥。 重点难点:重点是硅酸岩水泥,难点是水泥硬化原理。 学生掌握要点:1、石灰的熟化与原理 2、石灰的应用与保管 3、硅酸盐水泥 4、掺料水泥 5、水泥的应用与保管 习题与作业:42学时 第四章水泥砼与砂浆(14学时) 主要内容:水泥砼。砂浆。外加剂。 重点难点:重点是水泥砼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配合比设计。难点是砼配合比设计。 学生掌握要点:1、砼的组成材料 2、砼的主要技术性能 3、砼的配合比设计 4、硅的强度检验评定 5、各类砂浆的技术性能和配合比 习题与作业:48学时 第五章沥青及其制品(6学时) 主要内容:石油沥青与煤沥青。沥青制品。 重点难点:重点是石油沥青。 学生掌握的要点:1、沥青分类、主要技术性能 2、沥青防水卷材技术性能 3、胶粘剂(防水涂料)技术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六章沥青混合料(8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组成设 2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