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_农艺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农艺性状与SSR 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蒋思霞1,倪正斌2,印志同2,徐志英1,邓德祥

2*

(1.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2.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其亲缘关系远近,为糯玉米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8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71个SSR 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与SSR 标记进行

了关联分析。[

结果]150对SSR 引物中有71对在糯玉米自交系中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34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 11个数目不等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为0.249 0.876;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 0.32,均值为0.17,84个自交系可划分为8个组别;玉米10个连锁群上71个SSR 位点的2485个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共检测出21个SSR 座位与10个产量、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结论]该试验阐明了所选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有目的的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6-03212-06Study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with SSR Primers in Waxy Maize Inbred Lines JIANG Si-xia et al (Y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maize inbred lines and determine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new varieties breeding of waxy maize.[

Method ]A total of 84waxy corn inbred lin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Seventy one SSR markers in maize 10chromosomes we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maize.The association of the 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 of waxy corn with the SSR primers was analyzed.[Result ]Of the 150SSR primers ,71could obtain polymorphic bands among waxy corn inbred lines.Seventy one pairs of primers in maize 10chromosomes detected 342alleles.The number of detected alleles was within a range of 2-11.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value ranged from 0.249to 0.876,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inbred lines was 0.02-0.32with an average of 0.17;84waxy maize inbred li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8groups.The 2485combinations of 71SSR primers at 10linkage group were i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state ;21SSR markers were detec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10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Conclusion ]The

research expound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maize inbred lines and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 ,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hybrids and new varieties breeding of waxy maize.

Key words Waxy maize ;Genetic diversity ;Association analysis ;Agronomic traits ;Yield traits

基金项目

教育部“作物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江苏省科

技支撑计划(农业BE2011303)资助。

作者简介蒋思霞(1957-),女,江苏泗阳人,副教授,从事作物遗传育

种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 :jsixia@126.com 。*通讯作者,教授,从事玉米主要性状遗传、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E-mail :yzdxdeng@126.com 。收稿日期2011-11-17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

[1]

。由于糯玉米胚乳中淀粉具有特殊的结构,

形成了独特的糯性和风味,使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适口性,在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鲜食型糯玉米生产得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广大民众消费的最重要果蔬食品之一。

糯玉米的特殊性质以及其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促进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糯玉米的育种研究。美国对于糯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开展比较早,

发展也较快。1909年,Collins 首次描述了糯玉米的特征,由于胚乳表现致密不透明,像石蜡,故称蜡质玉米,并在糯玉米品种中发现了隐性糯质基因

wx 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短臂上[2]

;1942年左右,

Jenkins 等育成了第1个糯玉米杂交种。目前美国糯玉米种植面积

已达40万hm 2

以上,

年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中国是食用糯玉米最早的国家,糯玉米资源十分丰富。但中国糯玉米的研究利用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开发利用的进展也非常缓慢。在中国,

糯玉米育种研究工作直到7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所进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鲜食糯

玉米需求的增加,我国糯玉米育种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一大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育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

[3-14]

1998年扬州大学农学院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暨玉米遗传育种课题组对从市场上购买的广糯一号、珍珠糯2号、黑糯、黄糯等一批糯玉米杂交种、从江苏省沿江农科所引进的沿江糯系列杂交种以及国家和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的参试组合等材料中进行套袋自交选系,

育成了一批稳定的糯玉米自交系,

目前这些选系已提交省内外有关育种单位。2008年冬天又从云南收集到9个农家品种,由于无法查找上述选系原始材料的系谱及亲缘关系,因而,由此选育的这批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也就无法得知。为了有目的地利用这些选系组配杂交种,

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SSR 标记对这些自交系(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关联作图发掘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联的标记,

探明这些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各有关单位有目的地组配糯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

1.1.1

供试材料。以1998年扬州大学农学院杂种优势利

用研究室暨玉米遗传育种课题组通过套袋自交选育成的75个稳定糯玉米自交系和2008年冬从云南收集到的9个农家品种为试验材料(表1)。

责任编辑王春艳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6):3212-3217,3283DOI:10.13989/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790531.html,ki.0517-6611.2012.06.200

1.1.2设备、仪器和试剂。高速冷冻离心机(TGCC-18B)、TC-96/T/H(a)PCR扩增仪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常用设备。主要试剂Taq酶、dNTP、MgCl2、PCR Buffer等购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其他常用药品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表1供试糯玉米自交系及其代号

1.2方法

1.2.1田间设计。2009年7月13日将75个糯玉米自交系与9个农家品种(其中1个自交系未出苗)随机排列播种,重复2次,每行15株,行长2.5m,行距(大小行)为0.6m和0.3m。田间管理同一般试验田,整个生长期生长情况正常。1.2.2农艺、产量性状调查。在玉米生长期间调查各供试材料的抽雄初期、抽雄末期、散粉期、株高、茎粗、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长等农艺性状;在收获后考查套袋自交各单株的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百粒重、单株产量。

1.2.3玉米叶片总DNA的提取与检测。取玉米叶片适量置于研钵中加液氮速冻,常规方法提取DNA;提取的DNA用1%琼脂糖电泳(EB终浓度0.5μg/ml),通过Gel Doc1000凝胶成像系统和凝胶分析软件,检测其浓度、纯度与质量。将提取的DNA原液部分稀释成工作液,在4?下保存备用,其余的DNA原液作为母液置于-20?保存备用。

1.2.4DNA工作液及SSR标记引物工作液制备。将制备好的DNA工作液调节浓度至10 500ng/μl。依据合成引物的量,将引物干粉稀释成100μmol/L的母液,然后将左右引物混合并稀释到1μmol/L作为工作液备用。

1.2.5SSR分析。参照已经发表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从Maize GDB选取分布在玉米10个染色体连锁群上的150对SSR引物,并根据Maize GDB中公布的引物序列,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常规的PCR反应体系,35个循环。

将PCR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清洗后置于显影液中,10min后等条带清晰取出观测。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1.3.1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SSR扩增带型,在相同迁移位置上,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按公式PIC i= 1-∑k

u=1

珓p2

lu

-∑k-1

u=1

∑k

v=u+1

2珓p2

lu

珓p2

lv

计算,珓p lu、珓p lv表示lu、lv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以简单配对参数(Simple matching coefficient,SM)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m/(m+n),其中m为基因型间共有带数目,n为差异带数目。按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数据处理由PowerMarker V3.25、FigTree和Excel软件完成。

1.3.2LD的衡量。首先使用QuantityOne软件依据pBR322 DNA Marker计算出各SSR等位变异分子量(bp),然后依据SSR重复单元大小进行人工矫正,确定等位变异数目,形成位点等位变异矩阵;使用标准不平衡系数(D')衡量位点间LD大小。

D'=∑u

l=1

∑v

j=1

p

i

q

j

|D'

ij

|

其中u和v分别代表2个位点等位变异数目,p i和q j分别代表A位点第i等位变异及B位点第j等位变异的频率。

D'

ij

=

D

ij

D

max

,D

ij

=x

ij

-p

i

q

j

其中x ij,表示配子A i B j出现频率,p i和q j分别表示等位变异A i、B j的频率,下同。

D

max

=

min[p

i

q

j

,(1-p

i

)(1-q

j

)];D

ij

<0

min[p

i

(1-q

i

)(1-p

i

)q

j

];D

ij

[]

>0

D'的理论变化范围是0 1,一般将小于0.5作为LD衰减的标志。使用TASSEL计算LD配对检测的矩阵图,用于观测共线及非共线SSR位点之间LD的排列。其基本原理为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所有可能位点组合的D'值,其大小在配对检测的矩阵图上用相应色差大小给予直观反映。从中筛选出共线SSR位点对相应的D'值及位点间遗传距离。1.3.3群体结构分析。为了估测样本的群体结构,应用STRUCTRE软件,供试材料群体进行基于数学模型的类群划分,并计算材料相应的Q值(第i材料其基因组变异源于第k 群体的概率)。分析的大致原理是,首先假定样本存在K个等位变异频率特征类型数(即服从Hardy-Weinberger平衡的亚群,这里K可以是未知的),每一类群SSR位点由一套等位变异频率表征,将样本中各材料归到(或然率用Bayesian 方法估计)第k个亚群,使得该亚群群内位点频率都遵循同一个Hardy-Weinberg平衡。具体分析过程是,先设定群体数

3123

40卷6期蒋思霞等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农艺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目(K )为2 10,并假定位点都是独立的,该研究使用71个位点参与分析,

将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开始时的不作数迭代(length of burn-in period )设为10000次,再将不作数迭代后的MCMC 设为100000次,然后依据似然值最大的原则选取1个合适的K 值。1.3.4

关联分析。使用TASSEL 软件的GLM (generalliear

model )程序,将各个体Q 值作为协变量,将11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分别对标记变异进行回归分析。

Y j =α+βI pj +β1X 1j +β2X 2j +…+βk X kj +εj

其中Y j 是第j 个材料数量性状表型值,

I pj 是第j 材料第p 等位变异出现的指示变量,β是群体各位点各等位变异的平

均效应,

X 1j X kj 是第j 材料基因组变异源于第1 k 群体的概率Q 值,β1 βk 是亚群体各位点各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εj 是残差。2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材料产量、农艺性状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82

个糯玉米(有2个供试材料未能散粉,未能调查到产量、农艺性状)供试材料产量、

农艺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在不同供试材料间,

株高、雄穗长、一次分支数、穗长、百粒重和总重的变化幅度较大,茎粗、抽穗初期、抽穗末期、散粉期、吐丝期、

穗粗、穗行数变化幅度相对小。所有糯玉米自交系(包括农家品种)在性状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表2

供试材料间产量、农艺性状的差异平均数

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区组间品种间差异F 株高145.1726782.534.8724.020.37219.84**雄穗长30.1551146.4121.250.2679.81**一次分支数9.562204.3845.790.129.59**茎粗1.812.650.8150.2715.021.18146.24**抽穗初期47.38568.212.966.260.14224.83**抽穗末期50.6560452.545.010.01710.54**散粉期53.4462453.276.130.00121.31**吐丝期53.8765463.386.270.00215.46**穗长10.80234.52.7925.800.004711.06**穗粗3.345.42.20.5315.970.3812.28**穗行数11.811862.1017.770.4954.43**百粒重20.8547.68.76.5931.610.003210.12**总重

37.34

209.3

5.9

29.70

79.53

0.45

17.0**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

2.2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50对SSR 引物对84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分析,选出扩增带型稳定、重复性较好的71对引物(表3)。

由图1可知,

71对引物均匀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出34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 11个

数目不等的等位基因,平均为4.78个。其中umc1019标记的多态性条带高达11个,

bnlg1754、bnlg1237、phi299852、mmc0231、umc1653和mmc0282检测到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为0.249 0.876,

平均为0.479,其中引物umc1019最大为0.876,umc1474位点最小为0.249

注:M 为标记PBR322,泳道1 85为供试的84个材料。

图1

引物bnlg1208在84个自交系上的扩增情况

将SSR 标记分析所得的0,1型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和FigTree 软件,按Nei 和Li (1979)和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32 0.02,均值为0.17。

选取0.31为阈值,

84份材料可以分为8个类群(表4)。该研究中所有来自于沿江地区农科所的选系全部聚在第6类中,各品系间遗传距离为0.06 0.12,遗传距离较小,品系间亲缘关系很近;第4类为在云南收集的9个选系中的7个,品系间遗传距离为0.28 0.13,说明供试糯玉米材料间遗传基础的狭隘,

并且由于品种的推广导致种质资源的减少;一个云南农家品系被在第3类群里也靠着第4类,另一个云南农家品系在第6大类中与其他云南材料亲缘关系相

对比较远;NA67-1、NA67-2、NA67-3、NA67-4、NA67-5这5个自交系是同一个杂交组合的5个选系,它们的遗传距离比较小,

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黑糯-1和黑糯-2分别属于第2和第5类,表明它们的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也反映大部分NA 和NB 系列的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由于NA 、NB 是来源于一个组合,配组合时我们可以根据图2的聚类结果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组配,减少时间和材料的浪费。同时,聚类结果显示在本地区推广的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2.3

糯玉米自交系SSR 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状态

10个

连锁群上71个SSR 位点的2485种两两位点组合中,不论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 存在。得

4

123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到统计概率(P<0.001)支持的不平衡成对位点比例较大,占总位点组合的12.9%;但不平衡程度D'>0.5的组合数仅占总位点组合的6.5%。

LD衰减(D'<0.5)所延伸的距离决定着关联分析所需使用的标记多寡及关联分析的精度。对共线SSR位点D'值随遗传距离增加而变化的分析可看出(图4),SSR位点D'值衰减速率都相当快。进一步对D'值与遗传距离的回归分析发现,D'值衰减都遵循方程Y=bln(x)+c,据此可求出供试的糯玉米自交系LD衰减(D'<0.5)所延伸的最小距离为3.60cm。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样本的等位变异频率特征类数K=8(即服从hardy-weinberg平衡的亚群数为8)时其模型后验概率最大,因此判断样本亚群数为8。

表371对多态性SSR标记

图284个糯玉米自交系的SSR聚类扇形图

2.4糯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该研究检测的71个SSR位点中,共有21个位点与10个产量、农艺性状相关联。表6中列出了所有关联标记与对应的性状特征值的P值(P<0.001)。

由表6可见,①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位点(次)累计有17个:与株高关联的位点有5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umc1196(为0.25);与一次分枝数关联的位点有2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bmc1662(为0.21);与雄穗长关联的位点有1个,其解释率是0.13;与抽雄初期关联的位点有3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bmc2086(为0.32);与抽雄末期关联的位点有2个,其中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bmc2086(为0.33);与散粉期关联的位点有2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bmc(为0.30);与吐丝期关联的位点有2个,变异解释率都是0.29;②与产量性状相关联的位点只有21个:与单穗总重量关联的位点有15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phi299852(为0.43);与穗粗关

5123

40卷6期蒋思霞等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农艺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联的位点有2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umc2350(为0.17);与百粒重关联的位点只有4个,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是bn-lg439(为0.31);③这38个位点(次)分布在玉米9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第10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

表4糯玉米供试材料的8个类群

组群供试材料名称遗传距离ⅠNB19-1、NB19-2、NB19-3NB20-1、NB20-20.34 0.56ⅡNA-3、NA-4、NA33、NA34、NA36、黑糯-20.24 0.51ⅢNA46和0812-140.54

Ⅳ0812-1、0812-3、0812-4、0812-5、0812-6、0812-15、0812-160.13 0.28ⅤNA49、NA51、NA50、NA52、NB5、黑糯-1、NB35-2、NB35-40.19 0.64

ⅥNA65、NA67-1、NA67-2、NA67-3、NA67-4、NA67-5、NB22、NB23-1、NB23-2、NB23-

3、NB26、W1-1、NA1-1、NA1-2、NA17、NA20-2、NA30-2、NA37、NA41、NA56、NA57、

NA58-1、NA58-2、NA70、NA75、NA76、NA77、NB9、NB11、NB12、NB28、NB31、NB35-

1、NB41、NB43、NB44-1、NB44-

2、NB46、NB53-1、NB53-2、0812-19、白糯-1、白糯-2、白

糯-3、珍珠糯2号、沿江糯-1、沿江糯-2、沿江糯-3、沿江糯-4、黄糯-10.06 0.12

ⅦNA280

ⅧNA18、NA20-1、广糯1号、广糯2号0.06 0.

48

图3糯玉米自交系SSR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的分布此外,在该研究中还发现同一位点与多个性状相关联的情况。与11个性状关联的21个位点中,共有10个位点与2个或2个以上性状关联,同一标记位点与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基因多效性所导致。有关生育期的4个农艺性状相关联的标记完全相同且变异解释率也较为接近。与单穗粒重关联的标记有15个,说明单穗产量是受植株的大部分性状所影响。

3讨论

该研究将所有来自于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的选系全部聚在第6类中,各品系间遗传距离为0.06 0.12,遗传距离较小,品系间亲缘关系近也验证了该试验的可靠性。第4类为在云南收集的9个选系中的7个,品系间遗传距离为0.13 0.28,说明我国糯玉米遗传资源的狭隘,并且由于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导致种质资源日趋减少,遗传基础日益狭隘。一个云南农家品系在第3类群里,但也靠着第4类,另一个云南农家品系在第7大类中与其他云南材料亲缘关系相对比较远。NA67-1、NA67-2、NA67-3、NA67-4、NA67-5这

表5共线标记的图位和距离

标记图位∥cm标记图位∥cm D'距离∥cm M20341.97M627.20.53226314.77

M21600.2M20341.970.502454258.23

M22612.48M21600.20.55737912.28

M28700.5M26259.10.420542441.4

M30450.7M19466.50.5054215.8

M35478.7M16414.10.46780364.6

M35478.7M34179.40.486117299.3

M3926.8M23541.610.306238514.81

M40344.8M29380.50.42320535.7

M41443.89M30450.70.6275786.81

M4281M33101.10.403220.1

M48732.99M17535.50.320903197.49

M48732.99M42810.380648651.99

M48732.99M47711.330.38666721.66

M49750.2M47711.330.53692238.87

M49750.2M48732.990.49948717.21

M51542.7M43534.60.4957528.1

M53133.6M5287.40.48245546.2

M54383.12M29380.150.585472.97

M55475.7M48732.990.377186257.29

M56114.64M445680.46079453.36

M60444.8M29380.50.45048464.3

M60444.8M40344.80.396411100

M60444.8M54383.120.29629661.68

M63283.5M40344.80.39656161.3

M66250.1M34179.40.42119770.7

M68401.2M28700.50.311217299.3

M68401.2M644050.9355943.8

M6916.5M26259.10.290802242.6

M6916.5M28700.50.461543684

M70469.6M9488.220.68957118.62

M70469.6M11656.70.533397187.1

M70469.6M326000.525421130.4

M70469.6M58425.710.5099243.89

M71396.46M9488.220.41627791.76

M71396.46M58425.710.57929629.25

M71396.46M594280.45659831.54

M71396.46M70469.60.63377473.14

5个自交系是同一个杂交组合的5个选系,它们的遗传距离比较近,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相互之间不宜作杂交的双亲进行组配。黑糯-1和黑糯-2分别属于第2和第5类,说明它们的亲本差异较大,在进行杂交组配时可以作为杂交双亲处理。至于NA和NB系列的材料,配组合时可以根据聚类结果结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表现选择适当的自交系

6123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配组,以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图4

共线SSR 位点D'衰减散点图

植物自然群体由于进化历史及交配体系的不同,其基因组LD 水平存在差异鉴于QTL 与标记位点间的LD 是关联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关联分析前获知所研究群体基因组LD 状态是必要的。该研究基于少量分子标记,只进行粗略意义上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目的在于初步了解玉米基因组连锁不平衡状态,

估计SSR 位点LD 的衰减。严格意义上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需使用高密度标记对全基因组进行扫描,

统计分析表明要对玉米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的LD 分析大约需要750000个标记[15]

。对于SSR 标记而言,尽管借助

多重PCR ,

引物荧光标记等手段可提升工作效率,但庞大的工作量及试验耗费,

仍需要完善的计划和决心。在该研究初步分析基础上今后将作进一步扩展。

表6

糯玉米自交系产量、农艺性状与SSR 标记关联分析

引物图位ED

SW

EW PH TL

TBN TI

TE

SP

S

umc21831.020.170.18

bnlg4391.030.31

0.30.33

bmc20861.050.32

0.330.30.29bnlg10251.070.290.28

0.3

0.25

0.29

umc17441.110.2mmc02312.030.35

bmc16622.080.21

umc21183.000.24

umc11324.080.14

mmc02825.050.290.36umc10195.060.36phi2998526.070.43umc20577.020.28umc17997.060.280.32umc15059.080.16

0.20.20.15

0.13

umc187310.040.41umc235010.040.170.35umc150610.050.24

bnlg102810.060.23

umc1196

10.07

0.38

0.25注:ED 表示穗粗;SW 表示百粒重;EW 表示单穗产量;PH 表示株高;TL 表示雄穗长;TBN 表示雄穗一次分支数;TI 表示抽雄初期;TE 表示抽雄末期;SP 表示散粉期;S 表示吐丝期。

该试验发现共线性或非共线性SSR 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LD 存在,其中非共线SSR 位点的LD 可能是由于连锁群间重组引起,也有可能是位点间上位性互作所导致。QTL 作图的精度一般在10 30cm 之间。该试验采用D'计算出衰减距离为3.60cm ,说明关联分析比较准确。利用关联作图可以对QTL 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在产量性状方面,该研究主要考察了穗长、穗粗、百粒重、

穗行数和总重5个性状。仅检测到2个与穗粗关联的标记、

4个与百粒重关联的标记和15个与单穗总重量关联的标记,没有找到与穗长、穗行数关联的标记。这可能是试验中的SSR 标记少,

也有可能是从150对SSR 引物中所筛选的71对引物中没有与这些性状关联的标记。

该研究检测到与穗粗关联的标记为umc1505(0.16)和umc2350(0.17)分别位于染色体bin9.08和bin10.04。而Maize GDB 数据库所公布的与穗粗关联的QTL 在10条染色

体上都有,其中Austin D 等[16-17]在bin10.04位置上检测到1

个控制穗粗的QTL ,该QTL 与该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与百粒重关联的标记为mmc0282(0.29)、

umc1799(0.28)和umc1505(0.2)分别位于染色体bin5.05、bin7.06和bin9.08。与Maize GDB 上所公布的结果有很大差异;与单穗总重量关联的标记位于1、2、3、5、6、7、8、9和10号染色体,说明籽粒产量是由多基因控制。此外,控制单穗总重量的基因也控制着其它一些农艺性状,玉米单穗总重量与一些农艺性状相关联。

在农艺性状方面,主要考察了株高、雄穗长、雄穗一次分支数、

抽雄初期、抽雄末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共7个性状。检测到5个与株高关联的标记,

1个与雄穗长关联的标记,2个与雄穗一次分支数均关联的标记,

抽雄初期、末期、散粉期和吐丝期都关联到位于bin1.05的标记bmc2086和位于bin

(下转第3283页)

7

12340卷6期蒋思霞等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农艺性状与SSR 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色剂,静置4h进行培养,然后向每个孔中加100μl DMSO,溶解均匀之后,以酶标仪测定每个孔的吸光度,重复3次,得出其平均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计算肿瘤抑制率:

细胞生长率(%)=[(1-样品组OD/对照组OD值)?100]。

2结果与分析

2.1长药隔重楼萃取物的鉴定结合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得到20种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数据等属性,判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酮类化合物1个、糖类化合物1个、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4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7个和蜕皮激素类化合物1个。

2.2萃取物的抑瘤试验

2.2.1细胞毒活性的检测。从“2.1”化合物中抽取7个甾体皂苷类样品,通过体外作用,测定其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由表1可知,从长药隔重楼中所提取出的7种甾体皂苷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强的癌细胞抑制活性。而且,表中的一部分数据出现了负值,这说明分离化合物反而起到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升高,又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由此可以推断,表中的负值可能来自系统误差。

表1长药隔重楼分离化合物癌细胞生长抑制率%

样品浓度μg/ml

样品编号

1234567

0.13.905.58-14.626.590.2835.41-5.93 1.012.8717.99-13.197.6022.6355.32-4.00 10.063.0380.2146.3869.6672.0576.3735.05 100.094.6694.8894.8070.2894.9395.6095.82

2.2.2分离化合物剂量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7种甾体皂苷类成分都有强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且剂量大小与活性之间关系密切。当7种化合物的浓度较低时(0.1以及1.0μg/ml),抑制肿瘤细胞作用都不明显,而浓度较高时(10.0μg/ml),大部分化合物的抑制率都在50%左右。当浓度为10.0μg/ml时,编号为2与6的化合物活性最强,已经测出此2种化合物是薯蓣皂苷元三糖苷和薯蓣皂苷元四糖苷;当浓度继续升高至100.0μg/ml,所有化合物都表现出极强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2.2.3分离化合物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7种甾体皂苷类结构-药效关系比较明显。已知偏诺皂苷与薯蓣皂苷都表现出细胞毒的效果,试验已测出编号为2和3的化合物糖链相同,此时明显有薯蓣皂苷活性强于偏诺皂苷;试验已测出编号为1、3、5的化合物母核结构相同,则表现出活性随糖链增多而变强。由此可知,长药隔重楼的抗肿瘤活性与糖的连接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采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检测的原理是MTT 是通用的细胞染色剂,是常用的细胞生长状况与存活情况的检测方法。试验中,假若单体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就会杀死大部分细胞,死细胞中并不含有还原MTT的酶存在,所以,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越好,则颜色就会越浅。试验用其吸光度来表示颜色的深浅。

(2)试验通过检测发现,7种甾体皂苷类成分都有强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且剂量大小与活性之间关系密切。而且,长药隔重楼的抗肿瘤活性与糖的连接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结论能够在理论上指导皂苷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因此,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康利平,马百平,张洁,等,重楼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9,15(1):25-36.

[2]BANTA W,TAKEHIKO N,YOSHIAKI O,et al,Stereo selective synthesis of(22R)-and(22S)-castasterone/ponasterone A hybrid compound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molting hormone activity[J].Steroids,2010,69(7):483-493.

[3]梁成钦,戴支凯,王峥,等.鹊肾树叶石油醚萃取物及其组分抗肿瘤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40-2341.

[4]朱秋燕,张晓燕,龚受基,等.红海榄提取物体外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8417-8418.

(上接第3217页)

1.07的标记bnlg1025。抽雄初期还关联到位于第10号染色体的标记bnlg1028。部分结果与Maize GDB上公布的结果一致,也有一些是未报道的,这可能是不同研究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引起的。

参考文献

[1]崔俊明.新编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8.[2]COLLINS G N.A new type of Indian corn from China[M].US:Bureau of Plant Industry,1909.

[3]许崇香,李长文.糯质玉米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5(3):16-18.[4]曾孟潜.我国糯质玉米的亲缘关系[J].作物品种资源,1987(3):8-10.[5]杨太兴,曾孟潜.我国南方糯玉米(Zea mays sinensis)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植物学报,1998,23(2):110-114.

[6]曾孟潜.我国糯玉米的亲缘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7]曾孟潜,杨太兴,王璞.勐海四路糯玉米品种的亲缘分析[J].遗传学报,1981,8(1):91-96.

[8]杨太兴.我国四川糯玉米(Zea mays sinensis)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科学通报,1988(4):294-296.[9]黄玉碧,荣廷昭.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问题[J].作物杂志,1998(S1):77-78.

[10]史振声,张喜华.特种玉米育种、栽培、加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1]谢孝颐.糯玉米育种现状、产业化前景及提请关注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2]李竞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3]曹广才,黄长玲,徐雨昌.特用玉米品种、种植、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4]ZUBER M,GLOVER D.Some corn mutants have high feed value[J].Crop and Soils Magazine,1974,27(2):12-14.

[15]FLINT-GARCIA S A,THORNSBERRY J M,ES B.Structure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in plants[J].Annu Rev Plant Biol,2003,54:357-374.[16]AUSTIN D,LEE M.Comparative mapping in F-2:3and F-6:7generation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maize [J].Theor Appl Genet,1998,92(7):817-826.

[17]AUSTIN D,LEE M.Det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maize across generations in stress and nonstress envi-ronments[J].Crop Sci,1998,38(5):1296-1308.

3823

40卷6期杜文娟等长药隔重楼分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彩色玉米调查

彩色玉米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西安市场上销售的彩色玉米种类及销售情况调查方法:通过在华润万家,爱家、沃尔玛超市以及五路口,北大 街等街头流动摊贩实际调查,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导言: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估计有5000年之久,我国是农业国家,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我们一般见到的玉米都是黄色的籽粒,除此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颜色各异的彩色玉米。 我们常见的黄色玉米是由于玉米籽粒的胚乳中含有一类叫做类胡萝卜素的色素,包括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等。而彩色玉米是由彩色花粉“混”出的多色玉米 彩色玉米,一棵穗上最多有五种颜色——白色、黄色、粉红色、紫色和黑色,看上去光鲜靓丽。那这种彩色玉米是不是添加了某些人工色素才呈现新奇的颜色?农科院专家表示,它既不是染色后的结果,也不是传闻中的转基因作物,而是通过不断自然分离选育而成。一般需要7代才能成功。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雄花和雌穗不长在同一部位。科研人员把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玉米品种的雄花花粉混合在一起授给某一雌穗,就会得到第一代颜色混杂的…杂种?玉米。如果想培育除黑紫相间的玉米,就选择颜色相对好的目标个体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代会出现各种分离,经过6-7代坚持不懈地自交选择,才会获得相对稳定的彩色玉米材料,最后通过…父亲?和…母亲?的组配,得到黑紫玉米杂交种供生产应用。 彩色玉米的种类: 1.印度红玫瑰爆裂玉米。该品种采用系统杂交方法选育而成。株高160厘米,穗长15厘米左右,籽粒红色,光彩鲜丽,穗型整齐美观,品质一流,爆花率极高,亩彩色玉米产300 公斤。街头手摇爆米花机多用的是该品种。 2.巴西五彩玉米。该品种又叫“变色玉米”,是从巴西单穗引进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型粘玉米。最大特点是自然分色,种时种籽为黑红色,待青玉米成熟后即变成黑、白、黄等颜色相间美丽多彩的玉米,让人既惊奇又喜爱,食用香粘可口,风味独特。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福清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通过2015-2017年间对6个常规玉米品种和在2017年间5种水果玉米、甜糯玉米15个品种的对比种植试验,以掌握其农艺性、丰产稳定性等特征,利用LSD法与高稳系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明甜系列、南玉1号、华健1号、晶甜9号、南玉218、苏玉39几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高稳系数;农艺性状;产量对比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ter econnomic to popularize ,6 varieties of conventional corn were tested during 2015-2017 and 5 kinds of fruit corn, 15 varieties of sweet-waxy maize were tested in 2017.So we can grasp their agronomic, high yield st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LSD method and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 several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 economic benefit, such as Mingtian series, Nanyu 1, Hua Jian 1, Jingtian 9, Nanyu 218, Suyu 39, were selected. Key words:maize; Hight Stability Coefficient;agronomic characters;production comparison 玉米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每年全球的玉米总产量比其他任何作物产量都要高。中国的玉米市场巨大,在2000年,玉米成为仅次于水稻的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1]2014年世界玉米总产量为10亿4千万吨,其中美国以世界总量的35%占据首位,中国占21%,产量仅次于美国。在全国玉米的6个种植区域中,福建省所在的南方丘陵玉米区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6%,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2】。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福清地区种植推广的玉米品种,以开 拓玉米销售业务,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闽绿合作社于2015年至2017年3年间内,在福清镜洋镇的生产种植基地对我省已审定或国家审定涵盖我省的若干玉米品种进行对照种植,对这些玉米品种在福清镜洋镇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客观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环境 试验地点位于福清镜洋镇浮山村,试验点中心纬度为北纬N25°44′39.22″,东经E119°15′52.46″,海拔81m。基地周围低山环绕,属南亚热带海洋性 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7℃,年无霜期325天,年平均降雨量约1250毫米,面积250亩,土壤肥力中等。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学报,2002,57(5):531-538. [3]曲均峰.化肥施用与土壤环境安全效应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0,25(1):10-12. [4]徐谦,朱桂珍,向俐云.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2):24-28. [5]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18(1):1-14. [6]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等.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490-496. [7]孟琳,王强,黄启为,等.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1):68-71.[8]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4-45.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不高,与美国相比,在育种水平、栽培技术、产量方面有很大差异。美国是世界上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玉米种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世界的1/2,单产水平高[3]。在我国加入WTO 后,杜邦先锋种业、孟山都、先正达、KWS 等外国种业纷纷进入我国,给我国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和种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为更快的摆脱困境,及早赶上国外品种的水平,在充分发挥本土玉米种质资源优势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资源材料,提升育种水平是当务之急。 为此,利用国内外10份外引优势系为父本,利用通化市农科院4份自选系为母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组配的40个组合17个数量性状进行调查与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为创制强优玉米新组合和基础材料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自选系Reid 血缘的通1009、通852、通465 及黄旅血缘的通B20共4份材料为母本,以外来材料Ph09b 、Ph2vk 、Ph6jm 、Ph4cv 、Ph1w2、Kx3564♀、 K208、K210、五谷704♂、EP9共10份材料为父本进 行杂交组合配制。具体情况见表1。 1.2试验方法 2012年按NCII 遗传交配设计,共配制40个杂 交组合,其中近缘基础材料测试26个组合,准优势群测配14个。2013年在通化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杂交组合鉴定试验,杂交组合鉴定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品种。杂交组合鉴定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2行区,行长4m ,行距65cm ,株距25cm , 密度61541株/hm 2,单粒播种。杂交组合鉴定试验调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李忠南(1991-),男,在读硕士。 李忠南1 王越人2 李福林2 张 建2 李光发2 (1.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130118;2.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海龙135007) 摘要:通过对1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10×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遗传分析表明:参试各组合在出苗率、出苗时间、吐丝时间、出蓼-吐丝间隔时间、株高、穗位高、吐丝-成熟时间、成熟日数、收获籽粒水分、脱粒水分、公顷产量、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度、百粒重、粒穗比、容重17个数量性状上差异较大。通过对这17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4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出蓼-吐丝间隔时间短,是品种选育的第一要素;合理的株高、穗位、吐丝时间,是品种选育的第二要素;较低的收获水分,脱粒水分,较小的秃尖是品种选育的第三要素;适当的吐丝-成熟日数、成熟日数、穗行数,是品种选育的第四要素。关键词:玉米;数量性状;相关;因子;分析39--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 ×0.7。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 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 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 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 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 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 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 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 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 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 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0.7。 每公顷叶面积(m2)=平均单株叶面积(cm2)×每公顷株数÷10000(cm2/m2) 上式中平均单株叶面积的计算通常需在20株以上。 在叶面积测定过程中,应将测定植株始终固定,对其绿叶面积予以系统的测定,一般每隔7~10 d测定一次。但在某一措施(如施肥、灌水)实施后或受某种特殊条件影响后,均应及时测定叶面积的变化,而不必受7~10 d的限制。 25.叶面积指数: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叶面积。其计算如下: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叶面积(m2)÷10000(m2)

玉米实验调查表及调查方法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调查表及调查方法 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平方米,实收中间3行(面积12平方米)计产,四周设不少于2行的保护行。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 2.参试品种生育期应与对照先玉335同期,对照成熟当天,不论成熟与否,全部收获。 第一次重复边行2行调查生育期,第二次重复边行收15穗室内考种。 3.试验要有代表性,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农家肥不要每年都施,争取2-3年一次,试验管理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 4.调查表中每项都必须填写,不可缺项。 5.植株形态性状中幼苗叶鞘色、叶片色、叶缘色、花药色、花丝色、颖壳色、雄穗分枝数以指定单位调查结果为准,其他单位也参与调查,其结果用于对承试人员技术水平和试验态度进行衡量。 6、平均值对照。产量为核心的作物,无合适对照品种或对照品种表现异常时(例如对照品种产量低于组内品种平均产量时),用组内品种平均产量做对照;如对照品种表现正常,仍以其为对照。 七、生育阶段气象资料

八、生育期和生物学特性记载 九、经济性状 4

5

十、产量结果表(小区产量以实收面积12平方米计,小区产量保留2位小数,亩产保留1位小数。含水量按14%计) 测水仪实测籽粒含水量;小区产量为小区脱粒产量与含水量折率成标准水后小区产量;果穗数为小区实收穗数;果穗鲜重为收获时小区果穗鲜重(去苞叶)。 附件1: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 A.1.5 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6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7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新品种测试及农艺性状 A.2.1 幼苗叶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 绿色、紫色。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叶缘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白色和紫色等。 A.2.4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

(完整版)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玉米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玉米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出苗期:全区苗高2~3cm的幼苗达50%以上的日期。 3.拔节期:全区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开始伸长,手摸茎秆基部能感到节的日期。 4.大喇叭口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棒三叶)甩开呈现喇叭口形的日期。 5.抽雄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6.吐丝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伸出苞叶2cm 左右日期。 7.成熟期:全区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在籽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 8.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时所经历的天数,(或出苗至成熟所经历天数)。 二、生长发育状况 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抽雄前把叶拉直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或量自然高度;抽雄后测定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一般在乳熟期调查,以cm表示。

2.茎粗: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测定近地面第三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以cm表示。 3.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以cm 表示。 4.展开叶数露出叶环的叶片数。 5.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1~2cm,拔节后露出5cm 的叶片数。 6.单株叶片数:一株玉米上叶片总数。 7.单叶叶面积:A=LW×O.75式中:A为叶面积(cm 2);L为叶长(cm),即从叶环至叶尖的长度;W为叶宽(cm),即叶片最宽处;0.75为系数。 8.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绿叶面积(cm2) ×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cm2) 三、测产及考种指标 1.空秆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空秆(果穗含子粒在30粒以下)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2.双穗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3.籽粒产量:将小区内全部果穗风干到恒重,脱粒称重,折算成每公顷产量(kg/ hm2)。如果小区内缺株数不超过5%时,不算缺株;超过5%时,不收缺株穴的相邻植株,用实收平均单株产量补上缺株产量。如果缺株超过10%,本区测产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的产量、数量、性状是多个数量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玉米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目标数量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明确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有根据、有重点地进行自交系的选择和杂交组合的选配。同时将产量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一步剖析各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11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遗传相关分析,为玉米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的11个玉米杂交系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提供,并对其编号:1、47×90,2、39×44,3、99×13,4、99×61,5、45×60,6、99×44,7、新玉米9号(CK),8、45×44,9、61×06,10、99×15,11、37×44等11个组合。 1.2试验设计 配置的11个杂交组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5m×0.9m=3.15m2。地膜覆盖,膜宽为70cm。人工播种,一区两行,株行距为25cm×50cm,试验地面积为24m×6m=144m2,每小区行距为50cm,株距为25m,播种深度为5-7cm,每小区种植28株,试验地总株数为924株。抽雄期,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测其株高、穗位;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择10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其穗长、穗粗、百粒重等。玉米各农艺数量性状数据如下表1。 2结果与分析 作物杂交优势是各个数量性状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各数量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因而对一个数量性状的选择势必影响到另一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效果。一般所观察到的是表现型的相关,包含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数量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因此,各测定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系数表明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程度,将各测定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列于表2。 结果表明单株穗重是杂交育种最重要的最终选择目标,因此要重点分析各数量性状与单株穗重的关系。可以看出,除穗行数外株高等9个农艺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所研究的10个农艺数量性状对玉米单株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单株穗重与单株粒重、行粒数与穗长、百粒重与株高、单株粒重与株高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穗重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5.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1 生育期 每份种质按试验小区全部植株统计,50%的棉苗子叶平展的日期记为出苗期,50%的植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的日期记为吐絮期,从出苗期至吐絮期的天数即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代表着种质的熟性,分级见表2。 表2 生育期的分级 5.1.2 植株 5.1.2.1 株型 花铃期,观测植株的整体形态及上、中、下部果枝的长短,参照图 1,分类见表3。 表3 株型的分类 5.1.2.2 植株色素腺体 苗期至开花期,观测棉花主茎、侧枝或叶片上有无色素腺体,分类见表4。 表4 植株色素腺体的分类 图1 株型 塔型 倒塔型 筒型

5.1.2.3 株高 吐絮期,试验小区随机抽样20株,测量棉株子叶节到主茎顶端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5。 表5 株高的分级 5.1.3 果枝 5.1.3.1 果枝类型 用5.1.2.1的样本,观测整个植株果枝及果节的着生情况,参照图2,分类见表6。 表6 果枝类型的分类 0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混生果枝 图2果枝类型

5.1.3.2 果枝与主茎夹角 盛花期,用量角器测量从上部倒5果枝第1果节与主茎的夹角,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7。 表7果枝与主茎夹角的分级 5.1.3.3 第一果枝节位 现蕾期、中耕培土前,每试验小区随机取样20株,自子叶节(子叶节计为0)数至第一果枝着生处,其间的节数即为第一果枝节位,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8。 表8 第一果枝节位的分级 5.1.3.4 第一果枝高度 用5.1.3.3的样本,测量子叶节至第一果枝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9。 表9 第一果枝高度的分级 5.1.4 主茎 5.1.4.1 主茎弯曲度 花铃期至吐絮期,测量主茎的弯曲度,即中上部主茎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值,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类见表10。 表10 主茎弯曲度的分类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总结:从玉米播种到间苗、定株观察植株外部形状及内部生长锥发育过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株高:第一层次生根至雄穗顶端;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果穗长度(cm):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精心整理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物候期 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分绿、 A.2.7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A.3.7??粒色:分白、浅黄、黄、橙红、红。 A.3.8??粒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A.3.9??轴色:分白、粉、红、紫。

玉米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影响玉米产量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姜有威梁萍 (武威市农科所,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测定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大小顺次关系,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及穗长是影响单穗粒重的主要性状,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途径应该选育大穗、多籽、粒重、出籽率高的品种(系)。 关键词玉米;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 玉米的各个生物学性状间均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大多呈隐含状态(即谓灰色状态),且较大程度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可以弄清各性状间的亲疏关系,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凉单一号、凉单三号、“1103”、“3315”由武威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提供;农大108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辉玉三号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中单二号、张单476、张单251由张掖市农科所提供;郑单14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凉州区松树乡二畦村,海拔1650m,属祁连山冷凉河灌区,地力中等,壤土,前茬为小麦。在全地面地膜覆盖条件下对以上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宽窄行种植(80×40cm),株距25cm,密度66667株/hm2,每小区三个宽窄带(种6行),小区面积28.8m2。先覆膜后播种,覆膜前施入农家肥75t/hm2、纯磷225kg/hm2、纯氮75kg/hm2、锌肥2 2.5kg/hm2做基肥。全生育期灌水5次,结合灌二、三水分别施入纯氮126.5kg/hm2、205kg/hm2,于2005年4月25日播种,出苗后破膜放苗,间苗时均留单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玉米相同。 1.3调查分析方法各品种完全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时每小区连续取中间二行50株(穗),对各参试品种的单穗粒重(X0)、穗行数(X1)、行粒数(X2)、千粒重(X3)、穗长(X4)、穗粗(X5)、出籽率(X6)、株高(X7)、穗位(X8)、茎粗(X9)、生育期(X10)等经济和农艺性状分别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1],分别以4个主要产量性状X0、X1、X2、X3做参考数列计算其关联度系数和关联度,以关联度大小判定各性状间的亲疏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材料各性状原始数据 2005年早霜来临前,试验参试的10个品种均完全成熟,各性状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供试材料各性状原始数据(g、行、粒、cm、%、d) 品种(K)X0X1X2X3X4X5X6X7X8X9X10 1103 (1)15414.530.6334.615.6 4.482.8242124 1.9131农大108(2)16815.240.4287.517.6 4.083.2260152 2.0127中单二号(3)17213.940.4312.819.4 4.584.3290138 2.1143张单476 (4)13014.330.0301.016.1 4.484.4245140 1.8131凉单三号(5)19513.441.2353.019.8 4.384.8240128 1.9135 3315 (6)16313.534.0318.416.2 4.283.2240110 1.6120张单251 (7)16214.538.6295.017.4 4.782.7232100 1.4131凉单一号(8)20114.637.6355.016.8 4.483.8243136 2.0135辉玉三号(9)16015.633.7321.316.0 4.084.2243124 1.9127郑单14 (10)15814.734.9309.017.1 4.778.2310183 2.4155 2.2分析步骤 2.2.1数据标准化处理对各性状原始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按X i(k)=(X i'(k)- ̄X i)/S i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其中X i(k)为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X i'(k)为原始数据, ̄X i为同一性状均值,S i为同一性状标准差。其结果见表2。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完整版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物候期 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农艺性状 A.2.1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1 玉米调查项目及标准 1.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1.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1.2出苗期:幼苗出土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到全区2/3的日期。 1.1.3幼苗长势:幼苗3—4叶时,目测幼苗长势的强弱,分强、中、弱三级记载。 1.1.4芽鞘颜色:展开2叶之前,第一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5散粉期:小区60%的植株雄穗主轴上部1/3处散粉的日期。 1.1.6抽丝期:小区60%的植株雌穗抽花丝露出雌穗苞叶5厘米的日期。 1.1.7花丝颜色: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8成熟期:全小区90%以上果穗中部的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颜色和色泽的日期。 1.1.9生育日数: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日数。 1.1. 10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10℃的积温。1.1. 11植株整齐度:开花后期目测全区植株生长的整齐程度,以整齐、中等、不整齐3级表示。

1.1. 12株高:乳熟末期,实测5株有代表性植株自地表至雄蓼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 13穗位高:测定株高的同时,实测上述五株自地表至上部穗位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 14空秆率:收获时调查全区结实低于10粒的果穗的株数百分率。 1.1. 15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1.1. 15.1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的日期。 1.1. 15.2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到。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 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 50一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一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1.1. 15.3倒伏比例:目测,以百分率表示。 1.1. 16大斑病和灰斑病:在抽丝2 5天后目测整株的发病情况,分为五级。 1级:全株叶片无病斑或仅在穗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面积少于总叶面积5%。 2级:穗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穗下部叶片有少量病(占总叶面积6-10%)。 3级:穗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穗下部叶片有较多病斑

玉米种植调查问卷

玉米种植调查问卷

玉米种植调查问卷 1、您家近三年玉米种植情况 种薯(苗)来源:A.自留种 B.种子店 C.农技部门 D.亲戚邻里间 E.其它 2、您一般多长时间会更换玉米品种() A.每年更换 B.2--3年 C.3年以上 3、您对玉米种(苗)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化 D.不太满意 E.非常不满意 4、您最需要什么样的玉米新品种()(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填写,限选4项) A.产量高 B.抗病性好 C.抗虫性好 D.出淀粉率高 E.口感好 F. 秧子短H. 价格低I.其它

5、您认为目前玉米生产上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是什么?() A.线虫病 B.病毒病 C.黑斑病 D.根腐病 E.其它病 6、以下哪些因素是您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A.种植能手或示范户的购种行为B.亲戚朋友的购种行为C.科研单位推荐D.媒体宣传E.种子公司 F.自己凭经验G.政府良种补贴和优惠政策H.其它 7、您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是否得到过技术帮助?() A.是,是谁(a.技术人员b.示范户c.企业d.邻里亲戚e.私人f.其它),是()方面的帮助?(a.种植技术b.病虫害防治技术c.施肥技术d.销售e.机械化方面f.其它) B.否,没得到过技术帮助,您最需要()方面的技术指导?(a.栽培技术b.施肥技术c.病虫害防治技术d.除草技术e.农药施用f.农业机械g.覆膜技术h.其它) 8、您希望农业技术部门采用哪些方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 A.建立示范区(基地) B.咨询方式 C.组织技术培训 D.选择示范户 E.其它 9、您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打垄、收获的方式是?( ) A.人工打垄、人工收获 B. 人工打垄、机械收获 C.机械打垄、人工收获 D. 机械打垄、机械收获 E. 畜力打垄、人工收获 F.其它 10、采用人工打垄、人工收获的主要原因( ) A.面积小,没必要采用机械化 B.缺少机械 C.机械服务收费太高(价格是元/亩) D.由于地势原因,无法使用机械 E. 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