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旅游业走势与格局的影响

高铁对旅游业走势与格局的影响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按照发展规划,“十三五”期末,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将达1.8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50%。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仅是明显的,而且将关乎其走势乃至格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一、加快国民旅游市场的发育
高铁是21世纪影响国民旅游的最显著因素之一。曾具有类似影响的因素还有GDP增长、闲暇增多、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发展等。高铁对国民旅游市场的直接影响,在于花费少、运量大、通达性强,具有全域性、普适性、惠民性特征,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地区均有影响。其一是全天候开行,运量很大。京沪高铁单线设计运能每年8000万人次,总客运量每年1.4亿至1.5亿人次;武广高铁每天运力最高达8万多人。这是飞机空运和高速公路所不能比拟的。其二,“公交化”运营,方便快捷。京沪高铁在山东5个始发站平均日发车150对,8分钟一趟;武广、沪宁城际高铁日均发送动车组80对、110对,高铁已是或明显接近于公交化,极适合散客出行。其三,减少过夜,节省花费。高铁不仅提高了“行”的速度和质量,还拉动了“游”、“住”两大要素,使“快旅慢游”逐步变为现实,既缩短了旅途时间,也节省了旅途花销,可以达到使周末双休变为3天长周末的效果,有利于激发中低收入或闲暇较少的群体出游,有利于提高国民出游率和普及率,其影响应类似于长周末和黄金周。
二、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高铁的陆续开行,带来了旅游空间的一场革命,有利于激发居民出游,也创新了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其一,城际旅游市场一体化。高铁拉近了、融合了区域关系,使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由传统的松散型、概念性合作,变为实质性的同城化、一线式。如京沪高铁在东部沿海地区造就了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联动的全新“旅游三圈”,让山东等地跻身京沪“一日游”旅游圈(济南到北京约1.5小时,到上海约2.5小时);广珠城际铁路构建了真正意义的“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把珠海、中山、江门等紧密融入。其二,城乡旅游市场紧密化。高铁所连贯的数百、上千公里沿线的停靠站点,形成了多点辐射、点线相连、连线成网的市场格局。如沪杭高铁开通后,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

浙江省嘉兴、杭州市,全线所设的9座车站,直接辐射和带旺了松江、乌镇、海宁、嘉兴、宋城等散客游。其三,东中西部旅游市场贯通化。高铁大大缩短了地理上的空间阻隔,使昔日遥不可及的中西部,变为一天、一昼夜即可抵达的目的地。如郑西高铁把郑州至西安由6小时多压缩为2小时以内,宁汉渝蓉客运专线将南京到成都压缩为8小时,使华东客源地到成都仅要10小时左右。由此而缩短的游客心理距离,有利于拉近与中西部的市场空间,为中西部市场开发增添了活力,并最终为旅游业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带来战略性影响。
三、扩大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空间
高铁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念,空间距离不再是影响出游的关键因素,旅途时间则成为研究市场的最新要素。京沪高铁将1200多公里的行驶时间压缩为5小时,大幅度拉近了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市场距离,成了名副其实的“短途游”。兰州至乌鲁木齐1776公里,高铁开通后将只需8小时,以前一周到10天的旅游线路可优化为3至4日游。据新调整的《中国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一批高铁线路建成后,兰州至西宁仅需1小时,至西安2.5小时,至银川3小时,至重庆6小时,兰州将成为串通西北各省的旅游交通枢纽。随着高铁的增多和普及,过去难以企及的客源市场拉近了,长期偏处一方的旅游目的地可迎来大量的中远程客源,基于日趋光明的旅游市场前景,投资者将热切审视旅游温冷地区,一些靠自然发展需一二十年才能迎来市场机遇的地区,随着高铁的开通而一跃成为投资热点,并很快发展为崭新的投资平台。这一切的加速改变,都源于高铁缩短了旅游投资市场的自然发育过程,扩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
四、快速改变全国客源的流向与分布
高铁的开通与普及,将明显影响国民旅游的传统流向与分布。以往呈现的点状辐射、近程为主、季节反差、畸冷畸热的客源流向,随着高铁开行将逐步发生改变,陆续出现以高铁线路为主干、以停靠站点为集散地、以沿途周边为辐射的客源流向新格局。随着高铁主干和网络布局的铺开,旅游客源将顺势而动,并明显地流向中小城镇和广大中西部地区,这有利于全国客源流向的均衡与疏散。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高铁开行所带来的影响,大大超越了客源流向的自然蔓延与缓慢调节,加速了全国客源流向与布局调整,由此快速影响到旅游市场开发与目的地建设,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全国将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

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届时,全国旅游客源走向将更趋广泛和均衡,局部地区旅游过热或过冷的状况得以缓解,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旅游压力逐步舒缓,中西部旅游开发将大大加快。
五、拉近了与区域性国际市场的距离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边疆稳定、增进双边友谊、致富边疆百姓的特殊功能。随着我国高铁向边境地区开行和与邻国铁路的贯通,将大幅拓宽和提升边境旅游的交通条件,不仅运量猛增、时间缩短,还很可能催生或衍生一批旅游新亮点,丝绸之路、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游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化旅游精品。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成后,将加宽兰州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提升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质量;广西2009年底与铁道部签订协议,共推南宁—河内快速铁路建设,构建南宁—河内—万象—仰光国际铁路,预计2012年南宁至凭祥通车,南宁至河内将缩短为3个小时;全长3900公里的北起昆明、途经老挝万象,并延伸到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终至新加坡的泛亚高铁,现昆明到新加坡段已开工,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后,昆明到新加坡仅需10多个小时;据《南华早报》消息,我国计划修建两条通往北部边境的高铁,一是中亚线路,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德国;二是从黑龙江省进入俄罗斯,最终连接到西欧的俄罗斯横断高速铁路。上述国际快速铁路贯通后,客运和货运量的充足是维持经营的重要保障,必将带来边境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促进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的精品建设。
六、促进实现旅游业的两大战略目标
把旅游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发[2009]41号文件提出的“十二五”乃至2020年旅游业将实现的两大战略目标。高铁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加速实现。一是掀起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热潮。高铁缩短了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距离,开阔了旅游业发展前景,扩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空间,激发了各类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和城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更广泛深入地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凸显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二是加速城市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高铁开通以后,各地在积极抢抓机遇的同时,普遍遇到了公共服务短缺的尴尬,如信息服务差、集散能力弱、游客购票难、旅行社停车难、酒店不足、团队餐馆少、导游严重短缺等。上述问题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决心调动各相关部

门尽快研究解决,实现与高铁“无缝对接”、“0距离服务”。可以相信,随着高铁线路的逐步延伸,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将快速得以弥补与提高,公共信息图形、旅游问询系统、旅游预订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应急体系等将加快建设与普及,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三是高铁大幅度提高了出游质量。高铁作为高档次的出行工具,相对于传统火车和其他出行方式,具有更快捷、更舒适、更卫生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出游质量。资料显示,现日本人每年高铁出行70次,瑞士人47次,意大利有公司铁路专线,美国有从起点站到国家公园的全程铁路服务,而我国居民每年铁路出行人均仅1次多,说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随着更多的城乡居民选择高铁出游,人民群众的旅游满意度也将逐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