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研究

调动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研究
调动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企业都已认识到只有员工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外资、合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大量出现,致使国有企业参与到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这种环境下,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建立适合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以各种不同激励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而适当的激励,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个人收益。

本文通过分析某国有企业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该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必须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并明确其调整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积极性,研究

一、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性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才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如何制定适合本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己成为当今我国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企业最关心的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较高的绩效水平来自于员工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但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员工绩效与员工个人能力不成比例关系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个人绩效除与个人能力密切相关外,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任何员工的能力再高,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就不会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

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对更好地挖掘员工潜力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一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二、各种激励理论的简述

为了更好地做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了解、掌握一定的激励理论,常见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创立。他认为人类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类的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匹茨堡心理学研究所的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他指出,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所谓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所谓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员工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就像锻炼身体可以改变身体体质、增加健康,而停止锻炼本身不会造成疾病一样。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得当,能够使员工产生满意情绪,如果处理不得当,顶多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工作不满。

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工作积极性,首先注意保健因素,做好与之有关的工作,以防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

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

(三)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所谓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所谓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这一理论表明:在工作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兴趣和爱好,使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符合员工的特点,从而使员工从工作及其结果中得到足够的乐趣,同时还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富有挑战性,能真正激发起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公平理论

在现代社会,参与组织活动并从组织中获得一定报酬是员工满足个人需要的途径,但是报酬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是由于它能够直接满足员工的某种需要,而且由于通过报酬,员工可以看出组织对自己在某个时期工作成果的评价及认可程度。

公平理论是亚当斯1965年提出的。这个理论主要讨论了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与自己从组织中所获报酬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比较。亚当斯认为,要使组织成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必须使工作报酬公平合理,使组织成员感觉到组织的分配是公正的。

三、某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国有企业,隶属于北京四大建筑集团公司之一的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固定资产2.9亿元,2005年产值9500万元,净

利润180万元。该企业在职职工650人,离退休人员159人。在职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约占四分之一,行政管理人员约200人,技术人员约200人,工人约100人,其余为退休返聘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进行大型民用设施建设。

(二)企业改制情况

自1983年成立以来,该企业先后经历了部队建制、机构重组实行企业化运营两个阶段。

1、部队建制阶段

在部队建制阶段,也就是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完成国家下达的各种指令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国家按照计划为单位下拨经费,根据单位的需求统一分配人员,对所有人员实行同一套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单位的所有利润上交国家财政,单位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改造等都由国家统一安排,由国家财政拨付经费进行。在此阶段,员工的收入基本平均,按照年资进行技术职称和工人级别的评定,激励措施相对有限,单位对员工的激励很大程度上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由于人事相对固定,人员自由流动的情况很少出现,基本不存在下岗和失业等现象。

2、企业化运营阶段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单位转制工作的进行,该单位的性质也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的所有费用都要由自己的收入来支付。由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进行大型民用设施建设,而这部分收入受政策性因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的影响,导致了收入的急剧下降。

(三)企业没有有效的激励制度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运营化阶段,虽然单位以自负盈亏的企业形式运行,但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配套。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等基本上仍沿袭过去的政策,员工的收入基本平均,同样按照年资进行技术职称和工人级别的评定,激励措施相对有限。但与部队建制阶段不同的是,由于改革开放导致人们的思想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起到的激励作用大大降低。

因此,企业人员流动和员工跳槽的现象增加,加上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企业出现不少员工下岗和失业等现象。在这段时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职工收入相对减少。但是,企业的分配制度和个人提薪提职仍是按照论资排辈等方法决定。

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相对较高的收入等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这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青年技术人员流失的比例居高不下。结果是人才流失导致竞争力下降、竞争力下降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企业发展缓慢又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四、企业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面对最严峻的挑战。由于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企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忽视了对员工的重视,更谈不上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了。就目前情况看,该国有企业现有激励机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

该企业与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一般仅有薪酬激励、员工发展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有限的几种。

对于企业一般员工而言,实行的薪酬激励方式主要是工资和作为其补充形式的奖金和津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主要有职务工资和效益工资等形式。

从员工发展看,在企业中,员工发展一般只有提升职务和职称两种途径。追求职务,即走“行政路线”,其深层原因是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根源和文化根源,“学而优则仕”就是对这一思想最恰当的总结。追求职称,即走“技术路线”。这个途径似乎需要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业绩作保障,但是在传统的人事制度下,论资排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神激励泛指包括表扬、表彰、思想政治工作、沟通交流等各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激励方法。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信条,“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成为他们激励自己的人生格言。精神激励可划入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需要的范畴,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但在较低层次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人不会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在企业和社会的现实条件下,员工思想中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医疗等缺乏保障,属于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在

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关注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关注于追求当期的经济收入,而不是表扬、表彰、鼓励、谈心等精神上的激励。

(二)薪酬分配的平均化和薪酬水平整体偏低

薪酬分配的不公平,包括企业内员工之间的不公平和企业整体上的分配不公平。

从企业内员工之间的不公平来看,该企业执行总公司统一制定的薪酬政策和标准,员工收入与职务、职称和资历相关,与员工的能力和业绩的关系不紧密,一个资历很长但业绩平平的员工往往比一个资历很短但业绩优秀的员工有更高的薪酬,两个资历接近但业绩存在较大差别的员工的薪酬往往没有大的差别。以该企业内两个基层单位领导的收入为例,这两个基层单位一个年亏损100余万元,一千年盈利70多万元,虽然这两个单位领导的业绩存在巨大的差异,但由于这两个基层单位的行政领导职级相同,职称都为高级工程师,资历相同,因此他们的年收入基本相同。在这种体制下,薪酬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不成比例关系,在薪酬分配上存在不公平,因而无法对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员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无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根据公平理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关心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较。如果他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或现在与过去的收支比例相等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因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产生怨气。由于

薪酬分配的不公平,导致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平均主义进一步降低了薪酬作为激励手段的促进作用。

从企业整体上的分配不公平来看,由于企业执行总公司统一制定的薪酬政策和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益好也不能提高工资标准,企业效益不好工资收入也不会降低,企业整体上处于分配的不公平状态,长期持续这种不公平状态,则必然对企业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反面影响。

国有企业员工的薪酬平均水平相对外企、合资企业等都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中有能力的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往往会向外企流动,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

(三)热衷走“行政路线”

一定的职务意味着较高的收入、较好的福利待遇,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还有职务赋予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相对稳定和有保障的外部环境。因此在相当一部人的心目中“当官”意味着人的成功。在国有企业中长期以来一直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不遗余力地追求一官半职,并希望从此走上“仕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许多人宁愿忽视技术和业务成长。但这种激励手段有着非常大的缺陷:第一,名额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提干的机会,因而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仍以该国企为例,该企业在职职工65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00人,中层以上领导约有100人。这650名员工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当上行政管理人员,更不要说成为中层以上领导了。第二,人的欲望

是不断增长的,一个人当了科长会追求当处长、当了处长又会追求当局长,永远不会有满足的一天,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会消失,反而调动不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论资排辈现象严重

较高的技术职称一般也会给个人带来相对较高的收入、较好的福利待遇和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同样被认为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功的标志。从表面上看,这个途径似乎需要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业绩,但是在传统的人事制度下,论资排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职称更多的体现为对人过去工作资历的人可,而不是对人工作能力的认证。如在某次副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中,由于该企业规定正常评副高级职称需要任中级职称五年以上,一位申请者业绩和能力突出担任中级职称的时间只有四年,另一位申请者已担任中级职称五年但业绩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第二位申请者获得评聘。在这种体制下,资历短但有才能的员工往往无法与能力平平但资历长的员工竞争,因而不利于对年轻人才的激励。

(五)精神激励几乎失效

企业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在改革开放以前对员工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激励方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单靠精神激励方式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已经越来越微弱。例如,在十几年之前,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尽管这个荣誉常常只有象征性的物质奖励,但它对获奖员工和其他员工都具有

很大的激励作用;但在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同样是“先进工作者”这个荣誉称号,如果不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奖励,获奖人往往不会被他人羡慕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激励作用有限,一些单位已经取消了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一类精神激励方式,而代之以物质奖励。

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思想状态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想和文化随着先进的技术和资本一起进入中国,人们的思想逐渐多元化,而不仅局限于原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等观念。其中,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信条。

(六)企业现有激励机制导致的其他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不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产生不了有效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和手段的缺失使该企业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人才流失、员工积极性下降、企业发展缓慢、以及诸多因素导致的恶性循环等。

1. 人才流失

由于外企和合资企业高薪的吸引等外部因素和国有企业效率低,无事可做以至耽误人才发展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该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据统计,在2000—2005年期间,该企业共引进大学毕业生102人,但同期人才流失127入,大多数属于技术骨干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已经能独当一面的年轻技术和管理人员,人才流失现象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

2. 企业竞争力缺乏导致经济效益差

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走出去找任务,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的观念,仍然寄希望于国家、上级单位“给任务”和调拨资金,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差。

3. 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

在人才流失和企业缺乏竞争力导致经济效益差、发展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想要把作为企业基础和主体的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固有的分配不均的缺陷导致员工对收入的不满程度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思想上不满逐渐发展到行动上的表达,消极怠工、责任心下降等成为普遍现象,而管理者作为现有分配制度的受益者成为这种矛盾的另一方当事人,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和化解这种矛盾,导致矛盾逐渐累积和激化,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如该企业所属的集团公司一般每两年按照一定比例普调一次工资,按照常理,收入增加时员工往往应该很高兴,但实际上员工往往持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因为他们根据以往多次的经验认为这只意味着领导们收入的大幅增加。这种不信任又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下降。

五、设计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制度的原则

面对员工积极性下降、长期经营不善、人才流失等问题,企业走到了决定未来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十字路口。企业和员工如何抉择,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全体员工未来的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企业的管理层应在完成体制改革后进一步探索老国有企业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在建立新制度过程中,应该注意遵循以

下原则:

(一)从根本体制上解决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问题

国有企业现有激励机制的很多问题是由于企业的基本机制制约了企业在激励机制上的选择范围。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必须从企业的根本体制上进行改革,如进行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在此基础上才能选择更多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方法,将其进行有机的组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激励措施,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体系,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引入良性竞争

很多管理者害怕企业内的竞争现象,认为这样会破坏企业的秩序。其实,只要管理者对竞争进行合理引导,竞争还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引进良性竞争机制,可以激励有能力、有作为的员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并鞭策和促进原来积极性较低的员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充分激发“人”的能力和潜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最大程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需要全体成员进行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相应的职能。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和激烈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一个人即使具有再大的能力和知识,如果没有他人的团结与协作,也将一事无成。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过程中必须注意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

(四)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对于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竞争环境、人才选拔、薪酬分配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公平原则,才能使激励机制更好地对员工起到正面的作用。

根据公平理论,员工对收入公平程度也即收入的相对量的关心超过对收入绝对量的关心程度。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

(五)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方式

企业内部一般由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组成。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由于所处的地位、经济条件不同,他们一般具有不同的主导需求。在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激励对象的主导需求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六)激励措施与绩效相关

激励措施必须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即激励的措施和强度应与员工的绩效相关。按照员工的绩效给予不同等级的激励可以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员工为自己目标奋斗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可以达到“双赢”。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激励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六、设计适合该企业的激励方案

为更好的调动该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在该企业的激励方案设计中,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职工参股、建立公平的岗位绩效薪酬体制、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激励措施,使激励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职工参股

指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通过职工出资参股,将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收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荣辱兴衰与员工密切相关,使员工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以企业为家。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职工参股的过程中不能实行平均主义,而应该根据员工的责任大小、对企业的重要程度等差别化地分配认购比例。

(二)建立公平的岗位绩效薪酬体制

薪酬激励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根据公平理论,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

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薪酬水平。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要想使薪酬具有激励性,薪酬系统必须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绩

效薪酬可以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员工为自己目标奋斗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通过进行薪酬改革,缩小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等人才同其它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同时,通过薪酬改革调整员工的投入产出比,使员工的投入产出比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保证公平。通过薪酬改革激励有能力、有热情的人才更好地发挥才能;同时也促进其他员工不断通过学习提高技能,增强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集体的团结协作和共同提高,因而有效地调动起绝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包括在人事体制上引入竞争机制和在工作中部门、个人之间的绩效竞争机制。

首先改变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合同制和劳动合同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全员竞聘上岗、定期绩效考核、优秀人员重奖、末位人员淘汰等手段在企业用人问题上引入竞争机制,使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竞争机制的核心是进行岗位竞聘。首先成立由管理层、人力资源部门、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工会代表组成的岗位竞聘工作小组,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对人员的要求、岗位绩效目标和岗位薪酬等,符合该

岗位任职条件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参加竞聘,由岗位竞聘工作小组对参加竞聘人员的各项条件进行对比,择优上岗。此后定期根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绩效是否达到设定的标准兑现薪酬,并将业绩情况作为该员工参加下一次岗位竞聘时考核的依据。

(四)建立以能力选才的机制

一般传统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人才选拔时总讲究“论资排辈”,将资历和职位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客观上抑制了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促进了“靠年头、混资历”等现象。

在企业改革用人机制的同时,也要改变人才选拔的方式和标准,新的人才选拔标准应首重能力,其次是业绩,最后才是资历。

通过选才和用人机制的改变,提高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快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五)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员工深造学习

个人的发展是任何一个员工都会关注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员工会满意没有前途的工作。对于相当一部分员工来说,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就是发展前途。传统的国有企业和员工都很少了解到这一点对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员工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发展存在很大盲目性。企业要把员工的工作前途告诉员工,就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

企业应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通过了解员工的能力、特长、优缺点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员工制定

合适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要求的发展道路,并促进员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锻炼,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企业在鼓励员工在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发展方向上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时应为他们提供激励性的政策和条件,如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不同,为其承担不同比例的学习费用,提供不同额度的奖励、补助等。

(六)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按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良好的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它们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仅能预防员工的不满。当保健因素低于员工可以接受的限度时,就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不满;当保健因素改善时,员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不会导致积极的后果。良好的环境虽然不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但较差的工作环境却会使员工产生较大的不满意,对员工的工作乃至单位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赫兹伯格认为,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员工在保健因素方面得到满足,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员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是满足了上述的条件,也并不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员工创造做出贡献与成绩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的责任心,使其不断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

的赏识,这们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于该企业的现实情况,应对建筑工地现场作业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如绝缘鞋、防护手套、淋浴间、急救药品等,并有定期疗养、定期体检、带薪休假、在“三险”之外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险、发放合理的保健费用等,并注意随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在工作环境方面的合理需求。

(七)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当员工按部就班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下滑趋势。对工作内容的设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建立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向员工提供内容丰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适当调整员工工作内容,扩大其工作范围,进行工作轮换,就会再次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同时,岗位轮换还可以将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八)建立激励性的福利制度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处于不同阶段的员工的主导需求是不同的。与之相类似,不同员工对福利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有的喜欢物质的,有的喜欢精神的。以往企业给予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一定会有部分员工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

建立弹性福利制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弹性福利制度给予员工选择福利的机会,允许员工把个人需要与所需福利结合起来。根据员工所处岗位性质、工作环境、劳动复杂程度、劳动强度等确定不同岗位人员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级别,并根据对员工福利需求调查

的结果为每一级别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福利种类,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如在为职工提供旅游福利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司组织集体旅游;另一种方式是公司提供一定的费用额度,由员工自己决定出行时间和目的地,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种方式之一。另外,企业还可把福利与工作年限联系在一起,高年限,高职务、贡献大的员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更有利于长期激励。

(九)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的实践证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任何员工都不想只是一个执行者,都有参与决策的需要。这种需要实际属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种需要的范畴,属于高级别的需要。满足员工的这种高级需要,不仅可以对员工起到持续、强烈的激励作用,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国有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实际是一种很好的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但在运行中应当注意避免流于形式,而应真正发挥作用。政务公开是另一种员工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采取适当的途径满足员工参与决策的愿望,使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状况,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有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

案例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Y公司高速增长之后,员工的士气开始回落,人力资源部经过调查,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员工对工资不满意,于是申请调薪。公司高管层经过研究,让人力资源部拿个加薪方案。由于这次是普调,人力资源部就在原来的基础上统一增加一定的比例,同时根据领导的意思对于部分骨干员工予以倾斜。这一倾斜就引出了人们的不公平感。先是那些没有得到倾斜的员工感到不满意,后来是那些得到倾斜少的员工感到不满意,再后来是倾斜多的员工也感到不满意,认为就不该大家普调,“自己辛苦地奉献了那么多,有些人根本不干活,凭什么也要普调?”最后闹得涨了工资大家也都不满意。 激励没有标的物,忽视激励的目标性 企业是一个集合体,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依靠人来进行。然而,人又是非常复杂的动物,其本身也在进行着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运动方式,我们从外在看到的人的活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譬如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他是否接受,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率波动性(他本次工作完成时间与同类平均工作完成时间的比例),他的工作质量及质量稳定性等,但是却很难直接看到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产生工作动机的思维轨迹是什么。只有把握了人的思维活动特点及企业活动的目的,才有可能运用合适的管理手段达到企业活动的目的。 什么是激励?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激发、推动、加强某人对某事的愿望。如果所做的活动不能产生这种作用,那么就是激励失效。激励关键要有目标。从公司层面上来说,激励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从个体层面来说,激励是为了完成某个活动的目标,或者具体的事情。Y公司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企图通过加薪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是调动员工在何种目的上的积极性却不明晰。仅知道加薪的手段,但不了解加薪的目的,更不了解从手段到目的过程如何控制,激励自然会失效。 激励手段单一化,忽视激励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然而管理者却常常忽视这一点。 很多简单的管理者认为,“谁不是为钱来工作的?”,基于此,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逐利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做好了,就奖励;做错了,就罚。奖罚只有与物质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效。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方法论”即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根本方法和措施是针对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深层次因素——“世界观”、“人生观”提出来的,解决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指导思想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共创幸福”——帮助每一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有了“方法论”还不够,因为“方法论”虽然是根本方法和措施,但它毕竟太抽象了,我们还必需以这一“方法论”为指导,引申出各种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来,以便开展各项工作。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针对的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浅层次因素。由于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浅层次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前面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我们也不可能全部一一列举。但我们可以以“方法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种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在一切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中,我认为第一位的,应该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变换发展,员工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员工工作时间长,往往超负荷运转,缺少锻炼,饮食和睡眠也不是很有规律和保障。这一状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保持健康是任何事都不能取代的最重要的任务。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起码不能让工作影响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医疗保障?我认为应尽快建立健全有

关规章制度,从制度的角度来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员工需要关心和爱护。一味地要员工做这做那是违背上面“方法论”的,难道非要让他们“卖命”——出卖生命的乐趣?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 的健康,至少要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规律,平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食, 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休息。 此外,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还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分工明确。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任务往 往不是很明确。往往是“有事大家一起忙,没事大家一起闲”,既浪费了 人力又没有效率。我认为应该明确每一名员工的职责,并且除非特别特殊或紧急的情况,一般不要让员工做不属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尤其领导者不要随随便便“喊人”做事。在一个单位里大家都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要彼此分清各自的职责,一般不要请他人“帮忙”。这样,每一位员工就清楚了自己到底该干什么,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 不会出现某一任务完成了一半又被“喊”过去做另一件事情的情况,使员 工的工作变得主动。 其次,应该简化工作程序。有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工作的“忙”不是“任务多而忙”,而是“程序多而忙”。一个简单的任务也有复杂的程序,效率就太低了。工作中有些步骤完全可以省略,一些重复的台帐记录也完全可以加以综合。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程序是不允许省略的,那么要简化程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靠现代办公设备。各种烦琐的台帐交由计算机来处理就可以减少许多重复的劳动。各种审批程序也可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大关键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大关键 只有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拼命工作,企业才能发展壮大。这就是企业经营的原点。 一、把员工当作经营伙伴 不管员工是一名也好两名也好,从录用那一刻起,就要把他当作共同经营的伙伴迎入公司。并对他说:“我就依靠你了!”而且平时就要用这种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 二、让员工爱戴你,迷恋你 忘却自我,乐于自我牺牲,优先考虑员工,只要你这么做,员工就会爱戴你。 在工作中必须比所有的员工更努力、更拼命,经营要有这种工作态度。另外,下班以后,钱少点没有关系,要自掏腰包来犒劳员工,主要是为了体现对部下的关 爱体谅。用这样的自我牺牲来打动员工的心。首先,这是前提。 三、阐述工作的意义 不仅在感情上打动员工,而且诉诸理性,努力用道理来说服员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就是讲述“工作的意义”。这对中小企业的员工而言,可以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当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工作中所包含的意义,他们就会热情高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工作结束后,每天晚上我都把他们聚集 起来,不厌其烦,向他们诉工作的意义。 四、揭示高目标 聚集在企业里的人们,是不是具备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愿望,企业成长的能力将大相径庭。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美好的愿景、远大的目标,大家都具备“非 如此不可”的强烈愿望,那么,强大的意志的力量就能发挥出来,组织就会产生巨 大的能量,朝着梦想实现的方向前过,超载一切障碍。 五、明确企业的使命Mission 明确公司的使命,并与全体员工共同拥有这一使命 六、不断讲述哲学 为了能与员工心心相通,在确立了企业的“愿景目标”、“目的使命”之后,接下来经营者需要做的,就是讲述自己的哲学,与员工们共有这种哲学。 “仅有的一次宝贵人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度过?” 七、提升自己的心性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大方法及措施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大方法及措施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大方法及措施 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没有激励的领导,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学习领导激励方法,掌握领导激励艺术,既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又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

施工项目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施工项目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很多施工项目都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员工往往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忽略了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工作,因而积极性随之降低,容易造成误工或者达不到团队目标的预期效果。这时候,便需要施工项目管理人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员工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工作潜能为公司实现发展。 员工积极性应该指员工主动付出智慧的意愿和行动。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好好反省至今为止的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看一看哪些是伤害员工主动付出智慧的制度和做法,以便采取措施和调整政策,改进我们的管理工作。有了正确的定义之后,也就知道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员工积极性了。 第一,用共同目标构建凝聚力,凝聚力就是生产力。 未来在哪里,是每个人时刻思考的问题。当人们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景奋斗时,他们能忍受目前自己种种不快和逆境,而始终积极。 有了一致的目标,项目团队就可以对团队成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才能确保项目的措施从上之下具体贯彻落实,保证项目内部个体力量与目标方向相同,避免“内耗”现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要使员工时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是有区别的。大多数的管理者只喜欢向下属明确工作内容,而不明确工作职责。这就容易导致,员工只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执行者,

完成手头工作时缺乏成就感。而良好的沟通能够促动员工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进而能从工作价值中获得激励。 第二,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融合动力” 当员工意识到自己是施工项目的主人时,会密切关注施工项目的发展,愿意保护它,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一切!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让员工参与讨论。这种做法能激励他们,并且表明你很在乎他们的想法。发动下属参与到讨论中来,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确认自己的价值。当员工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一定是与上级存在某种沟通上的障碍。通过讨论消除障碍,提高员工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做法。 安排工作时让员工了解事情的背景和原因。传统上,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时只需说明要求,下级必须遵照执行。可是,管理级别高并不意味全能。在任务执行的实际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可以尝试让员工提出解决方案。 专业技术员工可能提出更加合理化的方案,不同的管理级别也能代表不同范围团体的利益,不同的思考角度。因此,让员工提方案而由项目经理审批绝不意味他领导项目经理。相反,是用他的专业角度弥补项目经理的不足,使决策更加合理化。 熏陶员工形成“大局观”。通过培养员工的全局观念,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每一步行动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这种思维有助于创造一种氛

论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论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论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引论: 方式方法的正面论述(主观): 1、信任激励法:信任激励法一个社会的运行必须以人与人的基本信任做润滑剂,不然,社会就 无法正常有序地运传。信任就是加速人体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自信比努力对于成才讲更为重要。信任激励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单位人与人之间的与谐共振,有助于单位团队精神与凝聚力的形成。 领导干部对群众信任体现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扬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上;对下属的信任则体现在平等待人、尊重下属的劳动、职权与意见上,这种信任体现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而且还表现在放手使用上。只有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放手使用,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有时甚至还可超水平的发挥,取得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 2、职务激励法:一个德才兼备、会管理、善用人、能够开辟一个部门新局面的可造就之才。 就应把握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及时地提拔重用,以免打击了"千里马"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单位的领导就就是要有识才的慧眼,千万不能因领导者自身的私利,而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压制与埋没人才只能使企业蒙受损失。对于在实践检验中确属" 真金"者,要及时地给任务压担子,引入竟争与激励机制,形成"优秀干部有成就感,平庸干部有压力感,不称职干部有危机感"的良性循环。 3、知识激励法: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的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 更新速度的不段加快,干部对伍中存在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知识老化现象也日益突出。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对单位一般员工可采取自学与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对各类人才也可以进行脱产学习、参观考察,进高等院校深造等激励措施,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也应掌握必要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能够应用因特网获的各类信息(本单位也应建立高效率的信息情报网络),各级各类人才只有在"专"与"博"上下工夫,不段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活动素质、审美素质与身心素质,使其能够成为"T"型或"A"人才。知识激励就是人才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4、情感激励法:情感就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 求。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情感可分为利它主义情感、好胜情感、享乐主义情感等类型,这就要求领导多关心群众的生活,敢于勇于说真话、动真情办实事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关心员工的精神生活与心理健康。提高一般员工与各类人才的情绪控制力与心理调节力以建立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人我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同志氛围、朋友氛围、家庭氛围;以切实培养人们的生活能力与合作精神,增强对本单位的归属感。 5、目标激励法:目标就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所谓目标激励,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 标,诱发人的动机与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与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段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动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如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亲和力

如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亲和力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主动性和亲和力。人是多样的,人不仅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不相同的。他们有不同的需要、态度、志向,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能等等。人的潜能是于身具有的,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具有某方面的潜能,潜能是可以培养、挖掘出来的。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亲和力。使其能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通过运用激励、人本管理与激励相结合、员工培训与激励相结合、管理者用自身的行为和创新思维管理方式等从各方面调动、培养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亲和力。 一、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通过精神或物质的某些刺激,激发人的积极性,使其有一股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目的,是要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效应,为企业的有效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激励源自员工的内在动机,是其个人意愿的函数,如果完成一项工作的结果对员工很有吸引力,那么该结果就是一种激励因素。员工的需求受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等的影响,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不同的。常见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安全感、满意的薪酬、丰厚的福利待遇、工作具有挑战性、安全无乱的工作环境、员工参与决策、晋升的机会、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被承认、个人成就感、自我实现。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为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的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从而使得员工的亲和力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更高层次上的激励方法,它包括满足员工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方面对员工起到隐性的作用。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不时听到一些技术骨干抱怨末得到领导的重视,总认为工作上的成绩得不到认同和赞赏,大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而企业管理者会在没有弄清员工抱怨原因之前,就盲目提高物质待遇如加薪、晋级等以图平息风波,虽然提高物质待遇可以暂时弥补员工对精神待遇的不满,而造成管理上的冲突.大量企业管理证明,用提高物质待遇的方法来弥补精神待遇的不满是得不偿失的,久而久之,公司的薪酬管理还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不加工资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不加工资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中国电镀人才网发布时间: 2010-11-27 9:22:36 文章来源: 现在很多老板都认为,给员工提供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待遇就可使员工快乐,达致激励效果。其实,金钱的确是激励员工的主要因素,一个稳固的报酬计划对吸引、保留优秀人才的确非常关键,但在实践中金钱并不总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在许多方面它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原因很简单,金钱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具有短时性,额外得来的现金很快会被员工花掉并很快被遗忘。而公司希望的激励却是长期性的。事实上,一些非现金却能有效激励员工的方法一直被企业管理层所忽视。下述是不提高薪酬激励员工的15种方法。 认可。当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时,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对其工作的肯定。上司的认可就是对其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在实践中,认可是最易被经理人忽视的激励方法,大多数的经理人并没有对员工的成绩给予足够认可,因为他们也没得到来自上一级的足够认可。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自然的事情,需要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经理主管人员的认可是一个秘密武器,但认可的时效性最为关键。如果用得太多,价值将会减少,如果只在某些特殊场合和少有的成就时使用,价值就会增加。上面已经谈到了普通的认可及其在员工身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认可是来自于更高一层的主管或经理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会上升几个等级。采用的方法可以诸如发一封邮件给员工,或是经理打一个私人电话祝贺员工取得的成绩或在公众面前跟他握手并表达对他/她的赏识。 给予一对一的指导。指导意味着员工的发展,而主管人员花费的仅仅是时间。但这一花费的时间传递给员工的信息却是你非常在乎他们!而且,对于员工来说,并不在乎上级能教给他多少工作技巧,而在乎你究竟有多关注他。无论何时,重点的是肯定的反馈,在公众面前的指导更是如此。在公共场合要认可并鼓励员工,这对附近看得见、听得清所发生的事的其他人来说会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作用。 职业生涯。员工都希望了解自己的潜力是什么,他们将有哪些成长的机会。在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中,员工的职业生涯问题经常被遗忘。其实,在组织内部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效应。如是否重视从内部提升?尽管特殊的环境会要求企业从外部寻找有才干的人,但如果内部出现职缺时总是最先想到内部员工,将会给每一名员工发出积极的信息:在公司里的确有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工作头衔。员工感觉自己在公司里是否被注重是工作态度和员工士气的关键因素。组织在使用各种工作头衔时,要有创意一些。可以考虑让员工提出建议,让他们接受这些头衔并融入其中。最基本地讲,这是在成就一种荣誉感,荣誉产生积极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则是成功的关键。 称赞。这是认可员工的一种形式。国内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吝于称赞员工做得如何,有部分管理人员则将此归咎于缺乏必要的技巧。其实,称赞员工并不复杂,根本无需考虑时间与地点的问题,随处随时都可以称赞员工。如在会议上或公司主持的社会性集会上、午宴上或办公室里,在轮班结束或轮班前、轮班之中的任何可能之时都可以给予一句话的称赞,就可达成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当面的赞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及时性。当有理由来表扬一个人时,不要因为任何原因推迟!要记住,反应快捷等于有效,当成绩在员工们头脑中还很新奇的时候表扬员工会起到非常奇特的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起身,走出去告诉公

浅谈从激励机制上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是我们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人民银行职工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人民银行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央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职工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注重学历的取得,忽视了综合素质提高,重视职位的高低,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部分职工思想尚未跟上改革变化的步伐,一部分职工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大,适应工作变化能力差;三是部分人员年龄偏大,进取心差而得过且过,不肯下功夫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工作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职工学历与实际工作能力不相符,有学历没有实际业务水平的人大有人在,具备高层次学历和精通业务技能的只是少数,部分职工在工作上维持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缺乏创新性;四是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存在攀比情况,职工对工资收入及福利变化十分敏感。一方面专业技术职称未聘与被聘的员工工资收入相差一截,收入的反差使部分人有着极大的怨言。另一方面,相比周围的党政机关,因业务性质和体制特点的不同,央行干部职务变动或升迁的机会相对偏少,导致职工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对物质利益和福利待遇的追求上来,客观上形成一种偏执的心理。 上述情况不难反映出职工的心理,如何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奖惩力度,激发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分配制度,将业绩工资与科室(支行)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体现优者多得的指导方针。对部门、岗位的补贴要兼顾、权衡各方利益,充分有效地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让利益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落实奖励制度,要实行行长奖励基金、工作成果奖、调研奖等各项奖励制度,特别设立干部绩效考核(创新工作)奖励制度,筹措具有稳定来源的专项奖金,确保奖励措施的兑现。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凭业绩考核和提拔干部,把业绩作为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二是率先垂范,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首先,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就可以有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它要求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办事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再者是信任。任何一种激励措施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对下属的信任,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其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进原则。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中可以看到,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在这种现状况下,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吸引,不应忽视公平激励措施的实施,我们应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待遇上的公平,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再次,灵活运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成人成事。抛弃传统的恩威并施激励方式,鼓励每一人成为人才,成就一项事业,满足每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使每人都有“参与其事”使命感。有效的参与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大胆使用干部就是促进成人成事的一项举措。在这里关键就在于“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员工,大胆放手使用,让下属承担具有挑战性工作,这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常言“有压力才有动力”,大胆使用干部就是一种艺术性“施压”。但信任不等于放任,应向下属说明什么时间、什么事项、什么情况下必须向上级汇报。 三是沟通中建立激励,用先进典型鼓舞人。首先,通过沟通产生激励效果,要尊重员工。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尊重,作为一名员工更希望能有人欣赏,而尊重他们是对他们最大的欣赏。尊重的方法是要做到与下属相处时不必说出的五点要求:纯粹倾听、不带批评;接纳差异、不作指责;肯定其独特的品格、多往好的方向去看;以关怀之心告诉他们你的真正想法。若能够做到这五点,对方便会觉得受到尊重,甚至觉得得到了关怀。一般人若是觉得得到了较大的尊重和重视,做起事来不只是有真心,也会用大脑。这不仅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促进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其才能。行领导要主动关心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员工的成长,广泛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让员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接受员工的监督,拓宽与员工沟通的渠道。中支系统年初实行的“行长接待日”制度,就是这个激励机制的具体体

(完整版)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报酬很低的情况下)?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 薪酬可分为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其中固定薪酬根据不同情况又可包括基薪、津贴、福利等,浮动薪酬可包括奖金、佣金等短期激励和长期服务年金、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 不同的名称不仅代表总薪酬中金额不等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对员工起不同的作用,例如:有的体现公平和保障,有的用以吸引和保持重要人才,还有的实现长期激励和约束。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体就构成了总薪酬。 职级体系: 薪酬的界定即给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标准,而不同员工的区分依赖于职级的设置。通过对不同业务、拥有不同技能和承担不同责任的人员设定职务级别,从而拉开薪酬差距,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职级体系的设计是薪酬改革的基石。 以绩效考评(链接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为基础,设计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保证各职级人员符合职级要求。晋升和淘汰都要有公平、量化的标准,不同职级人员根据其重要性由不同部门或人员决定。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对业绩的评价,而奖惩要靠薪酬的浮动和职级的变动来体现。考核可分为若干层次:对企业整体的考核,对业务单元的考核,对部门的考核,对个人的考核等。对企业整体的考核确定企业本年度可供分配的总薪酬,对部门的考核确定该部门应得的薪酬份额,对个人的考核确定其个人薪酬和职级升降。 如果没有绩效考核的配套,员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再好的职级制度和薪酬体系都会沦为“大锅饭”。因此,能否公平有效地进行全员绩效考核,使员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保值增值,是薪酬体系改革成功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考评系统的建立、健全和执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建立健全阶段,首先要明确考核目标,根据不同的业务单元、职级等设置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次要确定考评体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时间和财力限制选用360度反馈考评体系或其他考评体系。根据设定的考核目标针对不同职级的人员设计不同的绩效考核表。此外还应确定考评的领导机构(通常是专门设立的考评委员会)和协助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在考评的执行阶段,首先应该明确该次考核的领导机构和协助部门的参与人员;培训所有将对他人进行考核的人员;组织填写考评表;统计考评纪录(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有条件的也可以送外部专门机构代办,体现公平);最后反馈考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此外,根据该次考评情况适度修订下年度考评计划和体系,使考评制度趋于完善。 (二)激励不能靠钱买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几个有效方法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几个有效方法? 如今很多的企业都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员工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越来越丰富的网络资源,上班的员工经常开小差,执行工作以外的私人事务,例如上网聊天、打游戏、看高清电影、炒股等违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困扰企业领导。而随着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公司的竞争实力主要来自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希望解决而又经常不得要领的一个问题。 有人提出可以调整员工岗位或者进行实质性绩效考核,但是调整员工岗位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公司并不能随意调整员工岗位,同时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改革会有很多的阻力,那么如何在不调整员工岗位和不能对员工进行实质性绩效考核之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呢? 华恒智信资深顾问赵磊老师认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中需要有好的评价系统,使员工明确标准,让员工与标准进行比照,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进步,达到标准要求。作为两大世界级企业(京瓷和KDDI)创办者的稻盛和夫就是一个经营高手,在京瓷,几乎没有员工在工作时间开小差,都是在为了工作目标而奋斗,京瓷的员工一同制定部门的目标和标准并且共同为之努力,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和工作方向,他的工作就成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那么企业经营者根本就不用烦恼员工积极性的问题。 当缺乏这种比较标准时,则需要领导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员工的工作情况,一段时间内要检查监督员工工作态度、状况,通过平常观察进行员工激励。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透过现象抓到本质问题。不知道企业员工情绪低落的原因,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华恒智信建议管理者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 尊重员工,学会反馈技巧 如果说员工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权或者能够为自己的工作做一些决策,员工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一些满足和欣喜,从而获得内部激励。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给员工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方针,员工因为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丧失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领导跟员工及时沟通,共享信息,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求。但是,在中国,更多的情况是员工在汇报工作时,领导吝啬到不愿给予一个眼神,只是低头看文件或者是看电脑,不在乎工作的过程和员工自身的感受,只在乎最终的工作成果。 因此,学会反馈的技巧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从而获得精神激励。比如:以平等的姿态跟员工真诚地对话、给予员工关注;协商完成工作计划;考虑员工的优势劣势、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员工的心理需求之间建立明确联系。尤其是对待年轻的员工,这类员工入职时间较短,接触认识的人也不多,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压抑的感觉,如果这时得不到同事们及时的沟通、交流,得不到组织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很有可能形成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恐惧。工作起来谨小慎微,拿不起,放不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潜能。公司领导需要经常深入现场,有意接触一些年轻的员工,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他们的顾虑和孤独感,让他们很愉快地融入到集体之中。 发现潜力,化为工作动力 公司员工拥有很多潜在的才能和既有技能,但是领导不知晓也就无法加以利用。如何发现员工的潜力,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动力是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组织长期保持活力的要求。 公司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员工接受新挑战,展示技能,获得认可。一方面员工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领导者也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长处和性格。 改善工作环境,人性化管理 在工作现场一线工作的员工,除了关心自己的劳动报酬,还比较看重自己的工作环境。例如发电企业岗位战线长,劳动条件差异大,除了要求管理人员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不同津贴和待遇,对于环境恶劣的燃料运行及检修人员、锅炉运行及检修人员、经常接触酸碱等化学物品的人员,要多为其提供劳动保护措

如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如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公司高速增长之后,员工的士气开始回落,人力资源部经过调查,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员工对工资不满意,于是申请调薪。公司高管层经过研究,让人力资源部拿个加薪方案。由于这次是普调,人力资源部就在原来的基础上统一增加一定的比例,同时根据领导的意思对于部分骨干员工予以倾斜。这一倾斜就引出了人们的不公平感。先是那些没有得到倾斜的员工感到不满意,后来是那些得到倾斜少的员工感到不满意,再后来是倾斜多的员工也感到不满意,认为就不该大家普调,“自己辛苦地奉献了那么多,有些人根本不干活,凭什么也要普调?”最后闹得涨了工资大家也都不满意。 激励没有标的物,忽视激励的目标性 企业是一个集合体,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依靠人来进行。然而,人又是非常复杂的动物,其本身也在进行着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运动方式,我们从外在看到的人的活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譬如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他是否接受,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率波动性(他本次工作完成时间与同类平均工作完成时间的比例),他的工作质量及质量稳定性等,但是却很难直接看到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产生工作动机的思维轨迹是什么。只有把握了人的思维活动特点及企业活动的目的,才有可能运用合适的管理手段达到企业活动的目的。 什么是激励?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活动,通过这种活

动能够激发、推动、加强某人对某事的愿望。如果所做的活动不能产生这种作用,那么就是激励失效。激励关键要有目标。从公司层面上来说,激励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从个体层面来说,激励是为了完成某个活动的目标,或者具体的事情。Y公司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企图通过加薪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是调动员工在何种目的上的积极性却不明晰。仅知道加薪的手段,但不了解加薪的目的,更不了解从手段到目的过程如何控制,激励自然会失效。 激励手段单一化,忽视激励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然而管理者却常常忽视这一点。 很多简单的管理者认为,“谁不是为钱来工作的?”,基于此,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逐利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做好了,就奖励;做错了,就罚。奖罚只有与物质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效。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 也有很多不那么简单的管理却认为,“人不光是为了钱而来的,必竟也是社会的一员”,这些管理者主张“以人为本”,他们认为人总是能够自我管理的,不总是偷懒的。这也就是社会人假设。 对人的基本假设包括两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X理论和Y理论。其中X理论就是认为人基本上是懒惰的、不负责任的、需要经常进行监督;而Y理论认为人基本上是勤劳的、负责任的。当然还有一种主张综合看待的Y理论,由日本管理学家大内提出。 企业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个人成为管理者以前,往往

为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特对公司员工工作制定如下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评分对象: 公司所有聘用的员工。 二、考核评分内容: 分思想表现、劳动纪律、履行职责三项。 三、考核评分细则: (一)思想表现( 20 分)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学遵守法规校纪,热爱教育事业,维护团结,关心集体,计 20 分。 有下列行为者实行扣分,扣完为止。 1 、不爱护公司,损害学校或公司声誉、利益者,每次扣 5 分; 2 、制造是非、挑拨关系、聚众闹事,破坏安定团结者,每次扣 10 分; 3 、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知情不报,甚至庇护、纵容者,每次扣 5 分; 4 、在工作区内出现谩骂、侮辱、打人、体罚等行为者,每次扣 10 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 、故意损坏学校公物者,每次扣 10 分; 6 、工作时间牢骚怪话连篇,影响工作效果或工作任务完成者,每次扣 5 分;

7 、言谈举止不符合公民行为规范,造成不良影响者,每次扣 5 分。 (二)劳动纪律( 30 分) 工作时间内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计 30 分。 有下列行为者实行扣分,扣完为止。 1 、迟到、早退,中途溜岗串岗者,每次扣 1 分; 2 、病假,每天扣 1 分(工假或有关规定考核) ; 3 、事假,每天扣 2 分; 4 、旷工,每天扣 10 分; 5 、在规定时间地点未佩戴上岗标志者,每次扣 2 分; 6 、学校或公司统一安排的会议,学习劳动等集体活动缺席者,每次扣 2 分; (三)履行职责( 50 分) 按《岗位职责责任承诺书》中的规定,计 50 分。 有下列行为者实行扣分,扣完为止。 1、工作不负责任或拖沓或疏忽大意,给学校工作或公司及师生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者,每次扣 5 分,造成损失、混乱者,每次扣 10 分。 2 、工作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引发矛盾者,每次扣 5 分;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业绩,增强公司竞争力,保证公司目标的顺利达成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公司车间员工 二、考核内容和方式 (一)考核时间:每月1日至31日。 (二)考核工资标准:将员工每月应发工资总额的10%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根据当月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工资发 放比例和具体金额。 (三)考核内容:员工本人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表现。 参照车间员工工作标准执行。(车间员工工作标准后附)(四)考核方式:实行分级考核,由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并由分管领导最终评定。 三、考核结果及奖惩:考核结果 1、考核结果以分数确定,最终转换为A、B、C、D四个等级,以分管领导最终评定为准,各个等级对应分数及标准如下: A级:超额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突出,工作成绩优异;B级:全面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良好,工作成绩良好;C级:基本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合格,工作成绩一般,偶有工作失误;D级:未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一般,工

作成绩较差或有重大工作失误。 2、奖惩办法当月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当月绩效工资的发放挂钩:(1)考核结果为A级:绩效工资按100%发放,并按本人当月考核工资标准的10%另行发放奖励工资。 (2)考核结果为B级:绩效工资按100%发放。 (3)考核结果为C级:绩效工资按60%发放。 (4)考核结果为D级:不予发放绩效工资。 考核过程中,当月考核等级为D的,留任原职查看;累计达到两次的,转为试用员工;累计达到三次的,给予解聘或辞退。年度C级考核结果累计达到或是超过三次的,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惩处。 四、其它事项 1、考核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被考核人认为考核结果严重不符合事实的,能够向有关领导提出申诉。经调查属实的,报公司领导同意后,可给予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另外对公司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及相关的有特殊贡献的。公司根据具体情形给予特殊奖励,奖金视具体情况而定。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 薪酬可分为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其中固定薪酬根据不同情况又可包括基薪、津贴、福利等,浮动薪酬可包括奖金、佣金等短期激励和长期服务年金、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 不同的名称不仅代表总薪酬中金额不等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对员工起不同的作用,例如:有的体现公平和保障,有的用以吸引和保持重要人才,还有的实现长期激励和约束。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体就构成了总薪酬。 职级体系: 薪酬的界定即给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标准,而不同员工的区分依赖于职级的设置。通过对不同业务、拥有不同技能和承担不同责任的人员设定职务级别,从而拉开薪酬差距,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职级体系的设计是薪酬改革的基石。 以绩效考评(链接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为基础,设计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保证各职级人员符合职级要求。晋升和淘汰都要有公平、量化的标准,不同职级人员根据其重要性由不同部门或人员决定。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对业绩的评价,而奖惩要靠薪酬的浮动和职级的变动来体现。考核可分为若干层次:对企业整体的考核,对业务单元的考核,对部门的考核,对个人的考核等。对企业整体的考核确定企业本年度可供分配的总薪酬,对部门的考核确定该部门应得的薪酬份额,对个人的考核确定其个人薪酬和职级升降。 如果没有绩效考核的配套,员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再好的职级制度和薪酬体系都会沦为“大锅饭”。因此,能否公平有效地进行全员绩效考核,使员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保值增值,是薪酬体系改革成功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考评系统的建立、健全和执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建立健全阶段,首先要明确考核目标,根据不同的业务单元、职级等设置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次要确定考评体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时间和财力限制选用360度反馈考评体系或其他考评体系。根据设定的考核目标针对不同职级的人员设计不同的绩效考核表。此外还应确定考评的领导机构(通常是专门设立的考评委员会)和协助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在考评的执行阶段,首先应该明确该次考核的领导机构和协助部门的参与人员;培训所有将对他人进行考核的人员;组织填写考评表;统计考评纪录(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有条件的也可以送外部专门机构代办,体现公平);最后反馈考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此外,根据该次考评情况适度修订下年度考评计划和体系,使考评制度趋于完善。 (二)激励不能靠钱买 如果企业想要员工不遗余力地工作,多给钱就能解决问题吗? 事实证明,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研究认为,挖掘员工的内在动力,即每个员工内心都有一种把工作做好的欲望。能够激起员工内在动力的因素有:让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发言权、管理层要尊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管理培训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属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范畴。所谓的激励就是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促进员工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身体力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前提和原则 1、摸清“家底”。激励理论揭示,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2、率先垂范。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者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领导者就可以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 3、公道。公道就公平、合理,它要求领导者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领导者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信任。一个组织缺乏信任到头来是会致命的。任何一种激励措施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以及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信任是双方,单位的信任是不会长久的。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 5、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辩证原则。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中可以看到,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根据我们公司的现有情况,物质需求应先解决,当然,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吸引。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公平理论关于激励措施的论述,领导者应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待遇上的公平,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6、综合运用原则。任何两种激励措施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只存在是否因地制宜。激励的实际过程,不可能依赖一种方法来充分实现。一定时期内,往往存在某种激励措施效果的最大化,但并不排除或不需要其它激励措施。因此,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综合运用各用激励措施,克服单一性。 大连新航道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致力于企业管理,推助企业成长。预定企业培训课程请致电:⑴⑶⑻—4099—⑺⑵⑻⑺,联系人:李老师 二、灵活运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1、民主管理,不要做统治者。统治者形象会引起员工的不满,长久必然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克服的办法就是民主管理,营造“我们一起干”的境界。对影响全体的事,均可采用匿名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使每人都有“参与其事”使命感。有效的参与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以一种民主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