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发展与健康》考试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一、教学目的

1、对心理学及心理现象初步的轮廓式的认识,为以后具体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掌握心理学的发展与任务,理解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3、了解高师心理学的特点、任务以及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方法等问题。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包括:1、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流派的基本观点。2、理解当代科学的心理观。

四、考试要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对心理学定义的理解(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心理现象(心理活动)是什么?行为是什么?

心理现象: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行为:是有机体(人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

2、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心理学的标准:

1)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

2)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方式

3)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

4)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生收集到的证据基础之上。

3、人的心理行为与心理有关系吗?

1)测谎仪的使用-----生理变化的指标

2)讲话摸鼻子、嘴巴----撒谎

3)听话捂耳朵----不想听

4)教师监考双手放背后---增加权威

5)拨扰前额发---增强自信

6)百万富翁游戏不断喝水---焦虑

7)恋爱中男女的距离---关系的程度

总结:行为具有掩饰性,使心理更显复杂性(日久见人心)

4、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有必要吗?

1)动物也有心理也有喜怒哀乐

2)为了更好的研究人的心理

二、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非常复杂

“个体—群体”: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发展—成熟”: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

“适应—不适应”:正常心理与异常/变态心理

个体心理

心理特征:心理活动与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如人格、气质等。

心理状态: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作用。从整体上说,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一)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应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三方面。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人格:个体的具有多种心理特征邮寄整合的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人格。

(二)个性心理: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三、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与脑的关系: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学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

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

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2、掌握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为提高个人学习效率以及今后搞好教学活动服务。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包括:心理现象的本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有关学习的几种理论。

三、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包括:心理与意识的关联和区分,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学派对学习的看法。

四、考试要点

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

一、教学目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定义

二、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三)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五)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三、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皮亚杰的二期理论

(四)柯柏格的三期六段理论

(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

四、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遗传的作用

(二)生理成熟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第二节 学习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三)学习的分类

1.依据目标分类

2.依据学习效果分类

3.依据学习方式分类

4.依据学习内容分类 二、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五)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1、了解动机与学习动机的定义,掌握有关的动机理论。

2、掌握激发学习动机的的措施并应用于实际学习之中。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有关理论及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措施。

三、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动机理论,激发学习动机。

四、考试要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二、动机的形成

二、动机的功能

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一)激活功能

是指动机有发动有机体活动的作用

(二)指向功能

就是指动机使人们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

(三)维持和调整

指适当活动产生以后,如果其活动指向了个体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会加强,这种活动就能继续下去;如果其活动偏离了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得不到强化,这种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这就是动机对活动的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的和卑劣的动机

3、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

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把动机区分为外爱动机和内在动机。

五、动机的相互作用(就是动机的冲突)

第二节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一)学习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动机不断占优势

(二)学习动机不断与长期目标结合,远景性动机逐渐占优势

(三)学习动机不断向健康发展,合理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四)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

三、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一)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为满足。

(三)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不同之处:

1、两者追求的目的不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追求的是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附属的

内驱力追求的是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学业成就的提高为中介,以展示自己的能

力和才干,得到公众的认可为满足;而附属的内驱力以满足或达到长者或权威的

要求为中介,以得到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为满足。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是在客观社会的影响下内化而成的个人确

立的目标;而附属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则是由长者或权威人物给确定的。

4、学生在附属的内驱力的促使下,从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中也会获得一种

派生的地位。但这种地位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所赢得的一定的社会地位不同。这

种派生的地位不是由学生本人的能力或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追随和依附的

长者或权威人物所给予的赞许中引申出来的。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P254

(一)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

(五)适当开展竞赛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注意

一、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关于注意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注意品质的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区别,注意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在学习生活和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基本特征

1、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

物的特点,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2、集中性: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

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程度。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注意本身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这只能加工部分信

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

息的干扰。

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

强度。这是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三、注意的表现

(一)注意的外部表现

在注意时,常伴有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表现的关系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P134

一、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定义

定义: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特点:没有目的、被动、不受意识控制;人与动物共有,低级;省力。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主要指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因素(主体本身的状态)

人的需要、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

(三)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P138

1、在教学环境方面: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丰富、科学、系统;避免思维混乱及吃不饱、吃不了现象;贯彻物理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在教学方法方面:生动、灵活,防止单调呆板,充分贯彻启发教学指导思想

4、在教学语言方面: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音量、速度、节奏适中;说普通话;防止口头禅

5、在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方面:

二、有意注意

(一)有意注意的定义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有目的、自觉、费力;受意识调节和支配,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形式。

(二)引起和保持有意义注意的主要条件

(三)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P139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性特点

三、有意后注意P135

定义: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有目的,不费力

形成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有意后注意集中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不足,是注意的高级形态。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及培养训练

一、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1.定义: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2.影响注意的广度的因素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定义: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的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控制的;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2.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三)注意的分配

1.定义: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2.影响注意的分配因素: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

1.定义: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移

2.影响注意的转移的因素

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二、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

(一)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1.教学条件

2.学生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五章感觉和知觉

一、教学目的

掌握关于感知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学会运用感知的规律,分析感知品质的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应用感知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感知觉的规律与特性,以及感知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及观察力的培养。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感觉

一、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个别属性:柠檬的个别属性:形状、大小、颜色(视觉反映),味道(味觉反映),质

地(触觉反映)

感觉的特点:

1、感觉是对当前刺激的反映

2、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3、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部分,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4、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同一

(二)感觉的作用

(三)感觉的种类

二、感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三)感觉统合

第二节知觉

一、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种类

(二)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三、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知规律

二、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二)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三)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四)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

(五)形象与言语相结合

(六)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三、采取直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实物直观

(二)模像直观

(三)言语直观

第四节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力定义

二、观察力的训练

第六章记忆

一、教学目的

了解记忆的三阶段和三系统,明确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编码、储存、提取的(包括了解一些在此研究中的实验),了解遗忘的规律,掌握一些能提高记忆质量的具体的、有效的策略并能在学习和教学中运用记忆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记忆的分类和记忆的环节,记忆的测量方法,以及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充分掌握记忆的有关规律,合理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记忆力。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分类

三、记忆的加工过程

一)信息编码

二)存储

三)提取

第二节记忆的生理机制

一、记忆与脑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记忆的三系统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一)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二)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1.复述

2.什么导致短时记忆的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三、长时记忆

一)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二)影响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方法三)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

1.遗忘的进程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4.遗忘发生的原因

第四节内隐记忆

一、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一)加工深度对二者影响不同

二)保持时间不同

三)记忆负荷量对二者影响不同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影响不同五)干扰因素对二者影响不同

第五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组织识记

二、有效组织复习

三、合理运用记忆技术和方法

四、培养元记忆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一、教学目的

了解思维与想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形成对认知过程的整体认识,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以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包括:思维的基础知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概念的获得与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基础知识,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包括: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和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3、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征

三、思维的过程

四、思维的种类

五、思维与语言

一)言语及其作用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二节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活动的特点

四、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

第三节概念及其形成

一、概念概述

一)概念的定义

二)概念的种类

二、概念形成的策略

一)保守型聚焦

二)冒险性聚焦

三)同时性扫描

四)继时性扫描

第四节问题解决

一、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的种类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

二)启发法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五节思维与教学

一、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三、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

第八章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

一、教学目的

掌握关于智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智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掌握培养智能的一般方法并能运用于教学以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包括: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掌握,身心健康对学习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教学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的理解

一)概念

二)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二、知识的迁移

一)迁移的概念及种类二)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三、知识的应用

一)知识应用的概念

二)知识应用的形式

三)知识应用的解题过程第二节技能的掌握

一、技能的概念及分类

二、动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三)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四)练习

1.练习曲线

2.影响练习效果的因素五)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三、智力技能

一)智力技能的定义及特征二)智力技能形成阶段三)促进智力技能的因素第三节教学与心理卫生一、疲劳

一)疲劳的概念

二)疲劳的种类

三)疲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四)预防疲劳的措施

二、成绩评定

一)评定及其功能

二)发挥评定反馈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章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2、掌握学习策略并能应用于学习和教学中。

3、理解创造力的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学习策略的训练,元认知的相关知识,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造力。

考试要点

第一节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学会学习”

二、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节掌握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分类

一)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

三)资源管理策略

四、学习策略训练

一)了解策略学习的特点

二)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

三)学习策略训练中的教师调控

第三节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的定义

二、创造力与发散思维

三、什么影响创造力

一)酝酿

二)社会因素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十章态度与情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态度的知识和态度重要性,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态度。

2、理解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绪情感并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了解调控

情绪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态度的重要性,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态度、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高级情感的培养,态度和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四、考试要点

第一节态度

一、态度的定义与内涵

二、态度的功能

三、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一)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二)态度改变的过程

四、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二)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五、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一)影响对学习对象的选择

二)影响对学习环境的反应

三)影响学习效果

四)影响对学习挫折的处理

第二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表现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

四、表情

第三节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状态的分类

一)心境

二)激情

三)应激

二、情感的分类

一)道德感

二)理智感

三)美感

第四节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二、情绪与学习效率

三、情绪的识别与调节

第十一章意志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意志的基本知识并宏观把握意志过程在个体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压力的应对与指导。

二、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意志过程与结构,压力的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分: 3学分、3学分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考试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要求考生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 要求考生能: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有心理学学硕,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其中727心理学基础综合由院校自主命题,院校给出了大纲和参考书,这为同学复习提供了方向,备考同学可以根据大纲和参考书进行复习,博仁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出727考试大纲便于同学了解。 I考查目标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心理学基础知识 包括心理学导论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部分约80分,变态心理学部分约20分。 2.心理学研究方法 包括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心理统计与测量约60分,实验心理学约40分。 3.心理学学科知识 包括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三部分内容,总分约100分,每部分约30-40分。 四、试卷题型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III考查范围 心理学导论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研究 1.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其他研究方法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三)精神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1.什么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 (三)神经网络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 3.言语区

4.联合区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2.幂定律 二、视觉 (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 1.视觉的传导机制 2.视觉的中枢机制 (二)色觉及其理论 1.什么是颜色 2.色觉理论 (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1.视觉对比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3.视觉适应 4.后像 三、听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1.音高 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二)音高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2.位置理论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二、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17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 詹姆斯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BCD。 3. 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此

2017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