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报告

QC报告
QC报告

浙江省X X建筑工程公司

QC成果报告

XX项目部

超长高强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控制

XX工程QC小组

工程概况

XX集团XX项目部承接的XX#工程是由上海市XX公司投资建设,浙江省XX设计院负责设计的高层住宅楼,地处中山北路XX号,比邻轻轨明珠线,为一栋35层的折形板式高层建筑,地下一层,高3.35M,为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11米,总建筑面积为6.23万平方米,为上海市重点工程,是XX集团XX 公司确保XX年度“白玉兰优质工程”的指定项目。

小组简介

小组概况:

贯彻执行公司方针与工作准则,以产品质量求生存、树信誉;在XX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组织力量重点攻关

解决一些住宅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通病,特别是有效控制了地下室外墙砼裂缝的产生,以优秀的工作质量,完成了这一质量控制课题。

活动概况:本课题进行了一轮PDCA循环,从20XX。X月~20XX.X月。

课题选择

选题理由:

(1)公司对XX工程项目部提出了“确保优质结构,争创白玉兰”的奋斗目标,作为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分部,怎样消除地下室墙板工程的裂缝,打响工程质量首仗胜利,确保验收一次成优,为创“白玉兰”工程打下扎实基础。

(2)XX工程XX三个名牌施工企业承担,我项目部意识到在这特殊环境下参与施工,竞争激烈,工程质量是重要的形象窗口,更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3)自从90年代初上海进入大规模基本建设已来,地下室外墙板裂缝一直是影响地下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主要质量通病,修理费用十分昂贵(400元/米),发生裂缝后的经剂损失严重,因此控制裂缝的发生是降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4)“十只人防九只裂”,长期困扰着工程技术界,而超长高强地下室外墙砼裂缝的控制更是当前本市和国内工程界尚未解决的难题。

课题目标:

(!)工程质量一次验收通过,达到优质标准。

(2)为公司解决、控制钢筋砼墙板裂缝提供新经验,探索一条可行的施工、管理之路。

课题开展

计划阶段(PLAN):

(1)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地下室外墙板的裂缝一直是困绕建设方、施工方、使用方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由裂缝引起的墙板渗漏更是给三方带来不少的纷争,甚至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根据施工前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以及组织的图纸自审和会审,发现本工程地下室砼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6砼属于高强混凝土。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中虽然考虑了一些控制砼裂缝的措施,例如:减少水平面钢筋直径,加密其纵向间距,水平钢筋为Φ12@125~150;在地下室结构内设置两条1m宽的后浇带,把地下室分为三段,每段均不大于60米等措施。但由于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近代工程材料的细观研究发现,建筑结构及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上述措施尚不足以使其有害程度降到最小,如何因地制宜地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是我们小组要解决问题的关键。

(2)要因分析:

1)寻找主要因素(PDCA大循环)

在公司领导及各科室外的关心下,通过对公司近几年多来施工的三十余个项目的地下室工程外墙板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列出了造成墙板裂缝的各种因素,采取投票法用排列图寻找主要因素(A类因素),如下表:

引起裂缝的因素统计表

因素排列图

从因素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引起墙板裂缝的主要因素的砼结构自身的变形变化和结构设计处理欠合理。为此,小组成员根据主要因素,首先对砼的变形变化要素采用系统分析原理,寻找合理有效的措施,至此,我们专题开展了二次小循环。

2)优化设计方案(PDCA小循环之一)

a、小循环P-优化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经验,我们认为砼的变形变化主要是指砼的收缩变形,而砼结构收缩变形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为此我们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根据本工程特点对于引起砼变形的因素做了认真分析,并采用专家投票法,用排列图寻找A类因素。

引起砼收缩变形的因素统计表

因素排列图

从因素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对影响砼结构收缩变形的主要因素为砼的胶凝材料用量。为此,小组提出了能否在砼中添加某种外加剂,使其即能减少水泥用量,又能提高砼的早期“抗”收缩能力,达到防裂效果。

b、小循环D-选择适宜的微膨胀外加剂

XX年XX月上旬,小组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及其他主承包单位,对砼外加剂的选用进行了专题讨论,在会上大家提出了许多新材料,如:UEA、HEA膨胀剂、玻璃纤维等,并就这些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我们选择外加剂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这些材料都有各自的材料特性,为了在后续施工中能更好地解决地下室外墙板裂缝,经业主、设计结合各家主承包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最后确定在XX楼的地下室结构砼中添加玻璃纤维,要我项目部地下室结构砼中添加UEA膨胀剂,以检验这些材料的使用效果。

c、小循环C-外掺UEA方案能否达到小组目标值

小组会同曾使用过UEA膨胀剂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砼中外掺UEA膨胀剂确实达到了减少水泥用量,早期的微膨胀作用,可发控制和减少墙板裂缝,但对控制后期收缩效果较小,这对砼的施工、养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家的分析意见尚与小组目标值有差距。

d、小循环A-小结

以往经验证明采用UEA外掺膨胀剂控制裂缝,早期养护的好坏是关键技术,若养护效果甚微,所以要掺UEA膨胀剂就必须制定养护工艺标准,提高警惕养护效果。

3)直一步优化设计方案(PDCA小循环之二)

a、根据大量施工经验证明砼的收缩变形除了砼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外,还与砼结构的构造形式有关,其中结构长度的变化对砼的收缩应力影响最大。在公司总师室的支持下,我们对本公司近几年使用UEA的地下室工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竖向裂缝的多少于墙的长度成正比,墙的延长米越大,面上产生的竖向裂缝越多。然本工程结构设计中已考虑了墙的长度对砼收缩变形的影响设置了二条后浇带,使墙的延长米降到了60米左右,但我小组认为尚不足以保证墙板不开裂,因为本工程地下室对控制砼墙板竖向裂缝有三条不利因素:a、结构平面布置复杂,转角较

多,易造成应力集中;b 、工程采用高强混凝土,自身收缩变形大;c 、墙内水平配筋不大,约束砼的变形能力小。所以提出了是否能再增加几条后浇带,进一步减小墙的延长米,把结构长度对砼的收缩变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b 、小循环D ——合理布置后浇带,减小墙体的收缩变形

3月中旬,小组会同公司总工室及技术科,就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专题讨论,会上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布置原则为:a 、后浇带应布置在应力易集中且刚度大的墙身转角处;b 、增加后浇带后,应使单墙的延长米降到35米左右。

c 、小循环C ——第二次优化方案和小组目标作比较

通过上述一系列对原设计方案的优化(在砼中添加UEA 膨胀剂和增设墙身应力释放带),使地下室墙板即做到了“抗”——阻抗砼的收缩应力,又做到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为实现小组目标值跨出了重要一步。

(3)因果分析:

通过二次小循环,为我小组控制墙板裂缝创造了实践机会,但为了追求优质的工程质量,我们对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做了系统认真的因果分析,请看以下因果分析图:

(4)制定对策:

根据以上的因果分析,我们针对其主要影响原因制定了相对应的对策:

实施阶段(DO):

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优质结构”,在XX工程住宅楼地下室外墙的施工过程中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我们在总结以往施工经验教训和因果分析寻找引起墙体裂缝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制订对策组织落实和实施。

(1)、方案设计必须加深对墙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和统一认识,针对结构设计的缺陷和不足做必要的修改与调整,主要利用南侧外墙上的门洞作为应力释放带同时在北侧外墙增加二道后浇带,使北侧外墙应力释放带增止四条,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编制合理的方式方案,强调构造节点的处理,增加“抗”和“放”的措施,严格按制订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砼配合比申请时确定UEA掺量,坍落度为12±2预先组织劳力对磔拌站的原材料质量、计量装置进行审核,不准掺用资料不齐全的外掺料,以成熟材料为主,尽可能减少水泥用料,以提高砼早期抗收缩效果。

(3)、在施工技术上严格按照编制的施工方案安排施工,对操作工人招待班前教育,中途教育,班后分析制度,加强对工人的技能指导,提高工作效能,明确操作岗位责任负责制,重点部位和重点工序实行重点控制。特别是砼振捣技术与拆模养护时间,这也是提高“抗”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了这些施工因素。

(4)、在管理上突出预防为主,技术人员及质量员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坚持没有经过交底的施工队伍不准投入施工,制订详实的岗位责任制及奖罚措施,严格实施交接联合检查制度,坚决执行不合格的工序不转序,不合格的分项不交接的制度,杜绝质量隐患的发生,重点做好砼的养护时间和保护材料的完整性。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我们多次召开质量管理现场会,加强管理力度,形成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预期目标检查:

1)在中旬进行的地下室外墙面验收中,由于墙面裂缝极少,周长345m的外墙上只出现了4条细微裂缝,裂缝宽均小于0.1mm,缝长不超过1.2m,砼工程质量一次成优,实测合格率达到95%,受到质检专家的一致好评。

2)通过工程实践论证了砼墙防裂缝的控制措施与施工工艺,其基本方法是合理可行的,经验是可以推广的,在防治地下室外墙板裂缝技术是一条简单易行的创新途径。

3)本人防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发生修理费用,实现降本40万的目标值。

(2)质量对比:

从XX工程项目B1、B2、B7、B8、B9五幢地下室外墙板裂缝检查情况,对比如下:

各标段地下室外墙面裂缝情况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项目部成功地把地下室外墙面裂缝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达到了小组目标。

(3)效应分析:

综上所述,我项目部在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的问题上,原则上采取了“抗”和”放”的裂缝控制原则,“抗”为:掺加UEA;减小配筋直径,增加配筋密度;降低水泥用量及砂率;减小坍落度以提高砼的抗裂强度。“放”

为:合理设置“后浇带”,减少单堵墙长度,使砼墙的收缩应力小于抗裂强度。做到“抗放兼施,以放为主”,达到减少地下室外墙板裂缝的效果。

优质的工程质量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社会的知名度,集团总公司多次组织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和考察,业主也指定在后期工程中,将统一按我公司指定的施工方案为标准进行地下室外墙板施工。

处理(ACTION)

(1)标准化:

1)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健全《项目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每一岗位,每一个人;按照《项目质量奖罚考核规定》进行考核,责、权、利相结合,对养护、振捣分工明确,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点挂牌制度。

2)施工技术标准化:

控制墙板裂缝的开裂,应严格按照“抗放兼放,以放为主”的原则指导施工,减小砼墙板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提高砼墙板的抗裂强度,达到减少墙板裂缝的效果。

3)施工流程标准化:

a、认真组织图纸的自审与会审,发现不合理的,及时提出解决问题。

b、编制相对应的防墙板裂缝的施工方案。

c、施工队伍进场前做好专业培训及技术、质量交底。

d、质量员跟班检查,落实交接联合检查制度,签发工序交接卡。

(2)遗留问题与今后打算:

通过QC小组活动,在地下室外墙板施工过程中运用控制胶凝材料用量,合理掺加UEA膨胀剂,尤其是增设应力释放带与门洞的利用,及在砼浇捣后保证其湿润养护措施是行之有交的办法。已基本控制了砼墙板裂缝的产生并验证了“抗放兼施,以放为主”的施工原则是合理的,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但是发现了4条裂缝,集中分布在电梯井芯筒与板墙交接的丁字墙处。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梯井芯筒转角处均设暗柱且配筋较大,在裂缝形成时暗柱内钢筋对电梯井芯筒墙起了约束裂缝形成和扩展的阻力作用,而与其连接的外墙壁由于钢筋相对约束较小,造成连接处砼收缩不均,使应力相对集中,产生“柱箍作用”。为此,我们将本课题中尚遗留的质量问题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将柱箍作用、温度应力对墙板裂缝的产生作用及防治方法作为我们QC小组的下一攻关课题。

浙江省XX建筑工程公司项目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