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隋唐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浅析隋唐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浅析隋唐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作业题目:《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

专业班级:环设1402班

谢振男(1410540207)

时间: 2016年 12月1日

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多种称之为美术的人工造物。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深厚内涵。中国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深远厚实的内涵,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而整个美术史上最瑰丽绚烂的一页便是唐宋到明清的美术。

中国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发展,呈现蓬勃向荣的欣欣景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发达的经济,使得隋唐工艺美术具有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而中国美术具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则是出现在了宋代,宋代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及审美意识,它的创造原则至今也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元代美术的风格则是粗犷、豪放和刚劲。中国美术在明朝又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各类美术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继承了宋代以来对美学的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端正、简约、健实等特点。而中国美术在清代更加趋于完善化,其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手法丰富,远远地超越了前代,出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局面。但在1840年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新面貌。

隋唐五代是美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国运昌盛,世风浩荡,思想文化的活跃,中外交流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美术的繁荣,美术至此全面走向成熟,绘画领域不断扩大,分科日趋明显,各类渐成独立画科。也是壁画的鼎盛时期,其创作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可谓空前绝后。而其代表作就是各公主王侯的墓画。主要分为墓室壁画、壁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五代花鸟画、画学论著等。

隋唐山水画不但独立出来,而且形成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青绿山水以展子虔、李思训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以王维、张璪为代表,五代则以荆浩、董源等为代表。隋唐洛阳、长安等寺庙道观壁画非常兴盛,创作规模宏大,名家高手云集,较有名的如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的《唐朝名画记》,段成式的《寺塔记》,李嗣真的《画后品》等。而到了宋代,比较有名的书法家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柳凝式,有名的画家有,善于画山水画的李成、范宽、王十元、许道宁、王希孟、赵伯驹等,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唐代手工业发达,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的特点。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瓷窑分布范围广,规模大。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白瓷以北方河北“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瓷器形趋于圆浑饱满,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并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瓷器纹饰以花卉为主,装饰方法繁多,有印花、洒花、堆贴、釉

下彩和绞釉绞胎等。装饰纹样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大胆吸收融合外来精华,花鸟瑞兽题材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一步,在陶瓷装饰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特别是“唐三彩”塑像,驰誉世界。从已经见到的“唐三彩”作品来看,体态健美,造型逼真,色彩辉煌艳丽,确实是工艺品的佳作。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做胎料,经过挑选、舂料、淘洗、沉淀、侵润、揉捏等工序后,清除杂质,塑造出形象。器型施釉后入窑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彩釉和各种着色剂因高温熔化并向四周扩散流动,形成斑驳灿烂而富有变化的彩色釉。

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代以后的各类低温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如宋三彩,辽三彩等。

宋代则是贞观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皇家“五大官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在唐、五代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在此基础上宋代陶瓷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自由奔放、雅俗共赏的时代风格,开创了“南北各异”“官民有别”的多元格局。宋代推崇“文治”,历代帝王雅好文艺,使书法更为盛行。与前代讲究法度书风不同,在文人的推动下,宋代书法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尚意”而“韵胜”的独特风格。

明清五百年间的美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就。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

明清两代都建都在北京,其文化艺术承前代并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个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接触,对中国美术产生了一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这一时期,不断与东南亚各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接触,不断引入外国文化,是指与中国美术巧妙结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风貌。

在宋王朝统一中国后,继前朝设立画院并不断加以扩大,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清明上河图》更是世界美术史中的一颗明星,它历经八九百年的沧桑岁月,饱经劫难,最终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元四家”是黄公望、倪瓒、吴镇和王蒙,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自元代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清代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画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之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墨守成规,他们离经叛道,奇奇怪怪,

而且大多个

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成为“八怪”。

敦煌莫高窟,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唐代是达到最盛,到武则天时期则已超过千窟,且一直延续到元代。场面宏伟庄严真切,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版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得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而一些优秀作品也跻身世界美术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到中国明清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区域繁荣昌盛。

从唐宋到明清,中国各门各类的美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许多类美术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个长时期内,出现了无数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美术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地位。

中国美术如同中国历史一般灿烂,波澜壮阔。上完这一学期的中国美术史课程,我对中国美术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总结如下:

1.美是共通的,如古典美术和现代美术,西方美术和东方美术,虽然风格各异,但欣赏时的心情大致是相同的;

2.在雕塑和陶瓷等方面,很多现在的作品和古代作品很是相像,应该也是取自古人的灵感,这也是老师在课上一再提到的;

3.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容易形成流派;

4.尽管大部分美术作品都具备某个时代共同的特征,但艺术家本人的性格也不可忽视,很多艺术家本身的修养和艺术风格对其作品的影响更为明显;

5.中国的封建社会很封闭,制度方面发展甚慢,对文化的包容做得也不够好,正因如此,能流传到今的高成就艺术作品不是很多。

滕固著.唐宋绘画史[M].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8

王祥.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与政治制度对书画传承的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2015 薛永年等著.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牛志远. 浅析由唐到宋的仕女画风格流变[J]. 大众文艺. 2012(21)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对外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 一、遣唐使(官方交往) ①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②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制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向东)(民间交往)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6 次东渡日本)。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三、玄奘西行(向西)(民间交往) ①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古印度)取经(走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 一路西行),遍访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 ②著作:《大唐西域记》它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宋朝的对外关系: ①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大商港。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中国商船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远达半岛(波斯湾)和岸,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五六十个。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海关),加以管理。 、元朝的对外关系: ①陆路: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元代陆路 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②海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使得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进入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140多个。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驿站制度等输入西方,西方药物、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元朝在中央设置了、 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1、郑和下西洋的: ①目的: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②经过: 从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 及大量金银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③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 之间的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①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②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 ③戚继光抗倭经过:率领戚家军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 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④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和爱国主义者。 3、明清的对外关系:①末期,荷兰侵占台湾。②收复台湾:年,被荷兰殖民 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 4、清朝的闭关锁国: ①原因:A.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B.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 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②表现:A.顺治时,颁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B.台湾设立行政键之后,宁波、漳州为对 外通商口岸,但严格限制进口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C.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艺术各期特征及黑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诗歌的黄金时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素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隋唐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隋唐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化政策,为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化交流频繁: ①国内各族在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②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化上得以吸收外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②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③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④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练习题: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一)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练习题:隋唐 五代时期的美术(一)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10638080.html,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也成(百代画圣)。 7.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 8.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9.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0.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a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1.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2.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3.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4.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遣唐使(官方交往) ①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②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制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民间交往)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6次东渡日本)。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民间交往) ①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 (古印度)取经(走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 一路西行),遍访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 ②著作:《大唐西域记》它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1、宋朝的对外关系: ①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是闻名世界大商港。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中国商船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远达 半岛(波斯湾)和 岸,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五六十个。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海关),加以管理。 2 ①陆路: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元代陆路 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 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进入 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140多个。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驿站制度等输入西方,西方药物、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元朝在中央设置了 、 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1: ①目的: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 ,“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 ②经过: 从 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及大量金银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 ③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与 之间的 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 ①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 。 ②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 。 ③戚继光抗倭经过: 率领戚家军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 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④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和爱国主义者。 3、明清的对外关系:① 末期,荷兰侵占台湾。② 收复台湾: 年,被荷兰殖民 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 4 ①原因:A.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B.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 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②表现:A.顺治时,颁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B.台湾设立行政键之后,宁波、漳州为对 唐朝对外 关系 宋元 时期 对外 关系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 关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精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陶艺术的 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 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传·仁智 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 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26.唐代画家周昉首创水月观音,成为中国佛教美术中的佛画样式之一,世称“周家样”。 26.张萱和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27.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28.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29.在五代花鸟画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为黄筌、一为徐熙,但画风迥异,人们多 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 30.宋代的宫廷画院是“翰林图画院”。 31.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自成一家,史称“瘦金书”。 32.北宋画院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山水画代表作是《千里江山图》。 33.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为高远、平远、深远。 34.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高考真题选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教师版)

高考真题选练(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2.(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4.(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选择_填空(元明清)资料讲解

说明:本资料只作为参考之用。答案附在后面。 元代部分 “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 高文 27、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名为[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单项选择: 1、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 A、末、旦、净、杂 B、生、旦、净、丑 C、末、旦、外、贴 D、旦、末、净、丑 2、元杂剧中一折戏的唱词就是一个---------------。 A、小令 B、套曲 C、诸宫调 D、摘调 3、《汉宫秋》中汉元帝的角色类型是-----------------。

A、末 B、生 C、外 D、杂 4、《赵氏孤儿》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人物是------------------。 A、赵朔 B、程婴 C、公孙杵臼 D、韩厥 5、《琵琶记》的女主人公是---------------。 。 三、多项选择: 1、“元曲四大家”是指---------------------。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 E、康进之 F、郑光祖 2、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 A、蔡婆婆得到赡养 B、惩罚张驴儿 C、血飞白练 D、六月飞雪 E、冤案昭雪 F、亢旱三年 3、下列剧作属于公案剧的有-----------------。 A、《赵氏孤儿》 B、《陈州粜米》 C、《蝴蝶梦》 D、《单刀会》 E、《汉宫秋》 F、《墙头马上》

4、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 A、《汉宫秋》 B、《西厢记》 C、《拜月亭》 D、《梧桐雨》 E、《墙头马上》 F、《倩女离魂》 5、马致远的《汉宫秋》对史料作了如下------------------几项改动。 X ) 21、元代诗人赵孟頫是宋末元初著名才子,还是宋朝宗室。(X ) 明代部分 一、填空: 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2、《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三国志演义》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4、《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或叫《忠义传》。 5、《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有70回,编者是金圣叹。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注意思想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 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 .隋唐绘画艺术 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 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 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 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 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 d.设色更浓重 2.代表作品: A.《步撵图》: 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 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 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B.《历代帝王图》: 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 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吴道子创作活动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被后世誉为“画圣”原因是: a.吴道子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更高的境界,创造出一种脱落凡俗的“疏体”:特点是笔势磊落,元转多变,笔意齐全。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吴道子所画的道释画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的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 c.吴道子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他创造的笔简意远的“疏体”才使得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结束了山水作为人物宫观背景之附庸地位。三.仕女画 1.张萱(盛唐时期) 善画妇女婴儿,画贵妇人“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溪竹榭皆极纤巧” 描绘的盛唐时代的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反映出张萱绘画的面貌,画卷充满欢乐情绪,展现盛唐时代精神面貌。 代表作:

宋元明清

宋元时期(907-1368年) 阶段特征: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政治: 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并立 B.北宋的局部统一(979年) *北宋为何无法完成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采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需外等政策; 少数民族政权刚建立,处于上升阶段,力量强大;民族矛盾激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加强 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造成三冗。 元:中央:一省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地区)、通政院(驿站制度、传递公文) 经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农业:①宋土地兼并严重:北宋初不抑兼并; ②租佃制仅次于自耕农; ③南方经济发展:北宋定都汴京,通过汴水运粮,说明北宋立国靠东南地区的财富。经济上 南强于北的地位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天下粮仓:苏湖常秀-浙江嘉兴) 南方农业发展原因:唐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北民南迁;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南移 手工业:金属冶炼:北宋:煤普遍使用(汉开始) 南宋:焦炭开始使用(明普遍) 纺织:宋:棉花种植从边疆传到内地。 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的工具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中心。 制瓷: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各地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朝:彩瓷时代,青花、釉里红; 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技术和规模都有一定发展 商业: ①突破了坊市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夜市草食晓市兴盛; ②北宋出现了交子,反映商品经济发展; ③专门娱乐场所:瓦子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府的监视控制减弱,北宋政府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 ⑤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泉州;泉州在元朝为最大贸易港口,是货物集散地。 ⑥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表现:商人地位提高) 文化: ①科技发展出现高峰 印刷术: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前司南多用于看风水,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宋广泛应用;火药武器:火箭、突火枪元朝火药传入欧洲,约14世纪,使资产阶级战胜贵族 天文历法:郭守敬(元)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授时历》;沈括(北宋)《梦溪笔谈》 农书:王祯(元)《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桑辑要》(元) ②思想:理学——儒学的新发展 理学产生背景:佛道的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唐宋一些儒学家进行思考、探究,形成宋代新儒学。 含义: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代表:程朱理学:理是万物本原;体现到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到人身上是人性;

中国美术史各朝代发展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着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隋唐,宋元,明清文化

隋唐文化 1.韩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体现唯心主义思想,而柳宗元和刘禹锡更是唐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韩愈在他著作《原道》和《原性》中复古崇儒、驳斥佛道,认为僧道不顾及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僧尼道士应当回乡还俗,焚烧佛经咒文,将寺庙观宇改为民居。他推崇孔子在《论语》中道述的道德观念,以其作为日常伦理的标准。他认为天生人性,并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品。李翱在《复性书》发展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性皆善,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喜怒哀乐之情的干扰,使得性无法发挥,要求恢复人的善性克制人的情欲,所谓“复性”。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 2.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科场内外、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3.唐朝音乐舞蹈发达。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并入原有的九部乐成为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唐高宗以后,十部乐开始衰落,音乐家开始研究新的乐舞,各部乐间的区别逐渐消失,至玄宗朝撤销。玄宗本人就是音乐家,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种乐器,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百余首乐曲;他非常重视雅乐事业,将十部乐分为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和立部伎(立在堂下演奏),曾经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为“皇帝梨园弟子”,李龟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时的歌唱家。 宋元文化 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3.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发展 明清文化 1.制度建设空前完备。明朝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全面整合前朝制度并开创新制的特点。仅以政治制度为例,如经朱元璋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永乐后,又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相比元朝,其官制体系既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能皆空前加强。 2.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总体说来,明代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相比前代有了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随着粮食品种的增多特别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植桑、种棉等经济作物的普及推广,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 3.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流动加快。宋代以后,世族地主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非贵族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而至明代,非贵族地主的数量及其在地主阶级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除作为主体的缙绅地主外,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了少量的经营地主。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历了从夏商西周一直到元明清等各个不同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个性鲜明的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非该时代而难以存在,或是后世极力模仿已无法得其精髓。因此,每个时代都相应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服装发展也到了全盛时期。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主要分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

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 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