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规划“十二五”医改

国务院规划“十二五”医改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2012-09-29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三年来,新医改成果卓著。2012年后新医改进入深入区,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本文撷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回顾了新医改三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评述近期医改的最新政策与举措,详细分析了新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新医改的推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回眸三年医改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2012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以来,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交出了一张惠及全民的中国答卷,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突破和成效,基层医改取得重大突破,亮点频现,百姓所享受的实惠也逐年增多。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教授刘远立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比较,中国新医改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举世瞩目。随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老百姓医疗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对农村和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使农村和基层卫生服务的“硬实力”得到加强,“看病难”在大部分农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改5个重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攻坚克难,强化考核,狠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各牵头部门要对牵头任务全国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各有关方面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完成医改各项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现提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4亿,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资委、财政部负责) (2)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0%以上。(卫生部负责)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1)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3)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4)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民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2019年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医改,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十二五”卫生计生工作成绩斐然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 出台实施《关于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实施意见》,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院药品取消15%的加成,CT、磁共振、超声检查价格在现行基础上降低10%,适当调整和提高了诊察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市卫计委和市级公立医院签署医改目标责任书,将公立医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三同步”、执行四项措施、建立五项制度等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18年4-9月份我市公立医院总收入73915.36万元,医疗收入65391.1万元,比18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0.2%和6.3%;门急诊及住院耗材费用占比9.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门急诊及住院药占比为30.6%,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1. 提升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自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试点市以来,紧紧围绕流动人口享受各项服务等内容,实现了重点突破。全面整合部门资源,做好各类政策的高效衔接,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入托、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和困难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总体水平;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计生统一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体制机制。

卫生计生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卫生计生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 划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卫生事业、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卫生计生重点工作,狠抓计生卫生惠民项目,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落实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卫生计生各项工作,我市卫生计生事业稳步发展。现将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狠抓重大疾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健康。一是切实抓好卫生应急工作。重点做好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到位,全市无重大传染疾病发生。二是坚持抓好艾滋病防治,努力实现“两降”目标(新发感染数、病死率)。截止10月底,剔除开展“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XX区数据,我市艾滋病死亡率%,与去年同期比下降%,达到下降5%的目标要求。艾滋病感染者/病人

完整及时报告比例100%(714/71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为%(4247/5594)。三是扎实推进结核病防治项目,有效控制结核病发生。截止10月底,全市以乡为单位,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为%(459/513),达到了85%以上的指标要求,其他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四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以乡镇为单位,坚持实行黄牌警告机制,强化工作督查活动和整改提高工作。截止9月底,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五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其中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麻疹%,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为%。接种率监测、麻疹监测、afp监测、乙脑监测、流脑监测、异常反应监测等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自治区要求;无重大预防接种事件发生,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控制在标准要求以内。同时,做好乙肝、麻风病、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防治。 (二)加快医改工作步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我市XX县、XX市于2012年12月被列入全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试点单位7个(XX市人民医院、XX市中医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第二人民医院、XX县中医医院、XX县妇幼保健院)。实施两年多以来改革工作平稳开展,初步呈现“一升两降”趋势,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实施医改后,7家试

县“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县“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上级医改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全县医改工作立足县情实际,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为基本路径,扎实稳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工作,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县医疗惠民成效明显。现将有关情况评估如下: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市东南,省西北部,与市延庆、昌平和区接壤,总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11镇、6乡,279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全县共设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6所、乡镇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268个。现有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人员232人,村卫生室执业人员361人,全县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得到全面落实 居民与病有所医等改革综合效果不断凸显 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逐年增长。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0965人,参合率%,比提高%。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由30998人提高至2014年32343人,参保率维持在90%;城镇职工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提高到2014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由51718人提高至2014年52614人,参保率由80%提高至81%;城镇居民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提高到2014年%。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合计参保率由的92%提高到95%,新农合报销比例由71%提高到74%,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由67%和52%提高到72%和

国务院深化医改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务院:深化医改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附全文)国务院日前已同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据国家卫计委官网5月9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已同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通知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7个方面:1.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2.健全全民医保体系;3.大力发展社会办医;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5.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6.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7.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文件末尾还附有2015年“部分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 二、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综合施力,多方保障,形成医改工作合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医改难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点工作。 1.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省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医改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地医改机构和人员调整逐步到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大了对医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传导责任和压力,保障了医改扎实有序推进。 2.加大规划引导和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 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0.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系变革、推进富民强县最为要害的五年,为促进卫生作业持续、快速、健康展开,特编制本规划。一、规划布景及展开现状(一)“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作业获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作业展开最快最好的时期。医药卫生体系变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树立健全;新型村庄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5年50.52%进步到2010年97.67%;孕产妇住院临产率由2005年84.8%进步到2009年98%,五岁以下儿童逝世率由2005年11.9‰下降到2009年4.86‰,孕产妇逝世率由2005年79.1/10万下降到2009年24.9/10万;结核病、艾滋病等严峻流行症得到有用加强,人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婴幼儿救治、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严峻突发公共卫生事情有用处置;全县均匀期望寿数逾73岁。1、医药卫生体系变革稳步推进依照国家医改作业要求与省市一致布置,一是新型村庄合作医疗准则已根本树立,逐渐完善并不断扩面提质;二是2009年12月省政府断定我县为全省榜首批36个国家根本药物准则试点县之一,率先在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在城镇卫生院施行根本药物准则,四个月来运转平稳。三是底层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健全;四是居民健康档案等九大根本公共卫生效劳项目和结核病、艾滋病等严峻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村庄孕产妇住院临

产、消除燃煤型氟中毒、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弥补叶酸等严峻公共卫生效劳项目相继展开。2、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树立健全(1)系统建造。2009年全县有政府举行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单位23个,其间二级归纳医院2所、肿瘤医院1所、城镇卫生院15所、精力病医院1所、公共卫生组织3个以及县合管办。2009年底公立医疗卫生组织在职干员工2678人;有卫技人员2456人,其间在职人员高档职称109人、中级职称597人。有医师(士)1266人,每千人口医师(士)1.47人;护师(士)665人,每千人口护师(士)0.77人。2009年开设床位1661张,每千人口病床1.93张。全县有村卫生室214 个,个别诊所、企业办医疗组织21个;注册村庄医师780人,其他医务人员143人。(2)根底设备建造。县公民医院住院大楼项目出资5893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009年12月投入运用;县中医院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于2009年8月投入运用。2006年-2008年,先后完结了18个城镇卫生院项目建造,建造面积22640.12平方米,总出资1549.8万元。2009年我县中心出资卫生根底设备建造项目36个(包含县公民医院住院大楼、8个城镇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2个卫生院公转房),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出资8000多万,其间国债和省出资2583万元。“十一五”期间,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增加设备450余台件。2009

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 划 一、XX 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卫生系统按照《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实施,成绩明显。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居民健康指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79.78 岁提高到80.40 岁,婴儿死亡率从7.89‰下降到5.73‰,孕产妇死亡率为0。 2.具体业务指标。到2015 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制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以下;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均达到85%,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百白破、乙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成果;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8%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形成完善

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体系,食品及餐具卫生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二)各项卫生事业发展情况。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共建起了8 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完成了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改造。加强内涵品牌建设,我区成功创建了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XX、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成为全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试点区(全省有6 个试点区)。XX 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我区首家国医馆,并建成XX 省、XX 市首家“全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控制的研究》已完成。XX医院建成“XX 区社区康复培训基地”和“XX 医学院康复医学教学培训基地”,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社区三级康复”获省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按照条块结合、大团队和小团队结合的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全文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全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全文,欢迎参考~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全文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为巩固扩大前一阶段改革成果,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多元办医稳步推进。各级政府对医药卫生工作的认识和执行力明显提高,实践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三年改

医院临床科室十二五规划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我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市县公立医院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医院实际,现将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改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医院发展与职工待遇同步提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保持和发扬本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大专科、小综合,充实完善学科建设,形成以康复科为龙头,糖尿病、老年病、急诊科、内科、骨科、外科和妇科为重点,其他功能科为补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医院建设成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百姓信赖、政府满意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三、相关指标 1、以发展为重点,加快医院基础建设步伐。 (1)为解决医院医疗用房十分紧缺、流程不合理的现状,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规划和设想,尽快启动医院总体迁建建设项目,在下梁新区择址迁建新院址,争取占地20亩左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500万元、设置床位100张、年门急诊量达到4万人次,职工120人,配合县政府对新区的建设改造,拉动我县城市经济发展,满足我县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2)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进行全面升级更新,“十二五”期内拟更新HIS系统,新建EMR(电子病历)、PACS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会诊等系统,建设成我县一流的数字化医院。 (3)“十二五”期内引进大型生化分析仪、64排螺旋CT、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拓展医疗业务平台,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2、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内涵建设。 (1)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依据,注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认真加以落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和考核体系,制定科室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2)加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十二五”期末培养专科护士5~10名,各重点专科均具有本专业的专科护士,建立专科准入制度;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发挥中医护理在防病、治病、康复中的特色优势;继续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工程,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国发〔2012〕1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为巩固扩大前一阶段改革成果,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

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保)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下简称“四个分开”)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多元办医稳步推进。各级政府对医药卫生工作的认识和执行力明显提高,实践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三年改革实践证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尤其是在基层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看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解读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点评:明确未来4年医改方向 2012-03-22 00:00:00 作者:李珊珊,徐列海来源:招商证券我要评论 ?80%不够猛,翻倍收益才给力 ?市场进入敏感点位,什么投资必涨? 《方案》的主要目标与内容:主要目标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有效运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步增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开展;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人才不足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规范,医药价格体系逐步理顺;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方案》的主要内容涉及医保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实施保障机制。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医保经办 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医保覆盖率较10年提高3个百分点;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和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继续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扩大实施基药的实施范围,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12年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适时公布;增补权在省级政府;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到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以上;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

十二五中期医改评估报告

阜阳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医疗资源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的重要时期。根据《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专题调研的方案的通知》(阜人常办明电[2013]10号)要求,结合阜阳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现就我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执行情况作如下中期评估: 一、《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各级政府积极顺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和医疗卫生重点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四大体系建设。 (一)全市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进一步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0.66/10万,婴儿死亡率为5.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83‰,分别较“十一五”末下降了26.0%、41.2%和40.4%。 (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医疗卫生机构。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40所(含村卫生室、诊所),市区670所,县(市)1770所。其中:医院

8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所,卫生监督所9所,妇幼保健院(所)9所,采供血机构4所,急救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64所,村卫生室1768,诊所(门诊部、医务室)210所,其他卫生机构8所,另有医学院校1所。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533所,社会举办医疗卫生机构1907所(含医院、诊所、卫生站等)。一个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1.卫生床位。2012年底,全市共有床位24870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2.40张。 2.卫生人力资源。2012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0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13人,注册护士:8509人,药师(士):1068人,技师(士):1696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3人,平均千人口执业(注册)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0.92人和0.82人。 3.医疗服务。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门诊总诊疗3168.4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00.89万人次,每百居民住院13.10人(按照常住人口统计),床位使用率85.79%,平均住院日7.45天,医师人均日担负诊疗7.2人次和住院2.5床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开展 自2006年新农合制度先后在颍上县、临泉县、颍东区试点起,至2008年已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 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2011年度,全市参合人口达到794万人,参合率98.58%;2012年度,全市参合人口达到825.9万人,参合率分别达到和98.6%。2013年度,全市参合人口达到842万人,参合率为98.0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参合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和受益程度大幅提升。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逐步由2010年度的150元提高到2013年度的34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也由2010年度的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 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进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 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为巩固扩大前一阶段改革成果, 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6号), 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 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自 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 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 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保)框架初步形成,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 筹资和保 障水平明显提高, 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 城乡医疗救助 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 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 推进, 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2200多所县级 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 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 免费提供,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积极推进,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下简称”四个分开”)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 多元办医稳步推进。各级政府对医药卫生工作的认识和执行力明显提高, 实践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 支持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三年改革实践证明, 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 特别是在基层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进, 看 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清醒 地看到,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

2012新年医改新动向

卫生工作会新闻稿之一 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2年1月5日,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做了题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王国强、马晓伟、陈啸宏、邵明立、刘谦、尹力,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等出席会议。 陈竺在会上对2011年卫生工作做了回顾。他说,2011年是近期医改五项重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卫生系统群策群力,谋全局、抓改革、促发展,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他说,过去一年,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代表卫生部向重视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全国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陈竺强调,“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内外环境都呈现出新特点。“十二五”时期,仍是深化医改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具备推动医改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这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以及三年医改积累的成功经验。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迎接新挑战,夺取医改新胜利。 陈竺指出,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四年医改工作启动在即。要认真总结成效,分析新形势、新挑战,明确未来改革基本思路,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XX县 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步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XX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的基本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1.卫生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2009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206个,诊所25个,学校、厂矿医务室12个,个体诊所25个。初步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

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有病床床位857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6张。全县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152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35人),村卫生人员280人。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812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5 人,执业护士47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0.87 人。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417(873)台件。 2.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4.34‰,死亡率9.38‰,人口自然增长率4.96‰。婴儿死亡率为8.70‰,无孕产妇死亡。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 3.15岁。初步达到“十一五”预定目标,部分指标提前完成。 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建起了覆盖全县的传染病直报网络,传染病监控能力不断增强。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重大传染疾病长效防控机制初步形成,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血丝虫病、碘缺乏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地方病基本消灭。开展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试点工作。全县传染病发病率由5年前的451.65/10万下降到2009年的259.62/10万,全县连续5年无鼠疫、霍乱、传染性非

新一轮国家医疗改革的历程

新医改发展历程梳理 新医改已经推进7年了,在此简要梳理一下新医改的历程。 2009年 新医改方案终稿公布 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 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医疗改革在各地试点展开,新一轮医疗改革不断推进。随后《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措施出台。 2010年 医改渐入“深水区” 医改覆盖面,到2010年已取得了巨大进步。提前一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保障范围也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 2011年 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博弈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 2012年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三项重点: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保基本)、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强基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机制)。 2013年 基药扩容、大病医保、行业标准提高 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出台一批医改政策,其中医药分开、医保控费、药品降价、基药目录扩容、基药招标纠偏、抗生素分级管理、新版GSP和GMP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