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组网中的应用

GPRS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组网中的应用
GPRS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组网中的应用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要求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3) 2.1 系统结构 (3) 2.2 技术性能 (3) 2.3 技术资料 (3) 2.4 运行环境 (3) 3 设备维护 (4) 3.1 维护时间 (4) 3.2 维护内容 (4) 3.3 系统测试 (8) 4 维护记录 (8) 5 注意事项 (8)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9)

附录B:维护工具 (11)

基于GPRS模块的PLC远程监控

基于GPRS模块的PLC远程监控 概述: 基于GPRS模块的PLC远程监控,在工业领域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传统的透传GPRS模块和广州市巨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GRM200系列非透传GPRS模块的原理,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透传模式: 传统的透传GPRS模块,往往在电脑上(需要固定IP或者动态域名花生壳)虚拟成一个串口,组态软件发出的用户数据,通过虚拟串口,加上TCP/IP的数据包后通过因特网发送给GPRS模块,GPRS模块收到数据后,将TCP/IP数据包头去掉,然后再将用户数据透明的传输给远程设备。 简单的说,组态软件给虚拟串口发出的用户数据,没有任何更改的通过GPRS模块的485接口发送给了远程设备。由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完全没有经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非透传模式: 巨控GPRS 模块采用非透传的模式,特点如下: 1. GPRS 模块和PLC 直接进行通讯,使用PLC 本身的协议,如西门子S7-200的PPI 协议或S7-300/400的MPI 协议。 2. OpcServer 负责和GPRS 模块通讯,数据格式和内容经过压缩和打包。 3. 组态软件通过OPC 接口,从巨控OpcServer 软件直接获取数据。OPC 做为一种标准的接口,GRM200对WINCC ,组态王,力控等各种组态都能完全支持!电脑上不需固定IP 和花生壳域名绑定,只要能上网,任何网络类型均可! 4. 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经过压缩和打包之后,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加密性。 流量比较: 1. 透传模式传输GPRS 数据的格式如下: 用户数据,即组态软件通过虚拟串口发送的有用数据,由此可见,如果用户数据过短,一次GPRS 数据传输的利用率过低,会导致大量的流量浪费。 2. 传统透传模式,组态软件和GPRS 模块通讯的数据完全是由组态软件及通讯协议决定,对于不同数据类型的变量,无法打包一次读取,或者即使相同的数据类型,寄存器地址间隔超过一定的值,也无法打包。这就导致每次通讯实际的用户数据并不多,大量流量浪费在IP 头,TCP 头等无用数据上。 3. 巨控首创的非透传模式OpcServer 和GPRS 模块之间完全采用自定义的打包和数据压缩格式,同一包数据中的变量可以不受寄存器类型和地址间隔的限制,一次可以传送上百个用户数据,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流量。 4.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中,使用GRM200G 的非透传远程监控100个PLC 变量,3S 更新一 打包压缩传输 打包压缩传输 PLC 内置协议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

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保障自动气象站稳定可靠运行,确保观测数据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自动气象站包括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含无人站)使用的各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国家站” )和区域气象观测站所使用的各型的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 )。 第三条自动气象站保障包括运行监控、维护、维修、储备供应、计量检定等业务,实行国家、省(区、市)、地(市、州、盟)三级管理,部门内部保障力量与社会资源共同保障,部门内部保障实行国家、省(区、市)、地(市、州、盟)和县(区、旗)四级业务布局。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由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各级管理部门负责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的管理,按照保障业务规定和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督促、检查、评估、通报工作成效。各级管理部门及其主要职责是:(一)国家级:1.负责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规范以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2.负责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各省(区、市)气象局和国家级业务部门按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并负责全国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工作质量管理。 3.负责组织国家级业务部门接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业务开展的授权或认证进行考核。 (二)省级: 1 .根据业务规范并结合本省工作实际,细化或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 保障业务规章制度、业务和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并组织落实。

2.负责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各地(市、州、盟)气象局和省级业务部门按管理制度开展业务工作,同时根据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实际情况安排相关工作,并负责本省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工作质量管理。 3.负责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新技术培训、推广的组织实施。 4.负责组织业务部门接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业务开展的授权或认证进行考核。 5 .负责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保障社会化的政策制定、统一考核评估等监管工作。 (三)地(市、州、盟)级: 1 .根据业务规范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细化或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规章制度、业务和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并组织落实。 2.负责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各县(区、旗)气象局和地级保障业务部门按管理制度和有关要求开展业务工作。 3 .负责本地(市、州、盟)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新技术培训、推广的组织实施。 4.负责本地(市、州、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的具体监管工作。第五条各级业务部门(或人员)承担本地自动气象站保障业务的具体实施,接受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承担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级业务部门及其主要职责是: (一)国家级: 1.承担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的开发、运行、维护,以及运行状况报告的定期编制。 2.承担自动气象站保障新技术的研发。 3.承担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国家级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负责对 省级二等标准器的检定和量值传递工作。 4.承担自动气象站整机的国家级应急储备工作。 (二)省级: 1.承担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监控平台的运行维护,实时运行监控和运行状

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作者: 佚名, 出处:电子产品世界,责任编辑: 董柱, 2008-01-23 09:17 1 引言 目前,对输油管道、电力装置等多个分散点进行监控主要采用人工巡逻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实时性差、成本高、无法对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监控等缺点。随着internet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监控方案已无法满足应用要求,亟待开发一种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价低易用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GPRS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GPRS是在充分利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添加GGSN和SGSN实现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将移动通信与Internet网络联系起来,是目前无线数据传输应用最广泛的网络。 2 系统硬件组成 输油管道压力监控模块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由远程监控模块和监控中心PC机组成,它们通过GPRS网络进行通信。远程监控节点由ARM模块、GPRS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组成。其中,GPRS模块主要用于数据的发送、接收以及短消息的接收;ARM模块完成传感器数据的编码和TCP/IP封装,控制GPRS模块将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并接收和执行监控中心发送的控制命令;监控中心为通过以太网卡连人Internet中的一台具有固定IP的计算机,采用https://www.360docs.net/doc/519037623.html,开发工具调用Winsock控件编写监控软件,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各个监控点发送的数据,并对监控点发送控制命令。

其中,GPRS模块是无线数据传输的核心部分,本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MC39i,它提供一个标准的RS232接口用于与外部应用系统连接。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基于FreeRTOS的系统任务设计 根据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将系统软件设计划分为主控任务MainTask()、与网络连接任务GPRSConctTask()、数据传输任务xDataTrsmtTask()、短消息处理任务xSMSProc-Task()和传感器任务xSensorStatTask()。任务之间采用信号量、队列和邮箱等进行通信,其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MC39iSerialDrv()为串口驱动程序。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 范试行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区域气象站维护的时间、流程、方法、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1.2 规范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a)《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 b)《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2012年) c)《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 d)《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15) e)《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气测函﹝2009﹞248号) f)《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气 测函﹝2013﹞258号) g)《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气测函﹝2012﹞185号) h)《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1.3 设备结构 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传感器、采集器、通信单元、中心站软件及供电系统组成。采集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单元上传中心站。供电系统为采集器、传感器提供电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结构示意图 1.4 设备主要技术性能 1.4.1 传感器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金仁成1,王艳辉1,高英明2,刘瑞瑞2 (1.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 2.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针对当前输油管道压力监控现状,结合GPRS通信模块MC39i,给出了能够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并可广泛应用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 TOS实现数据传输模块的软件设计;采用基于状态机的结构设计方法实现PPP链路层协议,实现GPRS模块与互连网络的连接;分析和比较了UDP和TCP两种传输层数据传输方式,并给出了基于uIP TCP/IP协议栈实现TCP和UDP传输协议的原理;对UDP协议的传输可靠性进行改进,采用带握手的UDP协议可以较好地满足实时性的可靠性要求,并对数据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压力监控;嵌入式系统;uIP协议栈 中图分类号:TP393;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776(2007)07/0820140203 Design of R 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B ased on GPRS J IN Ren2cheng1,WAN G Yan2hui1,GAO Y ing2ming2,L IU Rui2rui2 (1.Key L aboratory f or Micro/N ano Technolog y and S ystem of L i aoning Province,Dalian116023,China; 2.Key L aboratory f or Precision&N on2t raditional M achining of Minist ry of Education, Dali an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 y,Dalian116023,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 he monitor of pressure in oil t ransportation pipeline,combined wit h GPRS module MC39i,a novel solution of a remote data t ransmission system used widely in remote mo2 nitoring system was described.The system software design of data t ransmission module based on real2time operation system FreeR TOS was analyzed.The connection between GPRS module and ISP(internet service p rovider)was designed based on a state diagram.After t he compariso n of UDP and TCP,t he implementation of TCP and UDP based on uIP TCP/IP protocol stack was presented.In order to imp rove t he t ransmission stability,t he software design of UDP was amen2 ded,and t he t 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TCP was imp roved. K ey w ord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pressure m onitor;embedded system;uIP protocol stack 1 引 言 目前,对输油管道、电力装置等多个分散点进行监控主要采用人工巡逻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实时性差、成本高、无法对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监控等缺点。随着internet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监控方案已无法满足应用要求,亟待开发一种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价低易用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GPRS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GPRS是在充分利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添加GGSN和SGSN实现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将移动通信与Internet网络联系起来,是目前无线数据传输应用最广泛的网络。 2 系统硬件组成 输油管道压力监控模块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 收稿日期:2007204202 微纳电子技术 2007年第7/8期 140 Mi cro nano ele ctro ni c F e ch no lo gy/J uly~August2007

基于GPRS的数据采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

2011年8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第3期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Aug.2011 收稿日期:2011 06 15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S04W138) 作者简介:孙红艳(1981-),女,山东省菏泽市人,现为菏泽学院物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 基于GPRS 的数据采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 孙红艳 (菏泽学院物理系,山东菏泽274015) 摘 要:基于GPRS 的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是水下安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PRS 无线通讯技术将安 保浮标数据发送到远程网络监控计算机中,实现远程监控.该系统在我国大型海上运动项目中得到了使用,对近岸海域的安保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GPRS;水下安保;远程监控;TCP/IP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3873 (2011)03 0061 020 引言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该技术建立在GSM 网络的基础上,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将无线通信与Inter net 紧密结合.GPRS 网络引入了分组交换和分组传输的概念,在原有的GSM 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SGSN(服务支持节点)、GGSN(网关支持节点)等功能实体.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以封包(Pac ket)式来传输,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通讯速率[1 2]. 在近岸水域安防系统中,往往需要在特定水域周边布放若干浮标,浮标携带水下探测仪组成一个终端数据采集点,为了将每个采集点的警戒信息快速传递到Internet 远程监控主机中,使远程监控端能全面、及时了解海域布防警戒信息,需要一套无线通讯及远程网络监控系统,GPRS 为用户提供了广域的、直接的、Internet 无线I P 连接,具有连接速度快、永远在线、通讯速率高、按量计费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远程监控系统中[3 4] ,本文就是一套基于GPRS 通讯的远程网络监控系统.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整个监控系统是由一个远程主站系统和若干个终端数据采集点组成. 远程主站系统是由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监 控PC 等组成的一套Internt 网络系统.终端数据采集点包括由水下安保声纳探测仪和浮标,浮标内安装 通讯及控制电路板.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 图1 基于GPRS 的数据采集系统远程网络 监控系统结构图 远程主站系统主要是监视和记录各终端数据采集点的工作状态,对可疑报警信息做出及时响应,并对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指令.终端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电池供电,GPRS 通讯及电子控制部分安装在水面 浮标内,能够控制水下安保声纳探测仪的启停,并将声纳探测数据传递到远程网络监控计算机中,由于声纳探测仪具有信号处理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GPRS 通讯部分只需要传输判断结果信息,特殊情况下传输原始采集数据,因此基于GPRS 的无线通讯方式完全满足实时性和通讯速率的要求. 2 终端数据采集点的设计与实现终端数据采集点由水下安保声纳探测仪和 GPRS 通讯及电子控制两部分组成. 61

8.4气测函〔2015〕165号附件4: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规范(试行)

附件4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手册-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装备维修业务管理办法》、《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方法》(试行)等文件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修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主要设备维修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维修记录表等部分。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编写组成员为:白水成、李社宏、徐青强、龙亚星、王国君、武安邦、朱海利、王千乐、王宇、汪武锋。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修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范围 (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维修条件 (1) 2.1 维修人员 (1) 2.2 维修工具 (1) 2.3 维修备件 (1) 2.4 维修资料 (1) 3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3.1 设备结构 (2) 3.2 传感器性能指标 (2) 3.3 采集器主要性能 (2) 4 常见故障维修处理流程 (3) 4.1 故障发现及分类 (3) 4.2 全部(大面积)站点数据缺测 (3) 4.3 单站数据缺测 (4) 4.4 单要素数据缺测或错误 (5) 5 维修检验 (10) 6 维修记录 (10) 7 维修注意事项 (11) 附录A 维修工具清单 (12) 附录B 维修记录表 (1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的主要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由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世昌、向荣、晓妮、于进江、毛峰、晓冬、帆。 本规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2) 1.1 适用围 (2) 1.2 规引用文件 (2) 1.3 设备结构 (2)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2) 3.2 维护容 (2) 3.3 系统测试 (2) 4 维护记录 (2) 5 注意事项 (2)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2) 附录B:维护工具 (2)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 1 总则 1.1 适用围 本规规定了区域气象站维护的时间、流程、方法、要求等容。 本规适用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1.2 规引用文件 本规引用了下列文件: a)《地面气象观测规》(2003版) b)《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2012年) c)《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GB/T 31162-2014) d)《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QX 4—2015) e)《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气测函﹝2009﹞248号) f)《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气测函﹝2013﹞ 258号) g)《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气测函﹝2012﹞185号) h)《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1.3 设备结构 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传感器、采集器、通信单元、中心站软件及供电系统组成。采集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单元上传中心站。供电系统为采集器、传感器提供电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结构示意图

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点选取分析

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点选取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伊春地区的地理特点,根据多年积累的建站经验,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建站选址的重要性,为今后建设区域站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区域站;选址 中图分类号:P41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业务的飞速扩展,区域自动气象站(简称区域站)成为大气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站的站点选取成为基层常规业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条件,如何做好区域站的站点选取显得尤为重要。 1 站点选址重要条件 根据伊春市多年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经验,本文从GPS信号、电源保障、地形交通、站点布局等几个方面介绍山区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点选取的重要性。 1.1 GPS信号 区域站的建立解决了无人值守的问题,但在大部分地区,没有有线的通信辅助,依然不能解决山区的区域站气象数据的传输问题。为了保证数据信息及时准确的传到中心站,采用了移动公司提供的以GPRS为主、SMS短信为辅的

无线传输方式,由于采用的是无线传输,这就要求必须保证GPRS和SMS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对站点进行GPS信号强度及稳定性测试,如果测试GPS信号较弱或者信号稳定度差,可对移动基站进行信号调试,调试后仍不能解决GPS信号质量问题,需要另行选址。 1.2 电源保障 区域站能正常工作,良好的电源系统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区域站太阳能电池板的受光照角度,影响了采集器内蓄电池的充电质量。要做到风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山脚、建筑物、及其它植物的遮挡,要充分保证电池板的受光照角度,以保证蓄电池的电量。 移动基站电源系统的保障。移动公司的基站设在偏僻的林场所里,这里经常停电,虽然有蓄电池做后备电源,但续航能力不强,放电时间短,特别是遇到雷雨天,经常导致基站无法正常工作,故障明显增加;基站偏僻,路途曲折,移动工作人员发电维护不及时,从而不能保证基站设备上电工作,使气象实况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传送到中心站和国家局。有时中心站收不到区域站部分时段的资料,以为是气象采集设备出现故障,持续一段时间后,中心站正常接收同时把故障后的资料补传过来,这种情况大多是由移动信号中断引起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到移动基站工作的可靠性,即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