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0546219.html,

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作者:解国旺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7期

摘要: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新建本科高校多属教学型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新建本科高校多由专科升本而来,专科教学方式影响较大。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古代文学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观念落后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亟待更新等问题。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的任务主要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人才培养处于首要位置,是高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当今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种,新建本科高校多属于近些年由专科升本科而来的本科高校,在学校定位上也多定位在教学型大学。随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地修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传统的观念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予以改革的必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有些学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离现实太远,对自己就业帮助不大,在学习上有厌倦、畏难情绪,实用价值不大。笔者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同行专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课堂上介绍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阐述作品的思想意义,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则是简单概括几点,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造成这一弊病的主要原因是对“诗言志”、“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等正统文学观念的片面理解。在如今流行的几种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中,道学家的文论往往受到高度评价,政治性强、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注重实用性的作品不但被选入教材,而且还得到推崇。与此相反,一些政治性不强但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却往往被视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而受到责难。文学史教材一向对唐宋古文运动推崇备至,而对骈文、赋等文体不遗余力进行抨击,都是这种倾向的表现。先秦两汉时期,文学还未独立,文史哲不分,真正的文学散文还未诞生,讲授古代散文自然不能不从历史散文和哲学散文讲起。经过魏晋“文学的自觉时代”之后,还将韩愈《原道》、柳宗元《封建论》等政论、史论文作为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讲授,恐怕是很不合适的。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教材可谓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任课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和实际需求,本着“取法乎上,点面结合”的原则,选择一套学术观点公允,成果最新,材料丰富,学界有较高公认度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