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练习(一) 答案

文言文专项练习(一) 答案
文言文专项练习(一) 答案

(一) 秦赵约而伐魏(12分)

7.C (2分)8.D(2分)9.(每处1分,共4分)

①患.:担心,担忧②许:答应,允许③遽.:立即,立刻,急速④完.:保全

10. (1)(2分)魏王请求把邺地奉献给我,让我和秦国断交。(采分点:以、事、使、绝)(2)(2分)如今奉献邺地,那是使臣张倚的错误,我不了解。(采分点:今、效及句式)

(一)译文

秦国和赵国联合要攻打魏国,魏王为此而担忧。魏将芒卯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我派张倚为特使,去对赵王说:“邺邑这个地方,看样子是保不住的,如果大王与秦国绝交,而与魏国联合,敝国国君愿意把邺地奉献给大王。”赵王很高兴,便召来相国,告诉他说:“魏王请求把邺地奉献给我,要我和秦国断交。”相国说:“联合秦国进攻魏国,所获之利只不过得到邺地,现在不必动用兵卒就能得到邺地,请答应魏国。”

张倚就对赵王说:“敝国派去献城的官员已经在邺地了。大王准备用什么来报答魏国呢?”赵王于是下令封锁关塞,和秦国断交。秦、赵的关系急遽恶化。

芒卯回答赵国派来接受邺地的使臣说:“敝国之所以侍奉大王,是为了保全邺地,如今奉献邺地,那是使臣张倚的错误,我不了解。”

赵王担心魏国趁秦国因赵国与秦国断交的愤怒之机,联秦攻赵,便立刻割让五城给魏国,联合魏国抵御秦国。

(二)文天祥三过无锡(12分)

6. (2分) B 7. (2分) D

8.(4分)①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写出通假字,解释为“殉国”“殉难”“殉职”亦可)②庶:希望③亟:危急,紧急④如:往,到

9.(4分)⑴(2分)您凭借着临时拼凑的一万多人赶赴前线,这同驱赶一群羊与凶猛的老虎搏斗有什么区别?(得分点:“以”“赴”“是”,反问句式,语句通顺)

⑵(2分)环绕着黄埠墩四面都是水,没有船的话根本无法到达,(文天祥)本就难以逃脱。(得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舟楫”“非”,语句通顺)

附古文翻译:

南宋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就参加了进士科的考试。这一年到江南游学,经过惠山,借宿在梁溪居。梁溪居是北宋已故宰相李纲退隐时的住所。沿着运河驾舟轻快地行驶,看到四下里山河建筑的精美,文天祥感慨地说:“君子在朝为官,就要像李纲这样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退居乡野,就要像李纲这样为自己寄情山水的志趣感到快乐。”这一年,在集英殿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皇帝(非常满意)亲自选拔他为殿试第一名。

德祐初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军二十万南下,朝廷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抗敌。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聚集郡中的豪杰。各位豪杰纷纷响应,达到了一万多人。他的朋友阻止他说:"现在敌人的势力强大,您凭借着临时拼凑的一万多人赶赴前线,这同驱赶一群羊与凶猛的老虎搏斗有什么区别?"天祥曰:"我也知晓眼下的情势。但是国家养育了臣民百姓,一旦国家遇到危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的,我对这种情况深感遗憾。所以我

不自量力以身殉难,希望天下会有一听到消息就行动的人。这样一来国家还可以保存。"这年十月,文天祥率军进入到苏州,当时正是元军攻打常州最紧急的时候。文天祥指挥军队到无锡,派遣部将朱华、尹玉、麻士龙救援常州。援兵到了虞桥,与敌人血战两日。麻士龙战死,朱华也失败了,尹玉带领五百人的残余部队连夜作战,到第二天早上也都全部阵亡。德祐二年,元军围困了都城临安,谢太后派遣天祥到元军大营请和,文天祥自己料想必死无疑,就同元朝大将伯颜激烈地辩论,慷慨激昂,元军上下都被他打动了。伯颜生气地扣押了他,想要往北押送到大都去。到了无锡,害怕南宋人劫夺解救文天祥,就把他幽禁在黄埠墩。无锡百姓听说文丞相经过,拿着香跪送,哭声震天,元军用鞭子打也不能驱散百姓。文天祥感动哭泣,吟诗一首《过无锡》:“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环绕着黄埠墩四面都是水,没有船的话根本无法到达,(文天祥)本就难以逃脱,但是元军却害怕无锡百姓人多势大,第二天清晨就悄悄带着文天祥往北撤了。

不久,来到镇江,(民间)有骁勇善战的壮士,仰慕文天祥的高义,一直在暗地里跟随着,果真(逮着个机会)解救了文丞相,趁夜逃进了真州。

(三)

8、(2分)D 9、(2分) B

10、(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③食:给……吃④讫:终了,完结

11、(2分)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三)译文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

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

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

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

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

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没有判决的案件有一百多宗。县民王明与他的同母兄

长李通争夺家产多年,王明无法自己判分家产,贫困到了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地步。欧阳公用一句话做了判决,李通就完全认罪,把属

于王明的上万家产全部归还给王明,李通离开公堂后没有一句怨言。

桂阳有争夺船只,互相殴打,致人死亡的百姓,案件久久无法判决。

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

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

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

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四)(12分)

7.答案C (解释“凭借、依靠”)

8.(答案B; 高欢一开始同意追击,后因部下大多都反对也就失去了信心。)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咸:都;②彼:他(们);③将:带领;④起:建造,建起

10.答案:(见译文划线部分)

[译文]高欢进入陕地,宇文泰派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人进行抵抗。东魏的行台郎中封子绘对高欢说:“将东魏、西魏合为一体的机会就在今天。昔日道武帝平定汉中地区的时候,不乘胜占领巴、蜀,失误就失误在犹豫不决上,后悔也没有办法。希望大王您不要对此怀疑。”高欢非常赞成他的意见,就召集各位将领商议是前进还是就此打住。大家都认为:“野地里没有青草,人和马都已经疲乏消瘦,不能再作长距离的追赶。”陈元康说道:“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争斗,已经持续不少岁月。现在我们有幸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好机会,不能够失去,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他们。”高欢问道:“如果遇上埋伏,我将怎样取得成功?”陈元康回答说:“大王您以前在沙苑战役中失利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埋伏;现在他们遭受惨败,正疲于奔命,怎么还能够深谋远虑?假如舍弃他们不进行追击,必然要留下后患。”高欢不以为然,仅仅派了刘丰生率领几千名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向东返回。

宇文泰在玉壁派人去召王思政,准备让他镇守虎牢。王思政还没有赶到,宇文泰已经失败,他就派王思政镇守恒农。王思政入城之后,下令打开城门,脱了衣服睡觉,又慰问勉励了将士们一番,表示眼下的情况没什么可怕的。几天以后,刘丰生来到恒农城下,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害怕,不敢进去,带着部队回去了。王思政就下令修筑内城与外城,建起用以侦察、防御的高台,经营农田,屯积草料与粮食,从这个时候起,恒农才开始有了防御设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A. 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B. 甲诗为酬答诗。C. 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故选D。(2)本题注意关键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

必修一文言文挖空训练

必修一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句式:):“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整句翻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句式:),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作者】刘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句式:)。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句式:)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句式:)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部编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 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 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A.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 .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是夫子。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五文言文实词虚词全译练习题目

b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 必修一 劝学 2 师说 6 赤壁赋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 18 必修二 六国论 22 阿房宫赋 29 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 必修三 离骚(节选) 39 指南录后序 43 五人墓碑记 49 烛之武退秦师 55 谏太宗十思疏 60 廉颇蔺相如列传 65 鸿门宴 73 秋水(节选) 80 非攻(节选) 82 察今(节选) 84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89 寡人之于国也 93 《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98 蜀道难 103 登高 105 琵琶行 107 锦瑟 110 虞美人 112 蝶恋花 114 雨霖铃 116 声声慢 118 滕王阁序 120 秋声赋 126 必修五 陈情表 131 项脊轩志 136 长亭送别 141 报任安书 143 渔父 150 逍遥游 154 兰亭集序 160

劝学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 ..(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A (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解析】【分析】A解说有误,“清秋”意思是清冷的秋天,诗中并没有显示是初秋时节。BCD解说正确。 (2)抓住“万里”可以知道这句话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诗歌上片内容分析,作者登高望远,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此“万里”形容大江非常的辽远,大地非常的广阔。 故答案为:⑴A; ⑵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⑵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平时掌握的修辞手法知识判断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